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报告一、市场规模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展览、传统节日等活动吸引游客,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成为各地的重要举措,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数据显示,文化旅游业每年的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人们对文化的日益重视,旅游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旅游逐渐兴起。

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因此,融合了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例如,民俗体验、文化参与等形式的旅游深受游客喜爱。

三、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的旅游产业主要以酒店、旅行社和交通运输为主,而文化旅游产业则更注重文化内容的创造与传播。

各地纷纷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了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也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让游客更加方便地获取文化旅游的信息和资源。

四、面临的挑战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相对较为困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其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作为支撑,需要各地政府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和支持。

最后,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和从业者不断努力。

总结: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然而,面临着文化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士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这样,文化旅游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旅游业研究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我国旅游业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本报告通过对旅游业相关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1. 旅游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2019年全球旅游业的产值约为10.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4%。

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

2. 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我国旅游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旅游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旅游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旅游环境问题突出等。

三、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问题。

2. 数据分析法:收集和分析旅游业相关数据,如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消费等。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数据分析1. 旅游人数及收入根据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

从数据来看,我国旅游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2. 旅游消费结构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我国旅游业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产品逐渐兴起。

其中,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讨论稿)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使旅游业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先导产业和建设通道经济特色市的重要内容,提升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根据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安排,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并邀请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赴外考察等形式,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和特点我市旅游业发展经历了外事接待(1980年前)、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过渡(1980年至1990年)、开发起步(1990年至2000年)和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张掖市旅游业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并批转实施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发展规划》,县(区)及主要景区发展详规逐步制定与实施。

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旅游业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宣传氛围更加浓厚,项目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止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A级旅游景区15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8家,国家级水利名胜景区6家,省级风景名胜区3家,省级森林公园5家,省级地质公园1家,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点1家。

各类宾馆206家(其中星级宾馆9家),接待床位总数达10020张,100个餐位以上的酒店餐厅178家,娱乐场所120多家,旅行社14家。

同时,形成了以石岗墩国家级高科技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为龙头,全市20多家休闲度假村为骨干,城郊400多家“农家乐园”为主体的乡村休闲旅游。

2009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16%,旅游行业从业人数达到1.05万人。

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旅游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当前城市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城市旅游的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城市旅游的经济价值城市旅游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推动消费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提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城市旅游的社会影响城市旅游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以及体育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城市旅游的发展还加深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丰富了人们的文化体验,对于国家形象的宣传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问题分析1.城市过度开发问题由于城市旅游的经济效益巨大,一些城市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导致环境破坏、文化流失等问题。

城市旅游的发展应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均衡发展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2.城市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一些城市在旅游服务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旅游设施不完善等。

提升城市旅游服务质量,培养专业化的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机遇与挑战1.机遇: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旅游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度。

此外,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应用也为城市旅游的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2.挑战:竞争激烈全球范围内城市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需要通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体验来吸引游客。

创新是应对竞争的关键,城市需要不断创新,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五、未来趋势1.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旅游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加大对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力度,推动旅游业与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相互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个性化体验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城市旅游将更加注重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贴近游客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7篇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7篇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7篇报告一:旅游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解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旅游业的改善和提升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报告,对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政策法规和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旅游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实地考察:选择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管理情况、游客满意度和发展状况。

三、调研结果1. 旅游业发展概况: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持续增长。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和多元化的趋势。

2. 旅游资源开发: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仍存在部分地区资源开发不充分的问题。

需要加大投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

3. 旅游设施建设:旅游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一些景区和乡村旅游区,设施建设滞后,影响游客体验。

4. 旅游服务水平: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一些景区和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亟需加强,以提升游客满意度。

5. 旅游营销和宣传:旅游营销和宣传手段需要创新。

目前,大部分旅游企业仍采取传统的宣传方式,亟需更新方式,拓展市场。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发展相关政策,为旅游企业提供支持和激励,推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

3.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

4. 创新宣传方式: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方式,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提升旅游宣传效果,吸引更多游客。

五、结论旅游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加大投资力度是解决问题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3篇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3篇

旅游行业分析报告(通用3篇)旅游行业分析报告(通用3篇)旅游行业分析报告篇1 旅游业具有轻资产、少污染、促内需的特点,并带动商业、住宿、交通运输、环境建设、环保治理、文化产业等多行业共同进展,延长的产业链较广,堪当经济转型的重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快速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进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已将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

20xx年,中国旅游业保持快速进展势头。

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

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

国内居民出境人数7025万人次,增长22.4%。

其中因私出境6412万人次,增长24.5%,占出境人数的91.3%。

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在三大旅游市场蓬勃进展的同时,旅游业各子行业亦得到较快进展。

