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微胶囊化APP对阻燃PP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范文

《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范文

《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发新型生物基阻燃剂并应用于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中,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材料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工艺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效果。

首先,通过实验研究阻燃剂的合成过程,并分析其性能特点;其次,探讨该阻燃剂对聚氨酯的阻燃效果及改善材料的燃烧性能;最后,总结研究成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1.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采用生物基原料,通过化学法合成阻燃剂。

具体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反应体系设计、合成工艺参数设定等。

此外,还需使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如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等。

2. 实验过程在合成过程中,首先将生物基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催化剂并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使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目标阻燃剂。

在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提纯和干燥处理,得到纯净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

3. 性能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合成的阻燃剂进行性能分析。

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较低的挥发性及较高的阻燃效率。

此外,该阻燃剂还具有微胶囊化结构,可提高其在聚氨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三、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1. 实验方法将合成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与聚氨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阻燃改性聚氨酯材料。

通过控制阻燃剂的添加量,研究其对聚氨酯燃烧性能的影响。

同时,采用垂直燃烧法、极限氧指数法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评估。

2.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聚氨酯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垂直燃烧等级提高,极限氧指数增大,表明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此外,改性后的聚氨酯材料还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四、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工艺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效果。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阻燃PP的性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阻燃PP的性能

正 工精 密检 测设 备 厂制 。S 3 B型 p / G 2一 H 电
多 参 数 测 试 仪 , 士 梅 特 勒 一 利 多 国 际 股 份 瑞 托 公 司 生 产 I O E 7 0型傅 里 叶变 换 红 夕 N C L T6 0 } 仪 , 默飞 世尔科 技 ( 国 ) 限公 司生 产 。 赛 中 有
态 与 性 能 的 影 响 ;将 两 种 MC P A P添 加 至 聚 丙 烯
收稿 日期 : 2 1 一 O 0 。 0 1 l ~ 5 修 回 日期 : 2 1 — 2 2 。 0 1 1 ~ 9
( P 基体 中 , p) 研究 P / A P阻燃材料 的性 能。 P MC P
1 实 验 部 分
摘 要 : 通 过 原 位 聚 合 法 制 备 三 聚 氰 胺 一 甲醛 树 脂 ( ) 胶 囊 包 覆 聚 磷 酸 铵 ( P 粒 子 , 究 了 A P粒 径 对 MF 微 A P) 研 P 微 胶 囊化 AP ( AP ) 构 与 性 能 的 影 响 。 两 种 MC P A P平 均 粒 径 分 别 为 5 1 m) 加 至 聚丙 烯 ( P 基 体 P MC P 结 将 A P( P ,5l 添 x P )
11 主 要 原 料 .
作 者 简 介 : 冯 夏 明 ,9 9年 生 , 读 本 科 18 在 生 .主要从事 元 卤阻燃聚丙 烯 的研究 。
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究 了 P / AP 研 PMC P阻 燃 材 料 的 性 能 。 结 果 表 明 : 同粒 径 的 A P均 能 成 功 被 MF包 覆 , 包 覆 后 的 A P粒 子 的 不 P 且 P
水 溶 性 均 大 幅 下 降 。P / A P阻 燃 材 料 的 耐 渗 析性 和 极 限 氧 指 数 均 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提 高 。 粒 径 小 的 A P有 利 于 PMC P P

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研究进展_汪玲

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研究进展_汪玲

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研究进展汪玲,刘吉平*(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1)摘要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用于阻燃研究可以降低聚磷酸铵的水溶性,有效改善阻燃剂易吸潮、易氧化、热稳定性差、相容性差等缺点,是-种前景良好的对聚磷酸铵进行改性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聚磷酸铵的阻燃机理和微胶囊技术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国内外使用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的研究进展,并对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现状给予总结同时得出结论:目前,微胶囊技术主要应用于包覆聚磷酸铵,而对其他阻燃剂的报道相对较少。

因此,应着重扩大微胶囊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另外还应积极开展微胶囊工艺、阻燃剂复配、提高力学性能、抑烟性能等研究,以提高其可适用性和广泛性。

关键词聚磷酸铵,微胶囊技术,包覆,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IFR)是-种典型的无卤阻燃剂[1]。

聚磷酸铵(APP)是IFR常用组分之-,其阻燃机理为:聚磷酸铵受热后脱去氨气生成强脱水剂聚磷酸,聚磷酸可使被阻燃物表面脱水生成碳化物,碳化物在基质表面形成致密性膨胀炭层,炭层可减弱聚合物与热源间的热量传递,并阻止气体扩散,由于没有足够的燃料和氧气,因而终止燃烧起到阻燃作用[2-3]。

但是聚磷酸铵作为阻燃剂加入后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差和吸湿性强,限制了其应用。

因此,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了采用微胶囊技术包覆聚磷酸铵用于阻燃研究。

1 微胶囊技术微胶囊包覆技术是指将APP利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包覆,形成-种直径1~50μm的具有半透性或封闭膜的微型胶囊APP产品,降低了聚磷酸铵的水溶性,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耐水性以及相容性。

