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少数民族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成报告如下:一、调研目的和范围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和困难问题,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国各地的48个主要少数民族。
二、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通过调研,我发现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藏族人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信奉藏传佛教,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和节日等传统。
而彝族人则以丰收祈福和祭祀为核心,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三月大庙会等。
三、教育和就业问题调研显示,少数民族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往往在学习上面临困难和阻碍。
此外,就业问题也是少数民族面临的挑战之一,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和歧视的问题。
四、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问题从调研数据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贫困现象普遍存在,民生保障不完善。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帮助他们走出贫困。
五、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等文化元素面临着遗失和流失的风险。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支持,保护和挖掘他们的传统文化,鼓励少数民族青年人从事相关传统文化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主要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教育、就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谨以此报告呈报。
壮族纹样调研报告
壮族纹样调研报告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
壮族的壮族纹样是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表现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为了深入了解壮族纹样的设计与传承情况,本次调研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了解壮族纹样的历史渊源、设计意义、传承现状等方面的情况。
一、历史渊源:壮族纹样的历史渊源悠久,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壮族的祖先在当时已经创造出了独特的纹样图案,用于装饰器物、服饰等。
随着历史的演进,壮族纹样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成为了壮族文化的标志之一。
二、设计意义:壮族纹样的设计意义丰富多样,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和美化,更是承载了壮族人民的情感和传统价值观。
纹样中常常出现的动植物形象,象征着繁荣和富饶;几何图案则代表了秩序和和谐;抽象形状则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纹样还经常出现在壮族传统节日、婚礼等重要场合,具有祝福和庆祝的寓意。
三、传承现状: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壮族纹样的传承情况较为复杂。
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城市化进程,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纹样传承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一些有志于传承壮族纹样的社群和机构积极开展相关活动,通过组织培训班、开设展览等方式,努力将纹样的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同时,一些设计师也在将壮族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以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四、问题与建议: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壮族纹样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亟待加强。
应加强对纹样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培养更多的传承人才。
其次,应积极开展纹样的研究与收集工作,建立相关档案和数据库,保存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此外,还应加强纹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壮族纹样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壮族纹样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设计意义。
在现代社会,壮族纹样的传承工作面临挑战,但也有许多人和机构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咋写1. 背景介绍少数民族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或社会中人口相对较少、相对落后的民族群体。
我所在的地区有多个少数民族,为了更加了解这些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传承和发展需求,我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少数民族群体在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参与观察等。
根据研究的范围和需求,我选择了不同的调研对象和调研方式。
首先,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涵盖了经济状况、教育程度、文化传承、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我通过社区和学校等地方发放问卷,并向调查对象进行解释和说明。
其次,我进行了一些深度访谈。
针对一些重点问题,我选择了一些代表性人物进行访谈,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其经历、观点和需求。
最后,我还参与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重要活动和庆典,观察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4. 调研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以及对观察的总结,以下是我对少数民族的一些调研结果:4.1 经济状况少数民族群体普遍存在经济落后的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条件,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也不高。
这一情况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景。
4.2 教育程度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教育程度不高的问题。
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多少数民族孩子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学习资源匮乏。
这不仅影响到他们的个人发展,也限制了整个民族群体的进步。
4.3 文化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习俗和价值观逐渐被现代化生活方式和外部文化冲击所影响,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导致文化传承面临困境。
4.4 社会环境少数民族在社会环境中面临着一些不公平和歧视。
他们往往没有与其他民族平等的机会,缺乏参与决策和发言的渠道。
这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公正和不稳定。
少数名族调研报告
少数名族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为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在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真实情况,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瑶族村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们对该瑶族村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该瑶族村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该瑶族村的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意识,他们重视教育,普遍会读写汉字。
然而,鉴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该瑶族村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对于教育和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
