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异常低压成因机理探讨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一.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一220km,总面积10、10‘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二连盆地低渗碎屑岩储层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应用
二连盆地低渗碎屑岩储层低伤害压裂技术研究应用【摘要】二连盆地储层渗透率一般在1×10-3u㎡,有的甚至只有0.1×10-3u ㎡。
孔隙度平均10%,岩心实验表明80%吼道在0.1um,粘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脱石为主,粘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
以往国内外研究表明针对该类储层低伤害的压裂技术成为该类储层改造的关键。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新型的综合低伤害压裂技术,具体表现在液体材料上的低伤害特征,压裂施工参数低伤害特征以及压后措施优化低伤害特征。
通过利用该技术压后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关键词】二连盆地低伤害变粘性液体低前置液1 探区储层特征描述华北油田二连探区储层主要以低渗透油藏特征为主,储层为滨浅湖水下沉积体,近物源、成熟度低。
储层物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复杂如赛汉凹陷以砂砾岩、砂岩、混合为主,乌里雅斯太主要以砂砾岩为主,岩性孔隙度一般为5%-13%,平均孔隙度8%,渗透率多低于1×10-3μm2,最低小于0.1×10-3μm2,粘土含量在10-20%,且主要以蒙脱石为主,粘土膨胀性大,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80%探井需压裂改造来认识储层。
因此,针对探井勘探而言,压裂改造的成功与否成为勘探工作的关键所在,而针对该类储层如何提高低伤害压裂特点成为压裂改造成功的关键,因此研究低伤害压裂技术具有重大的意义。
2 低伤害液体体系研究2.1 低浓度压裂液体系研究压裂液的性能在作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仍是以聚合物增粘剂为主的水基体系,其他压裂液体系如清洁压裂液、羧甲基压裂液体系及新型原油基压裂液等等也有一定的应用。
二连探区主要以水基压裂液为主,压裂液存在伤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压裂液残渣会堵塞岩石孔隙和裂缝,降低填砂裂缝支撑带的导流能力和油气层的渗透率。
实验表明瓜胶压裂液对岩心渗透率损害率为26.06%,压裂液对油层的污染均较为严重。
二连盆地低阶煤储层物性特征及评价体系研究
9% ~98
8% 之 间,
平均值 为 88
78% , 惰 质 组 含 量 在 0
3% ~29
7%
之间,平 均 值 为 6
97% , 稳 定 组 含 量 在 0
2% ~
13
1% 之间, 平 均 值 为 4
25% , 煤 中 有 机 组 分 占
s
t
i
c
s,c
oa
lf
a
c
i
e
s,c
aus
eands
t
r
uc
t
u
r
ed
i
s
t
r
i
bu
t
i
ono
fd
i
f
f
e
rentlevelofpo
r
ef
r
a
c
t
u
r
e
s,
r
epe
rme
ab
i
l
i
t
r
a
c
t
a
ld
imens
i
ono
fpo
r
eandf
r
a
c
t
u
r
ei
nt
h
i
sa
r
e
aba
s
edonal
a
r
ro
fexpe
2
落的位置,二连盆地发育 4 种沼泽类型:较深覆水
森林沼泽、低位沼泽、较浅覆水森林沼泽及潮湿森
林沼泽,如图 1 所示.
