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自主创新之路在何方——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

合集下载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那些科学家们的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那些科学家们的故事

标题: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那些科学家们的故事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科学家们,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你介绍一些这样的科学家的故事。

一、以技术创新推动国家发展1.1 医学科学家李嘉诚在医学科研领域,李嘉诚教授通过对癌症的治疗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

这种药物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更是被推广至国际,为我国医学研究赢得了国际声誉,推动了国家医疗技术创新的发展。

1.2 工程科学家王启山王启山博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这种装置不仅在我国国内推广应用,更是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

他的成果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为国家科技事业培养人才2.1 教育家钱学森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更是为培养了大批航天领域的专业人才。

他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后人,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拥有了强大的人才队伍。

2.2 科研领头人陈省身陈省身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科研领域的杰出成就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而他更是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人才。

他的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工作一起,为我国物理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创新3.1 跨学科科学家钱伟长钱伟长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他在生物学和工程学之间打破了学科壁垒,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理念和方法。

这些研究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为中华崛起的科技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3.2 跨领域专家杨振宁杨振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他还积极参与了数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跨学科的研究理念。

中国式创新的例子

中国式创新的例子

中国式创新的例子
中国式创新是指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下,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成果。

以下是10个中国式创新的例子。

1. 科技创新:中国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国家之一。

2. 科技应用:中国在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等领域的应用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球的创新典范。

3. 互联网+: 中国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跑者。

4.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5. 区块链技术:中国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

6. 人工智能医疗:中国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创新,通过智能诊断、智能辅助手术等技术,提高了医疗效率和质量。

7. 绿色能源:中国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领域的创新,推动了能源结构的转型,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8. 无人驾驶:中国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的创新,通过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技术,提高了交通安全和效率。

9. 人工智能教育:中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通过智能教育平台、智能教学辅助等技术,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

10. 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国在医疗健康大数据领域的创新,通过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中国式创新是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下,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与理论逻辑肖旭戚聿东内容提要: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

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关键词:产业数字化;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8-0061-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13AJY012)。

作者简介:肖旭,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1]。

2016年,美国、日本、英国的数字经济增速分别达到6.8%、5.5%、5.4%,远高于其同期GDP 增速[2]。

与此同时,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逐年扩大。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契机。

同时,产业数字化率的提高也将增强一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对业务进行升级,进而提升生产的数量以及效率的过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2005~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融合部分的总体规模从1.29万亿元增长至21万亿元,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占GDP 的比重也从7%增长至25.4%;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融合部分就业人数达到1.6万亿人。

心系民族企业创新 尽显悠悠赤子之情——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旭东教授

心系民族企业创新 尽显悠悠赤子之情——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旭东教授

机会 ,在 将来 发展 当中就有可 能处 于非 常有利 的地位 ,如
我考入人民大学读研究生, 三年里做 了大量的社会调研 , 最大的
感 触就 是理 论 和实 践要 紧 密地 联 系在一 起 。 19 年毕 业 后来 到 91
人文、历史文化、社会运行等方面。由于文化上的差异,

个 外 国人 尤其 是 中 国人 ,研 究我 们 自己的企 业肯 定 比
中 国社 科 院工 业 经济 研究 所 工作 ,受 到 许 多 国内知 名学 者 的 影
记 者 :请高教授 简单介 绍一 下个人经历。 高 旭 东: 94 1 8 年,我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母校 18 — 9 8
的优秀 传统 , 其是 毕 业册 上校 长 的题 词 “ 工大 人要 永远 站 在 尤 哈
四化建 设 的前列 ”在 我 的人 生路 上 印下 了深 刻 的烙 印 。18 年 , 98
研究 美 国企业 有着 更 多的优 势 。 记 者 :您 长期 从 事企 业竞 争 战略 和 企业技 术 战略 的 研 究 ,认 为 T - C M D S D A对 于 国 家的发展 有 非 常重要 的 意 义 , 问除 了经 济 方 面的意 义 , 自 创新 方 面有 着怎样 请 在 主
改革 开放 以来 , 国经济 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 成就 , 中 经济 增 长 连 续 四年超 过 1%,通胀 率则 低于 3 0 %。可是 潮有 起 落 ,花 自开 谢 , 安思 危才 不 会在 治平 盛世 中失去 方 向 。 0 7 3 1 日, 居 20 年 月 6
中 国家 , 研究 自己的 国情是 很 重要 的 , 因为 可能 和以前 的
的 突破 ,又有哪 些 更深层 次 的意 义?

