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11 调 查动 物 .
在 洛 阳郊 区 ,共调查 小猪 3 k 0 g以下
色 。 姆 萨 氏染 色 时红 细 胞 呈 淡 红 色 , 红 细 胞 体 有 折 光 姬 附
性 , 周 有 白 环 。瑞 氏染 色 时 红 细 胞 呈 淡 紫 红 色 , 红 细 外 附 胞 体 呈 淡 天 蓝 色 。 每 个 细 胞 上 附着 的 附 红 细 胞 体 呈 数 量 各 异 , 度 感 染 6~1 中 0个 , 度 感 染 2 重 6个 以上 。 2 2 调 查结果 . 按 2 % 的 比 例 , 机抽 样 采 血 镜 检 , 0 随 小
1 O% 。
+ ;0 以上 时 , 为十 ; 倍 镜 下 观 察 1 视 野 无 附 红 } 8% } 定 H 高 { O个
细 胞 体 者 为 阴性 。
2 结 果 2 1 附 红 细 胞 体 的 形 态 .
3
分 析 及 讨 论
3 1 猪 的感染率及发病情 况 .
此 次 共 调 查 :小猪 1 0 50
头 , 血 3 0头 , 病 2 0头 , 亡 8 采 0 发 0 死 4头 。 中猪 1 0 2 0头 , 采 血 2 0头 , 病 1 0头 , 亡 2 4 发 0 死 9头 ; 大猪 8 0头 , 血 0 采
2 11 鲜 血涂 片镜 检 . .
取 压 片 或 悬 滴 片 放 在 10 倍 00
维普资讯
H N N J RN L O I L H S AN R D V T RI A Y ME I I E 0 2 2 ) E A OU A F AN MA U B D Y AN E E N R D C N 2 0 ( 3 9
猪 附红 细胞 体 病 的 流行 病 学调 查 及 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的相关研究现状
附红细胞体病的相关研究现状作者:欧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8期【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相关;研究;现状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寄生于血液细胞、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简称附红体(EPE)病。
研究人员Schilling和Dinger首先发现了附红体的存在是在实验室和野生小鼠中[1]。
人畜感染了附红体,可引起附红体病。
它的流行范围很广,目前动物及家畜感染的报道已有68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国在1981年晋希民首次在家兔体中发现附红体[2],随后我国各地也陆续报道了人类感染附红细胞体病。
在全球我国是流行最严重的一个国家,对人体的危害也已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本文就该病的生物学特征、目前流行及实验室检查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1生物学特性1.1分类目前研究对于附红细胞体的分类尚未统一,现在广泛地采用《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将附红体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sythrozoon)[3]。
我们国家发现有14种并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报道出来的有绵羊附红体(E.ovis)、猪附红体(E.suis)、球状附红体(E.cocoides)、温氏附红体(E.wenyonii)、短小附红体(E.parvum)5种。
1.2形态学特点附红体为多形态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多异,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形态是不具备细菌结构的原生体,只有单层膜包裹,在胞质内可见电子密度大的颗粒状物,分布无规律。
实验室检查血片通过姬姆萨染色后油镜或吖啶橙荧光染色下观察,红细胞感染后出现形态边缘发生改变,上面附着一些圆形小体小体。
折光性较强,一个或上百个小体附着在感染的红细胞上[4],除了附着的也有游离在血浆中作各种不规则运动。
2流行病学流行现状。
从发现附红体有出现人类感染临床病例,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临床病例报告[5-8],根据最近几年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报道的占总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
解读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近年在我国的猪养殖中,猪附红体细胞病的发生正在逐渐提升,而且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已经影响了我国朱养猪业的发展。
这种疾病对母猪、仔猪、生猪都会有影响,比如会影响母猪的正常受孕和生产,阻碍仔猪的生长、令生猪无法增肥等,而且还很容易引发其他更为严重的猪病。
因此为了保障猪养殖的正常进行,避免因为猪附红体细胞病而降低养殖效益,本文对这种猪病的针状及治疗方法展开了分析。
!、不同生长阶段猪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后的变化首先是种公猪,一旦感染这种疾病就会明显削弱配种功能,降低准胎率、导致尿鞘积尿和不愿亲近母猪。
对种公猪的精液进行观察可发现呈现不正常的灰白色,实验检查可发现精子密度已下降至"#$到%#$之间,母猪受孕率因此严重降低。
其次是母猪,如果是急性病症将导致母猪的乳房和外阴处出现水肿,如果是慢性病症将影响怀孕母猪的正常繁殖,并降低受孕率。
如果母猪在妊娠期前感染了附红细胞体病除了会影响受孕一般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如果在进入妊娠期后感染这种疾病将会无法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而且容易发生流产,当仔猪降生后也会发生弱仔过多和无乳和少乳的问题。
再次是仔猪,如果仔猪处在哺乳期,那么在不感染的其他疾病的条件下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
但如果附红体细胞病病症急且非常严重则会导致仔猪红细胞大量坏死,并且会严重降低仔猪的抗病能力,引发高烧、不进食、扎堆、不能正常行走等症状,而且死亡率较较高,无法自愈,且在治愈后很容易出现不再生长的问题。
最后是育肥猪,在不存在其他疾病的条件下,附红体细胞病只会降低育肥猪的生长速度,进而延长出栏时间,导致养殖成本增加。
另外由于猪附红体细胞病容易引发其他的猪病,如果一旦发生更为严重的猪病还可能因为病死而造成养殖户的严重损失。
"、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共有急性慢性和亚急性三种类型,因此分析其症状已经分别从这三种类型的角度出发:首先是急性症状,急性的猪附红体细胞病多发生在仔猪身上且一般没有先兆症状,当疾病发生以后仔猪会出现口鼻流血、身体出现大面积红紫色斑块、不再进食、瘫痪、抽搐等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及治疗作者:牛海龙来源:《中国动物保健》2016年第02期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依附于红细胞表面或在血浆、组织液、脑脊液中游离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发病时表现为发热、贫血及黄疸等。
