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道德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正义的概念和体现;2.学习正义与个人的关系,并能以身作则,维护正义;3.能够通过分析案例和引导提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正义的概念和核心意义;2.学习如何通过正确情况分析与判断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正义与个人关系;2.辅助学生分析案例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示范或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是正义,什么情况下需要维护正义,并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答案。
课堂讲解(35分钟)步骤:1.讲解正义概念和形成的原因(10分钟)老师先让学生看一幅图片,图片中是一个卡车司机在路上打了一位行人,并且他停留了一会儿后开车逃走了。
这时,老师问学生这种事件应该怎样处理,是不是非常不公正的。
从这里引出正义的主题。
老师将正义进行定义和讲解,在此期间将正义与公正对比讲解,并举例说明正义和公正是不同的。
2.讲解如何维护正义的方法(10分钟)老师通过多个案例讲解学生如何维护正义,分析学生在具体的情况下需要如何行动。
例如:在上课时,你看到有同学在作弊,这个时候,你应该怎样做?3.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5分钟)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正义案例,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个分组进行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提出方法,以最终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25分钟)老师表明,目的是帮助学生练习并巩固所学,此部分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完成。
步骤:1.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提出几个问题,例如:只要自己过得好,就算不关心别人也无所谓吗?要不要扶老奶奶过马路?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况并提出判断;2.分组讨论(10分钟):加强学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比较好的方法是把学生随机分几个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
在这部分,个人和团队的思维都在应用;3.总结评估(10分钟):总结小组讨论得出的解决方法并简单评估,向学生展示案例展开讨论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各自分析情况和提出解决有什么不同,老师再给予补充和引导。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 传统美德 久负盛名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久负盛名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掌握一些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 培养和践行传统美德的意识。
2.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传统美德的定义和分类;- 久负盛名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勇敢、孝顺等;- 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使用多媒体资源:通过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我能够生动地介绍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具体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合作研究: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他们分享关于传统美德的看法和经历,促进他们的互动和交流;- 角色扮演:我设计了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情境来体验传统美德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对传统美德的兴趣很高,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他们能够理解传统美德的含义,并能够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对如何应用传统美德到实际生活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时间安排:由于课时有限,我觉得对于某些传统美德的介绍和讨论时间不够充分。
下次教学时,我会更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内容都能得到充分掌握;- 应用延伸:尽管角色扮演活动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在教学中我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下次教学时,我会增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和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会继续努力,确定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和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例《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第一课时感受生命的意义》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框题。第一个框题“感受生命的意义”主要讲述了怎样
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
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
教材分析 体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等问题。第二个
框题“活出生命的精彩”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会在生
活中展现千姿百态,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
生活的质量;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让生
我们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教学过程
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它
的所有力量努力使自己苗壮生长,无论在怎样的情况
下,都能够绽放生命的精彩。
让我们享受生命,同时也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而更
美好。-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绽放生
命之花》。
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方法 2:问题式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等问 题,激起学生探寻的心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跃课堂氛围。
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2.学生抢答: 为了学习;为了养育后代;为了帮助他人;为了国家 的繁荣、民族的振兴……教师归纳: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虽然我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 对于有些人来说,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和生命无穷的奧 秘已经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3.教师要求学生将课前搜集、整理好的采访内容进 行交流,并选取其中的一两份作点评。 4.提示课题,导人本课。 二、自主探究,信息捜索 【设计意图】旨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 习的过完全成为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 知识,理解原理,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指导自己 的人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自学提纲: (1)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2)我们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讲义第十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含义1.道德评价及特点道德评价,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善恶的评价。
它从某种既定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集团)所认同的道德价值准则出发,对人们的行为作出正当与否的评估。
人作为“社会人”,要在社会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必然同外界发生联系,在各种利益关系中作出选择,因此,必然对自己及外界各种行为作出价值评判。
道德评价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在每个人身边。
道德评价的主要特点有:第一,具有价值倾向性。
第二,稳定性。
第三,非逻辑性。
第四,广泛性。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或他人、社会根据教师职业道德标准,通过一定形式对自己或同行、他人的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和判定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评价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具有道德评价的一般特征。
另外,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还具有其特征或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第一,思想的深刻性。