找寻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发展的新空间

找寻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发展的新空间
争 论 ( 晓 鹏 ,2 0 ) 但 大 多数 认 可 自主 胡 0 6, 创 新 包括 原 始 性 创 新 、 集 成 创 新 和 引进 消
步研 究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国外 学 者 对 自主 创 新 的 类 型 、 决 定 因 素 、技 术 扩 散 等
方 面提 出 了很 多有 价 值 的 见解 ,这 些 研 究 大体 上 是 从 整 体 经 济 增 长 的 角度 出 发 的 ;
创 新 能 力的 测度 模 型 、 测度 指 标 体 系和 测度
式 代 表 了 高 技 术 产 业 自主 创 新 发 展 途 径 的 主 要 类 型 ( 国科 技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小 中
组 ,0 6;郁 培 丽 ,孙 飞 ,2 0 20 0 5) 。在 不 同
先 进 过 程 技 术 的 开 发 来 提 高 市 场 份 额 ,对
组合 ” 为 特 征 的 创 新 概 念 。
17 9 4年 , 费 里 德 曼 继 承 和 发 展 了 熊
象 ,对 韩 国 、 台 湾 、 香 港 、 新 加 坡 四 个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技 术 学 习 进 行 了研 究 ,提 出 了 后 发 国 家 技 术 学 习 的五 个 阶段 。 但 这 一 过 程 也 不 是 完 全 与 发 达 国 家的 技 术 发展 路 径

理 论 层 面较 多 , 实 证 分 析 较 少 , 因 而
国 家 。 美 国 企 业 长期 以 来 强 调 以 产 品 创 新 为 中 心 的 营销 战 略 , 不 愿 在 开 发 新 的 制 造 过 程 上 进 行 大 量 投 资 , 让 日本 、 韩 国 和 新 加 坡 的 企 业 从 事 制 造 ; 日本 企 业 则 通 过 对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本报记者陶世安《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12月19日第 15 版)创新方法研究会日前在北京成立。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

温家宝总理2007年先后两次对创新方法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王大珩、刘东生、叶笃正三位老科学家提出的“自主创新,方法先行。

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这一重要观点。

遵照总理的重要批示,2007年以来,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推动了创新方法工作。

为团结从事和关心创新方法工作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科技部发起筹备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

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工作,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值得称赞的方法创新事例。

如,某机构在汽车空调的科技研发过程中,就在引进的技术设备中融入了自己的方法;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之所以能够达到时速350公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对轨道的减震性、转弯半径等在设计思路上进行了创新;在TDS-CDMA技术开发的测试设备中,就有许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但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对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视仍明显不够。

我们应将创新方法摆在自主创新战略中的突出位置,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方法是有效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单一科技计划、科研项目或攻克某项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创新方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与传统的科技计划也有明显的不同。

”科技部部长万钢如是说。

今年4月,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点推进了科学方法大系研究编制、1万个技术难题和1万个科学难题征集、创新方法试点省的建设、企业“讲比活动”等创新方法工作,成效显著。