(
2)GWI-VI图和 GWI-F/M 图.地下水流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_邹华耀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与低压油气藏成藏机理综述邹华耀1,郝 芳2,蔡勋育3(1.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00;2.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3.中石化南方石油勘探开发分公司科技处,云南昆明650041)摘 要:地下异常低压主要有两种成因:抬升—剥蚀反弹和在介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均质性条件下的区域地下水稳态流动,而化学渗透与流体“冷却”在低压形成中只起次要作用。
根据圈闭类型、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将低压油气藏分为三种类型:①常规地层型(除砂岩透镜体外)低压油气藏,低渗透岩石通常起遮挡作用,底水与边水不发育;②砂岩透镜体低压油气藏,通常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深部,具有不含水、充满油气的特点,油气的充注和水的排出与构造抬升之前压实作用、超压引起的水驱裂缝和毛细管力的作用有关,抬升—剥蚀引起的异常低压导致水由砂岩向页岩的流动有助于油气藏中水的排出;③深盆区低渗透储层低压气藏,通常分布在含水层的下倾方向(气水倒置),异常低压是由于构造抬升致使超压向低压演化的结果。
实例研究表明,构造抬升盆地中的低压系统是一个水动力相对封闭的体系,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与保存。
关键词:异常低压;低压油气藏;抬升—剥蚀反弹;流体流动;成藏机理中图分类号:T E121.12;TE1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849(2003)02-0045-06 ① 盆地流体的驱动机制、流动样式及其成岩、成矿和成藏效应是盆地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亦是国际地学界高度重视的跨学科前沿研究领域[1,2]。
近年来,超压的发育机理、超压流体的流动样式及其成岩、成烃和成藏效应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3~8]。
相比之下,尽管早在20世纪30年代地质学家就已经发现了沉积盆地中的异常低压现象[9],但对异常低压及其成因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于对超压的研究。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在越来越多的盆地中发现了异常低压油气藏[10~13],使得关于异常低压的成因、异常低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及异常低压油气藏的分布规律等问题日益受到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
二连盆地异常低压成因机理探讨
( . e a o t y o yrcro cu uai , n t dctn h a U i rt P t l m, ei 24 , i ; 1KyL br o fr doabnA cm l o Mis yo ua o ,C i n e i o e o u Bin 1 29 C n ar H tn ir fE i n v syf r e jg 0 ha
Ap . 0 r 2 07
文 章 编 号 :6350 (0 7 0 -030 17 -0 5 20 ) 20 1-6
连盆地异 常低压成 因机理探讨
二 刘 震 伟 许晓 明 , ,肖 ,郝 琦 赵 贤正 杨德相 , ,
(. 1 中国石 油大学 石 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 实验 室, 北京 12 4 ; 中国石油天然 气股份有 限公 司 勘探 与 0 29 2
R ni 6 5 2 H bi r ic, i ) equ0 25 , ee Po ne C n v h a
Ab t a t h r su e f l ft e s g n E l n B s h w h r ce s o a ia l s b oma p e s r ,a d t e p e s r sr c :T e p e s r ed o a s i ri a i s o s c a a tr fb s l u n r l r su e n h r s u i h a n c y e c e f in sa e mo t e st a .An sd f c l tr r t h e ei c a imso u n r a rs u eo rin B s o f ce t r s l s h n 1 i d i i i u t t i e p e e g n t me h n s f b o t i f yon t c s m l e s r f l a i p E a n wi o v n in l e ei c a ims C mp e t h u a i oy o h a i s o n g h i a i n h i a a t c n e t a n t me h n s . o a d wi t e b r h s r ft e b sn fYi g e a B sn a d Bo a y B — h o g c r h i l t B sn w ih d mi ae t v r rs u e, t sfu d t a rin B sn u d r e t n e o i o a tg a c t g a mo t i h c o n td wi o e e s r i i o n h tE l a i n e w n l g d p st n s n n ysa et t h p a ao i l a h a l s e tn s5 x e d 0~6 n ltrCrt c o s n h s ma e t e k y fco h tla s t r s nl u n r a r s u n i n 0 Ma i ae e a e u ,a d t i y b h e a t rt a e d o p e e t s b o l p e s r e vr — y m e o me t n .Un e e o i o a tg a c tg ,n i e n e c mp cin n ro e r s u e c n b e e ae d rd p st n sa n y sa e e t ru d r o a t o v r e s r a e g n rt d,b tt e s b u fc i l n h o p u h u s ra e sr t se p re c o t u u o a t n wh c r v n st e s b e u n o a t n c u e y t eo e l a ig p o e si h t u x e n e c n i o s c mp c i i h p e e t h u s q e tc mp ci a s d b v r d n rc s te a i n o o h o n fl wig s d me t r e o s I h o lw n e i n a rc s ,b c u e t e o e b r e i l x rs o h t x o ol n e i n a p r d . n t e f l i g s d me t r p o e s e a s h v r u d n man y e e t n t e mar f o y i o y i t e r c n h r s u e o h n e o t i e u d i o c a e u ,t e s b o a r s u e i o e . h o k a d t e p e s r ft e i n rc n an d f i sc n e d o t h u n r lp e s r sf r d l l m m Ke r s rin B sn u n r a p e s r y wo d :E l a i ;s b o l r s u e;g n t c a im ;d p st n t g a c a m e e i me h ns c e o i o a sa n n y i l
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研究方法
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研究方法一、引言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研究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开采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此类问题严重影响着开采效率、增加开采成本,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进行研究,对于提高地层稳定性,保障能源开采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下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
