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估携有现症或既往感染的器官供体?(上)

合集下载

潜在器官捐献者标准选择题

潜在器官捐献者标准选择题

潜在器官捐献者标准选择题
1. 健康状况:捐献者必须身体健康,没有慢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

他们应该经过全面的体检,包括血液和组织样本的检测,以确保他们与接受器官的患者的兼容性。

2. 年龄限制:捐献者的年龄通常应在18-65岁之间。

年轻捐献者通常具有更好的器官健康和更好的手术康复能力,而年长捐献者可能有潜在的健康问题。

3. 捐献者的遗嘱:捐献器官应该是自愿的,并通过遗嘱或其他合法文件进行明确记录。

这是确保捐献者意愿得到尊重的重要步骤。

4. 心理和社会评估:捐献者需要接受心理和社会评估,以确保他们在精神和情感上适合进行器官捐赠。

他们应该理解捐赠的意义和可能的影响,并且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5. 家属同意:如果捐献者在无法表达意愿的情况下去世,家属应该同意器官捐赠。

这是尊重捐献者和家属意愿的重要步骤。

6. 医疗记录和过去病史:潜在捐献者的医疗记录和过去病史被用于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对捐献的适宜性。

有一些疾病史可能会排除某些器官的捐赠。

7. 捐献者对器官捐赠的了解和教育:捐献者应接受有关器官捐赠的教育和培训,以便他们可以做出知情的决定并清楚地了解过程的风险和利益。

8. 捐献者的医疗保险或财务能力:捐献者应该具有足够的医疗保险或财务能力,以承担与捐献过程和后续医疗治疗相关的费用。

请注意,这些是一般性的标准选择题,实际的潜在器官捐献者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筛选与匹配方法介绍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筛选与匹配方法介绍

干细胞移植的供体筛选与匹配方法介绍干细胞移植是一项新兴的治疗方法,可以治疗多种因疾病或受损组织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

在进行干细胞移植时,供体的选择和匹配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供体可以降低移植排斥反应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常用的供体筛选和匹配方法主要包括HLA配型、KIR配型、血型配型等。

首先,HLA配型是干细胞移植中供体筛选与匹配的关键步骤之一。

HLA分子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外源物质的主要标志,包括HLA-A、HLA-B、HLA-DR等等。

在干细胞移植中,供体和受者的HLA抗原应尽可能匹配,以减少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一般来说,完全一致或高度相合的HLA配型可以提高移植成功的机会。

对于同胞供体,通常会进行六联体的HLA配型;对于无关供体,通常会进行十联体或更多的HLA配型。

其次,KIR配型也是供体筛选与匹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KIR(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是一类表达在自然杀伤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对调节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供体和受者的KIR配型匹配水平会影响移植后的效果。

一般来说,供体的KIR配型应与受者的KIR配型相互匹配,以降低移植后的免疫敏感性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

此外,血型配型也是供体筛选与匹配的考虑因素之一。

血型配型主要针对供体和受者之间的ABO血型系统进行判断。

在干细胞移植过程中,供体和受者的血型应尽量匹配,以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血型配型是一个简单且常用的供体筛选和匹配方法,可以很好地预测移植后的免疫排斥风险。

此外,还有其他的供体筛选和匹配方法,如性别、年龄、家族史等因素。

性别匹配可以减少产生移植后干细胞与宿主免疫反应的可能性,尤其适用于异性供体移植。

年龄匹配可以减少移植后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家族史因素可以用来预测供者和受者之间是否存在特定疾病的遗传关系。

综上所述,干细胞移植的供体筛选和匹配方法对于移植效果的预测和治疗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

健康的供者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他们的干细胞可用于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

为了确保供者的安全和移植的成功率,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健康供者标准。

本文将探讨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的制定和影响因素,以及供者健康对移植的重要性。

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内容的关系。

首先,本文将从引言开始,介绍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探讨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健康供者标准的制定以及供者筛选过程。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影响标准制定的因素、供者健康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逐步了解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领域的知识。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造血干细胞健康供者标准的制定和筛选过程,以确保供者的健康状况符合移植需要,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同时,通过分析影响标准制定的因素和供者健康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正文2.1 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造血干细胞是身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干细胞,它们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血液细胞,例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这些血液细胞在人体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包括输送氧气、抵抗感染和止血等功能。

造血干细胞在治疗许多严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衰竭等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此外,造血干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白血细胞异常增生症。

