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合集下载

面瘫针灸疗法

面瘫针灸疗法

辨证取穴
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针对不同症状选取相应的穴位。
针刺取穴原则
选取合适体位,消毒穴位,进针,施加刺激,持续10-20分钟,留针10-20分钟,然后出针。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中应保持针刺穴位干净,严格消毒;注意刺激强度和时间,避免出血和疼痛;治疗期间注意保暖和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根据病情而定。
禁忌
对于部分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面瘫,如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等,针灸治疗需谨慎,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适用人群与禁忌
02
面瘫针灸疗法的中医学原理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联络脏腑和全身各部。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
奇经八脉
经络理论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小肠主液,心与小肠相互影响,调节体液平衡。
肝与胆相表里
肝主疏泄,胆主贮藏胆汁,调节消化功能。
脏腑理论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针灸的作用机制
调和气血
针灸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促进身体自愈。
调整脏腑功能
针灸可以舒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经过针灸治疗后,多数患者的Bell麻痹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能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病情概述
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
06
面瘫针灸疗法的展望与未来发展
疗效与安全性的进一步研究
研究不同针灸方案、刺激参数和个体差异对面瘫针灸疗效的影响。

面瘫针灸治疗

面瘫针灸治疗

01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面瘫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
依据。
针灸治疗面瘫的标准化研究
02
制定针灸治疗面瘫的标准化操作规范,提高针灸治疗面瘫的疗
效和安全性。
针灸治疗面瘫与其他疗法的结合研究
03
探索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的结合
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垂,无其他不适症状。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 的方法,选取阳白、太阳、颧髎、 地仓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治疗
2次,共治疗4周。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左侧面部肌肉 僵硬、嘴角下垂等症状明显改善,
面部表情恢复正常。
案例二况
患者年龄32岁,女性,因病毒感染出现右侧面部肌肉瘫痪、嘴角下垂、
疗效影响因素
病程长短
病程越短的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越 好。
年龄
年龄越小的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越 好。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越轻的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越 好。
治疗方法
综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05
面瘫针灸治疗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轻度面瘫的针灸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男性,因受凉后 出现左侧面部肌肉僵硬、嘴角下
味觉减退等症状。
02
针灸治疗
采用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选取阳白、太阳、颧髎、地仓、
合谷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6周。
03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患者右侧面部肌肉瘫痪、嘴角下垂等症状明显改善,味觉
逐渐恢复。
案例三:重度面瘫的针灸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68岁,男性,因脑梗死后出现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嘴角下垂、闭目不全等症状 。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

针灸如何治疗面瘫面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面瘫就是俗称的嘴斜眼歪,西医则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医则认为面瘫属于中风中经络范畴,面瘫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十分关键,如果出现治疗不当的情况,很容易会留下后遗症。

面瘫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可能,而夏天则是面瘫的高发季节,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妈妈的叮嘱:不要睡觉开窗户、开风扇!其实这样叮嘱的目的就是避免受风而出现面瘫,所以听妈妈的话非常有必要。

面瘫在临床治疗上,使用最多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对于部分面瘫患者来说,使用针灸治疗的方法为也会出现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对于针灸如何治疗面瘫并没有很多了解,接下来我们就围绕针灸如何治疗面瘫来进行简要的分析!1、什么是面瘫?面瘫属于常见的多发疾病,学名为面神经麻痹,也被称作为面瘫、歪嘴巴、吊线风、吊斜风等,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的面部常见疾病,常见的症状就是嘴斜眼歪。

这种疾病的发作不会受到年龄、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一旦出现面瘫,日常的基本的比如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顺利完成。

面瘫有哪些危害呢?首先,面瘫会影响人的美观。

外貌对于一个人的交际是影响比较大的,一旦出现面瘫的情况,就会影响到自身的人际关系,而且面瘫还会影响到自身的语言工程,导致出现语言吐字不清、说话漏气、饮食速度慢等情况。

其次,功能受损。

出现面瘫的患者,很容易出现眼裂不能完全闭合、角膜炎、眼睛干涩疼痛等情况,甚至很容易引起迎风流泪的后遗症。

最后,面瘫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面瘫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而长期心理压力较大,就会影响到睡眠,很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等情况。

