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近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 古代文学:
❖ 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 近代文学:
❖ 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时期
❖ 现代文学:
❖ 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也称为“新文学”)。
❖ 当代文学:
❖ 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
❖ 大哥周樹人、二弟周作人、三 弟周建人(生物學家)。
❖ 民國十二年七月十九日魯迅與 周作人妻子發生嚴重的衝突, 八月即搬出北京八道灣寓所, 母親與三弟亦隨之。此決裂究 竟為何故,兩人至死諱莫如深, 成為近代文學史之謎團。
魯迅的婚戀
❖ 魯迅與朱安
一九○六年奉母親之命與朱安女 士成婚,魯迅為表示抗議此舊式 婚姻,並未與之同房,兩人亦無 子女。朱安於臨終前交代後事由 許廣平和周建人辦理。
中国近代文学
(1840年——1917年)
近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 清王朝的兴衰史 ❖ “康乾盛世” ❖ 文化专制主义
清王朝的危机
❖ 政治危机 :
人口、官场 、民生 、士风
❖ 民族生存危机:
满汉矛盾→满汉矛盾和中外矛盾
❖ 传统文化危机:
中西文化冲突
近代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
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 1、陈独秀 ❖ 2、李大钊 ❖ 3、鲁迅 ❖ 4、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1891-1962) 鲁迅(1881~1936)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
❖ 陈独秀、李大钊创办 ❖ 陈独秀《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 ❖ 李大钊《青春》和《孔子与宪法》 ❖ 鲁迅《狂人日记》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1.符号表达的转变:近代文学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从传统文学的象征、隐语、修辞转向符号的表达方式。

这一转变源于现代性的冲击和对西
方文化的接触,使作家开始将社会现象、个人情感转化为新的符号语言,
并通过短篇小说、白话小说等文体来呈现。

4.文艺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涌现着一大
批重要作家如郁达夫、冰心、巴金等。

他们与时代同行,用文学批判封建
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同时倡导文艺的独立性和进步性。

5.抗战文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家们
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的抗战情绪和民族精神。

徐志摩、郭沫若、朱自清等作
家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国家的抗战事业,同时也抒发自己的个人情感。

6.革命文学: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文学以革命为主题,作家们推崇工
农兵群众的英雄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思想。

战斗文学、农民文学、工人文
学等成为主流。

代表作家有王朔、文化协会成员等。

7.现代文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作家
们开始关注社会发展、人类矛盾和人性探索等议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
学流派和思潮。

莫言、史铁生等作家精心描绘着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展现
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成熟和多元。

总体而言,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由维新到现代,由主题单一到
多元并存的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作家们不仅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也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了解,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和变革,并体会到人类精神和文化的跨越。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第一节“十七年”时期文学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P2-5)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1、大会确立了以《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

2、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3、反思。

①文艺思潮价值评判的偏颇。

②对解放区文艺的简单化肯定。

二、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P5)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是建国后文艺界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武训其人及电影《武训传》。

武训(1838~1896)山东堂邑县人,出身贫寒。

“行乞兴学”。

《武训传》是一部以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

编剧、导演:孙瑜武训扮演者:赵丹2、论争及其演变。

肯定意见:《武训传》典型地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的崇高品质。

否定意见:《武训传》美化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行僧主义。

贬低农民革命的作用,歪曲历史发展的面貌。

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撰写的人民日报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论争焦点:采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人物。

3、当下思考①开了用政治解决文艺问题的先河。

②严重束缚了作家的文学想象以及文学的发展,使公式化、概念化,倾向越发严重。

③确立了文学从属于政治这一文学观念的权威地位。

三、关于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P7-8)。

1、背景介绍:“新红学”代表人物:胡适、俞平伯2、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

关键词:考证后四十回伪作悲剧结局自叙传“色”“空”观念怨而不怒钗黛合一3、批判过程。

◆“两个小人物”:李希凡、蓝翎◆“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的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开火……”4、当下思考。

①、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地位的确立。

②、“两个小人物”对《红》研究中的非现实主义态度的不认同有其合理价值。

③、开创了在学术领域内以政治斗争来代替学术争论,以政治性的批判来解决学术问题的恶劣先例。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1决定第二个十年文学基本面貌的,是革命文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和人文主义美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