国外知名企业赫司特公司、孟山都公司及Albright Wilson公司均生产高聚合度APP产品。

微胶囊的外形可以是球状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形状;胶囊外表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折叠的;微胶囊的囊膜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双层或多层结构。

微胶囊技术的优势在于形成微胶囊时,囊芯被包覆而与外界环境隔离,它的性质能毫无影响的被保留下来,而在适当条件下壁材被破坏时又能将囊芯释放出来,给使用带来许多便利。

笼状磷酸酯微胶囊/聚磷酸铵阻燃聚丙烯

笼状磷酸酯微胶囊/聚磷酸铵阻燃聚丙烯
好 的阻燃性 能。
P P , 熔 体流 动速率 为3 g / 1 0 mi n , 中国石油 化
工股 份有 限公 司北 京燕 山分公 司生产 ; A P P , J L S 一
1 0 1 , 杭州 捷 尔思 阻燃 剂 公 司生 产 ; E T , 本 工作组 以蜜胺 树脂为壁材 ( 质 量分数为5 4 . 8 %) , 采用原位 聚合法实验室制备: 先将 笼状磷酯酯分散于水介 质 中, 然后 加入 蜜胺 预聚物 , 建立起 由介 质 、 被包 覆 物和壁材构成 的混合体系, 采用原 位聚合使壁材 逐
鉴 于 环 保 的压 力 , 传 统 的 卤一 锑 协 效 系 统受 到质 疑, 促 使 人 们必 须 寻 求 无 卤 、 高效 、 低 毒 的新 型 阻燃 体 系 。 无 卤膨 胀 型 阻燃 体 系 因 而 日益 受 到 关 注 ] 。 三( 1 一 氧代 一 1 一 磷 杂一 2 , 6 , 7 - 三氧杂 双环 [ 2 , 2 , 2 ] 辛烷 一 4 一 亚 甲基 ) 磷 酸酯 ( 笼状磷 酸酯 , 见 图1 ) 是 欧 育湘 等 一 制 备 的一种 新 型 固体笼 状 磷 酸 酯 阻燃 剂 , 具有磷 含 量高 , 热 稳定 性优 异 , 不 溶 于 水 和大 多有 机溶剂 等 优点 , 对 多种 聚合 物有 较
磷 酸酯 微 胶囊 ( E T磷 酸 铵 ( A P P ) 复 配 用 于 阻燃 P P 的阻燃 性 能 ,
并对 复 配协 同性能 和阻燃 机理进 行 了探讨 。
1 实验部分
1 . 2 主 要 原 料
用 品 等领域 。 但 它易燃 , 且 燃烧 时产生 熔滴 , 极易 传 播 火焰 。 因此 , P P 的阻燃 问题 一直 备受 关 注… 。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分析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磷酸铵(APP)是一种常用的无卤阻燃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低毒性和环保性,因此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中。

传统的APP阻燃剂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稳定性差、耐热性差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将纳米材料引入APP中进行改性。

纳米材料改性后的APP在聚合物阻燃中具有许多优点。

纳米材料改性可以显著提高APP的稳定性。

传统的APP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引发材料的劣化甚至着火。

而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增强APP的抗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使其能够在高温下更长时间地发挥阻燃作用。

纳米材料改性还可以提高APP的阻燃效果。

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化学结构,能够吸附并分散热能,形成障壁层,抑制燃烧的传播。

研究表明,纳米材料改性后的APP在阻燃性能上通常比传统的APP阻燃剂有所提高,能够有效阻止聚合物的燃烧,减少火灾的发生。

纳米材料改性APP还可以改善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传统的APP阻燃剂会降低聚合物材料的韧性和强度,而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减轻这种影响,甚至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纳米材料改性APP在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纳米材料的添加量和分散性对阻燃性能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优化。

纳米材料改性APP的制备工艺和应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纳米材料改性聚磷酸铵在聚合物阻燃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改善传统APP阻燃剂的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同时提高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聚磷酸铵改性及其阻燃研究进展

聚磷酸铵改性及其阻燃研究进展

聚磷酸铵改性及其阻燃研究进展作者:郭楠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7期[摘要]无机磷系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分解温度较高,热稳定性好,为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但由于与高聚物相容性差,在材料中分散性差,易发生迁移起霜,造成基体加工性能和制品力学性能恶化,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本文重点论述了通过偶联剂处理、微胶囊化及溶胶凝胶处理等手段对APP进行处理,从而降低APP的添加对基体阻燃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聚磷酸铵;阻燃剂;表面改性;微胶囊中图分类号:TQ314.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68-010 引言近年来,聚合物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随之而来的火灾亦是历历在目,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让人们对于材料阻燃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磷系因其高效阻燃性逐渐成为除金属氢氧化物之外需求量最大的一类阻燃剂。

