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力和运动》

合集下载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能够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3)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5)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力的合成与分解;(2)摩擦力的计算;(3)运用力与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4. 采用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汽车的启动与制动,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1)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复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复习牛顿定律:(1)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及第三定律的内容;(2)通过实验或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应用。

4. 复习摩擦力:(1)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类型;(2)介绍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通过实验或实例,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作用。

苏科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0《力和运动》

苏科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0《力和运动》

苏科版中考物理复习专题10《力和运动》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2019·黄冈) 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

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

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网袋静止时,它受到的总重力与它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 . 金属球转动过程中,它受到的重力与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 . 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D . 实验表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2. (2分) (2019八下·海安期中)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

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A . 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B . 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C . 如果小球运动到B点时恰好不受任何力,则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D .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向右3. (2分)(2019·南充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人推桌子未动,是因为人的推力小于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B . 竖直向上继出的石头,上升到最高点时,如果所有外力消失,它将静止不动C .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一定保持静止状态D . 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构体无惯性4. (2分) (2019八下·洪泽期中) 在航空领域,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小鸟受到的力大B . 飞机受到的力大C . 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D . 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5. (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现象的是:A . 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B . 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C . 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D . 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学稿(第四单元 力、运动和力)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讲学稿(第四单元 力、运动和力)

第四单元力运动和力第1课时力【考点聚焦】本课时相关的考点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力的分类,力的测量等。

【知识要点】(一)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分度值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__。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

9.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叫做________.物体滑动时所受到的接触面_______________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课件)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课件) 苏科版
不改变。 •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大小
作用点
方向
作用点
一、二力平衡
•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实验
二力平衡实验
平衡力
平衡力
A
二、牛顿第一定律Biblioteka 理想实验法惯性现象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形变
改变运动 状态
力的作用效果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 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 •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状态,运动状态

苏科物理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第九章力与运动校本练习,按照中考说明知识点梳理

苏科物理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第九章力与运动校本练习,按照中考说明知识点梳理

第九章 力与运动复习★★知识点★★ 34.二力平衡◆中考要求◆:①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 、 、且作用在1.二力平衡实验例: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在实验中要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为了探究,松手后观察卡片 。

(4)为了验证二力平衡时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在图甲情况下,下一步的操作是:(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6)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你认为指出 (甲/乙)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求水平放置,且表面是_______的。

【链接中考】(11南充)1.如图所示的四个力的示意图中,表示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2.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例:台灯静止在水平书桌上时,_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__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变式】人用手提着一只水桶站在地面上,下列各叙述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 .水桶的重力和地面对人的支持力B .水桶对手的拉力和水桶的重力C .手对水桶的拉力和水桶的重力D .手对水桶的拉力和水桶对手的拉力【变式】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下列的几对力中,哪一对是平衡力 ( )A.人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B.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C.电梯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D.电梯的重力与电梯对地球的吸引力【链接中考】(10·扬州)7.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B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D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某工人用100N 的水平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重为500N 的木箱,没有推动,则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_N ; 改用150N 的力推也没有推动,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N;改用200N 的力推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N;改用250N 的力推时,木箱受到的阻力为______N;【变式】如图所示,物体重5N ,当F=10N 时,物体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当F=20N 时,物体在墙上静止不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 。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并能应用于物体运动分析。

(3)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直观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3)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力的示意图的绘制及意义。

(2)牛顿第一定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实验器材和动画演示。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点。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力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提问:力的示意图有什么作用?如何绘制?2. 知识讲解:(1)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2)介绍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及其意义。

3. 课堂互动:(1)小组讨论:力的示意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介绍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通过实例分析,讲解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1)

苏科版复习课教案力与运动 (1)

复习课:第十章:力与运动一、教材分析1、本章着重研究力和运动间的关系。

首先从浮沉的条件开始,分析浮力和重力不平衡时物体所处的状态,引伸到二力平衡的条件。

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突出了学生应达到的科学素质。

2、本章在6个活动中安排了4个自行动手的探究的活动。

其中“怎使物体上浮和下沉”、“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等活都是精心设计的。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由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改编而成的,另外两个活动编写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会有关惯性的知识。

