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文综卷(三)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冲破西方“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提出“以王权和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志”的中国方案。
据此,下列遗址可以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证据的是()A.姜寨聚落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2.秦简《为吏之道》把忠信敬上、孝敬父母作为官吏的必备品格和行为准则。
睡虎地秦简中亦记载有父亲以不孝罪状告儿子,得到官府支持的判例。
材料反映了当时()A.礼法并用加强社会治理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整顿吏治加强专制统治D.以法治国缓和社会矛盾3.如图为在地处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的尼雅遗址汉代墓中,发现的皇家官府织造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这是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
新疆博物馆将其作为“镇馆之宝”,主要原因在于此文物见证了汉代()A.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盛B.官营手工业的高超技术C.西域地区中华文化认同D.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西域4.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5.如表为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以及地丁银情况。
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A.清朝摊丁入亩税制改革B.高产作物促进人口增长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D.专制统治导致政治腐败6.如表为张謇的1911年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含“笺注”中相关电文)。
这反映了()A .近代中国社会激荡转型B .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C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D .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7.如表中高考作文题目折射的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8.14世纪,英国埃尔顿庄园的领主把19个茅舍农告上法庭,他们被指控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
2023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24.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作品中,除了《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这两首写到商周祖. 先降生时略有神话色彩外,其他作品都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
这体现了《诗经》A.浪漫主义的时代特色B.家国统一的认识观C.以人为本的民族心理D.世俗化的审美趣味25.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
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A.体现礼法结合特点B.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C.主要发挥政治功能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26.宋代建立以各级官吏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
各级官府一方面继续采用传统的赈济措施,另一方面将新医药学知识应用于疫病防治,采取了派医诊治、施散药品、建立医院、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措施。
据此可知,宋代瘟疫防治A.社会力量发挥核心作用B.重视防疫方法创新与运用C.受到儒学礼乐思想影响D.自然灾害频发推动其发展27.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清发展,逐渐成熟,并-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南方开发B.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C.聚族而居,族产共享D.传统儒家思想的推动28.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A.受到“大- -统”观念指导B.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C.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D.助推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29.明末清初张履祥设计了一-种土地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 -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可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据题意可知,宋代科举考试中实行了锁院、糊名、誊录等方法防止舞弊,说明宋代的科举制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B项正确;“最为严密”、“杜绝了”的说法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D项;宋代并没有实现社会公正公平,排除C项。故选B项。
4.明清时期,地方官在处理民间诉讼时,普遍倡导“平情息讼”,告诫百姓“毋得动辄兴词讼”;争讼一般交由家族内部自行调解,难以解决的最后才交给官府裁决。这一现象反映出
——摘编自刘强《论新中国初期出版业发展策略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出版业兴起与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中国出版业发生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答案】(1)背景:印刷术的传入;文化产业发展和阅读氛围浓厚;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启蒙运动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托马斯的《乌托邦》构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意在强调公平,这体现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政治诉求,A项正确;民族国家意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D项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1.16~17世纪,伴随着海外殖民扩张的进一步发展,英国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观察如图漫画,这一时期英国的殖民扩张
3.宋嘉定十五年龚盖卿说:“本朝科举之法最为严密,将试而委官,已试而锁院。虑考官之容私也,胡(故)立糊名、誊录之法;虑士子之饰欺也,故立代笔、传义之法。三百年间,名卿才士皆此涂出。”这说明宋代科举制度( )
A.考试过程最为严密B.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
C.实现社会公正公平D.杜绝了考场舞弊现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9年后,中共把三民主义完全纳入新民主主义的框架之中,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作为评判真、假三民主义与新、旧三民主义的依据,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注入新的政治内涵,将三民主义纳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材料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无关,排除B项;抗战时期,国共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对三民主义的话语差异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中的较量和对中国革命话语权的争夺,与“顺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021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三)文综历史含答案
2021年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练习(三)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市区、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本大题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3.“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第7条)”,“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第8条)”。
法国l789年《人权宣言》的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A.主权在民原则 B.分权与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 D.人权法治原则14.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
这说明五四运动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C.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15.有学者认为:l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
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
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16.《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
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1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甘肃省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有学者曾言:“由于窃取诸侯名位者绝大多数是君主的兄弟同宗,因而战国时期诸侯宁肯让他们高爵厚禄、养尊处优,也不肯让他们掌援实权。