其次,我们对该瑶族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该瑶族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和手工业。
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茶叶和果树,并从事编织、刺绣等手工业。
然而,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居民的产品销售和价值实现存在一定困难。
同时,由于交通条件较差,该瑶族村的物流和运输成本较高,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我们对该瑶族村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结果显示,该瑶族村的居民重视传统文化,努力保护和传承瑶族习俗和艺术形式。
他们在节日庆典和婚丧嫁娶等方面仍保持着瑶族的传统习俗和仪式。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年轻人对瑶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不高,这给文化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综上所述,该瑶族村的居民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意识,重视教育和医疗服务,但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存在一定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问题。
经济方面,该瑶族村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为生,但存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和交通成本较高的问题。
文化方面,该瑶族村居民努力保护和传承瑶族传统文化,但受到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在中国,有着五十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他们分布在各个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首先,我们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进行了考察。
我们发现,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许多少数民族村庄缺乏医疗设施和教育资源,导致了医疗和教育水平的不足。
其次,我们深入调研了少数民族的经济状况。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许多少数民族从事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收入较低。
同时,缺乏现代化的产业及技术支持,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另外,我们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了调查。
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舞蹈、音乐、手工艺等。
然而,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
最后,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尽管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但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医疗和教育的改善,文化传统的保护等。
在总结中,我们认为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只有这样,才能让少数民族不断进步,实现共同富裕。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和企业,以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访谈对象包括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等,以获取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以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1、经济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
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但经济差距依然明显。
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以下是继续写作的内容:2、社会方面在教育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在医疗领域,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传承也面临一定的困境,如传统文化流失、语言文字濒危等。
四、建议与对策1、经济方面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鼓励企业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兴业,提高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还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社会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医疗领域,应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还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传承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还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共同发展。
黎族文化调研报告
黎族文化调研报告一、介绍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黎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本调研报告对黎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黎族的历史和发展黎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后,他们是古代南方的土著居民之一。
在古代,黎族人主要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同时也从事捕鱼、狩猎等活动。
黎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族、壮族、苗族、海南人等不同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黎族的语言和文字黎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并且还有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黎族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非常神秘而古老。
黎族人在传承和使用黎文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四、黎族的传统习俗黎族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黎族人非常重视婚姻和家庭,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的仪式。
此外,黎族人还喜欢举办赛龙舟活动、舞狮子、舞龙等传统节日和表演,以庆祝丰收和祈祷吉祥。
五、黎族的手工艺品和工艺技术黎族人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包括竹雕、木刻、织布、编绳等。
特别是黎族的纺染技术非常独特,他们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和传统的织布工艺,制作出色彩鲜艳的布料和服装。
六、黎族的音乐和舞蹈黎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的音乐节奏欢快、节奏感强,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
黎族人会跳踩踏舞、猫步舞等各种传统舞蹈,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七、黎族的宗教信仰黎族的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主,他们崇尚自然、崇拜山水,并且对祖先有着深深的敬意。
黎族人还会举行一些仪式和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和祖先的保佑。
八、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政府加大了对黎族民间艺术、文化节日、传统村落等的保护工作,并在教育体系中加入相关的课程和教材,以促进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九、结语黎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鲜明的特点使得黎族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调研报告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调研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壮族是该地区最大的民族群体。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壮族的“元宵节”。