3、本章是初二年级的最后章节,考虑到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应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整合的能力和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阅读材料“潜水艇的沉与浮”中首次给出用数学工具推理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模拟推导潜水艇上浮直至漂浮的过程。

在“信息库”中又给出了实心物体浮沉条件。

在知识梳理栏目中介绍了用树形和表格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方法,旨在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知识整合的不同方法。

4、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本章的“WWW”、“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安排了多个小制作,希望通过学生的动手制作和动脑思考,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设计本节课是第十章的复习课,要让学生即复习了基础知识,同时又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从以下几个知识块入手。

1、物体的浮沉条件2、二力平衡的条件3、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将每个知识点配以相关习题,通过习题讲解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知道轮船、气球、飞艇、密度计,了解打捞沉船、浮沉原理。

3、理解二力平衡。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5、通过实验现象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知道惯性现象,并会用惯性知识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江苏省重点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9第九章力与运动

江苏省重点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9第九章力与运动

江苏省重点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九章力与运动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为单位表示,它的方向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决定。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外力合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相互作用的两物体对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彼此的两物体上。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如果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可以利用力的合成将它们合并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所有力的矢量和。

相反地,当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时,可以利用力的分解将它分解为若干个分力。

分力的合力等于原来的力。

4. 力的分类力可以按照作用对象、力的来源和力的性质进行分类。

按作用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外力是物体之外的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内力则是物体内部部分之间的作用力。

按力的来源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按力的性质可分为保守力和非保守力。

保守力消耗为零,例如重力和弹力;非保守力则会导致机械能的增加或减少,例如摩擦力和空气阻力。

5. 动能与动能转化定律动能是物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的单位是焦耳(J)。

动能转化定律可以描述物体动能的转化过程。

当物体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它的动能可以从势能转为动能,或者相反。

6. 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动量的大小为质量乘以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当系统内部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7. 力的做功与功率功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所做的效果,是力乘以移动距离的乘积。

功的单位是焦耳(J)。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是做功的快慢程度。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苏科版中考中复习---力与运动

苏科版中考中复习---力与运动

苏科版中考中复习---力与运动
苏科版
总复习课件目录第六讲力力与运动
快速回忆
考点剖析
高效训练
快速回忆力定义:单位:测量:
常见力:
作用效果:
三要素:
表示方法: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同存性、相对性)牛(N)(F)
弹簧测力计原理:使用方法:三看校零
两向一致
使物体形变
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
分弹性形变与非弹性形变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含速度变化与方向变化
大小、方向、作用点
文字表述示意图图示法。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ppt 苏科版

中考物理复习:力与运动ppt 苏科版

力的作用效果
•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力。 • 维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 •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平衡状态,运动状态 不改变。 • 运动状态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大小
作用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第九章 力与运动 中考复习
一、二力平衡
•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实验
二力平衡实验
平衡力
平衡力
A
二、牛顿第一定律
理想实验法
惯性现象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形变 改变运动 状态

2011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力和运动》

2011年中考苏科版物理第一轮复习《力和运动》

第十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梳理】(一)、物体浮沉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和的大小关系:a. 下沉:F浮 G物ρ排ρ物b. 悬浮:F浮 G物ρ排ρ物(悬浮是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内任一位置而静止或缓慢移动,以前医用利用其测定血液的密度)c. 上浮:F浮 G物ρ排ρ物(浮沉条件中的ρ物指的是实心物体密度,如果物体是空心的是该物体的平均密度)(2)漂浮:上浮:F浮 G物ρ排ρ物(漂浮是物体的部分露出液面)2、浮沉条件的应用:(1)通过改变物体的或可以实现上浮或下沉。

a.轮船采用的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从而使船能漂浮在水面上;b.潜水艇:潜水艇是通过改变的方法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c.气球和飞艇:都是利用改变来改变浮力来工作的。