”该学者所提到的历史现象(〉A.体现了分封体制的崩溃c.JII员应了选官制度的变革B.导致了贵族集团的衰落D.反映了宗法观念的强化2.下表为汉代统治者为贫民提供旧地和生产资料的部分诏令。
这表明在汉代(〉时间皇帝诏令内容前67年宣帝流民还归者,假〈借〉公田,贷手中、食,且勿算事前48年元帝江河阪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2年-'J7.帝募徙贫民......赐囚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66年明帝都国以公回赐贫入各有差A.休养生息政策贯彻始终C豪强地主势力威胁皇权B.传统农本思想受到重视D.自耕农的队伍不断壮大3.唐代绘画可以说是一个色彩瑰丽的世界。
而宋代推崇泡格的绘画,追求自然,颠覆了色彩在绘画中的地位。
宋代画论还以雅俗之分,将文人笔墨视为雅趣,将色彩拖丽视为低俗。
这-变化(〉A.体现了儒学平淡恬静的审美观念c.反映了理学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B.造成文人写意画一家独大的局丽D.导致风俗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4.明代,用牛耕囚,南北皆较普遍。
但也有许多地方用人力耕具。
如嘉主青年间,湖北娜阳山区,使用人耕农具,“力省而功倍”,“百姓赖需”:江南地区,有一种人力耕具,“-入-手之力,足敌两牛”。
这主要表明当时(〉A.重视发挥人力数量优势C传统;次耕技术停滞不前B.区域生产力发展不平衡D.坚持农业生产的集约化5.19也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悄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
这表明(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C 中央集权渐趋衰落B.清政府分崩离析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6.民国初期,女子初等教育初步确立。
1912年至1916年四年间女学生人数增长缓陵,但在1918年至1919年开始出现快速熠长,1923年时更是比1919年增长了近一倍。
2019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A. 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________B. 体现了道德休养生息政策C. 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________D. 使儒家独尊地位得以确立2. 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
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 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________B. 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 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________D.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3.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A. 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________B. 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C. 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________D. 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4.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潘服大臣、府州县宫诸考察,大事奏裁,小亊立断。
”这反映出明朝“巡按”A. 可代替皇帝作出决策________B. 监察权力的不完整C. 兼有少量大案裁决权________D. 凡事须向皇帝奏报5.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 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________B. 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C. 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________D. 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6.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质量监测(三)文综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
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为诸子学说提供了实践舞台,各家学派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据此可知,百家争鸣A.否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B.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C.推动了新型社会的理论构建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理想的治国主张及社会形态,故C项符合题意;儒家以“礼”为核心,排除A项;西汉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百家争鸣推动思想自由局面的意义,排除D项。
故选C。
选择题西晋成书的《三国志》曾记载曹冲利用浮力给大象称重的故事。
民国学者陈寅恪以“象为南方之兽”及印度佛经记载了相似的故事为依据,认为该故事其实“为外国输人”。
由此可以推知A.三国时期北方不可能出现大象B.曹冲称象的故事并未真实发生C.《三国志》的编写深受佛教影响D.魏晋时人已知晓利用浮力称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浮力给大象称重的故事不论属于三国史实还是从外国传入,但已在《三国志》中出现,说明魏晋时人已知晓利用浮力称重为即定事实,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确定三国时期北方是否出现大象,排除A项;曹冲称象的故事尚无史实证据说明,但也无证据否认确有其事,排除B项;题干中未反映佛教影响《三国志》的撰写,排除C项。
故选D。
选择题“客户”在唐朝前期主要指流浪或客居他乡的民户;北宋时期则指“不占田,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之”的农民。
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土地政策发生变化B.农业生产逐渐衰败C.农村人口流动频繁D.雇佣关系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唐朝客户指失地的小农,而在北宋指地主的佃客,实际上反映了唐宋时期,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加剧,北宋政府不抑兼并政策使宋代租佃关系发达,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反映农业生产走向衰败,排除B项;人口流动频繁根原于土地兼并加剧,并不是“客户”含义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农业中的租佃关系并不等同于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排除D项。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A)汉武帝使用哪项政策来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A. 针对地方豪强实施“郡县制”B. 减轻赋税负担C. 提升士族地位D. 推行2. (C)以下哪个事件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兴起了社会主义革命?A. 平定B. 反右斗争C. 五四运动D. 发动文化大革命3. (B)下列哪位人物对中国新文化运动起到重要影响?A. 孙中山B. 鲁迅C. 陈独秀D. 王充4. (A)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辛亥革命B. 反右斗争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5. (D)以下哪位人物是明代的杰出文学家和戏剧家?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关汉卿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明朝的海上禁止答:明朝的海上禁止是指明朝帝国对私人海上贸易进行限制的政策。
明朝期间,皇帝为了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禁止了私人贸易活动。
这一政策使得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封闭国家之一。
2. 请解释鸦片战争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是指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的中国与英国之间的战争。
该战争的原因是英国违反中国的禁烟政策,大量非法贩卖鸦片。
战争结束后,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被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社会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请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持续了千年之久。
它的作用是让有才干的人有机会通过考试来服务国家。
这种制度使得政府的官员选拔更加公正和公平,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同时也提供了普通百姓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社会晋升的机会。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从历史发展角度,谈谈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革命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请分别谈论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并阐述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第四部分:附录以下是选择题的答案:1. A2. C3. B4. A5. D感谢您的阅读!。
【全国卷】名校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联考(三)文综历史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全国卷)历史参考答案24.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礼》中的该观点认为饮食要遵循四季的规律以调理身体,这可证明先秦已出现服食养生的理念,故A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周代百姓对延年益寿的态度,B错误。
材料不能证明贵族生活的奢侈状况,C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与中医理论发展无关,D错误。
