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学科特点

合集下载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1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里的第二个基本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学科教育必须突出学科特点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注重语文的多元影响和学生的独特感受马克思在论及文艺作品的风格时说过:“我们不会苛求自然界中的紫罗兰与玫瑰放出同样的芳香,又怎能叫文艺作品仅有一种风格?”同样,如果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化”,语文的教学就应该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个性化的第一要义应是自主性的阅读。

而教师往往依据教学参考书“解读”作品,然后再按统一的标准分段、串讲、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

如此繁琐分析的课文“解读”,从学习语文的目的性来说,是忽略了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根本目标;从感悟课文的内容情意来说,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大多数教师其实是在接受教参编写者的解读),这样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特体验,其后果当然是高耗低效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增强如下教学意识:(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其对话关系是多重性的,即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

我们的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话的中心自然是每一个学生个体。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学生的阅读过程应该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应该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勇于参与,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

(3)语文教师要呵护学生的灵性、个性和悟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要善于做一个鼓励者和欣赏者,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接受学生的标新立异,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把握教材特点 优化语文教学

把握教材特点 优化语文教学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语文教学
一、抓住教材特点和目的
每个教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目的,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充分把握其特点和目的,从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等等。

二、注重教材的内容选择
优化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教材的内容选择。

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关注和重视,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材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适用性。

三、灵活运用教材编写的教学活动
教材编写者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往往会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活动,使其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授一篇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作文内容相关的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习一篇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诗词赏析相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优化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根据教材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和学习任务,让学生主动地从教材中查找和总结相关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优化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目的,注重教材内容的选择,灵活运用教材编写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标签:语文教学;把握;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

接下来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在二者的统一上。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二者的统一是比较难的。

既要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使学生在逐渐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同时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最终使命——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者统一。

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的改革成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

但是语文课程的改革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的改革,因为它们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教学改革不是课程改革的附属品,课程教材改变了,并不等于教学也随之自然而然地就能改变,它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但是没有教学的改革的课程改革,最终的结果充其量只能限于教科书的更替,所以,语文课程的改革需要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呼应,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才能通过语文教学得以体现,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统一的目的。

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过去是,当今依然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特别是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下,课堂教学改革日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标志性体现。

但是无论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去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者统一。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必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学习的角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这是从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来的。

二是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从课程的实施角度提出来的。

三是强调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以下“三性”:第一,突显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走出离开教材的思想内容进行纯工具训练的误区,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如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等)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然而,社会的主流价值如何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观,是有一个过程的,决不是靠“刚性”的“楔入”,而是通过熏陶感染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逐步生成的。

语文学习极其个性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

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基于他们独特的生活经验,不同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同一个体对于同一内容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第二,加强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会阅读,从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把听说读写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摘要】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的训练。

既能通过阅读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又能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丰富语文积累。

【关键词】小学生读书训练教学质量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增强课堂结构的综合性,学科间加强整合,开阔视野,使语文学习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双基”训练,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抓好教材,打下扎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作文教师,应抓好教材,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教材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和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章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还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

而当下语文课仍有不少教师是脱离语文教材的教学,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拓展,形成了许多非语文的东西。

出现了轻视“双基”的现象,尤其是轻视基础知识的传授。

再者,由于语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我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贴近教材适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写什么之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借鉴课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

学生放飞想象,将情感融入语言,写出了许多精彩的语段,取得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2.重视阅读实践,丰富语文积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来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这不仅仅因为读是学习语文的有益方法,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2019年作文

如何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2019年作文

如何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在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正确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特点,如何展示学科的特点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多样化教学活动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性是其主要的特点,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是,事实上,我们仅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导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基本上得不到体现,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体现。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辟地》时,为了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结束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讲授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讲故事”环节,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口吻进行讲述,如,可以用盘古的口吻、第三者的口吻等,鼓励学生开口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对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恰当的教学活动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学科。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学科价值,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内在的价值,以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些“小兴安岭”的动画片,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而且,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剧本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多参与到实际的语言表达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朗读比赛、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作文指导、写作比赛、写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问题探究、阅读分析、推理归纳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法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

