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证法的演进重思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新构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
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哲学史上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辩证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而形成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是指对唯物辩证法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进行界定和概括,以展示其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演进和创新过程。
它源于古代哲学思想的积累和发展,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深化。
唯物辩证法吸取了古希腊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深化了辩证法的内涵,并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其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在社会历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是在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分析和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对客观存在的实践要求和规律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再次,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在与唯心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不断推进的过程。
唯心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它对辩证法的理论进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在与唯心主义进行对抗的过程中,对它的错误观点进行批判和反驳,同时也不断吸取和借鉴了唯心主义思想中有价值的成分,从而为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方向。
最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也是与实际社会历史发展相伴随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在社会环境、历史条件和时代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唯物辩证法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从而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总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是指对唯物辩证法从产生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进行界定和概括。
它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连续性和发展趋势,为我们深入理解和应用唯物辩证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定义的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的阐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关键词: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现代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唯物主义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用辩证法改造以前的唯物主并辩证唯物地概括了当代的自然科学成就和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经验,创立了最完备的彻底唯物主义的新型哲学——唯物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证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他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称唯物辩证法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列宁把唯物辩证法称为“马克思主义有决定意义的东西”,看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活的灵魂”和“根本理论基础”。
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东西是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和“党的理论基础”。
列宁忠实于马克思主义,他的一生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新时代和俄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
《哲学笔记》是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
列宁主义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是唯物辩证法的大师。
他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与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问题,并十分重视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全党。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以及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的谈话和批注等等著作,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红线,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一元的、整体的、开放的和发展的学说,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则是多元的、片面的、封闭的和僵化的学说。
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各自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弄清楚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什么是它据以构成自身体系的源头、什么是它的灵魂、根本理论基础和最本质的东西,什么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卢卡奇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增刊卢卡奇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成都体育学院李 蓉 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创始人。
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从哲学基本理论方面向教条主义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试图重建马克思主义,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
卢卡奇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历史与阶级意识》,该书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重要著作。
出版于1923年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研究和探讨了“正统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以此为根本性前提,卢卡奇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出发点,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这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副标题),重新理解活生生的辩证法,恢复被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忽视的辩证法的生动本质,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从实践和历史的高度探讨历史和自然,提出了自己关于主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争论,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通过暴力来实现。
但是,新的困惑又出现了。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预测的西欧无产阶级的总体革命未能实现呢?《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对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进行了理论反思。
卢卡奇认为,欧洲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主观条件不成熟,即是无产阶级还不具备成熟的“阶级意识”。
