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性溃疡

合集下载

【辅导资料】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消化性溃疡

【辅导资料】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消化性溃疡

【辅导资料】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消化性溃疡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26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消化性溃疡
1.肉眼观察:多位于胃窦小弯侧。

2.光镜下: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

3、并发症:1).出血最常见
2).穿孔
3).幽门梗阻
4).癌变胃溃疡癌变率不超过l%----最少见
二、病毒性肝炎
1、基本病理变化:1).变质:气球样变---水
嗜酸性变,嗜酸性小体形成---凋亡
2.渗出: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

3.增生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
1).急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
2).慢性普通型肝炎:(1)轻度慢性肝炎:点灶状坏死
(2)中度慢性肝炎:桥接坏死
(3)重度慢性肝炎:大范围桥接坏死
3).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大片状坏死
三、门脉性肝硬化
1、病理变化:假小叶
四、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
1、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
2.胃癌: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
(1)早期胃癌----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胃癌。

(2)进展期胃癌的病理变化:溃疡型---盘状,周围隆起,中心坏死形成溃疡
3.食管癌:中段最多,下段次之,上段最少。

进展期食管癌的肉眼类型:溃疡型、蕈伞型、髓质型、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癌。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考试大纲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考试大纲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十六)结核性腹膜炎
(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二十七)继发性腹膜炎
(1)病因及致病菌
(2)病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6)腹腔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二十八)腹外疝
1.概述
(1)病因
(2)临床类型
(3)治疗原则
(1)病因
(2)病理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诊断
(6)治疗与预防
(十二)胆石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
(十三)急性胆囊炎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
(十四)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1)病因
(2)诊断
(3)治疗
(十五)急性胰腺炎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考试大纲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考试大纲已经顺利公布,请广大临床助理医师考生参考:
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要点
三、消化系统
(一)胃食管反流病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与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食管癌
(1)病理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三)急性胃炎
(1)病因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治疗
(十六)胰腺癌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原则
(十七)急性肠梗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操作部分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技能操作部分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概述考纲要求胃食管反流病(助理不考)、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助理不考)、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助理不考)、肝硬化、胆石病、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助理不考)、卵巢囊肿破裂★(助理不考)、急性盆腔炎】、肛门直肠良性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助理不考)】、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

大纲中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被划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但笔者认为临床上都属于急诊外科的范畴,将几种疾病归纳在这里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更好的鉴别这几种疾病,特别在选择实验室检查方面更容易理解,故在编排章节上,仍将这几种疾病放于本章节进行讲解。

注意事项(1)消化系统的副诊断中常常低钾血症、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2)消化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消化系统治疗原则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嗪器械上消化道大出血酌情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非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溃疡、肛裂、痔、结石等)、修补(溃疡、疝气等)、胆总管探查,急诊手术、开腹探查(急腹症)肿瘤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公式胃食管反流病=反酸(制酸剂有效)+胸骨烧灼感+胃镜示食管下段黏膜破损(红色条样糜烂带)+ ECG正常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注意事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是胸骨后疼痛,所以在进一步检查当中需要和冠心病相鉴别。

【例】男性,46岁。

胸痛3个月。

患者近3个月进食辛辣食物后间断出现胸骨后隐痛,无放射,伴反酸、暖气。

症状多于饱餐后或夜间出现,每次持续时间不等,与活动无关,无呕吐、心悸、咳嗽。

自服“铝碳酸镁”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下降。

既往体健。

吸烟10年,15支/日。

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六)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六)

(三)临床特点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不同,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不同。

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并因为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故又称柏油便(tarryst001)。

食用猪肝、动物血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应加以注意。

服用铁剂、铋剂、炭粉及中药等药物也可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可供鉴别。

下消化道出血,如出血量大则呈鲜红,若停留时间长,则可为暗红色。

粪便可全为血液或与粪便混合。

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或粘附于粪便表面者,提示为肛管疾病或肛门出血,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引起的出血。

急性细菌性痢疾多有黏液脓性鲜血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的腥臭味。

阿米巴痢疾的粪便多为暗红色果酱样的脓血便。

仔细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及气味等对确立诊断及寻找病因有极大帮助。

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一般的隐血试验虽敏感性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故应结合临床其他表现如长期慢性贫血才能确定其临床意义。

