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县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实用word文档 (4页)
关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
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调研组永年是人口大县,文化资源大县。
文化与旅游互通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发展支点和富民强县的强大引擎。
经过深入实际调研,我们认为:今后几年,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体思路可概括为“文化旅游融合,引领太极品牌,实现东西互动,对接中原市场”。
一、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现状(一)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
一是历史文化遗存众多。
有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文化、赵文化、曲梁文化、古城文化等。
目前,全县已发现文化遗产62处,其中古遗址14处,古建筑8处,古墓葬40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二是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抬花桌、吹歌、杨武式太极拳、刺绣等驰名中外,西调、豫剧、正里小曲、弦子腔等23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三是文化遗址景点星罗棋布。
西部有聪明山、朱山、娄山,赵王陵、朱山石刻、昭惠王祠和北石口、易阳古城等遗址,东部有广府古城、弘济桥等。
尤其广府古城是我国北方唯一的古城、水城、太极城;四是文化品牌叫响全国。
永年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二)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广府文化旅游开发扎实推进,成果颇丰。
省、市对广府旅游开发高度重视,被列为邯郸市文化旅游一号工程,并逐步成为冀南闻名的旅游胜地,年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
近年来,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文物古迹修复、旅游景点开发等一系列工程。
在景区规划上,编制了《广府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广府总体规划》、《广府旅游总体规划》、《广府古城文物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相关规划,提出了把广府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硬件建设上,先后完成了护城河综合开发工程,实施了“四门桥”、环城路、南潭路、护城河硬护坡等工程,部分修复了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藏兵洞等文物景点,完成古城墙保护性修缮和9座城门楼复建工程,启动了弘济桥公园、城内仿古改造,维修了傅公纪念祠、赵斌太极园等重要人文场所,开发了芦苇荡、千亩森林公园、万亩生态垂钓中心等旅游景点,全面启动了永年洼的“挖湖筑岛”工程,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启动了青兰高速至广府快速道建设,并大力实施拆迁工程,拆迁面积40多万平方米,进一步拓展了开发空间;在软件建设上,充分发挥广府古城、弘济桥被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府古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方神秘古城”的优势,编纂完成了《永年太极拳志》,出版了《太极传奇》、《广府神话故事》、《弘济桥》、《广府清明文化》等系列丛书,实现了对广府历史文化抢救性整理。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范文(一)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富县的强大引擎。
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了解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通过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加强"一区两园"(华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临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
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
同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
关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
作为我市“5+2 ”现代产业体系中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如何将文化旅游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特别是在我市如火如荼创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进程中,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重、使之成为富民强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宏伟目标,是摆在我市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学习考察期间,考察团成员先后考察了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中卫高庙,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景观的沙坡头,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颇具鬼斧神工的贺兰山岩画,还有自然奇观平罗沙湖。
一路走来,细细品味,让考察团成员对塞上江南—宁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以文化旅游融合为助力,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统一的发展机制。
宁夏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加快旅游行政管理改革步伐,建立调控更加有力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系。
(二)以景区整合为抓手,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
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宁夏现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大、系列全、品质高、配套完善的景区,在凸显黄河特色、回族风情、红色军旅、丝绸之路、神奇西夏、生态文明上出品牌、出效应。
(三)以特色旅游为亮点,增强旅游的文化魅力。
围绕“黄河金岸”建设,整合老景区,开发新景区。
利用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点、线、块相结合,设计适应不同消费人群需求的产品和线路,向海内外游客全面展示“塞上江南新天府”的风采。
(四)以全面立体发展为战略,做好文化旅游的深度策划。
扩大与兄弟省、市、自治区间的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内蒙古阿拉善盟、乌海市,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大河套”文化旅游区。
关于做大做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2021(最新)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国内外发展经验证明,文化旅游业可以有效带动多种行业、产业的发展,既是转方式、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的着力点,又能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我县周边市县的旅游业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相比之下,我县旅游业起步晚,进展慢,自身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
一、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县的文化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初见成效。
近年来太谷县在旅游发展上走生态养生、乡村旅游之路,建起了乡村生态庄园,形成了多个较大规模的采摘园区,“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滑雪”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形成。
尤其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成效,农家采摘成为了省城及周边颇具吸引力的短途游项目。
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对《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实施力度小,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文化旅游基本上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
县内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较散,旅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尚未建立,旅游产品较少。
游客多是周末游、散客游、一日游。
客流量少、时令性强、知名度低,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气候。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一)区位优势太谷地处太岳山麓,晋中盆地东北部。
省城太原正南30余公里处,东北与榆次畸邻,东南与榆社相连,西南与祁县交界,西北与清徐接壤。