2梁秋实的文艺思想特征,缘据美国白碧德新人文主义为背景,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以古典文的“节制”为美学追求。

3
名词解释:1左联:全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在上海成立,创始人有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等40人。

代表刊物:《拓荒者》、《萌芽月刊》、《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和秘密发行《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文学》(半月刊)等杂。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进行的活动,1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

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4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与发展。

左联从1930年成立到1936年解散。

对中国近代文学史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近代文学(1840-1918)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己亥杂诗》,课文有《病梅馆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著有《饮冰室文集》,名作有《少年中国说》。

王国维,近代学者,著有《人间词话》。

林觉民,字意洞,写有著名的《与妻书》。

孙文,字逸仙,别号中山,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著有《孙中山全集》(《〈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现代文学(1919-1949)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显示出平凡之中的极其深刻、冷峻之中的极其热烈,对封建思想意识,对当时的统治者以及对中国国民性的弱点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产生了巨大影响。

著有小说集《呐喊》、《榜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而己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

小说《狂人日记》《阿Q 正传》、《祝福》、《故乡》、《药》,杂文《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纪念刘和珍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无花的蔷薇》、《"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纪念》、《拿来主义》等尤为著名。

胡适,字适之,现代学者,中国第一位留美文科博士。

他的作品《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郭沫若,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及文化战士,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诗集《女神》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其中的《炉中煤》、《凤凰涅槃》等较为著名。

另外,还有剧作《屈原》、《蔡文姬》、《虎符》、《棠棣之花》也较为有名。

叶圣陶,中国现代语言学家、文学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夜》、《潘先生在难中》,散文《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也较为有名。

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家。

他的长篇小说《子夜》,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都市资本主义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另外,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以及《林家铺子》、《白杨礼赞》也较为有名。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2、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视“开明智”为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3、“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倡导者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阐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4、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6、胡适在《文学改良绉议》提出“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7、1917年2月。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8、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早期还写有《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清末文学一、曾国藩和湘乡派:曾国藩,晚清军政大臣、近代作家、湘乡派古文的创立者。

借鼓吹桐城派发展自己创立的湘乡派。

在桐城派主张的义理、考据、词章外补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同时改进了桐城派的文风,是古文舒展有气势,雄厚有内容。

但在思想方面,湘乡派成为宣传封建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因而得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信任和支持。

二、梁启超和新民体:梁启超,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题材,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

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言文的一次解放,在文坛上取代了桐城派的统治地位。

新民体是文言文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文体,是最早的新体散文。

特点是:1、内容包容了世界范围内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名词;2、文字通俗流畅,说理透彻;3、结构严密,逻辑清晰;4、感情充沛,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但新民体的缺点是粗率浅薄。

梁启超作为新民体的主要作者,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新民说》、《说希望》等。

新民体的精华在白话文运动中得到了继承。

三、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吴沃尧《二十年目睹只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新民主主义文学一、“五四”新文学运动:从1917年初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一翼。

1917年初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首先发起。

1917年初《新青年》先后刊登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普及白话文的主张,开始了新文学运动。

《新青年》的文学革命主张得到了很多响应,影响越来越广泛。

1918年5月发表的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的主要成就。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命,宣告了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和新文学的诞生,开辟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时期。

二、白话文学:“五四”文学革命中提倡和创立的新文学。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文学史本科自考子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文学史本科自考子资料

中国近代文学史一、填空、单选、多选题1.中国近代文学史可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发韧期: 1840—1870;发展期: 1870—1894;繁荣期: 1894—1911;低潮期及新文学萌芽期: 1911—1919)2.在近代文学史上, 最先强调文学与时代关系的是(龚自珍和魏源)。

3.1895年, (严复)在天津的《直报》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原强》)。

文中引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着重阐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

4.在近代的文学通俗化运动中, 影响最大的当推(裘迁梁)。

他在1897年发表于《苏报》的著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 旗帜鲜明地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

5.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人物专写(“经世致用”的散文), 即他们主张(“经世致用”)。

6.1910年上海成立了进化团, 这一时期虽然时间只有17年, 但是在中国近代文学中, 是文学观念更新(最迅速), 文学理论成就(最突出), 文学创作(最繁荣)的时期。

