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心得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心得《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通过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和政治实践的回顾,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的书籍。
在阅读过程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1.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历代政治得失的分析,我深刻体会到政治制度的重要性。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可以推动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而一个糟糕的政治制度则可能导致内乱和社会动荡。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2.统一与分权的平衡:中国历代政权在统一和分权之间进行了不同的平衡尝试。
有时,过于强调统一可能导致集权和权力滥用的问题;而过于强调分权可能导致地方割据和国家凝聚力的削弱。
了解这个平衡的关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体系的演变以及现代政治发展的挑战。
3.政治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历代政治制度面临各种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历史上的政治改革经验提醒我们,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政治制度非常重要。
政治改革不仅仅是一种制度的重塑,也包括对权力的监督和民众参与的提升。
4.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历代政治得失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参与在改革和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民众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有效遏制腐败、促进公平正义,同时也能够保证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因此,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提升公民的参与能力是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阅读,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当前的政治现实和未来的政治改革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考。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进,让我对中国政治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洞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部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历史学著作。
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精辟分析,钱先生引导我们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缺点,以及这些制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这部作品让我深刻体验到了钱穆先生深厚的史学造诣和国学底蕴。
他的文字流畅且富有洞见,使得原本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制度变得容易理解。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钱先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上,而是通过对这些事件的深入分析,提炼出了它们背后的政治智慧和人性光辉。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钱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辩护所吸引。
他批评了那些一味抹黑中国传统政治的言论,认为这些言论过于片面和偏颇。
钱先生强调,中国传统政治并非一团漆黑,而是有着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优点。
例如,他提到了中央集权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巨大贡献。
然而,钱先生也并非盲目乐观。
他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缺陷,如君权过重、地方权力受限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历史上导致了诸多弊端,如政策执行不力、地方积极性受挫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钱先生提醒我们,在追求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更好地平衡中央和地方、君权和民权的关系。
此外,《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还让我认识到了历史研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同时,历史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建立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研究的意义。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部作品将继续引导我们反思历史、观照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心得体会】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于其中部分内容和观点颇有感触。
因为本身并非学历史的,所以,以下观点和想法仅针对此书所写内容而得,若是有看客要纠于其他具体细节展开去讨论,我便无意也无力奉陪了。
一、当代中国人,对于中国几千年帝王时代的认识和了解都过于简单笼统,甚至是错误的。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把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国社会都称之为封建社会就是典型的误解。
所谓封建,即为封土建国、封疆建侯,那个时代早在秦汉一统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就已经结束了。
二、中国秦汉以来的传统政治并非都是帝王专制。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皇帝并不能一家独大,一个人说了算。
