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建国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白杨
浅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白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数量也在日益增多。
当前,建筑工程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出行等的重要载体,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若发生地震灾害,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安全。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平衡性被打破,地震发生越发频繁,为保障人们安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成为重点,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引言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中,不仅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还更加注重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这是因为建筑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建筑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抗震设计。
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控性,对于人类社会的破坏也是极其重大的,尤其是地震灾害的发生,突发性强、灾害性大,且不可预测,影响范围广,建筑物的抗震等级不够,容易发生倒塌,还会给周边建筑带来危害。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是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当地的抗震需求,针对建筑抗震能力完成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和平面设计等,保证建筑物的稳固性,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不仅对其整体的美观度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通过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还能对建筑物的安全度进行加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中,大多数建筑物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因此建筑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尤其在地震多发的地带,合理的利用建筑工程的空间构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降低灾害破坏程度。
另外,虽然我国地震发生频率较低,但是多数的地震的可预测性较小,因此在建造房屋时就应该考虑到对地震灾害的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性的设计具有极大的必要性。
2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施工场地选择问题施工场地选择是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多塔斜拉桥地震作用简化分析方法
多塔斜拉桥地震作用简化分析方法
王建国;杨浩林;陆元春;袁万城
【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年(卷),期】2016(36)5
【摘要】多塔斜拉桥多为对称结构,受实验室规模及振动台台组数的限制,大型多塔斜拉桥的大比例尺全桥多振动台试验无法进行,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简化分析方法:采用类似于静力学中的方法取反对称半结构,然后进行纵桥向一致地震激励。
本文以南昌朝阳大桥(六塔斜拉桥)为工程实例验证动力荷载作用下非线性体系半结构简化的合理性,通过对比全、半桥结构计算得到的支座位移、墩底内力和主梁位移,发现半结构与全结构具有相同的计算精度。
该简化方法为实现多塔斜拉桥大比例尺简化振动台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145-150)
【关键词】多塔斜拉桥;对称结构;简化计算方法
【作者】王建国;杨浩林;陆元春;袁万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11.3
【相关文献】
1.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斜拉桥黏滞阻尼器参数简化设计方法 [J], 黄永福;徐艳;李建中
2.考虑相互作用的塔机地震反应分析和简化方法探究 [J], 阳佳林;艾兵;裴增壮
3.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独塔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J], 刘陆东;颜全胜;李金武;王孝伟
4.地震作用下高墩大跨矮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 [J], 王岩
5.设置黏滞阻尼器的纵飘斜拉桥地震响应简化分析方法 [J], 史俊;徐略勤;鲁小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建国老师
王建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邮: jgwangau@教育背景•1993 - 1996: 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土木工程-计算地质力学)•1984 - 1987: 北京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岩土工程)•1979 - 1984: 北京清华大学工学学士(水工建筑与结构)工作简历•2014-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2012-2013 西澳大学副教授•2009-2012 西澳大学助理教授•2001-2009 新加坡国立大学防护技术中心研究科学家•1999-2001 新加坡高速计算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97-1999 BBR 地基工程公司设计工程师•1997 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访问研究员•1996-1997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1987-1992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获主要科技奖情况•SCI 高引用率论文奖(top 1% within its field) 2007•两篇文章入选新加坡国立大学SCI高引用率论文排行榜2005-2012•SCI 高引用率论文奖(top 1% within its field) 2005•Mfree2D 获新加坡CrayQest2000 银奖2000•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得主(名古屋大学推荐) 1993-1996•复杂路径下散粒体本构性质研究-重庆大学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主研究者,获奖总人数为一人)1992•岩石和混凝土类材料的内时本构模型研究-重庆大学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获奖总人数为三人)1989•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复杂路径下散粒体本构性质研究1990-1992主要学术成就及影响•第一个将多尺度均质化法应用于非线性岩土力学及孔隙介质渗透力学•提出基于径向基的点插值无单元法,并成功应用于固体力学和海床液化问题. 该无单元法首次避免多项式基无单元法的奇异性问题,将点插值法引入实用. 改方法已成功用于固结问题(不包含惯性项), 海床稳定性和生物力学问题. 这些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如Int. J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Int. J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上.•这些成果也被同行广泛引用(至2013年9月30日他引超过900次). 至今发表78篇国际学术杂志论文,15篇中国学术杂志论文。