2、穴位的选择针灸治疗面瘫的过程中,穴位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

根据我国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结果显示,针灸治疗面瘫涉及到的穴位有81个穴位,其中最常取的穴位为受阻阳明经穴,并辅以足太阳经穴。

局部选穴一般主要有地仓、颊车、水沟、四白、听会、风池等,这些穴位位于面神经及主要分支的周围,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从而消除炎症。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

针灸面部中风(面瘫)的治疗面部中风,又称“面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分为中枢性与周围性,周围性面瘫又分为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中枢性面瘫(核上性)与周围性面瘫(核下性)的鉴别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面神经管内损伤与管外损伤的鉴别缓缓掀开大海的一角,公众号:央草的学习笔记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运动传导通路|教学大纲分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多数表现为面部额纹变浅、眼不能闭、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等;以下介绍面部中风的针刺治疗:!针刺患侧穴位前,建议先针健侧20分钟;对侧合谷:在头面部下针之前,要先刺对侧合谷,刺合谷有麻醉作用,可减轻在头面部针刺的痛感;地仓透颊车:3寸针透刺,平补平泻;!面瘫所致的嘴歪、流涎,在针刺地仓时必须用透针,eg:地仓透颊车;But半身瘫痪所致的嘴歪、流涎,针刺地仓的方法有所不同:单刺地仓,张口进针,穿透脸颊,像“拉锯”一样行针,如此刺地仓 2-3次即可改善;太阳:眼尾与眉尾延长线交点凹陷处,直针浅刺;阳白透鱼腰:将阳白下皮肤捏起,针尖从阳白穴入,刺到眉毛中间的鱼腰;!一说阳白位于眉上1寸,以“离穴不离经”为原则,二者皆在瞳孔直上;对侧解溪:久病者,用迎随补泻--补法,随经向下斜刺;!上眼睑闭合由足阳明胃经管理,解溪为胃经母穴,久病=虚症,“虚则补其母”;对侧内庭:新病者,迎随补泻--泻法,逆经向上斜刺;人中(水沟):向上斜刺,人中沟下1/3与中1/3交界;(编者注:人中位置一说于上、中1/3交界)承浆:唇下正中凹陷,舌强不语、语言不利,下针时张口;廉泉:对着舌根方向刺入1寸--1.5寸,舌强不语;!经治疗面部回正后,需再刺人中、承浆几次,起固定作用,不然容易歪向另一侧;偏方:用新鲜的鳝鱼血涂在患侧面部,可拉着歪的脸回正;!满头大汗,并对着冷气(电风扇)吹,易患面部中风,so流汗就要透发,不要让汗水停滞在皮下,否则不要流汗;!中风后针刺治疗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一周之内效果最佳,针灸+中药对面部中风的治疗效果→“百发百中”;。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面部表情失常,表现为面部肌肉麻痹,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斜等症状。

中医认为,面瘫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热、气血不足等引起的,治疗面瘫病需要根据病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中医诊疗方案,采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具体内容。

首先,针灸治疗是面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通过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阳辅、合谷、迎香、四白等,针刺后配合良好的操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面部肌肉的麻痹情况,恢复面部表情的正常功能。

其次,中药治疗也是面瘫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中医药认为,面瘫病的发生与气血不足、风寒湿热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采用益气活血、祛风散寒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黄芪、桂枝等,这些药物可以调理气血,祛除风寒湿热,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情志和饮食。

面瘫病患者常常伴有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情况,中医认为,这些因素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保持饮食的清淡和规律,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总之,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通过针灸、中药治疗以及情志调理和饮食调理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面瘫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速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面瘫病中医诊疗方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在实际临床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综合运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中医诊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健康。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我们对面瘫都十分熟悉,甚至在生活中都会见到周围的人出现面瘫的情况。

往往面瘫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任何的先兆,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的现象。

在对面瘫的治疗中,中医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对面瘫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越早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就越好,且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也比较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侧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或流泪面颇多,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示齿、噘嘴、鼓腮、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

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和避免后遗症发生,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亦非易事。

本人临床多年来作一回顾性总结,提出自己肤浅的诊治思路。

1.病位在经脉和经筋经脉方面:《内经》中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唇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筋方面: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鼽”。