25.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屯田,需要国家承担大量器具的开支,并且并未获得较大的农业收入,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客观上为国家带来了财政上的负担,故C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出西北地理环境的改善,A错误。
解决了危机的说法过于绝对,B错误。
该政策有利于稳固汉代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没有任何效果。
浪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错误。
26.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律法中继承了西周礼制的内容,体现出礼法结合的特点,故B正确。
确保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有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提升,排除C。
材料与弱势群体的优抚无关,排除D。
27.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大宅的空间布局以老人居住的左侧为尊,仆人等居住在房屋以天井隔开的外围,是对儒家内外有别的伦理家风的反映,故B正确。
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无关,A错误。
避免了矛盾的说法过于绝对,C错误。
材料中大宅的空间布局并未打破家族成员的尊卑主从关系,D错误。
28.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仁玕的这些主张蕴含了近代民主政治的要求,故C正确。
此时中国并未产生民族资本,排除A。
洪仁玕的主张并未实施,无法推动近代民主化进程,排除B。
材料与中体西用的主张无关,排除D。
29.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区将日伪土地进行了分配,满足了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壮大了土地改革的群众基础,故D正确。
解决了贫农的无地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抗日战争此时已经结束,排除B。
此时并未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排除C。
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交流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4届高三交流卷(三)文综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4、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25、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失,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26、有学者指出,从智者运动开始,古希腊哲学就带有浓厚的“个人精神生活的实用性和公众物质生活的功利性”的特点。
据此分析,古希腊哲学体系的形成是()A.奴隶制城邦发展的必然结果 B.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C.独特的政治体制发展的产物 D.斯巴达贵族政体实践的结果27、“作为现代宪法的基础的一些普遍原则,即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已在新英格兰的法律上得到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这些原则是: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赋税,为行政官员规定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加审判。
所有这些,都未经讨论而在事实上确定下来。
”该材料反映()A.《权利法案》确立了现代社会的自由原则 B.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现代法治原则C.英国式的民主自由在空间上的延伸 D.英国的宪政走在时代的前列28、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
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A. 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B. 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 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 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29、有研究发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劳动力价格远高于大部分欧陆国家,同时拥有取之不尽的煤炭资源,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
2013高三文综历史卷3
24.《白虎通义·社稷》记载:“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
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社”指的是A.土地神B.土地庙C.行政区D.五谷26.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明遗民陈忱托名雁宕山樵作了一部《后水浒传》。
他说:…宋江死了以后,余下的同志,尚为宋御金,后无功,李俊率众浮海到暹罗做了国王。
‟”陈忱此举反映了A.《水浒传》故事的完整B.清初知识分子的抗清思想C.宋朝真实的历史D.清初知识分子的高尚民族气节33.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
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主要说明A.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B.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C.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D.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35.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中引用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的一句话:“如果我是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只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
”由此可知布洛赫认为研究历史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A.具有感悟生活的欲望B.关注原始文物的价值C.局限于历史的情境中D.只注目现实世界即可25.《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
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B.推行抑商政策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D.农民的负担较重3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
山东省潍坊市2014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模拟考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l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l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13.“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
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
”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军机处14.明代思想家何心隐主张“育欲”,认为“性而味,性而色,性而声,性而安逸,性也。
”这反映了A.西方人文思想影响深远 B.程朱理学退出历史舞台C.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D.传统理学思想受到冲击15.右图是北宋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
米芾在《画史》中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
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该画A.讲求法度与匠气B.强调神韵不拘形似C.彰显写实之风格D.凸显浓郁生活气息16.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
”这说明他A.主张革故鼎新 B.提倡师夷长技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17.1956年底,中国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0世纪5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制定经济计划。
对二者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①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②都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③都属于计划经济④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8.罗马法博大精深,是世界法律制度史苑中的奇葩。
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因是①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巩固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需要③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④境内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介绍了某国的政治制度:每逢国有大事,由“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然后再“转告乡绅房”,最后由“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三(11月25日)文综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周三文综考试历史试题24.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这段材料告知我们他猎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A.考古发掘B.文献查阅 C.道听途说 D.实地调查25.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①长城②大水道③十三行④票号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6.史书记载说:“(文翁)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材料反映文翁的贡献主要在于()A.奠基了成都地区现代训练的基础 B.减轻成都地区百姓的负担C.推动西汉地方训练制度建立 D.在官吏等方面多有贡献,但主要在训练27.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到:“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作家和西方的作家已对(鸦片战斗后)道光皇帝和他的臣僚作口诛笔伐之能事。