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重要的医疗应用价值,因此确保供者的健康和质量标准非常关键。

如何评估携有现症或既往感染的器官供体?(下)

如何评估携有现症或既往感染的器官供体?(下)

种地域性或流行性 真菌 ( 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隐球菌 )传播的唯一危险证 明对来
自 流行区的供体进行筛查是正确的。在肝移植领域 ,已经有大量关于供体导致 的组织胞浆菌 病的个例报道。尚不知有过由这些病原体造成的感染治疗史的供体 会不会使传播风险增加 ,
这样的供体应该进行个体化的评估。由真菌感染引发的疾病传播和并发症的总风险有赖于移 植的器官和特定的病原体 ,肺移植是供体衍生的真菌传播最常见的来源 。 6 . 病毒感染 当同种异体肝移植的供体有潜伏感染的一系列疱疹病毒 ( 巨细胞病毒 [ MV ,E 病毒 C ] B [B ] 人类疱疹病毒 6 7 8K H ] 活动性丙型肝炎病毒[ V或乙型肝炎病毒 [ V EV , 、 和 [S V , HC I HB ] ( 通过分子学检测 ) 或外周循环中有乙肝表面抗原( B A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B A ) H s g 或抗 H cb ) 时,病毒感染的传播是 不可避免的。当使用这样的器官时 ,受体发生活动性疾病的结局就要 和移植的益处相权衡。针对某些感染的有效预防性治疗方案的出现可能对挽救生命的移植有
免疫抑制治疗的指征以防止或者识别 P L 。 T D 供肝来 自 HB A s g阳性或者 H c b阳性供体的肝移植术后治疗仍然存在争议 。器官供体 BA
乙肝病毒核心抗 体 ( HB )阳性 的比例在美国约为 1%,在欧洲 约为 1%。抗 H s g 抗一 c 5 0 BA
( B A )的出现并不能保证不会传染 ,尤其在 HB A H sb c b也阳性的情况下。相反 ,如果出现
最近 ,因为实质器官移植后 3种未预料到的脑膜炎病毒感染使得 由供体衍生的潜在感染 问题变得突出起来。西尼罗河病毒 ( V) WN ,淋 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 C L MV)和狂犬 病病毒是受体爆发聚集性感染的原因。从治疗这些病原体的经验中可以得 出两个重要的信息。 首先 ,医疗工作者之间的互相交流是证实多个受体受感染的主要途径 。作为一个前提 ,意识 到受体感染了一种不常见的疾病至关重要 。其次 ,就算有了最新的微生物检测手段 ,也必须 强调完全排除所有可能来 自 供体感染的重要性。筛查中的假 阳性和假 阴性都是有害的。这样 的检测在用作供体筛选时不可能普遍可及或者足够迅速 。这些观测结果使供体筛查的排除不

ta-tma诊断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ta-tma诊断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ta-tma诊断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探讨与TA-TMA(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诊断标准。

TA-TMA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器官移植受者中。

它通常由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固体器官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引起。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TA-TMA诊断标准进行全面的概述和解释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该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 第2节将介绍TA-TMA的定义、背景以及其与移植相关的症状和表现。

- 第3节将详细描述TA-TMA诊断标准的主要要点,包括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和临床表现分析。

- 第4节将对TA-TMA诊断标准进行解释说明,包括重要概念解释、诊断标准细节解读以及不同评价参数之间的关系讨论。

- 最后,在第5节中,我们将总结回顾对TA-TMA诊断标准的认识,并提出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和解释TA-TMA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通过详细说明诊断标准的要点和细节,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清晰、价值且易于操作的指南,以促进TA-TMA的早期诊断和管理。

相信该文章将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2. ta-tma诊断标准:2.1 ta-tma定义与背景TA-TMA(输注相关性微血管病)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患者中。

它是由于供体T细胞导致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微循环障碍和损伤引起。

该疾病通常在移植后几周内发生,并以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表现为特点。

2.2 ta-tma症状和表现ta-tma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蛋白尿以及非感染性发热等。

肾功能异常也是ta-tma的常见特征,可能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或尿液检测出红细胞和蛋白质。