青藏铁路的科技角逐

青藏铁路的科技角逐
平高兴地说 , 除了高 原美丽 的风景 , 更
I 是空白。今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
N wEo o el e n my c We k y/新经济导刊 / 1 7
维普资讯
让他兴奋的是青藏线背后 的商机 : 上 “ 次线缆项 目竞争的 时候 ,我们没有被 选上 ,主要是准备不充 分 !下一轮 我 们不会错过机会了 。 ” 前往 西藏的张书 平告诉记者 ,青 藏线这样的项 目 属于千年一遇的机 会 , 早几年就威 为企业 的竞技场 , 多企 众 业 纷纷把 目标 瞄 准线 上各 个项 目了 。
维普资讯
本 刊记者 覃旭
“ 高原客车是直观可见 的创新产 品, 为了适应紫外线强 、 气候复杂等特 殊地理 条件 ,该 车选 用了特殊 的耐低
术创新 。
7月 1 “ l 日 青 ”出发 , 这天仅常州
正 如这位专家所 言 ,青藏铁 路在
世界铁路史上 是史无前 例的 ,所 以一
多个 方面进行 了创新设计 ,最终生产 出了具有 自主知识 产权的 “ 雪域神舟” 号 内燃机 车 ,填补了我 国高 原大功率 内燃机车 的空 白。 “ 这种机车要适 应高原环境 , 性能 比一般机 车的要 求要高得多 , 在这 方
创 新的一个 方面 , 多年冻土 、 “ 高寒缺
氧、 生态脆弱 ” 是青藏铁路建设面 临的 三大难题 ,也 是制约世界 高原铁路发
温 材料 ,空调机组 也是为高 原专 门开
发研 制的 。对机车 的某些技 术指 标的 要 求已接近航天项 目,这对研制 单位 是个 考验 , 我们 国内以前没有做过 , 国
国 尚不能 生产 高 原大功 率 内燃 机 车 。
2 0 年 ,铁道部将青藏铁路高 原内燃 02 机车列为 当年 科技研究开发 的重点项

创新驱动,放飞科技强国梦想

创新驱动,放飞科技强国梦想

龙源期刊网 创新驱动,放飞科技强国梦想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7年第41期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四场集体采访,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杰,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陕西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南昌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江风益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接受采访。

“世界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科技强国。

”“我国走的正是一条‘以人才强、科技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性、根本性的,有些地方还是突破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

”在介绍5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就时,王志刚具体列举说,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在世界上最先进,“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唯一一颗在天上实验量子通信的卫星,同样国际领先,我国科学家还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获得了全球最高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在重大工程方面,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飞机、蛟龙、超算等重大成果相继取得突破;此外,还有许多科技成果和老百姓生活很贴近,比如共享单车,集成应用了智能芯片、射频识别、位置服务、电子围栏、移动支付等先进技术。

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则是点燃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

王志刚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推出了1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改革主要围绕着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展工作,因为一切创新活动都是科技人员做出来的。

”他告诉记者,这些改革涵盖了科技经费使用、科技成果评价、项目评审等诸多方面,使科技人员能把更多精力用在科研活动上,此外还进行了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下一步重点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产品、产业、商业模式等创新。

”。

自主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

自主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

自主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

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新思维。

自主创新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和战略思维。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的是“自主”,这是对传统现代化理念的一种超越和创新。

传统现代化常常是一个国家依赖于他国的技术和模式,通过引进、模仿等手段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强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正是这种自主创新的精神,使中国能够摆脱对外技术的依赖,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自主创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之一。

传统的创新往往是由专家和科学家主导,以科研论文和专利发明来体现。

而中国式现代化所倡导的创新则更加注重“众创”和“众智”。

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创新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普通民众等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推动创新的发展,形成了创新的生态系统。

这种众创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创新的活力,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此外,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还注重“跨界融合”。

传统的创新往往注重某一领域的突破,忽视了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

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多学科和跨界融合的创新。

中国强调科学、工程、人文、社科等多学科的融通,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合作与交流,形成综合性的创新成果。

这种跨界融合的思维方式,不仅能够推动知识的交叉结合,还能够培养出具备多维度思维的人才,为创新的实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但要实现自主创新,并不是一件易事。

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创新人才短缺、科研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制约了自主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为了加强自主创新,中国需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更加开放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自主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思维,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目标过程中独特的思考方式。