7、沐浴着“新世纪曙光”诞生的《新青年》宣传文学革命, 发表了李大钊的《青春》、《今》、鲁迅的《我之节烈观》,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向封建文化发起猛攻。

8、西方文化对我国近代思想影响最大的是(赫胥黎的《天演论》)和(卢梭的《民约论》)。

《天演论》宣传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是其主体精神。

9、(周桂笙)译的(《毒蛇圈》), 是当时用白话直译的较好的小说之一。

10、近代维新变法思想的真正产生和出现是在19世纪70、80年代, 其代表人物有(王韬、马建忠、郑观应、陈炽)等。

11、(郑观应)出版的(《盛世危言》), 从(八股文、桐城派古文和骈文)中解放出来, 它是创造(新文体)的一种尝试。

12.“宋诗运动”是鸦片战争前后一个较有代表性的诗派。

这一诗派(发其端)的是(程恩泽), 代表诗人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领域,涵盖了从清朝末年到当代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潮。

它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揭示了一系列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重要知识点。

1. 文言与白话文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白话文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些作家开始使用白话文(现代汉语)写作,代替了传统的文言文。

这一变革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表达方式更加直接。

2. 戏剧革新20世纪初,中国戏剧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在此期间,戏剧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反映社会问题和个人内心世界。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品和演员。

3. 文学杂志的兴起20世纪初,随着报刊业的发展,文学杂志成为了传播文学作品和思想的重要平台。

一些著名的文学杂志如《新青年》和《小说月报》等,为许多新兴作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机会,并且促进了不同文学流派的交流与碰撞。

4. 文艺复兴运动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是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一系列新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兴起,如“现代派”、“新感觉派”和“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们开始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表达方式。

5. 文学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近代文学承载着中国人民在抗战期间的信仰和精神力量。

许多文学作品在抗战期间涌现,以战争为背景,表达抗日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这些作品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并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6. 社会主义文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文学成为官方鼓励和推崇的文学流派。

社会主义文学强调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困难。

7. 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白话文学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使用白话进行创作,作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改革,注重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内心体验。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鲁迅、郭沫若等。

2. 新文学运动阶段(1917年-1927年):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作家们开始反对传统文学体制,追求文学形式的时代性和现代性。

其中代表性的作家有陈独秀、胡适、茅盾等。

3. 抗日战争文学阶段(1937年-1945年):这一时期,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作家的创作主题转向了抗日题材。

文学作品批判了日本侵略者,赞美了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代表作家有巴金、丁玲等。

4. 建国初期文学阶段(1949年-1966年):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阶段,作家以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斗争为主题,文学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气息。

代表性作家有老舍、钱钟书等。

5. 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学创作受到严厉限制,作家被迫以革命宣传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红色题材和批判旧社会为主。

6. 改革开放后的文学发展(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文学作品开始涉及到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生活困境,另一方面,作家们也开始尝试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和技巧。

代表性作家有余华、莫言等。

以上这些阶段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这些作家和作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 pdf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 pdf

中国近代文学史纲1.引言中国近代文学史,指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文学,其标志了中国古代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

这个时期的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纲要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以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概况。

2.近代文学的背景与历史中国近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同时,西方的文化、思想、艺术也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文学应运而生,承担起了启蒙民众、反思传统、探索民族出路的历史使命。

3.文学流派与思潮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和思潮。

其中包括以龚自珍、黄遵宪等为代表的传统型文学家,以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良派文学,以及以鲁迅、钱钟书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派。

这些流派和思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他们的作品。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钱钟书的《围城》则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描绘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的窗口。

5.文学与社会文化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对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梁启超等人的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推动了社会的觉醒和变革。

同时,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例如对个人主义、民主思想的倡导等。

6.文学批评与理论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批评和理论。

这些批评和理论对于理解当时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点以及推动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

文学常识(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梳理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鲁迅,原名周树人(。