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才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整体的发展和进步。

语文课程标准 真情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  真情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在社会发展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亦由《语文教学大纲》走向了《语文课程标准》,由静态的被动性要求转向了动态的主动性建议。

可以断言,《语文课程标准》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语文教学的“航标灯”。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实践《语文课程标准》是当前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的理性认识“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语文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基本理念中的一个,落实这个“理念”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教育目的”的前提。

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理念”,并用它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会偏离方向。

对此,我谈四点初浅的认识。

1.三大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良好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2.三种角度。

上述的“三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角度来谈的;第二方面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讲的;第三方面主要是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的。

总而言之,课程标准主要是从课程的内容、过程、对象与学习主体关系的角度来确定语文教育的特点的。

3.两大特性。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具有两大特性,其一是主观性,其二为客观性。

其中,“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客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是主观的。

4.七大元素。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一理念,具体包含有七大元素,它们是:课程的人文性、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课程的实践性、学生的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学生的语感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其中,具有客观性的三大元素其“变数”较小,相对较为稳定,在教学中起着一定的“载体”作用;具有主观性的四大元素其“变数”较大,特性活跃,在教学中将凸现其过程中的“操作性”。

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

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

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语文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它相对的稳定性,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又给它灌注了新的生命力。

所以,语文教师担负着继承和发展的重任,可谓任重而道远。

那么,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关键是:着眼于课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体验,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怎样抓住语文学科特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住语文学科读的特点,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古人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就非常强调诵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突出了读的效果。

可见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特点,朗读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这种创造不仅体现在能动理解感受作品上,更体现在能用声音传情达意,引人入胜。

语文课需要琅琅书声,朗读是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审美活动,而“审美的要源在于感受力”,声情并茂的朗读植根于朗读者对作品所反映的意、理、情、趣、蕴的深切灵动的感受,即阅读作品时能透过文字符号感觉到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从而感悟作品。

现今的语文课很少听到琅琅书声,究其原因,一来是朗读在考试中不考,二来我们的语文教师怕“读”占去了讲解分析的时间。

所以往往是一篇文章还未看完就进入了分析;一篇文言文连字音没未读准,断句没未搞清就是文章大意的理解;一首诗歌象征性地读了一遍就进入了支离破碎的解析……这样做的结果呢,是我们的学生不会读书:读不准字音,读不准节奏,读起来结结巴巴,更不用说读得声情并茂了。

怎样读呢?在课堂中的朗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得有情味,读得有美感,从而得到读的乐趣。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当,语句的优美;感受节奏的跌宕,音韵的和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二、语文学科注重体验调动学生的身心感受体验,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

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努力教好语文

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努力教好语文

把握好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努力教好语文漳河店中心校郭新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通过这句话,我现在对语文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和数学、自然等科学学科的不同。

既然性质不同,那么进行教学的方式也应该不同。

语文要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发现文章内在的美,感受语言美。

如果能感悟得到,体会得深,那么方法自然融会在学生的内心,不谈方法而有了方法,当然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老师本身的情感体验都应该是鲜活的、真实的。

能否把握好语文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决定了语文不只是传授知识,语文教学的过程与其他学科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培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其他学科也应该有很大区别。

语文有她特殊的任务,是其他学科取代不了的。

所以我们要很好的把握语文的性质。

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影响到了对文本的把握。

只有把语文当成了科学,当成了知识,才会不断地去分解它,才会有肢解课文的情况。

其实文化并不单单是知识,语文更关注的是体验、感悟、审美。

把语文课上的更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

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独特的心理感受,才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才会千人千面。

语文不是程序化的,是意象化的,是整体化的,甚至是模糊和朦胧的。

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脱不开“知识化”“科学化”的指导,就会陷进误区。

只有明确了语文的性质,才有可能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

学生才能真正“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语文实践”,学生才有可能参与学习“过程”,感悟学习“方法”,才能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升华。

