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e8fde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1.png)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精选4篇)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篇1旅游业发展至今其文化属性表现愈发突出,欣赏民族文化、品味民族文化、感悟民族文化、追求民族文化是现代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的终极要求。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049c245ef7ba0d4b733b67.png)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美姑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幅员面积2573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292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其中彝族占98.6%,农村人口100%为彝族,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县。
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彝族美食别具一格,享有“毕摩文化之乡”、“美女之乡”、“摔跤之乡”、“熊猫之乡”、“玛瑙之乡”之美誉。
自2009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美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
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292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
2013年9月,我县依果觉乡古拖和四季吉两个村分别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
美姑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
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292个行政村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
对传统村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依果乡古拖和四季吉村、龙窝乡洛木干村、树窝乡大弯村、拖木乡木破洛村、苏洛乡尔格达村、极楚村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探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49018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e.png)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探析近年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在中国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这些村寨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代表,也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
本文将探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定义及特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建筑、文化、风俗等方面保留了较高纯度的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村落。
这些村寨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自然景观和适应性强的生产生活方式。
其保护和发展是维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促进国家和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1. 区域性明显。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通常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西南和西北地区、云南、贵州等地。
2. 建筑风格独特。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但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如藏式村寨的白墙黑瓦、彝族村寨的木质房屋等。
3. 适应性强。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自然环境下生存,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其生产生活方式也有很强的适应性,如藏族村寨的藏式房屋就很好地适应了高原环境。
4. 文化多元化。
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不同的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
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推动旅游业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作为中国独特的人文资源,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设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以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和体验。
2. 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同时也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发展旅游业、乡村旅游等方式,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既面临很多挑战和难点,也面临很多机遇和前景。
主要问题如下:1. 保护与开发平衡。
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过程中,需要平衡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原始性和纯度,又要挖掘和利用潜力,让它发挥更大的价值。
2. 青壮年外流。
羊场特色民族文化村寨
![羊场特色民族文化村寨](https://img.taocdn.com/s3/m/4beb3364ddccda38376bafc9.png)
羊场特色民族文化村寨(走马村)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布依文化精髓,现对我镇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村寨—孔雀寨进行调研,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孔雀寨的概况、发展现状、特点走马村孔雀寨位于龙里县南部,羊场镇政府西北面,距镇政府驻地约1.5公里,距离县城70公里。
全寨聚居着121户布依族人家,共476人。
孔雀寨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
背靠古松苍柏,山中密林,林中有洞,鸟语花香,景色十分怡人,并耸立于湾滩河畔,长期以孔雀展翅姿态展现给世人,2007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在进行准确定位后,整合农发、村庄整治、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农业、文化、教育等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在孔雀寨实施农发项目;统一规划121户布依民房的外观;硬化孔雀寨道路;修建休闲亭、鹅卵石路面、停车场、对歌场及舞台、葡萄长廊;对寨子和田园风光进行绿化、美化;整治湾滩河白鹭洲河沙坝;修建孔雀寨大门;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发展“185”蔬菜工程,建立核心区1500亩,辐射带动1000亩。
较大地改善了孔雀寨的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
孔雀寨是羊场万亩大坝上经典的田园山水风光。
该寨布依群众主要以种植水稻、油菜、早熟蔬菜等为主要经济收入,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
孔雀寨居住着勤劳智慧的布依人,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包括生态文化、农耕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而唱情歌成为布依人重要的精神生活。
孔雀寨的男女老少人人能唱善唱,并把唱情歌演绎成了远近闻名的节庆活动。
在2007年和2008的“七夕”,自发组织成功举办了两届“七月七布依情歌节”,引起了县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注,被省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华布依歌谣生态研究基地”,羊场镇100多首布依民歌被县文联选编进全县布依民歌汇编。
2010年时的第三届“布依情歌节”举行了“孔雀布依风情园”揭牌仪式。
二、孔雀寨建设主要困难和问题孔雀寨具有浓郁淳朴的民族民间文化底蕴和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要将其打造成风格独特的乡村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地,要做的工作很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保护规划滞后。
特色村寨打造情况汇报
![特色村寨打造情况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450b2b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8.png)