为了深入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及其文化内涵,本次调研报告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的庆祝方式、庆祝活动以及相关文化进行调查研究。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庆祝活动的历史渊源、庆祝方式、庆祝活动的举办地点等情况,探究其文化内涵。
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参与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二、庆祝方式和活动1. 庆祝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以其丰富多样的庆祝方式而闻名。
首先是龙船赛,居民们会自发组织龙船队伍,在清澈的江河上划着精美的龙船,形成一场盛大的水上竞技比赛。
其次是踩高跷,壮族人会穿着传统的服饰,表演高高跷舞,既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勇敢和聪明,也体现了他们对祖先的崇敬。
此外,还有火把游行、歌舞表演等庆祝方式,以及传统的体育竞技比赛等。
2. 庆祝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期间,各个城市和乡村都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郊游活动和民俗表演。
壮族人民会结伴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也能享受到壮族特色的美食和文化展示。
此外,许多村庄还会举办传统的祭祀活动,人们会在村庄中心集结,向祖先祈福,并表演一系列的传统舞蹈和歌曲。
三、文化内涵广西壮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庆祝活动体现了壮族人民对节日的热爱和向往,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庆祝活动承载了壮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和传统的尊重,反映了他们对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最后,庆祝活动也是壮族人民之间交流和融合的平台,通过庆祝活动,人们能够互相交流、共同庆祝,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四、调研结果和建议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庆祝活动的调研,我们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月三庆祝活动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壮族家具调研报告
壮族家具调研报告壮族家具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
其中,壮族家具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文化产物,在壮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壮族家具的特点与传承情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范围涵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地区,包括南宁、桂林、柳州等地。
三、调研结果1. 壮族家具的特点壮族家具以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主要特点。
它们通常采用坚实的木材制作,结构稳定,并且细节雕刻精美。
壮族家具的形式多样,包括床、桌、椅、柜等。
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2. 壮族家具的传承情况随着现代化的进展,壮族家具的传统制作技艺正在逐渐失传。
许多年轻的壮族人更喜欢购买现代化的家具,而不是传统的壮族家具。
只有少数老一辈的壮族人仍然保留着制作壮族家具的技艺,并将其代代相传。
3. 壮族家具与现代社会虽然壮族家具的传承面临挑战,但它们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壮族家具成为了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学习。
另一方面,壮族家具的独特风格和工艺技巧也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4. 壮族家具的发展前景为了保护和传承壮族家具文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壮族家具的研究和记录,建立相关的档案和资料。
其次,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来传承壮族家具的制作技艺。
最后,应加大对壮族家具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壮族家具的价值。
四、调研结论壮族家具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尽管它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但壮族家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和发展壮族家具文化,我们需要关注壮族家具的研究、传承和宣传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使壮族家具继续繁荣发展,并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文化遗产。
瑶族服饰调研报告
瑶族服饰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瑶族的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瑶族服饰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瑶族的男性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头巾、衣袍、束腰、裤子等。
瑶族男性喜欢用白色头巾,有的头巾上还绣有花纹,寓意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衣袍通常是长袍式的,颜色鲜艳,多为红色或者蓝色。
束腰是用一条宽腰带固定在衣袍上,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显示男性的身份地位。
裤子多是宽松的,方便活动。
女性传统服饰包括头巾、衣袍、裙子和鞋子。
女性头巾多为纺织品制成,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和样式各异。
衣袍一般为长袍式,也有短袍式的。
颜色上多以红色、紫色和绿色为主,饰有各种刺绣,如花、鸟、兽等。
裙子分为长裙和短裙,常使用丝绸或者布料制作,颜色丰富多样。
鞋子是用布料制成,有的还会绣上花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瑶族服饰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瑶族服饰的样式和材质逐渐丰富多样。
现在的瑶族服饰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衣袍上的刺绣更加精致,头巾上的花纹更加多样化。
同时,瑶族服饰不再局限于红色和蓝色,还包括了更多的颜色选择,如粉色、黄色、橙色等。
另一方面,瑶族服饰逐渐与现代元素结合,例如在传统服饰上加入了现代的图案或者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总的来说,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瑶族服饰也在逐渐变化,不仅样式和材质更加丰富多样,而且也与现代元素结合,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瑶族服饰的特点和变化,也为传承和发展瑶族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
广西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壮族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状况。
壮族,作为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塑造了壮族的民族特色,还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首先对壮族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回顾,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接着,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习俗等方面,揭示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壮族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传统文化对壮族人民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还将关注壮族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现壮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壮族传统文化与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促进壮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壮族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二、壮族的传统文化壮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壮族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宗教、民俗、饮食以及建筑等。