皇权和相权(政府权力)是相互区分,相互制约的。
大部分时候,政府权力对皇权的制约要远大于皇权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直到明清,尤其是清代才有些颠倒过来,所以,明清两代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最差的时期。
我们印象中觉得帝王时代都是皇权社会,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时间上明清离我们比较近,所以它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往往会替代、统括了之前更久远的年代;二是现在关于帝王时代的各种影视作品、小说基本都是围绕皇帝和皇室为核心内容展开,出于艺术效果考虑,里面对皇帝和皇权的描述往往是有夸大成分的。
三、我们总说中国的政治传统是人治社会,这也不对。
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和实现大一统都比较早(同时期欧洲所谓罗马帝国其实就是个松散的联邦国家,各城邦国之间仍然各自为政,罗马皇室并不能对它们实施有效管控),中国历来都是最重法治的国家。
当然,这个“法”讲的不仅仅是狭隘意义的法律,而是基于伦理、道德和事实规律的一整套思想、原则和规矩。
这一套思想、原则和规矩牢牢根植于这一片土地,管了中国几千年。
这其中,除了核心思想以外,其具体内容也一直在不断地调整更新,其中的合理性远大于不合理性,利也是远大于弊的,否则也不会带领中国一直领先世界几千年。
直到明清,破坏了原有的“法”,政治制度开始变坏,国家也就没落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一)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这本书就像是一个时光机器,带着我穿越到了古代,看到了好多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书里讲了好多朝代的故事呢。
比如说汉朝,那时候当官可不简单,要靠别人推荐。
就像我们班选班长,如果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那被推荐的同学肯定得表现特别好才行。
汉朝就是这样,能被推荐当官的人,都得有真本事、好品德。
还有唐朝,唐朝可厉害啦!他们的考试制度让很多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当官,为国家做事。
这就好像我们参加比赛,只要努力准备,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有可能得奖。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办法来管理国家,就像我们做游戏也有不同的规则一样。
古代的人们可聪明啦,他们想了好多办法让国家变得更好。
我也要好好学习,变得像他们一样聪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二)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我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感受。
这本书里讲了好多古代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宋朝。
宋朝的时候,军队的管理和以前不太一样。
皇帝怕将军权力太大造反,就经常换将军,结果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了。
这就好比我们踢足球,总是不停地换队长,大家都不知道听谁的,那肯定踢不好球呀!还有明朝,明朝废除了丞相,皇帝一个人要管好多事情,累得不行。
这让我想到,如果我们班没有了班长,老师什么都要自己管,那得多辛苦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三)小朋友们好呀!我读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感觉收获满满,现在就来和你们说一说。
书里讲了很多朝代的政治制度,比如秦朝。
秦朝统一了六国,实行了郡县制,把国家分成好多小块,派官员去管理。
这就像我们把教室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这样管理起来就更方便啦。
再说说清朝,清朝有很多严格的规矩,官员们都要遵守。
这就好像我们在学校要遵守校规一样,如果不遵守,就会受到批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四)小朋友们,我最近读了一本很厉害的书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现在我来讲给你们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结构严谨主题宏大,节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以为代表,从政府组织、选举、赋税经济、兵役等方面分别论述,大体上可以窥探中国历史之全进程了,我能理解的有限,仅分享几点我的一些体会:1、二千多年的古代王朝是一段历史进程,非“封建专制”可以一言以概之的,书中君权与相权在不同王朝权重是不同的,唐时期君主的旨意需要送去门下省盖章再交由执行,清时期君主则可以从军机处直接传给个人等,此变化过程是缓慢的,君权重而相权弱;联想到心理咨询中,哪有一个二个的词就可以概括我们漫长的成长史呢,又哪有一件二件事就可以决定我们的人格发展呢?标签化带来某种效率,却牺牲了更多真相;2、书中提到很珍贵的了“历史意见”,即当时的人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而非用我们现代民主视角,井田制发展到后来的均田制,在某个时期是符合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的,同时西方的选举制,放在古代的.中国,幅员辽阔交通落户,完全没有可行性。
我们看待历史,可以保留现代意见,但也不能忽略当时的意见;这让我想到,我们的大多数防御机制最初可能都诞生在特定的互动关系中,但不一定适应今时今日的生活,如果我们留心到“历史意见”,也许还要感谢我们这些“不适宜的防御”呢;3、制度与人事是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话题,我想提二类人,张居正们以及绍兴师爷。
他们的共同点都有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虽然制度约束难以撼动,但是他们还是凭借着独特的个人魅力绽放在历史的星空下。
这也得说到,任何事终究要落到人这个字上,一旦由某个人参与,必然带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构成我们文明中璀璨的光,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我们才能发展自己,成就每个独特的自己!。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七篇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七篇【篇一】前段时间,我们中青二班三支部主要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模块,几位老师的精彩报告和实践教学,让我对“民主政治”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充满兴趣、充满热情地读起了史书,特别是渴望重回中国历朝历代寻求政治体制的发展和变化。