钻研创新战略 为中国企业提升“内功”出招——专访清华大学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钻研创新战略 为中国企业提升“内功”出招——专访清华大学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公 司为了不 让本土 企业 成 为 自己强有 力的竞 争 对手, 能选 择 不 再转 让 技 术 。 际上 , 可 实
跨 国 公司在 很 多领 域 , 技 术 转 让 已经 非常 谨慎 , 土 企 业靠 引进 技 术 来 发展 的可能 对 本 性 已经 越 来越 小 ; 使 同意转 让 技术 , 于掌 握技 术 转 让的 主动权 , 国公司也 可以做 即 由 跨 出 各 种 安 排 , 他 们 在 与 本 土 企 业 的 竞 争 中处 于 主 导 地 位 。:3 , 轿 车 合 资 中 , 使 使 l,H 在 k ̄ 即 有 一 些 技 术 转 让 , 土 企 业 也 很 难 在 主 流 市 场 上 取 得 竞 争 优 势 。二 是 企 业 技 术 能 力 、 本 竞 争力的培 养 , 本 不 能再 走传 统 的 “ 基 引进 、 化 、 收 、 新 ” 路 _ 高 度 开 放 的 条 消 吸 创 之 了 件 下 1 以 引 进 技 术 , 使 引进 了也 没 有 足 够 的 时 问 消 化 、 收 。 键 是 创 新 。 敢 于 创 难 即 吸 关 要
新 , 于 自主开发 技 术 、 品。换 句 话说 , 展 中国家企 业 的技 术 能力培 养 , 敢 产 发 与发 达 国
家 的 企 业 没 有 本 质 的 区 别 , 必 须 舍 得 在 资 金 、 才 上 进 行 大 的 投 入 。因 为 是 后 来 者 , 也 人
58 > 2 o 6 刊总 3 >0 年 月 第 6 1 期
越 严重的挑 战 。
记 者 : 们 注 意 到 , 期 以 来 , 对 中 国企 业 自主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理 论 和 对 策 进 行 了 我 长 您
比 较 系 统 的 研 究 , 出了一 系 列 有 关 企 业 自主 创 新 能 力培 养 和 提 升 的 理 论 。能 否 为我 们 重 提

不可替代的创新:大型国企创新实践的启示

不可替代的创新:大型国企创新实践的启示

企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大型国企的前途和命运,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但是,多年以来,我们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疑惑,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四十年的实践表明,大型国企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不但能够创新,而且在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些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理解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对国有企业今后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大型国企的创新为何不可替代实践表明,在航天、航空等国防领域以及国企占绝对优势的领域(比如油气开采、电力输送),大型国企的创新成就是非常显著的,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石油、国家电网等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实际上,即使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大型国企的创新成效也是非不可替代的创新:大型国企创新实践的启示高旭东 | 文高旭东: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研究员国大型国企能够创新吗?对于这样问题,我们一直存在疑惑,甚至错误的认识。

事实上,实践证明大型国企的创新卓有成效、丰富多彩,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需要深化对国企创新规律的认识,以促进国企下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65第一种情况是由大型国企的行业领先地位决定的。

比如高铁,如果不是“政企不分”的强大的铁道部,跨国公司是不可能转让相关技术、中国企业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

轿车工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同样是巨大的市场,结果却是本土企业被跨国公司各个击破,庞大的国内市场并没有带来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真正提升和民族品牌的建立。

第二种情况是由大型国企的特殊追求所决定的。

一个典型例子是大唐电信的TD-SCDMA。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讯的三大国际标准之一,也是中国电信设备产业迈向国际领先的重要基础,TD-SCDMA不是由行业中更具影响力、实力更强的华为(民企)、中兴(混合所有制)提出的,为什么?原大唐移动总裁唐如安先生说:TD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有技术的风险、资金的风险、企业的风险,也不仅有产业的风险、政策的风险,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

高旭东-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方法的思考

高旭东-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方法的思考
– 举例: 中兴、华为;动态变化 – 中国的特点: 高校、院所与企业
29
“计划内创新”管理
• “计划内创新”活动是以企业既定的发展目标 和竞争战略为指导的,是为了保持企业在现有 业务领域已经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以及在新的 业务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 保持企业在现有业务领域已经建立起来的竞争 优势是“计划内创新”的短期目标,也是一个 企业日常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在新的业务领 域建立竞争优势是“计划内创新”的长期目标。
Technology strategy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
Market assessment and forecasting Product / market strategy
32
Development strategy framework
Technology strategy
14
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
• 中兴、华为、大唐
– 世界第二;SDR 第一; 手机
• 振华港机
– 1992; 80%; 59-76
• 中石油
15
大唐
• TD-SCDMA
• TD-LTE
• 其它能力:市场开拓
16
17
中石油
• • • • • 哈萨克斯坦 多分支井 顶驱 地震资料处理软件 石油形成理论
36
Common Problems: Too Many Derivative Process Changes Projects
Research/ Advanced Development
New Core Process Next Generation Process Single Tuning Department and Upgrade Incremental New Core Product