按照化学成分将阻燃剂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无机阻燃剂自身拥有价格相对低廉、低烟低毒、热稳定性高等优势,使得此方面研究从未间断。

无机磷系阻燃剂主要包括红磷、聚磷酸铵(APP)及磷酸盐三类。

聚磷酸铵(APP)分子式为(NH4)n+2PnO3n+l,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高效无机阻燃剂,一方面可以单独使用,另一方面更多作为膨胀阻燃剂体系中酸源与炭源、气源共同进行使用。

由于APP与高聚物相容性差,在材料中分散性差,易发生迁移起霜,造成基体加工性能和制品力学性能恶化,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1-3]。

1 聚磷酸铵概述无机磷系阻燃剂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聚磷酸铵(APP),它是聚磷酸的铵盐,也是膨胀阻燃剂(IFR)的主要成分之一。

APP有五种不同的结晶形式Ⅰ~Ⅴ。

其中Ⅲ、Ⅳ型的结晶状态不稳定,而Ⅴ型虽然稳定却尚未发现可行的制造方法,因此都难以作为商品化的阻燃剂。

结晶II型APP 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在300 ℃以上,耐水解性能优异,应用广泛,是目前生产、研究及应用的热点[4-5]。

《2024年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范文

《2024年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范文

《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安全的日益关注,生物基阻燃剂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在聚氨酯(PU)材料中,通过添加阻燃剂以提高其火灾安全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微胶囊化技术为这些阻燃剂的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阻燃剂的分散性,还能在燃烧过程中缓慢释放阻燃剂,从而提高其阻燃效率。

本文旨在研究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效果。

二、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本部分首先介绍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过程。

主要包括原料的选择、合成步骤以及反应条件等。

合成过程中使用的生物基原料如磷、氮等元素来源丰富,具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同时,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将阻燃剂封装在微小的胶囊中,提高其分散性和控制其在燃烧过程中的释放速率。

三、合成物性能表征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手段,对合成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进行性能表征。

包括粒径分布、微观结构、热稳定性等。

结果表明,合成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能够在聚氨酯中均匀分布。

四、聚氨酯的阻燃改性将合成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添加到聚氨酯中,通过改变阻燃剂的添加量,研究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效果。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等手段,评估改性后聚氨酯的阻燃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阻燃剂添加量的增加,聚氨酯的阻燃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五、改性聚氨酯的性能分析本部分主要分析改性后聚氨酯的其他性能,如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候性等。

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手段,对比分析改性前后聚氨酯的性能变化。

结果表明,适量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添加对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影响较小,同时还能提高其耐候性能。

六、结论本文通过研究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得出以下结论:1. 通过微胶囊化技术合成的生物基阻燃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能够在聚氨酯中均匀分布。

2. 适量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添加能显著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测试和垂直燃烧测试等手段证明其有效性。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在聚氨酯弹性体中阻燃及协效性的研究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在聚氨酯弹性体中阻燃及协效性的研究
III
ABSTRACT
for char residual was also observed by photograph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a suitable substitution of MAPP by synergist could improve the flame retardancy of the TPU/MAPP composites, and TPU composites with lower MAPP/synergist could achieving UL-94 V-0 rating. LOI of the composites also increased a little after adding synergist. The heat release rates (HRR) and weight loss rates of TPU/MAPP composites were also considerably decreased by the synergist. The CONE and MCC data showed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synergist and MAPP in the composites. (3) Thermal s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real tim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RTFTIR). Boron phosphate and ferric pyrophosphate can improve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at higher temperature from the TGA and the RTFTIR data. They also make the char residual of the composites more compact and continuous from their photographs and SEM, but had different synergistic effects: in BP system, during heating, polyphosphoric acid produced by the elimination of ammonia from APP could attack B-O bonds. The formation of boric acid appeared in the surface of residue, and adsorb combustible gases to make a deoxidizel atmosphere, made the char structures more stable. The (PO4)3- could promoted the release of ammonia from APP. Also APP could react with [B(PO4)x]n+, which took as bridges, the formation would brought about a stabilization of the composites. In FePP system, there is also a [Fe(PO4)x]n+, brought about a stabilization char layers, ferric also can capture the free radical in the combustion reaction. (4)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the BP/MAPP/TPU and the FePP/MAPP/TPU system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BP/MAPP/TPU system has a higher activation energy. Key words: microencapsulation, ammonium polyphosphate, combustion property,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flame retardant mechanism