病原菌多为隐形感染,感染初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时发病。
可导致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母猪繁殖困难或流产,严重者会造成机体死亡。
该疾病在国内外均有报道,近几年来更是在我国多个地区暴发流行,对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介绍该疾病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解剖学特征及实验室诊断特征,并总结治疗及预防该病的方法。
1 临床症状强壮成年猪和中猪除血检阳性以外不表现任何症状,免疫力低下猪或仔猪临床表现为体温40-42℃,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萎靡,呼吸急促且心跳加快。
发病早期皮肤潮红,毛发乱而无光,出现便秘症状。
发病后期皮肤及黏膜苍白,毛孔出血,严重腹泻,尿液呈茶色或浅红色。
若病发后不及时救治,大部分病猪于一至数日内死亡。
染病的怀孕母猪表现为流产或死胎,哺乳母猪表现为体温高、厌食及呼吸急促。
2 解剖检查病猪四肢、耳部末稍发绀;耳颈部出现皮肤病症状,伴有毛囊处渗出性出血;皮肤发白伴有皮下水肿,黏膜、脂肪及肝脏多处黄染;皮下组织散布有出血斑,与肌间呈胶样浸润。
全身淋巴结以及脾脏、肝脏、肺脏均出现肿大现象,心包积液,胆汁充盈,腹水较多,肾脏散布有出血点。
3 微生物诊断病原体在显微镜下呈多种特异形态,并可使红细胞呈现特别的形态,通常采用直接镜检法进行检验,包括鲜血压片、血涂片两种方法。
鲜血压片法是将一滴病猪血液滴于载玻片,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载玻片,高倍镜下观察,血浆中有圆形、卵圆形、环形、杆状、月牙状的虫体不停翻转、运动,同时有虫体依附的红细胞呈星形。
血涂片检查是用病猪血液制成血涂片,后用瑞氏染色,高倍镜下观察,血浆中及红细胞表面有大量蓝色不规则形态的虫体。
4 治疗及预防发现染病猪并确诊后应在所有饲养猪的饲料中加入100mg/(kg·bw)土霉素及200mg/(kg·hw)金霉素,连喂2周。
夏季多发病之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12 形态学特征 .
号等 ,病原 体 则可 经伤 口传播 。此外 , 前体温下 降。初期精神委顿 ,食欲减退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呈 多态 性 ,环 形 、 _ 猪附红细胞体病 的流行 与不 良的饲养 方 但 饮水增加 ,而 后食欲废绝 ,饮 水量 明 圆 形 、逗 点形 或 杆 状 等 形 态 不 一 ,大 小 式 、气候条件等应激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应 归 属 于 柔 膜 体 E支 原 体 也 可 通 过 血 污 染 的 精 液 传 染 给 母 猪 ; 1 此 42 亚 急 性 型 .
属 ,并改名为猪嗜血支原体 [。 2 1
外 ,如消毒 不彻底 的注射、去势 、打 耳
患猪体温 升高达 3 . 9 3~ 4 2℃,死
围绕 在整个红 细胞上 ,还有 的游离在血 红 细胞的细胞膜 ,使细胞膜 产生小而深 便 秘 和腹 泻交 替 出现 。后 期病 猪耳朵 、
时 尚未 引起足够 重视 。近年来 ,随着养 保 存可存活数年 。猪附红细胞体 体外培 削弱 了红细胞携带氧 气和营养物 质的能 猪业 的不 断发 展 , 该病的发生逐渐增 多。 养 条件 十分苛刻 , 目前尚不能在 非细胞 力 ,使糖 酵解增强 ,消耗血 糖并产生 大 尤 其是 2 0 年 以来 对 猪发 生本 病 的报 培养基上培养 [。 01 3 1 道 急剧增加 ,本病 不仅 引起 猪死亡 ,而 且影 响猪生长发 育,出栏推迟 ,甚 至引 量乳酸 ,引起 低血糖和 酸中毒 ,从而 使 患猪 出现 呼吸 、心跳加快 和体温升高 等
1 病原学
11 分类 .
传播途 径也不十分 明确。 目前认 为本 病 4 ~ 4 0 2℃ 。 根 据 病 程 长 短 可 分 为 3 种
猪附红细胞体病最新研究进展
6 6一
中 国动 物 检病 最 新研 究进 展
刘聚祥, 辉 , 富成 , 李 姜 王克 宁
( 河北农 业大学动物科技 学院, 河北保定
010) 7 1 0
摘 要 : 附红细胞体病 (o c n p r t rz o o i ,E 是 由猪 附红细胞 体 (y o 1 sa S i ,.H 专性 猪 P r ie E ey h o o n s P ) s M c pa m U M S i ) S S 寄生所引起 的热性溶血性人兽共 患传 染病。该 病大多 由血吸 昆虫传播 , 其临床症状 主要是发热 、 黄疸 、 贫血和母猪流 产, 能够导致机体免疫 力低 下而与其他病 混合感 染。笔者现就其病原学、 流行 病学、 发病机制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诊 断方法、 防治措施各 个方 面做一 综述 , 希望 能给该病 的临床 诊治提 供一定的帮助 和借鉴 意义。 关键词 : 附红 细胞体 ; 人兽共 患病; 猪病 中图分 类号 :8 5 9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5 94 2 1 )5 0 6 — 3 S5.9 A 10 — 4X(0 0 0 — 0 6 0
附红细 胞体 病 (e y h o O n — 形 、 圆 形 , 数 呈 杆 状 或 者 逗 点状 , 俄 罗 斯 等 在 内 的 3 E r t r z O o 卵 少 0多 个 国家 [1。 15 3] - ss i)是 由专性血 液寄生 的附红细 胞 虫体直径一般为 3 0 0n 。 8  ̄6 0m 血浆 中 B o d W等 ] 究报道 了在 巴西一 in o A 6 研 体 (e yh oo n 寄 生 于 人 畜 红 细 的单 个 M s i 运 动 活 跃 , 呈 翻 滚 或 些 商 品化 猪 养 场 , 红 体 病 一 直 保 持 E r tr zo ) .uS 附 胞表面 、 血浆及骨髓 液等部位而 引起 扭转状 ;附着在 R C表面 的虫体 , B 则 着较 高的流行 率。我国的江苏 、 广东 、 的以溶血 性贫 血 、 发热 、 疸和 母 猪 在 R C表面 围成一 圈, 黄 B 镜检 R C犹如 广西 、 B 甘肃 、 宁夏、 云南 、 新疆 、 内蒙古 流产 等 为主 要症 状 的人 兽共 患传 染 个 摆 动 的 齿 轮 , 星 芒 或 针 芒 样 特 等省 自治区 的许 多地 区均 是此病 的 呈 病 。曾有 国外学者 以黄疸贫血病和类 殊外观 ] 氏 一姬姆萨染 色则可看 流行和高发 地区 。Z e H [等 报道 , z瑞 ; h u1 5 ] 边 虫 病 描 述 过 此 病 。 12 年 到 齿 轮 状 R C周 围 的 浓 染 虫 体 , 图 20 年 是 我 国猪 附 红 体 发 病 最 为 严 98 B 如 03 S h l i g和 D n e c i ln i gr等 几 乎 同 时 在 1 示 。 所 重 的一年 ,大约有超过 6 0万头猪感 M si 干 燥和 化学 消 毒药物 染 Ms i, . u S对 . u s 给我 国的养猪业造成 了巨 啮齿 类动物 中查 到附红体样 小体, 当 时将 其 命 名 为类 球 状 血 虫 体 (. O — 抵抗 力较弱 , E C C 一般消 毒药几分钟 即可 大 的 经 济损 失 。 