(2)利用浮沉条件测物体的密度:a.测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可以只用弹簧测力计即可完成任务,主要操作:○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则它的质量为G/g;○2用弹簧测力计吊住物体使其慢慢到水中,用称得法算出浮力,再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V排,即等于V物;○3计算物体的密度ρ物= ;b.测量能漂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只用量筒(杯),也可用柱状容器和刻度尺亦行:○1在量筒(杯)中装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2将物体放入量筒(杯)使其在水面上,读出示数V2;○3再把物体到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3;○4计算物体的密度ρ物= 。

(利用浮沉条件测固体密度,根据学生情况,考虑是否补充)(二)、二力平衡1、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如果处于或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大小、方向且作用在直线上。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3、与平衡力的区别: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相等,相反,作用在直线上,但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不同)物体上。

【K12学习】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之力和运动

【K12学习】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之力和运动

苏科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之力和运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

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
1、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2、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3、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具和学具〕伽利略斜面、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实物投影仪等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通过课前复习给本章内容列出一知识框架。

2、要求学生课前写出本章知识点中还有哪些不甚理解或需要讨论的问题。

知识精讲初三物理复习力、力和运动江苏科技版

知识精讲初三物理复习力、力和运动江苏科技版

初三物理复习力、力和运动江苏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力、力和运动内容包括:力与力的测量、力的示意图、重力与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平衡力、力与运动的关系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力与力的测量2. 力的示意图3. 重力与摩擦力4. 惯性5. 力和运动的关系难点:1. 重力的示意图,摩擦力的方向2. 惯性3. 力与运动的关系三. 知识点分析:1. 力的概念A.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C.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D. 测量:用弹簧测力计a、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b、使用方法:①注意量程与分度值②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③校正零点④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E.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F.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方法(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发生力的作用,就一定有相互作用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例如:踢出去的球不再受到脚踢球的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可以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例如:磁铁可以不接触铁屑但却对铁屑有吸引力。

2. 重力A.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 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球的球心或者说与水平面垂直)C.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来表示,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kg,g=9.8N/kg其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3. 摩擦力:A. 定义:当物体有运动趋势或者相对运动时,受到接触面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B. 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者物体的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C. 摩擦的种类有: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D.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中考物理第一轮夯实基础《第11课时 力和运动》(课本回归+考点聚焦+典例题解析)课件 苏科版

中考物理第一轮夯实基础《第11课时 力和运动》(课本回归+考点聚焦+典例题解析)课件 苏科版
[解析]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脚对足球施力的结果;脚感到 疼是足球对脚施力的结果.这一事实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要踢出“香蕉球”,就要踢其侧部,这样才可以使球发生旋 转形成(xíngchéng)“香蕉球”,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 向和作用点有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飞行的球 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
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以及 重力的方向,所考查内容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核范围,注意 各知识点的应用.
第十五页,共24页。
类型(lèixíng)二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命题角度: (1)弹性形变(xíngbiàn)与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第十六页,共24页。
此题考查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结合生 活中的实例,分析选项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 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摩擦力的变化.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方法集锦
不规则物体找重心
薄板重心的位置可用悬挂法求出.如图10-2甲所示,
AB和CD的交点O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汤匙的重心位置可
用支撑法求出,如图乙所示。将汤匙放在手指上,使其平 衡,则汤匙的重心就在支撑点的上方.
A.脚踏上印制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轮做成圆形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车把手紧套在钢管上是为了减小摩擦 D.用力捏刹车把是为了增大摩擦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第10课时(kèshí)┃ 归类示例
[解析]脚踏上印制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来增大摩擦;车轮做成圆形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 小摩擦;车把手紧套在钢管上是通过增大压力(yālì) 来增大摩擦;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yālì)来 增大摩擦.
物体表面上滑动时 和接触面的粗糙程

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1]

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整理[1]