教师对学科性质的认识,决定了它的一切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文本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们认识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在实际教学中才会有章可循。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

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

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该通过大量学生自主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实践,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语文能力。

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

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

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3)把握母语学习的特点。

A、充分利用语文资源,拓宽学习空间。

学生学习语文,并不是从零起点的,特别是口语能力。

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限于语文课堂内,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交往,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

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吕叔湘先生在拨乱反正之初就第一个站出来说:“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包括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方面。

因为语文是母语,所以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的。

语文教育实践当中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和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整体把握的能力。

下面是简单就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听”我们这里所说的“听”即为学习当中、生活当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这是一种能力。

总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生活,要善于引导学会观察生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生活中学语文,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种延伸。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教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二、关于“说”一是加强课间朗读。

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已。

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

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

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从叶圣陶先生的一番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可以看出,必须坚持让学生“大声读书”的做法,因为这是训练学生用心理解、阅读、朗读能力的一种有益方式。

二是增加课文角色演练机会,再现情景细节,促进语文学习。

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素质教育下如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后将这些典型错误让学生进行现场纠错,以便让学生及时规避各类错误,将一些出色的造句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表现的同时,为他们表达能力的丰富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巧妙构建情景支架、内容支架与语言支架,为学生提供全程学习支持,让他们的阅读能力获得锻炼与提升。

教师要注意巧妙地将初中阅读教学与支架式教学融合,积极探索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各种支架的妙用为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为初中英语基础教育的进步、创新服务。

参考文献:[1]支妹.支架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尝试:Go for it七上Unit2section B la的教学活动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4(41):215-217.[2]徐峰.支架式教学:理论依据及具体实施:立足英语学科的探讨[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3(11):19-22.[3]陈露.支架式阅读教学的课堂实例与分析[J].中学生英语:中旬刊,2014(3):27.[4]张婕.英语阅读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3(7):35-38.•编辑韩晓“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是课改下所倡导的基本的教学理念,也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以及学生健全发展的保障。

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凸显语文课程的特点,确保学生在语文魅力的展示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语文教育的特点都包括哪些呢?在笔者看来,语文教育的特点包括人文性、工具性、开放性等,因此,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有效地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进而在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特点语文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保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科特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科特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科特点摘要: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道,需从教师自身做起,评价、对话、品读、作业,始终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努力清除不是语文或语文味不浓的东西。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把握特点语文味道曾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青少年,让他们畅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收获着语文学习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新课程的实施,着实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课堂教学正在发生令人欣喜的变化。

然而,当今不少语文教师因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合和淡化学科界限,让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有时将语文课上成了综合课,有时将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电化课,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没得到应有的培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

一、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铁还需本身硬”。

一个语文教师走上课堂,开口讲话,像不像一位语文教师,往往与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关。

自身有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课上出来,自然会充满语文味。

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迁移到课堂上,因为语文课是以情感人的。

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积累众多的诗词歌赋和优美的词汇,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让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激情飞扬,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好,无疑是语文味很浓的课堂。

二、善用精妙的评价语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饱学,还要会使语文课堂充满谐趣。

既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又善于运用精妙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朗读、讨论、发言、答问,还善于用幽默化解课堂中的尴尬。

假使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完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们来这么几句评价:“情动于衷而溢于口,诸葛亮那一片忠心让你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是太感人了!”无疑是给学生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如果学生写出几句富有诗意的句子,你满怀激情的说:“太美了,你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优美的境界!”学生马上会怦然心动。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

怎样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在重庆市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初中语文远程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了第一阶段相关内容,主要学习了三门课程,下面我就学习的基本内容及所选案例(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习体会(一)《语文教学方法论》第一章主要讲了语文学习是在母语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母语学习的“规范、拓展、升华”,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语文教学资源有基础资源、现成资源供语文教师选用,但语文教师在课程上生成教学资源的能力依然很很重要。