……虽说没有人能替他们辩护而撤除此类恶名,可是今日事后看来,既有组织上的重荷和文化上的传统压在他们头上,其他任何人处在他们的地位也不见得能做得特殊不同。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作者是对道光帝等人错误的袒护 B.作者对道光帝的错误有着更为深化的思考C.东西方的作家对道光帝有偏见 D.中国封建传统对这场战斗的失败负主要责任28.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月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头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看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29.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争辩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肯定的进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进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0.人们在历史争辩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大事的解释也会有差异。
湖北省稳派2015届高三强化训练(三)文综历史试题
湖北省稳派2015届高三强化训练(三)文综历史试题24.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米,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体现出司马迁A.倾向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B.认同西汉政府实行的盐铁专卖C.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要求政府应强化对于市场的监管25.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
争讼曲直,造请逢迎。
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
代子求官,为夫诉讼。
”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A.妇女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B.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C.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D.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26.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
这股嗜古之风的兴起说明宋代A.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B.理学的影响波及到社会各方面C.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人世的观念D.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文化疏离现实27.下表是历史时期中国与欧洲人均GDP的对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单位:国际元)A.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没有增长B.中国人口的增长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C.明清社会在本质上处于停滞D.欧洲经济总量在明清时期已经超过中国28.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
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
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
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
”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29.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防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
山东省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
山东省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三上·扬州期末) 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 .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 .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 .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2. (2分) (2016高一上·辽宁月考) 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选官制度的变化B . 时局和战的变迁C . 基本国策的改变D . 经济重心的迁移3. (2分) (2020高二下·合肥月考) 晚清由在乡官吏和科举出身的士绅建立起来的地方武装,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即便曾国藩、李鸿章掌握一地财权、军权甚至部分人事权也没有形成地方割据。
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 . 缺乏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B . 晚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 . 科举制度强固了中央权力的合法性D . 地方武装军事实力不够强大4. (2分)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 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B . 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C . 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D . 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5. (2分)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巾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A .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 . 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 .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 . 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6. (2分)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 . 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 . 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 . 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的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成就7. (2分)(2019·成都模拟)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
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是早期史学发展的重要节点,历史表述主题侧重点由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变为贵族和诸侯功业等,中下级贵族及士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开诸侯国史著述之风、私人述史之风。
这反映当时()A.士族政治开始出现B.传统秩序受到挑战C.宗法观念持续强化D.礼乐制度土崩瓦解2.汉惠帝三年,在各郡重设监御史,规定其“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二岁更之”;制定《监御史九条》,九条监督要点涵盖了诉讼、治安、行政、财经、吏治等方面。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这些举措旨在()A.完善监察机关的内部制约B.规范监察权的运行C.实现中央监察机构多元化D.提高监察机构地位3.南宋除朝贡贸易外,政府鼓励私商贩洋贸易,东南沿海常年近10万人涉足外贸,民间海船七八万艘,铜钱、手工业品等大量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广州、泉州等港甚至出现了外商聚居的“蕃坊”“蕃学”。
这一现象()A.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表明中国是世界贸易中心C.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D.标志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4.清初,岭南地区的土官多以威杀、罚钱、习惯法实现地方治理,及至“改流,得中国长官莅临……宣圣喻、博经史、敦实行、谨士趋”。
这一变化()A.增强了法制意识B.消除了割据势力C.实践了因俗而治D.强化了主流意识5.1866年,洋务派创办的同文馆拟添设科学班并招收科甲正途人员。
顽固派则宣扬学习西方是“奉夷为师,变而从夷,师事仇敌”。
在这种言辞影响下,投考科学班的人员仅72人。
这说明当时()A.中体西用难以推动近代化B.争论焦点是西学的价值C.华夷观念妨碍了西学传播D.两大派别的出发点不同6.1900年到1936年,中国的进口商品品类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生活用品占比从90%逐步下降到55%,而与生产建设相关的商品则大幅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高中宏达年级文综练习历史试题(二)命题人:孙慧玲校对人:焦伟 9月11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英国学者彼得·沃森在《20世纪思想史》中对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曾有以下描述:“(他们)最特别的观点要数改变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他们对红色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他们认为,作为革命颜色的红色理应意味着变化,意味着进步——用另外的话来讲,就是意味着‘走’而不是‘站住’。