二、地质分析法地质分析法是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地层的地质构造、岩石物理性质、地层压力、地下水状况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相关地质学理论和经验,推断出低压亏空地层漏失的原因和机理。
三、物理模拟法物理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地层的实际物理状态,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进行直观的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相似材料模拟、离心模型模拟、光弹模型模拟等方法。
通过这些模拟方法,可以较为直观地观察到地层漏失的过程和形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四、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层的实际状态,对低压亏空地层漏失进行数值化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地层的应力场、渗流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模拟地层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和变化,为深入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提供有力的工具。
五、现场观测法现场观测法是通过在实地对地层进行直接观测和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方法。
主要包括地下水位观测、地层压力观测、岩石物理性质观测等方法。
通过这些现场观测方法,可以获取到真实的地层状态数据,为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实验室研究法实验室研究法是在实验室环境下,对地层样品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以探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岩石力学实验、渗流实验、岩石化学实验等方法,可以对地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为理解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提供有益的补充。
七、结论以上五种方法是研究低压亏空地层漏失机理的主要手段。
这五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肖伟;刘震;杜金虎;易士威【摘要】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4(025)006【总页数】4页(P610-613)【关键词】二连盆地;地层温度;异常低压;热异常;温度-压力系统【作者】肖伟;刘震;杜金虎;易士威【作者单位】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河北,任丘,0625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2刘易斯等分析了高压、高孔隙带和低压、低孔隙带的地温特征后指出,隔热层具有高温、高压特征,而导热层具有低温、低压特征[1]。
刘震等1996年提出“沉积盆地地温—地压系统”概念,他把地下地层温度与地层压力视为一个系统,含油气盆地的地温—地压系统基本上也就属于一种封闭系统。
在这个系统内,地温与孔隙流体压力之间具有独特的关系,相邻系统之间的地温—地压关系应有明显的差别[2]。
二连盆地东西长约1 000 km,南北宽20~220 km,总面积10×104km2,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2],它是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二连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二连盆地简介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南界为阴山山脉北麓,北至中蒙边界,东西长约1000km,南北宽20 一220km,总面积10、10 ‘ kmZ,是我国陆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二连盆地地理位置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一大兴安岭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生代陆相陷沉积盆地〔42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上。
北为前苏联和蒙古境内的贝加尔、加里东和海西褶皱系,南面为东西向的中朝古陆东面为中生代北东向构造系,西面为南北向构造系。
盆地具体的边界是:北界音宝力格隆起原为海西期二连一东乌珠穆沁旗复背斜,走向北东东向,广泛发北东向断裂和巨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新生代又受到北西向断裂的改造,沿断裂有玄武岩喷发,是盆地北部的主要母岩区;盆地南界温都尔庙隆起是加东褶皱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正向构造,属阴山纬向构造体系,由温都尔庙一多复背斜演化而来,形成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新生代仍在活动。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大量的中一酸性火山岩类,为盆地南部的主要母源区;界大兴安岭隆起形成于侏罗纪,属燕山中期北东向大型褶皱体系。
晚侏罗世的山喷发作用造成巨厚的大兴安岭火山岩系,沿断裂堆积了一系列火山碎屑岩体,是白奎纪盆地东部的主要母源区;盆地西界索伦山隆起与银根盆地、河套盆地隔。
从区域上看,二连盆地与其北部的蒙古戈壁盆地、中国的海拉尔盆地、东部的开鲁盆地、赤峰盆地、西部的银根盆地、河套盆地等遥相呼应,在平面上成了向北东方向收敛的、蔚为壮观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群。
一.基本地质特征1.地层特征二连盆地早白垄世地层〔4s] 为典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层序。
大量钻井剖面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古生物资料和大量地震反射剖面研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是在燕山期多期断陷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的早白奎世断陷湖盆群,接受了厚达5000 余米的山间盆地河湖相含煤、含油粗碎屑岩沉积。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_负压_与油气分布
改回日期:200326213;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金博,1974年生,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成藏机理与分布;E 2mail :jnbo @ 。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负压)与油气分布金 博1) 刘 震1) 张荣新2) 郭 锋2)1)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测井总公司长庆事业部,甘肃兰州,745100摘 要 在沉积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异常压力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愈显密切,而异常压力不仅仅是指异常高压,国内外在发现许多异常高压油气藏的同时,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异常低压油气藏,而且异常低压在世界许多盆地中均有分布。
因此,深入研究异常低压的形成机理及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同样重要和不容忽视。
