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为减负删旧体诗词引争议

合集下载

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

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

新版语文教科书删掉了课文
新版语文教科书中删掉课文的原因
1、课文大多状况僵化,贴近不上现实,深入人心路径窄,没有实际启发。

2、学习者课外阅读量多,从水井里往外拉也往往失去新鲜感,而且容
易联想不到课本单一的课文,导致孩子对文学的喜爱缺失。

3、课文作文贴切度低,孩子读来没有契合感,既没有体会到文学带来
的乐趣,也无法得出深刻的启发。

4、书面语言的熟悉度低,能力不足的孩子,即便做过大量的课文练习,也往往难以与老师达到预期的高度,孩子们对写作能力、文学修养都
比较吃亏。

5、比较遥远的课文,对近代孩子意义不够深刻,他们更能够受用的却
是课程直接相关的切题作文,实用教育作用更强,同时丰富了他们的
文学知识量。

6、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一些正统的文言及文学样式的使用更加稀少,
民间文学和新媒体文字成为新时代孩子普遍认可的文字使用方式,若
用老式课文行文方式,仅可用来强化君子之礼,而不足以激发孩子文
学创作热情。

7、文本内容让学生思维局限,没有实换新颖观点,故此,常规性太强
的文字,容易令孩子失去真我写作趣味。

8、孩子现在读书是半自主的,若把内容搞得太死,会影响孩子兴趣,
影响阅读興趣,也影响未来深入了解人文精神的可能性。

9、内容因各方表达的不一致,造成不少误解,可搅乱孩子的正确思路,从而影响孩子文学理解能力的培养。

10、更关键的是,表述一致性问题,无论是以各种经典古文为教材,
新老版本的教科书较大可能性都会有彼此之间的混淆,无法做到真正
的精准性。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强调“中国化”与“经典性”,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

然而,这对学生丰富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这一问题,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X”的教学模式。

他指出,“实施‘1+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指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1]。

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运用“1+X”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忆江南》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古诗词“1+X”阅读文本的选择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古诗词作为例子来教读,再从教材外选择一组古诗词作为“X”来进行群文阅读。

从教材中的“1”链接到教材外的“X”,这就让教师拥有了“编者”的身份,有了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

但“X”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则受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这也考验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素养。

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相关的古诗词,二是选择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三是根据古诗词的表达方式选择。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在年轻时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写《忆江南》时,白居易已离开苏州多年,但苏杭的秀丽风景、人情冷暖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怀念,写下了《忆江南三首》。

统编教材中选的是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旧版语文课本8首古诗遭删除 让语文教育理性回归

旧版语文课本8首古诗遭删除 让语文教育理性回归

鸭的味道”。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古 诗是教育理性的回归,也符合了孩子 的心理年龄。(郭元鹏)
完!谢谢观赏,转载请注明出处!
鸟怒电影网/
统。很多人会以功利之心评判诗词对于人 的意义,而文化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 “诗性教育”重在积累和感悟,文化的接 受、美感的体悟也是从邪养”成的。
(刘晓彤)观点②让语文教育理性回归对于 孩子来说,虽然能将这些古诗词背下来, 或许含义也能背出来。但是倒背如流也仅 仅是在背诵而已。有几个人能真正
在心灵深处理解诗歌的意境?缺少了对意 境的理解,也就使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意 义。古诗都是文言文,这原本就给理解增 加了难度。再加之诗歌是一个高度凝上海中小学开学在Fra bibliotek,提前拿到课本的家
长发现: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除了旧版 本中全部的8首古诗,引发热议。(8月26日 《新闻晨报》)观点①古诗教
育应从小开始上海一年级语文新课本删去 的古诗分别为:《画》、《草》、《登鹳 雀楼》、《寻隐者不遇》、《悯农两首 (其二)》、《夜宿山寺》、《江雪》
、《梅花》,都堪称经典之中的经典。这 些古诗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诵读起来朗 朗上口,而且意蕴悠长,理解也并不困难, 此次删除实在可惜。孔子有云:“
练的表达体裁,很多诗歌还多是隐喻的。 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即使倒背如流也 没有多少意义。低年级语文的目的,应该 是认识汉字,不应该赋予太多枷锁。
等到孩子长大到对于诗歌有理解能力的时 候,再让他们去学习领悟古诗会收获更好 的效果。想起《还珠格格》里有点夸张的 一幕。一首很好的诗歌,紫薇读出的
是诗情画意,而小燕子读出则是“烤鸭的 味道”。这是因为小燕子和紫薇的文学涵 养不同。同样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秀美的古诗他们读出的也只是“烤