语言方面,壮语是壮族人民的主要交流工具,它承载着壮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壮语的丰富词汇和独特语法结构,反映了壮族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在文字方面,壮族曾经使用过方块壮字,这是一种基于汉字但又有自己独特系统的文字。
尽管现在方块壮字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但它仍然是壮族文化的重要遗产。
文学方面,壮族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布洛陀》《姆六甲》等,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也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艺术方面,壮族的传统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刺绣等,这些艺术形式往往与壮族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例如,壮族的刺绣艺术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图案设计而著称,是壮族女性智慧和技艺的结晶。
音乐和舞蹈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调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现状和发展情况,我们对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和汇报工作。
以下是我们对少数民族调研情况的汇报:一、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涉及到我国西南、西北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但不限于西藏、新疆、云南等地。
我们深入到当地,与少数民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文化传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研内容。
1. 生活状况,我们对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衣着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
2. 文化传统,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我们对他们的语言、宗教、节日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通过与当地的长者和文化传承人交流,我们深入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3. 教育医疗,教育和医疗是人民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方面,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学校和医院,与教师、医生以及学生和患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他们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调研收获。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现状和发展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我们发现,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同时,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和困境。
四、下一步工作。
针对本次调研的收获,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调研数据和案例,撰写专题报告,向有关部门提交调研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展相关的援助和支持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本次少数民族调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深入调研,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
关于壮族调研报告
关于壮族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壮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壮族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邻近的贵州、云南、四川、湖南等地。
壮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民族,因此对其进行调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壮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2. 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壮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生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以及与壮族代表和居民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关于壮族的详细信息。
3. 调研结果3.1 壮族历史背景壮族起源于古代南方民系,有着悠久的历史。
壮族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约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和风俗习惯等独特的文化体系。
3.2 壮族文化特点壮族文化以勇武、热情和豪放为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壮族歌舞。
壮族歌舞以其独特的旋律、舞蹈和服饰,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壮族还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壮族绣球、剪纸和陶瓷等。
3.3 壮族社会生活壮族社会以家族为单位,重视亲情和家庭。
家族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尊重老人和家族长辈的权威。
在壮族社会,男女平等,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拥有重要地位。
此外,壮族还有丰富多样的婚俗、葬俗和节日等。
3.4 壮族经济状况壮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导,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壮族地区也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锡、锌、锰等。
近年来,壮族地区注重发展旅游业和现代农业,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
4. 调研建议和展望针对以上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壮族文化传承和保护。
应加大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推动壮族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其次,促进壮族经济发展。
应注重提升壮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壮族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最后,加强壮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加强壮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建设壮美广西调研报告
建设壮美广西调研报告《壮美广西调研报告》一、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广西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为深入了解广西的发展状况和挖掘其旅游潜力,本次调研对壮美广西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调查。
二、自然风光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资源,其中以桂林山水闻名遐迩。
以漓江为代表的壮美山水,融合了山、水、洞、峰等元素,景色如画,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此外,广西的阳朔和北海等地也是旅游胜地,绵延的田野、碧波万顷的海域,让人流连忘返。
三、民族文化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包括壮族、瑶族、苗族在内的多种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
例如,壮族的歌舞表演、瑶族的芦笙乐团、苗族的织布技艺等,都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许多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四、旅游经济壮美广西的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广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旅游业不仅为广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去年广西接待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
