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
高三语文高考文言文试题30篇及答案
文言阅读训练3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2024年高考真题 语文 新高考Ⅰ卷 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我经历了把一头小牛训练成壮劳力的全过程。
换辔头,套车,驾辕,用声音和缰绳指挥行止,扎鼻眼,犁地,耙地。
几年以后,我基本上成了老把式,可以一个人铡草、套车、驾辕,运送满满一车的粮食走在窄路上。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文意理解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文意理解专项练习题一、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14分)丁巳,叔文以母丧去位。
王伾请起叔文为相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
其党皆忧悸不自保。
明年,赐叔文死。
己卯,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谏官争言其不可,上亦恶之,皆以为远州刺史。
柳宗元为柳州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宗元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万无母子俱往理。
”欲请于朝,愿以柳易播。
会中丞裴度亦为禹锡言曰:“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死别,良可伤。
”上曰:“为人子尤当自谨,勿贻亲忧,此则禹锡重可责也。
”度曰:“陛下方侍太后,恐禹锡在所宜矜。
”上良久乃曰:“朕所言以责为人子者耳,然不欲伤其亲心。
”明日,禹锡改连州刺史。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伾文用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写出正确的序号()(3分)王伾请起叔文A为相B既不获C则请D以为威远军使E平章事F又不得。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凡十年不量移,执政有怜其才欲渐进之者,悉召至京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禹锡诚有罪,然母老,与其子死别,良可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因概括题)为什么皇上最终决定将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累文化常识1.宫市,宫廷内所设的市肆。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丙】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根据文本,作者认为“文化自信”的内涵是什么?答案解析:作者认为“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坚定信念。
2. 文中提到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何联系?答案解析:文中指出“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只有充分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
3. 作者认为如何培养“文化自信”?答案解析:作者认为培养“文化自信”需要从教育、传播、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推动文化交流,鼓励文化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案解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从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后来的觉醒、抗争,最终达到自我救赎的过程。
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答案解析:作者通过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与他人的对话、内心独白等细节,展现了其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性格特点。
3.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小说的主题是探讨个人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自我救赎,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人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不屈不挠和自我超越。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哪些具体措施?答案解析:文本中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包括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2. 如何理解文本中提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答案解析:“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 文本中提到的“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有何联系?答案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而“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试题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乡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里中社,平为,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t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
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魏王以为太仆。
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久之,项羽略地至河上陈平往归之,从入破秦。
陈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仗剑亡。
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绝汉甬道,围汉王于荣阳城。
久之,汉王患之,请割荣阳以西以和,项王不听。
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氏而分王其地。
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
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复持去,更以恶草其进楚使。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项王果大疑亚父。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宰:主持割肉的人。
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陈涉起而王陈________ ②使使归项王(内心)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A.放弃B.捐税C.捐赠D.收集②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等()A.满意B.意外C.意图D.怀疑(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4)用“/”为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B.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C.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D.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漕运,古代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运输方式,以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宰相书①(宋)朱熹六月八日,具位谨奉书再拜献于某官:熹尝谓天下之事,有缓急之势;朝廷之政,有缓急之宜。
