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

合集下载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广州大学城项目市场定位分析报告

广州大学城项目市场定位分析报告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加强技术研发和合作,引进先进技 术,提高项目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 争力。
制定财务预警机制,加强财务管理 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风险 问题。
市场风险
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
财务风险
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市 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及时掌握市场 变化,调整市场策略。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流程,加强 团队建设和培训,提高项目管理的 效率和执行力。
政策法规
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合理规划项 目,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04
项目产品定位
建筑类型
以住宅、商业、教育设施为主,适当配置 休闲、娱乐等公共设施。
户型设计
根据目标客户群的需求,设计不同户型以 满足不同需求。
装修标准
提供不同装修标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
配套设施
配备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如超市、餐厅 、医疗中心等。
机遇识别
抓住广州大学城内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机遇,本项目有望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
03
项目定位分析
项目定位策略
01
目标客户群
以大学生、教职员工、周边居民 为主。
竞争环境
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扬长避 短,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03
02
土地资源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以规划建设 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建筑。
3
广州大学城的建设旨在提高广州的高等教育水 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
项目地理位置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南部,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距离广 州市白云国际机场约40公里。
广州大学城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贯穿,交通便利。
项目周边环境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分析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

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

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

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广州珠江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广州珠江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园林规划与设计底商。

连通滨江道与国际商场人行铺装,将滨江道繁华步行商业街与南京路两侧商场连成一体,增强商业的整体氛围。

通过步行空间将西开教堂、抗震纪念碑广场、地铁站广场、营口道口绿地、锦州道和长春道间街角绿地五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

统一设计街道家具和标识牌,保持南京路街道家具在材质、颜色、样式方面的一致性,增强了街道景观的有序性与整体性。

3.2.3提升街道空间品质,打造人性化环境 锦州道至营口道地段,分布有伊势丹、津汇、国际商场、乐宾百货等商场,是购物人群集中地段。

通过对这些地段铺装、车档小品、树池坐凳、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改,提高购物环境品质。

根据南京路各路段的宽窄情况,分别对不同路段的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形成人行道与自行车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分隔带,为行人和骑车者提供遮荫庇护之所,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通过绿化隔离带、高大的行道树列打造贯穿市区的绿色通道。

注重铺装细部处理,增强行道树遮荫效果,增加安全分隔带、休憩设施、通讯设施等,营造符合人们安全、舒适、交往等需要的人性化步行空间。

图1 南京路过街天桥改造后图2 好乐里底层零星商铺4总结南京路景观环境整治是成功的,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普遍认可。

通过对南京路景观环境进行整治,保护并传承了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改造后的街道成了孕育各种人文景观的乐土,街道空间不仅整洁、有序,而且充满勃勃生机。

街道空间的“有机更新”一定是在尊重场所精神与城市文脉的基础上,依据景观设想与功能需要,改造街道空间中不合适的部分,有限度地提高街道空间景观品质,恢复街道活力,达到更新的目的,并为街道空间将来的发展留出余地。

根据本次改造,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1)南京路环境整治尊重了城市历史,保护原有街道建筑,传承城市文脉。

2)南京路的整治是满足现实需要的有序更新,是人性化的更新。

它不是推倒一切、盲目追求超前的发展规模,而是循序渐进的、可持续的、不断满足当代人需要的渐变式发展和更新。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

Urban desig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f Zhujiang New Town Core Area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发展与评价文_吴桂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授胡凯雯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研究生何力宇 广州零号建筑设计公司 建筑师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市近年建成的CBD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最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其设计与建设实践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建设具有典型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广州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对各阶段工作的成果特点、联系和变化进行评析,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评价。

珠江新城核心区(又称广州新中轴珠江新城段)占地1.4km2,经过2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基本成型并获得普遍好评,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广州市全市土地面积7434km2,珠江新城核心区占全市面积的0.013%,据统计2015年全市GDP总值为1.8万亿,珠江新城核心区GDP总值990亿, GDP总值占比为5.5%;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城市标志,被誉为广州市的城市客厅。

珠江新城核心区建设启动以来,进行了多次的城市设计探索研究。

通过对其城市设计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我们可以理清其发展的连续性、各阶段的特点、联系和变化情况,为后续的反馈完善提供依据;同时作为广州同时期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总结其过程中的得失可以对广州未来的城市设计及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对国内众多大规模、高密集程度的城市核心区规划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珠江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检讨调整、深化实施、逐步完善等四个阶段。