目前,全国共有旅游景区2万多家,其中5A 级旅游景区已达125家。

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等新兴业态得到跨越式进展。

我国推行星级标准20多年来,目前全国有星级饭店13552家,其中五星级608家,四星级2172家,三星级5635家,二星级3591家,一星级214家。

在新《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下,20xx年1月1日起全国全部星级饭店将同时开展饭店星级评定与复核工作。

20xx年以来,经济型酒店数量以平均70%以上的增速飞速扩张。

20xx年,中国餐饮收入额累计超过1.8亿元从1991年到20xx年,中国旅行社行业的企业数由1561家增至23690家。

随着旅游业的进展,三大游市场不断发生变化,游客消费倾向发生转变,中国已进入观光游和休闲游共同进展的时期。

旅游消费阶梯性增长导致旅游市场呈现多层次协同进展的新格局。

随着旅游消费阶梯性分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处于不同梯度的游客需求差异逐渐加大,旅游市场显现出高、中、低端市场协同进展的新格局。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某市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某市文旅产业的现状,本次调研对某市的文旅资源、文旅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文旅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调研,并就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文旅资源分析某市地处山西省中部,素有“太行天险”之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市区东面的五台山景区。

五台山是中华佛教名山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集佛教文化、山岳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

此外,某市还拥有太原市郊的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作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部分,某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态势。

近年来,某市文旅产业的经济规模逐年扩大,游客接待数也在不断提升。

截至2019年,某市文旅产业总收入达到了400亿左右,游客接待量突破1700万人次。

四、文旅配套设施分析作为文旅产业的基础设施,某市的文旅配套设施总体上比较完善。

不仅有业务齐全的旅游服务中心、酒店宾馆,还有大型文创产业园区、特色餐饮和休闲娱乐场所等。

此外,某市还在配套公共设施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市区内到处都可以看到公共厕所、停车场、便民商店等。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资源整合不够:尽管某市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是各资源之间缺乏有机的整合。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议对这些文旅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更完善的文旅产业链。

2.服务水平待提升:某些服务业态的服务水平还需要进行提升,具体可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

3.文创产业发展不平衡:尽管市区内有许多的文创产业园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经营不规范、产业分散等问题。

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

4.旅游环境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某市旅游环境得到了大力改善,但是一些旅游区域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的维护依然需要进一步改善,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整治和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力度。

(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报告一:全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全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得出了全球文化旅游产业正快速发展的结论。

报告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中国文化旅游资源、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的结论。

报告三: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就业机会和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得出了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结论。

报告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对策。

通过对政策制定、产业链结构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障碍的对策。

报告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维护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对策。

报告六: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查、产业价值链的比较和品牌塑造策略的分析,得出了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报告七: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摘要:本报告主要展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将进一步融合创新、提升服务体验和扩大国际影响的趋势。

以上是七篇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每篇报告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对策,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报告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中国文化旅游资源、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的结论。

2024年旅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24年旅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24年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在这一年,国内外游客纷纷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消费持续增长,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2024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进行分析。

首先,2024年中国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据统计,2024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突破58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文景观以及针对旅游业的政策扶持。

此外,2024年春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假期安排也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

其次,2024年中国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

旅游企业不仅提供传统的景点游览,还开发了更多的主题旅游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

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少旅游企业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这些举措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旅游业的竞争力。

进一步,2024年中国的入境旅游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共接待境外游客约1.69亿人次,同比增长3.5%。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外国游客的政策措施,如72小时过境免签、文化旅游的促进等。

此外,中国独特的文化、美食和购物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这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推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繁荣,如酒店、餐饮、购物等。

最后,2024年中国旅游业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旅游环境的问题。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但一些旅游景点仍然存在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这给旅游者的体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其次是旅游业的不平衡发展。

我国一些旅游城市的发展相对较好,但一些非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资源配置不均衡。

此外,2024年中国旅游业也面临着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如东南亚、欧美等国家的旅游业发展也在快速增长,抢夺了一部分中国游客。

旅游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旅游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范文

旅游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范文一、市场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行业成为了一种兴旺的市场。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行旅游,使得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本市场分析报告旨在对旅游行业的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二、市场规模随着旅游意识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去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数超过5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5万亿元。

其中,境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成为旅游行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市场竞争力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另一方面,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旅游服务供应商也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体验、深度游和特色旅游。

因此,市场上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旅游产品得以迅速发展,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游客。

五、市场发展趋势未来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消费将进一步升级,游客对品质和体验的要求将更高;二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普及,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旅行服务;三是旅游目的地的多样性将得到更多的关注,文化和自然资源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六、市场风险与挑战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一方面,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经营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也会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受。