清华大学教授高旭东:应从内部着力

清华大学教授高旭东:应从内部着力

清华大学教授高旭东:应从内部着力作者:赵妍来源:《通信产业报》2016年第08期电信业的供给侧改革应该从内部创新着力。

需要企业在业务创新、服务提升以及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去年,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供给侧改革拉开大幕,成为各行业改革的热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也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式。

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行业,通信业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清华大学教授高旭东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通信业作为一个处在发展中的行业,目前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高旭东表示对于产能过剩问题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不能机械理解,对于处于市场竞争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重复建设也是正常,关键是如何把握“度”。

高旭东表示,对于具有公益性与竞争性双重属性的通信行业,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要看国家层面更偏重哪个定位。

他表示中国的电信行业历次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但这种市场化改革却伴随着这样的结果:要么不到位要么太过。

前者表现为政府对于电信行业一直有一定的控制力,需要电信企业承担市场化行为之外的东西;而后者则表现在电信改革试图通过增加运营商的数量来推进。

高旭东认为,对于具有天然垄断性的电信行业而言,通过增加运营商数量并非能促进有效竞争。

这在电信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美国得到证明。

高旭东表示,电信行业不应该有太多的企业,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资源浪费。

他认为大的主导企业也不应该有太多,在基层,目前三家运营商竞争非常激烈,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在去年出台的国企改革文件中,也提出对国企进行分类,但运营商的分类定位目前没有明确。

在此情况下,高旭东认为电信业的供给侧改革应该从内部创新着力。

需要企业在业务创新、服务提升以及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的提升。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运营商面临传统业务下滑,流量经营仅是探索阶段,运营商需要新业务创新。

在高旭东看来,新业务的发展需要探索,探索就需要要承担风险,而目前运营商的考核体系、人员观念以及组织架构都与探索型的发展模式不相适宜。

高旭东谈产学研合作:走出误区 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高旭东谈产学研合作:走出误区 释放企业创新活力
事。 ”
不 成 熟 到 成 熟 ,这 一 过 程 应 由企 业 为 产学 研 合 作是 一 个 互动 的过 程 ,
7 0 l 十 田 科 般蔗 尊2 0 1 3 . 1 2
r 创新人物 I n n o v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他 们 有 各 自的 优 势 和 分 工 ,学 、研 进 需 要 5 8 0万 美 元 , 而 其 只 投 入 了 力 ,而 是 市 场 。 不 可 能 替 代 企 业 的 功 能 。 在 高 旭 东 不 到 1 0 0 0万 元 人 民 币 就 成 功 地 做 “ 我 们 距 离 真 正 建 立 起 以 企 业
赞 同 的。 ” 清 华 大 学 技 术 创 新 研 究 的 新 技 术 ,一 些 企 业 不 能 顺 利 地 接 现 自己 的 研 究 成 果 有 市 场 价 值 , 就
中心 高 旭 东 教 授 告 诉 记 者 ,他 同 时 手 ,甚 至 没 有 能 力 接 手 ,所 以高 校 希 望 自 己进 行 转 化 , 不 愿 意 转 让 给 这 是 我 企 业 ; 有 的 企 业 在 与 学 、研 合 作 中 指 出 , 产 学 研 合 作 各 主 体 的 性 质 不 只 好 自 己 出 面 做 产 业 化 。“
定 位 , 企 业 创 新 主 体 地 位 怎 样 凸 市 场 的 观 点 也 合 理 。 “ 技 术 需 要 积 士 。 他 们 的 技 术 力 量 已远 远 强 于 高 显 … …带 着 这 些 问题 , 记 者 专 访 了 累 ,高 校 普 遍 缺 乏 积 累 机 制 。 高 校 校 、 科 研 院 所 。 随 着 企 业 逐 渐 做 大 清 华 大 学 技 术 创 新 研 究 中心 高 旭 东 本 身 是 没 有 从 技 术 开 发 一 直 到 生 产 做 强 ,高 校 、 科 研 院所 也 逐 渐 回 归 教授 。 的这 种全 方 位 的 积 累 的 。 ”