图6 广州规划院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7 同济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方案总图图8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总图图9 华南理工大学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段城市设计模型年)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1992年)1992年7-8月,广州市规划局委托美国托马斯规划服务公司、香港梁栢涛规划师建筑师事务所、广州市规划院等三家单位进行“广州珠江新城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经专家评审后,托马斯公司方案胜出,其方案基本确定了珠江新城规划的总体构架。

广州大学城概况

广州大学城概况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地理概况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琵琶岛举目相望,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

珠江广州水道为广州市区的主要河网,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平洲水道、官洲水道、沥滘水道、新造水道及番禺区内的一些主要河道。

这些河道分别汇入虎门、蕉门、洪奇门三大水道入海。

小谷围岛四面环水,沥滘水道与官洲水道从南北两面流过,岛内河涌12条,基本呈辐射式分布,其中有3条河涌连接岛内中心湖。

所有河涌与外江连接处以水闸控制。

地形地貌:本区属剥蚀残丘地貌单元。

地形较平缓,以中部贝岗村的无名山岗为最高峰,标高为47~50m;一般残丘标高在20至45m,残丘间凹地地面标高一般为10~15m,地形总趋势是中部高东西部低。

此外,本区西南角、东北角及北部分布有小面积的河漫滩地貌单元。

地形平缓,地势较低,地面标高一般为5~8 m。

地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内的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判别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按各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其覆盖厚度判别为Ⅱ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水文气象特性:1.气候特征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面有北江、西江蜿蜓,南临南海,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通过,该区气候宜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湿多雨。

1)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652mm,降雨量集中在汛期,平均占全年的83%,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雨季始于4月份,4~6月以峰面雨为主,平均可出现10次暴雨过程,7~9月进入盛夏台风期,以台风雨为主。

2)气温及湿度:多年平均气温21.8℃,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83﹪之间。

3)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2m/s~2.6m/s,夏季台风袭击时出现旋转风,最大风速可达30 m/s,常有热带气旋登陆,年平均1.6次,最多年份出现5次,一般风力在9级以上,破坏力极大。

2008年5月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2008年5月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工学
39
陶恩树
车辆工程
雷雨成
汽车车身几何尺寸链及公差(GD&T)理论与应用研究
工学
40
郭荣
车辆工程
万钢
燃料电池轿车噪声源和传递路径识别及控制研究
工学
41
胡雨燕
热能工程
魏敦崧
垃圾焚烧灰渣稳定化处理及浸出特性的研究
工学
42
侯今强
材料物理与化学
沈军
纳米多孔碳气凝胶的结构可控性研究
工学
43
徐金宝
材料物理与化学
工学
105
高丽亚
结构工程
邓长根
垃圾填埋场沿底部衬垫界面失稳破坏及土工膜拉力研究
工学
106
王田友
结构工程
丁洁民
地铁运行所致环境振动与建筑物隔振方法研究
工学
107
吴学淑
结构工程
黄鼎业
平面不对称高层建筑结构利用速度型阻尼器减震控制的研究
工学
108
樊向阳
结构工程
黄宏伟
静压法施工沉桩阻力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
工学
林正英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沈斌
虚拟冲压线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工学
35
于睿坤
机械电子工程
李万莉
盾构掘进机掘进过程中姿态的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工学
36
宋木生
机械电子工程
徐宝富
DH系列气动地下穿孔机参数优化及其CAD
工学
37
王阳阳
车辆工程
靳晓雄
汽车底盘集成控制仿真平台研究
工学
38
蔺玉辉
车辆工程
靳晓雄
汽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世界优质规划案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方案市政道路设计修改意见

世界优质规划案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方案市政道路设计修改意见

关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工程初步设计》的意见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及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共同进行的《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工程初步设计》体系严整,设计深入,但其中仍有若干与中心区城市设计矛盾之处,现提出意见如下:1.中心区城市设计工作中考虑到地块发展的多样性,适当调整了路网的结构。

