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针灸穴位是哪些
艾灸制面瘫用什么穴位
艾灸制面瘫用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艾灸制面瘫用什么穴位*二、面瘫要怎么治疗*三、面瘫的危害艾灸制面瘫用什么穴位1、艾灸治面瘫用什么穴位1.1、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推拿印堂穴可穴位起到醒神、消灭头痛、通血络等效用。
1.2、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平常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1.3、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方,前额两侧,外眼角延伸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阳经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惫、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以为常用此法可保留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候一连用脑后,太阳穴每每会呈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触,这便是大脑疲惫的旌旗灯号。
这时施以推拿结果会特别阳经明显。
推拿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可以或许排除疲惫、奋发物质、止痛醒脑,而阳经且能连续保留注意力的集结。
2、艾灸治面瘫的治疗方法2.1、在进行艾灸治疗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艾灸的取穴,如阳白,太阳,牵正,地仓,翳风,风池,足三里.将艾绒制成半个小花生米大小,尖圆底平的圆锥状艾柱,其下置2~3毫米厚的蒜片或姜片(后者用牙签扎多个小孔),每穴灸13~15柱,每日1~2次。
2.2、艾灸的同时还要配以点按穴位用双手食指和中指同时点按上述各穴位,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顺时针方向点按3~5分钟,每日2~3次。
2.3、按摩面部面瘫患者可以经常的按摩面部,将两掌心搓热后,双手从脸之下部往上部至前额,再向两侧分开至颞部,耳根,拂两颊而下至口周和下颏处,每次60~100遍.动作轻柔,以局部发热感觉舒适为度。
口服一些营养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苷,强的松等药物。
3、艾灸治面瘫有效果吗3.1、古往今来面瘫及后遗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在民间常见的是利用艾灸来治疗面瘫,艾灸疗法是中医疗法的一种,是利用针灸的物理特性,用艾灸棒加以药物辅助对病变部位进行熏熨,其治疗效果明显,艾灸对面部神经能起到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
偏瘫偏瘫针灸穴位
偏瘫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效果较好,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
(1)体针的常用穴位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
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
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
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
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
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
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
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
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
面瘫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
面瘫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周围性面部神经麻痹,简称“面瘫”,在临床医学上较为常见,属于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针灸治疗法拥有悠久的历史,且治疗效果较为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很多医疗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面瘫出现的原因和其部位有较大联系,又因为面部常年暴露在外,不像其他穴位能够被很好保护,因此面部更容易受到冷空气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对气血不足、脉络空虚的人群来说,患上面瘫的可能性更大。
除此之外,面部分布着手、足阳明经,以及手、足少阳经,当患者脉络空虚时更容易出现口眼歪斜。
以下是导致出现面瘫的几点原因。