”文中“他们”体现出的特点有①进步性②破坏性③非理性④崇拜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2.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
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
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需要美国参与。
”(摘自凌志军《交锋》)基辛格这番讲话的真正意图是A、高度赞扬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B、指出中美文化观念上差异是客观存在的C、强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不可逆转D、认为美国企图干涉中国内政是不明智的3.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阿尔巴尼亚作了如下叙述:“阿尔巴尼亚整个领土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相连,处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
阿尔巴尼亚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的代表铁托集团进行着不屈的斗争。
”以上叙述()A.真实反映了当时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状况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D.说明当时中国“左”的思想意识比较严重4.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
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1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2是经过技术处理后向社会公布的。
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图1 图2①从图1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②图2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③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④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
”对该条约理解错误的是①中苏双方同意一致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动②中国实行不结盟政策③表明中苏双方互助与合作的愿望④中苏双方都表示拥护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魏源B.曾国藩C.洪仁玕D.郑观应7.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
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
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
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
”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9.“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10.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
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这段历史的真实情况是①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②清军协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③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清国征讨方略》④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A.①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1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1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12.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图一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图三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3.《领导者》一书中说然而他(指周恩来)在70年代初便看到要从根本上对中国的国际统一战线进行重建和扩大,还为当代中国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基础。
”作者认为周恩来此时的外交活动A.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界限B.丰富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建交原则C.拓展了中国外交的领域D.迈出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第一步1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
因此,“中国梦”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是美国代表针对下列哪一事件所说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C.中国成功参加万隆会议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6.“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B.殖民体系的瓦解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两极格局的形成17.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18.1945年5月9日,莫斯科人们在纵情欢庆胜利。
时任美国驻苏参赞乔治·凯南则发出惊人论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新的战争则刚刚开始。
”“新的战争”表现在①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②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③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④发动代理人战争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9.随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欧联盟的东扩,西方文明的影响还在扩大。
但这两个东扩还不一样。
前者是战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欧洲人的脑子里还有罗马帝国的影子。
这主要反映了A.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激烈对抗B.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强化C.西欧人实现欧洲统一的历史情结D.西方文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20.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
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的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
“它”是指A.经济互助委员会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21.1962年12月,赫鲁晓夫在向苏联最高苏维埃作报告时指出,“在核武器时代,必须显示出,更加清醒的头脑和消除国家不和的各种障碍的更大愿望,同时应该加强国际关系中理智的准则。
”与这一主张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朝鲜战争 D.越南战争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认为,“一个受华盛顿密切监视的、统一的援助计划将能获得和平与繁荣,即恢复经济,稳定政治,削弱共产党,有助于多边的世界贸易以及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安全。
”这说明A.美国将维护世界和平视为己任B.美国战后援助欧洲旨在遏制共产党苏联C.制定经济计划成为美国战后恢复经济的重要手段D.美国战后政策以资本主义各国利益为根本出发点23.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原有文明或早或2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作者在此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统一与多元化是文明发展的突出特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东西方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24.某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这一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B.欧洲联盟C.世界贸易组织D.不结盟运动25.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
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26.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力量的消长和重组,体现在地缘政治不断有热点凸显,有的媒体甚至以“新一轮冷战”来形容当前的国际关系。
这一现象也引发了学术界对一战后美苏冷战的重新关注。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冷战爆发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冷战起源的研究持续不断先后出现了“正统派”、“修正派”和“后修正派”等三个学派。
“正统派”在40~50年代占据主流。
他们认为,苏联寻求世界霸权是导致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修正派”在60年代成为主流。
他们认为,冷战的爆发应该由美国负责。
资本主义的经济需要一个世界体系,而美国的决策者们担心.苏联和其周围的共产党国家会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隔绝,因此对苏联发动了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