超大地块提供了最大的丰富性和弹性,可以容纳区域内其它街块容纳不下的设施。

另外一些地块被缩小,以改善其可达性,同时提供更适合特定建筑项目(居住、商业建筑、服务设施)尺度的发展地块。

希望两个单位在道路深化设计的过程中配合中心区的路网调整,加以修改。

2.中心区的道路断面设计应在考虑景观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特殊处理。

希望下一阶段能进一步沟通,共同深化。

3.出于生态、排涝及景观的考虑,中心区的水系生态走廊将成为一大亮点。

各个蓄水池塘和排涝河涌需在道路经过处设置涵洞加以沟通。

我单位将提交设计条件,望两个单位在所需之处加设涵洞,并重新考虑路面排水的坡向。

4.中心区南端外环路不作下穿处理,而改作人行下穿设计。

具体城市设计条件将尽快提交。

5.公交线路的组织与站点的设置应与中心区的大型公共设施相结合,希望能结合主要公建分布情况及新调整路网加以调整。

6.望两设计单位提供以下图纸的电子文件,以便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过程中结合调整:(1)新造海隧道与生物岛隧道出入口平面图;(2)公交停靠站平面大样;(3)中环路经中心区综合发展南区段及8号路带综合管沟的断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Sasaki Associates, Inc.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小组2003年7月4日附:交底图纸及电子文件:1.中心区道路系统(道路交点坐标及标高)A0图纸+CAD电子文件2.蓄水池塘及涵洞示意CAD电子文件3.公共设施分布图(初步方案,供参考)CAD电子文件。

广州大学城建设回顾与反思

广州大学城建设回顾与反思

78[ UED ] 115 | 10 | 2018Review and Reflection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Construction 广州大学城建设回顾与反思文_李传义 原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澳门大学校园发展部特级行政主任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图打开广州电子地图,大学城优美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谐有序的城市肌理随即映入人们眼帘。

良好的绿色生态与城市内在功能的高度吻合使它获得2006年国家人居环境奖。

在设计城市手法上,尤以创新城市能源体系,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开我国城市建设之先河,现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即是在广州大学城建设经验基础上编制的1。

全城(580万平方米)建筑主体节能率达到65%2,非传统水源(再生水)使用率超过40%,这些标准都已远远超过现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3GB/50378—2014。

城市区域能源多联供体系和能源梯度利用规划科学地解决了30多万人的用能需求,同时培育起一个庞大的区域能源供应产业。

大学城在四节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创新之路4,获得201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

回顾当初组织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的过程,适逢“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

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起点高,省市主要领导只定下“四个一流”的原则,在专业技术上放手让职能部门和专家说了算,主要领导基本不参与意见,故而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

举国内外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约5000人参与这项工程设计会战,在专家决策机制的统领下,确保了18项专项规划与城市设计切实落地生根。

正是多层面全方位的规划与城市设计才有了今天这样美丽的“绿盈水绕、生态学府”环境。

15年过去了,实践证明专家决策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城市建设的科学模式,对比人们常说的“规划规划墙上一挂,不如领导一句话,动不动就先改规划,今天开明天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获奖名单

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获奖名单

关于公布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的通知各高校团委: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已于4月27、28日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

经复核并报评审委员会审定,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附:获奖名单(请点击下载)团省委学校部2011年4月29日附件:一、挑战杯(排名不分先后)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二、优胜杯(排名不分先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商学院湛江师范学院广东药学院汕头大学五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三、优秀组织奖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药学院湛江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五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韶关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惠州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学院广东医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四、践行《规划纲要》贡献奖中山大学MIR-663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分子调控机制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广东公众幸福指数测量实证研究暨南大学节能减排约束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现状调研报告--基于广东省21市的调研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基于云模型的个性化定制大众评价信息搜索系统;互惠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博弈分析广东商学院民间借贷合同的问题与法律对策——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研究广州美术学院海洋垃圾收集器韩山师范学院2008年金融危机对广东外贸影响定量分析-基于本底趋势线广州大学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民生关怀和政府责任——基于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中猎德村改造创新模式的调查与思考深圳大学滨海智能混凝土微胶囊缓蚀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环体发动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珠三角消费类电子产业“Turn-key”模式调查与研究——以山寨手机行业为例肇庆学院具有自动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全电子式交流稳压电源嘉应学院珠三角区域环境—经济耦合性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以南海区为例东莞理工学院农业自动化远程测控系统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双转移”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运作模式研究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推进交通运输业结构性节能减排-构建珠三角地区绿色环保驳运中心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冻干果蔬脆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五、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情况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分析广州的城市色彩规划