物理期末复习力、力与运动、力地定义定义:力是物体间地相互作用.说明:定义中地“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地抽象概括.、力地概念地理解()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地作用(力地物质性)()当一个物体受到力地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地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地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地力是不存在地.(力地相互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相互接触地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地作用,没有接触地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地依据.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物体间力地作用是相互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地作用是相互地,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地,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力地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可使物体地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注:运动状态地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地方向改变.()可使物体地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力地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地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来表示.大小相当于拿起个鸡蛋地力.、力地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地测力计是弹簧秤弹簧秤地原理:弹簧受到地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弹簧秤地正确使用观察弹簧秤地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被测力地方向应与弹簧伸长地方向一致、力地三要素力地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地三要素,都能影响力地作用效果、力地图示:用一根带箭头地线段把力地三要素表示出来、力地图示地作图方法()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地接触面地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地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地几何中心.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确定标度:如用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画线段:从力地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地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地大小()标出力地方向:在线段地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地方向()将所图示地力地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地附近、力地示意图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地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地大小,则可以画力地示意图.、合力地概念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地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地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地合力理解:①合力地概念是建立在“等效”地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地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地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两个力合成地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力地合成已知几个力地大小和方向,求合力地大小和方向叫做力地合成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地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地方向相同表述:合F 1F 2F当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地大小等于这两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地方向:合F 其中: >力与种类 、弹力()弹力地概念定义:发生弹性形变地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地物体产生力地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决定弹力大小地因素()弹力地大小:弹力地大小跟形变地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对于拉伸形变(或者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压缩)地长度越大,产生地弹力就越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弹力地方向:弹力地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地外力方向相反.平板地弹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地物体;曲面地弹力垂直于曲面该处地切平面指向被支持地物体;支撑点地弹力垂直于跟它接触地平面(或曲面地切平面)指向被支持地物体;绳索地弹力沿着绳子指向收缩地方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重力()重力地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地力叫重力(符号:)理解:①重力地施力物体是地球,它地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地一切物体.②重力地大小与物体地质量有关. ()重力地三要素 大小: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点:重力地作用点在物体地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地重心在它地几何中心 、摩擦力()摩擦力地概念:两个互相接触地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两物体地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地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物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两物体相互接触;第二: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弹力;第三: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第四:两物体间接触面粗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摩擦力地方向: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是不能把摩擦力方向理解为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摩擦地种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地影响因素①与物体间地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地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体地运行速度、接触面地大小等无关 ()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地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体间地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地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①减小物体间地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地粗糙程度 力与运动 、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地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地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地关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②运动地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地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惯性惯性:物体保持原有地运动状态不变地性质叫做惯性理解:①惯性是物体地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② 惯性地大小只与物体地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地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③ 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地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地作用”等说法【记忆法】()惯性理解地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对力和运动关系地理解。

苏科版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苏科版物理力与运动(复习课)

6、乒乓球在上抛过程中,假如它受到的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
它将( B )
A、先上升,后下落 B、匀速上升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7、 原来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去掉所有外力,物体作 _匀__速__直__线_ 运动。
四、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5)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练习二: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 一步科学推理 而概括出来的,是不能用 实验 来直接证 明的,这是因为我们周围事实上没有 不受外力 的物体。 2、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 一切 物体,原来静止的物体在 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 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在 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改变 减速运动
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不 受力
牛顿第 一定律
物体受力平衡
物体受力不平衡
一、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平衡状态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受力为平衡力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为什么用小卡片实验 ➢如何方便改变力的大小 ➢如何探究相平衡的两个力要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何探究相平衡的两个力要
运动状态 改变
(a) 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b)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 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非平衡力
物体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情况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
运动状态不 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力与运动【知识点梳理】(一)、物体浮沉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和的大小关系:a. 下沉:F浮 G物ρ排ρ物b. 悬浮:F浮 G物ρ排ρ物(悬浮是物体可以浸没在液体内任一位置而静止或缓慢移动,以前医用利用其测定血液的密度)c. 上浮:F浮 G物ρ排ρ物(浮沉条件中的ρ物指的是实心物体密度,如果物体是空心的是该物体的平均密度)(2)漂浮:上浮:F浮 G物ρ排ρ物(漂浮是物体的部分露出液面)2、浮沉条件的应用:(1)通过改变物体的或可以实现上浮或下沉。

a.轮船采用的方法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从而使船能漂浮在水面上;b.潜水艇:潜水艇是通过改变的方法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c.气球和飞艇:都是利用改变来改变浮力来工作的。