二是空间的广泛性。
三是时间的持久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类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容广泛,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
从不同角度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如下几种: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评价主体具有不确定性,但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教师自己作为评价者,另一种是非教师本人作为评价者。
前者为主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称为自我评价,后者称为他人评价。
2.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中,依据评价参照的不同标准,可以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三种类型。
绝对评价也称为目标参照评价,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活动中以既定的目标为标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
相对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教师团体内,以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所处的地位与他人相比较而进行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以教师的某一状况作为评价标准而实施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可以比较教师道德状况的前后变化,也可以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侧面进行相互比较。
第十讲: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从伦理学的角度,可以把人的行为划分为道德 行为、不道德行为和非道德行为。 A、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 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道德行为包括境界和层次不同的两个方面: * 正当行为
* 应当行为
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所谓正当行为是带有“自利”性质,但又没有 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甚至还是对他人和社 会有利的行为。 所谓应当行为则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信念的 支撑下,通过自我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自觉主动 地作出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广义的“道德行为”包括“正当行为”和“应 当行为”;狭义的道德行为单指“应当行为”。
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2]如果只强调人们行为的目的,而不顾 动机和手段,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 它会让一些沽名钓誉的人假借道德的面 纱,而行不义之举,表面上仁义道德, 暗地里卑鄙无耻,要揭穿这些人的真实 面目,只能从分析其手段入手,才能最 终了解到其行为的真实动机,使其伪善 的面目“原形毕露”。
关键在于:
公德要做到“勿伤、勿损、勿害”
私德要努力“自求、自为、自成”
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主讲: 邹 顺 康
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一、个体行为选择的伦理分析 人的行为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经济行为、 政治行为、法律行为、艺术行为、宗教行为、日 常生活行为等。 但在一定意义上这些行为都可以说是道德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行为不可能超越道德的价值 属性成为一种纯粹的存在。所以,前苏联的德罗 波尼基认为,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个体道德行为选择及表现
B、不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在一定的自我意识支 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C、非道德行为就是不涉及社会或他人的利害, 既无道德意义,也不能从道德上进行善恶评价 的行为。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学习评价.
《诚信做人到永远》学习评价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检查自己是否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如果做得不是很好,今后应努力改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诚信的人。
1.一旦许下承诺,就一定努力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不弄虚作假,不敷衍了事: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管大事还是小事,都认真对待,诚实守信: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个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站在多数人的利益一边,诚实守信: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能站在长远利益一边,诚实守信: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情与法发生冲突时,能站在法律一边,诚实守信:_____________________7.在面对诚实与隐私的冲突时,能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中,知道为对方的利益考虑,说一些善意的谎言: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能使自己坚持做到诚信,应该坚持天天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
二、实践活动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拟定一份诚信计划书,并定期请父母、老师和同学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请老师、父母给予一定的鼓励。
诚信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或一次两次的诚信就可以让一个人养成诚信的习惯。
所以,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坚持在生活、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做到诚实守信,不为一时的利益而忘记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
相信同学们会从自己的诚信的行为中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甜美的果实!参考格式如下:诚信计划书2.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在班上举行一次无人监考活动,检验自己的自控力,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
第十讲 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二、正义的必要性
1、从制度约束的角度看:正义或公正在化 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关系、建构社会秩序等方 面意义重大。社会制度的设计、法律的制定应该 体现“正义”的道德理念 。 2、从底线伦理的角度看:完善的东西有时甚 至常常是不正当的,精神纯化,无私利他(毫不 利己、专门利人),忠诚献身等等若不以正义道 德为基础,为底线,那么它们会制造最黑暗、最 野蛮、最狂热的不道德现象。
2.从形式上看,良心的表现形式是良知、良 情、良意的有机统一。良知是基础,良情是关键, 良意是源泉。 因此,良心就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 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是一定的道德观 念、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在个人意识中 的统一。 良心是人们一种内在的有关正邪、善恶的理性 判断和评价能力,是正当与善的知觉,义务与好恶 的情感,控制与抉择的意志、持久的习惯和信念在 个人意识中的综合统一。
罗尔斯不仅设定了“社会正义”的两个原则,而 且还设定了这两个原则的次序或等级关系。即第一 原则优先于第二正义原则(即自由的优先权)。第 二个正义原则中的机会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 他们处于一种“词典式次序排列”的先后关系。自 由的优先性指每一个人的自由平等基本权利必须优 先考虑受到正义保护,而不能受制于第二正义原则, 自由只能因为自身的缘故才能被限制。 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性指的是正义原则优 先于效率原则,公平机会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一方面要优先保护自由权利 和形式上的机会平等,另一方面通过对经济利益进行 再分配以达到一种更实质性的平等。(参见罗尔斯的 <<正义论>>)
1.从内容上看,道德良心是现实社会要 求的反映,是对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 定的。” 良心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其内容则 是客观的。但是,良心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并不 意味着它是超时空的。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 社会里,人们有着不同的良心;不同社会地位 和不同社会实践的人,良心也有所不同;在阶 级社会里,良心还打着阶级的烙印。
教师学习第十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