卢卡奇批判了第二国际的主要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庸俗化的倾向,主张重建马克思主义,从而唤醒无产阶级的自觉意识——阶级意识。
卢卡奇努力通过重新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本质,在当时是一种最新的尝试,但是,由于卢卡奇的理论观念深受德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因此,卢卡奇的理论不可避免地有某些过分的黑格尔化,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理解也不全面和完整。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卢卡奇的历史辩证法是建立在其总体性原则的基础之上的。
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20世纪的西方哲学的基础。
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以正反、双面性和关联来推动与诊断一般事物,强调的是思想的把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来实现解释和处理现象的独特性。
一、辩证法的核心思想1、联系实践:辩证法关注实践,认为认识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实践才能为认识提供充分的数据。
2、正反统一:辩证法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统一的,有正反、相互矛盾、会逐渐发展变化、有利有弊的一体。
3、对立统一: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是人文理性评论的基础,必须同时考虑事物的两面性,从而达到不落窠臼的双重视角。
4、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注重认识活动的实践性和物质性,坚持唯物论,客观认识世界,把实践观点置于思想认识之上。
二、辩证法的理论范畴1、客观认识:辩证法强调实践,关注实践过程中的客观认识,强调从客观实体出发的认识方法;2、语言表达:辩证法注重语言表达的真实性、正确性,强调深入、贴近实践的认识过程。
3、普遍原理:辩证法视普遍原理为思维的根本,追求事物的普遍性和万物的本质;4、概念分析:辩证法认为,思想和行动应该从分析和归结概念/原理出发,概念分析是实现认识的基础。
三、辩证法的重要性1、加强实践意识:辩证法关注实践,主张从客观实体出发,把解读客观事实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
2、推动发展:辩证法追求社会发展,把握发展中的正反关系,强调历史发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趋势性。
3、增强总体性:辩证法注重双重视角归纳和协同映射,强调事物内在联系以及联系的复杂性和总体性。
4、提高思想把握:辩证法强调解释和处理现象的独特性,从而提高对事物特点和规律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四、辩证法的实践运用1、认知学习:辩证法能有效促进学习获得信息,突出合理思考和重视使用认知解决问题的能力;2、深入理解:辩证法可以使学习者采用不同的角度和视点,从而把握实践观点,深入了解事物的真实性;3、思维经营:辩证法是出发点,以实际行动贯穿整个思维过程,实现经营自己思维,更好地把握世界;4、创新能力:辩证法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考潜能,引导学习者遵守思想认识的规律,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思维导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两大总特征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遍联系联系的含义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特征客观性: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因主观转移普遍性:时时有联系,处处有联系每个事物都通过中介与他物联系着;同时也是他物联系的中介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条件性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的观点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系统的整体性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将丧失原有的功能永恒发展发展的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运动=变化→发展(上升的变化),不能说发展是无条件新旧事物的关系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百趋灭亡的东西新、旧事物的区分是否与时间的先后有关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具有新结构,适应新环境新事物是旧事物的改良,吸收了旧的优点,增添了新内容新事物符合群众利益,受到群众拥护过程的观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关系:对立统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方法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观的不确定的趋势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事物的内部原因偶然性:外部原因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比较稳定,偶然性不稳定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起决定性偶然性起重要影响作用相互联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方法论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观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必然是规律,偶然是机遇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发展腐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关系:对立统一相互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中是否有依据)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他们都是可能(现实中是否有充分依据)方法论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主义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外在)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内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关系:对立统一相互区别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相互联系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是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区分假象(客观但虚假)错觉(主观感觉上的错误)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
本文将从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物质观,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辩证法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矛盾的斗争则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普遍存在: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矛盾的斗争:在矛盾的双方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事物得以发展和变革。
3. 矛盾的转化:矛盾在发展变化中会产生转化,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 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者运用辩证法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革命和社会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力的决定性: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2. 阶级斗争的推动: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3. 生产关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逐渐不能适应生产力的要求,必然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4. 社会形态的演进:历史上社会经历了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的演进。
历史唯物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者能够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剥削制度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
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基础。
