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并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给顾客和用户。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流程,确保公共场所的健康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餐饮、酒店、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医疗机构等。
每个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按照本制度执行。
3. 卫生管理责任3.1 公共场所管理者责任1.确保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守本制度;2.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如洗手间、消毒液等;3.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4.提供相关的卫生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正确掌握卫生操作规范。
3.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责任1.遵守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定期接受卫生培训和教育,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卫生操作规范;3.保持个人卫生,包括良好的个人清洁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等;4.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从业要求。
4. 卫生管理流程4.1 公共场所卫生清洁1.定期清洁公共场所内的地面、墙壁、家具等物品,并保持卫生;2.使用适用的清洁剂和消毒产品,确保清洁和杀菌效果;3.定期更换和清洗清洁工具,如拖把、扫帚等;4.清洁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清洁剂。
4.2 餐饮场所卫生管理1.餐饮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食品安全卫生法规要求进行操作;2.每日对食品材料进行检查,并确保合格;3.食品加工、制作和存储区域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4.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4.3 医疗机构卫生管理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2.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包括对仪器设备、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消毒;3.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通风,并对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消毒;4.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卫生培训和教育。
5. 卫生管理记录和检查5.1 卫生管理记录1.每个公共场所应建立卫生管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清洁记录、检查记录等;2.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卫生清洁的日期、时间和人员,以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纠正措施。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岗位管理1.招聘(1)公共场所招聘人员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健康体检标准。
(2)招聘人员应当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卫生知识,包括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2.岗前培训(1)在正式上岗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岗位的培训,确保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
(2)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卫生知识、个人卫生要求、疫病防控等方面。
3.岗位责任(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期间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整洁的着装、干净的工作环境等。
(2)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食品加工、处理和储存等,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4)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疫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做好个人保护等。
三、卫生管理1.食品安全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知晓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食品加工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3)食品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监督食品的保存、储存、加工等环节,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2.环境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面、设备等。
(2)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3)公共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3.客户健康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并掌握疾病传播途径、健康知识等。
(2)从业人员要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客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四、检查与处罚1.定期检查2.处罚(1)对于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对于严重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场所,将依法予以关停,责令整改。
总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在当下社会,制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编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通用5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篇一1、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公示。
2、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3、建立卫生制度和本单位卫生管理档案,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卫生制度张贴上墙。
4、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在醒目位公示卫生信誉度等级。
5、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经营场所的环境及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每年不少于一次,并在醒目位公示检测结果。
6、店堂内有醒目的禁烟标志或宣传标语,有专(兼)职吸烟劝阻人员,场所内无吸烟痕迹。
7、性病、伤寒、痢疾、肝炎、肺结核、传染性皮肤病、重症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严禁入场游泳,有明显标志。
8、应有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施,配备专兼职的水质净化、消毒员,泳池水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3-0.5mg/l,备有余氯检测设施,有检测记录。
9、淋浴、强制式脚浸池、通风换气等卫生设施能正常使用,游离余氯保持在5-10 mg/l,4小时更换一次。
10、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篇二为搞好公共场所、公共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管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条本规定适用范围: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多媒体室、阅览室、实验室、保健室、运动场、活动室、食堂、厕所等。
第二条教室、阅览室内采光、照明须符合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要求。
第三条须并保持教室、阅览室等的空气流通,做好通风设备设施的。
管理。
第四条做好周边环境、场所的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减少或禁止噪音,保证教学、工作、生活的正常开展。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精选13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精选13篇)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篇1商场、书店卫生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履行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障顾客的身体健康安全,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才开始经营,并按时办理年审及复核或换证手续。
二、设置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确保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体检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三、要在明显处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及卫生信誉度等级牌。