(1)热毒侵袭:咽喉炎、牙龈炎、牙疼等症状会对患者面部神经造成较大影响,平时应该做好口腔、面部护理,避免出现各种炎症;(2)情绪不稳定:临床上还有因为情绪波动过大、情绪激动、生气等引起的面瘫病例;(3)外感六淫邪气:这是面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初春、深秋等季节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大多都有面部受凉的经历,在老年人、婴儿或抵抗力较差、免疫力不强的人群中较为多见;(4)外伤:患者面部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导致面部骨骼、神经受到损伤;(5)肿瘤:肿瘤或切除肿瘤都可能引起面瘫症状;(6)外科手术、颅底骨折、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都可能导致面部瘫痪。
2.面瘫针灸如何选穴2.1风痰阻络型患者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面部时常会有麻木肿胀的感觉,头部昏沉,全身无力,有胸闷、胸痛的现象,风痰相结为病容易流窜经髓,患者经络受到阻碍,造成面部神经麻痹。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主穴选取阳白、地仓、合谷等穴位;配穴选择曲池、内庭、丰隆等穴位。
2.2肝风内动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眼突然歪斜,患者头晕目眩、头重脚轻,容易跌倒。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主穴选取鱼腰、四白、昆仑、合谷等穴位;配穴选择风池、太溪、行间等穴位。
2.3肝气郁结型以口眼歪斜、精神刺激为主要症状,患者面部脉络不和,除了面部的各种症状之外,患者还容易出现情绪上的问题,例如悲伤欲哭、时常叹息等,这都会加重口眼歪斜的病情。
面瘫的中医试题及答案大全
面瘫的中医试题及答案大全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对于面瘫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是一份面瘫的中医试题及答案大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学习面瘫的中医治疗知识。
一、中医基础知识1. 面瘫是什么病症?面瘫是指面部肌肉因神经功能障碍而发生麻痹失效的疾病,患者表情呈现不对称,口角歪斜等症状。
2. 中医认为面瘫的病因是什么?中医认为面瘫的主要病因是风寒湿邪、痰火瘀阻、气血不和等。
此外,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也可导致面瘫的发生。
3. 面瘫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中医治疗面瘫的原则包括祛邪、通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等。
二、面瘫的中医诊断1. 面瘫的中医望诊特点是什么?中医望诊面瘫时可观察到面部肌肉麻痹,口角歪斜,眼睛无光亮等特点。
2. 面瘫的中医闻诊特点是什么?中医闻诊面瘫时可听到面肌麻痹一侧的口齿不清、语音微弱等特点。
3. 面瘫的中医问诊重点是什么?中医问诊面瘫时应重点询问面瘫的发病经过、症状表现、疼痛情况、伴随症状等。
4. 面瘫的中医切诊特点是什么?中医切诊面瘫时可观察到舌质胖嫩、苔腻等特点。
三、面瘫的中医治疗方法1. 面瘫的中医药物治疗有哪些?中医药物治疗面瘫常用的方剂有桂枝人参汤、通络活血汤等,常用的药物有桂枝、附子、红花等。
2. 面瘫的中医针灸治疗有哪些?中医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穴位有阳白、迎香、印堂等,常用的手法有刺血、炙灸等。
3. 面瘫的中医推拿治疗有哪些?中医推拿治疗面瘫常用的手法有拨、挤、捉、推等,重点在于刺激相应的穴位和经络。
4. 面瘫的中医外治法有哪些?中医外治法包括火罐疗法、中药外敷等,可以通过外界刺激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四、面瘫的中医预防与保健1. 如何预防面瘫?中医认为,面瘫的预防需要注意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饮食卫生等。
2. 如何进行面瘫的中医保健?中医保健包括按摩、推拿、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提高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
五、面瘫的中医效果评估1. 面瘫的中医治疗效果如何评估?中医治疗面瘫的效果可以通过观察面部表情的恢复程度、言语清晰度、舌质等指标来评估。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指南-等级评审面瘫,也称为口眼斜,主要表现为口和眼向一侧歪斜。
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发病速度较快,多发生在一侧面部。
手和足的阳明经都上升到头和面部,当病邪阻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就会导致面瘫的发生。
中医认为,如果劳累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就会导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去约束,从而出现口眼斜。
在西医学中,面瘫相当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于贝尔麻痹。
由感染、病毒、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等,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
诊断面瘫的依据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资料。
病史方面,患者通常会有受凉吹风的经历,或者有病毒感染的历史。
症状方面,患者可能会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体征方面,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辅助检查资料方面,脑CT检查通常正常。
