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w

合集下载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重点落实“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的内容,其方法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

大气的组成有两个要点:一是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二是大气组成成分与人类息息相关。

大气在垂直方向可分为不同的层。

一般根据温度、成分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运动情况.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在中学阶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减少知识层次,且考虑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密切程度,把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合称为高层大气。

大气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一般要结合各层大气的特点来理解。

本节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全球合作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教材安排了自学窗“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旨在培养学生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和难点】重点: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难点: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在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穿着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实施了首次出舱活动,迈出中国人在太空的第一步!二、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杂质干洁空气的作用:O2: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N2: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其化合物可用肥料;工业常使用分馏液态空气的方法来获得大量氮气。

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含量虽少,但作用重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O3:臭氧淡蓝色气体,液态为深蓝色,固态为紫黑色,气味类似鱼腥味;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本章要探讨的问题 1.大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各层有什么特点? 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有怎样的联系? 4.大气是怎样受热的? 5.大气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学习目标
1.根据图表材料,背诵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和作用 2.结合案例分析并总结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产生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
为什么登山运动员要背 上重重地氧气罐呢?
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 空气
大气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如今的大气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水汽和固体杂质
• 水的相变形成云、雨、 雾、雪等天气现象; 同时吸收和释放热量, 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 凝结核,是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臭氧层(ozone layer)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
20—25公里的高度处。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紫外辐射 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 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就像是地球的“保护伞”
拓展内容:全球合作 保护臭氧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臭氧层破坏原因 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方面。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与 许多物质起反应而被消耗和破坏。在所有与臭氧起反应的物质中,最简单而又最活泼的是含碳、 氢、氯和氮几种元素的化学物质,如氧化亚氮(N2O)、水蒸汽(H2O)、四氯化碳(CCl4)、甲烷(CH4) 和现在最受重视的氯氟烃(CFC)等。这些物质在低层大气层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但在平流层受紫 外线照射活化后就变成了臭氧消耗物质。这种反应消耗掉平流层中的臭氧,打破了臭氧的平衡, 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从而给地球生态和人类带来一系列问题。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2张PPT)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22张PPT)

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 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我国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 这个范围内吗? 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表2.2 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61%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 在80-500 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
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 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
而产生,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 高层大气的空气密度很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 落人”鲍姆加特纳在国西南部乘坐 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 39千米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 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个自 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2.1)。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 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 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 节器。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 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 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
•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
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 温度又持续上升
气温随海拔升高先降后升
高层大气大气层结构特征
• 高层大气中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 夜晚看到的流星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第二课时)教材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位于地理1第二章第一节,在教材结构体系中承接地球的外部圈层,对大气圈物质组成、垂直分层展开详细叙述,深入学习大气圈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节课程内容中涉及到对流层、平流层的温度变化与大气运动特征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主要层次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大气垂直分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1.重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

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1、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2、干洁空气主要由(78%)、组成。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和运动状况,可以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借助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讲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海拔高度和内部特征,举实例加以证明。

例如利用“高处不胜寒”讲解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绘制简单示意图推到大气垂直运动和平流运动等。

从气温变化、大气运动和物理特性等方面讲解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归纳: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包含了几乎全部的大气和杂质,以垂直方向的对流云动为主。

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含有臭氧,氧气稀薄,以水平方向上的平流运动为主。

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和流行现象分布于此。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绘制示意图,加强知识梳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堂探究:大气的垂直分层如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流层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有何特点?该层的厚度随纬度如何变化?为什么?2.为什么对流层的天气复杂多变?3.平流层的气温分布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飞机为什么选择在平流层飞行?4.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三、课堂总结借助板书、板图和思维导图归纳知识体系,划分地球大气垂直结构,整理其温度变化、运动状况、物质组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的。

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在地理环境中作用干 洁 空 气 氮 含量78%、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O 3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强烈吸收长波辐射,影响气温 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的垂直变化,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大气分层高度范围 气温的垂直变化 空气运动 天气现象与人类关系 规律 形成原因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大气随高度升高先降后增底层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随后大气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的高空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下冷上热) 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位于22-27km 处)平流运动 天气晴朗为人类生存环境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飞机) 对流层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下热上冷)地面是直接热源对流运动 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三.对流层的逆温现象1.逆温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