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一种基本思想方法论,是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马克思哲学为基础,代表着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人类思维历史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核心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发展观作为核心,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即把思想践行于实践中,并通过实践对思想进行检验。
它将存在观、发展观和辩证观结合起来,将“一切存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变”的真理应用于思想和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把实践中的客观事物及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都看清楚。
它强调发现、把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显示出变化的多样性和对立统一性,把唯心主义被取缔,提出唯物史观,重视客观规律。
实践辩证法
实践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内容,是实践精神和智慧的最纯粹、最本质的表现形式。
它增强了对客观实践活动的参与,拓宽了社会知识的积累途径,促进客观认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可运用对抗和合作来发现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以实践作为认识的阶段,以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为基础,重视观察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过程,积极表现真实的状态和变化过程,参与、实践和反思三方面能力的运用,具备反思性和联系性,具有重视历史发展、加强实践实验和质疑假设等特点。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方法,包括实践观、发展观、辩证观和历史观等。
以发展观为核心,贯穿于全部的思维方法中,关注实践中、实践中,以及处理问题中的客体与主体、复杂性以及把握客观实践活动规律等,促进人类智慧理解客观世界,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智慧支持。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老子是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最早的辩证法哲学思想家之一。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许多伟大的人物也从老子的辩证法中吸取精华,应用于社会的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使得老子的思想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不谋而合,我们从中一一分析。
1、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极《老子》第二章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意思是,正因为有丑,才知道美是美,如果没有丑,就不知道美是美,美丑是相对的。
善恶也是这样,所有的事物老师在相比较中间才能确定自己的性质。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方面组成的,事物是在对立中来确定自己的性质的,这正好符合了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事物的发展老子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这方面他讲了很多,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等等。
很高的台子是用土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你要走一千米,要一步一步的走。
他说天下难事必须从容易的开始,天下大事必须在做好细小事情的基础上完成。
有的人说一开始不可能把任何大事情全都做好,那常常是需要积累出来的,经验越多,你做的事情就越大。
因为任何伟大的事业,他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总是有积累的过程。
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这个事物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也是这样认为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3、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老子有一句话需要我们注意,他讲“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说道是向相反的方面转化,道的作用是来扶持弱小,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盛与衰,而且盛极必衰,这就是转化。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定义说明解析
辩证法的三个阶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旨在探究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发展和变化规律。
它在中国古代就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而在西方哲学中,辩证法主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派。
在辩证法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形式逻辑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关于形式和思维规律的问题,以逻辑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辨析来寻找真理和判断。
形式逻辑是一种理性思维的方法,它注重推理的规范和合理性。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过逻辑规则来区分正确和错误,以及分析和判断真理的方式。
第二阶段是辩证逻辑阶段。
这一阶段超越了形式逻辑的限制,主要关注矛盾和变化的规律。
辩证逻辑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这一阶段,人们通过分析和研究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矛盾和内在规律,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第三阶段是实践阶段。
这一阶段注重实际行动和实践,认为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的效果。
实践是辩证法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这一阶段,人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检验理论,不断推动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总的来说,辩证法的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通过形式逻辑的思考,我们可以建立起理性思维的基础;通过辩证逻辑的思考,我们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规律;而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理论转化为行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这三个阶段的辩证法,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工具和方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2. 正文2.1 第一阶段2.2 第二阶段2.3 第三阶段文章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辩证法的三个阶段,分别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内容。
通过对每个阶段的分析,读者将更好地理解辩证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1 第一阶段在这个部分,将对辩证法的第一阶段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阶段主要关注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和运用。
文章将介绍第一阶段的起源、重要思想家以及主要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辨析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辨析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们在理论上有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变化的认识,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唯物主义是指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是第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发现事物内在的矛盾和联系,揭示客观规律性,指导人们改造现实。
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正义的,应当被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取代。