2.3 ta-tma诊断标准及其重要性当前,关于ta-tma的诊断没有统一的共识。

公民逝世后捐献供体器官功能评估与维护体会

公民逝世后捐献供体器官功能评估与维护体会

公民逝世后捐献供体器官功能评估与维护体会摘要:一、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重要性二、供体评估与维护的方法1.发现和临床评估潜在捐献者2.捐献器官的使用标准3.脑死亡的临床判定4.供体的临床管理三、供体器官获取技术要点四、器官功能维护及保存五、结论正文:一、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重要性器官捐献在医疗领域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将健康的器官从已故捐献者身上移植到急需治疗的患者身上,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我国对器官捐献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完善,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

然而,在器官捐献过程中,如何对捐献供体进行有效的功能评估与维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供体评估与维护的方法(1)发现和临床评估潜在捐献者发现潜在捐献者是供体评估与维护的第一步。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潜在捐献者的筛查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符合捐献条件的患者。

同时,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了解其病史、生理状态、病理指标等,为后续的器官获取和移植提供重要依据。

(2)捐献器官的使用标准捐献器官的使用标准是评估供体价值的关键因素。

根据国际标准,捐献器官应符合以下条件:供体年龄适宜、器官功能正常、无严重感染、无恶性肿瘤等。

在此基础上,医疗机构还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器官捐献和使用方案。

(3)脑死亡的临床判定脑死亡是判断供体是否适合捐献器官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应建立脑死亡判定团队,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评估。

脑死亡的判定应由多名专业医生共同完成,确保判断的准确性。

(4)供体的临床管理供体的临床管理是保障捐献器官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供体管理制度,包括供体的筛选、评估、维护、获取等各个环节。

在供体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隐私保护,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

三、供体器官获取技术要点供体器官获取是器官捐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获取过程应遵循以下技术要点:手术操作规范、器械设备齐全、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高、术后护理严密等。

此外,为了保证器官的质量和功能,获取过程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控制供体器官缺血时间等。

我国器官移植受体的选用标准

我国器官移植受体的选用标准

我国器官移植受体的选用标准
我国器官移植受体的选用标准是根据《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的。

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履行对捐献者知情同意、不会损害活体器官捐献人其他正常的生理功能、尊重死者捐献者等原则。

具体来说,器官移植受体的选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器官移植受体的申请和审批:医疗机构应当对申请器官移植受体的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并将其申请材料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批。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认定符合条件者方可进行器官移植。

2. 器官移植受体的筛选:医疗机构应当对申请器官移植受体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器官移植受体的适应症。

对于申请移植的器官,医疗机构应当进行相应的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确保移植器官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器官移植受体的伦理审查:医疗机构应当对器官移植受体的伦理审查进行备案,确保其符合医学伦理标准和人文关怀。

4. 器官移植受体的知情同意:医疗机构应当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治疗方案、器官移植手术风险等进行全面告知,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5. 器官移植受体的监管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器官移植受体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器官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和打击。

我国的器官移植受体选用标准是在《中国人体器官移植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制定的,旨在保障器官移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医学伦理水平,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

2022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2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心脏死亡捐献(DCD)在器官捐献中的占比逐年下降。

为了更科学、规范地指导DCD器官的评估与应用,保障移植疗效。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和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在《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2014版)》基础上,综合近年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予以更新。

关键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肾移植;共识2015年全面开启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以来,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体系日趋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心脏死亡捐献(donationaftercardiacdeath,DCD)器官科学评估与安全应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等,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移植学组和中国医院协会器官获取与分配工作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中国心脏死亡捐献器官评估与应用专家共识(2014版)》进行更新,新版共识重点阐述心脏死亡判定标准、器官获取、质量评估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新版共识也适用于我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捐献器官的评估与应用。

一.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与心脏死亡判定标准(一)我国心脏死亡器官献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属于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三大类中的〃中国二类(C-H)〃,即国际标准化DCD,或称无心跳器官捐献(non-heartbeatingdonation,NHBD)11-2]o DCD在全国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2019年、2023年及2023年中的占比分别为47.1%.41.7%及23.2%β(二)中国心脏死亡判定标准根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第2版)》和《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流程和规范(2019版)》,心脏死亡的判定标准即呼吸和循环停止,生命体征消失。

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规范(2019版)

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规范(2019版)

第10卷 第3期2019年5月Vol. 10 No. 3May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从供体评估、供体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等方面,制订本规范,以帮助器官移植工作者规范和优化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的评估和维护。