于是,我读起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总体内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就我国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介绍和对比,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
可以说,该书是一本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非常精彩。
二、回顾五个朝代的政治体制首先谈谈对汉朝的认识。
可以说,汉朝是吏治相对较好的一个朝代,官员总体人数少,只有中央和地方两级,而且中央和地方官员之间的流动属于正常行为,没有高低之分。
汉朝的经济发展也还可以,“三十税一”,总的来说老百姓的税收是相对低的。
皇帝和宰相分工也非常明确,君权和相权大致是并列的,宰相具有管理政府的实权。
汉朝的选举是举荐制,理念是很好的,不过举荐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就是只有富人才有条件读书,穷人失去读书和当官的机会。
再谈谈唐朝,唐朝和汉朝时我国历史中最为鼎盛的时代。
看看唐朝的政治体制,相权被分割了,分成了三省六部制,不过呢,相权还是有的,只是相互牵制罢了。
地方管理和汉代就有差距了,县的数量增加了。
再说选举,汉朝是采用科举制的,这个制度对于选拔人才更有效了。
府兵制的军事制度,后来也还是出了问题了,形成了军事割据。
书中谈的的第三个朝代是宋朝,宋朝是文人治国,但政治体制太弱了,特别是军事上,以防守为主,不敢进攻,节节败退。
宋代的中央政府的首领宰相被进一步削掉了军权和财权。
而钱先生在表现士族政府对于皇权的退让时,以宋初宰相让座的缘由出发对于历史演变剖析的入木三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钱穆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他通过分析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教育选举、经济赋税和国防兵役制度,来深入剖析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阅读这本书,我深感中国历史的厚重与丰富,同时也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对于钱穆先生对于历史的洞察力深感钦佩。
他通过对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他指出,历史上每一个政治制度的产生都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而这些因素都对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洞察力不仅需要对于历史有着深厚的积累,更需要对于历史事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分析。
其次,我对于钱穆先生对于历史的客观态度深感敬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钱穆先生并没有盲目地推崇或者贬低某个政治制度,而是以客观的态度来评价每一个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他指出,每一个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其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这种客观的态度不仅使得钱穆先生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也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此外,我也对于钱穆先生对于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的观点深感兴趣。
他认为,制度的变迁和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他也指出,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利益,否则就难以长久地存在下去。
这种观点不仅适用于历史上政治制度的发展,也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改革。
最后,我认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也有着很大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更好地发展和进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和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
这种借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今的挑战和机遇,也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和改革。
总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著作。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2010-09-20 14:26《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国史大师钱穆老先生对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一个教案,后经整理编订成书。
书中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看法论述相当精辟,我受益颇丰。
作者说现代人说起古代政治就是专制黑暗,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单从皇权与相权来说,皇帝和宰相的秘书处相比,宰相实际权力大,重大事权都出自宰相下。
在宰相下,有一个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下的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对皇家就有监督职权。
而且一切政令的发出必须经过宰相这一关。
可见宰相对皇权有制约。
但皇权和相权的最大问题在于双方权利划分不明,愿意在于伸缩有的,但也常常导致皇权侵夺相权。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为例证: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
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
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
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
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他说现代人认为中国不民主,历代都不民主,但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人口众多,分散居住,幅员辽阔,不适合那样搞(古代经济条件也不好),同样中国传统重质不重量,他是一种贤人政治,认为只要他是贤人就能代表大多数。
当然这是理论。
他说今天人们搞改革,一心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其与现实不符,却还迁就,美其名曰革命。