回归建筑本质,解析建筑适应性r——王建国院士访谈
回归建筑本质,解析建筑适应性r——王建国院士访谈《城市建筑》编辑部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7(000)019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城市建筑》编辑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回归建筑创作本质——维思平访谈 [J], 王冰冰;袁丹
2.对当代中国建筑教育走向与问题的思考王建国院士访谈 [J], 王建国;张晓春
3.从建筑学的角度思考城市设计王建国院士访谈 [J], 王建国;戴春
4.《重庆建筑》杂志编委王建国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J],
5.是建筑师,也是建筑学家——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马国馨院士学术成就访谈 [J], 李沉;侯凯源;杨超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
抗震目的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最低设防标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要高于业主规定的抗震范围值。业主会根据实际 情况,设计合理抗震性能标准需求,并将其量化。设计人员则根据 业主抗震需求中所提出的量化标准作为重要的设计数据依据。 2.3 设计实施
选择结构体系时,设计人员需要注三点:(1)整体性。设计人 员设计时一定要具备整体思维,不可因为个别建筑构建影响建筑的 整体抗震能力,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设计方案。建筑体系实际设计 选择时,应该明确构建地震塑性屈服区域,控制外部赘余度,确保 建筑在地震灾害中能够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地震对于建筑的整体破 坏度。(2)科学性。设计方案中应该体现出传力途径,确保建筑在 受到地震作用力情况下合理传力路线能够保持连续性,提升建筑抗 震结构性能,使其更具缓冲性,科学设计传力途径对于增强建筑抗 震能力十分必要[3]。(3)预防性。对于建筑薄弱区,设计师需要有 目的进行预防,通过多种手段控制薄弱层,让其具备一定的弹塑性, 避免在地震中发生转移问题。 3.3.3 平面布置
基于满足抗震性能需求的抗震理论设计,是对现行抗震设计合 理性反思以及对地质灾害分析下的产出物。现代抗震结构设计与传 统设计理念、方法以及依据都有了很大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特 征:
(1)多级设防:为了更好地满足抗震结构设计需求,在抗震结 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多级设防理念,满足建筑设计经济以及生命 安全需求,让建筑物由地震所引发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多级 设防是抗以震为基础、平衡为依据下的最佳设计选择。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三男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王三男发表时间:2019-01-03T15:31:47.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王三男[导读] 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吉林省新兴人防设计有限公司摘要: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因此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将抗震设计放在重要位置。
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基本措施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损失。
而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特别是,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目前科技技术的影响,对于地震还达不到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测,然而就算对地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预测,人民群众又能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抗这种可怕的天灾呢?因此,目前要抵御、减轻地震灾害,必须对建筑结构进行必要的抗震设计。
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现就建筑抗震设计方面浅谈几点个人体会,谨供参考。
1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1 对建筑结构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规划抗侧力的结构,进而保证建筑设计的均匀、对称和规整。
在进行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规则的图形或者是对称的图形作为构造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调整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进一步的实现惯性力的聚集和传递,将地震过程中的破坏力分开,以此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过程中的安全。
1.2 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刚度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地震作用力的双向性,进而保证建筑物能够从各个方向对作用力进行抵抗。
设计者还要将主轴方向上的刚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另外,结构刚度方面的设计还要能够防止建筑物的过度变形,柔性结构对外力进行分担,进而避免地震作用力下的整体结构变形,导致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
1.3 抗震防线的设置建筑工程的结构体系包括很多的结构分体,这些结构分体进行协调合作,进而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城市设计应该如何“设计”?——访王建国院士
城 市设计应该如何 “设计 ”?
— — 访 王建 国院 士
H ow to ”Desing”Urban Design?