【关键词】 器官移植;器官捐献;尸体器官捐献;供体评估;供体维护;LifePort ;扩大标准供体;常温机械灌注【中图分类号】R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3-0006-10尸体器官捐献供体及器官评估和维护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3.0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410008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通信作者:彭龙开,男,1965年生,博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婴幼儿供肾移植、边缘供肾的评估和利用、免疫耐受、缺血-再灌注损伤,Email :penglongkai@供体评估和维护、器官功能评估与选择、器官功能维护、器官保存和运输是尸体器官捐献(deceased donation ,DD )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决定了临床器官移植疗效与安全。

1 供体评估1.1 目 的供体评估的目的包括:(1)明确DD 类型及其合理的捐献流程;(2)收集供体所有的医疗信息,以利供体和器官功能的维护;(3)评估可捐献器官种类及其数量;(4)排除捐献禁忌证,避免供体来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器官移植的安全。

供体传播肿瘤相关疾病风险性见表1。

器官捐献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原因不明的昏迷;侵袭性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恶性传染病,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狂犬病、乙型脑炎等;严重的未经治疗或未控制的败血症(特别是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败血症);特殊类型的感染,如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毛霉和隐球菌感染、破伤风等[1]。

gvhd发生风险预测评分标准

gvhd发生风险预测评分标准

GVHD发生风险预测评分标准
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风险预测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因素: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
移植前治疗(如放疗、化疗等)等。

2.供体因素:供体类型(如亲缘供体、无关供体等)、供体年龄、供
体健康状况等。

3.移植因素:移植类型(如全相合移植、半相合移植等)、移植前预
处理方案(如清髓性预处理、非清髓性预处理等)、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等。

4.GVHD相关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基因表达谱等。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来预测GVHD发生风险。

例如,可以采用加权评分法,对每个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计算总分来评估GVHD发生风险。

此外,也可以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建立预测模型,以更准确地预测GVHD发生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GVHD发生风险的预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评分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移植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和改进。

器官移植名词解释

器官移植名词解释

器官移植名词解释器官移植是指将一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中,以取代其功能不正常或无法正常运作的器官。

以下是器官移植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1.器官移植:将一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中,目的是为了替代该人身体内功能不正常或不起作用的器官,以恢复其生理功能。

2.供体:器官移植手术中提供器官的人,也称为器官捐献者或器官提供者。

可以是死亡的人或有脑死亡的植物状态的人,也可以是活体供体,如亲属或无关亲属。

3.受体:器官移植手术中接受移植器官的人,也称为器官接受者。

受体通常是患有器官衰竭或功能丧失等疾病的患者,需要移植器官来恢复其生理功能。

4.适应症:指在特定条件下,患者需要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指征。

适应症通常根据器官衰竭的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其他治疗方案的有效性来确定。

5.排异反应:指器官移植后,受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供体器官为异物,发起攻击的反应。

排异反应可引起器官缺血、坏死、功能损害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移植器官失败。

6.免疫抑制: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不再攻击移植来的器官。

免疫抑制有助于减轻排异反应,并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7.造影检查:在器官移植手术后,通过注射一种叫做造影剂的特殊药物来观察移植器官的功能和血液供应情况。

造影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移植器官的健康状况和排异反应的发生。

8.器官损伤: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可能会发生器官损伤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或血液循环不良等原因引起的。

器官损伤可导致移植器官的功能受损或失败。

9.器官被动移植:指将死亡患者的器官移植到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身上的情况。

这种移植是在捐献者死亡后进行的,通常需要进行更多的匹配和手术准备工作。

10.活体器官移植:指将活体供体的器官移植到接受器官移植的受体身上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供体和受体往往是亲属或无关亲属。

活体器官移植通常需要更多的匹配和手术准备工作,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 版)

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 版)

第10卷 第4期2019年7月Vol. 10 No. 4Jul. 2019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摘要】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DDI )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组织邀请器官移植、重症医学、院感防控、微生物学和抗感染药物等方面的专家,以多学科协作的方式,从潜在捐献者感染状态的快速评估,维护期间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以及接受感染高风险供者器官移植后受者的防控等方面共同拟定了本技术规范,旨在指导我国DDI 管理的全流程优化,进一步完善DDI 的防控策略,以保障实体器官移植的安全开展。

【关键词】 供者来源性感染(DDI );器官移植;器官捐献;细菌;多重耐药菌;真菌;病毒;重症监护室【中图分类号】R617,R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445(2019)04-0005-07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性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DOI: 10.3969/j.issn.1674-7445.2019.04.0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680、81571555)执笔作者单位:200090 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张雷、朱有华)作者简介:张雷,男,1973 年生,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肾移植,Email :**************通信作者:朱有华,男,1952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泌尿外科肾移植,Email :*****************器官捐献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增加了供者来源性感染(donor-derived infection ,DDI )的风险,即在器官捐献后,捐献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通过器官移植过程使受者罹患感染[1]。