殊不知革命的本质,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
他说论地方政治,汉代为最好,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它的原因是分级少,升转灵活。
且队伍不臃肿浮杂。
地方的实际权力也很大,利于百姓。
他论证说,从汉到唐再到元明清,中央政权有逐渐集权的趋势,结果导致地方政治一天天衰落,国家统一,政治进步,自然要政权集中,但要使人民真正受益,恰恰最该搞好的确是地方政治。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六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六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以中国历史为背景的著作,作者章邯以前代政治实践和经济社会变迁为基础,梳理出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历史进程。
读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政治发展史,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有规律的。
从有文字记录的早期,就可以从秦汉以来的政治规律看出,一方面,历代政治的推进和发展都取决于政治的力量的构建,如何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政治制度,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历代政治的失败和失败的结果,如何不能充分认识并正确处理民族性格和帝国性质之间的关系,使政治制度背离民众实情而不可持续,从而导致政治衰退。
从历史上看,中国历代政治的发展,有很多得失相生。
例如,就有关政治的变革,历史上的君主制虽然给了中国社会一种稳定的社会结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中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的缺陷。
举例来说,汉朝时期政治上缺乏分权制衡,官员霸权已经深入到政治根本,官僚体制渐渐膨胀,贪腐滋生,政治制度日益变得腐朽难以改革,从而导致朝廷政权的衰落。
此外,从历史上看,中国历代政治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得失。
比如,在经济发展方面,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度使中国经济发展有所约束,但也使朝廷得以有效地控制社会经济,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经济。
同时,中央集权制度也为社会保持稳定,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政治和经济稳定。
总之,中国历史上政治发展虽然曲折,但也有其渊源也有其规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政治得失也有政治得失,其中既有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需要避免的地方。
将这些经验总结总结,可以为当前的政治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以保持中国国家的稳定发展。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全文5篇)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全文5篇)第一篇: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今日,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读后给我很大的启发与感悟。
吕思勉先生讲述了从上古时代到清朝的阶级制度、官制、选举、兵制、法律等方面,阐述了各个时代的政治设施及其成败得失,文笔生动活泼,极富思想内涵。
在中国历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为政先礼,礼为政本”,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以其为基础逐步形成了以礼法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法律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法律维护等级制度,赋予贵族官僚各种特权,按品级减免罪刑。
中国古代法律是以刑法为主,兼有诉讼、民事、行政等方面的内容,这种诸法合体混合编纂形式,贯穿于封建社会各朝代。
中国当代的法律与历代法律相比,具有明显的文明性,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人治与法治。
在历代法律中,礼占有重要位置,强调了自觉性,也就是人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就是一段人治的历史。
而中国现代法律提出依法治国,与人治相比,法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最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愿望;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最能反映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明确性和公开性,便于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具有平等性和公正性,任何人不因地位高低、权力大小、贫富差别和种族信仰不同而受到优待或歧视;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它以国家的强制力量为后盾,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些都表明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的依法治国目标,即“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依法治国已成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
与历代人治为主的制度相比,当代法治具有文明性。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历代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按品级减免罪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中国古代朝朝代代变换更迭,在朝代的变更中,在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中,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法律制度随着频繁变革。
我们知道,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几个朝代,是研究中国历代政治所应着重的几大朝代。
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钱穆老先生就从这几大朝代的政府组织、考试制度、赋税制度、兵役制度出发,对其得失做出分析评说。