最近推荐使用抗入红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学检测,可以避免隐血试验的假阳性。

【考题举例】简要病史:男,21岁,反复血便1月余急诊就诊。

本例患者最可能是结肠癌引起的血便。

要求:你作为住院医师,按照标准住院病例要求,围绕以上主诉,请叙述应如何询问该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的内容。

(一)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问诊(1)便血的病因和诱因:有否饮食不洁、进食辛辣刺激、生冷等食物史。

有否服药史或集体发病。

便血的颜色及其与大便的关系有助推测出血部位、速度及可能的病因。

(2)便血量有助推测出血量。

但由于粪便量的影响,需结合患者全身表现才能大致估计失血量。

(3)患者的一般情况有否口渴、黑矇、头晕、出汗、心悸等症状。

(4)相关伴随症状:如伴上腹痛的情况。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知识点:消化性溃疡(一)概述——概念: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1.胃溃疡(gastric ulcer,GU)2.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二)病因和发病机制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①上皮前——黏液和碳酸氢盐(HCO3-);②上皮细胞;③上皮后——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

④前列腺素E——保护细胞、促黏膜血流、增加黏液及HCO3-分泌;表皮生长因子(EGF)——保护细胞、促进上皮再生。

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侵蚀——溃疡形成。

(1)Hp和NSAIDs——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已知的主要病因。

(2)胃酸——过度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作用——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1.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A.暖气反酸B.恶心呕吐C.节律性上腹痛D.无规律性上腹痛E.粪便黑色『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症状是节律性上腹痛。

2.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A.胃前壁B.胃后壁C.胃大弯及胃底D.胃小弯近贲门处E.胃窦小弯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胃窦小弯侧。

3.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A.进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B.呕吐物量大C.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D.呕吐物内无胆汁E.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最有价值的临床表现是呕吐物内含大量宿食。

4.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胃癌B.消化性溃疡C.胃黏膜脱垂D.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E.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5.男性,23岁,上腹痛2年,常空腹及夜间发生,进食后可缓解。

半小时前餐后突感上腹部持续性剧痛。

查体:腹式呼吸消失,上腹肌紧张,有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溃疡性结肠炎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溃疡性结肠炎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溃疡性结肠炎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26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1.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

2.主要发病因素是自身免疫、遗传因素。

3.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的浅溃疡。

4.临床表现:左下腹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抗生素无效。

5.根据腹泻次数分度:轻度:1~3次/日;中度:4~5次/日;重度:>6次/日。

6.粘液脓血便。

粘液脓血便见于:2~7岁小孩、不洁饮食 = 菌痢;
粘液脓血便见于:55岁以上老年人、消瘦 = 结肠癌;
其他人群 = 溃疡性结肠炎。

7.分型:最常见的是慢性复发型。

8.实验室检查:
①确诊靠结肠镜活检:可见浅溃疡、糜烂、颗粒状、隐窝脓肿(溃结特有);
②X线呈铅管状改变。

9.并发症:
①中毒性巨结肠: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表现为:病情加重、毒血症明显,腹部出现压痛、肠鸣音消失;
中毒性巨结肠好发于横结肠,这一段也更严重;
诱发因素包括: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654-2、阿托品)或阿片酊;
典型X线表现:结肠袋消失。

结肠袋消失 = 中毒性巨结肠
②出血、穿孔、癌变。

但是绝对不会出现瘘管。

溃疡性结肠炎有5~10%可发生癌变,而克罗恩病是不会发生癌变的。

10.治疗:同克罗恩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讲义: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复习讲义:消化性溃疡

(一)概念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 disease)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与胃液的消化作用有关的慢性溃疡,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名。

溃疡是指粘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胃壁分层(由内到外):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NSAID(非甾体抗炎药) 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NSAID也急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一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自身消化所致(屏障的破坏)。

●注: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胃酸的存在或分泌增多3、引起胃酸分泌增多的因素有:①壁细胞数增多,壁细胞包括三个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组胺和H2受体,促胃液素受体。