[业务]新语文课本删郭沫若作品乐山教师称遗憾

[业务]新语文课本删郭沫若作品乐山教师称遗憾

新语文课本删郭沫若作品乐山教师称遗憾从事初中语文教学24年,今年教初一的乐山外国语学校教师梅小东,在拿到新领的人教版初一语文课本时发现,整本书的内容和去年的旧版本对比起来简直就是大“变脸”,不仅单元的顺序打乱了,而且很多文章都进行了更换,同时还单独增加了“写作”的内容,此外一些插图、排版、细节上也变化不少。

“这么大的变化在近些年来的语文教材调整中还是头一次。

”梅小东认为,目前的新教材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更容易,对于老师而言,教起来也会更凸显目的性,“很不错”。

但对于其中将乐山文豪郭沫若经典作品《天上的街市》、《静夜》删除,却让身为乐山人的梅小东觉得特别惋惜,“对外又少了一次让更多人了解郭沫若、了解乐山的机会,对本地学生也少了在学习中看到乐山文豪出现的兴奋和激情。

”单元上大调整开学第一课讲亲情梅小东拿出新初一课本,并找来一本去年的教材,两个版本放在一起挨页对比,给记者指出其中的调整内容。

就封面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翻开封面后的第一页,变化就开始了。

旧版本第一页的插画是“鲁迅”和“青年时代的冰心”,而新版本中的“鲁迅”则换成了“泰戈尔像(徐悲鸿画)”,且与“青年时代的冰心”调换了位置。

除了插画外,目录的变化就更大了。

首先很直观的就是单元顺序上的重新排列。

据梅小东介绍,新版本中六个单元的课文是通过对旧版本中六个单元课文的撤并、顺序调整及新增其他作品后形成的。

比如,以前课本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便是《在山的那一边》,而现在这篇文章已经调到第四单元,新课本的第一篇文章则是《散步》,但该篇文章在旧教材中则在第五单元。

此外新课本第一单元还增加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

“新课本的第一单元文章主要讲家庭亲情主题,而且六个单元的课文难度强调循序渐进,这离学生的生活更近,学起来也要更容易一些。

”梅小东如是说。

总篇数不变三分之一篇目已更换尽管两个版本的课文都是30篇文章,但其中三分之一的篇目已更换。

经过认真逐一对比,记者发现,新课本中删掉的课文有: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静夜》)、沈复的《童趣》、流沙河的《理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和《落难的王子》)、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梁衡的《夏感》、蒲松龄的《山市》、鲁迅的《风筝》。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随着中小学古诗词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接触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然而,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还会影响到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问题一、缺乏趣味性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采用“背诵——赏析——解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过于平淡无味,枯燥乏味。

由于古诗词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让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无味无趣,容易产生学习疲劳的情况。

这样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下降,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改进建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多采用一些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古诗词的知识。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表演古诗词,或者唱古诗词歌曲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性。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艺术表现力。

问题二、缺乏实际联系古诗词在课文中的呈现,和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较少。

这样一来,学生便难以将古诗词和实际生活建立起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如果单纯机械地让学生背诵古诗词,学生无法在背诵中体会其中的意境,更不会在生活中运用。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相对应的事物或情境,让学生跟实际生活建立联系。

例如在小学生古诗词《登鹳雀楼》中,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去观察、了解像鹳这样的鸟类及其习性,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并对课本中的古诗充满兴趣。

另外,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古诗词。

例如,在阅读《长恨歌》时,可以通过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长篇史诗的意涵。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背景都不尽相同,而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往往只是一刀切,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2024秋季1~6年级语文新教材内容变更及专家视点