APP在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作用研究

APP在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作用研究
但是 , 由于木塑复合材料中的主要原料植物纤维 与塑料 (特别是聚烯烃塑料 ) 都是易燃材料 , 因此 , 木塑复合材料不具备阻燃性 , 具有消防安全隐患 , 从 而在相当的程度上限制了这种绿色环保产品的应用范
围 。因此 , 近年来 , 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研究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木塑复合材料的主要成份为植物纤维和塑料 , 虽 然纯植物纤维 (如木材 ) 和纯塑料的阻燃性研究较 多 [ 1 - 4 ] , 但是 , 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规律既不同于植 物纤维 , 也不同于塑料 。目前 , 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 性研究很少 , 因而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规律了解还相 当不够 。本文以聚磷酸铵 (APP) 为阻燃剂 , 制备了 阻燃 PE 基木塑复合材料 , 研究了 APP 的添加量 、 APP与季戊四醇 ( PER ) 的复配比 、木粉用量对 PE
·60·
塑料工业 CH INA PLASTICS INDUSTRY
第 37卷第 12期 2009年 12月
APP在 PE基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作用研究
李珊珊 1 , 吕 群 1, 33 , 张清锋 1 , 来国桥 2
(1. 杭州师范大学 , 浙江 杭州 310036; 2. 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浙江 杭州 310036)
量的提高 , 木塑复合材料的 LO I显著增加 , 这说明 , 加入 APP对于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具有明显 效果 , 这种现象与 PE塑料的阻燃规律 [ 5 ]明显不同 。
图 1 不同阻燃剂体系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flame retardant system on the flame retardancy of W PC

双层包覆聚磷酸铵及其阻燃PP的研究

双层包覆聚磷酸铵及其阻燃PP的研究
本实验采用甲醛 三聚氰胺(蜜胺树脂)和环氧树 脂等材料单层或双层包覆 APP,有效提高了 APP的耐 水性,提高了阻燃剂与基体的相容性,且包覆材料具有 成炭功能,使 具 有 核 壳 结 构 的 阻 燃 颗 粒 同 时 具 备 了 酸 源、炭源、气源3种组分,阻燃效果更加突出。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PP,PPHM12,中国石油化工天津分公司; APP,聚 合 度 >1000,湖 北 柳 树 沟 化 工 科 技 有 限
犛狋狌犱狔狅狀犇狅狌犫犾犲犾犪狔犲狉犲狀犮犪狆狊狌犾犪狋犲犱犃犿犿狅狀犻狌犿犘狅犾狔狆犺狅狊狆犺犪狋犲犪狀犱 犐狋狊犃狆狆犾犻犮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犉犾犪犿犲狉犲狋犪狉犱犪狀狋犘犘
YUShouwu1,2,ZHAOZewen2,HUO Xiaowen2,WEIJunfu1
(1.School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2.CollegeofMaterials ScienceandEngineering,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ebei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Inorganic NonmetallicMaterials,TangshanKeyLaboratoryofFunctionalPolymerMaterials,Tangshan063009,China)
0 前言
膨胀型阻燃剂(IFR)是一种无卤、高效的阻燃剂,
收稿日期:20190123 联系人,Jfweitj@163.com
一般由酸源、炭源、气源3 种 组 分 混 合 而 成,APP 是 常 见且高效的酸源和气源[12]。但由于 APP 与基体相容 性和本身水 溶 性 等 因 素 的 影 响,导 致 阻 燃 材 料 的 物 理

Mg_OH_2_PP和APP_PP阻燃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Mg_OH_2_PP和APP_PP阻燃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

Mg(OH)2/PP和APP/PP阻燃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齐兴国黄兆阁李荣勋丁乃秀刘光烨(青岛科技大学新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42)摘要比较了Mg(OH)2和APP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APP的阻燃效果明显好于Mg(OH)2,锥形量热仪测试结果表明在阻燃性能上填充150份Mg(OH)2并不优于填充70份APP的聚丙烯阻燃材料;而APP的用量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聚丙烯氢氧化镁聚磷酸铵阻燃锥形量热仪StudyonPropertiesofPP/Mg(OH)2andPP/APPFlame-retardedCompositeQiXing-guoHuangZhao-geLiRong-xunDingNai-xiuLiuGuang-ye(KeyLaboratoryofAdvancedMaterials,Qingdao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Qingdao,26604)Abstract:Theflame-retardedproperties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PP/Mg(OH)2compositewerecon-trastedwithPP/APPone.Theresultsshowsthattheflame-retardedeffectofAPPisbetterthanMg(OH)2.Theconecalorimetertestshowsthatflame-retardedpropertiesofcompositecontaining150phrMg(OH)2hadnotobviousdifferencewithonecontaing70phrA.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PP/APPcompositeisgreatlyin-fluencedbyAPPcontent.Keywords:polypropylene;magnesiumhydroxde;ammoniumpolyphosphate;flame-retarded;conecalorimeter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Mg(OH)2]具有热稳定性好、不挥发、不析出、不产生有毒气体、不腐蚀加工设备、消烟作用明显、价格便宜等优点,由于其分解温度高且消烟性好,在聚丙烯的阻燃化中具有重要地位[1]。