②分泌酸的驱动性增加;③壁细胞对泌酸刺激物敏感性增加;④对酸分泌的抑制减弱:胃酸反馈性抑制机制的失灵。

正常人胃窦酸度升高至pH 2.5以下时,G细胞就不能分泌促胃液素,但在部分DU患者,失去这种反馈性抑制。

●考点:壁细胞分泌盐酸,G细胞分泌胃泌素,嗜银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主细胞分泌蛋白酶原,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记忆歌决:激素色素别太酸,十五给你煮汤圆注解:激(G细胞)素(胃泌素) 色(嗜银细胞)素(生长抑素) 别(壁细胞)太酸(盐酸)十五给你煮(主细胞)汤圆(蛋白酶原)4、应激性溃疡特点:①急性病变,多发性;②穿透胃壁全层;③病变散布在胃体及胃底含壁细胞丰富泌酸部位,可累计十二指肠,食管少见④并不伴高胃酸分泌●应激性溃疡最明显的症状:呕血和柏油样大便,可出现大出血导致休克或贫血。

鉴别:消化性溃疡:高胃酸分泌状态。

应激性溃疡:不伴有胃酸分泌,没有高胃酸。

Curling(柯林):烧伤引起口渴(柯林)Cushing(库欣):脑肿瘤、脑外伤引起需要醒过来(库欣)(三)病理改变部位:胃溃疡(GU)好发于胃小弯,胃角;十二指肠溃疡(DU)好发于球前壁多见。

教案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肠道疾病.doc

教案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肠道疾病.doc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肠道疾病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26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克罗恩病:好发于回肠末端;(“克、罗、恩”口多,口口为回,所以在回肠)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溃疡=快阳,快要见到阳光的是直肠和乙状结肠)
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结核=结婚,结婚肯定忙;结婚后要回娘家,所以在回盲部) 结肠癌:好发于乙状结肠。

(结肠癌=快要见鬼了,在拐弯的地方才容易见鬼。

所以在乙状结肠)
克罗恩不干活,回家过节:克罗恩病属于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常呈节段性分布。

故事:
八路军在“咸阳”(X线呈线样征)城打了场胜仗,“回”(好发部位是回肠末端)城路上遇到“一股”(呈节段性分布)日本鬼子,战士们决定“非干”(非干酪性肉芽肿)不可,开始挖“壕沟”(结肠镜下呈裂隙状纵行溃疡),“匍匐”(匍行沟槽样)前进,扔出“手榴弹”(治疗用柳氮磺吡啶)和“石头”(鹅卵石、铺路石样),虽然少有“阻挡”(最容易并发肠梗阻),仍大获全胜,战士们“激动”(发热加重时首选激素)不已。

----分割-----。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道大出血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道大出血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道大出血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26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1.以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屈氏韧带,在十二指肠升部)为界,Treitz韧带以上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为下消化道。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三大原因:消化性溃疡(最常见)、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炎。

3.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量和速度。

5~10m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50~100ml:黑便;
200~300ml:呕血;
600ml:神志不清;
1000ml:休克。

①呕血与黑便(最具特征性);
②肠鸣音亢进。

只要出现“剧烈呕吐后出血”就是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

4.鉴别诊断:
血尿素氮(BUN):BUN>8为上消化道出血;
BUN<8为下消化道出血。

5.治疗
①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出血:首选奥米拉唑;
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第一选择:急诊胃镜止血;
第二选择:药物止血,首选生长抑素、血管加压素;
最有效、紧急时用:三腔二囊管。

注意:冠心病、高血压禁用血管加压素,可用生长抑素。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消化性溃疡

临床医学重点总结——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自身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粘膜肌层,直径多大于5mm 。

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吻合口及其附近的肠袢,以及异位的胃粘膜,如位于肠道的Meckel憩室。

胃溃疡(gastric ulcer , CU) 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 , DU) 是最常见的消化性溃疡。

[流行病学]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性疾病,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病率相差悬殊。

欧美文献报道患病率为6% -15% ,本病在我国人群中的患病率尚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确切资料,但文献报道,内镜检查病例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高达16% - 33% 。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有下降趋势。

国内资料显示男性患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在十二指肠溃疡为4.4 - 6.8: 1 ,胃溃疡为3.6-4.7:1 。

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两者之比为1. 5 - 5. 6: 1 ,在胃癌高发区则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病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前者的发病高峰一般比后者早10 年。

同一国家消化性溃疡患病率存在差异,我国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城市高于农村,可能与饮食习惯,工作紧张有关。

发作有季节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是高发季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1910 年Schwartz 提出"无酸,无溃疡",这是对消化性溃疡病因认识的起点,也是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理论基础之一。