另一方面,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空间有限。

同时,突发事件和政策变化也可能对旅游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七、市场发展机遇尽管旅游行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但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政府在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旅游市场的潜力仍然巨大。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共9篇)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共9篇)

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共9篇)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共9篇)第1篇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4-2关于*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目前,*县正在积极实施“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发展正如火如荼。

本文在对我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县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探讨了*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提出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一.*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连环,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一个生活.工作的好地方。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为目标,在“果畜富民.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大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内涵更加丰富,特色更加鲜明经过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以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新村观光游.古豳文化游为四大特色的产品.服务体系,使我县旅游产业有了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色。

2.旅游资源得到了大力开发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工程建设,对包括马栏革命纪念馆在内的部分革命遗址进行了维护和重修,完成了马栏干部学院建设工程,马栏旅游景区直观坡面绿化,阳坡头关中分区旧址景区绿化.广场修建.窑洞维修,以及转角红二六军军部旧址建设项目民宅拆迁,窑洞维修等建设任务;先后建成了关中特区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库淑兰剪纸展览馆.石门山森林公园秦文化苑.西大门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使旅游景点有所增加,内容更加丰富。

3.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合作,产业增值明显我县先后在西安.深圳举行了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强与大型旅游集团对接,借力发展取得新进展。

同时,注册成立了*县首家红色旅游商品民营企业红色马栏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红色旅游文化传播.旅游商品设计及研发.土特产品包装与销售,先后开发了10大类100多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年上半年,我县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00万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范文

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普及,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调研和战略决策依据。

二、市场现状分析1.旅游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旅游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2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

2.市场发展速度:从过去十年的数据看,旅游业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预计未来几年内,旅游业仍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3.旅游消费结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结构逐渐向高端化和多元化发展。

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体验和品质,高端酒店、度假村等豪华旅游产品逐渐受到青睐。

4.旅游目的地分布: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一些知名景点周边地区。

未来,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内陆地区将逐渐崭露头角。

5.旅游产品供给:传统的旅游产品如观光旅游、自由行等仍是市场主流,但特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产品也逐渐受到关注。

三、市场竞争分析1.竞争格局:当前,我国旅游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大量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服务提供商。

大型旅游集团通过规模化运作和品牌优势占据市场份额,小型企业则通过灵活的运营模式和个性化服务立足。

2.价格竞争:在旅游市场中,价格一直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逐渐不再是主要竞争手段,品质和特色越来越受到重视。

3.品牌竞争:品牌在旅游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知名旅游品牌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品牌推广方面需要加大投入和力度。

四、市场发展趋势分析1.旅游消费升级: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旅游消费结构将会发生变化。

高品质、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对服务质量和体验的要求日益提高。

2.绿色旅游发展:生态环保的理念在旅游业中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和提供绿色环境,绿色旅游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

中国旅游业分析报告摘要:中国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主要对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旅游市场规模、旅游收入、旅游消费模式和旅游产品结构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指出了中国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中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旅游业实现国内旅游人数超过64亿,同比增长4.5%;国内旅游综合消费达到5.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业直接贡献GDP占比超过11%。

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潜力。

二、旅游市场规模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消费者需求旺盛。

中国国内旅游市场涵盖了众多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样,包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旅游市场直接贡献就业岗位数超过3200万,旅游从业人员近3500万人,旅游消费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11.6%。

这说明中国旅游市场广阔且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

三、旅游收入中国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旅游业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消费5.7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这主要得益于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目的地的多样化和旅游产品的提质增效。

同时,境外游客的到访也为中国旅游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旅游消费模式中国旅游消费模式逐渐从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

以往中国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景点的数量和游览时间,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注重旅游体验的质量和个性化需求。

例如,自由行和深度游等异地旅游方式逐渐受到青睐,不少旅游者更加注重和当地文化的接触和融入,以及个人兴趣和爱好的满足。

五、旅游产品结构中国旅游产品结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涌现出来,如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前言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河南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报告将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旅游资源概述河南是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集中展示地之一,主要旅游资源分布于洛阳市、开封市、郑州市等地。

洛阳市以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历史古迹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开封市则以云台山、龙亭景区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城市,拥有少林寺、黄河风情带等旅游景点。

二、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旅游接待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河南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全省共接待游客2.0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0亿元。

与之相比,2015年的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约1800亿元。

可见,河南旅游业的接待规模在近几年内持续快速增长。

2. 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还在产业结构上有所调整。

一方面,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依然是河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观光游、文化游仍然是游客的主要选择。

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推动了其他旅游业态的发展,如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等开始兴起。