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十七岁之前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短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陈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1890—1969)王国维(1877年—1927年)鲁迅(1881.9.25—1936.10.19)陈寅恪(1890—1969)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891.12.17—1962.2.24)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近代文学
(1840—1919)
绪论
一、近代社会文化性质
1、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
民大众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文化战线斗争: 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
二、近代文学发展概况
近代文学历史共80年,其发展可分三期: 1、资产阶级启蒙时期(1840—1894) 是首开风气时期。代表作家是龚自珍和魏源。 2、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1895—1905) 是全面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黄遵宪、梁启超、 李伯元等。相继有“诗界革命”、“文体革命”、 “小说界革命”。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1905—1919) 是继续发展时期。代表作家有章炳麟、秋瑾、柳 亚子、曾朴等。 “南社”出现;话剧产生。
第二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诗文
一、太平天国革命对封建文化进行了冲
击。太平天国诗文直接服务于革命斗争,通俗易 懂,明白晓畅。民问口头创作的作品非常丰富, 建国后收集整理工作有很大成绩。
二、洪秀全的诗文,大多宣传上帝会教义, 抒发其豪情壮志。所作《吟剑诗》表现了革命的 英雄气概。
三、传统诗文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派” 古文的中兴。
“诗界革命”的重要人物有夏曾佑、黄遵宪、 丘逢甲、谭嗣同等。
(二)黄遵宪:
“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其诗直接为其政 治主张服务,并在一定程度突破了旧体诗歌形式。
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最有成就的诗人。
黄诗广泛描写重大政治事件,突出反映中国 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深刻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 和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爱国主义思想强烈 (《哀旅顺》、《书愤》其一)。
第三节 改良主义运动时期的诗文
一、“诗界革命”与黄遵宪
(一) “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一.中国近代文学的定位以新民为目的.以启蒙为手段。

其弊端是笔无藏锋,其主流是以树人为根本目的.以救国为直接目的。

二.中国近代文学兴起的原因.1.文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外来文学的刺激.由其是西方文学的影响。

3.思想革命的影响.三.中国近代社会概况1.政治上,由君主专制到民主自由.2.经济上,由闭关锁国到‘西学为用’3.思想上,由中学为体到中西交融。

其中,忧患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母题。

四.近代文学的分期:以文学自身的变化为标准。

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可分几个时期?分期的原则是什么?按照以文学发展为依据并参考历史发展的文学史分期原则,我们把近代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近代文学的发轫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期: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近代文学的繁荣期:1894年甲午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近代文学的低潮期和中国新文学的萌芽:1911年辛亥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

2.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近代文学的多样性特点,包括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文学体裁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在题材上,从空间范围来说,有海外题材,涉及到外国的历史、现实、自然科学以及异国风光、民俗人情等,如外国游记、外国人物传记、抒发外海观感的诗作、反映外国历史和现实变革的史诗等;也有国内题材;国内的各次重大历史事件、各种社会生活、各种人物形象,都成为近代文学的描写对象。

从内容范围来说,还出现了古代文学中所没有的许多的新题材,如反帝题材、华侨题材、资产阶级维新运动题材、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题材、外国现代生活题材等。

在文学体裁上,也是多种多样。

在传统体裁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体裁,如新派诗,白话诗、译诗;新文体散文、白话散文;长、短篇白话小说、翻译小说;京剧、话剧等。

第一章近代诗词一.前期诗词㈠概况: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古典诗词的创作模式,但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局庙堂之高的闲谈,处江湖之远的悠然被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事物的冲击。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知识点
3.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文学运动。

新诗
运动主要由胡适、郭沫若、徐志摩等人发起,他们主张以自由形式抒发内
心情感,反对古文诗的陈旧模式。

新诗运动的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
康桥》和郭沫若的《七律·长征》等。

5.抗日战争文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文学艺术在这个特殊时期里不仅承担着抗战宣传的任务,更是为广大民众
提供精神慰藉和感受人民抗战意志的重要工具。

抗日战争文学的代表作品
有巴金的小说《家》和郭沫若的长诗《走向共和》等。

6.乡土文学:一战后,中国社会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内战,许多作
家开始关注农民和山民的生活与命运,他们以乡土为背景,写作描绘一些
社会基层群体,展现了他们的苦难与希望。

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杨沫的
小说《红灯记》和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等。