四、成立卫生管理组织,设立卫生管理人员,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资料档案。
五、设置清洁工具洗消间(区)。
每日进行湿式卫生清扫,做好楼梯扶手、购物车(篮)等公共物品定期消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室内无积尘,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同时做好清洗和消毒的工作记录。
六、加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设施保持正常使用。
有防蝇、蚊、蟑螂、鼠害的设施,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并做好工作记录。
七、场所内做好新风供应,将新风入口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做到定期清洗或更换。
如果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要确保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八、场所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和禁烟管理措施。
九、出售食品、化妆品、药品的柜台分设在清洁的地方,农药、油漆等有害商品要设有单独售货室。
十、厕所要及时清扫保洁,做到无积污、无异味。
采用水冲式蹲式便器,确保良好通风。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篇2公共场所自主规范管理制度为更好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本单位的自身管理,不断提高本单位的卫生水平,保护广大公众身体健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负责任人(经理)是本单位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自主规范管理;二、要按照市卫生监督所印制的《经营单位岗位负责人自主规范管理每日(周)督查情况表》的自查项目(共有七项,分别是卫生许可证管理、卫生制度、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清洗消毒管理、卫生设施设备管理、卫生用品采购管理、店容店貌)开展自查。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上述疾病卫生管理标准按《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3、医院直接为患者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可疑传染病患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应达98%以上,培训率应达95%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100%,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100%.理发、美容用具消毒卫生操作规程一、设施及药物准备1、紫外线消毒柜或臭氧消毒柜:用于理发用刀、剪、梳子等的消毒;2、蒸汽消毒柜或合氧消毒制剂:用于毛巾、面巾等的消毒;3、医用戊二醛消毒药:用搪瓷或不锈铜灭菌缸浸泡消毒痤疮针、眉夹等美客工具.二、操作程序1、消毒顺序:消毒前冼净-—消毒——保洁2、消毒方洼:(1)、理发工具消毒:将理发工具放入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柜内消毒,消毒时间为20分钟2剪刀应打平放,双面消毒。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实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指对餐饮、旅游、医疗、交通、商铺等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管理的制度,包括手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本文就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手卫生管理1.洗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规定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每日最少洗手6次,包括依次如下步骤:1)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涮手;2)取适量的肥皂或洗手液,在手心搓揉至产生泡沫,注意揉搓手指和指缝、手背和手腕等部位;3)继续揉搓20秒以上,与清流水彻底冲洗干净;4)用清洁干燥的毛巾擦干手上的水分。
公共场所应提供洗手台、肥皂或洗手液、清水源、干手纸巾等设施设备,并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2.消毒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定期对手部进行消毒,消毒周期不得超过2周。
消毒采用酒精或含酚洗手液,消毒时间不少于30秒,消毒液应涂于双手的每个部位,尤其是指缝和手指,并充分摩擦。
3.指甲管理从业人员应保持指甲短小,指甲应整齐、干净,不允许使用指甲油和其他带有色素的液体。
三、饮食卫生管理1.食品准备从业人员应在制作食品前认真洗手,戴上橡胶手套,保持清洁卫生,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食品加工流程操作。
在食品准备区应设置洗手设施,保证洗手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并对使用的器具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食品保存公共场所的食品应获得国家卫生部门的检测合格证明,通过严格的检测后存放在预先消毒的、合适温度的环境中,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过期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
3.食品供应从业人员应保证食品的供应质量和数量,定期检查食品的新鲜度,以及食品的饱满度,并在食品供应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卫生意识。
四、个人卫生管理1.穿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司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后方能营业,做到有证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业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
康体检,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发现患有“五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
员时,按规定及时调离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
位。
四、公共场所应设立通风系统,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
污染源,通风设备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五、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禁烟标识。
六、所有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并设有保洁工具存放处。
七、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
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
证方可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
新从
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检。
四、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
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
患者,未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五、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业人员个人要做到勤洗澡、勤
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
保持手的清洁,加工时不留(染)指甲,不烫(染)发,不带饰物,男性不留长发。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安全,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制定一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这套制度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以下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餐饮、旅游、医疗、娱乐等各类公共场所。
第二章: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1.公共场所应设立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并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
从业人员入职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2.培训内容应包括卫生知识、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培训周期和内容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区分。
3.培训结束后,从业人员需参加考核。
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第三章:工作要求1.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统一着装,并保持整洁。
餐饮从业人员应穿戴发帽、口罩等防护用品。
2.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遵守相关卫生标准,保持工作场所及个人卫生。
3.从业人员应按时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病。
第四章:工作流程1.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戴上手套。
2.从业人员应保持食品和餐具的洁净,确保不受污染。
3.从业人员在接触食品或药品时,应佩戴口罩进行防尘、防护。