绝大部分器官捐献供者都曾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 ),可能经历重大手术,持续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各种导管,时常需要血液透析、人工肝、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等治疗,因此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 ,MDR )菌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

病情评估的内容

病情评估的内容

病情评估的内容病情评估是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观察、检查和询问,以获取诊断和治疗的必要信息的过程。

它是医学临床工作的基础,对于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情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症状:包括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是指导致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伴随症状是指主要症状出现时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

二、既往史:包括个人既往史和家族既往史。

个人既往史包括本次发病前的身体状况、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等;家族既往史是指患者的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或相关疾病。

三、体征:通过对患者身体的观察、检查和测量,获取相关体征信息。

体征包括一般体征和专科体征。

一般体征是指全身性的体征变化,如发热、体重改变等;专科体征是指某一特定系统功能或器官的异常表现,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四、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尿液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患者体内的生化、功能、形态、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信息。

五、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对患者进行的非侵入性或微创性检查,有助于明确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超声检查、心电图、脑电图、放射学检查等。

六、诊断: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信息,做出一个或一组可能的诊断。

病情评估的内容虽然多样,但都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为后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在进行病情评估时,医生要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运用观察、询问、检查和各种医学技术手段,尽可能客观地获取信息,减少主观误差,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评估的过程中,医生也应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的权益和隐私,让患者感受到医生的关心和专业服务。

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质量控制指标

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质量控制指标

附件 2一、器官捐献转化率定义:在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 )服务区域内,年度 完成器官获取的器官捐献者数量占潜在捐献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器官捐献转化率(%) = 年度获取捐献者数量同期潜在捐献者总数100%意义:体现器官捐献和 OPO 器官获取工作能力。

二、平均器官产出率定义:在 OPO 服务区域内,年度获取并完成移植的器 官数量与器官捐献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平均器官产出率= 年度移植器官数量同期器官捐献者总数意义:体现器官捐献和 OPO 器官获取工作能力。

三、器官捐献分类占比定义:脑死亡来源器官捐献者( DBD )、心脏死亡来源器 官捐献者( DCD )、脑心双死亡来源器官捐献者( DBCD )数量分别占同期器官捐献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DBD/ DCD/ DBCD )占比(%) = 年度(DBD/ DCD/ DBCD )数量同期器官捐献者总数100% 意义:反映获取器官来源占比情况。

四、获取器官利用率定义:器官获取后用于移植的器官数量占同期获取器官 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获取器官利用率(%) = 用于移植的器官数量同期获取器官总数100% 意义:评价 OPO 对器官捐献供者维护、器官质量评估 及转化为合适移植器官的能力。

五、器官病理检查率定义:捐献器官获取前对捐献器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检 查的数量占同期获取器官的比例。

计算公式:捐献器官获取前活检率 (%) = 获取前活检器官数量同期获取器官总数100%意义:反映捐献器官获取前器官质量评估情况。

(二)捐献器官获取后活检率。

定义:捐献器官获取后移植前对捐献器官进行活体组织 病理检查的数量占同期获取器官的比例。

计算公式:捐献器官获取后活检率 (%) = 获取后移植前活检器官数量同期获取器官总数100%意义:反映捐献器官获取后器官质量评估情况。

六、边缘供器官比率定义:边缘供器官(定义和标准见备注)数量占同期获 取器官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边缘供器官比率(%) = 边缘供器官数量同期获取器官总数100%意义:评估 OPO 产出器官质量。

人体器官移植匹配度准确率验证和问题标注

人体器官移植匹配度准确率验证和问题标注

人体器官移植匹配度准确率验证和问题标注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医学技术,它可以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然而,要实现成功的器官移植手术,关键问题之一就是确保器官的匹配度准确。

匹配度准确率验证和问题标注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了确保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移植前的匹配度准确率非常重要。

匹配度准确率意味着移植的器官能否完全适应受体体内的环境,并且不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

移植前的准确度验证通常包括对供体和受体的生理、血型、组织相容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涉及到实验室检测、临床病史分析以及医学图像学技术等。

匹配度准确率验证的关键在于评估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兼容性。

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血型匹配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因素。