区位优势明显、农业发达,四通八达的公路已将太谷融入了太原半小时经济圈。
(二)资源优势1、自然资源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9摄氏度,无霜期176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500立方米。
农业基础条件好。
2、人文资源(1)历史文化资源。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
是箕子的封地,孟母仉氏的故乡,太谷城距今已有1400年。
明清时期更是以商业、金融业闻名全国,“商贾辐辏,甲于景阳”,“谈三晋富庶之区者,无不于谷首屈一指”。
(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7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报告一:全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全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得出了全球文化旅游产业正快速发展的结论。
报告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中国文化旅游资源、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的结论。
报告三: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就业机会和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得出了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结论。
报告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对策。
通过对政策制定、产业链结构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障碍的对策。
报告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维护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对策。
报告六: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查、产业价值链的比较和品牌塑造策略的分析,得出了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报告七: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摘要:本报告主要展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将进一步融合创新、提升服务体验和扩大国际影响的趋势。
以上是七篇关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每篇报告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对策,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报告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报告主要调研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中国文化旅游资源、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得出了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的结论。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新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充分了解我县文化发展特色资源,找准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近期,县政协组成工作调研组,深入相关文化院团、文化企业、旅游景区、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文化特点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高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县境内有田野文物保护点16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汉明长城),省级4处,县级保护文物47处。
骆驼城古遗址始建于东汉灵帝光和三年(公元180年),距今1832年,是目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遗址之一。
许三湾古墓葬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密集型古墓群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之一。
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文旅联姻、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依法管理、竞争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大政策引导、市场管理力度,使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我县现有文化事业单位4个,即: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工团,在职职工44人。
国有文化企业2个,即:新华书店、电影公司,现有职工10人。
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3家,从业人员200多人,经营面积1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约1700多万元,其中文化传媒公司2家,网吧9家,kvt娱乐场所10家,音像制品零售经营户8家,电脑打字复印43家,印刷企业3家,图书零售(出租)8家,祁连玉奇石馆2家,还有一些分散的文化产业经营户,如字画装裱、手工编织、艺术根雕、器乐制作等。
总体来说,我县文化产业仍处于摸索徘徊、低层次、低水平始发阶段,规模小、结构单一,对经济的贡献率很低,XX年全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81.3万元,占全县gdp的0.85%,除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和旅游外,其它文化产品销售、广告印刷复制业、互联网经营与娱乐、工艺美术品加工销售等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5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4%,与全国2.75%和全省1.8%的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深入了解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对该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背景介绍该县位于某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发掘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 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2. 设计了针对游客、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管理部门的问卷,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3. 针对重点景区和旅行社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其运营模式、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
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景区资源丰富:该县拥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2.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县内交通便利,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齐全,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3.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景区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景区和旅行社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旅游宣传不足:该县的旅游宣传力度相对较小,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和手段。
2. 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部分景区的旅游产品陈旧,缺乏新颖和吸引力。
3. 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部分景区存在环境污染和文物保护不力的问题。
4.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部分旅行社和酒店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县内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创新旅游产品: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3. 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对景区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力度,提升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的通知》(永通〔2006〕11号)文件要求,由县人大副主任李茂春同志任组长,县旅游局局长杨希会、文体局支部书记毕金华、宣传部文产办主任刘景明、民宗局副局长范桂英等组成的调研组一行6人于9月13日至15日历时3天先后深入德党忙海湖AA景区、勐汞观音洞、永康镇“仙根”风景区、班卡的石洞寺、树包塔、乌木龙的“桑沼哩”和金厂坝水库等10大景区(点),对我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在实地踏看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4场,广泛听取了有关乡镇和景区管理人员的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永德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旅游业起步晚,投入有限,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保护开发,旅游效益不明显。