01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1章

01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第1章

李鸿章 康有为
历史的转折
3、由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 封闭 • 闭关锁国(唯一开放的港口——广州) • 夜郎自大 “天朝臣服中外,夷下咸宾,蕞尔夷 邻(英国),何得与中国并论。” ——嘉庆帝1808
3、由封闭到开放,向西方学习
提出了“师夷”的口号,即向西方学习。这一 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重点在于引进“格致之 书”和从事以军事工业为先行的实业。代表人物是 林则徐、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郑观应等。 甲午战争后,重点在于引进“政事之书”及文学 艺术和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代表人物是严复、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魏源《国朝古 文类钞》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 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 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序》
二、文学观念和文学格局的变化
1、文学观念上最深刻的变化:文学应当担负起新的 思想教育国民、改造国民精神的任务; 2、要求变革诗文,以满足宣传教育的需要;
如康有为、章太炎
(四)近代文学的过渡性
主要表现为新旧共处,新的因素逐步增长,为“五四” 新文学的产生做了先导和准备。
1、创作方面,表现为:新旧杂处,文白并存。
(1)在思想内容上,维护封建统治的文学与反帝反封建 的文学并存。如既有《荡寇志》,又有谴责小说
(2)在表现手法上,这一时期的创作,除了继承古代文 学的传统手法之外,也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如浪 漫主义对诗歌的影响,吴趼人的《九命奇冤》
3、提高小说戏曲的地位;
4、文学样式上出现新突破; 5、西方文学被大量翻译引入中国。
三、爱国主义的伟大主题
体现为两个方面:(近代爱国主义精神与以 前有何不同) 对内,反封建 对外,抵御外侮 在近代文学中,爱国主义是一个超越了文 学流派界限和文学体裁界限的普遍主题。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1、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2、晚清时期,维新派思想家、文学家视“开明智”为改革社会、振兴国家的关键,在文学界掀起了以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白话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改良运动。

3、“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倡导者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阐述了小说的社会作用。

4、1915年9月陈独秀任主编的《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绉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6、胡适在《文学改良绉议》提出“以历史进化的眼光观之,则白话文学之为中国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7、1917年2月。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表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8、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

——“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

早期还写有《平民文学》。

9、《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10、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作为发起人的署名有12人,即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

有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文学研究会是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1、被称为“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

发起人主要有7人,郭沫若、成仿吾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月刊》。

他们尊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

他们属于富有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12、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民初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革,这也为文学的兴盛提供了土壤。

以下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作品。

1.新文化运动(1917-1927)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化人士开始主张思想解放和文化革命。

在这个时期,鲁迅的作为代表,通过文学作品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困境。

他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鲜明的个人特点和批判性的精神风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2.抗战文学(1937-1945)抗战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殊死抗争的时期。

很多文学作品通过反映抗战中的英雄事迹和战斗精神,来激励人民抵抗外敌。

其中代表作品有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等。

这些作品不仅揭示了战场上的艰难困苦,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志和崇高的人道主义情怀。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开放时期(1979至今)开放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开始多元化,作家们开始探索和表达个人的体验和情感。

其中代表作品有余华的《活着》和莫言的《红高粱家族》。

这些作品通过深入的社会观察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展现了中国普通人民在变革中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反映社会变迁和人类命运,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动荡和变革中的勇气和坚韧。

同时,这些作品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

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史

近代作家:胡适: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

主要作品:《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国语文学史》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学家。

《郭沫若文集》。

许还山1893-1941年、名赞堃、生于台湾、原籍福建龙溪。

甲午战争后全家搬回大陆,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主要作品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危巢坠简》《太阳底下降》《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有《许还山选集》。

刘大白1880——1932年、原姓金、浙江绍兴人,现代诗人、文学家,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诗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旧梦》《邮吻》,主题思想是关于人生之梦的思索、议论。

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刘大白诗选》。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等专辑。

1981年为其整理出版了《鲁迅全集》。

周作人浙江绍兴冲和平淡、清隽幽雅、恬淡从容、率真亲切、简素质朴、庄谐并出、“幽默味”《自己的园地》《泽泻集》《雨天的书》矛盾1896——1981年、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主要精力从事革命活动。