在鉴别诊断方面,中医和西医都有各自的方法。
中医鉴别诊断主要是针对中风病和口僻两种病,而西医鉴别诊断主要是与中枢性面瘫进行区分。
为了进行中医证候分型,需要考虑风寒袭络和风热袭络两种不同的情况。
对于前者,患者通常会在发病初期突然出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同时伴有面部受寒的历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对于后者,患者通常会在发病初期突然出现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一、对患者进行一些局部的理疗同时还包括进行手术治疗,局部理疗时治疗面瘫疾病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面瘫的时候,热敷面瘫的一侧,每天热敷四次每次坚持20分钟,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手术治疗方法也比较常用,一般常见于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患者,通过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二、选用针灸和按摩这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往往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找专业的中医,针刺患者的合谷、风池、翳风和下关等穴位,注意强度要适中,以患者不出现发紧最适宜,防止影响面面瘫的正常恢复。
同时要注意按揉,针灸配合按揉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改善麻木感,更有利于促进面瘫的恢复。
三、对患者进行面部表情的康复训练患者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康复训练,除了针灸按揉等治疗,患者也可以同时自己就行康复训练,尤其是早期的面瘫通过自我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出抬头、耸鼻、努嘴、闭眼、皱眉头、示齿、吹气、鼓起腮帮等一系列的动作,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自我康复训练,这对于面瘫的及早康复十分有利。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表现一:中枢性面瘫。
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构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
中枢性面瘫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
面瘫的症状表现二:周围性面瘫。
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
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
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
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第1篇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面神经受损导致的肌肉麻痹症状。
中医认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肝风内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显著。
本方案旨在规范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安全。
二、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整体调理:注重调整患者整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局部治疗:针对面部麻痹肌肉,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三、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督脉穴、局部阿是穴为主。
(2)常用穴位: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3)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穴位及操作方法。
2. 拔罐治疗(1)取穴原则: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
(2)常用穴位: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膈俞等。
(3)操作方法:采用闪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拔罐部位及操作方法。
3. 中药治疗(1)内服:根据患者辨证,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2)外用: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敷,敷于患处。
4. 其他治疗(1)理疗:采用超短波、磁疗等方法,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四、治疗周期1. 急性期(发病1-2周):每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0次。
2. 恢复期(发病2周-3个月):隔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0次。