马克思主义是处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作为一种社会变革的科学,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在思想方法上,马克思主义也包含辩证法,但是它的普遍原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新的哲学思想,是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了各种经验,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以辩证法为核心,求是创新,以实践为标准,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事求是,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是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
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国际化的理论,提出了关于社会的广泛、深刻的理论,包括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和社会主义的解放、平等。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社会进步和解放服务的,着重于探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化是根植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变革为目标。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是为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所准备的。
而马克思主义则是更为普遍的理论,是为了人类整个社会进步而服务的。
尽管二者有着共同的理论根基,但是在具体的理论观念和运用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对于我们来说,理解和掌握二者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的运行规律,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核心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历史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历史的方法论。
本文旨在复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辩证法,通过分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深入了解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唯物主义解释,即历史是由物质生活和社会关系决定的。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味着历史是有所确定性的,而不是纯粹的偶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历史的物质基础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
二、历史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用来研究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矛盾和斗争: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矛盾的存在和斗争的产生。
矛盾是社会运动的力量,通过对抗和冲突,旧的社会形态才能被新的社会形态所替代。
2. 质变和量变:历史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量变是社会变革平稳发展的过程,而质变则是革命性的突变,使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跃迁。
3. 社会发展的螺旋式循环:历史辩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并非呈线性直线式的进步,而是一个螺旋式循环的过程。
历史经历了多次重复的循环,但每一次循环都不完全相同,进步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
三、历史辩证法的应用历史辩证法不仅可以用来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经济领域:历史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通过研究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经济形态的演进和变化。
2. 政治领域:历史辩证法有助于我们理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了解历史上不同政治制度的兴衰过程,可以为我们规划未来的政治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3. 文化领域:历史辩证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形态的生成与演变。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可以深入思考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及其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及其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于理解和改造世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效果。
一、辨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的本质是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矛盾普遍性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在任何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的存在和运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基础。
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认识,可以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二、辩证法观点的核心要素1.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观点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矛盾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时,每个具体的事物又具有其特殊的矛盾,具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
2.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事物的矛盾是由两个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的主要方面构成的。
在矛盾中,有一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称为主要方面;而另一方面起着从属的作用,称为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三、辩证法观点的应用1. 分析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在分析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识别社会问题的实质和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通过对社会矛盾和变革的认识,可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变革的实践。
2. 指导科学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对科学研究和创新也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科学研究需要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观点还鼓励创新思维,鼓励寻找和解决矛盾,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3. 指导个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能够指导个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
通过辩证法的观点,人们可以从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超越片面和孤立的观点。
浅谈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
浅谈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作者:邵丞焕来源:《祖国》2017年第24期摘要:在当今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系统化,而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唯物辩证法,更不容忽视。
文章的第一部分回顾了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在回顾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中,将领悟到马克思辩证法的进步之处和价值所在。
其后,文章将讨论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本质:实践本质和革命本质,这也是马克思辩证法对比之前辩证法的伟大之处。
关键词:辩证法实践批判一、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众所周知,哲学起源于古代希腊,因此不难理解辩证法一词出自希腊语“dialego”(Διαλεκτικ ),“dia”意为:二、二者之间,分开、分离;“lego”意为:口头的。
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两人之间对讲谈话。