分析广州的城市色彩规划

建议色≠强制色
黄灰色是初选、市民专家互动。让市 民和专家一起来为建筑的颜色“作 主”。 通过多轮筛选“黄灰色”初定 “中选”为黄灰色。
“区域色”的确定。
上图表明:广州市原有的城市建筑色彩多是 以灰色调为主和少量明度纯度不一的黄色、 黄红色、红色、蓝色、蓝绿色。与主色调很 难统一。
为了使这些少量的、跳跃性强,不和谐的色 彩能够整体协调在一些重点的具有控制性的 点或区域,根据现有的色彩状况提供推荐色 普配色意向和示意。形成服从主色调的“区 域色调”。
●珠江景观带———描画“明艳妆”
现状:南岸色彩比北岸协调 研究者选取人民桥至解放桥一段作为调研、规划 对象发现,北岸主调色以高明度、低纯度的红、 黄红、黄色建筑为主。南岸主调色为高明度、低 纯度的红、黄红、黄色。南岸的建筑色彩较北岸 协调。 规划:主色选高明度黄红色 草案提出,在现代建筑基辅色总谱里选出高明度 的黄、黄红、红色,以及对应的低明度色系作为 主辅色推荐用色范围。
城市色彩规划
-以广州市为例
• “城市色彩”是以城市环境为研究对象的一 个色彩实用研究课题。
• 它主要涉及“城市”(色彩的物质基础)和 “视觉”(人眼的感知)两个主题的研究领 域中“景观”和“城市视觉环境”。
• 它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出发点考虑: • 一方面是视觉美学层面的意义。城市环境除
了由城市风景、建筑特色、文物古迹等一些 在数量、面积上关键的具有绝对控制性的重 要组成部分外,色彩也是一个影响力及表现 力都很强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城市景观必 然需要一个协调的建筑色彩关系为前提,不 仅是基于建筑个体的色彩考虑,更重要的是 把握相对宏观的,建筑与建筑之间色彩关系 的协调,以及与城市色彩构成的其他因素的 关系的协调。
●珠江新城核心区———明快现代色

《南方建筑》2020年总目次

《南方建筑》2020年总目次

——以苗语东、中部方言区为例 47
——以长沙峻玮,
2020/05
57
珠三角地区专业镇的形成发展与升级转型研究
杨舒雅,田银生 2020/01
——新疆南部绿洲民居的周期性转移住居模式研究 塞尔江·哈力克 53
基于分形理论下村落空间形态特征量化研究
李彦潼,朱雅琴, 2020/05
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策略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反脆性机理探析
张春阳,呙 俊 2020/01
81 传统建筑文化的当代继承
郭 谦,黄 凯, 2020/06
62
喻汝青,钱 锋 2020/01 谢雨宏,陈建华, 2020/01
88
——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创作思考
94
桂江流域传统民居“主屋”类型研究
孙琦
10
广州花城广场光景评价研究
邱坚珍,陈嘉燕, 2020/03
94
李雅婷
19
拟建高层建筑风环境对周边建筑遗产影响评估
易晓列,郑力鹏 2020/03
101
——以广州同盛机器厂旧址为例
28
“解构 - 重构”美学语境下风貌杂乱旧村的营造策 王仲伟,郭 谦 2020/03
108
略研究
35
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空间环境优化探究
易 欢,邓 鹏, 2020/04
60
——基于老年人社区活动类型
吴茵
42
基于使用后评价的科技馆改造更新案例研究
李鹏南,刘 业 2020/04
66
——以费城富兰克林研究院为例
49
广州大学城环境因素对学生安全感的影响研究
黄邓楷,王国光, 2020/04
73
陈芷筠
学术笔谈
乡村振兴 学术笔谈

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州大学城空间布局现状评价及优化策略

基于空间句法的广州大学城空间布局现状评价及优化策略

55摘 要:空间句法为评价城市空间和优化城市设计提供了量化参考。

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轴线图分析法,建立广州大学城拓扑结构分析模型,以此模型计算空间结构的整合度等参数,并结合热力地图、实地调研方法进行模型校验。