壮美广西的旅游潜力巨大,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旅游设施的落后,服务水平的提升等。
五、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挖掘壮美广西的旅游潜力,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水平;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3.发展旅游特色产品,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个性化;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广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5.加强旅游监管,保障游客的权益和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壮美广西作为中国著名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多样的民族文化。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广西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信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壮美广西将会成为一个更加吸引人的旅游胜地。
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广西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调研报告篇一: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
〔1482 万人,占广西人口的 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 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 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 62%,占广西人口 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 42.3 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 5.5%,占广西人口 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 29.87 万人,占广西总人口 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 15.26 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 98%,占广西人口的 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 6.9 万人,占广西人口的 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 4 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 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 657 万人的很少一局部。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 0.29 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局部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 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间续迁入广西的。
壮族调研报告
壮族调研报告壮族调研报告壮族是中国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云南、广东等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壮族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社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
一、历史背景壮族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14年的秦朝。
秦代后,壮族人民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壮族人民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和手工业,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
二、文化特点1. 语言:壮语是壮族人民的母语,属于壮侗语系。
壮族人民以口语交流为主,书写形式主要借用汉字。
2. 婚姻习俗:壮族有“拜堂”、“左手系红”等独特婚礼习俗。
婚后夫妻分居,保持自己的家庭财产独立。
3. 艺术形式:壮族以歌舞和竹楼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形式独具特色。
壮族的歌舞艺术情感丰富,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 节日习俗:壮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壮族三月三、壮族新年等。
传统节日里举行丰盛的宴席,壮族人民穿着节日盛装欢度节日。
三、社会现状1. 教育问题:壮族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加大对壮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水平。
2. 经济发展:壮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农田面积有限,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应加大对壮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壮族文化的传承:在现代化进程中,壮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风险。
应开展相关活动,加强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发展机遇1. 旅游业发展:壮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漓江风景名胜区、青秀山风景区等。
可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带动壮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2. 乡村振兴:壮族地区的农村发展潜力巨大,可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3. 文化创意产业:壮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
可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壮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壮族的历史沿革、文化特点、社会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壮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应加大对壮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支持力度,促进壮族地区的长远发展。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是一份针对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现状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关于少数民族调研报告的示例:一、引言为了全面了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我们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研。
以下是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1.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企业代表以及普通群众。
2.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1.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得到改善,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2.文化传承:少数民族地区积极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3.教育现状: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投入逐年加大,教育设施得到改善,但部分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问题分析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部分地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教育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部分地区教育质量仍然不高,需要进一步改善。
3.文化传承与创新不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保守性,缺乏创新和发展。