二氧化碳:1、变化趋势:呈现上升趋势,增加速度加快2、原因:①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②土地利用的变化(毁林,减少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量)3、影响:全球变暖、气候异常、生态恶化2.逆温现象图示:3.逆温现象最主要的特征:①空气温度差减小,对流运动减弱。

②对流层某一高度气温异常,随高度上高而递增,因而从该高度开始,空气温度由上冷下热转变为上冷中高下冷。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总结人教版(2019)必修一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知识总结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2.臭氧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很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人类活动影响大气成分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等方面的差异,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好,适合航空飞行汽、杂质少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2000—3000千米气压低,空气密度很小;在80-500千米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从平流层顶向上约40千米,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之后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增从平流层顶向上约40千米范围内对流运动明显;再往上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三、拓展——逆温现象(1)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减率小于 6 ℃/km。

(2)影响:①阻碍空气对流,抑制沙尘暴。

②逆温时大气结构稳定,加重大气污染。

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常见的自然现象选择性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臭氧(平流层);氧原子(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队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散射空气分子、尘埃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蓝、紫光波长短,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反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3.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下图所示:①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壮观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被什么包围着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对,我们生活在地球大气层中,那么你们对大气层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美丽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结合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航空飞行等,让学生感知大气层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突破重点难点。
-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和记忆大气组成和分层结构。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通过提问“为什么大气层要分层?”来启发学生思考。
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对大气特性的影响。
-学生能够描述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并了解它们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
-学生能够解释各组成成分对大气特性(如温度、气压等)的影响。
2.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掌握各层的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5.实施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
-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反馈、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调整学习方法,促进个性化学习。
6.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其终身学习的兴趣。
3.强化实践操作,提升应用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26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2.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26张PPT)
线重合,全球两个日期所跨经度范围相等;若0时经线和180°经线重合,则全球为一个日期。
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 (1)判读方法:
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解过程。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2)大气的保温效应 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⑴大气的运动:大 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 关系。 危害:①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②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③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发生时间:多发生夏秋季节。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主要特点
对流层
因纬度而异: 低纬17~ 18km 中纬10~ 12km 高纬8~9km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
①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 部 ②各种天气现象发生在 对流层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 50~55km高 度
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 外线(被誉为“地球生
臭氧
(O3)
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介绍了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然后对大气垂直分层做了详细的讲述,从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对各层大气进行了纵向对比。

教材通过增加案例“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和自学窗“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旨在增强学生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目标】1.完善图表,理清大气的组成及各组成物质的作用。

2.分析图表资料,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特点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体验大气成分与含量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大气垂直分层结构中各层特点难点:气温的垂直变化和空气运动特点的原理【教学方法】图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新课导入】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

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2.1)。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带着这些疑问,开启今天的课程,首先从大气的组成谈起。

【讲授过程】一、大气的组成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29页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展示问题)1.低层大气的组成物质有哪些?2.干洁空气的成分有哪些?主要成分的作用是什么?3.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在天气变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学生发言,师生评议后,在下面知识导图中,归纳整理上述问题要点并巩固落实。

参考答案:①氮 ②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④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⑤化石燃料的燃烧 ⑥毁林 ⑦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⑧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⑨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⑩凝结核4.请阅读教材P29页图2.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思考:(1)18世纪以前和最近的3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大小有什么不同?呈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推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请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为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大气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及与之摩擦产生的 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例1 热岛温度为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其值 高低反映了热岛强度的大小。从图中可得到 的正确信息是,某市热岛强度 C
A.夏季大于冬季 B.午后大于夜晚 C.冬、夏季的差异在午后最小 D.冬、夏季的差异在日出前后最小
相关因素
与排放量和植 物光合作用有 关
夏季>冬季 低纬地区>高纬地区
与蒸发量有关
固体 杂质
陆>海 城>乡 冬>夏
与排放量和空气 稳定与否有关
1、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 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
构成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D
水汽凝结时,可作凝结核
全球气候变暖 酸雨危害
臭氧空洞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气温垂直分布及原因
对流层 平流层
低纬 17~18km 中纬 10~12km 高纬 8~9km
对流层顶到 50~55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0.6o/100m
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迅速增加
大气运 动特征
对流 运动 显著
水平运 动为主
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
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下图
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最容易
导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
A
如果H1、H2分别表示在拉萨和上海地 区空中打开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 可以判断 A
▪ A.H1>H2 ▪ B.H1<H2 ▪ C.H1=H2 ▪ D.H1、H2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F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A
吸收长波辐射,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一地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的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及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及各层大气的关系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及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及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大气环境是人类三大环境,即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之一,是海洋和陆地两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动力和媒体。