本文介绍了异常低压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详细分析了异常低压的形成机制:地层剥蚀卸载后的弹性回返(反弹)作用、流体的供排不平衡、轻烃的扩散作用、断裂和不整合面的压力释放作用、渗透作用和温度变化等;最后论述了异常低压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关键词 异常低压(负压) 剥蚀卸载 弹性回返 油气分布The Anomalous Low Pressure (N egative Pressure)and H 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a Sedimentary B asinJ IN Bo 1) L IU Zhen 1) ZHAN G Rongxin 2) GUO Feng 2)1)Key L aboratory f or Hydrocarbon Accum ulation ,Pet roleum U niversity ,Beiji ng ,102249;2)Changqi ng Depart ment ,Chi na N ational L oggi ng Com pany ,Changqi ng ,Gansu ,745100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many abnormal overpressure fields and negative pressure fields were found in the world.The negative pressure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quite important in oil and gas exploration.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basic concept ,fea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negative pressure and discuss in detail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which includes rebound with uplifting and erosion ,low recharge rates of liquid ,diffusion of unstable hydrocarbon ,pressure release of the fault and surface unconformity ,permeable strata and de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mechanism of negative pressure in oil 2and gas 2bearing basi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gative pressure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re also discussed.The formation of neg 2ative pressure compartments controls petroleum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The negative pressure system indicates that the oil and gas pools are secondary.It opens a new exploration field for secondary oil and gas reservoirs and deep basin gas in the sedimentary basin.K ey w ords low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 uplift and erosion rebou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在沉积盆地中,作用于孔隙流体上的地层压力通常表现为3种类型:常压(等于静水压力)、超压(大于静水压力)和低压(低于静水压力),后二者统称为异常压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异常低压成因定量分析
摘 要 :鄂尔 多斯盆地 中生界具有 明显的异常低压特征 ,根据其低 压分布特征 ,从构造抬 升、温度 降低 、溶蚀增孔作用 等方 面定 量剖析 了异常低压 的成 因机制 。中生界地层压 力演化 主要经历 了晚三叠世到早 白垩世期 间的压 力增大并达 到 最大 阶段 ,以及 早 白垩世末 以来的压力 降低 直 至现今 的异 常低压 阶段。早 白垩世末 以来 ,构 造抬升 l 起 的孔 隙反 弹、 地 层温度 降低 和溶蚀增孔作用 共 同造成 的压力 降低 幅度达 2 0  ̄2 5 MP a ,降低 比例达 5 4 % ̄7 7 %,这 3者的共 同作用是
DO I : 1 0 . 1 1 6 9 8 / P E D. 2 0 1 3 . 0 5 . 0 3
鄂尔 多斯盆地 中生 界异 常低 压成 因定 量分析
李 士祥 1 , 2 , 3 ,施泽进 ,刘 显 阳 1 , 3 , 4 ,杨 时雨 ,邓 秀芹 2 , 3 ,刘 广林 2 , v ,李继宏 2 ,
中图分类号 :T E1 2 2 . 1 文献标 识码 :A
Qu a n t i t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e s o z o i c a b n o r ma l l o w p r e s s u r e i n Or d o s Ba s i n
L i S h i x i a n g , , S h i Z e j i n , L i u Xi a n y a n g , , Y a n g S h i y u , De n g Xi u q i n , L i u G u a n g l i n , L i J i h o n g ,
( 1 .成都理 X - 大学 能源学 院;2 .中国石油长庆 油 田公 司勘探 开发 研 究院;3 .低渗透 油气 田勘 探开发 国家工程 实验 室;
含油气盆地异常低压成因及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
降,厚层沉积物或巨厚泥
岩层 将 低 压 系 统 封 闭, 阻
隔低压系统与外界的流体
交 换,形 成 低 压 封 存 箱,
使之 得 以 保 存。 反 之, 若
油气田或含油气区,如加拿大 Alberta盆地、美国圣胡安盆地、美国 Palo Duro盆 地, 都 是 典 型 的 异 常
低压发育的沉积盆地。而在我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松辽盆地十屋断陷、百色盆地东部凹陷、吐哈
盆地红南构造带、东营凹陷边缘凸起带、惠民凹陷临南洼陷中央隆起带等地区也都表现为不同程度、不
冬霞 ,147949344@qq.com。
·2·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19 年 4 月
的反弹作用,导致岩石骨架的扩容,从而可能使流体压力降低。剥蚀卸载作用对储层压力影响可以定量 计 算 : [11]
Δp
=
-
1 3
11+-υυCrC+rCwρrgΔh
(1)
式中:Δp 为储集层压力的变化,Pa;υ 为岩石泊松比,1;Cr 为岩石 压 缩 系 数,Pa-1;Cw 为 水 的 压 缩 系
含油气盆地异常低压成因及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熊伟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陈冬霞王翘楚王福伟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安天下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对含油气盆地异常低压成因及低压油气藏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9年 第16卷 第4期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9,Vol.16No.4
压缩系数为3×10-10Pa-1[12],说明在地层抬 升 剥 蚀 过 程 中, 砂 岩 骨 架 的 扩 容 程 度 远 大 于 骨 架 内 地 层 水
异常低压成因机制浅析
随油气 勘探 活动 的深 入, 内外 相继 发现 了许 多异常 压 力油气 田 研究 国 表 明, 异常 压力 与油气分 布有 关系 。因此 , 究异 常压力 具有 重要意 义 。所谓 研
结语 中国 中西部挤 压性 盆 地大 多具有 沉积 、构 造多 旋 回的性 质, 地形 成的 盆 早期可 能是 古老地 台或 克拉通 盆地 的基底 , 期逐渐 向裂 谷和前 陆盆地演 化, 后 这就给 研究 盆地 中的异 常压 力研究 来 了困难 。 笔者 通过 详细调 查与 研究, 总结 了中 国中西 部主要 含油气 盆地 中异 常低压 ( 负压) 的成 因机 制 。 为 : 认 异常 压力 的成因是 多种 多样 的, 一般 是多种因 素的综合 结果, 其中 以某 一种为主, 其它 为 辅, 常低压 的主要成 因是 构造 抬升 剥蚀 造成 的泥 岩反弹 作用 。 异
[] 地 球 学报, 0 4 2 () 3 卜3 6 J. 20 , 53 :5 5.