般 说 来 ,患 附红 体 病及 隐 I感 生 c ie ) 在 随 后 的几 十 年 中 , 界 各 将其 杀死 , ods 。 世 而在酸性溶 液中其活性 反 地 的学 者们 陆续 发现 并报 道 了不 同 而会 增 强 。M si . u s对低温 抵抗 力较 染的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这些带病 的 血源 、 垂直或者媒介 动物 身上寄生 的附红体 , 如绵 羊附红 强 , CC的血液 中可存 活 1 月, 在 个 不 传染源通过接触、 将本病扩散, 从 体 (.v S 、温 氏 血 虫 体 (. e y 受 RC溶解 的影响 , E o i) Ewn— B 在低温 冷冻情 况 昆虫等途径进行传播 , 而扩大附红细胞体病的危害_。从发 1 7 ] o i 、 附 红 体 (.u s 、 附红 体 下可存活数年之久 。 .u S n) 猪 M s i) 牛 M s i 不能在细 (. e a o e) 人 附 红 体 (. u 菌培养 基 以及无细胞 培养基上培养 , 病季节 的规律性来看,夏秋或者雨水 Etgnds、 Eh— m n s 、 附 红 体 (. e er p v ) 其体 外培养条件极 苛刻 , au) 狗 E p r k o o i、 目前 尚无 关 较多的季节是高发期,可能因为这是 】 8 ] 猫 附红体 (. e i ) [] p it r 于 M s i 体外培养成功 的例子 [ 。 E f l s 等 1 。S lt e - 2 .u s 1 各种 吸血 昆虫活 动繁殖 的高峰期 [, 。 J 因此 在这 些 季 节 对猪 场 吸血 昆虫 ( 如 于 15 首 次 发 现 并 命 名 了猪 附 红 98年 刺蝇 、 子、 蚊 蜱等) 螨虫 、 、 虱子等 的消 细 胞 体 嘲。通 常 猪 附红 体 病 呈 隐 性 携 灭 是 防控 该 病 的 一个 重 要方 面 。 带感 染而不发病 , 仅当免疫力 低下或 者 发 生 应 激 刺 激 时才 单 独 发 病 , 与 或 3 发 病 机 制 其他 恶性传染病 , 猪瘟 、 如 猪蓝 耳病、 随着 免疫 学 、 细胞 生物 学 、 子 分 生物学技术 的迅猛 发展, .u s的感 M si 猪 伪狂 犬病 、 胸膜肺 炎 、 链球 菌 猪 猪 尊 鼙 染 过程 和发 病机 制逐 渐被 人们 所 了 病 、 弓形虫病等 继 发或并发而使 猪 解 。透射 电镜 、 描 电镜及 P R 分 扫 C等 加 重病情 , 严重 者甚至导致死 亡 。因 子 生物 学手段 ,更有利 于观 察到 M . 此 , 附红细胞体病 对养猪业 的危害 猪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及探索
i )的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 p rtr on s m E ey o o hz
s i)感 染 猪 所 引 起 的 一 种 传 染 性 血 液 u s
病 , 附 红 细 胞 体 寄 生 于 人 、猪 多 种 动 物 的 红 细 胞 或 血 浆 中 .属 人 畜 共 患 病 。
胞表 面附着 有单 个或 多个环 状 或半 月
至 导 致 死 亡 .给 养 猪 业 的 健 康 发 展 及 养 殖 户经 济 方 面都 带 来 严重 的损 失 。
种 的 猪 都 易 感 ,仔 猪 的 发 病 率 和 的 热 性 溶 血 性 人 兽 共 患 传 染 病 。该 病 大 多 由 血 吸 昆 虫 传
虫 繁 殖 滋 生 的 季 节 . 猪 的 感 染 主 要 集
中 在 6 9月 份 .在 北 方 7月 中 旬 到 9 ~
染 性 ,老 鼠 可 携 带 附 红 细 胞 , 并 将 其
其 病 原 学 、 流 行 病 学 、 临 床 症 状 与 病 理 变 化 、诊 断 方 法 、 防 治 措 施 等 方 面
进 行 综 述 .希 望 对 该 病 的 临 床 诊 治 提 供 一 定 的帮 助 和 借 鉴 。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是 由 ( eyho Ep rtr zo oi)立 克 次 氏体 f c eti ra — o n ss Rik t aog n s
分 裂 方 式 进 行 繁 殖 . 但 不 能 在 猪 血 液
多头 猪 共 用 同 一 注 射 针 头 ,断 尾 、 打 耳 号 、 阉 割 、外 科 手 术 等 是 人 为 传 播 该 病 的 主 要 因 素 。 感 染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妊 娠母 猪 可通 过 胎 盘感 染 胎 儿 , 引 起 流 产 , 产 下 的 仔 猪 也 带 虫 。应 激 是导 致该 病 爆 发 的重 要 因 素 ,分 娩 、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引言: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猪肉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并探讨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
一、病因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病毒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病毒。
二、症状1. 高热:病猪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以上。
2. 消化道症状:病猪食欲减退,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3. 呼吸道症状:病猪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出现皮肤发红、溃烂、水肿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出现抽搐、瘫痪等症状。
三、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病猪之间的亲密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共同饮水、吃同一饲料等。
2. 空气传播:病猪呼吸道排出的病毒颗粒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猪只。
3. 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车辆等传播给健康猪只。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2. 严格检疫隔离:对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在确保无病情的情况下方可投放到正常饲养场。
3. 饲料卫生控制:饲料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应加强饲料消毒,使用高质量的饲料。
4. 疫苗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在猪只免疫期间提供保护。
5. 临床治疗:对发病猪只要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以减轻病情和提高生存率。