主要作品:《触》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腐蚀》,《第一阶段的故事》《霜叶红玉二月花》等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玄、原名朱子华、号求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背影》《荷塘月色》《灯里浆声的秦淮河》《踪迹》《雪潮》《毁灭》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庆春、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闻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化、一多,湖北溪水人,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历程近代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学与西方现代文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承载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记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本文将从鸦片战争前夕开始,探讨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文学启蒙19世纪初,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一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文学,并将其引入中国。

他们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二、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学的兴起白话文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运动主张用白话文而非文言文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使文学更贴近人民生活。

在这一背景下,新文学开始兴起。

新文学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命运,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三、五四运动与文学革命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在这一背景下,一批新生代作家崛起,他们以文学为武器,表达对社会不公和封建传统的不满。

鲁迅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狂人日记》、《呐喊》等震撼了整个社会。

四、抗日战争与文学的抗战情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也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文学成为了抗战的宣传工具和精神支撑。

许多作家投身于抗战文学创作,他们以鲜明的抗战情怀,讴歌了抗日英雄和人民的斗争精神,如《红岩》、《子夜》等作品。

五、社会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社会主义文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多以表扬英雄人物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如《红高粱家族》、《白毛女》等作品。

然而,社会主义文学也受到了一些限制,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

六、改革开放与文学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文学史老师朱秀梅总的来说:透视近代民族精神关注中西文化交融剖析文学体系转型探究文学嬗变轨迹绪论一、清朝历史、政治文化与学术二、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与社会思潮三、中国近代文学之分期四、中国近代文学之特征五、中国近代文学学科发展简史一、清朝历史、政治文化与学术嘉道危机嘉庆、道光之际,清政府统治已由强盛的巅峰走向低谷,东方帝国天朝盛世的釉彩虽未剥落殆尽,但其王霸之气已荡然无存,衰败之象处处可见,呈现出全面的危机。

(1)政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口剧增(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百余年内,全国人口由一亿五千万猛增至四亿三千万),土地集中,流民无以为业,士人仕途拥挤,成为政治不安定的重要根源;(2)由于承平日久,官场腐败之风愈演愈烈,政府军队权力机能减弱,令不行而禁不止,贪污成风,威信下降;(3)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如漕运、盐法、河工三大政,举步维艰,弊端重重;(4)士风萎靡,内乱不已。

西北、西南边疆外扰不已,东南沿海鸦片贸易剧增,白莲教与南方秘密会社起事频繁,屡禁不止。

各种社会危机,重重叠叠,纷至沓来,如同地火在奔涌汇聚,蓄势待发。

(2)民族生存危机——满汉矛盾→满汉矛盾和中外矛盾一方面民族生存危机表现在民族安全、自主受到威胁,中国由一个政治上独立、经济上自立的封建社会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西方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军事入侵与经济掠夺,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民族的危机迫在眉睫,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最强呼声;另一方面,满人入关而带来的满汉矛盾在新的形势下也不断出现新的状况,并且总体呈激化趋势。

(3)传统文化危机传统文化的危机是以中西文化冲突日益加剧、深化而显示出来的。

这是两种具有明显时代差异和根本性质不同的文化系统的冲突与交锋。

值此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中华民族在军事、政治上抗拒外侮的同时,也必然会张扬自己的文化传统,筑起心理上的文化防线,冲突便不可避免。

但是,以华夏为中心,以以尊临卑的文化心理和以儒家礼乐教化、纲常伦理作为判断异质文化唯一价值尺度的文化心理定势,曾经导致了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困境和严重危机。

主要思想运动与思潮:天朝上国师夷制夷中体西用政治革命思想革命近代文学发展的特点:处于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过渡转折期的近代文学,其作为历史“中介物”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本身也就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过渡转折时代所特有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重性。

1.新旧杂糅、多重交织的文学形态处在不断变更中的近代中国文学,是一种新旧杂糅的文学,是启蒙与蒙昧、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开放与封闭等多重意识、多重形式相交织相混合的文学。

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既是新的现代化的文学萌发、生成、不断探索前进的过程,也是旧的传统文学延续、挣扎逐渐萎缩收束的过程。

2.文学与社会变革、政治革命紧密结合在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这三重危机形势下产生的近代中国文学,从它发生的那一刻起,时代便把它卷入了历史进程的中心旋涡。