特色村寨打造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特色村寨的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积极探索特色村寨打造的新模式,推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特色村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示了乡村的风土人情,更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特色村寨打造方面,各地区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一方面,通过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特色村寨;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的特色村寨。
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特色村寨打造的过程中,各地区都注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民俗节庆等形式,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同时,也加强了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了当地手工艺品的发展和销售,为村民增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另外,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大力改善。
各地加大了对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投入,修建了道路、景观步道、停车场等,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游览体验。
同时,也加强了对特色村寨的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村寨的打造工作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特色村寨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也加强了对特色村寨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了特色村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总的来说,特色村寨的打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不断提升特色村寨的品质和形象,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特色村寨的建设工作还有待不断探索和完善,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色村寨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探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8c71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e.png)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探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义、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意义和优势1.促进旅游业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可以为当地旅游业注入新的元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同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还可以增加旅游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
2.丰富旅游产品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例如,云南省的石林彝族村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风情园等,都是颇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3.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通过建立民族文化展示馆、举办文艺演出等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同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还可以为少数民族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建设缺乏规划目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缺乏规划,往往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进行建设。
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建设品质参差不齐、形式雷同等问题。
2.文化元素过于商业化有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过于商业化,文化元素成为了赚钱的工具,导致文化价值被忽视。
一些村寨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甚至进行民族文化“改头换面”,失去了原本的民族文化特色。
3.存在环境污染问题部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等问题。
例如,在盖房子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水泥和砖瓦等,导致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同时,游客在村寨中留下的垃圾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建议1.加强规划和管理为了保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品质和文化水平,应该加强规划和管理。
在建设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1]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1]](https://img.taocdn.com/s3/m/b52fee32a32d7375a4178017.png)
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调研报告根据毕署民宗通字[2011]46号文件要求,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由纳雍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李轶,工作员简泽民组成工作组到纳雍县猪场乡湾子寨村进行走访调查,经梳理形成报告如下:一、湾子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村寨基本情况湾子村位于猪场乡东北部,距猪场乡5公里,距县城45公里,处猪场、龙场结合部。
土地面积1平方公里。
海拔1500米。
年均气温22.3℃,年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2%。
全村辖湾子、张家、林新、平子、云新5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人口1258人,苗族总人口1240人,占总人口的98%,苗族人口均居住公路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
湾子村是猪场乡地势低矮平缓之地,气候炎热,土地肥沃。
森林茂盛,有野菜、野生食用菌等生物资源。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等。
湾子村,经过苗族同胞多年的努力,湾子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本村有公办小学一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教师15名,学历合格率100%,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弯子村卫生室已投入使用。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今年着手准备实施38户黔西北民居改造。
二、现状调查“十二五”规划以来,猪场乡党委、政府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作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以下主要工作:(1)认真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控制在7‰以内,低于纳雍县人口自然增长控制指标。
(2)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充分利用湾子村地理优势,拟建蜡染、刺绣基地。
湾子村村民杨新飞、熊丽、杨兰、杨琼、李雪梅等多次参加省地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中获奖。
2011年3月28日,在贵州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猪场乡湾子村云新组杨琼荣获“百佳创业小老板”荣誉称号。
(3)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户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b1c2d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4.png)
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在社会风俗不断变迁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了解各民族的风情特色,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次调研目的在于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各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现状,探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调研时间与地点本次调研实施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涉及全国多个省区市,分别是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等地。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交流。