《走向自主创新 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走向自主创新 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变化
1.3 威孚:从引进 技术走向合资
2.1 无油所:生于计 划体制,长于改革 开...
2.2 涉足电控高压共 轨喷射系统
2.3 把电控高压共轨 系统开发到底的英 雄...
2.4 向产业化冲刺
3.1技...
3.2 依赖引进 2
技术和自主创 新的区别到底...
6.4 自主知识产权的 中国汽车工业是能 够...
第二篇 技术依赖和自主开发的不 同命运: ...
导言
第一章 面对技术变 化的无奈: 威孚从
引进...
第二章 面对技术变 化的奋起: 无油所 在孤...
第三章 讨论:两条 道路的战略含义是什 么?
1.2 技术变化对中 国油泵油嘴工业的
挑战
1.1 柴油机燃油系 统的一次重大技术
和体...
3.1 国家要首先明确 大飞机项目的战略 目...
3.2 充分认识到技术 能力的宝贵性,在 培...
3.3 坚持掌握自主知 识产权,夺取技术 发...
3.4 大飞机项目成功 的必要条件是突破 现...
第四篇 走出中国的主导技术轨道: 关于中...
导言
第一章 论为什么必 须让TD-SCDMA 单...
展大飞机工业
上...
4
第三章 不是结 论的结论: 发
展大飞机战
略...
5
结语
1.2 技术能力的性 质
1.1 中国经济发展 战略的实质
1.3 能力是竞争优 势的源泉
2.2 第二个教训: 分歧的根本点是依
赖外...
2.1 第一个教训: 运-10下马丢掉的
不...
2.3 第三个教训: 失败的根源是组织
再版前言
序言一 顾淑林[1]

高技术制造业在中 国式现代化中的创新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在中 国式现代化中的创新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创新发展在当今时代,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对于中国而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高技术制造业是指那些具有高知识密集度、高创新投入、高附加值和高产业带动性的制造业领域。

它涵盖了众多先进的技术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

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能够直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为整个经济体系注入强大的动力。

中国在高技术制造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高铁为例,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中国高铁如今已成为世界领先的品牌。

不仅在国内构建了庞大且高效的铁路网络,还成功走出国门,为众多国家提供了优质的高铁解决方案。

再看 5G 技术,中国在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前沿。

5G 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还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一些关键领域,如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我们仍然依赖进口,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

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高技术制造业需要大量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为了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实现创新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首先,要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提高研发经费占GDP 的比重。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教育部门应优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科设置,培养更多适应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企业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加入。

高旭东:自主创新迫切需力行

高旭东:自主创新迫切需力行

高旭东:自主创新迫切需力行
孙中蔚;彭川
【期刊名称】《科技中国》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而在“十二五”规划进行中的今天,更多的国民和企业对自主创新又有了新的期待。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孙中蔚;彭川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中国式自主创新之路在何方——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J], 谢远景
2.直面经济寒冬: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是机遇还是挑战——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J], 李泽凯
3.走中国式自主创新之路——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 [J], 马利豪
4.杨慧林(顾问),高旭东(主编):《比较文学基本范畴与经典文献丛书》 [J], 赵男; 叶雪怡
5.杨慧林(顾问),高旭东(主编):《比较文学基本范畴与经典文献丛书》 [J], 赵男; 叶雪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国创新体系--专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顾淑林

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国创新体系--专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顾淑林