微胶囊APP复配碳材料对EP阻燃和导电性能影响

微胶囊APP复配碳材料对EP阻燃和导电性能影响
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Beijing,100029) Abstract:Microencapsulatedammoniumpolyphosphate(EAPP)waspreparedbyusingofepoxyresinaswallmaterialandammoniumpolyphosphateascorematerialbased oninsitupolymerization.Besides,carbonnanoparticles (carbonnanotubesandgraphite sheet)wereincorporatedtoprepareEPcomposites,andtheflameretardantandelectricallyconductiveproperties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microencapsulated APPimprovedthedispersibilityintheEP matrixaswellastheflameretardancyofthe composites.Withthepresenceof10gEAPPand3gcarbonnanomaterials,theLOIof 100gEPcompositesincreasedto28.6%,andtheelectricalconductivity wasalsoincreasedto6.61×10-3 S/cm,reachingtheconductivelevel. Keywords:epoxyresin;ammonium polyphosphate;electricalconductivity;flame retardancy;carbonnanotubes;graphitesheet

不饱和聚酯树脂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对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不饱和聚酯树脂微胶囊化聚磷酸铵对阻燃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c a - o mi g p o e t so a e a d d P r t d e . h e u t d s o d t a s t e i c e s n f h h fr n r p r e f me r tr e P we e su id T e r s l h we h t h n r a me t e r i l f e a o t c n e t o P n AP .t e L n t r r ssa c f fa ea d d P r h n e ; h c a ia o t n f U R i P h OI a d wae e it n e o me r t r e P we e c a g d t e me h n c l l p o e t s o a ea d d P r e r a e t e a d t e c a — o i g p o ete o f a e a d d P rp ri ff me r t r e P we e d c e s d a l t n h h — r n r p r f me r tr e P e l il r fm i o f l
A s a t A n v l o - a gnitm se t l ead n ( R , hc a rp rdb con a — b t c: oe n n h l e u ecn a rtra t I )w i w spe ae ymi ecp r o n f me F h r
(oyrpln ) h ire cpua d e e to P ire cpua d wt n a rtd p l s r rs p l o y e.T e m co n a sl e f c fA P m co n a slt i u st a oy t ei p e t f e h u e ee n ( P ) n h f c o ec ne t f P n f m e ra t w t ei a c, c a ia po e isa d U R a dtee et ft o tn o R o a ert d n, ae rs tn e meh ncl rp re n f h U l a r s t

聚磷酸铵微胶囊化及其在聚氨酯密封胶中的阻燃应用

聚磷酸铵微胶囊化及其在聚氨酯密封胶中的阻燃应用

摘 要】 以环 氧树 脂 E 4 4 为 包裹 材 料 聚 磷酸铵 为 芯 材制 备 了微 胶 囊 化 聚 磷 酸铵 通 过 T G 水溶性 测试 等 研 究 了微胶 囊 化 聚 磷酸铵 耐热 温 【 度 残 重 溶解度 等 性 能 并将 其添 加 到 聚 氨 酯 密 封 胶 中 通 过 氧 指 数 垂 直燃烧 等 研 究 了 其 阻 燃 性 能 结 果 表 明 : 聚 磷 酸 铵 微 胶 囊 化 后 初 始 分 解 温 度 为 2 6 2 ℃ 7 0 0 ℃ 时 的残 重 为 4 2 1 6 % ; 水 中 粘 度 及 溶 解度 分别 为 3 2 1 M P a S 和 0 1 8 % 与未 包 覆 聚 磷 酸铵 相 比 分 别 下 降 了 6 4 2 % 和 6 1 7 % ; 当添 加 量 为 3 2 % 时 氧指 数 3 2 1 垂 直燃烧 V 0 聚 [关键 词 】 磷 酸铵 ; 微胶 囊化 ; 聚氨 酯 密封胶 ; 阻 燃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7 1 8 6 5 (2 0 1 1 )0 7 0 2 4 4 0 3 [ 中 圈 分 类 号 ]T Q