3.1 问卷调查通过向各地区民众以及相关从业者、学者等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各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收集各方对于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3.2 实地走访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各地区的民族文化现状,探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
同时,还会与当地的各界人士进行交流,寻找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共同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四、调研结果4.1 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各地区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的现状有着诸多亮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4.1.1 亮点在广西的龙胜县,当地一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将苗族文化打造成旅游商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当地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设置苗族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展苗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和推广等,有效地促进了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云南的丽江,当地一直致力于保护纳西族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还培养和挖掘了大批纳西族传承人,传承和推广了纳西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
在新疆的和田地区,当地花毛岭村积极开展维吾尔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如卡柄刀、筛糠、挑花、剪纸等,推广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维吾尔族文化。
4.1.2 不足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由于人口流失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地的蒙古族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当地同时也缺乏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很多传统文化和民俗逐渐消失。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960da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5.png)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标题: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我市注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积极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文化特色,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
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整体情况;2. 探讨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优势与问题;3. 提出相应的建设和发展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整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政策文件、规划方案等相关资料。
2. 实地调研:选择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实地调研。
3. 访谈调研: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村民代表等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发现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 资金困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需要引进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2. 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亟需改善。
3. 民族文化保护不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相对薄弱,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 旅游开发不均衡: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不够均衡,有些地方过度商业化,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五、建议与对策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加投入,完善资金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电力等,提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基础设施水平。
3. 引导民族文化传承: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组织展示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提高民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 打造独特旅游品牌:在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注重保护本地风土民情和传统文化,推出具有独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特色村寨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90c3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f.png)
特色村寨调研报告特色村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特色村寨作为一种保护传统文化的手段,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成功经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选择了四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村寨进行实地考察,包括村寨的环境、建筑、风俗等方面;其次,我们就特色村寨的特点、发展现状和难题等问题设计了问卷,分发给当地居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最后,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通过对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调研结果显示,特色村寨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许多特色村寨借助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
一些村寨甚至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2. 特色村寨的影响因素特色村寨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府对特色村寨的政策扶持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色村寨举办的各种文化节庆和旅游活动也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是特色村寨发展的关键。
3. 特色村寨面临的难题尽管特色村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难题。
其中,文化传承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等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此外,一些村寨缺乏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手段,导致发展受到限制。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府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特色村寨的政策扶持力度,提供经济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帮助。
2.加强文化传承。
特色村寨应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和培训,激发居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改善基础设施。
特色村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交通、供水、电力等方面的条件,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品质。