2024秋季1~6年级语文新教材内容变更及专家视点

2024秋季1~6年级语文新教材内容变更及专家视点1年级语文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较大,选文编排顺序变化较大,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我上学了单元新增“我爱我的祖国”一课2.新增一课“两件宝”3.删去课文“画”4.删去课文“大小多少”5.删去课文“青蛙写诗”6.删去课文“明天要远足”7.删去课文“大还是小”8.删去课文“项链”9.删去课文“小蜗牛”二、“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里面、原有4个单元口语交际,增加1个单元到6篇口语交际。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2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

明确分出八个单元,原“课文”单元改为“阅读”单元,突出阅读重要性。

1.课文“曹冲称象”替换为“彩虹”(原一下课文)2.课文“一封信”和“妈妈睡了”替换为“去外婆家”3.古诗“夜宿山寺”替换为“江雪”(原日积月累)4.课文“风娃娃”替换为“称赞”(原书我爱阅读的篇目)5.语文园地六和语文园地八中“我爱阅读”篇目替换。

二、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3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1.犟龟(新增)2.香港,璀璨的明珠(新增)3.古诗三首:鹿柴(原书四上第一单元日积月累)4.一定要争气(新增)二、习作部分变化第二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三单元习作(原书第四单元习作)第四单元习作(原书第三单元习作,有稍微变动)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二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4年级上册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1.田忌赛马(原书五下课文)2.长城(新增)3.颐和园(原书四下课文)4.秦兵马俑(新增)二、习作变化第六单元习作(新增)第七单元习作(原书第八单元习作)第八单元习作(原书第七单元习作)新增一个习作,有两个单元调换顺序。

三、大小字及语文园地内容均有变化5年级语文教材变化一、选文变化1.课文“桂花雨”与“落花生”调换顺序2.第二单元课文顺序都变了,原“搭石”替换为“‘诺曼底号’遇难记”(四下课文)3.课文“小岛”替换为“彩色的翅膀”4.课文“松鼠”替换为“金字塔”5.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替换为“女航天员的信”6.古诗“长相思”替换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7.课文“四季之美”替换为“第一场雪”8.课文“鸟的天堂”替换为“白鹭”(原第一单元课文)9.课文“我的‘长生果’”替换为“走遍天下书为侣”二、习作变化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八单元习作主题更换。

用字有争议的古诗

用字有争议的古诗

用字有争议的古诗一、“斜”字“古音”是古代人生造的《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最初引发争议的,就是首句中的“斜”字。

因为这个字,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和别的一些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中读“xiá”音。

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都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个属于“古音”。

但是,这个“斜”字在《新华字典》里却一直只有一个读音,念xié。

最近听说,教育部门统一了这些字的发音。

与这个字情况相同的,还有贺之章在《回乡偶书》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

过去,这个“衰”字是读“chuī”,现在改回了“shuāi”。

一些家长表示:乱改古诗词的发音,要不得!为了一时偷懒,就改掉了“古音”,让诗词失去了音乐美感,我同样也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从小跟着语文老师念的就是这种“古音”,现在读到别的唐诗,中间有“斜”字,还是情不自禁地要读成“xiá”。

不过,有一些诗里有“斜”字,却不能读“古音”。

例如张志和《渔歌子》的“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个要分开记忆,比较麻烦。

最近又有人说,原来“斜”字的“古音”其实是古人弄错了韵书搞出来的。

我去查了一下资料,被改掉的这个“古音”,的确不是诗歌本来的发音,但也不是“弄错了”。

这个是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种“拟古音”,叫“叶韵”。

也就是说,南北朝时期,有人读先秦的古诗感觉不押韵,于是为了押韵,通过想象,给一些字临时“生造出了读音”当成“古音”。

后来,这种“叶韵”在明代朱熹等人处得到了发扬。

“斜”字本来就只有一个读音,只是因为唐朝以后的人读起来,感觉拗口,于是给它捣鼓出来一个“拟古音”。

如此看来,“斜”字到底读是哪个音,只有去杜牧了。

所以我们再坚持用一个宋明之后的“拟古音”读它,就没有必要了。

二、“生”、“深”之异,是古书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关于杜牧这首《山行》中的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生”还是“深”,这个也是打得不可开交。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被认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充分挖掘和传承古诗词的价值,需要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无趣味性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主要是选取了一些经典的诗词进行教学,虽然这些诗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古诗词本身就有着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足够的趣味性,对学生来说会是一种负担和压力。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背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