古希腊先哲正是通过对话方式的辩论来探讨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由此产生了众多流派。
辩证的方法,最早的使用者应是爱利亚学派的芝诺,后来这种辩论的方法受到各派的广泛使用,柏拉图首先定义使用了辩证法这个词并首先发展了辩证法。
由于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较浅层面,当时的人还是用善恶、正义邪恶、日与夜、冷与热等朴素的对立概念来描述世界,虽然体现了对立矛盾的辩证观点,但其试图通过感官和自然现象的差别对立来替代哲学逻辑上的矛盾,因而是一种不彻底的朴素的辩证法。
在古希腊之后的中世纪时期,辩证的方法被安瑟伦(Anselmus)、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等神学家用于论证上帝的存在,成为了一种新的逻辑方法和论证技术,被称为“经院辩证法”,但除了在此应用以外,辩证法并未受到人的重视,更不用说被哲学家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来研究。
直到近代,在康德对之前神学论证方式的批判中,重新发展了辩证法,辩证法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通过对之前对先验幻象的批判考察,康德的批判哲学首先区分了现象界和本体界,在康德看来,只有在现象界才能形成认识的对象,上帝、灵魂等是存在于本体界中的物自体,康德把理性超越现象界对物自体的认识称之为“先验的幻象”,康德的辩证法正是通过对“先验幻象”的批判,将物自体从认识界放到了实践界,解决了纯粹理性中的二律背反,而且在到的信仰和实践上为人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对列宁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一致思想的理解
对列宁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一致思想的理解列宁认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思想是一致。
本文从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思维认识的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想、思维认识的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想三个方面分析这三者的一致性。
标签:列宁;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一致性。
列宁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的思想。
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就指出:”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的整个哲学体系。
)”[1](411)他以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直接研究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和《历史学讲演录》等主要哲学著作。
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列宁明确指出:”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已留下的《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都价值的东西”。
[1](357)列宁的这个论断揭示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一致性。
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列宁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例,说明马克思以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发展为核心,采用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构建的《资本论》的逻辑,既揭示了资本主义辩证转化的规律,也反映了人类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列宁指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410)他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方法。
他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
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
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思想演变与影响
辩证法唯物主义的思想演变与影响辩证法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也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部分。
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形成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对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渊源唯物主义是哲学思想史上一种基本哲学思潮,它是指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在,精神、意识、观念等等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注重物质和客观世界,将思想和意识视为物质的状态和一种物质现象。
辩证法指认为,世界的发展是辩证的,矛盾即是事物的本质,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即认为物质世界是辩证的,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是通过矛盾的斗争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依赖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也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们就开始探究世界,提出以物质为本体的唯物主义思想,如庄子、老子等。
笛卡尔在十七世纪提出了唯心主义,批判了古代唯物主义。
十八世纪,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学说,这引发了经济唯物主义的思想启蒙。
这些思想,尽管初步探究了社会、科学、历史的规律性,但毕竟只是观点和感性认识,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改变了这个局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并结合物质与内部矛盾斗争的思想,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
这些思想补充完善了唯物主义体系,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方向,制定了改变世界的战略指导。
三、辩证法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影响辩证法唯物主义的发展思想对于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人们要把握正确的世界观,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相辅相成。
20世纪初期,哥本哈根学派提出了“不确定性原理”,这对于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20世纪早期的物理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但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科学研究中出现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会极大地推动科学的发展。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性结构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性结构1. 本文概述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性结构。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由历史辩证法和历史理论两大部分构成,其中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骨架子,历史理论是其内容。
中国学者往往更重视历史理论的研究,而将历史辩证法的研究留给了唯物辩证法,这实际上是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有其内在的哲学根据,从而将其降低为一般历史理论。
本文认为,历史辩证法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根据,在于它有自己的理性结构。
从思想起源的角度考察,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有三大思想资源:维科的历史哲学、黑格尔的现象学和政治经济学。
这三大思想资源在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创造过程中相互作用,但维科的历史哲学在其中占有主导地位。
马克思以历史主义的理论框架“颠倒”了黑格尔的现象学,改造了政治经济学,建立了历史辩证法的思维结构和感性形式。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是维科历史哲学传统的继承和革新,其理性结构本质上是文化哲学的历史理性结构。
本文将深入分析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性结构,以及其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2.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决定的。