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器官移植失败。

此外,人体组织类型(HLA)是另一个重要的匹配因素。

HLA相容性测试可用于确保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系统兼容性。

除此之外,移植前的体格检查和全身器官功能评估也对匹配度准确率的评估至关重要。

问题标注是另一项关键任务,它帮助鉴定器官移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问题标注可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

术前问题标注通常包括捐献者的疾病史、手术风险评估和匹配度准确率的评估。

在移植手术过程中,术中问题标注可以发现手术操作中的问题,比如供体器官的适应性和操作技术的准确性。

术后问题标注则关注移植手术的结果,包括供体器官的功能恢复和受体的排斥反应风险。

为了实现匹配度准确率验证和问题标注,需要借助各种医学技术和工具。

实验室检测可以通过血液、尿液等不同的生物标本来评估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匹配程度。

医学图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和超声波等,可以提供供体和受体器官的详细信息,并帮助鉴定潜在问题。

此外,临床病史分析和体格检查也是评估匹配准确率和问题标注的重要手段。

然而,要实现准确的匹配度验证和问题标注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干细胞移植前的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

干细胞移植前的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

干细胞移植前的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一种疾病治疗方法,通过将健康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取代或重建患者的损伤或异常造血系统。

然而,在进行干细胞移植前,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干细胞移植前的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

一、患者评估在决定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之前,评估患者的疾病状态和整体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常见的几个评估指标:1. 疾病类型和分期:评估患者的主要疾病类型和分期,例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和分期,可以决定干细胞移植是否适合以及何时进行。

2. 疾病活动性:评估患者的疾病活动性,例如白血病是否达到完全缓解状态或淋巴瘤是否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疾病活动性的评估有助于确定干细胞移植时机。

3. 伴发疾病:评估患者是否有伴发疾病,例如心脏病、肺病、肝病等。

伴发疾病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和风险。

4. 一般健康状况: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例如肝肾功能、心肺功能、营养状态等。

一般健康状况的评估有助于决定患者是否能够承受干细胞移植及其相关治疗。

二、治疗方案在干细胞移植前,根据患者的疾病评估结果和整体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也十分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治疗方案:1. 预处理方案:预处理方案是指在进行干细胞移植前,采用化学药物(化疗)或放射疗法来杀死或抑制患者的异常造血细胞。

预处理方案的类型和强度取决于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2. 干细胞来源:选择合适的干细胞来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SCT)和异体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SCT)。

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进行移植,而异体干细胞移植是指从配型相合的供者中获得干细胞进行移植。

3. 移植前的监测和支持治疗:在进行干细胞移植前,对患者的疾病进行监测和积极处理。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实体器官移植供者来源感染防控专家共识》要点前言自启动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我国器官移植捐献例数逐年增加,累积已超过一万例,已成为移植器官的主要来源。

器官捐献工作的快速推进在拯救大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移植界带来了一个重大挑战,及供者来源性感染(DDI)。

DDI是指在器官捐献后,捐献者体内存在的病原体通过器官移植过程使受者罹患相同的感染。

绝大部分捐献者入住过重症监护病房(ICU),可能经历重大手术,持续气管插管或切开行机械通气,留置深静脉导管、导尿管等各种导管,时常需要血液透析、人工肝、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治疗,因此发生院内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明显增高。

部分捐献者可能携带多重耐药菌而不发病,但其体内的定植菌可以导致相应受者发生DDI。

同时,捐献者大多病情危重,可以用于筛查潜在或活动性感染的时间窗很短。

这给DDI 的诊治带来极大挑战。

一、DDI的流行病学现状推荐意见:1. 目前多重耐药细菌,特别是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是我国DDI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病原体,其次为真菌,病毒感染引起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不高,但狂犬病毒不可忽视。

2. DDI防控重在源头,必须从供者筛查和维护入手,重症医学、院感防控、微生物学、感染病学等多学科密切协作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二、潜在捐献者感染状态的快速评估(一)病史询问推荐意见:1. 不明原因的脑死亡,或已知的致病因素不足以解释脑死亡时,建议放弃捐献。

2. 近期有狗、猫、蝙蝠及啮齿类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史需要排除狂犬病等相关疾病。

3. 需重视某些可能增加传播HIV、HBV和HCV风险的行为(表2)。

(二)临床评估推荐意见:1. 对于突发意识障碍、体温≧38℃或≦36℃、呼吸加快(RR≧22次/分)、血压下降(SBP≦90mmHg、DBP≦60mmHg或MAP≦65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SpO2≦90%)、尿量减少(≦0.5~1.0ml•kg-1•h-1)的供者,应积极寻找可能的感染因素。