— — Irlterview with Academician W ang。Jianguo
【王 建国 】中国工程 院院士 ,东 南 大 学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 1989年 毕 业 于 东 南大 学 。获博 士 学 位 并 留校 现 任 东 南 大 学 城 市设 计研 究 中心 主 任 、中 国 建 筑 学会 副 理 事 长 、中 国城 市 规 划 学会 副理 事 长 、住 建 部 城 市设 计 专 家委 员会 副 主任 、全 国 高 等 学一 级 注 册 建 筑 师 、江 苏省 设 计 大 师 。
王 建 国 院士 :这 次 中共 中央 、国 务 院 的 城 市 工 作 会 议 , 是 在 我 国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经 历 了世 界 历 史 上 规 模 最 大 、速 度 最 快 的 城 镇 化 进 程 以及 城 市 发 展 波 澜 壮 阔 的 形 势 下 召 开 的 城 市 建设 的 高 速 发 展 给 包 括 江 苏 在 内 的 中 国 经 济 发 展 带 来 了 生 机 和 活 力 但 蓦 然 回 首 ,也 看 到 了很 多 问题 ,如 无 节 制 的 城 市 扩 张 发 展 ,造 成 了交 通 、环 境 、公 共 服 务 等 诸 多 压 力 。有 的社 会 公 共 资源 .如 教 育 、医疗 、文 体 设 施 等 过 于 集 中 ,造 成 不 平 衡 、不 和 谐 的 局 面 ;又 如 ,有 的建 筑 求 怪 求 异 , 与 周 边 建 筑 格 格 不 入 :有 的建 筑 抄 袭 雷 同 。人 们 普 遍 对 城 市 建 设 的 千 城 一 律 .地 域 文化 特 色缺 失非 常不 满 :有 的城 市 拆 了 旧城 建 新 城 .对 城 市 原 有 的 自然 环 境 特 点 和 自然 要 素 掉 以 轻 心 .同时 还 拆 掉 了历 史 、文 化 和 记 忆 :有 的建 筑 甚 至 还 成 为 城 市 建 设 的 败 笔 ,千 夫所 指 。很 多 人 都 感 觉 到 ,我 们 赢 得 了经 济 和 科 技 的 迅 速 发 展 .但人 居 环 境却 越 来 越 不 宜居 、 城 乡 风 貌 越 来 越 缺 乏 特 色 且 日益 趋 同 我 们 的城 市 已经 不 能 满 足 广 大 人 民群 众 对 新 时 代 “美 好 生 活 ”的期 待 和 要 求 。
地下结构抗震书籍
地下结构抗震书籍1.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赵明华这本书介绍了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涵盖了地下室、地下车库等不同类型的地下结构。
2. 《地下结构动力分析与设计》-王建国该书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的动力学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地震波特性、地震响应分析等内容。
3.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原理与实例》-刘建国这本书以实例为基础,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原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4.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手册》-张文秀该手册系统总结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实用的设计指导和规范要求。
5.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导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这本书是一份权威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指南,包含了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实例分析,适用于工程实践。
6. 《地下结构抗震技术与应用》-刘军该书系统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包括地震动力响应、结构抗震设计等内容。
7.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张国华这本书解读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帮助读者理解规范并正确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8. 《地下工程抗震设计与施工》-李世伟该书介绍了地下工程抗震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地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监测与加固等方面。
9.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案例分析》-刘志华这本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10.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吴刚该书综合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对地震荷载计算、结构设计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11.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方法》-陈云洁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包括地震动力学理论、结构响应分析等内容。
12.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手册》-林宏该手册提供了地下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的实用指导,包括设计要点、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13.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案例精选》-徐建华这本书选取了多个地下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案例,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不同设计方法和效果。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作者:王建国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07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最优质的场所,而想要最大化的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提升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灾害是目前土木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人类对于地震还没有科学的预报体系,还不能准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土木工程的结构中,就一定要将对抗震技术做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地震对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害。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一、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施工场地选择问题施工场地选择是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际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有效性,建设单位务必要选取对工程结构稳定性有利的位置,地震灾害对建筑工程的破坏,除了地震灾害所带来的能量冲击之外,还会给土木工程结构带来破坏,而引起土木工程结构破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施工场地的选取。
因此,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架构的稳定性,土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场地位置的选择。
例如,土质较软的土质、容易液化的土质以及状态不匀称的位置等均不适合选做建筑用地。
但如果实际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情况不允许、难以避开这类位置,土木工程设计人员则一定要对不利于施工的位置进行加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土木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二)工程结构体系问题就现代土木工程结构体系问题而言,主要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土木工程结构体系一定要从根本上规避制约工程整体稳定性的各类因素,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师要全面考虑,着重考虑部分架构受损而影响到工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二,要想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和现场施工人员做好交接,这就要求工程设计师给出确定的计算简图和科学的地震能量传播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现场施工人员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架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第三,架构体系一定要具有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承载能力、强大的变形能力以及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王建国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王建国摘要:地震灾害的发生,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如何让将危害降到最小,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所以,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应该受到业内人士额高度关注,就国家和政府而言也应该大力支持这项研究,不论是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是从人们的生命安全角度考虑都是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