现规划发展中的旅游景区(点)有10个(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雪山森林公园、神秘俐侎部落、永德县仙根风景区、万亩芒果园、忙海湖景区、勐汞观音洞、棠梨山森林公园、树包塔、松山公园、金厂坝水库),其中:自然景观3个、AA级景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
在这10个景区(点)中,除了忙海湖景区和勐汞观音洞产生微薄的旅游收入外,其他8个景区(点)尚未产生任何收入。
为加大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进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成功的举办了彝族俐侎人“桑沼哩”节、芒果节等各项旅游节庆活动,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目前我县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全县共有酒店、宾馆、招待所25家,总床位1200个,其中:二星级宾馆1家(永德宾馆),条件设施较好的有民政宾馆、广电宾馆、永康大酒店等九家。
有标间共400间,其中:单人标间18间,双人标间322间,三人标间60间。
目前已具备星级标淮待申报的有三家宾馆。
客运每天有直发昆明、临沧、南伞口岸及周边三地州的10余个县的班车,客运车位800多个。
车辆有豪华大巴、豪华中巴、一般中巴。
旅游商品现已开发的旅游商品主要以芒果为主的玉丹牌系列饮料、玉丹牌芒果汁、金柯凉茶、酸角汁、芒果干、银竹小包装茶、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概述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县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某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该县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该县位于中国某省,地处山区,自然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底蕴。
县内分布着多座古老的寺庙、古镇和历史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此外,该县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
二、县文化旅游产业现状1. 旅游设施建设该县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如今,县内有多家高标准的酒店、度假村和民宿,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
此外,县政府还投资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文化展览馆,用于展示和推广当地的文化艺术。
2. 旅游产品开发该县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通过整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如寺庙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体验等。
这些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为县内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3. 旅游宣传推广该县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举办旅游节、文化艺术展览和推出宣传片等方式,积极向外界展示该县的旅游资源和独特魅力。
同时,县政府还加强了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提高了县内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三、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精细尽管该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寺庙和古镇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不到位,导致其原始风貌受到破坏。
此外,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创新也面临困境。
2.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该县的旅游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旅游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酒店和景区的服务质量不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此外,县内的交通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3. 旅游宣传推广不够精准尽管该县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情况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文化旅游融合已成为全国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的一份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全县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的现状和问题,为全县制定提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搜集和分析了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现状,了解了全县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的政策支持和工作开展情况,还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谈。
三、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全县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如历史古迹、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
其中,历史古迹包括古建筑、文化遗址等,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表演等,展示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自然景观包括山水风光、生态环境等,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四、文化旅游融合政策支持据调查了解,全县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民间文化艺术表演、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
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旅游融合的项目和活动。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五、文化旅游融合工作开展情况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全县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举办民间艺术表演、开展旅游宣传推广、设计创意旅游产品等。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足、环境整治不彻底、旅游设施滞后等。
六、专家访谈通过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潜力和方向。
专家们认为,全县可以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创意旅游产品,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同时,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七、对策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和专家意见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2.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提升旅游环境品质;3.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4.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联动效应;5.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专业水平。
关于某县文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文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历史上,*是边塞要地,秦、隋、明等朝代在此修筑长城,赫连勃勃、*在此建立国家政权,*、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在此聚居生活,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了多民族交融发展的特色文化。
*县坚持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立足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按照“逐步挖掘、重点突破、打造精品、提升形象、促进繁荣”总思路,围绕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加大旅游文化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县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一)文旅资源厚重丰富。