《老年器官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专家共识》(2023)要点

《老年器官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专家共识》(2023)要点

《老年器官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专家共识》(2023)要点老年人因器官、组织退化及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疾病较多及共病,为感染高危人群。

老年器官感染患者经治疗后,感染虽已控制,但机体机能仍未恢复,恢复能力影响生活质量。

对老年器官感染患者恢复能力进行系统、全面评估至关重要。

复原力指患者处于困境或危机时,表现出超乎预料的功能或行为结果,常用来评估机体恢复能力。

目前复原力评估主要依据国外复原力量表,但中西方在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存在差异,其内容对我国人群不完全适用,对老年感染患者复原力评估方法单一,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状态。

本文拟根据我国老年器官感染患者情况,制订复原力评估量表,判断恢复能力,为老年患者康复提供帮助。

一、复原力的概念广义的复原力指个体面对困难经历的反弹能力。

对于老年人复原力,WHO 定义为老年患者在面对逆境时,通过抵抗、恢复或适应来维持或促进机体功能的能力。

目前复原力分类较多,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可分为学生复原力、儿童复原力、老年复原力;不同疾病可分为心理复原力、肿瘤复原力、卒中复原力等;所处环境不同分为家庭复原力、社会复原力等。

对于老年器官感染复原力,指老年人在器官感染后整个机体的恢复能力,与自身躯体、心理、家庭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二、影响复原力的因素1.躯体状态:老年器官感染患者常有不同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慢性疾病。

2.心理因素:老年器官感染患者因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的多种慢性病,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引起多种慢性疼痛、失眠、活动受限等心理负担加重,积极情感体验减少,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情绪,部分存在病耻感、癌因性疲劳等心理困扰,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复原力。

3.家庭因素:老年器官感染患者前期主要是通过住院期间医护给予充分的治疗,恢复期则主要依靠家庭的照护,家庭是关怀、资源和力量的来源。

三、复原力的评估方法1.躯体复原力评估:对于老年器官感染患者躯体复原力的评估,主要参考我国健康老年人评估量表,同时结合心肺功能评估编制老年器官感染患者躯体复原力的量表,内容涉及4个维度:一般状况、营养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基础疾病状态以及心肺功能动态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伏性的病毒感染常通过移植物传播且随后被激活 ,包括 巨细胞病毒
( MV) E C 和 B病毒 ( B 。其中也可能包括其它人类疱疹病毒 中的任何一种 ,有 HH 6 E V) V, 7 和8 ( 型 卡波西 肉瘤相关疱疹病毒 ) 这些感染和免疫低下人群 中特别的症候群和发病率有关。 。 最大的风险来 自原发感染——血清反应阴性的器官受体 ( 自然免疫 )接受从血清学反应阳性 的供体 ( 潜伏的病毒感染 )获得的被感染移植物移植。( )迟发、潜伏感染 ,包括结核—— 4 它可能在最初暴露 的早期或 者多年以后才被激活。对于移植受体的播散性 分支杆菌感染常常
Nio a . u l r a Fihma c ls JM el ,J y A. s e n
( 原载:Ju a o eao g 5(06 :43 53 o r l fH ptl y4 20 ) 8- 1) n o
1 . 导言
免疫低下的器官移植受体发生的感染谱是这些宿主免疫抑制程度的反映.来 自 供体组织 在受体体内激活的感染是移植领域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感染途径。其中一些是潜伏感染而另
Ht o a n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建议,由 a 于新的治疗方法的不断出现。治疗曾用过药的病人, 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目 标。 临床医生应该制定出 预后的方案 , 能够继续对先前稳定的治疗 进行利弊分析。但是,这个方案需要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而改变。 ( 编译 曹振环 )
如何评估携有现症或既往感染的器官供体? ( 上)