3.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后):每周2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
五、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2. 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3.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一针疗法,失眠一针,面瘫一穴!中医针灸一针一穴治病绝招!
一针疗法,失眠一针,面瘫一穴!中医针灸一针一穴治病绝招!2018-07-261一针治愈面瘫主治:口眼歪斜(面瘫,西医称面神经麻痹)。
主穴:内颊车。
取穴法:令患者张口,上下颌骨会合凹陷处,(颊车穴内侧)即是此穴。
刺法:针健侧,用三棱针,第一次针五分深,不留针,出血为止,第二次针一寸深,不留针。
疗程:每日针一次,七天为一个疗程,一般的不超过一个疗程即愈。
说明:病程超过八个月的疗效不佳。
针刺后如不出血时,令患者急速用力吮之出血。
2一针治疗咳嗽这个穴位也是临床上我经常用的一个穴位。
特别是感冒后咽喉部有不适感的,可以单取列缺穴位针扎进去以后可以让患者用力的咳嗽拔针后立刻见效!也可以治疗眩晕的患者,加照海穴或许疗效更佳。
3一针治愈腰扭伤急性腰扭伤,只需斜刺腰痛点,令其活动腰部,三十秒缓解疼痛,一分钟恢复常人!百试百灵!一针治愈急性腰扭伤穴位还有几个,居士常用,立竿见影!1:中渚2:养老3:水沟以上单取一穴,泻法,强刺激,随针嘱患者活动腰部,不痛后,留针15分。
如果是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除了上边的穴位外,需要加委中穴,用三棱针放血。
请问是腰部腰痛点?若是我不赞同未出针活动腰部,这是肌肉会变动态的,针在肌体会怎样可想而知。
若是手部腰痛点效果不错,我也屡试不爽。
是手部腰痛点,若是腰上,肯定是不可行的。
余常喜用手三里,印堂.效果也相当不错。
4一针入梦失眠:一针入梦【穴位】睡眠穴【取穴】手背第1、2掌骨之间,合谷穴和三间穴连线中点,手阳明大肠经上。
【主治】顽固性失眠【操作】用1寸毫针捻转进针,可刺0.5——0.8寸。
心脾两虚者用细毫针行补法、轻刺激,1—2分钟出针。
肝火上扰或胃腑不和等实证用粗毫针、行泻法、重刺激,留针1—2小时。
以睡前针刺为宜。
【治疗】多年运用此穴治疗顽固性失眠,不论轻重,每日1次,一般3——7次可愈。
5跟痛证一针见效针刺大陵穴,一针见效,此穴还可用于治疗失眠。
6一针治疗各种咽炎,无需辩证各种咽炎,我很少去辩证,一是因为我太忙,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问题;二是因为治疗这个病显不出技术含量;我大多用的是父亲教我的北派针法治疗,一针下去,无论是急性或慢性咽炎,都能立即见效,急性咽炎大多一次治愈,慢性经一疗程治疗治愈的也不在少数。
董氏针灸处方之【面瘫】
董氏针灸处方之【面瘫】面瘫又叫: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面瘫·处方】【三泉,灵骨,侧三里、侧下三里,三重,木斗木留,患处点刺放血】临床上健侧取穴,单侧扎针,一天扎一次。
【穴位位置图】【面瘫·案例分享】1.【面瘫】患者。
针刺:驷马,三重,三泉,侧三里,灵骨,侧三里。
好转9成。
2.男,48岁。
吹空调受风邪致【右部面瘫】,口歪眼斜,右手抖动。
针刺:健侧三顶,三泉,上三黄,侧三里,侧下三里,木斗,木留,健侧腕顺,上三黄,肾关,火主,火硬,耳尖及痛点刺血。
痊愈。
3.女。
【面瘫】,口歪眼邪。
针刺:灵骨,大白,手解,三泉,侧三里,侧下三里,驷马,四花,三重,病位舌下放血。
三次好转7成。
4.女。
【右侧面瘫】,右侧眼睛不能闭合,鼓腮嘴角漏。
针刺:健侧三重,侧三里,侧下三里,三泉,足驷马,灵骨,大白,患侧痛点刺血拔罐。
两次见效,眼睛能闭合,喝水嘴角不漏水。
5.男,40岁。
【面瘫三个月】,多处治疗无效。
针刺:灵骨,大白,重魁,三泉,侧三里,侧下三里,三重,木斗,木留。
一个月基本痊愈。
6.【面瘫】。
针刺:肩六,灵骨,大白,重魁,侧三里,侧下三里,木斗,木留。
7次基本痊愈。
7.晨起【左脸木讷】,类似面瘫,原因不明。
针刺:木穴,二角明,土水,肩六,灵六,驷马,三泉,三重,木斗,木留。
针下脸部开始发热,50分钟症状完全消失。
8. 【面瘫】。
针刺:三泉,三重,驷马,肝灵,木斗,木留,火主,火硬,水通,水金。
基本恢复正常,治疗中。
9.女,77岁。
【7岁面瘫至今】,面部歪斜严重。
针刺:三泉,上三黄,下三皇,三重,火主,火硬,侧下三里,腕顺,灵骨,大白。
10分钟,一次明显好转。
10.分享一下刚治疗了一个【中风面瘫】的女患者,嘴角说话漏风,喝水漏水,取穴肩六,三泉, 三重,侧三里侧下三里,木斗留,患侧火主硬牵引。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仅限借鉴)
面瘫的穴位注射疗法面瘫通常是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该侧面肌瘫痪。
本病中医古代称之为“口僻”、“口眼歪斜”、“歪嘴风”。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一取穴:合谷、下关、地仓、太阳、阳间、颊车、颧髎、外关。
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次选4个穴,每个穴位注射0.5ml,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二取穴:患侧瞳子髎、地仓、颊车、下关及对侧合谷穴。
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1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1ml。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瞳子髎、地仓、颊车取斜刺法,下关、合谷直刺。
每周2次,6次为1个疗程。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三取穴:患侧地仓、颊车、牵正、阳白、太阳及健侧合谷穴轮流。
用药:复方牵正注射液(当归、全虫、白附子、僵蚕、蜈蚣)。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每日1次,每次3穴,每穴位注射0.6ml。