五、建议与展望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传承与创新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促进文化创新,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
4.深化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总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有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少数民族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少数民族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民俗、传统习俗等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探究他们的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建议。
二、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来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传承情况、少数民族群体对于发展与保护的看法、意见等。
2.实地访谈:走访少数民族聚居区,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3.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书籍、论文和政府发布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文件,以便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三、调研结果1. 文化传承情况调研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边缘化和消失的危险。
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传统手艺等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
很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了解甚少,这将导致文化传承的中断。
2. 经济发展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机会有限,尤其是缺乏技能人才。
在一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生活贫困、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严重。
3. 学校教育状况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教育不公平的情况依然存在。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4. 政策保障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民族团结政策,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产生了一些人为的不公平现象。
四、调研结论根据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高文化传承保护意识,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的文化宣传和弘扬,鼓励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贫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
广西家乡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调研报告广西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其辖区涵盖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境。
广西家乡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地方。
本文将对广西家乡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行调研和分析。
首先,广西家乡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广西位于中国的南部边境,毗邻越南和老挝,拥有较为便捷的海上和陆路交通条件。
这使得广西成为了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之一,也为广西家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广西家乡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广西拥有壮族的江州、德天、白沙和崇左等山峦众多,山水秀丽,气候宜人,这使得广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胜地。
广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锡矿、锌矿、铜矿和铅矿等,这些资源为广西家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同时,广西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非常独特。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有壮族、仡佬族、瑶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语言和习俗,使得广西家乡的文化格外丰富多样。
此外,广西家乡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广西拥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基础,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发展成就斐然。
广西是中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和水果生产基地,特别是瑶族地区的“百香果”和“红心猕猴桃”等水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广西家乡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关注。
首先,广西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虽然广西在农业和旅游业方面的发展突出,但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
其次,广西的环境保护形势也较为严峻,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广西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忧。
综上所述,广西家乡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解决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贵港、等市。
(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
(34.9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62%,占广西人口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县。
(广西苗族人口42.3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
(广西侗族人口29.8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0.66%。
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
(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广西毛南族人口6.9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15%。
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回族:主要居住在、、、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县(市)(广西回族人口2.74万人)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
(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57万人的很少一部分。
)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
(广西仡佬族人口0.29万人)京族:东兴市境,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迁入广西的。
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二、广西民族特色文化1.印象·三姐(广西市阳朔县)《印象·三姐》是利用甲天下的山水、广西三姐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纯朴自然的渔村景观与现代曼妙的声光色彩等资源优势,再现秀美迷人的山光水色,特别是“白色印象的梦幻漓江、红色激情的欢乐漓江、银色画境的烟雨漓江、金色诗圣的锦绣漓江”的开创世界先河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剧。
2.壮族锦宴(广西市国际会展中心)《锦宴》以广西壮乡特色风俗民情为主题,凸显广西“无处不飞歌”的歌海特质及宛转灵动的舞蹈魅力,淋漓展现着一片有情有义、色彩斑斓的壮乡风情。
3.侗族坐妹(广西市三江县古宜镇)坐妹是侗族和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
行歌坐夜,侗族“坐妹”在不同的侗族地区又分别称为又称玩山或走寨。
