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1.4 教学步骤:引入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之间关系的思考。

分析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

第二章:国家的艰难历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历程。

引导学生理解艰难历程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历程。

分析艰难历程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艰难历程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影响。

2.4 教学步骤:引入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历程,引发学生对艰难历程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影响的思考。

分析艰难历程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家的过去和现在。

第三章:国民的雄健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的雄健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国民的雄健精神。

分析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国民的雄健精神。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3.4 教学步骤:引入国民的雄健精神,引发学生对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的思考。

分析雄健精神对国家发展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民的角色和责任。

第四章:国家发展与国民素质的关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与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提高国民素质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发展与国民素质之间的关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word文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word文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本单元的文章特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分析,体会本文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在论证中辩证思维的运用;分析文章所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进一步体会本文喻证法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领悟——归纳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作者的豪迈情怀,学习革命先驱者,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远,爱得深看得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结构,巩固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表述;理解作者在论证中的辩证思维。

教学难点:体会喻证法的表达作用,领悟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豪壮情怀。

课时安排:2课时具体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把握作者的观点以及本文的结构思路。

2 在分析本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议论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检查矫正——感知内容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课前准备:下发《自学导纲》(附导纲内容)一、注意以下字音:逼狭(xiá) 险峻(jùn) 崎岖(qíqū)阻抑(yǐ) 平坦(tǎn) 愈能(yù)二理解以下词语:逼狭:极其狭窄,给人以威胁。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阻抑:阻止,抑制。

雄健:强健有力。

险峻:(山势)高而险,或(形势)危险严峻。

回环曲折:曲折,环绕。

亦复如是:也象是这样。

如:象。

是:这样。

三、文学常识填空:1 本文的文体是议论文,作者李大钊,字守常,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2 本文出自《李大钊全集》。

四、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这篇文章的文题与我们以往学过的文章的文题有什么不同?2 “艰难的国运”的含义是什么?“雄健的国民”的含义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为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那些论证方法?(二)导入:80多年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鲜红的党旗上凝结着革命英烈的鲜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着先进模范的风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

教学内容:1.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阐述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旨和结构,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引入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讲解法的效果。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国民精神的认同。

教学内容:1. 阐述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

2. 分析国民精神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2.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案例,理解国民精神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教学步骤:1. 讲解国家命运与国民精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组分析具体的案例,理解国民精神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评估讲解法的效果。

2. 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第三章:艰难的国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国运。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国运。

2. 分析我国历史中的困境和挑战。

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国运,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教学步骤:1. 讲解我国历史上的艰难国运,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精选6篇)初一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感情过程方法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

2、通过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会比喻说理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历和认识水平所限,对于散文仅能初步了解,而对于说理性强的随笔杂文类的散文就很难理解。

虽然本文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然由于作者所处的年代距现代较为久远,且作者的革命豪情和审美意趣非同寻常,作为七年级的学生不容易深透理解和体味文字背后蕴含的隽永意味。

而且由于说理性强,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又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着力引导,以达到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豪壮情怀揣摩语文浩荡雄奇的语言及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教学方法:探究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学过历史应该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

这其中有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跃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辉煌;也有过艰难挫折曲折坎坷。

尤其是近代以来,我们更是陷入外强入侵、内乱不断、民生凋敝、国破家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地,可以说是灾难深重。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是在这一艰难的国运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其中就有中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著名说理散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作者简介:(课件展示)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本探讨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时期的作品,通过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国民的精神面貌,展现了中国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坚韧精神。

本课程以此为基础,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为学生们提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原因、过程和影响。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1.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揭示了中国在国家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和拼搏力量。

本课程将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分析。

2.2 教学重难点2.2.1 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精神品质。

中国近现代史上相关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规律。

2.2.2 教学难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材内容,阐述历史观点。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过程评价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终结评价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周:课程简介与时代背景讲解课程背景、教学目标和内容,分析近现代中国的历史特点。

5.2 第二周:教材内容解读(一)讲解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精神品质。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课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优秀5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篇一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李大钊先生名言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

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

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二、了解作者: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三、新课学习:(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下面听教师范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

(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1.2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发展和国民的角色。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材料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1.3 教学内容:介绍本课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提问学生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责任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在国运中的作用和责任。