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a61160359eef8c75fbfb324.png)
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调研报告为了贯彻落实州委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州级领导“三联”工作的相关任务,根据州委主要领导要求,州政协组成全州苗族传统村落暨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联合调研组,由龙德忠主席、宛庆丰副主席带队,州政协民宗委、州旅游局、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扶贫办、州财政局、吉首大学民研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从8月19日至23日,先后深入到凤凰、泸溪、花垣、保靖、吉首、古丈六个县市20多个苗族村寨进行调研。
通过实地查看、组织座谈、走访群众等方式,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全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发展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州苗族生态文化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本次共实地考察苗族特色村寨24个,其中凤凰县5个(禾库镇早齐村、山江镇早岗村、山江苗族博物馆、麻冲乡老洞村、都里乡拉豪营盘村),泸溪县4个(白沙镇红土溪村、达岚镇岩门古堡寨、浦市镇黄家桥村、马王溪村),花垣县4个(边城镇麻磨老村、麻栗场镇老寨村、排碧乡板栗村、道二乡紫霞湖),保靖县4个(夯沙乡排拔、大烽、夯吉村、吕洞村),吉首市2个(矮寨镇家庭村、矮阳乡坪朗村),古丈县5个(默戎镇默戎村、万岩村、夯吾村、九龙村、中寨村)。
同时,通过资料了解特色村寨12个。
调研发现,我州苗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潜力非常大,州委、州政府发展生态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决策非常正确,广大苗区群众发展乡村旅游的愿望非常迫切。
一是传统苗族村寨保存基本完整。
总体来看,我州苗族特色村寨保存较为完好,很多传统苗寨仍然保持高度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独特性,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全州有15个苗族村寨被国家批准为“中国传统村落”。
调研发现,全州传统苗寨保存最为完好的是保靖县吕洞山片区,其次是吉首市矮寨片区、古丈县默戎片区和凤凰县的部分苗族传统村落。
保靖县夯沙乡大烽、梯子、夯吉、吕洞、十字坪“金木水火土”五行苗寨被誉为“化石级”的古苗寨,几乎没有受到破坏,吕洞古苗寨共有432栋传统苗族特色民居,除了学校外,没有一栋现代建筑。
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的调查和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的调查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ce4362d43323968011c922a.png)
调研报告: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的调查和思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凝聚着各少数民族智慧,传承着各少数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多样性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在省民宗委的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锐意进取,创新工作,将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推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村寨建设中融入经济产业,发展产业上依托村寨特色,着实打造了一批民族文化浓郁、社会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效培植了一批综合发展前景较好、地区特色浓郁的经济产业,有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主要成效我市目前有10个村寨列入“十三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
2016年全省首届最美十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比活动中,大寨村、崇木凼村,上堡村等三个村寨入选;在2017年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评比中,我市又有四个村寨上榜。
取得如此成效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突出问责,着力完善三大机制1.健全领导机制。
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民宗、财政、发改等市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各相关县及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加大特色村寨建设资金投入”等内容纳入2017年绩效考核,明确责任。
3.完善群众参与机制。
在特色村寨建设的项目申报、规划、设计、实施、验收等过程中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吸纳村民代表参与决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二)突出重点,着力夯实工作基础1.精心编制发展规划。
儒林镇清溪村请桂林理工大学民俗专家制定《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长安营镇以大寨村为主题制定《十里长寨建设规划》、丹口镇桃林村制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
2.精心破解资金瓶颈。
通过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引导相关县、乡将新农村建设、“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以及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等统筹资金安排,捆绑投入。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e1b4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7.png)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情况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追求更加独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充分挖掘和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已成为推动民族文化旅游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面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和梳理现有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状况,包括村寨的规划设计、民族文化展示方式、旅游设施建设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
通过对各民族特色村寨进行调研,我们希望总结出一些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其他民族村寨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踏访、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
我们首先选定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村寨作为调研对象,然后派出专门的调研团队前往实地进行考察。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与当地村民、管理者以及游客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民族特色村寨的认知、期望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1. 村寨规划设计方面:经过调研发现,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在规划设计上注重保护和展示本民族的独特文化。
例如,在村寨的布局上,可以采用传统的民居建筑风格,利用当地的传统材料,打造出独特的建筑风貌。
同时,可以设置文化广场、民族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提供展示传统手工艺、民族服饰等项目。
2. 民族文化展示方式:调研中我们发现,较为成功的民族特色村寨在展示民族文化方面注重体验性和互动性。
通过安排传统歌舞表演、手工艺制作、风俗习惯体验等项目,游客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一些村寨还开设了民族文化学校,向游客普及传统知识和技能。
3. 旅游设施建设方面:为了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民族特色村寨的旅游设施建设非常重要。
调研发现,一些村寨注重提供便利的交通、住宿和餐饮设施。
同时,还建设了一些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民俗展示区、特色美食品尝区等,以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4. 营销策略方面:民族特色村寨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营销策略。
调研发现,一些村寨在推广和营销方面采取了多种手段。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838a5c0336c1eb91a375dc8.png)
2020年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建设和开发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民宗委的部署及要求,我局对泸溪县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一)民族特色传统村寨现存数量。