[ ]K r t n ̄ e a l S e a a h .F u d n r s u e d s r — 3 as e ih e, tf nB cu li sadp e sr i ti
b t o s n t e o e a d — a n s c e s o n t e e t— e t al p r u i n i h f r l n — si u c s i n i h w s — n r a t b c o h l e t a i , a a a: v d n e f r p r e b 1 t a r e s a d f t e A b r a b s n C n d E i e c o e m a i i y b r i r n
致负 压 …。遭 受剥蚀 后 的盆 地迅 速沉 降, 上覆 沉积 的厚层 泥岩起 封 闭作 用, 使 形成 的负压得 以保存 ( 1 J 图 ) 。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藏低压成因
环 境 科 学在石油行业里,对于油气成藏的研究领域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流体的压力变化,同时也是石油气勘探与开发的过程里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国外学者对于流体的压力变化提出看法认为,如果其产生负压、正常的压力或者是高压现象的成因是受到众多的条件因素影响,并主要由储层和围岩连通的情况所决定。
鄂尔多斯盆地的低压石油气藏在其被勘探之初,便被人们所注意。
其低压型油气藏与常规气藏相比,主要呈现出的特点有:成藏早,形成于150至120MPa;紧密的气藏物性,属于低渗透与特低渗透类储层;无持续气体进行后期充注;其后期的构造变化使得气藏的埋深增大;产生的新沉积物对于下成岩的变化并无影响。
1 埋深因素影响1.1流体压力此盆地在上古生界的天然油气藏自东往西依次分布有神木-米脂、榆林、乌神旗、苏里格油气田共四个,其主要分布在太原、山西、下石盒子、上石盒子各组里。
盆地储层的岩性主要是含烁粗砂、中砂以及细砂岩,受制于南北方向的河道砂坝与三角洲的前缘砂坝。
其孔隙在盆地中东部主要是原生粒、残留粒间孔,而在盆地中西部则主要是原生粒、溶蚀粒间孔。
在盆地上古生界的气藏里地层的流体压力呈15.98至36.32MPa,其梯度呈每百米0.65至1.09MPa,梯度平均值每百米0.89MPa。
在此区域的气藏绝大多数流体压力的梯度都小于每百米1.0MPa,显著呈现其低压特征。
流体的压力梯度表现出东高西低是该盆地上古生界的油气藏压力如今的特点。
石盒子组的油气藏流体的压力梯度在东部偏大,基本处于每百米1.0MPa以上,往西则越小,基本处于每百米0.9MPa以下。
如此的变化规律和该盆地如今的构造形态相吻合。
有两个方面影响着流体的压力梯度变化规律:(1)构造形态东高西低导致盆地东部的地表水在自然作用之下沿着古生界、中生界的不整合面通道等渗透进入地层里;(2)处于上古生界的砂体连通性能差、其储层岩性紧密、有限的地表水渗透范围只对盆地东部的较小区域产生影响,盆地中西部的广大区域里,流体的压力则受气层的充注作用,在它们中间为过渡带区域。
沉积盆地异常低压成因研究进展
第37卷第3期2021年3月文章编号:1671-8909 (2021 ) 3-0084-002部保节能清洗世界Cleaning World沉积盆地异常低压成因研究进展李启明1,王凯2,李锡尧3(1.西北大学,陕西西安710069 ; 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试采作业区,甘肃合水745400 ;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二采油厂采油工艺研宄所,甘肃合水745400)摘要:沉积盆地异常低压的分布与油气等资源的分布关系密切,但关于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对沉积 盆地异常低压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层温度的降低为形成异常低压的重要原因,地层剥蚀后造成 的岩石弹性回返对异常低压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流体的供排不平衡、断裂以及不整合面、轻烃扩散、地下水的溶 蚀溶解以及饱和天然气的深埋均会对异常低压的形成做出贡献。
关键词:异常低压;形成机制;弹性回返;剥蚀卸载中图分类号:P 612文献标识码:A0引言异常地层压力体系广泛发育于沉积盆地中,随着人们对沉积盆地的进一步探索,发现盆地流体活动可能是 控制盆地中物质演变和能量再分配的重要因素。
地层压 力作为盆地可移动流体(油气、水等)的重要驱动力, 控制着流体的流动方向,因此,对沉积盆地的异常低压 的形成特征进行研宄有助于发现盆地中各种物质的分布 情况。
1地层剥蚀卸载后的弹性回返作用地层垂向应力会因为上覆地层剥蚀作用而相应减少,之后岩石骨架在垂向应力减小时会产生回弹作用, 扩大了地层中岩石的空隙空间,造成地层压力的降低, 与此同时孔隙中的流体(水、油气等)也会发生膨胀, 地层的压力同样会因此增大,所以地层压力最终会取决 于岩石体积扩大引起的地层压力变小以及空隙流体膨胀 造成的地层压力变大两者的相对大小。
前人研宄表明,砂岩地层的弹性收缩、压缩模量为 lX H ^Pa '水的压缩模量为3X l 〇〜Pa '在构造抬升运动影响下,地层中砂岩岩层与水同时作用,但砂岩的 空隙增加量远大于地层水的增加量,所以便会造成地层 中整体体积空间增大。
相关分析在二连盆地艾勒格庙地区210Po异常解释中的应用