第二章:国家发展的挑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培养学生对国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中的问题。

利用案例和数据等材料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3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挑战。

分析挑战对国家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在应对挑战中的角色和责任。

第三章:国民的角色与责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民的角色和责任。

利用案例和故事等材料增强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3.3 教学内容:介绍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和责任。

分析国民如何通过教育、工作、社会参与等方式contribute to 国家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国民的角色和责任,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四章:培养雄健的国民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培养雄健国民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4.2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自我反思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培养雄健国民的要素。

利用活动和实践等材料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4.3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雄健国民的要素,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

分析如何通过教育、运动、社交活动等方式培养雄健国民。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为国民如何培养自身的雄健素质,并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第五章:国家与国民的互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与国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文本资料进行论证,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国民的雄健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含义;2. 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3.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和寓意;2.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 文本资料的运用和论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提问:“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国民精神的关注,暗示了国民的雄健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查找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进行标注。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4.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实践与应用:学生分享心得体会,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概括文章的主旨;学生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提炼出文章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文本资料进行论证,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认识到国民的雄健精神对国家的重要性;学生能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范文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述。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章:国家发展的艰难历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艰难历程。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国家发展的挑战和困难。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国家发展的艰难历程。

阅读文章,理解国家发展的挑战和困难。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国家发展的艰难历程。

第三章:国民的奋斗与贡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奋斗和贡献。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国民的重要性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奋斗和贡献。

阅读文章,理解国民的重要性和作用。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奋斗和贡献。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国民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国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国家发展的前景和困难。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当前国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文章,理解国家发展的前景和困难。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当前国家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章:培养雄健的国民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雄健的国民。

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培养雄健国民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如何培养雄健的国民。

阅读文章,理解培养雄健国民的方法和途径。

5.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如何培养雄健的国民。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培养雄健国民的理解和观点。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国民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优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word版本 (2页)

【优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word版本 (2页)

【优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豪迈情怀和伟大精神。

2、理解和领悟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洋溢的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领会比喻哲理,感悟雄健精神。

【教学重点】一、导入1、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进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黄河之滨写下了一首回肠荡气的壮丽的史诗。

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骄傲。

正因为此,有一些人,我们应当永远怀念,是他们赋予了共和国新生;有一些话语,我们应当永远铭记。

正如郁达夫所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历史记住了李大钊,人民记住了李大钊。

那么大家了解李大钊吗?(板书:李大钊)2、学生介绍李大钊,教师补充: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07年入天津政法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去日本,就学于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笔,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日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我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3、介绍文章背景:。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_10.doc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_10.doc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自读训练课文。

文章作者不仅是诗人和学者,更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面对五四运动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帝国主义加紧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千疮百孔,步履维艰的处境。

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必胜信心,从而在艰苦奋斗中,体味振兴中华这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虽然已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善于从历史生活中去感悟人生哲理;他们虽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不善于借助于语文学习经验去观照实际生活,观照历史。

这篇课文虽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对近代现代历史了解的并不多,并不详尽,所以难以有太深的印象,不易被理解。

按照七年级学生心理认知规律,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指导学生大量收集近现史的材料,并引导学生自觉地与自主研读课文联系起来,入情入味,反复品读,从而使语文素质的培养成为可能。

【设计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耻辱的历史,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鼓舞振兴中华的斗志,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沟通的精神。

教学本课,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力求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正确地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2、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清作者的说理层次。

2、理解比喻句所蕴含的哲理意味和浓厚的感情。

3、体会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文句所蕴含的哲理意味和浓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比喻句所蕴含的哲理意味和浓厚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1、请学生谈一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文题的感受。

2、注音、释义,扫除阅读障碍。

【崎岖】qíqū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

例: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

【坦荡】tǎndàng例:说真话使我们心胸坦荡。

说真话是获得别人信任和尊敬的惟一方法。

【阻抑】zǔyì制止;遏止。

【魄】pò:气魄例:体魄健全组词:[落魄]luòpò二、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现代诗人、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为新文化运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石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等。