在品读完本书后,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钱穆老先生在书中指出,我们此刻不看重历史,不研究历史,所以说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政治都是一样,都只是“专制”两字已可包括尽了,其实不然。
我们知道,唐代“贞观之治”享誉历史,唐代的的一切制度,多半是由南北朝演变而来,有其历史渊源,也有其传统精神。
而今日社会有些人看轻中国古代历史,崇洋媚外,一味想模仿外国制度来改良自己的制度。
今日之社会是朝代更迭变换,经历了千千万万个革命曲折发展而来的。
纵使当今社会主义社会虽与新中国建立前的封建社会大相径庭,但这并不代表着中国古代历朝制度可以用“专制黑暗”轻易抹杀。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会是绝对的利或者绝对的弊,所谓利弊,都取决于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
历史得失绝对不是我们自己随便找个现实高度就能高谈阔论的,我们必须知道在此项实施之时有关各方意见的反映,必须了解当时人们切身感受此项制度的真实反应,钱穆老先生将此称之曰“历史意见”。
因此我们看待历史,就应该收集“历史意见”,应站立于每项制度所对应朝代的视角,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平心客观而非带着阶级色彩的有色眼镜来评判历史。
而说到“崇洋媚外”,学习西方,洋务运动时之“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主张引进学习外国军事科技以富强中国,但我们知道,军事科技能改善的仅仅是表层上的东西,清末的制度腐朽之生可谓“朽木不可雕也”,也绝不是靠学习一两天军事本领,引进几吨炮弹就能解决的事情,我们总说改革改革,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书笔记从历史得失看中国政治中国的政治,从传统政治到现当代政治,经历了历代王朝的更迭,经历了千年历史的锤炼,经历了几次彻底的大变革,中国的政治于是变成了今天的摸样。
虽然一直在变革,但有一点恐怕是从来没有改变的,那便是历朝历代中国人都想要达到的理想国。
这一理想国或许是大同世界,或许是皇权专政,或许是民主制度,亦或是现在的中国制度……尤其是近百年来,几乎所有的制度都被尝试了遍,在政治这条路上,中国人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向前,一直在寻觅。
那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钱穆从汉、唐、宋、明、清五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朝代的政治制度来谈,每个朝代他都从中央、地方、监察、科举、经济、兵役制度出发,谈到了各个朝代的具体情况。
历史是一面明镜,无论这一路上发生了什么,它们都会成为历史,一切的功败都将得到历史的定论。
任何一项政治制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观察,若仅以当前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必然有失公允,得出偏激的结论——这是贯穿全书来自于钱穆从历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得失里看到的结论。
钱穆先生生活的年代恰好是中国政治制度频繁变革的这么一个时期,当时,大批的有识之士们都在为了“解放”中国,为了“废除封建制度、建立民主共和”而奔走相告。
他眼前的世界,是怎样的充满了变革、充满了未知?当时的中国,应该仍有不少五四新文化的遗风,在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时,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否定传统,并且是彻底的否定。
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注定了让作者这么一个有着中国根又忧国忧民之人又重新翻开了中国的历史,去传统政治里寻找答案,寻找中国的未来之路。
作者这里的传统政治制度是从两个方面来谈的:一是制度,一是人事。
这或许跟中国的传统紧密相关。
作者认为,任何一项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了解一代的制度就要精通一代的人事。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独特的有着其本身的历史特点的,只有适应其自身特点的能够在其时其地有价值的制度都应当得到中肯的评价。
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第一篇: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关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政府组织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表明了几个观点,一是对待中国古代政治,不能“把秦以后的政治统治,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我们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二是要处理好人事与制度的关系,不能死搬硬套地用制度而不顾人事是否适用。
在这本十万余字的书中,作者选取政府组织、科举、兵役、赋税四个方面的政治制度,论述了汉、唐、宋、明四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得失,清朝本该也按此体例进行论述,但清朝是一个外来政权,因此钱穆先生特别强调了清朝“部族政权”的特点,也就没有按此体例论述。
汉代的中央政府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九卿是皇帝的私人机构,同时也要对宰相负责,宰相在春秋战国时是王室的管家,到后来因由私到公的演变而成为政府领袖,按照钱穆先生的观点,宰相在公私上还是分得不太清楚,一方面是皇帝的管家,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公器——政府的首长;汉代的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郡守的级别与九卿等同,郡守调入中央即为九卿,郡守、县令在地方拥有很大权力,军权,财权,察举权,治民权等无所不包。
因此,中央的相权还能有效制约皇权,地方官的权限也很大,皇帝并不能形成专制。
及至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宰相实行“三权分治”,即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有“封驳”权,而尚书省负责执行,这是一种集体宰相制,其特点是主逸臣劳。
尚书省分为六部,其排序大致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此六部制自唐代以至清代末年,推行了一千多年而未改动,只是次序略有变化。
唐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二级地方政府上加了一级观察使作为检察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以至于最后形成节度使藩镇割据,尾大不掉,唐逐渐衰弱以至于灭亡。