他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提出了五种社会形态的概念,即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社会。
他认为这五种社会形态是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演变顺序而逐步演进的,并且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矛盾。
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认为,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他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进而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立足实践观点,找到了社会历史进程的“现实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特征,阐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实现了历史观的革命。
辩证思维发展历程
辩证思维发展历程辩证思维是一种对事物进行全面、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
它是在人们长期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完善。
下面,我将从古代哲学家的初步探索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发展,简要介绍一下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
辩证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哲学家,他们对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易经》中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观点,揭示了事物内部存在的对立和统一。
而孔子则提出了“中庸之道”,强调了事物运行中的平衡和和谐。
这些思想为后来辩证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逐渐演变为辩证法。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一切流动”和“对立统一”的观点中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
他的观点对于后来辩证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柏拉图则注重事物内部的联系和统一性,更注重思维中的整体性。
然而,辩证思维真正成为一种独立且系统化的思维方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完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深入研究了古希腊哲学家的辩证法思想,还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了辩证思维的理论。
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和运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他们提出了“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核心”这一观点,强调了辩证思维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性。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辩证思维更加得到重视。
科学家和哲学家开始将辩证思维运用到实际研究和生活中。
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发表就体现了辩证思维的运用,他通过对矛盾的思考和整合,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观点。
另外,卡尔·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也是运用了辩证思维来检验科学理论和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在当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问题。
辩证思维对于帮助人们正确处理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辩证思维的核心是对事物矛盾的全面认识,只有通过对事物正反两方面的客观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和科学的结论。
同时,辩证思维注重整体性的思考,将个体问题置于社会、历史和自然的大背景中,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观点。
列宁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列宁辩证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列宁辩证法思想是俄国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在革命胜利后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包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具体指导。
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同时在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列宁辩证法的核心理论观点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阶段性。
对立统一规律强调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斗争推动的,矛盾双方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的变化实现的,不同的质量状态代表着不同的事物发展阶段。
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相互排斥和相互推动的过程,新事物产生的同时也对旧事物进行否定,但同时新事物也会继承旧事物的一定成果。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指出事物在具体历史条件下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列宁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工具。
辩证法思维是一种全面、复杂、系统的思考方式,着重于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通过应用辩证法思维,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矛盾所在,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列宁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武器来分析和改造社会现实。
辩证法思维的核心是揭示事物背后的矛盾和矛盾的斗争,而社会的本质是由各种矛盾和矛盾的斗争构成的。
应用辩证法思维,我们可以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社会矛盾,找出社会运动的动力和方向,为社会变革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导。
列宁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辩证法思维将历史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矛盾斗争和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的。
应用辩证法思维,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更准确地分析历史的进程和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列宁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革命和变革的理论框架。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读后感读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像脑袋里开了一场超级酷炫的思维派对。
以前看世界啊,就像透过一个小小的窗户,只能看到眼前的那一点景色。
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就像是一把魔法钥匙,一下子打开了好多扇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世界全貌。
辩证法告诉我,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可太神奇了,就像咱们生活里,感觉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其实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比如说,你以为公园里一朵小花的开放,只是它自己的事儿?才不是呢!这和阳光、土壤、空气,还有周围那些跑来跑去的小昆虫都有关系。
这就像咱们人类社会,一个小工厂的工人罢工,可能不只是因为这个工厂的工资低,还可能是因为整个行业的经济形势、社会的劳动保障制度等一大堆因素搅和在一起的结果。
这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动一根丝,整个网都在晃悠。
还有啊,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这一点可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东西。
我以前觉得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像那些古老的传统习俗。