当缓而急,则繁细苛察,无以存大体;当急而缓,则怠慢废弛,无以赴事几。
均之二者,皆失也。
然愚以为当缓而急者,其害固不为小,若当急而反缓,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不可以不察也。
窃观今日之势,可谓当急而不可缓者矣,然今日之政则反是,愚不知其何以然也。
窃惟朝廷今日之政,无大无小,一归弛缓,今亦未暇一一条数。
且以荒政论之,则于天下之事,最为当急而不可缓者;而荒政之中,有两事焉,又其甚急而不可少缓者也。
一曰给降缗钱②,广籴米斛。
储蓄既多,缓急足用,政使朝廷别有支拔,一纸朝驰,而米夕发矣。
此一事也;二曰速行赏典③,激励富室。
盖此一策,本以诱民,事急则籍之,以为一时之用;事定则酬之,以为后日之劝。
旋观今日,失信已多,别有缓急,何以使众?谋国之计,乖戾若此,临事而悔,其可及哉?此二事也。
然或者之论,则以为朝廷撙节财用,重惜名器④,以为国之大政,将在于此,二者之请,恐难必济。
愚窃以为不然也。
夫撙节财用,在于塞侵欺渗漏之弊;爱惜名器,在于抑无功幸得之赏。
今将预储积蓄,以大为一方之备,则非所谓侵欺渗漏之弊也;推行恩赏,以昭示国家之信,则非所谓无功幸得之赏也。
且国家经费,用度至广,而耗于养兵者十而八九。
至于将帅之臣,则以军籍之虚数,而济其侵欺之奸;馈餫⑤之臣,则以簿籍之虚文,而行其盗窃之计;苞苴⑥辇载,争多斗巧,以归于权幸之门者,岁不知其几巨万。
明公不此之正,顾乃规规⑦焉较计毫末于饥民口吻之中,以是为撙节财用之计,愚不知其何说也?大抵朝廷爱民之心,不如惜一费之甚,是以不肯为极力救民之事明公忧国之念不如爱身之切是以但务为阿谀顺指之计此其自谋可谓尽矣然自旁观者论之则亦可谓不思之甚者也。
盖民之与财,孰轻孰重?身之与国,孰大孰小?财散犹可复聚,民心一失,则不可以复收;身危犹可复安,国势一倾,则不可以复正。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定州阅古堂记(北宋)韩琦①庆历八年,天子以河朔地大兵雄而节制不专,非择帅分治而并抚其民不可,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
而定以不肖辱其选。
既让不获命,至则竭愚修职,尚惧不能称上所以付与之意,退而思迹古名臣之轨躅以自策励,□患其汩于多务而志之弗虔。
会郡圃有坏亭,岁久不葺,于是广之为堂。
既成,乃摭前代良守将之事实,可载诸图而为人法者,凡六十条,绘于堂之左右壁,而以“阅古”为堂名。
②夫古犹今也,古之人能成异政、立奇功,而今或不能者,何也?盖其待己也,必贤而足;其报䘵也,必利而安,持是以望政成而功立,不其难哉?如曰,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今予之所为也,诚以己之道未充,而君之禄殊厚,任重途远,惟仆踣之是虞。
故在燕处之间,必将监古以自勉。
③其未至也,则虽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予方仰而愧,俯而忧,孰知夫乐之为乐哉!其少进也,则虽吏文之扰怀,边责之在己,予固得其道而处之,至于幅巾坐啸,恬然终日,予之所乐,恶有既乎?若其宾客之于斯,僚属之于斯,不离几席,如阅旧史,俾人人知为治者莫先于教化,用兵者莫贵于权谋,而俱本之于忠义。
功名一立,不独身享富贵,而庆流家宗,其余风遗烈,可以传于简策,邈千万世而凛然如存,咸有耸慕之意,不以酣歌优笑之为乐,而以是为乐。
而予也岂徒己之为益,是将有益于人。
知我者,其以我为喜爽垲,遂娱赏而已乎?④后来之贤,与我同志,必爱尚而增葺之,宜免夫毁圮污墁之患矣。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因B.则C.以D.且(2)下列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人已经不能像古人一样成异政、立奇功了。
B.我接受朝廷的俸禄就必须担起重任不断前行。
C.我担心自己在进取的道路上跌倒不前而停滞。
D.在公务之余闲居之时我也借鉴古人勉励自己。
(3)第③段画线的“纷肴觞,竞笳吹,四时之景交见于前”一语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word版
2023年高考上海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和解析(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儒贾传[明]耿定向世以儒命者,炫智钓奇,有市心焉,儒而贾也。
扶义乐善,仁心为质,儒之行也,贾而有是,不亦儒乎?余慨焉,作《儒贾传》。
①儒贾名豪,字子德,徽之歙人地,姓程氏。
父曰稷,始入楚,止麻城岐亭贾焉。
稷所挟赀微也,而岐又小市,悬山谷中,贸易寡。
亡何,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
然伯仲伟干雅姿,识度夷旷,大类儒者。
其为贾,诚心平价,人乐趋赴。
赀渐起,市亦因以辐.辏.。
②岐旁村有郭今者,尝游王文成门,谈良知学。
子德悦而师之,为巍冠褒衣,趋绳视准。
圜圚少年咸相目笑,子德益自喜。
间有从之游者,子德持塵高谈,与相往复,弥.日不辍。
圜圚①少年复相诟曰:“贾而欲赢,而迂言废事,吾见其垂橐归耳。
”子德闻之曰:“燕雀之不知鸿鹄,则斥鷃之笑大鹏,固也。
”③岁侵,尝糜以哺闾阎之饿,而又牍以瘗道路之殍。
出母钱贷人,贫不能偿,辄焚其券。
由是子德高义啧啧满黄②人口矣。
麻城令金勿有治声,闻而贤之,榜书“贾中儒味”旌其门。
里人因咸称子德为“儒贾”云。
④子德虽不废贾,然好儒益甚,远近款.其门者益众,斥奇赢振施之不厌,而财益阜.,不数年,且致千金。
⑤居常训子姓曰:“吾家世受什一③,不事儒。
自吾一染指,而士庶亲悦,贾且什倍。
由是观之,儒何负于贾哉?尔曹勉矣!”优游乡里,年八十三而卒。
[注]①圜匮:街市。
②黄:明代黄州府。
③什一:以十博一,泛指经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弥.日不辍()(2)而财益阜.()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市亦因以辐.辏.A.聚集B.积累C.辐条D.运输(2)远近款.其门者益众A.招待B.寻找C.结交D.拜访17.第①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分)稷卒赀益微子德与兄收父遗赀贾以故不遑业儒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
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
”中平六年,举孝廉。
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
彧每怀匡佐之义。
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
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
”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
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
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
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
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
众多以未可卒制。
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
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
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操从之。
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操乃坚壁持之。
遂以奇兵破绍。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事遂寝。
操心不能平。
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
谥曰敬侯。
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含答案
11. CC.错误。二者用法相同,都是意动用法,羞,以……为羞。/重,以……为重(看重);轻,以……为轻(看轻)。句意:宾客都为二人出身低贱而感到羞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看轻别离。
12. D“从秦国脱困后”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可知,宾客们起初“羞”,从秦国脱困后佩服。而且二人在孟尝君脱困之前很早就被列入宾客名单。
B.相:做相国,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用法相同。
C.“宾客尽羞之”的“羞”,与“商人重利轻别离”中的“重、轻”用法不同。