境内分布着秦明长城、*古都、古代营堡、悬空石窟、革命旧址等人文遗址和大漠风光、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
有各类文物点*处,现代重要史迹及标志性建筑*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国家级*个、省级*个),其中*考古挖掘入围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个(国家级*个、省级*个),*跑驴、霸王鞭、剪纸、信天游等民间艺术,风格独特,久负盛名。
*先后获评“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名县”。
(二)旅游开发彰显特色。
围绕历史、自然、红色三条主线,以统万城、波浪谷、小河会议旧址为核心,带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先后投资*亿元,建成并营运以*族唯一都城遗址统万城为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
2018年,依托独特波浪形红砂岩,打造与美国波浪谷媲美的*波浪谷景区,目前完成投资*亿元。
先后投资近*亿元,对小河会议旧址进行保护开发,现已成为凄续红色血脉、发扬革命传统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全县开放景区*个,建成3A级景区*个。
(三)品牌营销不断提升。
持续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全面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
健全完善景区内外部旅游标识标牌,新建旅游道路*条、星级厕所*个,策划精品旅游线路*条,打造三星级酒店*家,设置旅行社(分社、网点)*家,建成农家乐*余家,全面提升游客“吃住行”服务水平。
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分析
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调研分析
一、绪论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不断提升,旅游消费也
成为人们生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县域
文化的资源,打造县域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因此,本文对县域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调研分析,为推动县域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提供建议。
二、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资源蕴藏丰富
2、地域优势明显
三、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挑战
1、投资政策尚未完善
由于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程度的投资,但是现行的投资
政策尚未完善,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尚未能够有效的支持县域文化
旅游产业的发展。
2、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够明确
不同县域文化旅游的特色不够明显,往往缺乏突出而别具特色的方向,形式单一,缺乏旅游资源的优势,因此县域文化旅游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县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县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与文化及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甚清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2.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
文化企业数量、规模、经营呈现“小、散、乱”的状态,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发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
旅游资源开发迟、开发程度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开发仍处于起步开发、夯实基础、加强培育的阶段。
3.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
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以个体经营居多,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旅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
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全县最大的文化经营企业丹霞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文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依据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县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县旅游资源开发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局、县旅游局、县广电局联合组成。
调研组先后到顺濞、富恒、瓦厂、县一中和一些单位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调研组认为,对##这样一个国家级的重点扶持县来说,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一般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各族人民要早日脱贫奔小康,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研究,调研组发现##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同相邻县市相比,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步履艰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品牌上都有待提升。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认为。
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于前一段时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基本理顺了关系,今后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教育方面就目前我县的情况而言,暂定为一保二促,既保义务教育,促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先为教育产业奠定基础。
就实情而言,我县近期应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上狠下功夫。
现就核桃产业与旅游开发作如下分析研究,供两项产业发展论证作参考。
一、##县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4%,全县辖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9908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9.5%,森林总覆盖率达67.2%,位居全州各县市之首。
1、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优势 ##彝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立体气候,80%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核桃。
##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核桃栽培历史。
##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
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大泡核桃获得了“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核桃优良品种”的荣誉。
1995年##彝族自治县被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
蓝田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蓝田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休闲需求的增加,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为了推动蓝田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调研旨在总结蓝田县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蓝田县文旅产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群众对蓝田县旅游产品的需求、满意度以及意见建议。
同时,实地考察蓝田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设施等。
三、调研结果1.文化旅游资源蓝田县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寺庙、古镇、古村落等。
群众普遍对这些资源比较满意,但也有部分群众反映旅游景点的保护还不够到位。
2.旅游产品开发蓝田县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还有待提高。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旅游产品主要以传统文化为主,缺少创新和特色,无法吸引更多游客。
同时,一些旅游设施还比较简陋,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3.旅游服务质量在旅游服务质量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满意,但也有部分人反映导游服务不够专业,旅游设施管理不到位。