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国创新体系--专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
究中心教授顾淑林
杜珂
【期刊名称】《中国改革》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 当"创新是一个大国的筋骨"这句话写入<科技发展总体战略专题报告(征求意见稿)>时,它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战略乃至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在这转变的前夜,我们除了对转变感到欣喜之外,更需要冷静,需要看清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即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提出"自主创新"会受到什么样的制约,以及,在如此约束条件下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页数】5页(P9-13)
【作者】杜珂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直面经济寒冬: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是机遇还是挑战——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J], 李泽凯
2.走中国式自主创新之路——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旭东教授 [J], 马利豪
3.中国应该抄底吗——专访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稻葵[J], 陈阳波(采访整理)
4.以全面深入的改革迎接春天到来——专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J], 李冰漪
5.钻研创新战略为中国企业提升“内功”出招——专访清华大学创新研究中心高旭东教授 [J], 陈道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培养——基于北京国双科技的单案例研究

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培养——基于北京国双科技的单案例研究

第22卷第1期2022年1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No.1 Jan.2022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培养——基于北京国双科技的单案例研究高旭东1,王晓瑜1,王金晓1,李晓华1,王舒扬2(1.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要:很多企业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升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能力非常重要。

北京国双科技(以下简称“国双”)是一家具有强大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的企业,以该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是如何培养这种能力的。

研究方法是基于理论指导的单案例研究。

研究发现,国双强大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是基于公司走了一条“化繁为简”的道路,并且找到了一个明显优于行业通行做法的新模式,即在国双内部建立尽可能贴近真实应用场景的“数据科学家+行业专家”试验田。

从更深层次来看,国双该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面向长远、着眼未来的特征,这同企业创始人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家;行业专家;文化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037(2022)1-69-11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2.1.0081引言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培养技术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应对外部竞争的重要手段[1-2]。

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但现实中的数字化转型效果并不理想[3-4]。

转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有: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措施存在缺陷及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参与度不够[5];②由于路径依赖,企业镶嵌于同客户和供应商的现有关系中[6],依赖难以重新配置的资源[7-8];③组织文化、身份认同和合法性等造成的制度障碍[9];④没有能力投入足够的资源改变自身资源基础、提升自身动态能力,使得企业难以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及设计与环境匹配的商业模式来创造和获取价值[1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 告 我 们 民 族 历 史 上 最 灿 烂 的科 学 的春 天 到 来 了 j
30

年后

技 术 创 新 角度 来 看
我认 为第
是 原 始 性创 新

就 是 开 发 别人

我 国 已 经 具 备 了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重 要 基 础 和 良好 条 件 如 今


还 没 有 开 发 出 来 的技 术 或 产 品 : 第 二 是 模 仿 性 创 新


理 论 框架等问
越 走 越 窄 所 以必 须依 靠 自己 的 力量 来 开 发 真 正 拥 有 自己 知识

题 进 行 了分析 的理 论 吧

请 高教 授 为 我 们 重 点 介 绍
下 这 几 种 有 代 表性
产 权 的核 心 技 术 和 产 品


这 才应 该 是 我 们 最 核心 的追 求


是 根 植于
域 的? 特 别是 如 何 开 始 创 新理 论 研 冤 的呢 ?
这样 我 所 学 的正 是 工 业

个 现 状 现 有 的 关 于 发 展 中 国 家企 业 发 展 的

个 主 流观
高旭 东

早 在 哈 尔 滨 工 业 大 学读 书 时


点就是 技术学 习 和技术追 赶 化 吸 收再 创新道路


突然涌现 出的


场 百 家 争 鸣 的学 术 交 流
自论 坛 归 来
我们 重 又 采 访 了清

有 着厚 积 而 薄 发 的特 点
当然

其作
华 大 学 技 术 创 新 研 究 中心 研 究 员 高 旭 东 教 授 在 他 的 真 知 灼 见
用 是 很 大 的 经 济 或 技 术 的 质 变 往 往 都 是 由重 大 的 原 始 性 创 新
述 了对
创新


的独 到理 解


引 发 了 大 家对 于

创新
么?

