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即将大规模走进校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正值求知阶段的青少年而言,课堂之外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经过多年试点之后,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正式走进校园。

2016年11月底,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去年,随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的陆续出台,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成为全国中小学生必修课。

在被教育部纳入教学计划前,与研学旅行含义相近的游学、修学、营地教育已经在国内盛行多年。

一些家长率先认识到,传统书斋式的教育无法满足青少年素质教育要求,开始主动寻找各种途径引导孩子认识自然,适应社会,增广见闻。

经过八省市试点,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逐步走进校园。

按照11部委意见所做的界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意见要求,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

学校要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在去年9月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附件中,《民生周刊》记者看到,不同教育阶段需设置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涵盖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等方面。

以考察探究活动为例,小学阶段推荐主题有生活垃圾研究、我看家乡新变化、家乡特产调查与推介等,到了初中,则加入了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秸秆和落叶的有效处理、家乡生物资源调查及多样性保护、社区(村镇)安全问题及防范、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寻访家乡能人(名人)等。

进入高中,考察活动更加与社会生活相关,教育部推荐主题包括清洁能源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家乡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家乡交通问题研究、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社区管理问题调查及改进、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等。

课程主题的设定十分符合研学旅行目标,11部委意见明确,研学旅行就是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

从碎片化走向大研学
其实,中国自古不乏游学、修学传统。

但很长一段时间,一些地区和机构开发的研学旅行产品大多照搬国外模式,研学旅行市场整体处在野蛮生长阶段。

11部委意见指出,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
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

如何设计出符合我国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如何规范发展研学旅行市场?中国国际促进会青少年创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韩永宁表示,研学实践中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知识的综合应用将成为趋势,这对研学产品供给和服务品质提出新的要求,相关机构必须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提高品质,为青少年开展实践教育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服务。

他表示,目前研学旅行产品存在单一、碎片化问题,未来应向大研学、系统性、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应构建六大核心要素体系,即研学实践课程、活动内容研发体系,市场推广和运营规范体系,营地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品牌开发、输出和价值评定体系,互联网与大数据信息技术共建共享融合发展体系,以及产业开发和金融服务支撑体系。

在全国青少年研学旅行与社会实践教育研讨会上,83家研学机构联合发起筹建了全国青少年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教育战略合作中心,成为打造研学多元化合作载体的新模式。

会议还设立了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公益基金和海宁文旅研学产业基金,以支持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创新项目和公益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