1983 年Marshall 和Warren 从人体胃粘膜活检标本中找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 ,对消化性溃疡病因产生了新的认识。

胃肠粘膜防御作用的削弱以及药物、神经精神等因素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对粘膜破坏超过粘膜抵御损伤和自身修复的能力所引起的综合结果。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六十二)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六十二)

第七节消化系统疾病一、消化性溃疡1.病理变化2.并发症(1)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2)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3)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4)癌变——胃溃疡患者中发生癌变者≤1%。

二、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

1.基本病理变化(1)肝细胞变性、坏死: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及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溶解坏死。

(2)炎细胞浸润(3)间质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肝细胞再生。

(4)毛玻璃样肝细胞:在HE染色光镜下,慢性乙肝及HBsAg携带者的肝组织内常可见细胞浆内充满嗜酸性细颗粒状物质、不透明似毛玻璃样的细胞,称为毛玻璃样肝细胞。

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三、门脉性肝硬化1.病因:由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增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被改建,肝脏变形、变硬而形成肝硬化。

2.分类:分为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寄生虫性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门脉性肝硬化。

在我国,门脉性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

3.病理变化4.病理临床联系(1)门脉高压:胃肠道淤血、水肿;脾肿大;腹水;侧支循环形成(食管下段脉丛曲张、直肠静脉丛曲张、脐周浅静脉高度扩张)(2)肝功能不全:激素灭活功能下降;出血倾向;黄疸;肝昏迷 (肝性脑病)四、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1.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多有肝硬化病史,腹腔大出血,黄疸等。

五、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1.胃癌病理类型和病理变化3.大肠癌病理类型及病理变化。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总结(1)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总结(1)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总结(1)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告一段落,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复习期已经开始!基础知识的复习将是临床执业医师备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成败的!2018年临床执业备考医学教育网陪伴!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总结汇总,希望对大家复习有帮助!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GERD),又称反流性食管炎。

胃有碳酸氢盐屏障,其主要成分是前列腺素,可以保护胃壁;食管没有碳酸氢盐屏障,所以容易受到胃酸的刺激,产生烧心、反酸。

一、发病机制:1.抗反流屏障出问题: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TLESR)是最主要的发病机制;2.食管清酸功能下降;3.食管粘膜功能下降;4.胃排空障碍。

二、临床表现:胸骨后灼烧感(胸痛)+ 反酸(一般在餐后1小时出现);还可出现声音嘶哑(属于食管外症状)、间歇性吞咽困难。

胸痛 = 胸骨后烧灼感属于食管内症状。

三、辅助检查:1.确诊胃食管反流病:内镜检查;2.判断胃食管反流病有无胃酸反流:24小时食管Ph监测。

四、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Barrett食管:食管下端原来是鳞状上皮,被食物、胃酸反复刺激后,一部分被柱状上皮所代替。

属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必须定期复查。

五、治疗:临床执业医师首选“抑酸神药”——奥美拉唑(拉唑类,又叫PPI、洛赛克)。

属质子泵抑制剂。

抑酸作用最强、效果最好。

每次20mg,每日2次,连续应用7~14天。

一、病理1.食管分4段:①颈段(距离门齿15cm以内):自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最少发食管癌②胸上段(距离门齿15~25cm):自胸廓上口至气管分叉平面;③胸中段(距离门齿25~40cm):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上1/2;最好发食管癌④胸下段(距离门齿>40cm)(包括腹段):自气管分叉平面至贲门口全长的下1/2。

2.中晚期食管癌的分型:一厚(髓质型)、一窄(缩窄型)、一突出(蕈伞型)、一凹陷(溃疡型)①髓质型: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②缩窄型(硬化型):最易发生梗阻③蕈伞型:愈后较好④溃疡型:最容易发生食管气管瘘,梗阻最轻3.组织学类型:鳞癌(占90%)、腺癌(约占10%,主要来源于Barrett食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13页word文档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13页word文档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由此而得名。

它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

约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存在若干不同点但这些差异是否足以把两者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尚有争论。

鉴于两者有不少共性,诸如溃疡的形成均由于自身消化,病理基本类似,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上亦多雷同,因此一并论述、同时提出其各有关特点。

发病率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本病发病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存在着差异。

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差别。

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种族、遗传、地理环境气候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据我国资料,二者之比约为3:1.但据较大的胃镜资料和尸检资料统计,两者的差别并不显著。