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以背诵为主,缺乏多种方式的参与和体验,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感悟。

3. 缺乏与当代生活的结合古诗词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与当代生活相比,似乎有些遥远。

学生很难从古诗词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关的内容和情感,导致学习的距离感和陌生感。

二、改进措施1.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诗词内容,例如关于自然、家乡、友情等主题的诗词,让学生能够从古诗词中找到共鸣和情感共鸣。

可以引入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古诗词,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内涵。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解和背诵外,可以引入更多的互动性教学方式,例如通过诗词歌曲、戏剧表演、绘画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方式,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当代生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当代生活,来感悟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例如通过野外写生、游园活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然的美好,来感受古诗词中对自然的赞美。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配合一些当代图画、影视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词在当代生活中的影响和价值。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王丹丹(合肥市建平实验小学南艳分校安徽合肥230601)摘要:中国传统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阐述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诵读、品图、赏说、表演"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特有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古诗词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篇目,这意味着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趋势。

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一、诵读,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

诵读时,教师要对每一阶段提出相应的要求。

第一阶段:读准字音;第二阶段:读懂诗意;第三阶段:读出节奏;第四阶段:读出情感。

读准字音、读懂诗意是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在读准字音、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和情感。

中国古典古诗著名学者叶嘉莹说:“一般说来,诗的停顿,五言诗常是二三或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

"大多数古诗是符合这种节奏规律的。

比如部编版五上第二十课《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是五言诗二二一的停顿,部编版四下第二十一课《塞下曲》则是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掌握了这种节奏规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诵读出古诗的节奏是一种韵律美,古诗文字所表达出的情感也是一种美。

比如部编版四下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细品诗中的文字,能够体会到诗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无论诗人所表达的是苦闷、孤独、喜悦还是激动,通过反复诵读,都能感受到诗的情感以及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能力在诵读的基础之上还有吟诵,即运用音步与平仄的变化,读时表现出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感受古诗的美。

很多学校已经有吟诵的课程,通过把音乐的韵律美和古诗的节奏美相结合,读起来就像唱歌一样。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也从传统的文化教育开始转向全面育人,注重发展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是,在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进。

1、重读和背诵,轻理解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注重学生的背诵和朗读,但是却没有注重学生的理解。

学生只是被要求把每个字都背下来,却不知道这首古诗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形式化的记忆,并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

2、外化和功利化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地追求成绩和评价,对于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文化同感和心灵熏陶缺乏关注,导致古诗词的内在价值未能发挥出来,只停留在外在的表面。

3、缺少情境和互动在古诗词教学中,缺少情境和互动。

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背景,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来进行理解和感悟。

但是现有的古诗词教学却只是在书本上,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生命力。

二、古诗词教学的改进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教育是多维度的,应该既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理解古诗词。

教师和家长要一起来引导学生读诗、看画、听音乐,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不断涵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生命体验的内涵和高度。

2、强调情理交融和生动互动学生需要在实际情境中掌握古诗词和文化内涵,才能获得深层的领悟和感悟。

我们应该尝试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情境,比如读庭院、游博物馆、研究文物等。

促进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富有生命力的情致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情理交融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领悟诗词的内涵。

3、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古诗词教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丰富学生的诗词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听讲解、唱古诗词歌曲、观影视作品、拍摄视频、参观馆藏、朗诵竞赛等多种形式来学习和领悟古诗词,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真正意义地实现育人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改进策略,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教授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古诗词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智慧,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古诗词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有效途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还可以为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作为重要的教材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近十年删掉的课文

近十年删掉的课文

近十年删掉的课文1. 介绍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界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其中一个重要变动是对课文的调整和删减。

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课程进行了审查,以确保学生们接受到更加全面和适合时代要求的教育。

然而,这一变动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删掉的课文可能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近十年删掉的课文这一话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2. 删减课文的原因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课文进行删减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老旧的课文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课文可能过于复杂、晦涩,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一些被删减的课文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包含了过时的观念和价值观。

为了使教育更加符合时代需求,这些课文被视为需要被删除的。

3. 删减课文的影响删减课文对学生们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对于已经删除的课文内容,学生们将无法了解其中的知识和教育意义。