面瘫穴位注射疗法四取穴:臼间穴(位于口腔内上下大臼齿间的后壁黏膜处)。
用药:维生素B12注射液2ml,并据症加用:患侧乳突后自发性疼痛或压痛者发作期加入山茛菪碱注射液10mg,静止期加入加兰他敏注射液1~2mg;面肌抽搐连动者加入辅酶A100U。
药物(器具)制备:一次性注射器(5ml)1支。
操作规程:一次性5ml注射器,抽取上述药液。
穴位局部皮肤用碘伏或乙醇常规严格消毒,针尖与耳垂平行,于“臼间”穴处刺入,深约1寸,直视下采用无痛手法刺入穴位,至有酸胀感回抽无出血时即将药液缓慢注入。
145期-面三针(面瘫针法调治总要)
145期-面三针(面瘫针法调治总要)面三针(面瘫针法调治总要):"面三针"透刺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鳄鱼泪,流口水攒竹、鱼腰四白、阳白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地仓透颊车气,温经散寒。
翳风──祛风散寒合谷、昆仑──循经远取,通经活络。
随证配穴: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耳尖放血2、风寒:风池3、眼睑闭合不全:睛明4、人中沟歪斜:人中5、鼻唇沟变浅:迎香6、颏唇沟歪斜:承浆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脾俞、百会8、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双侧针刺,以浅刺为主。
点穴中医里的综合概述:中医贵在变通,老祖宗留下的方法穴位经络,都做了很好的模范,参照和医案。
这些古籍为我们以后的经络发展提供道路,指明方向。
我们要活学活用,不要沉古。
吧更多的东西变为自己的,理解吸收消化掌握。
中医治病原本就是那么简单,大道至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不适,只需要你懂得养生,知道几个穴位就可以轻松解决身边人和自己的健康问题。
岁月抹不去经典,中医五千年文化铸就了医学奇迹,从古代疗养生息,到现在疑难杂症,中医国粹无时无刻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感谢你聆听中医经络奥秘,让我们了解经络,学习经络,使用经络。
他可以随时随地给你提供调理,不仅可以快速缓解病情,还可以治疗和防病与未然,在建国初期,提倡一根银针走天下,更是何时何地的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治病在精,在简单不在复杂,即使再复杂的病,也要从简单开始治疗起,因为越复杂的病,病人身体越虚,好像一个国家到处都是战乱,你一下想天下太平是不可能的、只有局部消灭,点滴汇成大河才可达到平稳治愈。
点穴治病,取穴少,不伤元气,节约体能,可以让患者快速恢复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欢迎你学习张氏金手臂中医点穴,学习中医穴位神奇的治病原理!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就是因为有了中医,在古代任何的瘟疫,疾病都可以灭掉一个国家或民族,但在中国有了中医,瘟疫,疾病就不能肆虐。
有的朋友突发了脑溢血或心梗的时候,羊角风或突发昏厥的时候只需要点几个穴位即可缓解,如人中,十宣穴或耳尖耳垂刺血调治,不仅可以缓解病情还可以为去医院的路上争取宝贵时间,也不会给个人健康留下的遗憾。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或功能障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面瘫针灸治疗的方案,介绍其治疗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原理针灸治疗面瘫的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和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并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在中医理论中,面瘫被归类为“中风”一类疾病,认为其病因是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达到治疗面瘫的效果。
针灸治疗方案穴位选择针灸治疗面瘫时可选择多个穴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1.收搏穴:–位置:在面部,当人闭眼时,位于眶下缘的凹陷处。
–作用:能够疏通面部的经络,刺激颜面肌肉。
2.颊车穴:–位置:在面部,当嘴巴微张时,位于颧骨下方,嘴角与下齿缘连线的中点。
–作用:能够促进颧面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3.四神聪穴:–位置:在面部,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和承浆穴之间的区域。
–作用:能够疏通足太阳膀胱经,调节面部肌肉的功能。
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患者舒适地坐在椅子上,并放松全身。
–保持室内的环境安静温暖。
–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安全。
2.刺激穴位:–针灸师选择合适的针具,通常使用细针。
–拭净穴位,以消毒酒精擦拭。
–针灸师用轻力将针刺入穴位,达到适度的刺激。
–对于每个穴位,保持针刺15-30分钟,进行适度的操纵。
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面瘫应在合格的医疗机构或由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针刺时,应注意穴位的准确位置,避免对周围神经和血管产生不必要的刺激。