D.“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的“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的存,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因为这些人崇尚气节、邪恶狡诈,所以直到汉朝,那里民间还多有凶暴强悍的子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太史公说:我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虚传。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
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
举明经、进士,皆中。
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
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
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
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
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
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
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
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
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
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
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
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
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
”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
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
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
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
贼乘胜而来,守有备。
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
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
”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
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坐举非其人坐:因……而获罪B. 贼益兵来攻益:增加C. 凝斩以徇徇:徇私D. 未食即阵,死焉阵:上阵(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史记商君列传》含答案(2019·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
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
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
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君曰:“此不足为也。
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
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
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
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
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
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
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
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
”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
如期必于秋。
”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
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
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
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1)出下列加下划线中的意思。
①比君往见________ ②君既没_______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治疾多奇验()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②而吾不及预,命也夫()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3)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4)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
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
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
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
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
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
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
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
枢密小吏段徊曰:“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
水旱,宰相职也。
”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
革、说不能对,第曰:“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
”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
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
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
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
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
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
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B.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C.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D. 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除,指授予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拔五城________ ②坐射起而夷宗死者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战不旋踵()A.停止 B.立即 C.掉转 D.返回②属之子矣()A.连接 B.托付 C.归属 D.部署(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下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文侯以吴起善用兵A.魏文侯以为将B.以拒秦、韩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D.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5)翻译以下句子。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6)吴起侍奉魏国两任君主,分别体现出他的________、________之才。