相关分析在二连盆地艾勒格庙地区210Po异常解释中的应用WANG Hao-Feng;LIU Bo;CHEN Shuang;XUE Wen-Hao;HU Guo-Xiang【摘要】随着铀矿找矿空间的战略转移,攻深找盲成为大势所趋,建立不同景观区、不同矿床类型的勘查技术方法有效组合的地球物理找矿新模式应用而生,使得多信息间依存关系探索在成矿预测中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一思路,在内蒙古二连盆地艾勒格庙地区210po异常解释时,通过对地面γ照射量率与210Po间的趋势回归,发现二者存在紧密的对数(In)相关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较为客观地预测了其铀成矿的可能性.【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8(042)006【总页数】7页(P1166-1172)【关键词】相关分析;艾勒格庙;210Po异常解释【作者】WANG Hao-Feng;LIU Bo;CHEN Shuang;XUE Wen-Hao;HU Guo-Xia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二连盆地是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的大、中型沉积盆地。
盆地不仅聚油、煤,也是砂岩型铀矿床赋存的重要盆地,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先后在盆地中找到了多个有价值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期间核物探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1-3]。
随着核能发展对铀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铀矿勘查深度的不断加大,铀矿找矿空间发生了战略性转移,由原来的500 m以浅,延伸到1 500 m深度。
找矿深度的增加带给物探手段的最大挑战是地面地球物理响应信号微弱,致使地球物理勘查资料的处理方法和异常解释难度加大。
为适应新形势,综合应用重、磁、电、地震、放射性、遥感、化探等多种技术方法,建立不同景观区、不同矿床类型的勘查技术方法有效组合的地球物理找矿新模式[4-6]。
内蒙古二连盆地艾勒格庙地区铀矿资源调查评价就采用了这种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地面伽马照射量率测量,钋(210Po)法测量等。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藏成藏历史分析
文章编号:1001-6112(2006)05-0476-04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达尔其油藏成藏历史分析孙宜朴1,2,林壬子1(1.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 102249;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要:达尔其构造是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
以地震主测线为格架,结合烃源岩、岩性、热流、测试分析资料为依据,采用正演法开展二维盆地模拟工作。
重点开展充填史、热流史、成熟度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移聚集史分析。
油藏主要分布在腾格尔组和都一段。
达尔其西部鼻状构造,都一段油藏主要分布在白音断层下洼部位,腾格尔组油藏主要分布在白音断层以上的斜坡方向;达尔其东部鼻状构造,油藏主要分布在都一段,腾格尔组油藏分布范围局限,以构造高部位为主。
达尔其油藏演化历史分为第一成藏期、第二成藏期、散失期和稳定期。
油藏主要成藏期为第一聚集期,低部位油藏存在散失过程,腾格尔组油藏成藏历史较都一段复杂。
南部斜坡带为石油运移的主要指向区,为重点勘探领域。
关键词:成藏期;二维模拟;白音查干凹陷;二连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 白音查干凹陷位于二连盆地西缘,是川井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图1)。
凹陷呈N E 向展布,东西长约150km ,南北宽15~28km ,面积约3200km 2,是发育在海西褶皱基底之上的中生代沉积盆地,沉积盖层以中生界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为主。
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腾格尔组、都红木组、赛汉塔拉组[1]及上白垩统二连达布苏组。
由下而上发育3套烃源岩,分别为:阿二段(K 1ba 2)、腾格尔组(K 1bt )、都一段(K 1bd 1)。
都二、三段为区域性盖层。
储层主要发育在都一段和腾格尔组[2,3]。
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形式多样的油藏。
图1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构造位置Fig.1 Structural location of the BaiyinchaganSag ,the Erlian Basin 1 油气藏特征达尔其构造是白音查干凹陷最主要的含油三级构造,位于白音—塔拉断裂带的中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连盆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 , 东 起大兴安岭 , 西到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 , 南界为阴 山山脉北麓 , 北至中蒙边界 , 东西长约 1 000 km , 南 北宽 20 ~ 220 km, 总面积约 10 ×104 km2, 是我国陆 上大型沉积盆地之一 [ 8] 。 二连盆地 地层压力在纵 向上与深度基本保持直线关系 , 在平面上则在凹陷