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新课讲授:[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板书]引言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

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依据:大气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① 温度:高低 ② 密度:大小(万有引力有关) ③ 运动状况:水平、垂直
降水形成条件: 水汽;凝结核、低温
① 高度:12千米以下 ② 地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 ③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
-50 0 50 100 温度(℃)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除水汽、固体杂质外的气体,主要成分氮和氧。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气: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氧气: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例 大气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据此完成(1)~(2)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 A. 海平面上升 B. 臭氧的大量减少 C. 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 D. 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和森林被破坏 (2)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 ①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
动易成云致雨
垂直 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平 流 层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 而迅速上升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 线
对流层顶到
50~55千米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word版含答案)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单选题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D.近地面气温的直接来源是太阳辐射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2~27千米的高空,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4.大气垂直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天气现象多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B.平流层存在着电离层,可以反射有线电波C.臭氧可以吸收红外线,减少皮肤癌等疾病D.高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9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组。

该卫星运运轨道高度距地面500千米,将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行业提供服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火箭升空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火箭穿越的大气层密度持续升高C.卫星信号的回传会受到磁暴的影响,不稳定D.卫星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

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省级优质公开课)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设计(省级优质公开课)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课标解读】大气的组成的内容有两个要点: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

大气的垂直分层一般是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将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也可以简化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每一层的特征可以从气温的垂直变化、气流的运动状况,以及一些物理特性等方面描述。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要结合各层的特点来理解。

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教材也侧重于研究这两个分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目的在于要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地球大气中的基础知识,为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图表、文本等资料,让学生说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并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

【学情分析】从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来看,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不存在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淡化知识点的讲解,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阐述真实的地理事象,去解决现实的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