“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

“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頷,上结于鼽”。

“手少阳之筋,其直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2.详问病史,注重寸口脉诊;须了解病人此次发病前有无诱因,外因如有无外感受凉,有无情志抑郁,有无熬夜劳作,气血耗伤等等;内因如肝肾不足,风阳上扰,酒浆无度,痰热生风所谓类中风症,也往往有面瘫的症状。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

王寅教授针刺治疗贝尔面瘫经验撷要贝尔面瘫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疾病,折磨着不少病人。

中医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方法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治疗疾病中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王寅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系统性的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经验,现将其撷要如下:一、王寅教授的针灸治疗思路针灸治疗贝尔面瘫,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类型、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因素,采用不同的针灸操作方法。

在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时,王寅教授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 双手配合技巧:采用双手配合针灸的技巧,即在针灸的过程中,一手固定皮肤,另一只手刺入针灸穴位。

2. 活动面肌配合技巧:该技巧主要用于治疗面肌萎缩较厉害的病人。

在治疗过程中,活动面肌可以帮助调节面肌张力,从而增加面肌受针的可行度。

3. 耳针配合技巧:移动耳针配合腰疼针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面部疼痛症状。

在治疗面部肌肉僵硬和抽筋时,可以将针头插入肌耳部位。

4. 局部压迫法:采用局部隆起女人压迫法可以有效刺激面神经,恢复面部表情肌的活力。

二、针灸操作方法1. 掺针法:在治疗轻度、中度面神经麻痹时,采用掺针穴的方法可达到取穴更深的效果。

在选择穴位时需注意局部瘀血、附近组织有疤痕、有血管、神经等重要部位一定要慎重选择。

2. “五一三”针刺法:在治疗较为严重的或有体质虚弱者,采用“五一三”针刺法可兼顾埋针和刺激两个方面,提高了获得良好疗效的几率。

3. 对侧穴位配合法:在治疗贝尔瘫面部表情肌点有力度感,大多数患者对同侧刺激痛感明显的穴位不敏感,于是采用对侧穴位相配合的方法可以使局部苏醒调整更全面。

三、治疗方法1. 针灸配合中药汁液顺行法:在治疗难以控制的面部肿胀、面部疼痛、患侧面颊拘挛时,可选用中药汁液顺行法。

汁液可以配合针灸的操作,使得患侧肌肉群得到更好的刺激,从而提高治疗疗效。

2. 化瘀通络法:在治疗贝尔面瘫时,常常需要通过化瘀通络法来改善面神经局部组织的微循环情况。

对于面部肌肉萎缩严重的患者以上方法优点更为明显。

针灸治疗面瘫的小妙招

针灸治疗面瘫的小妙招

针灸治疗面瘫的小妙招面瘫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由于各地区存在比较明显的气候差异,如果个人不注重身体保护,面部过度吹风,很容易引起面瘫。

面瘫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引起患者面部表情受损。

在治疗面瘫时针灸是十分有效的方法,那么针灸治疗面瘫究竟有哪些小妙招呢?下面进行简单的科普。

1.中医视角下的面瘫中医学很早就对面瘫有研究,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面瘫的介绍,同时在不同时期,中医大家对面瘫的病名称呼有所不同,如卒口僻、歪嘴风、口僻、口眼歪斜病、吊线风等。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面瘫主要是由于脉络空虚、正气不足,风寒及风热乘虚而入,导致经气阻滞,筋肉纵缓不收,引起口眼歪斜。

此外,如果胃、胆二经积热,风热侵袭,郁而化热,影响血气运行,导致筋脉肌肉驰纵不收,引发口眼歪斜。

面瘫简单来说是由于面部神经受损,引起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功能障碍,结合面瘫的特点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两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面瘫都属于周围性面瘫。

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头纹路减少或消失,眼部肌肉难以正常闭合,口眼歪斜。

有的患者还会表现出嘴部、脸颊等不适,尤其是在进食缓解,无法吞咽所有食物,从而造成了食物残留在口齿与脸颊间隙。

此外部分面瘫患者还会伴有耳内轻度疼痛、味觉减退、唾液异常分泌等情况。

很多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面瘫,是由于面部中风,从而对面部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引起面部出现严重缺血,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发炎甚至是坏死,大脑无法对面部肌肉进行控制,最终造成面部肌肉松弛、下垂等。