结论: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猪肉产业的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检疫隔离、控制饲料卫生、进行疫苗预防和及时的临床治疗。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保障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分娩 、 过度拥挤 、长途运输 、恶劣气候、饲养 诊断标准和生产中切实可行 的综合防治措施 。 经在 素 ,
威海市部分中小型养猪场推广应用 , 取得了明显效 管理不 良、更换 圈舍或饲料 ,会诱发该病 。
弱小 ,发病死亡率 高。
3 病理变化
5 杜绝机械传播途径 . 3 在疫苗接种、 疫病治疗需要注射时应准备足够
主要病变为贫血,黄疸 , 发病猪皮肤 , 黏膜苍 针头,保证 l 猪换 l 针头 。 在打耳号、阉割、外科
白黄染, 部分猪全身皮肤发红,以耳 、鼻、腹部严 手术时 ,应 当每完成 1次都要对器械进行完全消
方案~ :适用于发病初期 的治疗 。
处方 :贝尼尔 5 g 体重深部分点肌肉 ~7 m &g
状或颗粒状 。单个附红体有很强的运动性 ,可前 、 注射,1 d 次, ,连用 3d ,亦可选用中仁药业生产
后、 、 左 右翻滚或扭转运动。 一般单个大型附红细 的附红康 也可用盐酸多茜环素, 如森澳达药业全
1 易感年龄 . 2
5日 内发病症状 明显 , 龄 一般 7 0日龄多发 , ~1
体温升高 ;眼结膜皮肤苍白或变黄 ( 贫血或黄疽 ,
便深黄色或黄色黏稠 、 腥臭 ; 死亡率在 1% ̄9 %, 0 0 小部分猪很快死亡 , 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
成僵猪 。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 , 仔猪的发病率和 具有示病诊断意义 ) 。四肢抽搐 ,发抖 ;腹泻 ,粪 死亡率较高。 1 潜伏期 - 3 d ,但大部分猪常呈隐性感染 。 )
维普资讯
疾病 防 治
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
工作研究2021.04 畜牧业环境41摘 要:附红细胞体病是有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正确掌握该病目前的研究进展对于有效防控附红细胞体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以及临床常用的防治措施,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附红细胞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防治1 前言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骨髓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红皮病、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等,主要临床症状是贫血、乏力、嗜睡、黄疸、发热等。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近年来,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附红细胞体病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在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病报道,该病成为导致母畜繁殖障碍、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生产效益降低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如果不能及时确诊并采取防控措施,会对人畜健康和畜牧业养殖造成严重威胁。
2 病原学附红细胞体,简称附红体,其形态结构多样,多呈卵圆形、杆状、球杆状、哑铃型等,多个附红细胞体可以同时附着于一个红细胞上,游离在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则可能作左右、上下、扭转以及翻滚等运动,一但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则停止运动。
被感染的红细胞边缘会发生变化,不再是正常的饼状立体形,而是呈锯齿状、星芒状、不规则多边形状等。
附红细胞体在分类上一直存在争议,既具有原虫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立克次氏体目的特点。
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有多种形态,其归属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有人认为是霉形体,有人认为是真核生物,也有人认为是边虫,目前按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的分类,将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
不同种的附红细胞体都有相对的特异性和相应的宿主,宿主特异性强。
3 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病分布范围广泛且不受地理限制,世界各地均有本病的报道,阴性感染率比较高。
根据动物流行病学中心的统计,该病在五大洲的27个国家都有分布,如美国、中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例报告
1 临床症 状
肌 肉注 射0 . 2 ~O . 3 m g / k g ,7 d 后再 用 1 次。
病猪精神不振 ,被毛粗乱 ,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 ,体温稍 5 . 2 隔离消毒 对 已发 病 的猪 进行 隔离 、消毒 。 高 ,眼结膜发白,肠干 ,拉算盘珠样粪便 ,表现角 弓反张等严重
神经症 状 ,左后 肢麻 痹 。
5 . 3 给 药 预 防
2 剖检变化
全 群猪 饲料 中添加 土霉 素原粉 ,2 0 0—8 o o g / t ,连用 5 ~ 7 d 。
全身淋 巴结肿大 ,血液稀 薄 ,凝 固不 良;黏膜黄染 ,腹水 5 . 4 对 症 治 疗 病猪和可疑猪 ,肌 肉注射血虫净5~7 m g / k g ,l d / 次 ,连用 增 多 ;肝脾肿 大 ,有 白色坏 死灶 ,质脆 ;胆囊 臌大 ,胆汁浓 ~3 d ,同时用复方庆大、维生素B 等进行对症治疗 ,防止继发 稠 ;心肌变软、脂脆 ;肾脏肿大 、发亮 ;肠管变薄 ;膀胱内膜 2 感 染 。有 贫 血 症 状 的 猪 ,肌 肉 注射 右 旋 糖 酐 铁 2 m l / 头 ,维 生 素 出血 。
临 床 兽 医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细胞体病 的病 例报 告
王惠敬
( 天津市 宁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天津 3 0 1 5 0 0 )