v e n
ic
a
l
c o m
bu s tio
n
V 0

e se a
n t ;
m a
da
n
t
聚 氨 酯 作 为 粘 接 和 密 封材 料 具 有优 良的弹性 耐低 温 性 耐磨 性 和 对 基 材 良 好 的 粘 接 等优 点 广 泛 应 用 于 建 筑 汽 车 家 装 防 水等 领 域 … 但 聚氨 酯 密封 胶 存 在 易燃 燃 烧 时 火 焰 大 浓烟 严 重 滴落 有 有 毒 气 体 产 生 等 问题 严 重 威胁 人 们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为改 善 其 燃 烧 性 能 多 采 用 添 加 阻 燃 剂 的 方 法 使 其 具有 2 定 的 阻 燃 性 [ 1 聚 磷 酸铵 (A P P ) 是 种含 磷 量 高 含 氮 量 大 的高 效 阻 燃 剂 广 泛 应 用 于 高 分 子 材 料 的 阻 燃 但 其 在 使 用 过 程 中存 在 易 吸 潮 团聚 在树 脂 中均 匀 分 散 困 难 耐 热性 不 佳 耐 湿 性 不 “ 微 胶囊技术 是 利 用 天 然或 合成 的高分 子 包 囊 材 料 对 佳 等 缺 点 I] 固 液 甚 至 气 等 微 小 芯 核物质 包 覆 形 成直 径 1 5 0 岬 的 种 具 有 半 透 性 或 封 闭 的微 型胶 囊 通 过 微 胶 囊技 术 可 以 改善 A P P 热 稳 。 定性 耐水 性 树 脂 相 容性 等 p J 本 论文 研 究 了应 用微 胶 囊技 术 ] 将 耐 热 性 耐水 性 较 好 的环 氧 树 1~E 4 4 作 为 包 裹 材 料 对 A P P 进 行 微胶 囊 包 覆 制 备 了 微 胶 囊 化 的 A P P 通 过 红 外 光 谱 (F T I R ) 热 重 (T G l 等 研 究 了 包 覆 效 果 并将 微胶囊化 的A P P 添 加 到 聚 氨 酯 密 封 胶 中 通 过 氧 指 数 垂 直燃烧 等 研 究 了 其 阻 燃 性 能

聚乙烯微胶囊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聚乙烯微胶囊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聚乙烯微胶囊阻燃剂的研究进展聚乙烯是一种典型热塑性材料,其材料的阻燃性能对于材料的加工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胶囊技术可以选择性释放和保护材料,使材料的阻燃性能增强。

本文介绍了核芯阻燃剂、协同阻燃效应的壳层材料以及微胶囊合成方法。

分析了聚乙烯微胶囊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

标签:聚乙烯微胶囊无卤阻燃通常情况下,乙烯单体在聚合的作用下形成的聚合物构成聚乙烯。

聚乙烯作为一种质量轻无毒,同时具备良好的绝缘性以及耐腐蚀性,而且容易加工成型,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加工、电器等行业,其中光电缆行业的使用是最为广泛的。

聚乙烯作为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组成的长链烃链,他具有易燃、耐热性差等性质。

由于不同的聚合度和分子量,熔点和玻璃化转变不易被观察到。

对于常见的商业等级的介质和高密度聚乙烯的熔点通常是在120℃至130℃的范围内,而他的氧指数仅有17.4%。

鉴于聚乙烯有以上一些物理特性,所以他在高压热放电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火灾,燃烧时会产生PE熔体淋漓,容易点燃其他物品,导致火势的蔓延。

所以对于聚乙烯的阻燃被广泛研究。

PE阻燃剂主要通过加入一些阻止或者抑制其燃烧的阻燃成分和阻燃材料的途径实现的。

材料燃烧的过程一般分为受热,降解,燃烧,以及火焰蔓延,如阻燃剂的阻燃效果,在一个或几个燃烧过程发挥,从而实现延迟点火,燃烧,阻碍抑制火焰的传播,为人们躲避、扑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而言之,阻燃机理就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使易燃和可燃的高聚物变得难燃、使难燃的高聚物材料变得更加的难燃或不燃,并且使他能够在着火后自动熄灭的特性,即不延燃性,此外,还包括降低烟害以及降低毒害等问题。

[1]1 微胶囊阻燃剂研究现状微胶囊技术是将微量物质包裹在高分子薄膜中的技术,是一种将固体、液体、气体储存包装技术。

[2]微胶囊的合成机理是将某一芯材或内相用天然的或合成的聚合物化合物形成的连续薄膜包覆起来,形成微观胶囊状物质,其中保证芯材物质自身的理化性质,然后通过一些外部的作用刺激发生缓释等,使芯材的功能能够在使用中呈现出来。