本病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3-4:1.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最高(21-50岁约占70%),60-70岁以上老年人初次发病的也不在少数。

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大10年。

病因及发病机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概括起来,本病是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致溃疡)因素和粘膜保护(粘膜屏障)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素增强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出现溃疡,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一、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及影响因素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执业药师2018年药学综合知识考试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概述

执业药师2018年药学综合知识考试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概述

执业药师2018年药学综合知识考试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概述一起看看本网整理的执业药师2018年药学综合知识考试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概述,是否帮到你?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执业药师2018年药学综合知识考试重点:消化性溃疡病概述消化性溃疡病(pepticulcer,PU)属于酸相关性疾病,包括胃溃疡(gastric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Mulcer,DU),是指胃肠道黏膜在消化道内胃酸和胃蛋白酶等的腐蚀作用下发生的溃疡,其深度达到或穿透黏膜肌层。

另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还可见食管消化性溃疡,在Meckel憩室患者还可见回肠远端的消化性溃疡。

溃疡病的病程多有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特点,发病常在秋冬及冬春季之交,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10%,发生在胃肠道接触胃酸和胃蛋白酶的部位,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仍未阐明。

消化性溃疡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和上消化道造影。

内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法,并可通过活体组织检查协助鉴别良恶性溃疡以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检测。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可见到腔外龛影等溃疡征象。

(一)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传统的学说认为是由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十二指肠的腐蚀作用与胃肠黏膜防御系统之间的不平衡所造成的。

但目前更多的研究结论认为更重要的是胃窦部Hp感染为导致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大约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的胃溃疡均由Hp感染所致。

(二)促成消化性溃疡病的外部因素1.遗传因素在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特别是20岁前起病的十二指肠患者)的发病中发现遗传因素有重要意义。

2.地理区域、环境因素。

3.精神因素精神刺激、恐吓、工作压力,生活节奏紧张,常引起本病发生及加重。

4.饮食因素饮食不当,过冷过热,暴饮暴食及不规则进食等。

5.药物及化学品的刺激很多药物与胃黏膜接触后,都可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氢离子由胃腔进入黏膜层,并引起组胺的释放,进一步加重胃黏膜层损伤,产生胃黏膜肿胀、出血等症,如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药。

(整理)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

(整理)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

临床执业医师——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由此而得名。

它发生在与胃酸接触的部位如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附近及Meckel憩室。

约95-99%的消化溃疡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故又分别称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发病情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面存在若干不同点但这些差异是否足以把两者区分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尚有争论。

鉴于两者有不少共性,诸如溃疡的形成均由于自身消化,病理基本类似,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上亦多雷同,因此一并论述、同时提出其各有关特点。

发病率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

本病发病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存在着差异。

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有差别。

其原因尚未完全阐明。

可能与种族、遗传、地理环境气候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据我国资料,二者之比约为3:1.但据较大的胃镜资料和尸检资料统计,两者的差别并不显著。

本病男性较多,男女之比为3-4:1.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最高(21-50岁约占70%),60-70岁以上老年人初次发病的也不在少数。

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大10年。

病因及发病机理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概括起来,本病是胃、十二指肠局部粘膜损害(致溃疡)因素和粘膜保护(粘膜屏障)因素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当损害因素增强和(或)保护因素削弱时,就可出现溃疡,这是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

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病因疾病。

各种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一、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及影响因素胃酸一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尤其是胃酸的作用,在溃疡形成中占主要地位。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五十五)合集.doc

2018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知识点(一百五十五)合集.doc

消化性溃疡一、概述1.消化性溃疡是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的总称。

2.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消化作用是引起溃疡的直接因素,故称之为消化性溃疡。

二、病因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占90%以上)2.非甾体抗炎药(NSAID)3.遗传易感性4.胃排空障碍三、发病机制1.溃疡发生是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因素失平衡的结果。

2.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表皮生长因子(EGF)具有细胞保护和促进上皮再生的作用。

3.当某些因素损害了这一机制才可能发生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自身消化、侵蚀而导致溃疡形成。

四、病理1.肉眼:单发,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

2.镜下:(1)渗出层:由白细胞和纤维素构成(2)坏死层:纤维素样坏死层(3)肉芽组织层: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直。