2 叭2 年8 月1 6日 ,宁 河 县 某 猪 场 从 外 地 购 入 1 0 4 头仔猪 , 5 防治措施 旁 晚时 有6 头 出 现 神 经 症 状 、 皮 肤 苍 白 及 严 重 贫 血 , 体 温 在 5 . 1 切 断传 播 途 径 ,积 极 治 疗 控 制该 病 的关键 在 于驱 除猪 体外 螨 、血 虱 、蚊 等 寄生 虫 ,做 加. 2  ̄ C 4 2 . 0  ̄ C 之 间。畜 主 曾用热毒 克 、青霉 素 、安痛定 、病 毒灵 好 猪场 的灭 鼠工作 ,切 断 传播途 径 ;可 用 伊维 菌 素或 阿维 菌 素 , 等药物治疗5 d 后 ,未能控制病情 ,相继死亡3 头。
附红细胞体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带, 此在流行病学上有十分重要意义 , 但仅是个例报 道 , 于该病 的转 归值 得进 一 步研究 。 对
23 传 播途 径 .
含1% 的小牛血清的 R M( eue al’ ei 0 E R dcdE g S d e m —
UI培养 液 中生 长 , 氧 或 5 的 C 件 均 可 , l) T 厌 % O条 在 R M 中加入 肌 苷可 有助 于保 持 红 细胞 的完整 性 , E 并
3 临床 表现 与诊 断 3 1 临床症状 .
附红 细 胞 体 病 ( prtrzooi) 称 附红 体 E eyhoons 简 s
( P ) , 由附红细胞 体 ( pr ho o ) EE 病 是 E e t z n 寄生于 yro 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 、 血浆及骨髓液等部位 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本病最早于12 年 98 由 Shln c iig和 Dn e 在 啮 齿 类 动 物 血 液 中发 现 , l igr J 以后相继在其他动物 中也都证实有本病的存 在。 迄
染 注射器 、 针头 等 器具 , 行人 、 注射 时发生 感染 。 进 畜
可促进附红细胞体 与红细胞 吸附。 中国张守发等 引 用 R M 一 60 M一19 D—M M 种 培养液作为 P I 14 、 9、 E3 基础培养基 , 再分别按体积分数加入4 %的犊牛血 0 清, 采用普通恒温培养箱进行牛 附红细胞体的体外 培养获得成功。 这些培养方法的建立和完善 , 对于未 来 附红细胞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有效药物的筛选 、 诊断抗原的制备和疫苗的研制都将会提供可靠科学
口岸卫生控制
第1 卷 第5 6 期
附红 细胞 体 病 病 原 学 、 行 病 学 流 与诊 断 方 法研 究进 展
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若已将霉菌毒素的源头移除,就不需要再采取其他措施了。
对那些严重不发情的母猪,注射前列腺素可能有效。
7管理和控制如果怀疑存在霉菌毒素中毒问题,立即停止饲喂这些饲料,将该饲料与其他谷物按1:10的比例混合后,饲喂给肥猪或直接销毁。
对饲料的所有原料取样,若需进一步的检侧,请将样品储存于合适的地方。
参考文献[1]李红.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防治[J].养殖与饲料,2017(08):46-47.[2]马继新,等.猪霉菌毒素中毒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08):109.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目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猪传染性疾病。
今年在武安某养猪场出现了几例疑似猪附红细胞体病病例,病猪临床症状明显,病死率高。
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实验室检验等,最终确诊该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经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本文对此次病例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今后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1临床症状该病发生于养殖场育肥猪舍,发病初期,病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活动,有些病猪出现一条腿疼痛无法落地,为其注射青霉素与安痛定,效果不明显。
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猪便出现食欲废绝,大便干燥,便中带血,机体消瘦,精神萎靡,卧地不起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对其进行驱赶,强制其站立等方法均对其卧地不起症状无效果。
发病期间,体表皮肤变红,出现大面积的红色斑块,体温升高,结膜黄染。
在病猪采取隔离措施后,同猪舍的其他猪也陆续发病,据描述,后发病的病猪,在第一头病猪发病未进行隔离期间,有啃咬过病猪的尾巴及耳朵。
2病理剖检变化在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病死猪,病死猪外观腹下皮肤出现较大面积紫红色斑块。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猪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且凝固不良。
皮下大面积淤血,粘膜脂肪黄染,肌肉苍白,心包积液,肝脏肿大、黄染、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且质地变脆。
肺脏、肾脏肿大有小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柔软,切开时切面模糊不齐。
猪附红细胞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综述
p 1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继 发 急 性 水 肿 病 的 病 例 3
诊 治
绍 , 望 能 对 广 大 兽 医工 作 者有 所借 鉴 。 希
附红细胞俸病 镶
刘 忠琛 宋 颖 尹 怀 磊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又称 附 红 体 、 虫 病 , 由 附红 细 胞 体 寄 生 血 是
山 东省 胶 州 市 畜牧 局
p 9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 防 治 经 验 总 结 2
p 0猪 瘟 与 猪 附 红 细’ 体 病 混 合 感 染 的 病 例 3 胞
防 制
疾 病 的 鉴 别 诊 斯 、 些 兽 医工 作 者 的 实 践 经 验 及 一 临 床 中 遇 到 的 代 表 性 病 例 对 该 病 进 行 了 全 面介
维普资讯
2o - 0 68
… … … … … …
煎1 -51268278 512 1 9 82 8 51288 79 7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随 着 气 温 的 升 高 和 雨 季 的 来 临 , 北 、 南 河 河 山 东 、 四 川 等 地 的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日渐 增 多 , 怎