微胶囊化阻燃剂对HDPE阻燃性能的影响

微胶囊化阻燃剂对HDPE阻燃性能的影响

微胶囊化阻燃剂对HDPE阻燃性能的影响陶圣熹;夏艳平;章诚;曹峥;陶国良【摘要】以环氧树脂为囊材,阻燃剂二乙基次磷酸铝(ADP)和聚磷酸铵(APP)为芯材,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ADP微胶囊和APP微胶囊,并考察了其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ADP微胶囊和APP微胶囊的总添加量为质量分数20%,复配质量比为2:1时,对HDPE的阻燃效果好,垂直燃烧达到V-0级,极限氧指数为32%,热失重残炭率为16.8%,拉伸强度达到21.6 M Pa.%Aluminum diethylphosphinate ( ADP ) microcapsules and ammonium polyphosphate (APP) microcapsules are prepared ,in which the epoxy resin is the shell , ADP and APP are the core .The effects of ADP and APP microcapsules on flame retarclancy of HDPE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mass fraction of ADP microcap-sules and APP microcapsules is 20% with the ratio of 2 to 1 . The vertical burning is V-0 ,and the limit oxygen index is 32% . The carbon residue rate in the thermogravimetric (TG) test is16 .8% . The maximum tensile strength is 21 .6 MPa ,and the material has the best flame retardant property .【期刊名称】《现代塑料加工应用》【年(卷),期】2017(029)006【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高密度聚乙烯;二乙基次磷酸铝;聚磷酸铵;微胶囊【作者】陶圣熹;夏艳平;章诚;曹峥;陶国良【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 213164;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常州 , 213164【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关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阻燃改性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以添加膨胀型阻燃剂(IFR)为主。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阻燃PP的性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阻燃PP的性能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聚磷酸铵阻燃PP的性能冯夏明;危加丽;尹波;杨鸣波【摘要】The authors prepared melamine-formaldehyde (MF) resin via in-situ polymerization so as to microencapsulate ammonium polyphosphate(APP). The 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f APP on properties and morphology of the microencapsulated ammonium polyphosphate(MC APP) were studied. Two kinds of MC APP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PP was 5 μm and 15 μm, respectively) were added in polypropylene (PP) matrix;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ant PP/MCAPP flame retardant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APP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can be microencapsulated completely by the MF resin and the microencapsulated APP's water solubility decreases drastically. The water resistance and limited oxygen index of the PP/MCAPP composites are improved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APP with small particle size favors the microencapsulation by the MF resin and facilitates formation of a complete microencapsulation structure. There exists a strong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APP and MF resin, which can improve the flame retardancy of the PP/MCAPP composites. The role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even gets more significant, especially when the APP particles are not well microencapsulated by the MF resin.%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徽胶囊包覆聚磷酸铵(APP)粒子,研究了APP粒径对微胶囊化APP(MCAPP)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将两种MCAPP(APP平均粒径分别为5,15 μm)添加至聚丙烯(PP)基体中,研究了PP/MCAPP阻燃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APP均能成功被MF包覆,且包覆后的APP粒子的水溶性均大幅下降.PP/MCAPP阻燃材料的耐渗析性和极限氧指数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粒径小的APP有利于MF的包覆,包覆结构层更完整.MF和APP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APP包覆不完全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提高P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期刊名称】《合成树脂及塑料》【年(卷),期】2012(029)002【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聚丙烯;聚磷酸铵;粒径;微胶囊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者】冯夏明;危加丽;尹波;杨鸣波【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610065;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成都市6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1+4近年来,聚磷酸铵(APP)以优异的阻燃性能备受关注。

微胶囊化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阻燃聚丙烯的研究(1)

微胶囊化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阻燃聚丙烯的研究(1)

微胶囊化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董延茂1,鲍治宇1,赵丹2,於香湘1(1.苏州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摘要:首先研究了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聚丙烯(APP/PER/MEL/PP )膨胀型阻燃体系(IFR )的物料配比对PP 阻燃性能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获得了优化配方。

然后将优化配伍的APP/PER/MEL/PP 与自制的“三位一体”膨胀型阻燃剂微胶囊化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MSDM )阻燃PP (MSDM/PP )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MSDM 对PP 的阻燃效果优于APP/PER/MEL ,这与MSDM 中C 、N 、P 、Cl 的协效作用有关。

MSDM 微胶囊对PP 的抗拉强度也有促进作用,这可归因于阻燃剂的微胶囊化增强了MSDM 的稳定性以及MSDM 与PP 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微胶囊化;山梨醇磷酸酯三聚氰胺盐;膨胀型阻燃剂;聚丙烯中图分类号:O6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87(2010)02-0018-05用于聚丙烯(PP )的膨胀型阻燃剂(IFR )一般由酸源、碳源和气源组成。

IFR 可提高聚丙烯的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增加热失重残余率,使聚丙烯的极限氧指数有较大的提高。

高效、低毒、低烟、低成本、多功能、新型复合“绿色”IFR 是未来PP 阻燃剂研究的重点[1~3]。

单一组分的IFR 添加量大、阻燃效果差[4~6],将协效型添加剂与阻燃剂共混、交联等可以提高PP 的阻燃、力学性能等[7~14]。

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APP/PER/MEL )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用于PP 的IFR 。

文献报道认为APP 、PER 和MEL 的最佳比例为APP ∶PER ∶MEL=50∶10∶1,或4∶1∶2.5,或4∶2∶1(wt ∶wt ),相应的元素组成为C ∶N ∶P=0.8∶1.2∶1,或2.5∶4∶1,或2.4∶2.2∶1(mol ∶mol )[15~20]。

《2024年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范文

《2024年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范文

《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开发具有生物基、环保、高效阻燃特性的新型阻燃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其中,微胶囊化技术因其能够提高阻燃剂的热稳定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本研究通过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聚氨酯中的应用,旨在提高聚氨酯的阻燃性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的合成1. 材料与试剂本实验所使用的生物基原料、聚合物材料、表面活性剂等均需符合环保标准。

此外,还需准备合成所需的设备,如搅拌器、反应釜等。

2. 合成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或原位聚合法,将生物基阻燃剂包裹在微胶囊内。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使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3. 合成过程及表征详细描述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反应条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径、包覆率等进行表征。