(2)利用浮沉条件测物体的密度:a.测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可以只用弹簧测力计即可完成任务,主要操作:○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其重力G,则它的质量为G/g;○2用弹簧测力计吊住物体使其慢慢到水中,用称得法算出浮力,再用阿基米德原理算出V排,即等于V物;○3计算物体的密度ρ物= ;b.测量能漂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只用量筒(杯),也可用柱状容器和刻度尺亦行:○1在量筒(杯)中装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2将物体放入量筒(杯)使其在水面上,读出示数V2;○3再把物体到水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3;○4计算物体的密度ρ物= 。

(利用浮沉条件测固体密度,根据学生情况,考虑是否补充)(二)、二力平衡1、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如果处于或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大小、方向且作用在直线上。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3、与平衡力的区别: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满足相等,相反,作用在直线上,但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不同)的物体上,而一对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不同)物体上。

4、如图,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受到力和力的作用,电灯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这两个力的关系是;从空中匀速降落的飞船,受到力和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三)、力和运动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不受外力作用可以延伸为受平衡力,即合外力为零,其是否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看其初始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1)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保持或状态;(3)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

(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速度的大小或方向改变,如物体由快变慢、由慢变快曲线运动等)3、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叫惯性;(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物体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其是否受力、运动状态、位置等其它因素无关,只与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改变难,反之运动状态改变容易)4、如图,当用手指迅速弹击塑料板时:你看到的现象是;实验说明。

5、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所示,把木块换成盛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烧杯中水面的状态如(c)(d)所示由(a)(c)可知小车做、运动;(c)(d)状态可知小车做或运动。

由上述结论利用了木块和水都具有的性质。

举出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个性质防止个性质的事例各一例:利用:;防止:。

【典例分析】考点一:浮沉条件的探究要点:活动的器材、探究的步骤、根据探究数据分析得出探究结论例1、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来做“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实验,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正确的内容。

(1)他们首先探究物体下沉条件,过程如下:A.将螺母放入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浸没水中松手后,观察小瓶;B.取出小瓶,;C.将小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右1图,测出其重力 N;D.将小瓶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右2图,测小瓶受到的浮力为 N;E.分析比较数据得出物体下沉的条件是。

(2)他们接着探究物体上浮条件,过程如下:A.取出小瓶,;B.擦干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瓶的重力;C.将小瓶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观察小瓶上浮,在小瓶露出水面前,它受到的浮力为 N;你的依据是;D.分析比较得出物体上浮的条件是。

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受到的浮力孰大孰小,实验(1)中将螺母放入瓶中先保证其下沉,再取出后要擦干再测出其重力(否则对后面的浮力计算有影响),然后再使其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用称重法算出重力,比较两者大小;第(2)问中螺母取出后小瓶的重力发生了变化,但其体积并末变化,所以浮力与第(1)问中的浮力相等。

解答:(1)小瓶是否下沉擦干外面的水 2.4 0.6 浮力小于重力(2)拿出其中的螺母,并拧紧瓶盖 0.6N 小瓶排开水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浮力大于重力考点二:通过比较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大小来判断物体沉浮要点:1.物体重力和浮力的计算 2.分析受力情况的改变例2、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上浮,F浮=6NB.物体悬浮,F浮=5NC.物体漂浮,F浮=5ND.物体沉在水底,F浮=6N分析:判断浸入液体里物体静止后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本题中物体的重力为5N,在计算浮力时,因为事前并不知道静止后V排到底是多大,可以先假设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F浮=ρgV排算出浮力为6N,由此可以看出F浮>G,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

解答:C例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g水溢出,则()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C.物块会沉入盆底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分析: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溢出90克的水,由排液法可知物体的浮力等于 90克水的重力0.9N,而物体的重力为1N,重力大于浮力,则物体会沉入水底。