分布 , 地 域性分 布特征 , 无 主要 在 牲 畜 中流 行 , 行 的 高 峰 为 流 夏 秋 季 , 可 能 与 雨 水 较 多 、 虫 孳 生 有 关 。 在 饲 养 畜 禽 的 农 这 蚊 牧 区 。 特 别 注 意 预 防 附红 细胞 体 病 流 行 . 时 发 现 动 物 的流 要 及 行情 况 , 加 以控 制 。 并
比 增 高 。 附 红 体 属 于 支 原 体 属 。 本 病 最 初 在 12 9 8年 由
S h 1i g从 小 鼠血 液 中 发 现 并 命 名 的 , 相 继 从 绵 羊 血 液 中 e i ln 后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血液原虫性的传染病,寄生于猪的红细胞或者血液当中即可引发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本病的发生与蚊虫的叮咬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蚊虫等昆虫叮咬、破损的伤口进行传播,母猪感染后也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本病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影响较为严重。
夏、秋等蚊虫活动频繁的季节是该病发生率较高的时期。
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本病的防控。
1病原简介本病的病原为附红细胞体,该病原也被称为猪嗜血性支原体,外观形态多样,多呈环形或半月形,也有杆形和球形等,一面凹一面凸,没有鞭毛与细胞壁,直径在0.8~2.5μm 之间[1]。
经革兰氏染液进行染色后,病原呈现出紫色,为革兰氏阴性。
应用姬姆萨染液染色后,通常会被染成紫红色。
猪附红细胞体进入生猪体内后主要是吸附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有时单个存在,有时则会以链状或者簇状吸附于红细胞的表面,每个猪红细胞表面可吸附1~20个左右的猪附红细胞体。
在体外培养该致病原时必须依赖于活细胞进行培养,猪附红细胞体的运动能力与其自身体积成反比。
本病原对碱性消毒剂敏感,但对酸性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使用酒精、苯扎溴铵或者过氧乙酸等消毒液即可将其快速灭活。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隐性带虫猪。
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通过出血造成器械、环境等的污染,当这些被污染的物质被其他健康猪接触时,就会感染发病。
本病还可以通过蚊虫叮咬的方式进行传播,当这些蚊虫叮咬发病猪后,再次叮咬健康猪时就会引起本病的传播。
此外,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在感染本病后也可以通过胎盘直接传递给仔猪,造成仔猪的感染。
本病的易感动物主要是猪,各种年龄和品系的猪均有易感性,但其中以仔猪的发病率最高。
此外,本病还可以引起多种动物的感染发病,甚至可以感染人,造成的威胁较为广泛和严重。
本病的发生通常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在天气炎热的季节发病率会有所上升,尤其是在各种吸血昆虫活动较为频繁的时节。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
单 细 胞 微 生 物 所 引 起 的 一种 人兽 共 患 传 染病 。猪感染此病 主要表 现为 以发热 、 溶 血 性 贫 血 和 怀 孕 母 猪 的 流 产 为特 征 ,
附 红 细 胞 体 对 于 苯 胺 色 素 易 于 着
多数 人接 受 的 是 目前 国 际 上 广 为 采 用 的
可 活 数 年 , 在 加 1 %甘 油 的 血 液 中 一 5
《 杰 氏 细 菌 鉴 定 手 册 》 一 书 中 将 其 列 伯
为 立 可 次 氏 体 目 (. k t i e 、无 形 体 Ri e s ls c ta ) ( n pa t e e 科 、 附 红 细 胞 体 属 A a l ma ca ) s a
方 法 及 其 防 制 措 施
关键 词 : 附红 细胞 体 病 ;
猪 :研 究 进 展
(. 1安徽 农 业 大 学动 物科 技 学 院 ,安 徽 合 肥 2 0 3 ; 3 0 6 2安徽 省农 业科 学 院 畜牧 兽 医研 究 所 ,安 徽 合 肥 2 0 3 ) . 3 0 1
附 红 细 胞 体病 是 由 寄 生 于 人及 多 种
程 宝 艳 Leabharlann 。 胡 晓 苗 。, 余 为 一
主 要 特 征 是 贫 血 ,也 能 和 其
它 疾 病 混 合 感 染 . 表 现 为 不 同的 交 叉 感 染 症 状 一 本 文 综
述 了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的 痛 原
学 、流行 病 学 、发 病 机 理 、
临 床 症 状 、 病 理 变 化 、 诊 断
(p rtrz o ) I 附红 细 胞 体 的 种 类 E ey oo n 2 h 1 。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学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理学诊断作者:张超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1期本次研究分析通过获得猪附红细胞体病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病猪组织病变特点,用于诊断疾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学S828 A 10.11974/nyyjs.20160631052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
附红细胞体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2]。
附红细胞体病猪乏力、泌乳量下降、生育能力下降为主要症状表现,多数病猪发病较隐匿,少部分可合并混合感染,死亡率急剧上升,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
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的诊断方法,及早鉴别诊断,指导疾病管理,有助于减轻养殖业损失,预防疾病在人类中流行。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与仪器设试剂以辖区内散养的疑似病猪2头为对象。
患者以体温上升(>41℃)、粪便干燥、尿液浓黄、呼吸困难、流涕、黄疸、发红、末梢部位皮肤紫癜为主要症状表现。
病猪经血清学PCR 鉴定诊断确诊。
直接解剖病猪,获得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
仪器主要包括解剖刀、酶标仪、载玻片、针管、显微镜、3.8%枸橼酸钠、高速离心机等。
M.suis阳性血清,10%福尔马林溶液、HE染色剂等。
1.2 方法PCR鉴定采用抗体检测鉴定。
采用解剖刀,直接剖开病死猪腹部皮肤,直接获得病理组织,清楚脂肪、内膜等组织,获得脏器组织。
将目标完整切除,装入标本袋,带回实验室。
肉眼下观察,佩戴手套,肉眼观察病变组织,取病变处于健康组织明显的交界处,解剖刀精确取3~5mm×3~5mm×10~15mm组织。
迅速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50~100min,浸透5~10min。