语文教学系统主要由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和状态系统这三大子系统构成。

语文与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语文教学本质探讨和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及语文教学系统构成三个方面。

在语文教学本质探讨中指出:与生俱来的母语习得过程;母语环境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学校教育与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给予学生的,是更经典更集中更深入更广阔的汉语文化世界,语文教学在引领学生思考人生、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感悟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方面,是母语习得以及其他任何方式都不可能替代的。

在语文教学资源利用谈到:语文课堂教学基础资源语文课堂教学基础资源是指语文教科书以及课外读本等,经过教育部门批准的,提供给学生和教师的必读材料。

其中语文教科书(狭义的语文教材)是基础资源的主要构成要素。

(二)《新课程教学反思研究》第五讲主要讲了反思的内涵与基础和教学反思的内涵与价值。

反思的基本特点有:后思性(或回溯性)、批判性、本质性(超越性)、思辨性、辩证性。

反思的科学基础有:反思的心理学根据、反思的批判理论根据、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根据。

教学反思的价值:教学反思之于教师专业成长、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等。

教学反思的基本特征:一是反省性、二是针对性、三是时效性、四是实践性。

(三)《初中语文重难点知识解析及教学设计》是根据人教版语文教材而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其中包含了包括文本、音频、视频PPT等,还设计了互动讨论等环节,实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之间便捷及时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是漠视了语文 学科 的特 点 , 重影响 了学生语 文综 合素 严 养 的培养 。 今天, 在语 文教 学改 革 的 大潮 中, 得最 响 亮 的要 数 提 “ 人文性 ” 三字 , 一提 语 文课 , 提 “ 必 人文 性 ” 若 有人 不 知 , 趣, 竟敢提其 工具 性 , 即会 被 冠 以“ 守 ” “ 立 保 、 落后 ” 至 甚
在这种评价机制下教师为了取得好成绩很多人采用挤占课余时间有的甚至占用音体美等学科要求学生购买教辅资料本着百炼成钢的原则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这样的方法把学生的创造力都扼杀了当然这种方法使学生眼前的成绩会好一些但是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是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的那就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
维普资讯

教学方法上花样 翻新 , 但最终 都要统 一到与 “ 教参 ” 上讲 的

样来 , 这样 的课 堂怎 么不 教人 昏 昏欲 睡呢?教 龄长 的教
语 文教学必 须培养学生 听 、 、 、 说 读 写能 力 以及 学习 习 惯 和学 习方法 等 , 做到工具性和人文 性的统一 , 才能扎扎实 实地 提高学 生正确理解 和运用祖 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 和语文
生动有趣就成 了一句 空话 , 老师照本宣科 , 即使 有的老师在
特 点的另一方面 , 它在强调所谓人 文性 的同时 , 完全不顾学
科 的知识性 , 这样 的课 也是 当前课 程改革 中为语文 学科 教 学不认可的课 , 是对 学科性 质的误解 。
2 要努 力提高学 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 国语言文字的能 .
满堂灌 , 课外题 海战 , 要想 能适应 , 小就开 练。 这样 的后 从 ”
语 言文字是思想感情及 “ 人文 性 ” 的载 体 , 如果一 个学 生读一段文章连字都 不识 , 了解作 者写 的 内容 吗?如果 能 你 有了好感悟或见解 连字都写 不 出多少 , 正确地 表达 出 能
你 的见解和感情吗?我想 , 案只有一个 , 答 那就是 “ 不能 ” 。
考成 了选拔人 才的 十分 重要 的渠 道 , 出现 了千军万 马抢过
独木桥的局面 , 文教 学不 得 不 和其它 学科 一 样 , 着高 语 跟 考、 中考的指挥棒转 , 于是 出现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淡化
人文性 的倾 向 。致 使语 文 老 师拼 命 地讲 , 生 死 记硬 背。 学 师生都 处 于十 分尴 尬 的位 置 。教 师讲 课 不能 “ 雷池 半 越 步 ” 各地各校都是 整齐划 一 , , 答案 一致 。因此 , 活跃课 堂 ,
第2 2卷
V 12 0. 2
增刊
四川教 育学院学报
J OUR NAL SCHUAN OF I COL E OF DUC I L GE E AT ON
20 06年 6月
J .0 6 Ⅲ12 0
语 文教 学 要 正确 把 握 学 科 特 点
付 建 明
( 筒阳市坛罐 乡初级 中学, 四川 资阳 6 12 ) 4 4 1 摘 要: 在语 文教 学的主要 任务是培养 学生的听、 、 写能 力, 到工具性和人 文性 的统一 , 说 读、 做 扎扎
素养 。
师更是顾虑重重 , 不管 上哪 一课时 , 是要 讲某 年 中考 、 总 高 考是怎样考这一课 的 , 生怕漏掉 了一点点 , 学生学 习毫无 主 动性 , 更无 自主性 了 , 他们成 了“ 录音机 ” 好 学的 生怕漏 掉 , 了一个 知识 点 , 上课 一味地拼命做笔 记 , 以供复 习之用 。所 以, 一说到语文 , 他们就 是强 记大 量的语文 知识概 念 , 学 文 常识 , 古今 名篇 , 甚至 背 一些 优 秀 的文章 。这 真 是 : 课 内 “
这样 的课与前边所叙 的课 堂教学 一样 , 忽 略了学科 它
学, 几乎完全忽视 了它的工具性 和人 文性 , 而把思想性放 在
首位。不管是分析课文 还是 要求 学生 教学 成 了政治斗 争的工具 , 而迷 失 了 自己学科的特点 。随着考试 制度的恢复和健全 , 高考 、 中