3.针灸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连续的操作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所以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并配合进行常规的针灸治疗。
总结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困扰。
针灸治疗作为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具有调节和恢复面部肌肉功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正确的操作方法,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帮助面瘫患者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面瘫病中医试题及答案
面瘫病中医试题及答案面瘫是一种面部肌肉无力或者麻痹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中医在面瘫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下面是面瘫病中医试题及答案:一、中医面瘫诊断试题:1. 面瘫的证候分为几类?请简要描述。
答:面瘫可分为五类证候:阳气证、寒湿证、痰湿证、血瘀证和气滞证。
阳气证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麻木、痉挛、眼睑下垂等;寒湿证主要表现为面部肿胀、疼痛,舌苔白腻等;痰湿证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麻木、舌苔厚腻等;血瘀证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紧绷、舌质紫暗等;气滞证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眼睛不能闭合等。
2. 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什么?答:中医面瘫的辨证施治原则是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首先要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正祛邪。
其次要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面部肌肉麻痹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
最后要通络止痛,改善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
3. 面瘫的辨证分型与病因相关吗?答:是的,面瘫的辨证分型与病因密切相关。
面瘫的病因包括感染、外伤、药物等多种因素,不同的病因会导致不同的辨证类型。
中医辨证施治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病情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中医面瘫治疗试题:1. 中医面瘫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答:中医面瘫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和推拿按摩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
中药疗法是通过服用中药来改善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揉面部穴位,刺激面部肌肉,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2. 中医面瘫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答:中医面瘫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首先,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患者在治疗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3. 针灸治疗面瘫有哪些常用穴位?答: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穴位有迎香穴、四白穴、地仓穴、合谷穴等。
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上,可活血通络,改善面部肌肉麻痹。
针刺劳宫穴为主治疗面瘫1例
医话医案中国民间疗法
CHINAS NATUROPATHY,Jul.2019,Vol.27 No.13
解 ,仍 入 睡 晚 ,易 惊 醒 ,症 情 同 前 。 遂 将 前 方 中 小 麦 增 至
80g,大枣增 至 30g,煎 服 法 同 前,再 服 5 夜 均 23∶00 前 入 睡 ,夜 间 可 睡 6~7h,期 间 夜 梦 止,自 觉 胸 中 较 舒 畅,情 绪 较 乐 观,言 谈 中 多 次 可 见 笑 容 ,又 再 服 10 剂 后 而 愈 。
患者,女,54 岁,2018 年 10 月 3 日 就 诊,患 周 围 性 面瘫11年,初患病时 曾 就 医,但 治 疗 效 果 不 明 显,继 而 未 后 续 治 疗 。 刻 下 症 :肌 肉 活 动 无 力 ,面 色 无 光 ,口 角 㖞 斜,讲话漏风,味觉丧 失,唾 液 减 少,自 觉 右 面 部 麻 木 僵 硬、紧张。查体:右面 部 额 纹 消 失,鼻 唇 沟 消 失,不 能 抬 额、皱眉,眼 睑 闭 合 不 全。 予 以 针 刺 治 疗,皆 取 患 侧 穴 位 。 主 穴 :劳 宫 、下 关 、太 阳 。 本 法 治 疗 以 强 刺 激 劳 宫 穴 为主,用0.30mm×40mm 毫针斜刺32~35mm,向腕 方 向 刺 入 ,使 患 者 得 气 至 有 循 经 感 传 (强 刺 激 :常 规 针 刺 以25mm 毫 针 直 刺 12.5~20 mm 较 多 见,本 法 使 用 0.30mm×40mm 毫 针 循 经 向 腕 方 向 斜 刺,进 针 32~ 35mm,行针使 用 泻 法 至 患 者 有 循 经 感 传 为 度)。 配 穴 取患侧头面部:四白、口 禾 髎、颊 车 透 地 仓、翳 风、风 池; 下 肢:足三里、太冲、内庭。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 1次,予 平 补 平 泻。 首 次 治 疗 后,患 者 自 述 右 侧 面 部 表 现明显松弛,麻木僵硬 感 得 到 显 著 缓 解,继 而 进 行 疗 程 治疗(隔日治疗 1 次,10 次 为 1 个 疗 程 )。 治 疗 2 个 疗 程 后 ,患 者 面 色 、口 角 㖞 斜 、味 觉 及 唾 液 分 泌 的 情 况 有 一 定 改 善 ,面 部 僵 硬 感 有 明 显 好 转 。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04