而后分别以95%、100%、95%、95%、90%、80%酒精脱水,每次1min。
而后以蒸馏水洗涤,放置1min。
放入苏木精染色浸洗10~15min,以蒸馏水流动水冲洗30s。
而后以1%盐酸酒精浸泡30s,以流动水冲洗15~2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刘马峰,孔庆娟,杨爱明,任家琰(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 030801)摘要: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而附红细胞体则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类微生物。
作者就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对策作一综述。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中图分类号:S855.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5)0720057204 1950年Sp litter首次发现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吴文德等,2002),1986年Pun tarie等正式描述了人类附红细胞体病(马海利,2003),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林军, 2000)。
附红细胞体的宿主范围广泛,已有鼠、犬、牛、绵羊、猪、猫、兔、山羊、马、驴、骡、鸡、骆驼、南美洲驼羊、北极驯鹿、银狐等动物及人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报道(张汝勇等,1996;侯金凤等,1994),急性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发热等症状。
其中猪感染附红细胞体最为严重,可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特点1.1 分类 过去,将附红细胞体列为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
近几年,对病原的基因序列(16sRNA)分析结果表明,猪附红细胞体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宜将猪附红细胞体列入柔膜体纲支原体属(M essick等,2000;N ei m ark等,2001)。
1.2 形态 在光镜下,用鲜血压片,可见呈多行性,有月牙形、点状、杆状、球状、亚铃状、星状等,大小为0.3~1.3Λm×1.1~2.6Λm,直径0.3~0.8Λm (吴文德等,2002)。
1.3 特性 附红细胞体在血浆中可做伸展、旋转、前后、左右、上下等运动,一旦附在红细胞表面即停止运动。
猪附红细胞体用苯甲胺染料(如甲苯胺蓝等)染色时易于着色,革兰氏染色为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瑞氏染色呈淡兰色。
在油镜下,调节微调螺旋时折光性较强,附红细胞体中央发亮,形似空泡。
附红细胞体在红细胞上以直接分裂及出芽方式进行裂殖,不能用无细胞培养基培养,也不能在血液收稿日期:2004211201作者简介:刘马峰(1981-),男,山西人,主要从事生物新技术在动物传染病诊断与免疫学中的应用研究。
外组织繁殖。
对各种消毒剂及干燥的抵抗力极弱。
可用10%甘油、10%马血清于-70℃保存(N onaka 等,1996)。
2 流行病学2.1 宿主与交互感染 有学者认为,各种附红细胞体有其特有的宿主,故将在不同动物上寄生的附红细胞体分开命名,但也有资料表明,常接触动物的人附红细胞体阳性率高。
马增军等在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试验期间通过对周围一些人员(包括畜主)血检,发现73.3%的人可不同程度的检出附红细胞体,且发现手指采血的检出率高。
但马增军(2001)同时报道,其用红细胞感染率达75%以上的血液接种猪(24头)、绵羊(2头)及海兰褐产蛋鸡(4只)后,发现猪、绵羊皆可感染并发病,而鸡则未感染,只是在血浆中可发现有少量游离附红细胞体。
故认为猪源附红细胞体对猪、羊有易感性,对鸡无感染力,但有储菌作用。
而陈永耀(2001)在4℃环境下用猪附红细胞体感染雏鸡阴性血时,则发现其在前10d并不感染,但第15d时则有90%(9 10)血样的红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而在第20d时其感染现象已基本消失,故认为猪附红细胞体对鸡感染力不强,但也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
由于目前畜禽的饲养密度越来越大,尤其在中国南方,畜禽以及水产动物的混养越来越多,因而研究附红细胞体的交叉感染,对认识该病的传染来源、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有着深远意义。
2.2 传播途径 附红细胞体的传播方式有接触传播、血源传播、垂直传播及昆虫媒介传播等(林军, 2000)。
其中垂直传播在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爆发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附红细胞体的生活史至今尚不十分清楚,国内外学者根据附红细胞体发生的季节性,认为吸血节肢动物是该病原体的主要传播媒介。
・75・有的学者认为裂殖生殖在猪体内,猪是中间宿主,节肢动物是终末宿主。
2.3 流行特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多发。
一般发生在5~11月份,7~9月份达到高峰。
山西省部分地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很高,几乎达到100%(马海利,2003)。
2.4 感染与致病2.4.1 隐性感染与疾病的爆发 本病的隐性感染率极高,常可达90%以上。
而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外界环境恶劣、气候闷热潮湿、畜舍卫生条件不良、蚊虫孳生等应激条件常可引起本病爆发,且不受季节影响。
过去有人认为本病只发生在炎热及蚊虫孳生的夏季,但最近在北方的冬春季节也有了发生本病的报道,如王学龄(2002)报道在2000年1月~4月天津发生了本病,孟庆龄(2000)则报道在1999年3月上旬的南疆地区首次爆发了本病。
此2则报道也同时指出,该病的爆发多发生在20~60日龄的仔猪。
2.4.2 复合感染与继发感染 文献资料表明,该病常与弓形体病、疥螨病、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以及温和性猪瘟等并发。
马增军等(2001)报道,采用猪源附红细胞体分别接种猪、羊后,发现其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而白细胞数增加。
由于红细胞也有免疫功能,故红细胞感染附红细胞体后遭到破坏,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病原。
而马增军等在同一报道中又指出,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机理是它在血液中可改变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红细胞膜凹陷和空洞,易溶解和破裂,使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导致机体出现贫血、黄疸、酸碱失衡等。