这些课文可能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删减课文可能导致教育的片面性。

一些被删除的课文可能与权威观点不一致,但却在提供学生们不同观点和思考的机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删减课文可能导致教育的功利化。

一些课文被删除可能是出于保存时间和资源的考虑,而忽视了其实际的教育价值。

4.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删减课文带来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育部门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审查和评估,确保删减课文是真正符合学生教育需求和时代要求的。

其次,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将一些删减的课文作为扩展阅读或额外学习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此外,可以通过增加社会实践、讨论和互动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在不同观点之间进行思考和辩论,弥补删减课文的不足。

5. 结论近十年来删减的课文在中国的教育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删减课文的原因包括适应现代学生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然而,删减课文也带来了一些影响,包括学生无法获取相关知识和教育的片面化。

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存废之争

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存废之争

诵读”从一年级教材中移除,可能会向教师传递一种信 号:“古诗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某种程度上会削 弱中小学的诗词教育。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现行的
小学语文教材,是根据2004版《上海市中小学语文学科 课程标准(试行稿)》编写的。教材组发现,由于编写 持续时间较长,教材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低
年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如课文篇目过多、部分课文 篇幅过长、带读字过多、教学时间过紧、教学要求被随 意拔高等。为此,教材组在一系列问卷调查、实地
儿园时都已经学过,班上百分之九十都会背,一年级再 学只是起到巩固的作用,若为了减负就删除古诗,显然 没有意义,因为负担早就前移了。”但是,也有不
少老师表示,语文教材负担太重,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北京海淀区某重点小学语文老师彭老师说:“删掉部分 课文我是同意的。现在的学习内容太多,一年级的
语文学习重点在识字和兴趣培养,不在篇章阅读上,这 确实起到了减负作用。但对于教材把古诗全部删掉,我 是不赞同的,我觉得至少应该保留在教材里,作为
观课、教师访谈和专题研讨后,对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 进行了修订。与旧版相比,新版除了删除8首古诗外,课 文篇目总数从45篇减至40篇,识字量从35
3个减至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少到118个,具有单元 练习性质的“快乐语文宫”从7个减为6个。比如,删去 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对教材中的1
2篇课文逐字逐句斟酌,删去不太易理解的词语;调整偏 旁、部首出现的位置。如“宝盖头”挪到了教“家”字 的一课,“女字旁”挪到教“姑娘”两字的一课
选学内容。因为古诗朗朗上口、内容又生动有趣,学生 学起来负担不是很重,且小时候的学习最容易形成永恒 记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传统文化积累。”语文减
负应该怎么减?李老师认为,应该从改进老师的教学方 式、评价方式上入手,单独改教材是不全面的。“比如 教师能增加课堂互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校、

语文书里被删改地方,竟然有这么多秘密

语文书里被删改地方,竟然有这么多秘密

语文书里被删改地方,竟然有这么多秘密今年秋季,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启用新修订的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

与修订之前相比,新修订的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15%,共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

语文教材又双叒叕修订了目前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概有十几个版本,如人教版、语文版、湖南教育版、长春版、江苏教育版、教育版、河北教育版、西师大版、上海教育版、山东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版、浙江教育版。

北京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人教版、苏教版、课程语言版、北师大版。

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例。

最近一次大规模的变化是在2013年秋天。

初一语文课本的30篇课文中有9篇被替换了。

鲁迅的《风筝》被删去引起了“鲁迅文章是否合适放入中学课本”的大讨论。

一位老师表示,初一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想表达的意图和的情绪和情感,而老师在授课时分解也很吃力,感觉是人为教给学生,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很难。

不过,目前为止,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7-9年级中,鲁迅的文章有6篇之多,基本上每一册都有,依然居作家之首位。

近17年来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变化情况:(前方高能预警,暴露年龄的时刻到了~)在被删除的文言文和古诗中,脍炙人口的篇目有《寻隐者不遇》《悯农二首》《江雪》《孔雀东南飞》《过秦论》《项脊轩志》等。

可以看出,高中的教材变化较多,删除的都是一些有难度的文言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你对这份表格中的课文记得多少?一些离时代越来越远的课文,随着反复修改,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线,成为一代青年的残余。

新修订重视古诗文,意味着……那么,2016年这次改版有哪些新变化呢?虽然具体目录还没出来,但这次修订非常重视古诗词古文的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一至六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30%,每册最后一个单元集中安排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