通过调查,泸溪县现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特色传统村寨35个。
1、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1个,具体分布是,洗溪镇16个:张家坪村、宋家寨村、屋场坪村、榔木溪村、鸡子潭村、布条坪村、灯油坪村、达力寨村、岩寨村、红岩村、芭蕉坪村、欧溪村、杜家寨村、三角潭村、塘食溪村、李什坪村。
其中芭蕉坪村2009年被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授予“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潭溪镇5个:盘古岩村、兴隆寨村、松柏潭村、楠木冲村、新寨坪村。
2、传统村落14个,具体分布是,浦市镇3个:茶林溪村、高山坪村、田家溪村。
武溪镇4个:高大坪村、峰子岩村、榆树坪村、暮江头村。
达岚镇3个:达岚坪社区、覃木阳村、潮地村。
其中达岚坪社区岩门古堡寨已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和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浦市一日游旅游范围。
兴隆场镇3个:溪头村、呈田村、巴斗山村。
白羊溪乡1个:排口村。
上述35个村共178个自然村,现有特色民居11680栋。
2、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保护利用。
在35个民族特色传统村寨中,完整保存原貌未受严重破坏的有田家溪、茶林溪、李什坪、高大坪、峰子岩、榆树坪、张家坪、欧溪、三角潭村的梯溪坪自然村、鸡子潭、岩寨、芭蕉坪11个51个自然村。
其余的村寨特色民居占民居总数的97%,现代砖房为数不多。
2012年以来已列入保护建设的10个48个自然村,其中已开发利用形成乡村旅游雏形的5个村。
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最完整的村有芭蕉坪、岩门古堡寨、红岩、田家溪4个村。
其中芭蕉坪村民族文化传承项目有传统节日“三月三”、跳香节2个,民俗文化有苗族跳香、团圆鼓舞、巫傩祭祀、苗族数纱等8项,有苗族跳香省、州级传承人各1人。
岩门古堡寨民俗文化传承项目有“六月年”、舞龙等。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6e40a4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1.png)
关于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审议稿)为贯彻落实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助推我市乡村振兴和产业强市战略实施,市政协成立了以副主席兼秘书长XX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于2021年8月至9月,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赴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考察等方式,对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现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
依托地理、自然资源等优势,融合以朝鲜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历史、民俗、歌舞、饮食、传统建筑等人文资源,培育发展生态、冰雪、边境、红色教育等优势旅游产品品牌,使我市少数民族村寨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特色民居得到合理改造,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获得新成效。
目前,全市共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4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8个、XX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4个,现已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样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方面尚有许多不足。
(一)缺乏总体规划,部门协同不足。
各县市普遍缺少县级层面的统筹抓总,没有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同谋划,村寨各自为政,有的存在急于求成、彰显成绩的思想,在缺乏通盘考虑与科学规划的情况下一些项目匆忙上马,虽然短期内取得了成绩,但能否持续发展,还有待观察。
部分特色村寨居民住宅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户与户之间距离长短不一,村内形成许多难以利用的边角空地,土地利用率低,用地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与特色村寨建设有关的扶贫开发、住建、水利、民族、文化等多个部门各有上级主管单位,工作目标不同、要求不一、验收标准也不同,协调难,没有形成建设合力。
(二)发展模式单一,特色不够鲜明。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da75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8.png)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调研报告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升旅游文化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研团队于近期在某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一周的旅游调研。
以下是对此次调研的分析和总结。
一、地区概况该地区位于某省,是我国户数较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该地区受制于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旅游业尚处于萌芽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该地区民族文化地理位置特殊,自然风貌奇特,具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迹。
二、资源情况该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宜人,秀美的自然风光是旅游发展的主要资源。
该地区人口主要由少数民族组成,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如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乐器等,这些文化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文化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在该区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旅游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由于缺少规划和投入,旅游设施简陋,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游客流失率很高。
因此,该地区需要加强文化旅游规划和投入,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满意度。
四、文化旅游发展对策1. 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以保障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
3. 提高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如完善接待、交通等设施,提供更好的商品、旅游服务项目等,满足游客的需要。
4. 培养和发掘本地旅游文化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游客。
五、结论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推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调研,旨在能够为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文化旅游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
![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726ea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c.png)
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第一篇: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调研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国家惠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项惠民工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发展工作,2009年以来,中央领导多次深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视察指导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民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提出“十二五”期间在全国重点保护和改造1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县王范回族镇中原村入选“十二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名录。
2012年7月2日,省委统战部确定**县为全省统一战线唯一的“同心”实践行动基地。