而被感染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降低,则可导致贫血和呼吸困难。
2.5 影响因素 如果猪只的免疫功能发生抑制,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就会发病,出现贫血等症状。
3 发病原因据报道,我国猪群中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广泛存在(马海利等,2001)。
猪只可通过摄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或喝被血污染的尿)而发生猪附红细胞体感染。
另外,使用被污染的注射器,以及断尾、打号、阉割、外科手术器械均可传播本病;虱子、蚊虫等节肢动物的叮咬也可传播本病,故本病夏季的发病率更高。
猪附红细胞体可通过胎盘,从感染母猪传给胎儿,发生垂直传播,导致乳猪死亡率升高。
在交配时,公猪也可通过被血污染的精液传染给母猪。
现代养猪生产中,导致猪免疫机能受到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
在正常条件下饲养的健康猪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由于宿主和附红细胞体之间能保持一种平衡,附红细胞体在血液中的数量保持相当低的水平,不会出现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在人工感染的切除脾脏的猪中,猪附红细胞体的平均潜伏期为7d。
4 发病机理①附红细胞体感染后,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改变了红细胞膜结构,使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呈现齿轮状、星芒状、菠萝状、不规则状,必然影响红细胞功能(马海利等,2003);②猪附红细胞体使红细胞膜抗原发生改变,被自身视为异物,导致自身免疫性贫血;③附红细胞体感染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增高,红细胞在血流的冲击下易破裂(马海利等,2003);④猪附红细胞体感染致使猪红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免疫抑制;⑤急性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严重的酸中毒和低血糖症;⑥急性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血液凝固障碍,引起出血。
5 临床症状潜伏期6~10d,体温升高至40~42℃。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3种类型。
5.1 急性型 少见,多表现突然死亡,全身红紫,指压不褪色,有的患猪突然瘫痪,食欲废绝,无端嘶叫或痛苦呻吟,肌肉颤抖,四肢抽搐。
死亡时,口、肛门排血。
病程1~3d。
5.2 亚急性型 患猪体温升高达39.3~42℃,死前体温下降。
初期精神萎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尔后食欲废绝,饮水量明显下降或不饮,患猪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尿少而黄。
病初便秘,粪球带有黏液或黏膜,后期腹泻,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后期病猪耳朵、颈下、胸前、肢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有时身体各部位皮肤的红紫连成一片,整个猪呈红色,所以又称为“红皮猪”。
并且毛孔出现淡黄色汗迹,有的病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
病程3~7d,或死亡或转为慢性经过。
5.3 慢性型 患猪体温在39.5℃左右,食欲不佳,主要表现为贫血和黄疸。
患猪全身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燥裂,层层脱落,但不痒。
黄疸程度表现不一,皮肤和眼结膜呈淡黄色,有时皮肤呈现橘黄色。
尿呈黄色,大便干如栗状,表面带有黑色至鲜红色的血液。
患此病后新生仔猪因过度贫血而死亡,断奶仔猪不能发挥最佳生长性能,肥育猪生长缓慢、出栏延迟,母猪常流产、死胎、不发情或发情后屡配不孕,乳头肿大坚硬,公猪性欲减退,精子活力减低。
此型猪易继发・85・其他疾病,引起全身出现脓肿、溃疡、丘疹或结节,2眼或一侧眼结膜长期红肿、流泪,有灰黄色眼屎,呼吸困难,咳嗽,腹泻等。
病程长,死亡或成为僵猪。
6 病理变化6.1 剖检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贫血和黄疸,病死猪外观:四肢末端、耳尖、鼻盘及腹下皮肤出现较大面积的紫红色斑块。
死后剖检可见: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不易凝固;皮下大面积淤血、出血或皮下水肿呈胶冻样,脂肪黄染,肌肉苍白,肌间水肿;多有胸水和腹水;胸、腹、心冠沟脂肪轻度黄染;心包积水,心外膜和心管脂肪有出血点,心肌松弛,色熟肉样,质地脆弱;肺脏肿胀,有出血斑或小叶性肺炎;肝脏不同程度肿大,出血黄染,呈土黄色或棕黄色,质地变脆,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或有出血点,胆囊膨胀,充满粘稠胆汁;脾脏肿大,呈暗黑色,有散在出血点,质地柔软,切面结构模糊,边缘不整齐,有的脾脏有针头大至米粒大灰白色结节;肾脏肿大,有微细出血点或黄色斑点,肾盂水肿;膀胱充盈,黏膜黄染并有少量出血点;胃肠道及肠系膜可见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液体流出;软脑膜充血,脑实质有微细出血点、质软,脑室内脑脊液增多。
6.2 病理组织学变化 肝小叶间胆管扩张,肝实质灶状坏死,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有含铁血红素沉着。
脾小体中央动脉扩张充血,滤泡纤维性增生。
肾小球囊腔变窄,有红细胞和纤维素渗出,肾曲小管变性坏死。
心肌变性,心肌纤维间有细胞浸润。
肺间质水肿,肺泡壁因毛细血管充血及淋巴细胞浸润而增厚,局部有纤维细胞增生。
支气管周围见淋巴小结或淋巴细胞增生。
肠黏膜充血、坏死,白细胞浸润。
淋巴结充血,出血,网状内皮细胞增生。
胸腺充血,局限性出血。
骨髓固有细胞成分(特别是巨噬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变性,并有局灶性出血。
脑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周围间质增宽,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脑软膜充血出血,有大量白细胞堆积。
7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7.1 实验室诊断7.1.1 镜检 采血,将血样在水浴锅加热38℃,制成血液抹片,经Giem sa染色,于油镜下观察,若有感染,可于红细胞周围发现猪附红细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