面瘫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有助于判断病情 和制定治疗方案。
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
通过检查面部肌肉、神经功能等,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 效果。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有助于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脑部肿瘤等。
面瘫的针灸治疗和针灸禁忌症
汇报人:XXX 2023-11-24
•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则 • 面瘫的针灸治疗 • 面瘫针灸治疗的禁忌症 • 面瘫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的时机
急性期
在面瘫发生的1周内,属于急性期 ,此时应积极进行针灸治疗,以 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退和神经功 能的恢复。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总结词
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也需要避免针灸治疗。
详细描述
严重器质性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 会因为针灸治疗而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怀孕期间的女性
总结词
怀孕期间的女性也需要谨慎使用针灸治疗。
详细描述
虽然针灸治疗对于一些孕期常见病症(如孕吐、失眠等)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胎儿的安全性尚不明确。因此, 怀孕期间的女性应该尽量避免针灸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针灸治疗面瘫的手法
01
02
03
急性期
采用浅刺、轻刺手法,以 避免对面神经造成刺激和 损伤。
恢复期
采用中等刺激、中等深度 刺激的手法,以促进神经 纤维再生和肌肉萎缩的预 防。
后遗症期
采用深刺、重刺手法,以 改善神经功能和防止肌肉 萎缩。同时可采用电针、 温针等综合治疗方法。
面瘫针灸诊疗规范2012
针灸科面瘫针灸诊疗规范2012(参照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症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
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二、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
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
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
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
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和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最近在奥地利诊治一位女病人,右侧面瘫两年余,曾经西医治疗乏效,又曾请医生针刺四关穴,效果不显。
现右侧面部肌肉完全不能动,右眼完全不能闭合,右侧额上纹完全消失。
此为久病,当补益气血,通畅经络,用两寸针向上斜刺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两侧六穴,我合称为六君,有补气之效,此取法于近贤杨维杰),四关(平衡上下,治面瘫要穴),腹四穴(补中气,固根本),配合用艾条灸患侧耳前。
三诊后症状渐减,已经可见右侧肌肉活动,右眼已经闭上一半,右额上纹亦渐出现。
病人惊喜异常,心情也舒畅了起来。
现正在继续治疗中。
我用针灸治疗多例面瘫,我的体会是:一、急性期也可针灸周围性面瘫常可分为3期,即发病第1至7天为急性期,第8至20天为静止期,第21至90天为恢复期。
能否在面瘫急性期就开始针灸呢?有人担心急性期针灸会加重炎症水肿,主张静止期再针灸。
我的观点是,急性期完全可以开始针灸,有助于导邪外出,鼓舞正气,从而缩短疗程,促进病情恢复。
因此建议针灸越早越好。
当然急性期因为病情尚未稳定,仍处于进展中,因此,可能边针灸边见病情加重。
这需要与病人提前沟通好,避免让病人产生怀疑而中断治疗。
面瘫的急性期针灸时,我主张不针局部,只针远端。
而且,不建议用电针。
我自己临床体会,这样临床疗效最高。
二、针与灸结合面瘫的发生多由于中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邪气乘虚侵袭脉络,以至于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正虚是本,邪实是标。
治病当求本,本于正虚。
因此,灸法非常有必要。