《坐妹》突出三江侗族生活中节日的欢乐气氛,呈现侗族行歌坐夜、出嫁婚庆的神秘风情,并且展现芦笙、木叶、牛腿琴、琵琶的独特魅力,展示侗族服饰、芦笙踩堂、多耶舞的美轮美奂,演绎侗族大歌、木叶歌、多耶的天籁之音。
4.壮族歌圩(广西武鸣区)歌圩一般在节日时举行﹐如﹕春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
歌圩的规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万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
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续两三天﹐白天唱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间举行﹔晚上唱为夜歌圩﹐在村中举行。
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著盛装﹐带上礼物﹐从四面八方向歌场集中﹐物色歌友。
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便形成对歌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
有集体对歌﹐也有二人对歌。
对歌容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情歌﹑苦歌﹑古歌﹑农事歌﹑花歌﹑盘歌等等。
5.壮拳(《中华拳械录》中收集)壮拳的动作彪悍粗犷,形象朴实、功架清晰准确,沉实稳健,拳刚、势烈、多短打、擅标掌、少跳跃,秆拳时结合使用壮语发音,借声气摧力。
现代壮拳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桂南龙州农式丰、覃明高和谭永能,桂西北的宜山蒙国栋、桂西的田阳黄大略、永茂、黄祖全等,他们都精热祖传的壮拳。
壮拳与泰拳极为相似,就连所跳的拳舞都100%一样,拳法上的区别是一般不起高腿。
6. 瑶族抛花包(富宁)富宁瑶族的抛花包活动是青年男女的一种交际活动,许多青年男女都是通过抛包活动结为终身伴侣。
瑶族抛花包做为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是瑶族聚居地区世代传承的体育活动,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和原创性的体育运动。
通过对瑶族抛花包运动进行研究,可以充分展示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文性与娱乐性。
7.毛南族木面舞(广西环江)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
其容有两大部分:一是向神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和消灾除难,保佑人畜,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摹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
8.京族唱哈(广西各县)节日活动历时3日,通宵达旦,歌舞不息。
周围各族群众亦来共同欢庆,一派升平喜庆景象。
唱哈的主角有三人,男歌手一人,称“哈哥”,专司抚琴伴奏,两位女歌手是“哈妹”,一个待两块竹板,另一个拿一个竹梆,击节伴奏,轮流演唱。
歌的容有民间传说、哲理佳话、爱情故事等。
锣鼓声中,常有妙龄少女登台献舞。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头顶天灯舞”。
只见少女头顶瓷碗,碗上选盘,盘子里点燃蜡烛,两手端着酒杯,也各有蜡烛一根。
载歌载舞时,三根蜡烛闪闪不灭,若是群舞,一片烛光闪烁,煞是好看。
9.京族,壮族,瑶族竹竿舞(广西)京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竹杠(竹杆舞)"、"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于民间宗教舞蹈,有京族竹竿舞些是京族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具有明显的娱神或娱人的文化功能。
"跳竹杠"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间体育游戏色彩的舞蹈。
10. 京族独弦琴(广西)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之为"睹演旦匏"(Du yan Dan bou)"。
长期来,虽说独弦琴的形态、制作材料及其工艺不尽相同,但在民间,大体可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皆由琴体、摇杆、弦轴及挑棒等构件组成,全长均为11独弦琴0厘米左右。
11.仫佬族走坡(广西罗城)又称坡会、歌坡、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唱歌、寻觅知音而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多在春节期间或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一般选在野外风景宜人的山坡上或峒场间,“走坡”是仫佬族男女青年互相寻找意中人的大好时机。
这一天,女的盛装打扮,撑着纸伞或花伞,男的也上下新装,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看准哪家姑娘,便以歌传情,12.水族剪纸(广西南丹,宜州)水族的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剪纸的容多种多样,有表现吉祥的龙、凤、麒麟、梅花鹿,也有花鸟鱼虫等自然现象,造型千姿百态,生动别致,栩栩如生。
13.水族铜鼓舞斗角舞芦笙舞(广西的融安县)铜鼓舞,水语叫“丢压”,是“跳铜鼓”的意思,多在节日、祭祀或丧葬时演出。
铜鼓舞是一种男子集体舞蹈,参加人数不限,但须为偶数。
斗角舞,又叫“斗牛舞”,常在祭祀、节庆和丧葬时演出,其动作表现了水族人斗牛时的一些场面。
这种舞在开春时便停止,在稻秧拔节抽穗后又开始跳,有季节性。
芦笙舞,水语称“是蹈”,多在祭祀、节庆和丧葬时演出。
表演者多为三男六女,他们穿着彩色的古舞衣,腰系白鸡毛彩裙,头缠红色或深灰色,上面插着银花和雏尾。
表演时,也是由一男子吹着最小的芦笙在最前面领舞,其他人紧跟后面随着节拍起舞。
三、广西民族特色建筑&风情街1.侗族程阳风雨桥(广西市三江县城古宜镇的北面20公里)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2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
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
2.三江侗族鼓楼(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月亮街)三江鼓楼是侗乡第一鼓楼,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鼓楼是侗族村寨里最高的建筑,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彰显阳刚之美,至今仍是村寨祭祀、议事、集会、迎宾、庆典、歌舞、娱乐的重要场所,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
3.壮族干栏干栏是南方少数民族住宅建筑形式之一。
又称高栏、阁栏、麻栏。
分两层,一般用木、竹料作桩柱、楼板和上层的墙壁,下层无遮拦,墙壁也有用砖、石、泥等从地面砌起来的。
屋顶为人字形,覆盖以树皮、茅草或陶瓦。
上层住人,下层用作圈养家畜或置放农具。
此种建筑可防蛇、虫、洪水、湿气等的侵害,主要分布在气候潮湿地区。
4.漓江民俗风情园(市临江路两江口)漓江民俗风情园是将广西省四个主要少数民族苗、瑶、侗、壮的文化、艺术、民俗、歌舞、餐饮汇聚一体的游乐区,亦是广西最大的旅游娱乐场所及最大的少数民族建筑群,融观赏性、娱乐件和参与性为一体。
5.三江“侗乡鸟巢”(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中国侗城,场馆呈圆形,直径88米,高29米,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使用木材量近2000立方米,三楼建有66个侗族民风民俗展厅,悬挂有一幅全长250多米、高2.7米的侗族农民画,有“侗乡鸟巢”之称。
4.红豆风情街6.经略台真武阁(广西容县)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广西自治区容县城东的人民公园。
中国道教宫观建筑。
略台真武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前临绣江,面对南山。
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用于奉祀真武帝以镇火灾。
7. 燕窝楼(广西全州)燕窝楼坐北朝南,由牌坊和门楼两大部分组成,木制结构,宽11.13米,进深12.8米,通高8米,面积为142.4平方米,全楼采用明代独特的飞檐单翘单卯榫构筑,共324个纪弓字斗拱卯榫,无一钉梢,环环相扣,衔接而成,形如燕窝,故名燕窝楼。
祠留有明、清、民国时代募捐维修碑和木刻长联10余件,现祠堂属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
8. 恭城文庙武庙(广西恭城)恭城文庙坐落在恭城县城西山南麓,又叫孔庙、学宫,是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圣庙。
这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西规模最宏大,装修最华丽,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式明清建筑,人称华南的小曲阜。
武庙俗称关帝庙,在恭城又叫协天祠,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祠庙。
它占地2130平方米,建于文庙的西侧,采用木结构和砖混承重式结构,建有戏台、雨亭、头门、正殿、后殿和两厢配殿。
9. 莫氏土司衙署(广西忻城)衙署建筑皆砖木结构,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特点: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
特别是那深幽的殿堂,精制的屋脊翘角、镂空花窗、浮雕图案,更具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宝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