在政府不断的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首先应当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地震灾害没有预期性,只能从防范的角度出发,做好提前预防的准备工作。
因此,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其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尽管对地震无法给予有效控制,但可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提升,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建筑所造成的损害。
所以,在未来的应用实践中,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将抗震性要素考虑在内,优化整体结构布局及设计,最终促进建筑在整体质量方面的提升。
1 地震与建筑结构关系地震区建筑物结构直接决定着其抗震能力,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在经过地震灾害之后,相应的损失也会减小,反之,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困难。
根据以往的案例可以发现,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融入抗震的设计,能够有效抵抗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振动,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建筑物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倒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所以,必须在地震区将抗震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并在实际施工当中进行应用和实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将抗震设计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
2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2.1 整体合理性原则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应当注意建筑的整体合理性,尽管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相关的抗震设计,但是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留意建筑整体的合理性,不能够为了满足抗震设计而不遵守相关的建筑规定。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分析 王建国
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分析王建国摘要: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结构的合理布置来说,桩基础方式的运用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桩基础设计工作也就需要相应的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进行重点分析,结合桩基础结构的相应特点,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对于基础结构提出的基本要求,合理设计规划桩基础布置,促使其能够体现出较为理想的承载力效果。
关键词: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引言: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稳固性是当前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方面,建筑企业要能充分的利用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提升建筑结构的平稳性,要让桩基础设计在建筑物中起到统筹兼顾的作用。
设计人员必须要全方位的进行勘察和设计,只有这样,所设计出桩基础才具体合理性、安全性、经济性,建筑企业在日后也会蓬勃发展。
1建筑结构中的桩基础概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现代的建筑工程逐步的向高层化方向发展,如果想要保障建筑工程中结构的稳定和坚固,就必须要保证建筑结构基础的稳定性,做好一切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其中,桩基础施工技术是提高建筑工程稳定性的一种常用的施工技术手段,桩基础可以促使建筑工程的基础更加的坚固,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对桩基础施工质量的监督,一旦出现施工错误,对建筑工程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
所以说,不断的加强建筑工程中桩基础的施工重要性认识,学习各种先进的技术和积累经验,对桩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的进行完善,对桩基础施工中每一项施工细节加强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桩基础的施工质量,才能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除此之外,无论是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质量和施工工艺都应该不断的提升,不断的进行完善,才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从而促进我国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更好的保障建筑业稳定的发展。
2桩基础设计中的问题2.1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较低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桩基础的研究与分析一直是整个建筑行业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经过长时间丰富知识的积累不断提出各种能够应用于建筑桩基础施工中的理论研究。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 王健
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王健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撑,但是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建筑行业如何更好的发展备受关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我们进行工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当前相关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我们工程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其质量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1导言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都有着非常大的进步,在抗震问题的研究上也较为深入,并且在实际的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取得较好的应用,下面对相关的问题展开具体的探讨。
2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时的相关要求众所周知,土木工程抗震性能关乎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在其设计环节需要加强相关的监督工作,也就是需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规章或者文件要求,促使我们将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当中,保证其抗震性能达标。
对于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我们进行如下介绍分析:2.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处所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的是针对我们土木工程建筑的具体地点,对抗震等级进行选择采用。
我国地处太平洋地震带的西海岸,又位于亚欧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相对来说,地震带较为分散,部分区域位于地震频发处,而大部分地区则处于几乎不发地震区域,所以在我们进行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环节中,需要根据建筑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标准。