三、整体感知: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小结。

2、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试举一句,并进行分析。

学生自己去找,回答后教师归纳,要注意鼓励,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怎样理解:“……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得到的”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要注意给学生各持己见的机会,教师要进行合理的综合——哪怕与课文有偏差也应肯定)关键词参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对、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4、全班朗读课文教师巡视,认真听同学们的读音、节奏及阅读的感情,及时纠正、板书。

5、文中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设国家,亦是人生中最有趣味的事……”这个看法对吗?试说明之。

关键词参考:不畏艰险、勇于在困境中磨砺自己、难能可贵、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能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4.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教学设想】1.本文适于朗读。

注意把握本文的比喻。

理解和领悟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洋溢的感情。

2.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1.投放《国歌》: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

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

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2.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3.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2.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3.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2.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的精神”;3.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些诗句中,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心怀政治理想,以拯救社稷民众为己任的仁人志士。

他们用语言诠释自己,用行动证明自己,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美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二、走进李大钊1.李大钊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

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2.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来自第二实验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的神韵。

主要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教学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读准子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
现力,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或中心句理解中心的方法。

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感受作者的爱国的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教材处理:
本课安排一课时,强调课前预习,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4、教学准备:
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实现综合性学习,再加上课文比较难理解,最好安排预习,同时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五四运动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可以是录相、文本等)
二、说教法
1、新课标中专为初中设定语文课堂应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于是课堂教学不应是师问生答的检查性活动,而是学生展示个人优势与魅力的舞台,真正的让每个学生动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将谈话法、导读法、点拨法、交流质疑法、朗读解惑法等有效结合起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法。

2、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度点拨,真正体现“以学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丛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吸引阅读、思考兴趣:
“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本文是一篇具有强烈鼓励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

本文是李大钊于20世纪20年代完成的作品。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年轻时代就确立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宏伟抱负和决心,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胜利”,“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党成立以后,长期领导党在北方的各地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

1927年被捕,在狱中力尽磨难,顽强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表现了共产党员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茫之中,走道了十字路口。

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

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花费略长一点时间,首先插放我国歌咏民族精神的乐曲如《国歌》等,雄壮激昂的乐曲震撼学生的心灵,此时让他们说听后的感受,教师及时激情引导“五四时期,中华民族如‘大病初愈的病人
’,千疮百孔,步履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

还是正视现实,挺起胸膛,振奋起民族精神?这是提在每一个革命者,每一个爱国人们面前严峻的问题,必须作出选择,必须作出明确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作者从内心
深处发出的强烈呼喊”
2、整体感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促讲,甚至以读代讲,也是新课改的重要思想之一。

⑴ 教师范读:
本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能够感受到文中丰沛的感情却难以确切地把握理解文意。

如果在教学之初由学生朗读课文,可能不易掌握好分寸。

其实,教师的表情朗读也是一种处理教材的方式。

经过朗读处理之后,课文中飘忽的情感会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⑵ 扫清障碍朗读:
强调字词的认识,对学生有疑问的词句进行解答,对理解有难度的可安排造句。

⑶ 学生自读:
以学生品味、交流心得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运用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不同形式进行练习。

3、研读课文:
⑴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梳理:
“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疑起于思,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

在合作学习前先让学生独立通过读书找疑,便于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问题。

大大增加了合作时的信息交流量。

教师进行归类整理又加以呈现,更明确
了学习的目标。

① “如何理解文中的“雄健精神”?
② 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③ 文章反复使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且形象生动,找出比喻句。

④ 分组讨论最后一段,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

⑵ 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确定合作形式。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

合作学习前,确定合作小组的形式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率。

学生面对所呈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都有能力解决,也不是都感兴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自由组合式”较为合适。

⑶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
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结果,组员可随时补充。

教师指导、总结。

① “雄健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③ 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
民族历史进程;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三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④ 学生自由发言,小组间采用竞争方式调动积极性:
此步关键在于平等、融洽的民主气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职责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⑷ 学生诵读:
在情感熏陶、文意大致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可以进行配乐朗读,表情朗读,以使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

4、扩展小结:
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线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毕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壮豪迈,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通过以上环节的训练,学生在问、思、答的过程中,逐层深入的阅读,并在这一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基本突破了重点难点。

5、拓展延伸: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学到什么?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长征途中,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
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那么你会如何去做?让我们高唱着进行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吧。

6、布置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