第五章:应急处理1.从业人员发现有人出现突发疾病症状,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2.从业人员发现工作场所出现食品中毒等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销售,并汇报有关部门。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1.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与检查。
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场所,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1.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应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和停业整顿等。
2.对卫生管理良好的公共场所,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表彰和奖金等。
以上是一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该制度,可以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卫生标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篇1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篇21、本院公共场所范围包括院内地下室、食堂、门诊部、住院部等。
2、严禁打架斗殴和辱骂他人,违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凡酗酒闹事、影响正常工作者,由保卫科采取强制措施,保障安全。
对所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当事人承担,并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卫生要求1.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保持整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并定期更换。
2.从业人员理发、修指甲等需接触人体的工作,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护工作,保持身体清洁。
3.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应进行手部卫生消毒。
4.从业人员应做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并及时洗手。
5.从业人员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并做好体温纪录,如体温超过37.3℃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停止工作。
6.从业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病情疑似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工作,如发现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7.从业人员不得直接在公共场所内吸烟,吃东西或者帮助他人服用药物。
三、环境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公共场所应提供清洁卫生的洗手设施,并配备充足的洗手液和纸巾。
3.公共场所应定期对环境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空气质量。
4.公共场所应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并定期清理垃圾,防止环境污染。
四、培训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卫生管理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
2.公共场所应组织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
3.公共场所应设立卫生管理岗位,负责培训和监督卫生管理工作。
五、监督管理1.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和场所进行处罚,并公布处理结果。
2.公众可以通过投诉举报渠道,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六、处罚措施1.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给予警告、罚款或者吊销职业资格等处罚。
2.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给予警告、罚款、责令整改或者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七、附则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当地卫生管理法规,做到合法合规。
2.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应随时根据疫情等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旨在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使用的场所,包括餐厅、咖啡馆、商场、医院、学校等。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行为,强化卫生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素养。
二、职责与义务1.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接受卫生培训,提高卫生知识和技能。
3.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主动配合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工作,提供相关卫生资料和信息。
4.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及时向单位上报个人卫生情况或疾病情况,自觉遵守卫生隔离措施。
5.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
三、卫生要求1. 个人卫生(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整洁、干净的容貌,禁止戴有饰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要求工作服清洁、整齐。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指甲干净,禁止长指甲。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口腔卫生,禁止吃东西、喝水、吸烟等行为。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防治传染病,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
2. 环境卫生(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及时清理、整理工作区域和公共区域,保持环境整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设备和用具。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管理好食品和饮料,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合理布置公共区域,保持通风、干净。
四、监督和制裁1. 监督机制(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行为由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2)卫生监督部门将不定期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培训和教育。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接受随机卫生检查,严重违反卫生要求的将被制止工作并追究责任。
2. 制裁措施(1)对违反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监督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进行卫生教育。
(2)对于涉及严重传染病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接受隔离和治疗。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4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和大众健康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以下是一些关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的常见内容:1. 清洁管理:公共场所必须每日进行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壁、窗户、门、洗手间、厨房等各个区域。
2. 垃圾处理:公共场所必须设立垃圾回收箱和垃圾分类制度,并定期清理垃圾。
特别是食品服务场所,必须按照相关卫生要求处理食品垃圾。
3. 防虫措施:公共场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包括定期进行害虫防治工作。
特别是餐饮、住宿和医疗机构等场所,必须加强防鼠、防蟑螂等虫害控制。
4. 环境卫生监测: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监测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大众健康。
5. 健康宣传教育:公共场所应设立相关宣传展示位,展示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大众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
6. 餐饮卫生管理:对于餐饮场所,还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储存和销售的卫生标准,保障食品安全。
7. 违规处理制度:对于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警告、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理,以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内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能因不同国家或地区而有所不同。