可以说,在此之前,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都没能像近代文学那样,以如此之大的热情与自觉,从各个方面去参与时代的进程,也没能像近代文学那样,把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推崇扩展到如此之高且广阔的领域3.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曲折性与演变的急遽性近代中国文学80年的发展历程,从其行进的节奏看,恰恰表现为两种相互矛盾而又相互统一的演变节奏。

一方面是其发展演变的曲折与漫长,另一方面又显示出其变革的急遽性。

对于前者,它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并带有一定“超稳定性”的传统文化与文学因素作用的结果;对于后者,它恰恰又是时代、文化、文学内部活跃进步因素和外来文化和文学不断转换浸入的必然显现。

第二章龚自珍的散文创作龚自珍的文学思想,以尊心、尊情、尊自然为三大基石,可合称之为“三尊说”。

❝1、尊心说:强调文学创作中作家的主体地位和思想力、判断力。

❝“尊心说”真实反映出嘉道之际士人阶层自作主宰、激情四溢的精神风貌。

“颓波难挽挽颓心”,在“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的高压时代遭遇崩溃的时候,龚自珍等人热切呼唤士人能忧能愤,能思虑作为,能有廉耻无渣滓之心力的复甦,呼唤士人进取、担当精神和心审、心察思想力的复甦。

尊心说作为文学主张,其倡导诗文之作,应看重心灵与思想之光,注重自我,张扬个性,以歌哭无端、剑态箫心的狂放,表达一代士人拯衰救敝之志和幽光狂慧之想。

❝2、“尊情说”: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龚自珍《宥情》❝3、“尊自然说”追求心力、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自然发挥、自由表达。

❝尊心、尊情、尊自然构成了龚自珍文学思想的基本框架。

三尊说的核心是自作主宰。

在对自然与社会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判断中提倡“尊心”,尊重个人的思想力、判断力,唤醒士阶层的担当精神;在情欲纠缠,阴气沉沉而来袭心时提倡“尊情”,感情为人类所独有,因而弥足珍贵。

将感情酝酿升华,形诸文字,畅于声音,是最美妙而最让人陶醉的事情;在“形诸文字,畅于声音”的文学创作过程中,提倡“尊自然”,解除束缚,信腕信口,文如其人,诗与人一。

“三尊说”所体现出的自作主宰的精神气象,以嘉道之际士气高涨、士风复甦为底蕴,充满着对能力、意志、情感、创造力的渴望,它呼唤以作家为主体,在重视个人独特的思想判断、独特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创造自然天成、自由书写的传统。

一、龚自珍散文的主要内容❝龚自珍的散文,题材广泛。

除了谈经学、谈金石、谈佛法、谈舆地及受人之请写作的墓志铭之外,主要是抒写忧患的“经济文章”之作和寄托哀乐的“幽光狂慧”之作。

这些作品,大致可从社会批判,衰世预告,呼唤变革三个方面予以概括和解读。

1、社会批判:龚自珍散文中的社会批判集中在学风、士风及封建专制制度等方面。

龚自珍的社会批判的文章,主要包括《乙丙之际著议》11篇、《壬癸之际胎观》9篇、《古史钩沉论》4篇、《明良论》4篇等。

2、在呼唤学风士风转换、鞭挞专制制度的同时,龚自珍还以敏感的触觉、猖狂恢诡的语言,预告衰世的来临。

3、面对危机四伏的社会,龚自珍呼唤改革:“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自改革”是出于一种补天自救的愿望,是出于“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转移”的判断。

二、龚自珍散文的艺术特色,1,龚自珍散文的艺术魅力,首先来自于它的思想穿透力和想象力。

,龚自珍散文的思想穿透力,来自于清醒的现实感,而想象力来自于把握与捕捉形象的学养与能力。

形象、设喻等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以“讥切时政,诋排专制”为主题的政论杂文,更富有可读性与感染力。