七至九年级相关课文约占全部课文的40%,每册安排两个单元的古诗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151美眉 2023.12下教研与美育教学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孟庆华(滨州市滨城区新怡小学,山东 滨州 256600)摘 要:在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强调对学生的意识主动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古诗词教学的改进和发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引言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备综合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需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古诗词教学不仅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语文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们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借助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些策略包括启发性教学、情感共鸣、多模式教学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接触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包括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人文精神,还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文化身份认同。

通过阅读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文人墨客的情感和智慧,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古诗词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这有助于他们锻炼文字组织和思想表达能力。

人教版语文删去的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删去的古诗词

人教版语文删去的古诗词
1.《陈涉世家》:这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石壕吏》:这是唐代杜甫的著名诗篇,描写了一个普通家庭遭受战乱之苦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稳定。

3.《卖炭翁》:这是唐代白居易的著名诗篇,描写了一个卖炭老人的生活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

4.《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被"富贵不能淫"取代:这是《孟子》中的著名篇章,讲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古诗词也被删去了,比如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这些古诗词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岳飞的《满江红》被教材删除是真的吗

岳飞的《满江红》被教材删除是真的吗

岳飞的《满江红》被教材删除是真的吗《满江红》被教材删除是真的吗对于《满江红》被教材删除这件事,知名教育作家、全国百强名校语文教师吴小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从未选编过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或许有少数地方版本教材选用,但使用范围和时间都有限)。

可能现在很多人对专家的话都表示疑惑,坚信自己曾在教材看过岳飞这首词也学过这一篇*,但有些一线语文教师也表示,自己翻现在乃至之前的教材版本,都未曾发现岳飞的《满江红》。

为什么很多人都称学过《满江红》语文学习讲究积累,尤其是大语文时代的到来,光学书本上的知识并不够用,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学习一些课外知识,岳飞作为具有民族情怀的大英雄,自然是在学生的学习范围内,时间长了就会造成课本里也有的印象。

另外现在也有很多的影视剧会提到岳飞和他创作的《满江红》,因此人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就深深印在了脑子里,同时觉得影视剧如此渲染的作品,编进教材也是情理之中的,这就是印象的关系。

还有就是人们崇尚岳飞的民族情怀,打心底里觉得应该让学生去学习这样的大英雄,所以总觉得教材也应该宣传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那么学习他的作品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满江红》没被教材选用的原因其一,专家指出*内容疑似“血X.B.力”。

这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成了众矢之的,指出这句话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利。

其二,在岳飞那个时代,并没有民族的概念,因此岳飞并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

而且,当时岳飞攻打的是金国,金国正是现在的东北三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以及安徽湖北等地。

现在提倡“少数民族一家亲”,这种诗词违背了团结统一的思想。

但是笔者还是不能理解,古代诗词中和《满江红》中表达意思相似的诗词并不占少数,但偏偏这首诗词成为了靶子。

其三,有人指出《满江红》的原著不是岳飞!这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中,贺兰山是在西北地区的宁夏中部,但是岳飞却是一路向北根本没有经过宁夏一带。

“双减”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索——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为例

“双减”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索——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为例

“双减”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探索——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凉州词》为例摘要: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随着国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统编版教材中古诗词的占比也明显增加,“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要求教师更要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进行文本对话;加强诵读积累,感知诗歌节奏;合理设计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挖掘文化基因,传承民族文化。

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古诗教学解读教材诗歌韵味文化基因双减政策自颁布以来,全国各地迅速响应,积极落实。

与此同时,双减政策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领悟传统文化,是落实双减政策精神的重点课题。

古诗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方面,统编版教材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古诗词的占比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古诗词一直都是按照“解诗题——知诗人——读古诗——明诗意——悟情感——齐背诵”的模式,甚至有的教师自己对古诗词也不感兴趣,或是忙于各种其他事务无暇深入琢磨,教学过程只是读和背,教学诗意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一成不变、随意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保障“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有效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让核心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落实,需要教师增强自身文化修养,在掌控课堂的教学的环节要有新的突破。

一、深入解读教材,进行文本对话解读教材,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备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教师只有在自己深入解读教材后,才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笔者认为,在古诗词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做好以下几项功课。