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环境的卫生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1. 环境卫生管理:公共场所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桌椅、门窗、卫生间等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2. 垃圾管理:公共场所需要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处,定期清理和清运垃圾,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垃圾滋生细菌和传播疾病。
3. 餐饮管理:公共场所的餐饮服务需要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食品卫生管理,包括食材采购、贮存、加工、烹饪、出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从业人员的卫生行为,维护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1. 服装卫生: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干净的工作服,每日洗烫,保持整齐。
2. 个人卫生:从业人员应每天洗漱、洗手,指甲修剪整齐,不得留长指甲或涂抹指甲油。
3. 食品卫生:从业人员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食品操作区域的清洁。
在进食前应先将双手洗净,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三、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措施1. 定期体检:每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在单位登记档案。
如发现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需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2. 培训教育:单位应定期组织卫生培训,向员工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卫生防护意识。
3. 环境消毒:单位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如发现有污染源,应立即清除并消毒处理。
四、违规处理措施1. 违纪警告: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从业人员,首次违规可给予口头警告,并进行适当教育。
2. 记过处分:对于多次违规的从业人员,可给予记过处分,并进行进一步培训。
3. 禁闭处分:对于严重违规的从业人员,可给予禁闭处分,并在记录中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4. 终止劳动合同:对于违规行为严重、拒不改正的从业人员,单位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
五、制度改进和监督1. 定期检查:单位应定期进行从业人员卫生行为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2. 员工监督:单位应建立员工监督机制,鼓励员工监督他人的卫生行为,并及时反馈问题。
3. 制度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单位应及时修订并完善本制度,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改进需求。
六、总结本制度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规范工作行为,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良好的卫生管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应共同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关于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范文饭馆(餐厅)卫生管理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____《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指导和规范本单位餐饮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预防急慢性传染病发生,保障顾客和员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卫生管理制度。
一、饭馆(餐厅)必须取得有效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并在明显位置悬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牌匾。
二、从业人员持有效的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
三、成立卫生管理组织,设立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资料档案。
四、认真抓好和落实自主规范管理工作,各级管理人员要按自主规范管理登记簿的要求,落实对本经营单位的自查自纠,并逐级做好记录。
五、必须设有公共物品和餐(饮)具洗消间,完善消毒保洁设施。
六、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室内无积尘,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七、台布、椅布干净卫生、餐后的台桌布和餐巾做到“一桌一换一清洗一消毒”。
八、餐(饮)具清洗消毒符合卫生要求,餐(饮)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提前摆放餐桌上的餐具不超过____小时,并注意保洁。
九、设有餐(饮)具存放柜;餐(饮)具存放柜每天定期消毒,保持清洁,达到无老鼠、蟑螂、苍蝇及动物粪便,无异味十、客用面巾、一次性卫生用品等符合相关卫生标准要求。
十一、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无锈迹、无尿垢。
十二、饭馆(餐厅)要有防蚊蝇、防蟑螂、防鼠害的设施,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
十三、有废弃物盛放容器并加盖,数量充足。
十四、营业场所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量不足的,必须设有机械送风和通风装置,新风进风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气主要监测指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十五、有集中空调系统的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要求;分体空调应定期清洗消毒有记录。
十六、饭馆(餐厅)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一、概述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行为,保障公共场所环境和顾客的健康与安全,维护公共场所的公共利益。
二、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着装。
工作服应定期更换并且要保持清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标准手洗消毒。
在食物制作、餐厅服务、公共场所清洁等操作时,应洗手消毒。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等需要做好防控的疫情期间,需要增加手卫生次数,对公共场所的关键部位、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接受健康检查,及时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
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则应暂停工作,得到医疗治疗后方可复工。
在公共场所中应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避免传染病扩散。
4.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教育和知识培训。
了解最新的卫生管理标准与规定,并做好记录。
5.公共场所将食品供应给顾客的从业人员应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应及时予以淘汰和处理,做好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控。
三、惩罚和奖励制度1.对于卫生管理不合格的公共场所和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情节较轻的,可以采用警告、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理;情节较重的,可以采用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进行处理。
严重的,可以采用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
2.对于卫生管理优秀的公共场所和从业人员,应予以嘉奖和奖励。
如进行表彰,提供技能培训、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其他事项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了解本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及时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并负责执行和检查。
2.公共场所应设立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和反馈,并做好记录与处理。
3.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监管检查,确保从业人员按照管理制度和要求执行。
同时,加强对公共场所与顾客之间的卫生防护措施,确保公共场所内的卫生和顾客的健康安全。
五、总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是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的指导,能够提升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规范卫生管理行为,促进公共场所的健康和安全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上述疾病卫生管理标准按《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3、医院直接为患者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可疑传染病患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应达98%以上,培训率应达95%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100%,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