2,龚自珍散文的魅力还来自于“哀也过人,乐也过人”、“才也纵横,泪也纵横”的书生意气和自作主宰,特立独行的意志品质。

龚自珍生前曾三次自编诗集第一次是道光三年(1823)32岁时,共有诗四卷,但编而未刻,诗的细目与篇数不详。

第二次是道光七年(1827),编录道光元年以来诗作成《破戒草》、《破戒草之余》两集,共收诗184首。

第三次是道光十八年(1838)47岁时,把1806年到1838年的诗合编为二十七卷,篇数不详,也未刻印。

上述诗作在龚自珍去世后,只有《破戒草》、《破戒草之余》与1839年刊刻的《己亥杂诗》315首完整流传下来,共有诗五百首。

后经多方搜集整理,1959年中华书局刊出王佩诤校《龚自珍全集》,共收诗603首,可分称之为编年诗与《己亥杂诗》。

一、编年诗龚自珍现存的编年诗主要的创作日期是1819年至1827年,1830年之后的诗,大多是后人辑佚而成的吉光片羽,已难窥全豹。

编年诗较为集中地记录与反映了诗人京师生活时期的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

1.“万言书,万人敌”是龚自珍编年诗的第一个思想情感的原点。

上万言书而献治平策,为帝王师;学万人敌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每个书生都有的入世理想。

2.周情孔思是龚自珍编年诗第二个思想情感的原点。

周情孔思的核心是儒学精神及其所陶冶的士大夫情操,它构成了龚诗书生意气和人间关怀的底色。

3.剑气箫心是龚自珍编年诗的第三个思想情感的原点。

“之美一人,乐亦过人,哀亦过人”,“我生受之天,哀乐恒过人”。

诗人之哀乐来自对春花秋月的感伤,来自对童心母爱的眷恋,也来自“以良史忧天下”所带来的忧患与沧桑之感。

“剑”与“箫”,“风雷”与“落花”,“童心”与“母爱”,是龚诗中经常对举的词语。

诗人超越常人的哀乐情感,在诗词中物化为“剑气箫心”、“风雷落花,”“童心母爱”的意象。

龚诗中的剑气箫心意象,是一种人格期待,一种行为选择,又是一种诗美追求。

“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宵。

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

诗人胸臆中,来何汹涌的是揽辔澄清的磊落不平之气,去尚缠绵的是幽情孤愤的缥渺神游之思。

剑气如虹,表现了诗人弘毅自信、狂放任侠的一面;箫心低回,表现了诗人悱恻缠绵、幽想奇悟的一面。

以剑气托扬心志,触之峥嵘;以箫心抒写幽想,忆之缠绵。

“长铗怨,破箫词,两般合就鬢边絲。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

”“剑气”与“箫心”成为诗人思想情感飞扬的两翼。

龚诗中剑气箫心的意象,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嘉道士人自作主宰、担荷天下风气的形成。

二、《己亥杂诗》龚自珍的诗作除编年诗外,还有《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共315首,诗体形式均为七绝,因全部写作于1839年诗人辞官返家的路上,此年为农历己亥之年,故称之为《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所表现的情感是复杂而多层面的。

诗人有意在告老还乡这一人生的转折处,用组诗的形式,对自己前半生读书、著述、交游、家世、情感做一整理回顾,留此存照,为前半生谢幕,为后半生揭幕。

《己亥杂诗》的第一首诗写道:“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岁,先生续集再编年。

”南渡在诗人看来,不过是新的著述生活的开始。

《己亥杂诗》中的不少诗是写师长朋友的交往与友情的。

这些交往和友情过去是诗人京城仕宦生活的重要内容,今后也将成为诗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

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第二十八首别黄玉阶)❝觥觥益阳风骨奇,壮年自定千首诗。

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

(第二十九首别汤鹏)❝“亦狂亦侠”句,“勇于自信”句,既是对友人的称誉,又是一种自勉,嘉道士人以生气相求,以自信、有所作为相瞩望的风气由此可见。

龚自珍的自信更多地体现在《己亥杂诗》对自己读书、治学、仕宦生涯可圈可点事情的回忆中:❝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第四十四首)❝眼前二万里风雷,飞出胸中不费才。

枉破期门佽飞胆,至今骇道遇仙回。

(第四十五首)❝(诗言1829年殿试与朝考两次考试异常顺利,遂使功成名就。

殿试作对策,大旨本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书》,故有“药方只贩古时丹”之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