在参加了第十讲的学习后,我受益匪浅,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第十讲的主题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与担当。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第十讲中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让我深感启发。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再者,第十讲中关于教师自身修养的提升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我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可能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与同事们共同协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在第十讲中,我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分享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心得,这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们携手共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第十讲中关于家校合作的讨论也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我将努力做好家校沟通,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十章教案及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第十章教案及反思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问题。
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和引导者。
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将介绍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包括教师的责任、尊重、公正、诚实等方面的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其具有专业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
然后,我们将介绍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和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评估和反馈,旨在促进教师的自我认知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教学观察、学生评价、同行评议等。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升。
最后,我们将进行教案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对本教案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相信教师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职业素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桂梅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内容
张桂梅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内容第一部分:主题简介在张桂梅老师的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中,她继续深入探讨了当代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这一主题在当今社会备受关注,而张桂梅老师的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第二部分: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中,张桂梅老师首先强调了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她指出,只有具备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才能真正做出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事情,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这一观点引发了我对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
第三部分:探索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内涵张桂梅老师在讲堂中以循循善诱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了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内涵。
她从个人和集体层面阐释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指出了社会责任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
在她的引领下,我对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概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第四部分:思考与总结通过对张桂梅老师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的学习,我深刻领悟到了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在当代社会中的关键地位。
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认知有了质的提高,认识到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牢记张桂梅老师的教诲,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结语: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内容让我明白了道德伦理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一理念。
张桂梅老师的授课方式幽默风趣、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我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质的提升,而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也更加充满信心。
感谢张桂梅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盛宴。
思政课大讲堂第十讲的内容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过张桂梅老师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的启发后,我对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贯彻执行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和品质,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 古老美德 源远流长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古老美德
源远流长教学反思
文档标题: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古老美德源远流长教学反思
文档内容:
这一课程主要介绍了"古老美德"这个概念,旨在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美德,以及美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实。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对于个人美德的重视可能已经比古代社会大不相同,但仍然有很多古代的美德经久不衰,广为流传。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启发学生追求美德,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
因此,培养和传承古老美德是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在教学反思方面,我们可以考虑将课程中的一些抽象的美德概念更加具体化,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例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举出相关的日常生活例子,让他们了解什么是真正
的勇气和仁慈。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追求美德的激情。
总之,古老美德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传承的。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真正领悟和实践美德。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 传统美德 历久弥新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
历久弥新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美德的教学。
通过讲解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我们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
首先,我们进行了传统美德的内涵解读。
通过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生动的讲解,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传统美德的多个方面,如孝顺、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等。
这些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美德的价值。
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让学生就案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他们更加明确了传统美德的实际应用和影响,培养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判断力。