1.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主要原理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关于面瘫的针灸治疗已经得到了各方认同。

有研究表明,贝尔氏麻痹患者在发病后的10-20天内通过针灸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都有明显好转,而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通过针灸治疗也可以改善后遗症状况。

从中医学的角度看,针灸治疗面瘫的主要原理在于扩张面部血管,刺激面部神经兴奋,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并且针灸还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

论针灸推拿医治面瘫的报告

论针灸推拿医治面瘫的报告

论针灸推拿医治面瘫的报告针灸推拿是中医的经典治疗方法之一,可以用来治疗很多疾病,包括面瘫。

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治疗方法,但是针灸推拿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面部的神经功能和表情。

本文旨在通过医学报告的方式介绍针灸推拿医治面瘫的效果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分析面瘫是由于面部神经受到损伤或压迫引起的,病因复杂,可能与感染、遗传、中风、肿瘤、药物等有关。

目前,面瘫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很多病人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

二、针灸推拿治疗方法针灸推拿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可用于面瘫的治疗,不依赖于药物和手术。

首先,针灸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增强神经的再生能力和修复能力。

其次,针灸还可以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加速面部肌肉的恢复和再生。

最后,针灸推拿还可以缓解面部肌肉的痉挛和收缩,舒缓面部的神经压力,促进面部神经的恢复和改善面部的表情。

三、针灸推拿治疗效果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效果非常明显和广泛,大多数病人可以在治疗后立即感受到面部神经的恢复和改善。

具体表现为面部表情的恢复和增强,面部肌肉的松弛和柔软,面部皮肤的光滑和细腻。

同时,针灸推拿还可以缓解面瘫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

实际上,很多病人可以在几次治疗后完全恢复面部神经的功能和表情。

四、注意事项针灸推拿治疗面瘫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针灸和推拿。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首先,针灸和推拿需要定期进行,可以选择每周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其次,针灸和推拿的方法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包括针灸穴位、针灸深度、推拿力度等。

最后,治疗的过程需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帮助病人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恢复面部的神经功能和表情。

随着针灸推拿的应用和发展,相信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面瘫的治疗中,帮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

2024年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一、对患者进行一些局部的理疗同时还包括进行手术治疗,局部理疗时治疗面瘫疾病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面瘫的时候,热敷面瘫的一侧,每天热敷四次每次坚持20分钟,这样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炎症。

手术治疗方法也比较常用,一般常见于外伤引起的面神经离断患者,通过神经移植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二、选用针灸和按摩这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往往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首先要找专业的中医,针刺患者的合谷、风池、翳风和下关等穴位,注意强度要适中,以患者不出现发紧最适宜,防止影响面面瘫的正常恢复。

同时要注意按揉,针灸配合按揉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改善麻木感,更有利于促进面瘫的恢复。

三、对患者进行面部表情的康复训练患者疾病的恢复往往缺乏不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康复训练,除了针灸按揉等治疗,患者也可以同时自己就行康复训练,尤其是早期的面瘫通过自我康复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在训练的时候,可以做出抬头、耸鼻、努嘴、闭眼、皱眉头、示齿、吹气、鼓起腮帮等一系列的动作,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自我康复训练,这对于面瘫的及早康复十分有利。

面瘫的治疗方法面瘫的症状表现一:中枢性面瘫。

于颜面上部的肌肉并不出现瘫痪,因之闭眼、扬眉、皱眉均正常。

面额纹与对侧深度相等,眉毛高度与睑裂大小均与对侧无异。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时,面下部肌肉出现瘫痪,即颊肌、口开大肌、口轮匝肌等麻痹,故患者于静止位时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

中构性面神经麻痹时,颜面不对称并不明显,移行于面肌痉挛者极为罕见。

中枢性面瘫往往伴有偏瘫之其他体征,如腱反射异常、Babinski氏征等。

面瘫的症状表现二:周围性面瘫。

引起病灶同侧全部颜面肌肉瘫痪。

也就是说,上下部面肌都发生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故眼睑不能充分闭合,闭眼的同时眼球上窜,在角膜下缘露出巩膜带(贝尔氏征)。