虽说唐代中央政府较汉代而言已从私过渡到公,在制度上有较大进步,但地方政府分级太多,尤其后来出现的节度使与中央分庭抗礼而使唐灭亡,并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战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精选14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精选14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篇1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主要论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教育选举、经济赋税、国防兵役制度,从制度诞生的背景和历史的沿革演绎来分析,在历史中看历史,以其必然性、偶然性和当时的实际要求来检讨得失,读读此书也有利于把历史电视剧看得明白一点。
由此我联想到了当代的中国。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是否需要象中国目前这样,搞越来越加强的中央集权确实是个疑问,管理范围过大,层次繁冗,能否管好,能否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来统筹兼顾,始终是个问题。
这方面美国做的比较好,它的每个洲拥有足够的权利来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法律、财政、经济发展政策,这样能减少行政层极,提高行政效率,更好的完善地方政治。
封建政治发展中,汉代的地方政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应该值得借鉴。
当然美国和中国有所不同,目前的我们毕竟改革开放才二十年,在国民经济还不太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许是个较好的选择。
接着是关于政治与现实的关系。
汉代君权和相权大致是并列的,而到了明代,朱元璋把相权的大部分拿到了自己的权利范围里。
这些变革与制度本身特点、制度的发展以及人事都有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符合现实需要。
但是朱元璋对宰相的废止实际上是为维护个人权威和独裁服务的,那么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如何让制度跟随现实而变迁,如何让制度的变迁真正为老百姓服务似乎应该作为目前的发展标竿。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上,对制度的完善和变革该如何做。
八十年代,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改革的序幕,并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无比伟大光荣正确,那么“实践标准论”同样适用于现在以及以后的制度变迁,只要充分把注意力放在人民群众那去,充分发挥老百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扬民主和自由而不只是说一套做一套,相信制度一定能够越来越适应现实,那样伟大光荣正确才名副其实。
再者是中外制度的比较。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六篇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六篇篇一“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
若离开人事来看制度,则制度只是一条条的条文,似乎干燥乏味、无可讲。
”这是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前言中说到的。
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用什么样的制度,不用什么样的制度。
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
一项制度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
同时,历史在不断前进,人事在不断的变化,制度也应该不断的变化以适应人事。
人事,就钱穆先生此书来说,有深刻的含义,指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制度则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历朝历代,两者都有着积极且双向的互动,由此又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演进。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全书寥寥九万八千字,钱穆先生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国历史上五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从政府组织结构,考试选举制度,经济赋税,兵役制度等几个方面来比较优劣、来陈述历代得失。
我认为,组工干部读书的面要广博一些,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历史观、大局观,提高文化素养。
这本书偏重于政治制度的论述,对广大组工干部来说,既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通俗读本,同时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了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发展的好书。
我们要做好组织工作,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行政权力的架构和运作模式,洞悉规章和人事的分离与配合。
从这汉、唐、明等五个五个朝代,三个大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三个重要国家制度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各个方面的制度都和人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事可以使制度适应时势,使之趋于完善,但是人事在制度的实际操作过程里也有可能阻碍其理想效果的发挥,从而导致制度失之应有作用。
人事从来都是有双面效应的,所以从历代政治得失当中得出的经验也应该借鉴到当今的国家制度建设当中,实现制度和人事的有效积极互动,最大程度的发挥两者的作用。
钱穆先生写道:“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之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
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是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10篇 - 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10篇- 读后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是一本由钱穆著作,九州xx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能有帮助。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一):一点关于历史制度的重新认识这本书在灌输一种思想: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建立在前一种制度的弊端上,我们不能脱离历史,就单纯的评论一项制度的好与不好。