对于地震频发带采用加强抗震等级,进一步加强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2.2参考土木工程结构分布的规则性确定其抗震性能在我们进行土木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规则性进行考量,如果设计结构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不存在什么影响,则不用进行抗震设计上的规避。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一些建筑物的设计人员讲究标新立异,众多方面的设计都处于一种不规则的状态,此时,就可能出现对其抗震性能上的影响。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 许建国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许建国摘要: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示,人的最基本需求即安全需求,房屋建筑也不例外。
建筑工程本来是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因此其必须满足人类最基本的安全需求。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必须通过合理的地基选择、科学的建筑设计以及坚实的质量保证来做好建筑工程的抗震工作,进而保护使用者的人力财力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引言:国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就是建筑物,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需要充分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充分考虑地震问题。
为此,应当加强建筑基础、主体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优化,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一、抗震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性地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且地震带来的危害大、破坏性强、还具有不容易预测的特点,所以当地震一旦发生,其危害将十分巨大,如果我们的建筑没有抗震性,就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毁灭性破坏。
因此,建筑自身的抗震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对建筑抗震规范的抗震要求提出一定要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根据这个要求和目标,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取得了十分重大的成就,建筑的抗震技术也基本成熟,使人们群众在地震中收到伤害的可能性大大减低,但目前的建筑抗震性距离人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且随着建筑的装饰越来越豪华,如何避免人员伤亡,并尽可能的保护建筑已经成为抗震技术应用层面的又一新方向。
二、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方案应用分析(一)项目设计中的抗震结构类型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工程项目施工地区的地质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抗震体系的建设,从而确保其抗震设计的合理性与稳定性。
从土木工程项目设计的结构类型上来看,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在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中,应从整体结构入手,确保各个部门都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以免因为个别部门的抗震能力不足,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各部门的承重以及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设计,从而减少个别部件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王建国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王建国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基建技术的提高,建筑物无论是数量还是体量都有了大的飞跃。
人们在有居所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居所舒适安全的需求就越发突出。
而由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施工和居住过程中出现人身伤亡造成无可挽回的财产损失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相关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革新,下面本文在介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谈谈各自的应用。
引言:经济的发展使新的施工方法和新的施工材料不断被引入建筑工程中,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
主体结构质检方法需要足够客观公正足够切实准确,相关质检部门还应制定相关的规范准则,把控好建筑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卡。
因而探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有很大的必要性,下文将简要探讨这些问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的不足我国的建筑工程高速发展,新材料新方法使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不断提高。
同时新的、更科学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也提高了质量检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然后相关配套的质量检查标准却没有跟上,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无法让质检人员做到有法可依,对质量检查的结果权威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同时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相关的规范标准还未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操作步骤,导致质检人员增加工作量的同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低;质检人员专业素养的良莠不齐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测结果出现偏差不够客观公正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质检人员安全意识低也会影响到质检结果。
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一)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外观进行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时,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检测建筑物的外观,通过尺量目测的方法检测混凝土的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要求,观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外观是否出现开裂、松散或脱落,考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所处的工作环境。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杨成立
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杨成立摘要:在我国各项经济水平不断稳步增长的同时,我国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安全和使用性能问题受到了受众的广泛重视。
近年来,我国地震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筑工程以及受众日常生活带来了根本上的破坏,为了进一步降低地震对城市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破坏程度,加强建筑工程结构防震设计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抗震设计;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1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的关系当前,很多建筑项目的实施工都综合的考虑到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建筑抗震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建筑设计通常进行于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以便为工程的正式施工提供良好的参考。
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为了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以及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设计人员要结合地质及场条件、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的考虑。
建筑设计是项目完成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建筑设计能保障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并能保证建筑物有足够安全度抵御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