Investigation on genetic mechan ism of subnormal pressure in Erlian Basin
XU X iao-m ing1 , L IU Z hen1 , X IAO W e i1 , HAO Q i1 , ZHAO X ian-zheng2 , YANG D e-xiang3
摘要 :二连盆地主要凹陷的压力场基本上都呈现为异常低压特征 , 地层压力系数大多小于 1.0, 但用现有的异常低压成 因机理来解释二连盆地的异常低压却遇到了困难 , 为此将该区异常低压埋藏史曲线与异常高压盆地 (渤海湾盆地和莺 歌海盆地 )的埋藏史曲线进行了对比 。 结果表明 , 二连盆地在晚白垩世具有长达 50 ~ 60 M a的沉积停滞期 , 长时期的沉 积停滞可能是二连盆地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 。 沉积停滞条件下既不会出现欠压实现象 , 也无法产生异常高压 , 但却造 成地层具有较高的压实程度 , 使得后来再次沉积深埋时 , 压实作用受阻 , 上覆负荷过多地加载 在了岩石骨架上 , 流体压 力相对变小 , 形成异常低压 。 关键词 :二连盆地 ;异常 低压 ;成因机理 ;沉积停滞 中图分类号 :TE 121. 31 文献标识码 :A
图 1 二连盆地地 层压力与深度的关系
1. 2 地 层压 力平 面分 布特 征
平面上 , 二连盆地各凹陷的压力系数平均值小 于 1. 0, 巴音都兰凹陷压力系数最高值为 0.99, 整个 盆地都位于低压压力场中 , 乌里雅斯太凹陷的最高 压力系数为 1.12, 接近于静水压力 。 各凹陷地层压 力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凹陷较深部位的断槽带 , 从断 槽带向各构造带地层压力逐渐降低 。
巴音都兰凹陷从断槽带向北部的巴 Ⅰ 构造和东 南部的巴 Ⅱ构造 , 以及南部的马林斜坡构造带 , 压力
系数逐渐由 0.99降低为 0.92。 其中从断槽带向巴 Ⅱ构造压力系数降低最快 , 而向巴 Ⅰ 构造和向马林 斜坡构造带压力系数变化基本相似 (图 2)。 乌里雅 斯太凹陷腾一段地层压力分布也具有同样的规律 , 压力系数在洼槽的西部深洼槽区为高值区 , 向东南 部的木日各构造和桃希构造压力系数逐渐 由 1.02 降低为 0.90, 静水压力线呈北东方向展布 。 基本与 木日各构造带展布一致 。 阿南凹陷阿尔善组压力系 数从凹陷的中部洼槽部位向南部的鼻状构造带 、北 部的阿北 、哈北构造带逐渐降低 。
3. R 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 eve lopmen t, HuabeiO ilfield B ranch Com pany, Renqiu 062552, Hebei Province, Ch ina)
Ab strac t:The pre ssure fie ld of the sag s in E rlian Basin show s cha racte rs o f ba sica lly subno rma l pressure, and the pressure coe fficien ts are m ost less than 1. A nd it is difficu lty to in te rpre t the gene tic m echan ism s o f subnorm a l pressure of E rlian Basin w ith conventional gene tic me chan ism s. Compared w ith the buria l history of the basins o f Y inggehai Basin and Bohai Bay Basin which dom inated w ith overpressu re, it is found tha tE rlian Basin unde rw en t a long depo sitiona l stagnancy stag e tha t a lmo st ex tends 50 ~ 60M a in late r C re taceous, and this m ay be the key factor tha t leads to pre sen tly subnorm a l p ressu re env ironm en.t U nder depositiona l stagnancy stage, ne ithe r undercompac tion nor ove rpre ssure can be generated, bu t the subsurface stra tus experience continuous com pac tion wh ich p reven ts the subsequent com pac tion caused by the ove rlo ading pro ce ss in the fo llow ing sedim entary per iods. In the fo llow ing sed im en tary p rocess, because the ove rburden m a in ly exe rts on the m atrix of the rock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inne r contained flu id is concea led ou t, the subno rm al pre ssure is form ed. K ey word s:Erlian Basin;subno rm al pre ssure;gene tic m echanism;depositional stagnancy