3 2-
维普资讯
外一些是在移植时传播的现症感染造成的结果。在移植之前对潜在 器官供体进行评估的 目的 就在于把传播给 免疫低下受体的感染风险最小化。这在肝移植领域尤其重要 ,因为感染对于
移植成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这个总结重点研究肝脏供体,但是列出的原则对于其他实质器 官供体也同样适用。 2 .来 自供体感染的分类 有些类型的感染值得考虑 :( )移植时供体正处于细菌血症或真 菌血症——这些常常是 1 由于院内感染的致病菌所致 ,通常与抗生素的使用相关 ,包括对万古霉素 (acmyi)雷 vno c , n 奈佐利 (n zl - 1 eoi )和奎奴普丁一 i d 达福普丁 (un pi i- a o r t )耐药的肠杆菌感染, q iu r t d l pi i sn f sn 对 甲氧西林 ( ehc i )耐 药的葡萄球 菌感染 ,肺 炎链球 菌 ( n u oo u ) m t iUn i p e m cc s ,沙 门氏菌 (am nl ) sl o ea ,甲单孢 菌 ( s d mo a ) l pe o n s ,大肠埃希 菌属 (sh r ha cl ,对氟康唑 u ec ei i oi c ) ( uo ao ) l f cn zl 耐药的念珠菌属或者 曲霉菌属 (segl s e ap riu )感染。这些病原微生物常倾向于 l 黏附于吻合部位 ( 血管 、尿路 )定殖液体收集物 ( 如血肿 )来形成脓肿或真菌性动脉瘤。这 人群 中也有导致脑膜炎的常见原因:如脑膜炎球菌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 。( )移植 2 时供体处于病毒血症 ( 常是无症状的 )——包括 HI 通 V、西尼罗河病毒 、狂犬病病毒、单纯 疱疹病毒、呼吸道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 C L MV)和肝炎病毒 ( , C型, AB和
维普资讯
病人的病毒毒株样本进行检测 .如果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存在的情况下 。病毒仍能以比野生 毒 株更高的速度增长 ,那么就被认 为是耐药毒株。另一 方面 ,病毒的基因型耐药检测是寻找 已知变异株的耐药基因密码 。 这是第一次在多样的 。预先决定的治疗 方案 中,以表型和基因型耐药两方面检测结果为 依据来评价转变治疗的危险性的研究 。许多美国食品药 品管理部门获准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被这项研究所涉及 , 包括 :齐多夫定 、 拉米 夫定 、 地丹诺辛 、 b cvr 替诺福韦、e vrn 、 aaa i 、 f i z a e 印地那韦 那非那韦、沙奎那韦、利托那韦、安泼那韦及 lpn vr oiai。 研究发现 , 大约 2%的病人在一年以后 , 3 至少产生一个新的核苷类似物的突变株 , 在给予 蛋白酶抑制剂的病人 中, 大约 1% 8 的病人产生一个新的蛋白酶抑制剂的突变株。 一年 以后新产 生任何一个突变株的危险率为 4%。 4 而且 , 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在一年以后会丧失对一种药物 的表型易感性 (= .1, P 0 ) 新出现的突变株大约有 3% 0 2 的可能性无法用测序法检测出来。 而且, 与主要的耐药性突变无关的密码子比那些与耐药性突变相关的密码子变异的速 度要快。 在试验开始时 , 具有较少数量变异株的病人 , 更容易产生新的核苷类似物变异株 。 aao H tn 博士称这种现象为 “ 上限效应 ” ,也就是说 , 病毒会持续的发生变异 ,直到总的变异株到达一 定数量. 一开始具有较少变异株的病人会产生更多数量的变异株 , 直到达到它的上限 。 aa o H tn 博士提出 ,由于病毒复制所必需的关键蛋白的改变 ,使许多耐药性毒株的适应 力或复制能 力 降低.实际上,多种耐药性毒株的积累常常会降低病毒的适应力,并会抑制病毒的复制能力, 更进一步地抑制 H V毒株发生变异。在达一点上,病毒发生耐药性变异对自身没有长期的好 I 处 。就是 因为变异会降低病毒的适应力。 因为发生变异和将来失去对药物的选择的危险率还是很高 ,所以 ,临床 医生在转变不完 全病毒抑制治疗的方案时应予个体化的考虑。来 自伦敦 S. r t y医院的 C rl eF s r Ma a i ot , o n e MD 指出 ,当你没有任何其它治疗可以去选择时 ,只能等待新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问世的时 候 ,就会发生很多困难 。对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做利弊分析 ,包括他们的用药史 ,突变株 以及 个人的选择 .完全的病毒抑制治疗通常是不可能实现的 ,尤其是对 曾接受过治疗的病人 。由 于这个限制 ,一些专家建议 ,在至少保留两种抗逆转录病毒 药物活性的基础上 ,可增加优化 的治疗方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