(一)深入作者,对话诗人要学生知诗人,首先要教师知诗人。

而教师知诗人不能仅仅像学生了解诗人那样,简单知道朝代、字号、代表作等内容。

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你都知道吗

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你都知道吗

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你都知道吗(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2.八篇被删减的经典课文介绍1) 《岳阳楼记》2) 《滕王阁序》3) 《陈涉世家》4) 《史记·项羽本纪》5) 《归园田居》6) 《梦游天姥吟留别》7) 《平凡的世界》8) 《百年孤独》3.被删减的原因分析4.对被删减的课文的看法5.结论:总结全文,强调了解被删减的课文的重要性正文你知道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吗?这些课文曾经在我们的课本中出现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们被删减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八篇被删减的经典课文。

首先,《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名篇,描述了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其次,《滕王阁序》是唐代王勃创作的名篇,以其优美的文辞和深邃的哲理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再者,《陈涉世家》出自《史记》,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还有,《史记·项羽本纪》也是《史记》中的名篇,详细描绘了项羽的一生。

另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创作的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创作的诗篇,以其奇幻的想象和奔放的个性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长篇小说,描述了平凡人的生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主题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那么,这些课文为什么会被删减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篇幅过长,不适合作为课文;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内容较为深奥,不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被删减的课文,我认为我们应该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

虽然它们被删减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它们,去阅读它们。

了解这些课文,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总的来说,被删减的八篇经典课文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它们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课文,但是我们仍然应该去了解它们,阅读它们。

旧版人教版古诗文与部编版的区别

旧版人教版古诗文与部编版的区别

部编版和人教版的区别1、编写单位不同,部编教材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全国通用教材。

人教版的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简称为人教版。

2、部编版古诗文的比重增加,在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诗词的内容,由从原来的69篇变成现在124篇,在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也增加了一倍。

3、在部编版的教材中增加了课外阅读的书目,在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的书目,小学教材里面也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书目。

并且课外阅读都有指定书目。

4、部编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部编版的教材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升,以小学教材为例,无论从认字还是写字的个数上来说,部编版都比人教版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升。

5、部编版教材更加现代性,部编版的教材在选取课文、习题设计和课后练习作业等方面都更加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更加具备现代化的气息。

部编版的优点1、部编教材眼界与立意水平相对较高,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德育等理念的有效融合,指导思想更加清晰,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中都有德育内容的渗透,教学质量更加理想。

2、部编教材不仅继承了以往教材所具有的编写优势,同时也会进行适当创新,会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借鉴的方式,保证整体教材编写科学水平,与语文教育规律更加相符。

虽然教材编写需要吸取各方面意见,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但仍然需要进行创新,而部编本就很好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其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优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优点是学习系统,知识结构紧凑;缺点是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为人教版,小学到高中都有这个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和华北教科书编审委员会,1961年与高教出版社合并,是教育部直属的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出版、发行的专业出版社;50多年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委托,主持或参与草拟了2000年以前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由国家颁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材为减负删旧体诗词引争议
2014年09月15日11:16 来源:京华时报

近日,有地方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删去了旧体诗词,据称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这件事成了社会焦点,引发了争议。

我认为,这个举动有其唐突和粗疏之处。

这件事也反映了公众和社会对中华文化传统的高度兴趣,及有的部门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状况的忽视。

今天看来,加强古典诗词的学习,倡导一个背诵古诗词的潮流,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

这应该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和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的一部分。

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诗教传统
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学诗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则不可缺少。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方面,诗词源远流长,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中笔下,是所谓“活的经典”。

流传至今的许多成语警句都来自诗词。

人们也公认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划时代的文学高峰。

从屈原到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大诗人是中国文化中具有高度标志性和象征性的人物。

中国文学最独特的成就正是以深蕴中国人审美意趣、价值观和独到语言魅力的诗词。

古典诗词也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
的基本成分。

它比儒释道思想更为深入人心。

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中国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

而且,每个国人都非常熟悉一些诗词名句。

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普通人,也能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在现代中国人面临民族危亡时刻,用以激励和鼓舞自己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奋斗。

而像“司空见惯”“落花流水”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诗人创作的结晶,苏轼的《水调歌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中国人审美理想的极致。