所以,在建筑设计中有效的融入抗震理念,将大大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给建筑物的稳定性提供最大的保障。
此外,建筑设计可以为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让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更上一个层面。
通常来说,一旦制定了建筑的设计方案,后期就很难进行改动。
所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先深入的分析建筑结构的构建设置和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之后再对设计方案进行最终的确定。
这样做也能让建筑物在长期的使用中仍然保持良好的抗震性能。
2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1重视抗震结构设计方式的选取,强化非结构位置构件抗震设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我国各地区地质土质情况各不相同。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地质土质柔软、不稳定因素引发的工程结构不稳定问题频繁出现,因此,现代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能力设计工作中,工程设计师一定要全面根据施工现场地质土质情况展开设计,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结构设计全面符合施工场地位置抗震能力的实际需求。
王建国院士团队 建筑方案
王建国院士团队建筑方案
王建国院士团队的建筑方案是一种创新性的设计,旨在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该团队由王建国院士领导,团队成员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环境专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该建筑方案注重环境友好和节能减排。
团队引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以确保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他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如木材和石材,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同时,他们还大量运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除了注重环境友好,该建筑方案还考虑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舒适度。
团队采用了人性化设计理念,为建筑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和通风良好的户外空间。
建筑内部采用了高效节能的照明系统和空调系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团队还为建筑提供了一系列便利设施,如停车场、儿童游乐区和健身场所,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建筑方案还特别考虑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团队通过设计多功能的建筑,为城市增加了可利用的空间。
例如,他们将建筑的屋顶设计成了绿化屋顶,可用于种植植物和收集雨水,并用于灌溉和冷却系统。
同时,他们还将建筑的外墙设计成了垂直花园,以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总的来说,王建国院士团队的建筑方案是一种注重环境友好、人性化设计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设计。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
术和工艺,他们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一方案将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担,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代中华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代中华发布时间:2021-07-01T14:42:15.26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7月上作者:代中华[导读] 由于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建筑工程中必须重视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有效地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和整合与抗震设计有关的技术和经验,有效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性能,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正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代中华 150000摘要:由于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建筑工程中必须重视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破坏,有效地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通过分析和整合与抗震设计有关的技术和经验,有效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性能,保障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做好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应用为了提高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建筑企业需要重视房屋建筑结构体系选型和抗震设计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物结构体系,深入研究抗震设计理论,保障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优化人们的使用效果。
1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1.1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必须考虑到地基稳定性因素,选择适合于抗震性的地基,避免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抗震功能;②同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单元要选择性质一样的地基,必须将地基的最大潜力包括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发挥地基的抗震能力;③建筑结构工程需要规则且对称,目的是减少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建筑物变形,并防止由于地震作用力集中而导致的建筑扭曲;④为了提高建筑结构工程抗震性能,我们需要增加几道抗震防线。
同时,有必要明确建筑结构工程的受力设计,防止建筑结构工程的局部薄弱。
1.2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之间添加隔震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建筑物的潜在破坏。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王健
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王健发布时间:2023-07-14T08:23:02.91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9期作者:王健[导读] 本文研究了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抗震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结构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结构形式选择和材料选择,确定了结构的基本参数。
然后,采用性能设计的思想,将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作为设计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得到了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身份证号码:37233019900602xxxx摘要:本文研究了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抗震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结构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结构形式选择和材料选择,确定了结构的基本参数。
然后,采用性能设计的思想,将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作为设计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
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得到了结构的最优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抗震性能;综合考虑;最优设计方案1.引言1.1研究背景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
因此,设计抗震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优化算法的发展,结构优化设计成为提高建筑结构性能和效率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如何通过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力学特性和抗震设计原理,利用优化算法进行结构设计,以提高抗震性能。