研究得出:空间句法整合度分析结果受大学城道路网络尺度、形态、间距和相互连接程度的直接影响;内环路和中环路之间,道路数量多、网络密集,整合度较高,主要布局高校生活区,形成人流集聚的环状活力地带;而大学城发展走廊和4个城中村,与周边道路网络的联系需要加强。

基于此,通过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等策略,可进一步提升大学城的空间活力和使用满意度。

关键词:空间句法;广州大学城;道路网络;整合度;优化策略Abstract : Spatial syntax provides quantitative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urban space and optimizing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topological structure mode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by using the axis graph analysis method of spatial syntax theory, calculates the Integration Value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and verifies the model with thermal map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ults of spatial syntactic integration analysis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scale, shape, spacing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road network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Town; between the inner and middle ring roads, there are quantities of roads and dense networks with high Integration Value, which mainly distribute the living areas of universities and form a circular dynamic zone of human gathering; the development corridor and four villages ,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with surrounding road network. By optimizing the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improving the functional layout, and constructing the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system, the spatial vitality and satisfaction of作者简介遇大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

浅析广州花城广场规划与景观设计摘要: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关键词:中轴线;广场;规划;线性;新旧对比一、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一)广州花城广场花城广场--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广场,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以南、华夏路以东、冼村路以西、临江大道以北,广场最宽处25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

广场最南端是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广州图书馆四个公建所在地。

此处以北为长约1.1公里的榄形轴线广场。

弧形道路两边是公园式绿化,绿化两边是高层商业建筑。

(二)新城市中轴线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的南海心沙岛,以新电视塔为界分为南、北段,全长12公里。

贯穿火车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新电视塔,南至珠江后航道的海心沙岛。

北段有3个重要节点,分别是核心商务区、海心沙、新电视塔。

北边“山水城”自成一格,强调宜居、生态;中段则主打“花城绿轴”牌,定位为“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并分五大功能区。

行走在花城广场中,体验大都市中轴线的魅力。

临江边的海心沙广场以及相对而建的四大公建围合而成中轴线最重要的节点也是其浓墨重彩的中心。

此处成为广州现代化的新标签,与老珠江相辉映。

作为轴线设计的最重一笔,无疑达到了意义上的程度。

广州新中轴线在形式上贯穿广州市南北,但实际上由于规划的不同步等原因,新中轴线除了花城广场一段以外,其他的整体性较弱。

作为城市中心以及标志性绿轴,花城广场在宏观的城市规划中起到焦点的作用,不仅仅是线性的花园广场,更是广州未来发展以其为中心发散而开。

二、广州新旧中轴线对照(一)广州历史中轴线广州古城区有一条北自越秀山,南至珠江水的传统中轴线,俗称“一条扁担担起山和水”;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中,似乎总有一条通过官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古城中轴线一直于此不太大的地段内平移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多样的人群 。
这种多中心轴线的空间结构既容纳了服务于局部 的功能 个大学城发展轴线具 有重 要意义的设施和项 目。

又包含 了对于整
()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生态廊道 ( 2 。中心 区的生态廊道贯穿始终 通 图 ) 过一系列的池塘水体 ( 大部分 已经存在 )及滨水湿地环境 在现有地形 的最低
9玎 迪 l 三 鬲鬲 4一 浴 o z 0 T z 王
—■豳
—'—●
特点的 中心 来连 贯中心 区的各个片 区。这些 “ 中心 ”联 系紧密
'= l 露 皂 -
t _