最后,我们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传
统美德意识,采用更多的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力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指导。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反思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学情分析本课学生所在的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以优质、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获得社会与家长的认同。
一部分学生是外地户口,因家庭拆迁买房而就读本校,有些学生因家庭原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渴望被关爱。
学生们很善良,有同情心,有关爱他人的美好愿望。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关爱就在身边,感受关爱带来的幸福。
教学导入师:同学们,寒假里学校组织了“最美瞬间”摄影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用相机记录下了生活中的美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最美瞬间”摄影活动作品) 师:你看到了什么?哪些美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看见了有位同学在草坪里捡垃圾。
师:是的,这是一种勤劳之美。
生:我看见警察扶老人过马路。
币:这是一种助人之美。
生:我看见老爷爷给老奶奶喂吃的,好温馨啊!师:是的,这是关爱之美。
生:我看见一个孩子推着坐轮椅的老人去公园里看花灯,这应该是孝敬老人的美。
世师:对,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当然也是一种美。
勤劳美、助人美、关爱美、敬老美……这些美都蕴含着一个字叫作——生:爱。
师: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活动一身边之爱师:爱是一把手,时时刻刻温暖了他人。
爱是一种陪伴,眼神中充满了春意。
爱是我们对他人的问候,带来丝丝暖情。
(播放绘本故事:小红的一天)上课了,小红忘记带笔盒,同桌小丽把笔借给了她。
放学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小华帮她撑伞送她回家。
乘电梯时一位阿姨帮助小红按下了高处的电梯按钮。
回到家后,奶奶为她准备好了水果。
师:同学们,小红得到了哪些人的关爱呢?生:小红得到了奶奶的关爱。
师:是的,这是亲人长辈的爱。
生1:小红的同学帮她打伞,送她回家,得到了同学的爱。
生2:电梯按钮太高,那位阿姨帮她按电梯按钮,这是……师:哪位同学帮他补充一下,这是谁的爱?生:这位阿姨是不认识的人,这应该是陌生人的爱。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 传统美德 悠久历史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悠久历史教学反思介绍本文档旨在对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该课程主题为传统美德,探讨了传统美德的悠久历史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传统美德的定义和种类,并培养学生对传统美德的重视和尊重。
通过研究传统美德,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维护社会道德秩序,提升自身素质。
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介绍了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含义。
然后,通过历史文化故事的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悠久历史。
我们着重介绍了孔子的仁、禹王的勤政、杨贵妃的聪慧等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和故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美德,我们进行了多种教学活动。
例如,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我们还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传统美德的实践,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实施,学生们对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对传统美德的价值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较弱,导致他们对传统美德的认识有些肤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在今后的课堂上加强对历史文化故事的解读,并加入更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较为被动。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表达能力缺乏自信,或者对这些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并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想法。
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我们认识到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的内容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培养传统美德意识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和分享教学经验,以促进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发展。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 传统美德 历久弥坚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历久弥坚教学反思1. 引言本文档是对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历久弥坚》教学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旨在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意识和价值观,使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体现和传承这些美德。
2. 教学目标- 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 掌握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观念和行为惯;- 培养学生正义感和责任感。
3. 教学过程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互动,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4.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评价,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传统美德的概念和内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美德。
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对于不同案例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也得到了提升。
5.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存在表现不够积极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
另外,在案例分析中,有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际案例的训练。
6. 改进措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学生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 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任务;- 提供更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他们共同参与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7.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们认识到了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意识和行为惯的重要性。
我们将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真正领悟和传承传统美德,成为品德优良的公民。
以上是对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历久弥坚》教学进行的反思和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讲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评价的含义、依据和标准;了解和掌握道德教育的含义、任务、特点和途径;了解和掌握社会道德修养的含义和实质;方法和途径。
自觉地接受道德教育,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及其特征;社会道德评价的根据;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道德评价
一、道德评价的定义和作用
1、道德评价的定义
是指生活于各种现实社会关系中的人们,直接依据一定社会、阶级或群体的道德准则,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或个人的内心活动等方式,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品质或可感知的意向所作出的善恶、正邪的价值判断和褒贬态度。
按照其主体与客体的不同,它可以分为社会的道德评价与个人的道德评价。
社会道德评价是以社会或他人为评价主体,对当事人的道德行为、品质或可感知的意向所作出的善恶判断和褒贬态度。
2、道德评价的作用
(1)道德评价是个体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2)道德评价是道德生活的调节器
(3)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转化器
(4)是改良社会道德风尚的有力武器
二、道德评价的根据
1、关于道德评价根据的两种错误观点
(1)唯动机论
(2)唯效果论
2、社会道德评价的真正根据