1.2研究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算法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最小化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寻找最优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张帅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张帅发布时间:2021-05-17T10:53:26.2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张帅[导读] 摘要: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陕西五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中其中结构设计是影响整个工程使用的关键,为了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就需要做好相应的抗震设计。
一旦发生地震危害,可以保证居民的生命安全以及建筑的结构稳定。
由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它对于建筑结构会产生严重的破坏性。
在我国一些地震多发地区需要对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以及抗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需要加强对抗震设计的重视,通过遵循专业的原则,解决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整个工程结构的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引言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和强度代表了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建筑结构项目提高足够的重视。
由于其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会给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相应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大大的降低。
针对于一些震动发生频繁和振动较大的地区,如果出现了地震将会导致结构出现断裂和扭转的问题,从而给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
同时,建筑结构的整体效果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
作为工程的建设单位需要提高对结构的抗震重视,通过相应的施工设计方法和方案,提高整个工程的抗震效果。
1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主要原则1.1 建筑结构的合理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使用性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在工程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整个结构的基础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承载力和强度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从工程的整体结构设计出发,要保证建筑内所有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抗震效果。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_3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问题的分析发布时间:2022-07-06T01:01:15.883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2期作者:曹欢[导读] 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处,板块运动相对活跃。
曹欢武汉市承远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摘要: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处,板块运动相对活跃。
此外,人类制造活动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近年来,地震的频率和烈度增加,对建筑安全和人身保护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国家的设计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对地震安全的新要求,以在灾害发生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底层墙体较少,或者某一侧纵向无墙体的建筑。
例如,底层为车库或者商铺的建筑,这些建筑存在相同的特点,即对底层的使用空间需求较大,需要大量开洞,导致纵向抗侧刚度分布不均匀,同时水平方向抗侧刚度也出现此类情况。
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抗震的重要意义建筑结构设计一般在两个方面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但由于地震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能通过准确的计算来设计建筑的具体抗震等级,模拟的地震情况中一般用于计算相关参数,以实现对建筑结构的科学计算,得到相应的抗震结构,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
目前,我国在抗震建筑设计层面展开了多年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有效地降低了地震的危害,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但是我们对地震规律的把握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大力研究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各地区也应该结合自己本地的地质情况作出相应的建筑抗震标准。
人们对建筑结构抗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怎样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级别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加大抗震研究的经费投入,让建筑设计者有更好的研究环境,对于促进建筑的抗震能力发展十分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王建国
发表时间:2018-09-07T09:31:17.87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王建国
[导读]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其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尽管对地震无法给予有效控制。
威海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地震灾害的发生,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如何让将危害降到最小,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所以,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问题应该受到业内人士额高度关注,就国家和政府而言也应该大力支持这项研究,不论是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还是从人们的生命安全角度考虑都是具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的。
在政府不断的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首先应当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地震灾害没有预期性,只能从防范的角度出发,做好提前预防的准备工作。
因此,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是目前建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其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尽管对地震无法给予有效控制,但可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提升,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建筑所造成的损害。
所以,在未来的应用实践中,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将抗震性要素考虑在内,优化整体结构布局及设计,最终促进建筑在整体质量方面的提升。
1 地震与建筑结构关系
地震区建筑物结构直接决定着其抗震能力,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强,在经过地震灾害之后,相应的损失也会减小,反之,将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和困难。
根据以往的案例可以发现,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融入抗震的设计,能够有效抵抗地震所带来的巨大振动,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抗震设计,建筑物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部倒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所以,必须在地震区将抗震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并在实际施工当中进行应用和实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将抗震设计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
