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概说】面瘫是一侧或两面颊筋肉纵缓不收的一种病症。由于外观显现口眼斜,所以中医叫“口眼斜”。本病属于中风病的范畴。由于它为针灸临床常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
遂者,多属于阳明经病。”明确指出无半身不遂单见口眼斜者,乃阳明经之僻。从经脉的循行和经筋的要布来看,本病多位于手阳明、足少阳、阳明之经脉及经筋。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均与以上三经有关。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
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或病程延长,恢复较慢,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向向病侧,称为“倒错
现象”,并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舒的感觉。
少数病例,病前患侧耳内、乳突部或侧头部有明显的疼痛,不论同时存
在血压高低与否,若不首先治痛(多属于面神经炎)或清热止痛,一意只治面瘫,面瘫难以治愈。
本病的治疗,首先辩证,实证以祛邪通络为主,邪祛正自安。久之必有全身或患部虚的症状,方能施补。有全身症状者,辩证取穴,配补患野腧穴;无全身症状者,患野取穴,施补或先少泻后多补之法。
1、风寒阻络型(多见初期)
主证:起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歪向健侧,不会做蹙额、皱眉、吹气、鼓颊动作,患侧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说话漏风,语言不清,
或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患处畏风寒,得暖则舒。舌苔薄白,脉浮。
一般无外感表证。
治则: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取穴:取健侧灵骨、大白(温阳散寒)配以患侧动气针法,再配取健侧侧三里、侧下三里,针泻曲池(祛风散寒)和患野的太阳、下关(加灸)、
颊车(加灸),或加泻迎香、四白或阳白等穴。若无艾条,下关和颊车
穴可快速捻泻,令局部发热,或配烧山火手法。
若属血虚受风者,可补三阴交,泻曲池和患野腧穴,养血祛风、舒筋活
络。
刺血:耳背耳尖、患侧口颊内侧瘀点刺血。
操作:先取健侧灵骨、大白、侧三里、侧下三里,配合患侧动气针法,一边行平补平泻一边活动患侧。半小时后针泻曲池和患野的穴位。针灸后加
以刺血效果更佳。
2、风热侵袭型(多见初期)
主证:发病急速,一侧面部瘫痪,歪向健侧,说话漏风,语言不清,口角流涎,患侧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结膜充血,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不会作鼓、吹气、皱眉、蹙额活动。面赤,舌苔薄黄或薄白,脉象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舒筋祛邪
取穴:先取穴侧健的侧三里侧下三里,配合动气针法;再患侧针泻合谷和面部有关腧穴。若患侧乳突部先有或伴有轻度疼痛者,必须配泻翳风以清宣郁热。
刺血:患侧口颊内瘀点刺血,耳背耳尖刺血。
案例:风热侵袭型:
主诉:男、49岁、面瘫已五天。前5-15天,患感冒发烧头痛。感冒治愈后,出现两侧面颊活动不得,张口无力,口唇不能闭合,咀嚼不随,下唇失灵,进食常嵌在两侧颊齿之间,舌肌活动不利,咽下无力,语言不清,无力吸允流质食物,两睑不能闭合,流溢热泪,头部发热。外观双侧面肌麻痹,舌暗淡红,无苔。舌体胖,舌尖不能伸出接触上下口唇,脉象浮数。
辩证:风热之邪,侵袭面络,邪气反缓之双侧面瘫证候。
治则:疏风清热、宣畅面络。
取穴:一诊:针泻合谷、内庭、风池、三阴交。其风池穴针感达于眼睑部。共奏疏风行血,清宣阳明之效。
二诊:两眼流泪及头部发热减轻,眼睑已能闭合,自觉心里舒服,言语清楚,仍下唇活动不利,口唇闭合不紧。针穴手法跟第一次一样,加泻承浆穴通调唇络。
三诊:头部发热及两眼流泪治愈,下唇活动较好。针泻合谷疏风清热,针
泻患野的鱼腰、地仓、承浆,通调面络。
四诊:眼睑闭合不紧,下唇已能活动,能作吹哨动作。针穴手法同前三次一样,减鱼腰穴。
五诊、六诊,仅下唇微觉不舒,其他症状治愈,取穴手法同四诊一样。
七诊,近几天口眼歪斜,左侧百瘫治愈,右眼流溢热泪,不会作吹哨运动,咀嚼障碍,言语不清,舌绛,脉象浮数。针泻右太阳,地仓、颊车、风池、祛风散邪,通畅面部经络。
九诊:右侧面瘫减轻,针泻太阳、下关、颊车、地仓、合谷。
十诊:外观面瘫已不明显。针泻右地仓、合谷和承浆。
后又针了一个疗程全部治愈。
3、阳明热盛型(多见于初期或面神经炎)
主证:起病较快,一侧面部瘫痪,歪向健侧,面部觉热,或先有轻度疼痛,或见耳下腮部疼痛,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流溢热泪,不能作吹气、鼓颊、露齿、皱眉
动作,额纹消失,甚至说话漏风,语言不清,口角流涎,进食易嵌在齿颊之间,口渴欲饮。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象洪数。
治则:清泻阳明热邪、通调面络。
取穴:先取健侧的侧三里、侧下三里配合患部动气针法,半小时后针泻合谷、内庭或解溪,配泻面部有关腧穴。若伴有便秘者,加泻足三里;耳部腮部痛者,必须加泻翳风(加泻在患野取穴的处方中)。
刺血:耳尖耳背、患部口颊内瘀点刺血。
病例:女、28岁。患口眼斜已8天。18天前开始右侧齿痛、咽干、口渴,数天合出现右侧面瘫,面部麻木烘热,右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咀嚼障碍,食物从口角流出,不会作皱眉、鼓颊、吹风等动作,言语略有不清,右侧鼻唇沟变浅,额纹消失。舌红苔黄,脉象沉数。
辩证:阳明热盛、热郁面络之面瘫证候。
治则:清泻阳明热邪,宣畅面络。
取穴与效果:一诊先取健侧的侧三里、侧下三里配合动气针法。半小时后针泻合谷、内庭,清泻阳明热邪。
二诊:针泻右翳风、颊车、下关、太阳、清宣面络。
三诊:右眼流泪减轻,针泻合谷、内庭。
四诊:取穴手法同二诊一样。
五诊、七诊同一样取穴治疗。
六诊,右侧面颊明显减轻,口已不渴。针泻右下关、颊车、地仓、太阳。
八诊:咀嚼已较灵活,食物已不从口角流出,右眼闭合较好,说话清楚、蹙额、皱眉、鼓颊等动作近于正常、齿痛、咽干已愈。针泻右下关、颊车、太阳、地仓。九诊同一诊一样治疗。
十诊基本治愈。
刺血:耳背耳尖、口颊内刺血。
按语:手足阳明经脉经循行于面。本例始因胃热炽盛,故首先出现齿痛、咽干、口渴;断而阳明热邪循经上扰,热郁面络,故而数天后出现面瘫,面肌麻木烘热;舌红苔黄,脉象沉数,为内热之证。施用清泻阳明邪热之针,针泻手阳明经的合谷和足阳明经的内庭,以治其本,针泻面部腧穴,宣畅络以治其标。辩证取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