这些诗词经典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国人所高度熟悉。

这种“熟悉”其实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启蒙教育中,诗歌作用的集中体现。

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学诗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则不可缺少。

诗词启蒙
将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

这些古代经典诗词,学的时候未必轻松,一旦背下来化成自己的东西,就会一辈子受用。

古代读书人接触文化,启蒙时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对对子”,这种训练可以从一开始就掌握中文基本特色,也是接触中国诗歌的基础。

传统的开蒙教材就包括《千家诗》,像《唐诗三百首》这样脍炙人口的选本更是明清时代的启蒙读本。

《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的著名篇章,通过一个丫鬟的学诗经验提供了以诗作为启蒙教育的范本。

香菱的老师是林黛玉,而黛玉的教学以阅读感悟和实际创作练习为基础,充分发掘了香菱的聪慧和才情。

在现代中国,用古典诗词进行启蒙教育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有个掌故值得一叙。

上世纪30年代初,陈寅恪先生拟出的清华大学国文试题,出了一副对子,以“孙行者”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

据说标准答案是“胡适之”,有位同学答“祖冲之”也受到好评,当然这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和媒体争论。

陈寅恪先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强调对对子训练的重要意义,大概有几点:甲、对子可以测试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
乙、对子可以测试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丙、对子可以测试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其实,诗词是接触汉语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动有效的方式,陈寅恪先生的尝试可以看成是对基础教育的期望,他对于对对子意义的强调正是通过对对子学诗词,是抓住了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

实际上,将文字较为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

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一方面,要有今天的现代白话文;另一方面,一些诗词并不难懂,将其选入课本是非常适宜的。

而且由于诗词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诵,往往能让学生背下来,一生受益。

事实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

今天一些名篇之所以家喻户晓,往往并非文学爱好者的传播,而是学校教育中背诵要求的结果。

许多人都有感受,在小时候背诵古典诗词相对吃力,但小时候背下来的东西终身不忘,并且化为自己无意识的一部分,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精神感悟和中国的诗意境界感悟。

这些古代经典诗词,学的时候未必轻松,一旦背下来化成自己的东西,就会一辈子受用。

未必负担
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

今天的社会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加凸显出重要性。

不少已经成为文化经典、广为流传的诗词具有永恒的价值,而且可以看到经典的原貌。

小学时在学校学一些浅近易懂、生动活泼的诗词,也是对兴趣的培养陶冶。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也有很多压力,但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
会更难。

因为古典诗词有格律、讲平仄、强调声韵之美,虽然古代的发音和现在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对整齐的句子、独到的意境使得古典诗词反而更容易背诵。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课本中选择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反而需要做一些改写,因为有些内容对少年儿童来说可能太难了。

白话文往往是句子易懂,整篇文章的内涵、段落的意义反而很难把握。

一些浅近的古典诗词,看起来容易懂,却又常读常新。

小时候背诵理解不深,经过多少年反复吟诵,每一次都觉得有无穷的意味。

刚接触时层次低,感悟能力差,但也能知道一些,及至后来,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够发现其深意。

小时候懂一些,长大成人后通过自己的阅历再来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诗词之美。

所以,诗词既要从小学习,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文化资源。

经典传承
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学习古典诗词,是领悟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进一步产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刻认同感。

这对于全球化冲击下的少年儿童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无需讨论。

当然,学诗有两个原则,一是在小学阶段,不宜学太深奥的诗词,唐诗宋词元曲里都有一些容易懂、有意境、文字优美的作品。

二是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对声律等知识有所讲解,这是中国文化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讲诗词,往往着眼于意境的阐发,对声律技巧性的因素注意不够。

实际上,这些知识对于欣赏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看,一方面,少年儿童要多学一些浅近生动的诗词曲作品,弄懂意思,学会欣赏。

另一方面,应该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代经典诗词,初时可以不求甚解。

背下来的东西记得深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实际上,现在大家常接触的诗词,往往也是小学学的那些首,这是
很不够的。

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

此外,多读经典诗词也是提高文字水平的好办法,早学一点,多学一些,只有好处。

现在一些人文字水平不高,写的文章乏味,套话空话连篇,都和文字的感觉与文字的意识有很大关系。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责编:杨杰利、陈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