行动始终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帮扶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正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如何进一步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同心”实践行动帮扶措施的承接和落实,贯彻好《河南省关于实施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县委统战部(县同心实践行动办公室)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五次到回族镇中原村实地调研,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认真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推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意见。
一、**县回族镇中原村同心民族特色村寨现状(一)基本情况王范回族镇1986年建镇,辖2个社区、3个行政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490亩,总人口3.8万人,其中回族4900人,是洛阳9县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乡镇。
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6.2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00元。
中原村地处回族镇西侧,距县城中心约3公里,是一个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睦相处的民族村,全村2330口人,其中回族群众1103人,满族群众158口人。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汇报_调研汇报.doc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汇报_调研汇报.doc](https://img.taocdn.com/s3/m/f8f0f490a1c7aa00b52acbea.png)
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
为促进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民族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协调发展,XX年始财政部会同国家民委开展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
丽水是浙江省少数民族重点市之一,为了推动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XX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常委会副主任吕文明带领民侨工委及市民族工作部门负责人,于XX 年6~7月,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座谈走访等方式,先后到松阳、遂昌、龙泉、云和、景宁、莲都等县(市、区)部分民族乡镇和民族村,就我市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效我市现有6个民族重点县(市、区),7个民族乡(镇),208个民族村。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现有少数民族人口9.06万, 其中畲族人口7.19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的4.28%,主要聚居在少数民族村寨。
这些少数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具有一些自身的少数民族特色。
XX年以来,我市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试点的精神,按照“保护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建设一批”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积极主动,争取列入特色村寨建设试点。
XX年,我市开展了“畲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排摸工作。
对全市7个民族乡镇和208个民族村的村寨建筑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上摸清了现有民族村特色村寨的历史沿革、民族特色、发展潜力和保护情况。
通过论证、筛选、上报,争取了一批民族村寨列入特色村寨建设试点。
XX年省民宗委确定xx区老竹畲族镇沙溪村、xx 县东坑镇深垟村2个村作为省级特色村寨建设试点村,并分别给予了30万元和4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报告
根据政协XX自治州委员会办公室转发的《关于开展“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调研的函》通知要求,为积极打造X民族特色村寨,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建言献策。
X年X月X日,X县政协组织规建、文广、民宗和毕摩文化研究中心等部门,通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走访等形式,就“打造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这个课题深入龙窝、树窝和X等乡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
X地处大X腹心地,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乡镇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X占X.X%,农村人口X%为X,是个典型的X聚居县。
县境内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自然风光迷人,旅游文化资源得天独厚,X文化底蕴深厚,X美食别具一格,享有X之美誉。
自X年国家民委与财政部联合下达文件,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以来,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协调指挥建设。
通过开展彝家新寨、美丽乡村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全县民X个行政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村寨面貌发生了明显
变化,群众收入大幅度增长,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民族特色村寨效益逐步显现。
X年X月,我县X乡X和X两个村分别入选X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成绩显著。
(一)科学规划,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
X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结合“彝家新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狠抓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与保护工作。
为了摸清家底,更好地保护发建设民族特色村寨,推动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发展,深入全县X个行政村开展传统村落摸底调查,摸清传统村落的传统建筑、数量、类别、保存状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情况。
对传统村落进行资源评审,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XX等传统村落档案册,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环境与发展条件的优劣势,明确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科学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
X年,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X年X月,X和X两个村分别入选X省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单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
X年又申报了X三个村,并启动X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二)不断培育民族文化旅游产业。
X充分利用“一乡一
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引导开发乡村旅游。
目前,在X、X和X等一些传统村落建起了优质高山苦荞、良种马铃薯种植基地,X山羊、崖鹰鸡养殖基地,还有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
还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特色,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利用和传承工作,也通过举办彝历年、尼姆.约沙茨、阿依莫格等各种民俗活动,不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加大X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几年来,我县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村寨建设,有效改善了各村寨的公路、通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已建成的X、X等民族特色村寨通电、通水、通路率都达X%,有线电视入户率达X%,等都有了村小,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村寨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也不断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和传统X建筑遭到破坏。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因重视度不够或规划建设等原因,有部分传统建筑风貌遭到破坏,原有的X传统建筑瓦板房,逐渐被砖瓦房所代替,原来的木材、石材逐渐被塑料、钢板等现代材料代替,原有的纯朴、宁静、有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