解答:C例4、如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的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静止,如果慢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和小气球()A、仍能静止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分析:加水后气球后铅块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水的深度变深,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大,气球的体积变小,排开的水变少,整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小,则物体的浮力小于重力,铅块和小球向下运动。

解答:B考点三:通过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沉浮要点:1.物体与液体密度的确定 2.分析密度的变化例5、为了支援四川灾后重建,海外华人华侨捐赠的物资将陆续运抵我国。

若一艘满载赈灾物资的货轮从海上进入长江后,轮船所受的浮力()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分析:海水的密度要比河水的密度大,船从海上进入内河长江时,因为水的密度变小,船的吃水要变深一些,但不会改变其还是漂浮的状态,所以无论在大海中,还是在长江中浮力都等于其重力。

解答:A例6、如图所示,一个实心质量均匀的小球置于水中恰能悬浮,沿虚线切成大、小两部分,则()A.小的部分上浮,大的部分下沉 B.小的部分下沉,大的部分上浮C.两部分都仍然保持悬浮D.物质密度未知,不能判断分析:因为小球是实心的质量均匀,它悬浮在水中,说明小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又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随质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大、小两部分密度仍与水的密度相等,故它们都还能悬浮在水中。

解答:C考点四:浮沉条件的应用要点:物体与液体密度关系、浮力与重力关系的综合运用例7、一装有水的杯中漂浮有一塑料块,如图所示。

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

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船是图7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分析:在水中混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密度比水小,比酒精大,谁的量多,混合液密度就与之接近,又由ρ水>ρ塑料>ρ酒精可知,随着酒精的慢慢加入,混合液的密度变小,但仍大于塑料块的密度,则塑料块虽向下移动可还是漂浮状态,则浮力仍等于重力,如果酒精的量再多,塑料块会下沉,浮力小于重力,所以总体浮力变化趋势是:先不变后慢慢变小。

解答:D例8、物理课上老师布置任务:谁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小红和小华都领到一块相同质量的橡皮泥,小红将橡皮泥做成船状,能浮在水面上中,小华将橡皮泥捏在空心球,橡皮泥沉入水底。

比较以上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泥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比它受到的重力大B.橡皮泥球沉底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C.小红的橡皮泥船的浮力比小华的橡皮泥船受到的浮力大D.小红的橡皮泥船的排开水的体积比小华的橡皮泥船排开水的体积小分析:根据浮沉条件:漂浮时重力等于浮力,沉底时浮力小于重力,确定A、B错误,由于小红的橡皮泥船浮力大于重力,小华的橡皮泥球浮力小于重力,又两块橡皮泥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小红的橡皮泥船受到的浮力大,排开的水就多。

解答:C考点五:平衡力的判断要点:1.平衡力的条件: 2、平衡力与力的相互作用区别:例9、周杰伦的《青花瓷》同学们耳目能详,好奇的李明利用假日到博物馆了解元青花的相关知识,在展柜中他见到了制作精美的元青花瓷盘,于是他用照相机拍了下来(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瓷盘对桌面的压力和瓷盘所受的重力B、瓷盘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瓷盘的支持力C、桌子的重力和桌子对瓷盘的支持力D、瓷盘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瓷盘的支持力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看这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首先看它们力的作用点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如果不是一切免谈,如:瓷盘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瓷盘受到的重力作用点在瓷盘上,它们不可能是平衡力,而瓷盘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瓷盘的支持力,它们作用点也不在同一物体上,但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称为力的相互作用。

解答:C例10、171“海口”舰在驶往亚丁湾执行任务时,171舰的动力系统带动螺旋桨推动军舰前行,螺旋桨向后划水的力和水向前推螺旋桨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因此()A、它们是一对平衡力B、它们是力的相互作用C、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D、以上说法全是错误的分析:螺旋桨向后划水的同时水同时向前推螺旋桨,这两个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属于力的相互作用,所以它们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故三个说法全部错误。

解答:D例1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图A、B、C、D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除了可以利用平衡力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进行分析以外,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如果物体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则物体受平衡务,由上在的频闪照片A做曲线运动,B做减速运动,C做加速运动,D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D受平平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