优化旅游服务体验,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是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方向。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分析,蓝田县文旅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品牌建设不够明确,缺乏特色和差异化;2.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3.旅游设施建设滞后,需要加大投入;4.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五、发展建议为了推动蓝田县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做好旅游品牌建设,树立蓝田县独特的旅游形象和文化,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2.加强旅游产品创新,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3.加大旅游设施投资,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4.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提高导游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5.强化旅游服务监管,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和指导,提升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六、总结蓝田县文旅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县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在县以文化旅游为发展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在进行相关的调研之后应该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县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形势下的朝阳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重要支点和产业XX县的强大引擎。
推动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已成为实现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了解全县文化旅
游产业发展状况,近期,县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旅游景点和文化经营场所,通
过现场查看、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
行了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特色文化县、发展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提
高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为落脚点,根据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
禀赋,充分挖掘人文、自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加强“一区两园”(华
夏文明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传承创新区、丹霞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临泽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至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93家。
省级文化产业园——丹霞文化产业园按照“三大板块两环五区”(即:核心地
质游览板块、丝路文化体验板块、民俗风情板块,丹霞地质游览环、丝路文化
体验环,丹霞地质观光区、入口门景区、文化体验区、运动娱乐区、民俗体验区)的总体格局,各项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依托昭武古城、西游传说遗迹、丹
霞山、丹霞广场和红西路军梨园口战役纪念馆,以保护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培育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以红色圣地、田园风光、生态休闲、健身娱乐、国防教育和塞上江南风情于一体的县级文化产业园——大沙河生态文化产业园,各项基础设施已全面启动。
同时,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进一
步浓厚。
自201X年以来,成功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临泽篇”演出;连续三年举办“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了“红旗飘飘”红歌传唱、“亲近大沙河,感受生态美”万人休闲健身跑步活动、“枣乡情”民族交响音乐会、“生态临泽”书画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在繁荣城乡
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了临泽的文化软实力,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1X年
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780万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1.05%。
建成大沙河生
态旅游景区、七彩丹霞旅游景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双泉湖景区、香古寺景
区等一批省内外知名旅游景区,其中,丹霞景区被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
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梨园口战役纪念馆被批准为全国革命烈士纪
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泉湖、香古寺景区被命名为
国家2a级旅游景区,双泉湖、黑河烟林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建成星级旅游饭店4家,发展特色“农家乐”85家。
201X年,全县接待游客7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7亿元,比上年增长88.5%。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旅游规划相对滞后。
近年来,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还缺少一个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与文化及相关产业
融合度不高,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
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甚清晰,文化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没有显现出来。
2.规模偏小缺乏项目支持。
文化企业数量、规模、经营呈现“小、散、乱”的状态,经济效益不够理想;文化产业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方面还没有
大的项目和资金支撑,发展只停留在“小打小闹”上。
旅游资源开发迟、开发
程度低,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产业开发仍处于起步开发、夯实基础、加强培育的阶段。
3.市场主体不强要素不健全。
文化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以个体经营居多,传统项目比重大,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少,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旅
游资源分属于条块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乡镇自身投资能力弱,融资渠道相对
较窄,一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进展缓慢;旅游六大产业要素还不够匹配,旅游
接待能力和水平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求,“过境游”与“过夜游”比例失调,旅游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
4.文化旅游骨干人才严重短缺。
全县文化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较低,全县最大的文化经营企业丹霞旅游公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文
化旅游产业高端人才如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投融资、企业管理等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紧紧抓住全省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机遇,突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着力建设具有自然人文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旅游景区,培育一批骨
干文化旅游企业,打造一批知名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依据
立足现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人文景观,坚持前瞻性、科
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编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明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