的讨 论 热 潮
30

请 高教 授 谈
谈 您对

创新

内涵 的 理 解 好
年 前 郭 沫 若 先 生 在 全 国 科 学 大 会 闭 幕式 上 满 怀 激 动 地
, ”
高旭 东

对于


创新

词 向 来 都 有 各 种 各 样 的理 解
维普资讯
高尥 东


访 清 华 大 学 技 术 列 新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员 高 旭 东 教 授
本 刊记 者
谢远 景
200 8

5

18

19 日


首届

浦江 创 新 论 坛

在上海张江
中寻 找 着 问 题 的 答 案

五 月份

高科 技 园 区 顺 利 举 办 这 是 由 国 家科 技 部 和 上 海市 政 府 共 同 主 办 的 致 力 于 前 瞻性


那么


上 弄清楚

重 新做 出来
这 两 者 同 等重 要

而 且 并不

定是 大
家 通 常所 认 为 的 原 始 性 创 新 会 更 加 艰 难
紧紧 围绕


因 为 原 创 性 的东 西 通


浦江 创新论 坛

创 新 型 国 家之 路


展开
常都 是 在 经 验 和 技 术 等 积 累 了 很 长 时 间 之 后 种很 好 的 想 法 或 者 灵 感
88
科学 中 国 人
2008
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 期
维普资讯
决定 的

但是 不 必 过于 对此进行强 调


毕 竟 只 有 少 数 人 少数 企
更 好 的成 绩 换 句 话 说


从 做 学 术 的 角度 看


我认 为

起码 在
业 才愿 意 进 行 原 始 性 创 新


比如 家 用 电
实 进 行 的研 究


音箱
电视 机 等 ) 在 2 0 0 0 年 以前 都是 靠 引进 技
段 时 间做 得 也 是 比 较 成 功 的 但 是


者 : 长期


来 您致 力 于 公 司战略

技 术 战略

技 术能
术来发展

在很长 的


20
A
力培 养 等 方 面 的 研 究
人 已 经 做 出 的产 品

指 的是 别
增 强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作 为 国 家 发 展 战 略 的核 心
和 提 高综合 国 力 的 关 键 被 我 国 政 府 提 上 了 战 略 日 程
国 的 自主 创 新 之 路 在 何 方 ? 此次


技术


我 们 再 独 立 地 以 自 己 的思 路 从 原 理
对 中 国 企 业 自主 刨 新 能 力 培 养 的 理 论 和

纪 9 0 年代 末期
我 国 的 家 电产 业 发 展 越 来 越 强 大

和 国外 企 业
对 策进 行 了 比 较 系 统 的 研 究 提 出 了 企 业 自主 创 新 能 力培 养 的

形 成 了 越 来 越 强 的竞 争 关 系
, 、
者: 高教 授 您 长 期 以 来执 著 于 我 国 的 创 新 理 论 研 究


战 略 性创 新 理 论 与政 策学 术 研 究 的 高 层
在 浦江 创新论 坛






杨振 宁教授 从 中华 文 明 出 发 时间





国际论 坛



也 是 国 内举 办 的 以 创 新 为 主 题 的最 高 层 次 的 国 际 论

此 时 国 外 企 业 再 转 让 先进 技 术 无
社 会 学 习理 论



后 来者 劣 势 理 论



并对在 国 际 化 条件下 企

异 于 变 相 自杀 我 国 企 业 依 靠 引 进 消 化 吸 收 来 发 展 这 条 道 路 也
业 竞
争 战 略 与技 术 战 略 选 择 的

障碍

机会
法解释 的
。 。
即 发 展 中 国 家 应 走 技 术 的 引进 消

管理 工 程 专 业 背景
多数 时候 我 们 要 根 据 自身 的 具 体 情
我 所 学 的领 域 的


回 国发展
前途更好

中 国 的 发 展 是 有 目共 睹
况 来 决 定 创 新 的程 度

不仅我们

包 括 越 来 越 多 国 外 的学 者 也 都 开 始 了 对 中国现
改革开 放初 期
器 行 业 (空 调


我 们 提 倡 引进 消 化 吸 收技 术


者 : 我 们 了解 到 您 是 麻 省 理
学 院 斯 隆 管理 学 院 博 士


高旭 东
理论



我着重讲


社会 学 习理 论




后 来者 劣 势

能 否 请 您 简单 谈 谈 您 的 学 术 和 职 业 背 景
您是 如 何 走

经 管领
这 其 实 也 是 我 的博 士 论 文


社会学 习 理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