但辩证法告诉我,就算是传统习俗,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改变呢。
就像春节,以前拜年都是挨家挨户串门,现在很多人都用视频拜年了。
而且社会也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从以前的农耕社会到现在的高科技信息社会,那变化大得就像从地球一下子跳到了火星。
我们不能老是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得时刻准备着接受新的变化,不然就会像个老古董,被时代的列车远远甩在后面。
矛盾这个概念也特别有趣。
矛盾不是说两个人吵架那种矛盾,而是事物内部的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这就是一对矛盾。
这俩家伙还不是永远对立的,有时候优点能把缺点给转化了,比如说一个人很内向,这看起来是个缺点,但是在一些需要细心、专注的工作里,内向的人可能更能沉下心来做好,这不就把缺点转化成优点了嘛。
社会也是这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看起来是矛盾的,发展经济可能会破坏环境,保护环境可能会限制一些经济发展的速度。
但如果我们用辩证法的思维,就会发现其实可以找到一种平衡,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就像现在提倡的绿色发展,这就是把矛盾统一起来了。
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发布时间:2022-05-27T06:14:04.84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3期作者:白雪[导读] 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历史观构成,而联系的观点、白雪中共西峰区委党校摘要: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以及历史观构成,而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关键词:辩证法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1]学习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更重要它所具有的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可以让我们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联系观,提高系统思维能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由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组成的统一体。
从中国古代的“三才”共建,万物一体的天地人的联系,到现如今网络数字化时代信息联系,都表达的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联系着的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与系统密切相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内部结构,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思想上层建筑与政治上层建筑、人口因素与自然地理环境这些社会子系统的相互联系,清晰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具体整体,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系统的运动规律。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如像经济与教育、科学,经济与政治、法律等等,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2]就此意义而言,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哲学上启发和引导了系统论,反过来说,系统论又使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现代科学中得到了支持和具体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 实践的 内在矛盾是 自为发展 的根 本动力 , 也 只有在 人的 实践过程 中才能理 解联 系、 发展 及其辩证 法 的规 律 性 问题 。 而这种思维方 式或 思维方法 , 也 为科 学发展 观提供一种方法论启示或借鉴意义。
与黑格 尔 以 概 念 把 握 对 象 的辩 证 法 大 相 径 庭 , 这 种辩证 法 由于 其 把 握 对 象 方 式 的特 殊 性 质 , 有 时
通 常认 知 的逻 辑 学 层 面 的形 式 逻 辑 存 在 差 异 , 所 以用形 式逻辑 去认 识 与把 握 其 所 讲 的理 论是 所 指 非同的, 容 易 产 生 认 知 上 的误 解 。理 论 只有 传 播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8 2 6 8 . 2 0 1 5 . 0 4 . 0 1 2
从 辩证 法 的 演 进 重 思 马克 思主 义 辩 证 法 的新 构
高 帅
( 西 南大 学 马克 思 主义 学院 , 重庆 4 0 0 7 1 5 )
的 唯 物论 的辩 证 法 , 这 种 辩 证 法 可 以 分 为古 代 朴 素 唯 物论 所 蕴 含 的 朴 素 辩 证 法 和 近 代 机 械 唯 物
论 所 蕴含 的机 械 辩证 法 ; 另 一 种 是 以 概念 方 式 把
握对 象 的概 念 辩证 法 , 也 就 是 从 纯 粹 概 念 的 逻 辑 维 度理 解 与把 握 矛盾 着 的统 一性 对象 物 。
证 法 主要 经 历 了两种 形 态 : 一 种 是 作 为 自然 主 义
层 面的形 而上 学性
作 为 自然 主义 唯物 论所 蕴 含 的朴 素辩 证 法意 蕴 主要 以赫 拉 克利 特 与 德谟 克 利 特 为 代 表 , 这 种 形式 的辩 证法 与其 本 体 论哲 学 相 关 , 其 本 质 就 是 关于 自然 世 界运 动 变 化 状 况 的 一 种 理 论 , 也 可 以 称作 关 于存 在 、 关 于 自然 的辩 证 法 理 论 。这 种 辩 证理论 是依 据 关 于 自然界 的 动 变 本 性 , 即思 维 逻 各斯 的关 于事 物 的 自在 的 延 续 、 动 变 等 方 面 的 理
了黑格 尔 哲 学 以及 黑 格 尔 哲 学 与 先 前 哲 学 的 历
自然 主义的辩证 法及其 缺憾
( 一) 关 注 理 论 的 辩 证 性 而 忽视 其 方 法
史脉 络 , 才 能 领会 马克 思 及 其 马 克 思 主义 辩 证 法 的 价值 意 蕴 。马 克思 主义 辩 证 法 诞 生 前 , 西 方 辩
2 0 1 5年 7月 重庆 邮电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u 1 . 2 0 1 5 第2 7卷第 4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o s t s a n d T e l e c o mmu ic n a t i o n s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1 一 切 皆流 、 无 物 常驻 ” , “ 存 在与 非存 在 是统
一
性, 朴 素 辩证 法所 讲 的道 理 很难 使 人 理 解 , 是一 种 晦 涩 的哲 学 , 其所 讲 的事 实 或存 在 的逻 辑 , 与 人们
的” 等等 这样 一些 论 断或 理 论 。从 其性 质 来 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0 — 1 6
基金项 目: 中央高校基 本科研 业务 经 费专项 资助 项 目: 马克 思主 义人 学视 域 下 当代 大 学生合群 性 需求及 其教 育
( S WU1 4 o 9 2 9 3 )
作者简介 : 高 帅( 1 9 8 8 一 ) , 男, 河南开封人 , 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马克思主义与人 的发展理 论研 究。
关键词 : 马克思主 义; 辩证法 ; 实践
中图分类号 : B O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8 2 6 8 ( 2 0 1 5 ) 0 4 — 0 0 6 7 — 0 8
按照 马 克 思 的论 述 , 其 辩 证 法 是 对 黑 格 尔
一
、
“ 倒立 ” 着 的辩 证 法 的再次 颠 倒 , 所 以也 只有 读 懂
才 能掌 握 人 , 理 论 只有 掌 握 群 众 才 能 有 力量 。而 这 种 自然 主义 辩 证 法 理论 掌 握 不 了人 , 这 就 不 便
会 用幻 想 的 联 系 去 代 替 事 物 本 身 的联 系 , 存 在 一
种猜 测性 , 同 时 由于 它 没 有 上 升 到 概 念 层 面来 把 握对 象 , 所 以它 对 事 物 问关 系 的 把 握 是 基 于其 外 在性 而不 是 内在性 。同 时用 这 种 方 法理 解 与 把握
在黑格尔看来思维把握概念的艺术是辩证法的一种技术形而上学与形式逻辑的思维把握概念的艺术是反省式的而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把握概念的艺术则是反思式反省的方法从其形式来看在某种意义上即是方法论层面的形而上学的方法注重在形式逻辑意义上的一分为二或主客二分也就是在认识论层面上严格地区分为主体与客体把主体所把握的东西严格区分为两种对立面即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有限与无限真理与谬误必然性与偶然性等然后通过反省的方式所遵循的形式逻辑的方法从结果之中寻找其原因从现象之中寻找其本质从有限之中寻求无限等等
摘
要: “ 世界 不是 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 而是过程的 集合体 ” , 对马克 思主 义辩证 法的考察 , 也必须在其演进历程
中进行 。辩证 法历 经 自然主义的辩证 法、 以反 思及反省 的方 式用概念把握 思维对象的辩 证法 , 以及马克 思主义
辩 证 法 。而 马 克 思 主 义辩 证 法 是 基 于辩 证 法 的 历 史 演 进 所 超 拔 出 来 实 践 思 维 理 念 的辩 证 法 ,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唯
于 其理 论 的传 播 , 所 以 说 赫 拉 克 利 特 的哲 学 传 播 的范 围非 常狭 小 , 只 能 作 为 其 他 哲 学 家 反 驳 与 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