作者把制度和“人事”分开讨论,但是我认为是制度的漏洞而使“人事”(人为的错误)蔓延。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二):历代得失制度与人事的对立变动是一国机制运转的真实机理。
读书论世当看天外之天,事外之事,走出繁琐的细节把握住大纲节要,宏通辨达,由过去观,为后世计。
不要为眼前的形式和潮流的理论所束缚,而是应直面问题本身,切近观察,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三):流畅!酣畅淋漓!把汉、唐、宋、明、清的制度讲得很清楚,又不失重点!行文简练,但叙述清晰,很容易理解!钱宾四是教师出身的,可现在又有几个老师像他这样?现在的历史老师不是念课本就是在插科打诨,课内讲不好,讲些无聊的玩笑话!学生的辨别能力又差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四):历史佳作钱穆的书,我虽才看了《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以及现在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但都是一字不落,真真给他老先生震撼到了,因为他我才喜欢历史,知道历史的用处。
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又一次给我疏导了各官职与制度方向知识,深入浅,大爱。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五):非常值得一看的历史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本书讲了中国封建2xx年的历史,朝代的更替,格局的变化,政治的变革。
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和国防与兵役制度介绍汉、唐、宋、明、清的政治。
可以说是多方面让我们了解了那个神秘的中国历史。
这本书可以当成一本工具书,却没有那么枯燥乏味,但可以让人了解很多。
值得一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六):读《得失》要点士人政治的提出。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钱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钱穆篇一: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有感读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有感钱穆,这个名字在过去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过,后来才知道钱先生是一位历史学家、教育家,被中国学术界尊其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
偶然,看到凤凰网上的一段视频才知道毛泽东曾对胡适、傅斯年、钱穆的批评,了解到了为什么之前,自己不能看到或听到钱穆的文章的原因了。
就历史角度来看,任何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很难抛开作者的阶级观点及个人好恶,真正的“董狐直笔”的事件是很难出现的。
但是,钱穆先生的文章中,我们能够找到一种以其个人观点为主线的一条线索,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对我们从个人角度去审视中国历史益处极大。
本书从汉、唐、宋、明、清这几个主要朝代入手,从政府组织、选官、经济或是赋税、军事或是兵役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制度的发展史,脉络清晰、分析深刻,值得一看,值得细看。
我分析此书有这样几个值得指出的地方,以供读者对照,也是一家之言。
第一,爱国主义的渗透。
我们说历史学科就应该在德育渗透上起到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作用,历史课标要求“认同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反观我们中学课本中,的确有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赞颂,可是在政治上有突出了黑暗,秦始皇的暴政、汉武帝的穷兵、唐玄宗的奢靡、元朝的残暴、明清的专制,彷佛走进中国古代史好像除了几个劳什子的科技、艺术成就,别的尽是人民的水深火热,可是为什么中国去延续了这么多年,中国的政治、文化却有这么广泛的影响呢。
钱先生在书中给了我们解释,通过读其书,我们知道其实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的制定都有其历史的背景,制度出现问题也伴随着人事出现问题,例如,宋代募兵制,钱先生从地理因素、历史条件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宋代出现“冗兵”“冗吏”的缘由,让我们更清晰的掌握了宋代备受斥责的积贫积弱现象,个人觉得要比中学课本中皇帝昏庸等介绍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让人认识中国历史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摘要
介绍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
主要探讨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几大趋势以及传统政治制度所引发的士人阶层的膨胀问题两个方面。
最后结合现实主张客观公正的对待传统和西方的制度。
一、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全书共98000 字
全部由钱穆所写。
文字不算浩繁
政治得失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
的“政治”
国古代社会如此漫长
围
四讲兵制。
之所以选择此四种范围
看中国历史上政府职权分配之演变
及其内在之根本意向”。
本书除去前言和最后的结论各成一章
共分了五讲。
之所以只讲了这五个朝代
钱穆先生将政治分为人事和制度两个方面来把握在本书中分析的重点是制度但由于这两个方面本身也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
度
作四个范围来讲。
钱穆先生根据自己对于制度的理解选取了他认为最为重要、不可不讲的
钱先生认为借讲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政府职权分配之演变中国传统政治之大趋势以及其内在趋向
国历代政治上规定着哪种人才可参加政府。
因为一国之政府
人
间打通一条路
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最根本问题之所在
制度
对各个朝代就这四个范围和方面来分析其制度的得失。
政府职权分配
府运作的根本模式和权力分配
制约的功用
了什么人可以来管理政府
先生所论述的
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桥梁
人只是一个品位而非阶级
之路参与政治两项要素也是政府的基石变迁。
二、感想汉唐是讲中华盛世
论得失
传统政治和政府的先河
心良苦
失。
钱先生对这些过失的分析也并非全盘否定
理解之代武功之衰
论之甚详
则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