三、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对聚氨酯的阻燃改性研究1. 实验方法将合成的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添加到聚氨酯中,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聚氨酯阻燃性能的影响。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试、垂直燃烧测试等手段评估聚氨酯的阻燃性能。

2. 结果与讨论分析不同添加量下聚氨酯的阻燃性能变化,探讨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在聚氨酯中的阻燃机理。

同时,对改性前后聚氨酯的物理性能、热稳定性等进行评估。

四、结论总结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阐述微胶囊化生物基阻燃剂在聚氨酯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应用价值。

同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五、展望与建议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例如,研究不同类型生物基原料对微胶囊化阻燃剂性能的影响;探索其他环保型阻燃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微胶囊化技术在其他聚合物材料中的应用等。

六、致谢感谢参与本研究的师生、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单位和个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a i 1 r p riso lmer t r a t P a en td c e s o f s , n ee e tii f f l me r — h n c o e t f a e a d n r o e r a et t a d t lcrc y o a -e a p e f P o a h t o f
郝 冬 梅 林 倬 仕 陈 涛 尹 亮 陈 崇 伟 刘 彦 明
( 海 化 工 研 究 院新 技 术 开 发 室 , 上 上海 ,0 0 2 206 )
摘 要 : 用 微 胶 囊 化 技 术 合 成 的新 型 无 卤膨 胀 型 阻燃 剂 (F 制 备 阻 燃 聚 丙 烯 ( P 。 考 察 了 IR 中聚 磷 酸 铵 ( P 用 利 I R) P ) F AP )
关键词 : 聚丙烯 微 胶 囊 包 覆 膨 胀 型 阻燃 剂 无 卤 阻 燃 性 能 聚磷 酸 铵
Ef e to i r e a s l t d APP y Epo y Re i f c f M c o nc p u a e b x sn
o o e t f Fl m e Re a da l pr py e e n Pr p r y o a 。 t r nt P0 y 0 l n
e cp uain. su e o h rp rt no a -ead n P p lp o ye e .Th feto e n a s lt o wa sdf r epe aai f mertr a tP ( oy r p ln ) t o l f eefc ft h
mir e c p u ae c o n a s lt d APP o t d by EP o FR nd t e e fc f I c a e fI a h fe to FR e a a d b co n a u a e pr p r e y mir e c ps lt d P c a e y EP fdfe e tc n e to lmer t r a ,wa e e it n ea d me h nispr pete o t d b o i r n o t n n fa e a d nt f t rr ss a c n c a c o ris o fPP r t de .Ther s lss w ha e we es u id e u t ho t twh n EP S7 p r e n APP,t epa tcesz ft — i e c nti h r il ieo hemi c o n a s 1t d APP Su f miy a d c mp c.I c e sng t o t n fEP i r e c D uae i ni or t n o a t n r a i he c n e to n APP,t e LOI o h f fa - ea d n lme r t r a tPP nce s s1 te nd t ewa e e it n eo lme r t r a tPP ha g s heme i r a e i l ,a h t rr ssa c ffa - ea d n t c n e ;t —
H a ngm e o Do i Li n Zhu hi os Che Ta n o Y i a Che n Li ng n Cho w e ng i Li a m i u Y n ng
( s a c & De eo m e tDe a t n ,S a g a s a c n t u eo Re e r h v lp n p rme t h n h i Re e rh I s i t f t
环 氧 树 脂 ( P 的 微 胶 囊 包 覆 效 果 以及 不 同包 覆 E E) P量 所 复 配 的 I R对 P F P的 阻 燃 性 、 水 性 以 及 力 学 性 能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耐 明, E 当 P包 覆 量 为 7 时 , 覆 AP % 包 P的 粒 度 均 匀 致 密 ; 着 包 覆 壁 材 E 随 P用 量 的 增加 , 燃 P 阻 P的 氧 指 数 稍 微 变 大 , 水 性 有 耐 所改变 , 学性能下降变化幅度不大 , 力 电性 能 比较 稳 定 。
t r e tPP S r ltv l tbit . ad n i e ai ey s a l y i Ke r :p 1 pr py e y wo ds o y o 1 ne;mi r e a u a i n;i t c o nc ps 1 to n ume c ntfa e a da ;no ha o s e l me r t r nt n— l —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现 代 塑 料 加 工 应 用
2 008 年 第 20 卷 第 4 期
M ODERN PLAS CS PROCESS NG TI I AND AP PLI CATI ONS
E 胶 囊化 AP P微 P对 阻燃 P 能 的 影 响 P性
Ch m ia n u t y,S a g a ,2 0 6 ) e c 1 d sr I h n h i 0 0 2
Ab ta t sr c :The n v 1no - l g n i t me c ntfa e r t r a t o e n hao e n u s e lm e a d n ,wh c s prp r d by mir ih wa e a e 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