【答案】(1)攻陷、拔取;因犯……罪(2)C;B(3)A(4)B(5)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发生内乱而攻击吴起。
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6)军事;政治【解析】【分析】(1)依据“拔五城”,拔取五个城邑,可知,“拔”意为:攻陷、拔取;依据“坐射起而夷宗死者”,因犯射杀吴起时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之罪的那些人,可知,“坐”意为:因犯……罪。
(2)①依据“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绝不掉转脚后跟,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可知,“旋”意为:掉转,故选C。
②依据“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君王年少,国内疑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不加信任,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付给您呢?可知,“属”意为:嘱托、托付,故选B。
(3)例句中,“以”,介词,用。
A项,“以” ,介词,用;B项,“以”,目的连词,来,用来; C项,“以”,通“已”,停止; D项,“以”,介词,表原因,因为。
A项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故选A。
(4)综合四个选项,比较差别处,“有”为动词,其后当“名”这一名词为宾语,故“名”后断句,故排除D;“君用”的对象是“(吴)起”,且“则是”往往用于句首,表示“就是,便是”,故“则是”前断句,故排除C;“谢吴起”的原因是鲁国君王怀疑他,故“鲁君疑之”前断句,故排除A。
故选B。
(5)及:等到;走:跑;之:到;徒:那些人;并:同时;中:射中。
(6)依据“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可知,吴起有卓越的用兵打仗之才,故答案为:军事之才;依据吴起豁达魏武侯的话““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和魏武侯的回答“善”可知,吴起辅佐魏武侯时懂得抓住机会劝诫君王以德来统治天下,故答案为:政治之才。
故答案为:⑴攻陷、拔取因犯……罪⑵C;B ;⑶A;⑷B;⑸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发生内乱而攻击吴起。
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⑹军事政治【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
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3)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6)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
齐国人进攻鲁国时,他带兵进攻齐国,大败齐军。
有鲁国人说,鲁国是个小国,但有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
而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您任用吴起,就是抛弃卫国。
鲁国国君怀疑吴起,辞退了他。
吴起当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侍奉他。
魏文侯用他做将军,进攻秦国,拔取五个城邑。
吴起身为将帅,却与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
为士兵分担劳苦。
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为他吸脓汁。
士兵的母亲听到以后哭了起来。
母亲说,”不是这样。
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绝不掉转脚后跟,终于死在敌人手里。
吴公如今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平,能够完全获得士兵的爱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守,来抵挡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文侯的儿子魏武侯。
魏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间,回头对吴起: “壮丽啊,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宝啊。
”吴起回答说:“以前殷纣的国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面,黄河流经它的南面,但他不行仁政,周武王杀了他,由此看来,国家的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
假如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
”魏武侯说: “好。
”吴起做西河守,很有名声,魏国设置相国,由田文坐相国.吴起不高兴,对田文: “请让我跟你评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君王年少,国内疑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不加信任,正当这个时候,把国家托付给您呢?还是托付给我呢?”吴起沉默了很久,说“托付给您好了。
”田文说: “这就是我职位排在您上面的缘故。
”这时吴起才知道自己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做相国。
娶魏公主为妻,却害怕吴起。
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立即前往楚国。
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吴起一到楚国就让他当上楚国的国相。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迫使三晋退却,西伐秦,诸侯都忧虑楚国的强大。
原先楚国的贵族都想谋害吴起。
等到楚悼王死了,宗室大臣发生内乱而攻击吴起。
吴起跑到楚悼王尸体旁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势射杀吴起,同时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
楚悼王被安葬以后,太子登基,就叫令尹把因犯射杀吴起时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之罪的那些人全部处死。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长生传张惠言余故居南郊德安里,邻有陈长生者,与兄奉母以居,无妻子,有室一楹,园地以稜计者十。
兄偻且病,常给爨守舍。
而长生力治地种菜,卖之得钱,且为人赁佣以充食。
长生为人少言多笑,即有陵之,大恚,辄复笑,即已,未尝校。
其为佣,勤甚。
他佣所苦弗欲,悉任长生,长生皆为之无怠。
主人善之,或侈与直,则计其佣之数取之,而反其余,笑曰:“此足矣。
”固与之,则又笑委之去。
及其于所价直皆然。
人谓长生痴也。
余幼时儿嬉,日过其门,门前树瓜瓠之属,夏秋之交,编竹为架,垂垂然。
时见长生兄弟奉母坐其下,手一盂饭,蔬一盆,且语且食。
长生或时时抗声歌,则格格笑,母与兄皆笑。
其后予徙居城中,岁时至旧庐,恒过访焉。
十余年,其母死,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而葬于其室前。
家益贫,兄病益甚。
长生晨则食其兄,而出力作,暮归,扶持之甚备。
兄困,意不当辄怒詈长生,每彻旦。
比屋闻者咸不平,而长生未尝有言。
年余,兄死,则又鬻其园地以敛,而葬于母旁。
数月,长生亦死。
邻人鬻其居以葬焉。
论曰,孟子之言曰:人性善。
如长生者,其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岂尝知有礼义之说哉?何其鞠躬君子也。
长生之事母与兄,乡之人知而善之;然至其取舍退让,则谓之痴,何哉?余故述其事,将以待考风俗者有取焉。
(选自《茗柯文补编》)(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给爨守舍爨:烧饭B.未尝校校:计较C.长生晨则食其兄食:吃饭D.鬻其园地之半以敛焉鬻:卖掉(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长生无妻无子,和母亲、哥哥一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