2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2.1 整体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的结构设计时,应当注意建筑的整体合理性,尽管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相关的抗震设计,但是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当留意建筑整体的合理性,不能够为了满足抗震设计而不遵守相关的建筑规定。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很多的建筑都有着基本的规定要求,这些要求都是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遵守这些要求。
2.2 结构合理性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从建筑的整体布局以及整体结构上进行考虑,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结构的合理性。
对于建筑的布局应当尽量以平衡性以及稳定性进行考虑,尽量降低建筑的侧拉力,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
2.3 竖向均匀原则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建筑的竖向均匀,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生地震时,建筑会受到较大的外力,这时候就容易导致建筑发生一定的形变。
如果建筑的竖向设计不均匀,在不均匀的应力作用下,如果建筑的强度与刚性不够,建筑很容易发生扭曲造成整体的形变,从而使得建筑的危险系数上升。
因此在进行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确保建筑的竖向均匀,对于建筑的竖向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确保建筑竖向上的力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内。
此外,还应当确保建筑物内的墙柱等承重结构上下连接的一致性,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的均匀性,提高建筑吸收地震力的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
3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3.1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在抗震设计中,如果该建筑的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并且该建筑结构的布置符合建筑抗震规范要求,那么此建筑物势必会具备优秀的抗震能力。
所谓的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指的就是在设计建筑结构体型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这样才能保证该建筑同一楼层间平面刚度变化一致,其次尽量考虑建筑物竖向凹凸少,使得建筑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不同楼层之间抗震时刚度不稳的现象,这样合理的平立面布置对建筑抗震有利。
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抗震缝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抗震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
抗震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
若抗震缝设置不当在地震发生时就会变成薄弱环节,不利该建筑物的抗震。
3.2 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应轻质、高强;构件间的连接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且能发挥材料的全强度。
按照此原则,钢结构是最符合抗震材料要求的,多次地震灾害实例表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钢材的造价及维护费用较高。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造价低廉,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经设计可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
但该材料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当地震持续较长时间时,在反复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刚度因裂缝的开展而递减,将混凝土挤碎。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它的抗震弱点在于框架节点等构件接头强度及变形能力均低于构件本身强度而形成薄弱环节;同时预制构件装配时会产生次应力,整个结构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故这类结构不宜在高烈度地区采用。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该建筑的建材。
3.3 建筑场地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也是能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
尽量选择土地成分及土地结构具有良好密度和硬性的场地,并且该场地土质成分均匀性良好,这样的场地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场地,才能保证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土地能更好地、均匀地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
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中应该避开软土、液化土、采空区以及河岸边缘等相关地段,避免因为上述地质范围中土体的密实度、坚硬度以及凝结度等相关性能的低劣而导致建筑物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出现土体承重荷载能力不够的现象;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滑坡、地陷以及泥石流等山体事故的危险地段,也应尽量避开选择其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场地;同时尽量避免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这样才能避
免降低上部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作用力的抵抗性能。
3.4 建筑结构参数计算
根据该地区的自然条件选择该建筑恰当的抗震级别和合理的抗震措施;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在面对地震冲击力时所具有的荷载作用力完成抗震设计参数的选择;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建筑结构抗震计算模型对该建筑的抗震作用力进行清晰明确的计算,保证所选的抗震级别、抗震措施、抗震设计参数、抗震计算模型能够符合该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该建筑抗震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受力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3.5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加强薄弱环节
进行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工作,不仅要能够考虑到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和工程建筑的承载性能,同时要能够将工程建设的承重力考虑到抗震设计环节中。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将工程的建筑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建设,保证其结构能够承受更大力量的压力,在结构设计中,要能够重视对薄弱环节的保护力度,一方面要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加强建设,另外一方面,要能够将比如环节的承重荷载尽量转移到具备高强度荷载能力的结构上去,保证工程的承重压力平衡。
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意识的对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和加强,以保证工程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总之,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之间密不可分,只有保证两者实现相互协作,建筑物抗震效果才能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胜荣. 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分析[J]. 驾驶园. 2016(12)
[2]周庆杰. 建筑抗震设计策略研究[J]. 电子制作. 2015(06)
[3]孙作芹. 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0)
[4]吴卫华,张云庚,郭兆儒,赵丽敏.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中细节的问题分析[J]. 四川水泥.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