袅旅 泣馆 船

互为补充 共同服 务于整个大学城区 。在发展 中轴上 集合 了各种特色的场所 形成 了 丰富而协调 的城市 环境 每个独特 的节点都是活 动的中心和 目的地 能够凝聚
【 文章编号】 1 0 —1 2 ( 0 6 1 0 9 0 2 9 20 )1 0 3 4 0 3
【 图 分 类 号】 T 4 中 U9 8
塘水体及滨水湿地环境所组成 的自然 生态 系统 ,体现 了中
心 区独 特 的场 所 特 征 。
【 文献 标 识码】 B 【 者 简 介1 作 孙 一 民 .华 南理 工 大学 建筑 学院 教 授 ,博 士生 导 师 。 李 敏 稚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建筑 设 计 研 究 院 博 士 生 张 春 阳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建筑 学 院教 授
工大学建筑学院与美国 S S K公司组成 工作组 .对中心 区 A AI
南北综合发展 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 制性详细规 划工作 。+ S B A G公司完成 20 0 3年 6月 一9 ,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美 国 月
维普资讯
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
广 州 大学 城 中心 区城 市 设计 研 究
孙一民
李敏稚
张春 阳
1 项 目背景
20 0 3年 1 .广州大学城酝酿 启动 .广州规划局选择 月
2 城市设 计概念 及价值 取向 2 1 设计价值取 向 .
() 1 强调对基地 自然和人文环境特质的挖掘利用 ,注重 可持续发 展和 生态环境质量 。如 突出滨水 区环境景观和基
共享设施最 为集 中的中心 区作 为启动区 . 组织 广州大学城 中心区城市设计 国际咨询 。邀请参加 的单位包括英国罗杰 斯事务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美国 S S K公司 美 AA E
( 以人为本 ,优 先发展完善的步行及 自行车交通网 3)
络。 道路分级 明确 . 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弱化机动交通 对公共
空间的影响 同时提供充足的停 车空问 () 4 重视规 划发 展的可适应性和弹性 。
S S K公 司共 同组成的设计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 ,完成 AAI
了城市设 计深化工作 提交 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导则的编制成果。 三年来 广州大学城 中, bE以此城市设计 成果为依 据控 制、指导 中心 区建设 。
() 3提供连 续的绿色空 间——鼓励 自然生态廊道 的发展 。 用岭南的骨干树 运
种统一大学城的绿化构架 ,直接或 辅助塑造各街道和步行 系统 的特色 () 4 创造包括水体和绿地在内的连续开放空间系统——形成热量 吸收器和野 生动植 物的生活环境 ,为景观开发和广 州强 降雨气候调节提供雨水保持系统 () 5 网络化景观系统—— 将滨江公园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林荫道 、森林
国 S A公 司 + S B A G公 司
地内自 然水体 湿地的保护与改造 。
() 2 尊重公共 生活 ,创造结构清晰 、层次明确、紧凑连
续 的城市公共空 间网络 。充分H 用 自然景 观提升开放空 间 I J
的环 境 品质 .塑 造 场 所 感 。
2 0 年 4月 .广州大学城 中心区国际咨询委 员会组织 03 专 家对三元提交 的设计 方案进 行评 审 .并决定委托华南理
【 稿 日 期 】 2 0 —0 —2 收 06 3 2
3 规划方案特色
3 建立景观体 系的基本 架构—— 多中心 轴线和 1 湿地 生 态廊道
(] 1 多中心轴线 的空间结构 。
设计通过沿轴线在重要节 点创造一 系列具有不 同功能
维普资讯
2 2 景观 特色强 化
9 一 _ 大学城 封 区城市设计基于两 懈 冲 抒 导 莉 在前述理念指导之下 菡 玮 中心

个方面强化突出景观特色
一 惜 蔫 果 珂 掣 邢 磐 珊
(] 1 多中心轴线—— 沿中轴线在重要节点创造一系列连
续的具有不同分区功能特征的公共中心 .共 同形成 多样化 的整体城市环境 ( 1 图 1 () 2 景观生态廊道——是 由利用现有地形改造而成的池
南 因 公 校 区 园
联系起来。生长着各种草 木的软质边界 ( 湿地 )容纳着水位的持续 变化 发也是一种独具特色 的宜人景观 。
为动 植物的生长栖 息创造 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富有教育价值的真实环境对于整个开


- :


_


3 2 形成开放 空 间系统 的整体结 构——统一而 整台的 “ . 绿色 走廊 “ 系统
设计着眼于创造 种新 的 ” 绿色走廊 ” 利用 自然环境整台成环境友 好的景 , 观 系统将城市开发建设的破坏减至最低 ( 3 。 图 )
( )最小化对现状地形的改造 ,尽量利用现有的基地 条件 。例如利用现有 1
/ .
道路两侧 的树篱形成地域特 色。 () 2 发展绿色的软质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少用不透水的硬 质地面以及吸热 材料 。
, ,
. .
区域 ( 鱼塘 洼地等 )改造而成 。它可 以利用重力作 用来搜集 雨水 ,从而形成

L一 l 1
个动态的蓄水排涝 系统 .部分 消解高 强度城市 开发带来的负面影 响 这些池塘根据 自然地形位于不 同高度 ,通过地下管道溢 出控制和水位调节
' I
: i
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