既然行为是由动机和效果所构成的,那么,在道德评价时就必须坚持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这是正确地判断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的前提和保证。
在依据这一真正的根据进行道德评价时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A、在考察动机时,要注意分析动机的客观性
B、在考察效果时,要注重估量效果的全面性
C、在考察动机与效果的联系时,要注重它的过程性
三、道德评价标准
1、善与恶
善就是指那些有利于社会或他人的具有正价值的行为。
恶是指那些有害于社会或他人的具有负价值的行为。
2、道德评价标准
(1)阶级标准
(2)历史标准
(3)生产力标准
第二节社会道德教育
一、社会道德教育的含义和任务
1、社会道德教育的含义
社会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者阶级为了使人们遵循其道德原则和规范,自觉地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
社会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调控中一种最主要的形式。
它相对于社会赏罚具有更大的广泛性和正面性,相对于社会道德评价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统性。
2、道德教育的任务
不只是为了使人们辨善恶、明是非、知荣辱,而是为了让人们形成内在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的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的个体道德意识和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它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等基本要素所构成。
二、社会道德教育的特点
社会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1、教育内容的广融性
2、教育环节的兼进性
3、教育进程的重复性
4、教育功能发挥的实践性
5、教育效果的渐进性
三、社会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1、社会道德教育的目的
提高人的道德认识、陶冶人的道德情感、锻炼人的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完善道德人格。
2、社会道德教育的原则
(1)言传身教,情理相融
(2)严格要求与关心信任相结合
(3)尊重集体与尊重个性相统一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四、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如下:
(1)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受教育者的实际经验相结合
(2)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
(3)榜样引导和舆论扬抑相结合
2、社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社会道德教育的途径包括正规化的与非正规化的途径两种,它们具体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及大众传播媒介等社会组织形式来进行。
第三节道德修养
一、道德修养的特征和实质
1、道德修养的含义
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活动。
道德修养是个体道德活动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它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可以说是个体道德活动的一种最高的形式。
2、道德修养的特征和实质
道德修养的特征:
(1)它具有明确的自我指向性
(2)它具有高度的活动自觉性
(3)它具有活动内容的全面性
道德修养的实质:其实质就在于它是作为修养着的个体对自我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开展斗争的过程。
这种斗争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道德理性和本能情欲的斗争;二是新道德和旧道德的斗争。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一)道德修养的方法
1、学习的方法
2、“省察克治”
3、“积善而不息”
4、慎独
5、社会实践
(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1、学习的方法。
包括学习道德知识、道德典范和他人的道德经验。
一个人文明、理智和高尚与否,总是同他的知识、文化素养相联系的;粗俗、野蛮、不讲道德,则总是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不通情理结下不解之缘。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古代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把“尊德性”和“道学问”结合起来,强调“格物致知”;等等。
2、“省察克治”。
所谓“省察克治”,就是要每时每刻思考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坚持“省察克治”,严于解剖自己,及时反思和发现自己的不足、缺点和错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以强化道德上的自律,防止小不改而铸成大错。
3、“积善而不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个体道德需要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经历一个长期不懈的积累过程。
所谓“积善”,就是要积累“善行”、“德行”或“美德”,使之连成一体,不断扩张升华,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
当一个人有了某种善行和善德的幼芽之后,就要精心地保持,、培植和发扬,使其不断积累壮大,由一时的善行变成长久牢靠的善德,由小善变成大善,由小德变成大德。
4、“慎独”。
所谓“慎独”,即是指在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时候,在个人独处的情况下,也要小心谨慎,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道德要求行事,不要因为别人不在场或不注意而干坏事。
在任何环境、场合之下都不离道义、坚守道义,是“慎独”的本质所在。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能做到表里内外,人前人后,明处暗中始终如一。
“慎独”的特点就在于强调从“微”处着手,从“隐”处下功夫。
一方面“防微杜渐”,“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这既能积小善而成大德,又可避免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情况;另一方面,在那些人们不注意或注意不到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按道德规范办事。
因此,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能否做到“慎独”,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自律的根本标志。
5、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道德修养的方法为什么必须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以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为根本途径?这是因为:
(1)道德本身就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或实践精神,人的道德品质本身就是人的实际行为积累而成的。
(2)人们在道德修养中所获得的“道德心灵之花”,也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结出客观的道德之果,并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获得检验、确证和进一步完善。
与社会实践相联系,作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主要包括如下的含义和要求:
(1)把道德修养与自己所从事的具体社会工作、业务实践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社会实践提出的客观要求选择和确定自己的修养目标与行为模式,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不断改造自己的道德面貌。
(2)将道德意识的修养与践行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实现知行的统一。
具体说来,就是要杜绝那种“只用心想”,“不用心做”,甚至把道德当作说教和装饰的恶劣作风,真正做到在“事上磨练”,以形成相应的优秀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3)坚持”活到老,改造到老“的原则,把修养的道德实践同终生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既不能因一时的挫折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功德而自满自足、得意忘形。
努力面向实践,面向现代化,向世界,面向未来,始终积极地接受时代的挑战,经受生活实践的考验和锻炼,不断开拓新的境界,既推动社会道德的发展,也升华自己的道德人格。
阅读书目:
1、唐凯麟:《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
3、姚新中:《道德活动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6、罗国杰等:《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7、何怀宏:《良心论》,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94年版
8、唐凯麟等:《个体道德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
9、何建华:《道德选择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正平:《教育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思考题:
1、什么是道德评价?道德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2、什么是道德教育?
3、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道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4、试述道德修养的实质、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