而且,越是久病越容易正虚,越需要用灸。
艾灸能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
其效甚大,值得重视。
治疗面瘫我常用两种灸法。
一种是灸肚脐。
肚脐是元气的根蒂,灸肚脐可补元气,固根本。
我常用隔附子灸法。
其法:生附子适量,研极细末,加白面少许调匀,用黄酒调成一元硬币大小的薄饼,中间扎数孔,晒干备用。
可先用细盐填满肚脐,上盖附子饼,再用绿豆大艾柱施灸。
面瘫针灸的原理及作用
面瘫针灸的原理及作用面瘫针灸的原理及作用面瘫是一种表情肌无力或肌肉麻痹的疾病,常见于面部一侧肌肉的麻痹,导致表情不对称。
面瘫不仅影响患者的外貌形象,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社交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面瘫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解析面瘫针灸的原理与作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疗法。
1. 面瘫针灸的原理是什么?面瘫针灸,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针灸来调节面部相关的经络和腧穴,以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学科系统认为,人体脸部分为多条经络,这些经络贯穿面部各个部位,并通过络脉与全身的经络相连。
因此,在面瘫的治疗中,通过针灸刺激面部的经络和腧穴可以调节面部肌肉的运动功能,从而改善面瘫症状。
2. 面瘫针灸的作用是什么?(1)促进血液循环:面瘫患者在面部出现麻痹和无力状况时,面部血液循环通常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腧穴,调节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气和营养供应,促进面部肌肉的康复。
(2)调节神经功能:针灸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改善面部神经的兴奋性,增加面部肌肉的收缩力,提高面部的运动功能,减轻面瘫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减少焦虑和压力,从而帮助面瘫患者恢复神经功能。
(3)促进肌肉恢复:在面瘫患者的治疗中,面部肌肉通常会出现萎缩和功能丧失的情况。
通过针灸刺激面部相关的腧穴,可以增加局部的神经肌肉兴奋性,促进面部肌肉组织的代谢和恢复,从而增加面部肌肉的张力,改善面瘫症状。
(4)提高免疫力:面瘫患者的免疫功能通常也会受到影响,易受感染和外界环境侵害。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腧穴,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愈力,从而降低面瘫患者的感染风险,促进疾病的康复。
3. 面瘫针灸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1)阳白地:位于耳后缘上Ⅰ横纹与耳后窝连线的交点。
(2)迎香穴:位于人中和上唇粘膜正中线。
(3)四白穴:位于额头头发生长线与瞳孔上缘连线的交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面瘫的针灸穴位是哪些
导语:面瘫是一种比较容易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身体病症。
发生面瘫的情况后,病人的面部是不能正常活动的。
这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被疾病影响导致的
面瘫是一种比较容易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的身体病症。
发生面瘫的情况后,病人的面部是不能正常活动的。
这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被疾病影响导致的。
西医治疗主要是靠药物,效果不是很理想。
中医治疗面瘫可以采用针灸的方法来进行。
那么面瘫的穴位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面瘫的穴位。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推拿印堂穴可穴位起到醒神、消灭头痛、通血络等效用。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平常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方,前额两侧,外眼角延伸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阳经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惫、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以为常用此法可保留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候一连用脑后,太阳穴每每会呈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触,这便是大脑疲惫的旌旗灯号。
这时施以推拿结果会特别阳经明显。
推拿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可以或许排除疲惫、奋发物质、止痛醒脑,而阳经且能连续保留注意力的集结。
四白穴:位于人美观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穴位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持鄙人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处所便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