(4)瘢痕组织层: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

五、临床表现特有症状——上腹痛伴反酸嗳气1.腹痛具有慢性、季节性、周期性、节律性。

2.腹痛可为烧灼样、钝痛、胀痛、饱胀感或饥饿感等。

3.胃溃疡腹疼常发生于餐后1h(进食—疼痛—缓解)。

4.十二指肠溃疡的腹痛常发生于空腹和午夜,可为进食所缓解(疼痛—进食—缓解)。

六、几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七、并发症八、辅助检查1.首选检查——胃镜(有穿孔时禁忌)胃镜 + 活组织检查(或活组织检查)是最可靠最具确诊价值的检查。

2.次选检查——X线钡餐:发现龛影系直接征象可确诊(疑上消化道出血时禁忌X线钡餐检查)。

3.幽门螺杆菌检测——为常规检查:(1)侵入性检查首选快速尿素酶试验;(2)治疗后复查首选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

九、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线索。

2.确诊-胃镜检查3.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亦有确诊价值。

(二)鉴别诊断胃溃疡应注意与胃癌鉴别,恶性溃疡(胃癌)的内镜特点:1.溃疡不规则,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浙江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考点:消化性溃疡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26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考题中只要是N年的上腹部疼痛即可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①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主要的发病机制);
②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NSAID也是急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2.胃酸的存在或分泌增多是溃疡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二、好发部位:
胃溃疡(GU)、胃炎、胃癌好发于胃小弯、胃窦(胃角);
十二指肠溃疡(DU)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小弯胃窦易溃疡:胃溃疡发病部位是胃小弯、胃窦(胃角)处。

三、临床表现
1.消化性溃疡特点(3性):慢性(几年或者几十年)、周期性(秋冬,冬春之交)、节律性。

2.DU(十二指肠溃疡):疼痛-进食-缓解(饥饿痛)。

杜十娘饿了更迷人:DU、十二指肠溃疡、饥饿痛,治疗常用迷走神经切断术。

3.GU(胃溃疡):进食-疼痛-缓解(餐后痛)。

4.肠预激综合征:疼痛-排便-缓解。

四、并发症:
出血、穿孔、梗阻、癌变。

1.出血:
①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炎。

②出血量与症状:
出血5~10ml: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出血50~100ml:黑便;
出血200~300ml:呕吐、呕血;
出血超过600ml:神志不清;
出血超过1000ml:循环障碍(休克)。

记忆:
黑便 = 黑心,只认钱不认人, 50、100是钱
200 = two = 吐血
神志不清 = 六神无主 = 600
一休 = 超过1000就休克
2.穿孔:
①胃溃疡(GU)穿孔多发生于胃小弯;
十二指肠溃疡(DU)穿孔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想穿好衣服就必须花钱,所以穿孔在前壁);
十二指肠溃疡的出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走后门是要放血的)
②症状:突发剧烈腹痛,刀割样疼痛,腹壁呈板样僵直,有压痛和反跳痛;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最特异的临床表现);
③确诊: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银标准:肝浊音区消失。

④穿孔的治疗:轻保重补、不轻不重胃大切;
穿孔时间小于8小时首选胃大切;
穿孔时间大于8小时首选胃修补。

⑤为减轻疼痛症状,手术后体位:左侧卧位。

3.幽门梗阻:
①症状:呕吐物为隔夜宿食,不含胆汁;
查体可见上腹膨隆常见蠕动波,可闻及“振水音”;
严重时可致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

②首选检查方法:盐水负荷试验。

③确诊:胃镜。

④治疗:必须手术,绝对的手术适应症。

4.癌变:
少数GU可发生癌变;
DU则不会发生癌变(杜十娘(DU)是不会死的)。

五、几种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1.巨大溃疡:指直径大于2cm的溃疡。

良性的小于2cm。

2.球后溃疡:球后溃疡指的是十二指肠降部后壁的溃疡;绝对不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最大的特点:易出血(60%)、抗酸药无效。

3.幽门管溃疡:易出血、抗酸药无效。

易并发幽门梗阻。

4.促胃液素瘤:亦称Zollinger-Ellison(卓艾)综合征,最容易发生的部位称为不典型部位:“横空下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空肠近端。