3.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较快河南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

这些措施全面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河南的旅游服务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4. 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提高随着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河南旅游。

由于河南地理位置的优势,其旅游市场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特别是河南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各国游客的兴趣。

在未来,随着重要旅游城市和景区的不断开发,河南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西安旅游业调查报告

西安旅游业调查报告

西安旅游业调查报告西安旅游业调查报告一、引言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本报告旨在对西安旅游业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该市旅游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二、西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旅游资源丰富西安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西安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如华山、秦岭等,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2. 旅游设施完善西安的旅游设施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发展。

各大景区配备了现代化的导览设施和交通工具,方便游客的观光和出行。

同时,酒店、餐饮等旅游配套设施也得到了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3. 旅游产业链完整西安的旅游产业链较为完整,涵盖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西安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虽然西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资源开发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著名景点的游客密集,而其他景区则相对冷门。

这导致了资源利用不充分,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了拥挤和不便。

2.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尽管西安的旅游设施较为完善,但是旅游服务质量仍有待提升。

一些景区的导游服务不够专业,餐饮服务存在价格不透明和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消费体验。

3. 旅游环境保护亟待加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景区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游客过多、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给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因此,加强旅游环境保护,保护好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西安旅游业的发展策略1. 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为了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打造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前往冷门景区。

同时,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导游、酒店、餐饮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旅游业分析报告

旅游业分析报告

旅游业分析报告1. 引言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消费和就业增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2. 旅游业发展现状2.1 旅游业的经济贡献旅游业对经济增长、贸易促进和就业创造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数据显示,旅游业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贡献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成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

2.2 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与产品国内旅游业热门目的地不断涌现,旅游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城市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主题旅游等不断发展壮大,满足了人们对不同类型旅游需求的多样化。

3. 旅游业存在的问题3.1 景区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为了应对旅游需求的增长,一些景区存在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对于景区生态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也降低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3.2 旅游安全问题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扩大,旅游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

旅游交通事故、旅游纠纷和旅游景点安全隐患等不容忽视,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措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 应对措施4.1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规划管理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和景区过度开发的问题,应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规划管理。

合理规划景区开发区域和游客容量,控制游客数量,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4.2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满足游客需求的关键。

培训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和软硬件设施,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4.3 强化旅游监管与安全管理加强旅游监管和安全管理是保障游客权益的重要保证。

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监督和培训,完善旅游安全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确保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5. 结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旅游业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提升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资源以及确保游客安全,才能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旅游行业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旅游行业市场分析调查报告

旅游行业市场分析篇1一、当前旅行社现状山东是我国的旅游大省,全省的旅行社数量近年来也一直是位居全国之首。

但是目前全省1600多家旅行社的总年营业收入却还不及上海春秋旅行社一家,烟台市的旅游企业也一直存在着‘小、散、弱’的问题,旅行社集团优势还不十分显著,虽有100多家旅行社,但超过百人以上规模的旅行社却没有几家,小规模旅行社占据了相当的数量。

当前旅行社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规模旅行社的发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朝阳产业成为微利行业,甚至亏损行业。

随着中国旅游业市场机制的确立,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长期困扰我国旅行社业的深层次问题,随着政府对旅行社审批政策的开放,旅行社的数量不断增加,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多企业都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甚至是惟一手段。

一些旅行社以低价格吸引旅游者和打击竞争对手,其竞争对手则以更低的价格为手段进行报复,致使旅游市场上的旅行社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各家旅行社竞相削价,走进了削价竞争的误区,造成旅行社行业处于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旅游产品开发质量难以保证。

(二)传统观念制约。

跟我国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旅游行业的许多企业家与西方提倡的‚战略联盟①‛这一重要观念格格不入。

多数小规模旅行社都还在独立发展的路子上自力更生着,无论强弱从产品开发到产品销售到实际运行不分部门全权操作,这是致使效率低下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旅行社的业务范围过窄,多为经营团队旅游、观光旅游,未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有一定团队自组能力,但省内短线散客收纳及地接能力不强。

二、小型旅行社业发展趋势目前的大型旅行社主要趋向是通过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组合,形成一定数量、人、财、物一体化的紧密型旅行社集团,主要业务包括包括3方面,即产品(特别是适合大众旅游市场的标准化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而中型旅行社则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主要针对某些细分市场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通过专业化经营集成本优势与产品专业化优势于一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

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

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

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

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

,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

,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

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

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

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

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

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

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2010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

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等。

2、旅游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三项主要指标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分别突破10万人次、1000万人次和100亿元。

更是逆势飞扬,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40.8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入境旅游人数14.8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外汇收入8229.2万美元,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32.1%。