意义 。前人对异常低压的成因机理研究可以归结为 5种观点 :(1)构造抬升剥蚀卸压成因 [ 1-2] ;(2)构造
成因 , 地层在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 从而开启地层形 成异常低压[ 3] ;(3)轻烃扩散作用[ 4-5] ;(4)断裂和不 整合面的压力释放作用[ 6] ;(5)上覆负荷差异支撑 机理 [ 7] 。但是 , 利用前人异常低压的几种成因机理
15
其长达 50 ~ 60 M a的沉积停滞可能是其异常低压的 主要原因 。 2. 1 沉 积停 滞造 成的 地层 异常低 压
欠压实作用是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 在一 般持续或快速埋深的盆地 , 刚刚沉积的沉积物在持 续埋深的情况下 , 上覆负荷的增加使得某些厚层泥 岩与渗透层相邻部位的泥岩首先被压实排水 , 其孔 隙度 、渗透率降低 , 形成致密带 。这阻滞了厚层泥岩 内部孔隙大量流体的及时排出 , 从而形成泥岩欠压 实现象 [ 9] , 也导致了泥岩内部的异常高压 。
来解释二连盆地的异常低压时却遇到了困难 , 因此 ,
收稿日期 :2006 - 11 - 27 作者简介 :许晓明 (1980 -), 女 (汉族), 湖北松滋人 , 博士研究生 , 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研究 。
14
Hale Waihona Puke 中 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年 4月
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异常低压成因机理 , 试图用该机 理解释二连盆地异常低压的主要成因 。
异常高压与异常低压都是地下常见的流体压力 现象 。 在沉积盆地中 , 异常高压现象普遍存在 , 故而 异常高压成因机理研究也较多 。 相对来讲 , 异常低 压成因机理研究成果要少一些 , 但是作为一种重要 类型 , 其形成 、发展和演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盆地 内流体的流动样 式 , 因此 , 搞清异常 低压的形成原 因 , 对于确定油气运移和成藏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
程中均有较长时间的沉积停滞 , 全盆地出现了 50 ~ 系沉积埋藏时 , 下伏岩石已经致密 , 没有大量的流体
60 M a的沉积停滞 , 在晚白垩世大部分未接收沉积 。 排出 , 从而也就不能形成泥岩欠压实现象 。 从各盆
(1. K ey Laboratory for Hydrocarbon Accum ulation, M inistry of Educa tion, Ch ina Un iversity of Petroleum , B eijing 102249, China; 2. Exploration and P roduction Branch Company, PetroCh ina, Beijing 100011, China;
由统计资料看出 , 欠压实地层应具备如下条件 : ① 巨大的沉积物总厚度 ;② 厚层粘土岩的存在 ;③
形成互层砂岩 ;④ 快速堆积加载 , 而其中快速沉积 是最主要的因素 [ 10-12] 。 从具 有异常高压特 征的盆 地 ———莺歌海盆地和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埋藏史 曲线可以看出 , 具有异常高压特征的盆地都经历了 快速 、持续的埋深 。莺歌海盆地一直处于稳定的埋 深 , 并没有产生过抬升以及沉积间断 , 在第三纪时沉 积了巨厚的沉积物 , 沉积速度快 , 为欠压实作用的产 生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 , 而欠压实作用是莺歌海 盆地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成因 。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 陷沉积以新生代为主 , 在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中 , 地层一直都处于持续埋深阶段 , 出现了欠压实现象 , 异常高压也比较明显 (图 3)。
二连盆地异常低压成因机理探讨
许晓明 1 , 刘 震 1 , 肖 伟 1 , 郝 琦 1 , 赵贤正 2 , 杨德相 3
(1. 中国石 油大学 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2249;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勘探与 生产分公司 , 北京 100011;3. 华北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 院 , 河北 任丘 06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