总结:
球后溃疡、幽门管溃疡特点:易出血、抗酸药无效。

六、辅助检查
1.同慢性胃炎:
确诊方法: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组织检查;
侵入性首选检查方法:快速尿素酶试验;
非侵入性的首选方法:C13、C14尿素呼吸试验(也是门诊复查的首选方法)
2.血清测Hp抗体。

只能说明以前有过感染,无意义。

3.x线钡餐检查:龛影是直接征象,对溃疡有确诊价值。

龛影在胃轮廓之内为恶性溃疡,胃粘膜中断、断裂;(关在里面的一般是坏人)
龛影在胃轮廓之外为良性溃疡,胃粘膜向溃疡面集中。

七、治疗
1.抑制胃酸的药物:
①首选奥咪拉唑(PPI);作用机制是抑制H+K+ATP酶。

②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

③抗胆碱药:阿托品。

副作用是容易导致胃排空障碍。

已淘汰。

④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丙谷胺。

也已淘汰。

2.根除HP治疗:
①PPI或胶体铋+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
②奥咪拉唑本身不能根治HP。

用奥咪拉唑的目的:它能明显提高抗生素对HP的疗效。

③复查必须在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

3.保护胃粘膜治疗:
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三种,即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和前列腺素类药物。

铋剂是唯一既能保护胃粘膜又能抑制HP的药。

4.中和胃酸:
氢氧化铝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是中和胃酸。

奥美拉唑不能抑制HP,只能抑酸和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无论是否有并发症必须进行根除HP治疗。

方法:p+k+a。

5.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大出血、急性穿孔、幽门梗阻(绝对的手术适应症)、癌变、复发。

(2)常用术式:胃大部切除术(首选)和迷走神经切断术。

①胃大切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②迷走神经切断术只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3)手术目的:治愈溃疡、消灭症状、防止复发。

(4)主要手术方法
①胃大部切除术:这是我国最常用的方法。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能用。

切除范围:60%。

(切75%的是胃癌)
胃大部切除术分:毕I式和毕II式;
主要区别是:胃肠吻合口的部位不同。

*毕I式:胃、十二指肠吻合;胃溃疡(GU)首选术式;
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体;胆汁胰液不返流入残胃;术后胃肠紊乱引起的并发症较少;
*毕II式: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溃疡(DU)首选术式;
术后溃疡复发率低。

既有胃溃疡、又有十二指肠溃疡首选毕II式。

②迷走神经切断术:
单纯迷走神经切断术:全切;
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保留鸦爪支(支配胃排空,切除后易导致胃潴留)。

(5)术后并发征
早期并发症
①术后胃出血:
术后24小时内→术中止血不彻底;
术后4~6天→吻合口粘膜坏死脱落;
术后10~20天→吻合口缝线处感染。

②术后梗阻:
完全梗阻无胆汁、不全梗阻全胆汁、输出梗阻混胆汁、吻合梗阻无胆汁
输入段梗阻:
a.急性完全性梗阻:呕吐物量少;呕吐物为少量食物、不含胆汁;
b.慢性不完全性梗阻:呕吐量多;喷射样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胆汁、不含食物;
输出段梗阻:上腹部胞胀,呕吐物有食物、有胆汁;
吻合口梗阻:呕吐物为大量食物、不含胆汁。

晚期并发症
③倾倒综合征:术后1~2年,属于晚期并发症。

症状: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站立不稳。

a.早期倾倒综合征:进餐后30分钟内发生。

根本原因:高渗性一过性血容量不足;
b.晚期倾倒综合征:进餐后2~4小时发生。

根本原因: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

主要发生在毕II式术后。

④碱性反流性胃炎:多于术后数年发生。

碱性反流性胃炎三大临床表现:“痛吐轻”:上腹持续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抗酸治疗无效,抑酸会加重病情(酸少了,碱更多)。

病情严重,久治不愈者行R-Y吻合术。

⑤残胃癌:消化性溃疡术后至少5年后发生在残胃的原发性癌。

⑥营养性并发症:(低血糖不属于营养性并发症)
贫血:胃大部切除使壁细胞减少,壁细胞可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胃酸不足可致缺铁性贫血,可给予铁剂治疗;
内因子缺乏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给予维生素B12、叶酸等治疗,严重的可给予输血。

腹泻与脂肪泻:粪便中排出的超过摄入的脂肪的7%则称为脂肪泻。

可进少渣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应用消胆胺和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