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7.96%,迈入了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我市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召开旅游发展大会,确立建设“安徽旅游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观光休闲度假基地”的目标,并把旅游产业纳入“1346”行动计划加以推进。

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广a级景区、星级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标准,推动旅游产品和服务升级,在国家旅游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绿色饭店和乡村旅游等级评定标准。

目前全市已经挂牌的星级饭店和具备星级接待标准的宾馆饭店104家,五星级标准10家,挂牌3家,古井酒店集团进入中国旅游饭店民族品牌20强行列;旅行社145家,安徽海外旅游总公司、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年营业收入过亿元,安徽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安徽顺达旅行社跻身全国百强社。

3、旅游业与会展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伴随着会展经济发展,合肥旅游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合肥共举办会展122余场(次),参会客商达360万人,占来肥游客总数的37%多,也就是说每3个来肥游客中就有1个是会展客商。

特别是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博会,大大提升了合肥旅游会展新形象,展示了合肥城市新面貌。

而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也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外地客商产生较大吸引力。

此外,旅游主体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会展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经济拉动效益明显,城市品牌稳步提升。

合肥会展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提升了合肥城市知名度。

从直接经济效益看,,会展拉动第三产业收入增长约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26%。

从间接效益看,会展旅游业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合肥的住宿、餐饮等行业发展,更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合肥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从对城市品牌提升等无形效益上看,会展旅游业提高了合肥的知名度,在推动现代化大城市建设中起着促进作用。

二、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旅游产品的硬件方面,合肥市缺乏高质量的旅游资源。

我市虽然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拥有李鸿章、刘铭传等历史文化名人,但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却缺少自然景观,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条件都不充足。

合肥要想提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地位,还必须发展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

会展旅游是国民经济的“助推器”。

据专家估计,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即展览场馆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为其服务配套的服务业、通讯业等行业因此受益。

因此,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对我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市发展会展旅游业优势分析。

城市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合肥在过去良好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664.84亿元,财政收入301.2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在极其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全市经济社会仍然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市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力越来越强,为我市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

目前,合肥到南京、上海、武汉的高速铁路均已开通,京福等高速铁路也将从合肥通过,大大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时空距离。

再加上公路、港口、航空等重大项目建设,合肥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臻完善。

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大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为各类企业发展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机遇。

同时,合肥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教育实力。

省会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每千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二位,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为合肥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以合肥这座科技名城作为依托,合肥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对于加强合肥市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市乃至整个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点30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7处(包公园、徽园、野生动物园、三河古镇、安徽省博物馆、丰乐生态园、元一双凤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肥东县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群暨渡江战役纪念园、肥西县刘铭传故居刘老圩),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包河区大圩乡、长丰县丰乐生态园、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全省优秀旅游乡镇4处(上派镇、撮镇镇、三河镇、双墩镇)。

近年来,我市坚持宣传部门、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密切配合、联合促销,积极开展“聚焦包公故里”媒体采访推介,组织旅游大篷车促销,举办中国(合肥)中东部旅游交易会、中国徽菜美食节、合肥市乡村旅游节和紫蓬山国际山地自行车赛等系列节庆会展,塑造“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城市形象,提升了合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市场拓展成效明显,泰国、韩国等旅游包机,上海、太原等地旅游专列源源不断涌入合肥。

同时,旅游合作与开放步伐明显加大。

合、巢、六三市无缝对接,打造泛巢湖国家旅游区;与黄山、池州、铜陵、安庆、巢湖五市共筑合铜黄沿线大旅游;推进合淮旅游一体化,签署了《合淮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内30多个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整合资源,联合周边打造了“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科教之城鱼米之乡—合巢芜之旅”,成为安徽省十佳旅游线路。

会展旅游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从政策层面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去年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合肥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加快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近几年,我市会展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逐步推出并进一步完善。

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合肥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5月出台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合肥会展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市会展办、商务局和财政局共同出台了《合肥市鼓励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扶持会展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市政府又出台了《合肥市大型会展工作保障预案》,进一步加强对会展的服务保障工作。

,市政府调整了合肥市会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常务副市长张晓麟担任会展领导小组组长,并加强和充实了会展办的领导,完善并健全了会展办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

,为加强会展工作,促进会展发展,我市修订了《合肥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出台了《合肥市促进和鼓励会展业发展政策的实施细则》。

会展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由于绝大多数展会都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的,以往展会“撞车”、同一档期多次重复办展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会展办逐步加大了协调、引导力度,并通过会展行业协会来促进行业加强自律。

现在,各专业会展企业及会展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场地单位,依托各自特点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办会办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会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