【教学目标】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总体设置如下:1.运用图表和文本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分析大气组成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和文本资料,说明大气成分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运用图表和文本资料,描述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分析垂直分层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作业:整理笔记本!明天早 晨交
讨论:对流层气温上低下高, 根据对流运动的规律,其厚度的 原因是什么?会引起哪些现象? 时空分布有何规律? 对流显著
天气和气候变化显著。 水汽尘埃含量多
厚度
8-18千米.因纬度和季节 的不同而不同。
对流层厚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夏季:厚 冬季:薄
厚度(KM) 20 15 10 5
N
上海:夏季16千米 冬季11千米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讨论归纳以下表格:
大气组成
干 洁 空 气 水 尘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N2 O2 CO2
O3 汽 埃
•由于对流层大气最靠近地面,几乎集中了 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在大气对流过程中, 容易形成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因此, 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 最为密切;而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且 水汽和杂质极少,故云、雨现象近于绝迹, 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
6.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9月27日16:35
9月28日17:25 9月28日17:36 读大气垂直分层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考: 航天员进行出舱活动时,飞船飞行于大气垂直分层中
的哪一层?这一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是怎样变化的?
是否大气中温度变化都是如此?除了热层外, 大气还有哪些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航天员出舱时位于高层大气,其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3 、逆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所 以逆温的好处有: ①逆温若出现在高空,由于空气垂直对流运动 受阻,飞机可以平稳飞行,安全可靠 利: ②空气垂直对流受阻,可有效抑制沙尘暴的 发生发展
①空气垂直对流受阻,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
时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②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会形成多雾天 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 ③深厚的、大范围的逆温层在某地长期维 持,就会造成干旱少雨的单调天气,甚至 出现旱情
平流层 对流层
1.地球大气共分哪几层?
地球大气自下至上可分为对流 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在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是否一样?为什么?
2.不同纬度,对流层高度不一样。 这是因为:低纬地区,地面受热多,对流活 动旺盛,因此,对流层的高度高;而高纬地 区,地面受热较少,对流活动较弱,所以, 对流层的高度低;中纬地区则适中。
厚度(KM) 20 15 10 5
N
17~18
8~9
10~12
10~12 8~9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课堂评价】
C 1、下列各地中,对流层厚度最大的是:
A、上海 B、莫斯科 C、新加坡 D、北京
2、干洁空气中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对地面有一
定保温作用的是
A、氮气
C
C、二氧化碳 D、水汽
B、氧气
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每上升1000米气温 下降6℃的是:D 2、南极上空臭氧层变薄 现象出现在:C 3、有利于航空飞行的是: C 4、太阳活动强烈时会使地 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 影响的是:A
图为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
图中气温分布异常的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的理由是? ②;随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 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 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气象原因是?地形原因是? 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逆温现象;盆地
随纬度变化
17~18 8~9 10~12 10~12 8~9
0° 30° 60° 90°S纬度 地表气温差异导致对 对流层的厚度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 流强度不同。 90° 60° 30°
⑵平流层主要特点
范围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臭氧层 在22-27千米处.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高一地理第一章单元检测 题 号 选 项 题 号 选 项
1 A
2 C
3 C
4 D
5 D
6 A
7 A
8 A
9 C
10 11 12 13 D A D D
14 15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C B A A A D C D B D C
27. ⑴自西向东 ⑵ A B 类地 (3) 黑子 耀斑
思考:
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 来自何处?
大气中的水汽的含量 因时因地而变化着的。
尘埃主要来自自然和 人类活动。
除尘埃外,空气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也来自人类 活动,它们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 (1)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使用越来越多,人 类社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增加 了一倍,再加上大量砍伐森林,减少了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 度在过去三十年里增长了12%。 • (2)氯氟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 冷剂、火箭推进剂等,到80年代中期为止,全球氯氟 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 提问: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1.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地球持续不断变暖, 对人类生存将产生严重影响。它将使极地冰雪融 化、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的桑田将变成沧海。 •2.氯氟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正在损害大气的 臭氧层,导致全世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和全球气 温增高。
原因 平流层
臭氧层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水平流动 天气状况
晴朗
对流层
为何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处于80—500km 高空的电离层能 反射地面的无线 电短波. 气温随高度的增 加而增加,只因层 中臭氧多,水平流 动天气好,高空飞 行很适合 气温随高度的增 加而递减, 纬度不同厚度变;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大气的垂直分层
原理: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水平和垂直),将大气圈进行分层.
1、 大 气 垂 直 结 构
高层大气
臭氧层
平流层
对流层
2、各层主要特点
⑴对流层主要特点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热上 冷);上升1000米,下降6度 。
原因 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大气运动状况 天气状况 原因 对流层
• 3.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气温如何随高度而变化? 原因是什么?
这是因为两层的热源有所不同。对流层 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因 此,离地面越高的大气,受热越少,气 温越低,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100 米;而平流层大气中,由于含有臭氧, 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迅速上升。
弊 :
小结
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 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 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 生存。
因此,保护大气的质量,就是保 护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思考: 一架飞机从北极出发,到达南极,飞行高度保持在10 千米,该飞机依次经过哪些大气垂直分层中哪些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地球外80――500千米的大气层,有若干电离 层。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们就 像一面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使电波在地面 和电离层之间多次反射,从而实现了远距离 无线电通信。
•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的(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 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下冷上热) 这种现 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防太阳辐射; 保护航天员不受仓外环境过热 过冷的侵袭; 保持适当的气压; 阻挡微陨石
神舟七号的相关报道
北京时间
9月25日21:33 9月27日04:04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成功变轨,进入高度343千米的圆形轨道。 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在距地面343 千米的高度出舱活动,并进行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离开85公里至30公里高度的 “黑 障区”,打开主伞。 成功着陆于内蒙古草原。
哈雷彗星 (4) 距日太远,温度太低
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1
内容标准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教学内容建议
1.5 运 用 图 表 资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 料,说明大气的 直分层; 组成和垂直分层,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 及其与生产生活 层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的联系。
大气圈(大气层)
大气在垂直高度上密度如何变化?原因?
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原因:地球引力)
90% ——15千米高度
99.9%——50千米高度 2000千米高度以上,大气极其稀薄。无明显上界。
质量: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1.航天服可分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图中 宇航员身穿的是?
2.请你设计一套舱外航天服,说明其主要功能。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在地球周围 聚集着一层厚达几千千米的混合气体, 人们称之为大气
大气——包围地球的空气
——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成分
万物生存离不开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1、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组成图
氮气 78% 氧气21% 其他气体1% CO2、氩气、 O3等
• 4.对流层和平流层中,大气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在对流层中,由于空气下热上冷,使得热的地 方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容易产生空气的上升 运动,形成了大气的对流运动,所以,对流层 是以对流运动为主;而平流层下冷上热,大气 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因此以水平运动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