弄 潮儿 , 出这样 “ 搞 模式 ” 那 样 “ ” 整 出许多跟 课文 “ , 法 , 沾 亲带故” 的花 哨的“ 人文 ” , 使之无 限 的张 扬 , 来 并 把语文课
上成 劳动技 术课 , 物课 , 生 团队课 等等 。 比如 : 一位 教师 有

语文 教学要做到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统一 , 力提高 努
学生正确运用祖 国语 言文字 的能力 1 语文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是缺一不 可的 . 我们知道 , 去的语文 教学 特别是 文革 时期 的语文 教 过
上《 石榴》 一文 的公 开课 , 让学生欣 赏 了二十分 钟的各 种花 卉( 具说是这位老师花 了很多 功夫制作 的课 件 ) 然 后又 引 , 导学生 区别 这些 花卉的特 征。这 样一节课 都 快完 了 , 生 学 都不 知道老师到底要 上什么课 。评课时 , 有些人说 , 这样 的 教学方法很好 , 既让学生增长 了见识 , 又提高 了学生的学 习 积极性 , 尤其 可嘉的是体现 了教改精 神。值得推广 , 值得 学 习 。然而有更多 的人 也许要 问 , 这就是 课改 吗 ?我只是 不 明 白他上 的 是生 物课 , 还是 语 文课 , 似乎 应 该算 “ 这 四不 像” 吧?有什 么推广 和学 习的价 值呢?
中 图分 类号 : 6 3 3 G 3 .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 05 5 ( 0 6 0 .0 10 10 —7 7 2 0 ) 60 7 -2 -
“ 陈腐 ” 雅号 ” 的“ 了。以至一些人 为了表现 自己是 改革 者 ,
《 语文课 程标准 》 一章 “ 程性 质” 第 课 中明确指 出 : 语 “ 文是最重要 的交 际工具 , 人类 文化 的重要组 成部 分。工 是 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 的基本特点。 ”
实实地提 高学生正确理解和 运用祖 国语 言文字的能力和语 文素养 。还 必须注意培 养学生分析和解 决 问 题的 能力 。 培养 良好 的学 习行为 习惯和 学习方 法。实施新课 标 ,t Y 学习别人的先 进经 验、 - ̄ : J - 建立和 完
善科 学评价体 系。
关键词 : 文教 学 ; 语 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