患者闭嘴时,颊肌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船帆征阳性。

抬眉受限,额纹变浅或消失,眉毛较健侧低,睑裂变大,内眼角不尖,眼泪有时外溢。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

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第1篇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案一、方案背景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面神经受损导致的肌肉麻痹症状。

中医认为,面瘫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肝风内动等原因引起。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悠久的历史,疗效显著。

本方案旨在规范面瘫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安全。

二、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整体调理:注重调整患者整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局部治疗:针对面部麻痹肌肉,采用针灸、拔罐等方法,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三、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1)取穴原则:以手足阳明经穴、督脉穴、局部阿是穴为主。

(2)常用穴位: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合谷、太冲等。

(3)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穴位及操作方法。

2. 拔罐治疗(1)取穴原则:以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循经取穴。

(2)常用穴位:风池、肩井、大椎、肺俞、膈俞等。

(3)操作方法:采用闪罐法,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4)辨证加减: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调整拔罐部位及操作方法。

3. 中药治疗(1)内服:根据患者辨证,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2)外用:选用具有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制成药膏或药敷,敷于患处。

4. 其他治疗(1)理疗:采用超短波、磁疗等方法,促进面部肌肉功能恢复。

(2)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促进康复。

四、治疗周期1. 急性期(发病1-2周):每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10次。

2. 恢复期(发病2周-3个月):隔日1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0次。

3. 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后):每周2次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3个月。

五、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2. 针灸治疗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3.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概说】面瘫是一侧或两面颊筋肉纵缓不收的一种病症。

由于外观显现口眼斜,所以中医叫“口眼斜”。

本病属于中风病的范畴。

由于它为针灸临床常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

“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

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

”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

《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遂者,多属于阳明经病。

”明确指出无半身不遂单见口眼斜者,乃阳明经之僻。

从经脉的循行和经筋的要布来看,本病多位于手阳明、足少阳、阳明之经脉及经筋。

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

均与以上三经有关。

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

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

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

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

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

2024面瘫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面瘫,即面部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无法正常动作,造成面部表情失常。

中医认为,面瘫病机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风邪外袭、经络不通等因素引起的。

针对2024年面瘫患者的症状和病机,中医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1.中药治疗:根据面瘫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地龙等。

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促进面部神经恢复。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针灸可以调和人体阴阳,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面瘫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阳白、合谷、四白等。

3.推拿按摩:通过按摩面部穴位和肌肉,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紧张,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动性。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理阳气和阴血,帮助面部神经恢复。

4.神经电刺激疗法:神经电刺激疗法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电刺激方式刺激面部神经的方法。

通过电流刺激,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这种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疗效明显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面瘫的方法。

5.保守疗法:面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保护面部肌肉,避免面部受凉、受风和受外伤。

可以使用保暖措施,如戴口罩、避免吹风等。

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绪波动对面部神经的影响。

6.辅助治疗:面瘫患者可以进行物理疗法,如口腔康复训练、面部肌肉锻炼等。

通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面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功能恢复。

总之,中医在治疗2024年面瘫中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神经电刺激疗法等综合手段的应用,可以改善面部神经的功能,恢复面部肌肉的活动性。

同时,患者本人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进行保护和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面瘫可以综合调理机体,从根本上解决面瘫问题,对面瘫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附三百年祖传秘方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概说】面瘫是一侧或两面颊筋肉纵缓不收的一种病症。

由于外观显现口眼斜,所以中医叫“口眼斜”。

本病属于中风病的范畴。

由于它为针灸临床常见,所以接诊的面瘫病人多是用其它方法无效才来求治于针灸,其证型较多,诊治又较为复杂,故将本病设为专章来交流。

《灵枢·经筋》篇记载:“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颔,上结于頄;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

……”。

“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耳前。

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颊移口;有热则筋弛,不胜收故僻。

”对病的病因病机概括地作了记述。

《医部全录》云:“凡半身不遂者,多属于阳明经病。

”明确指出无半身不遂单见口眼斜者,乃阳明经之僻。

从经脉的循行和经筋的要布来看,本病多位于手阳明、足少阳、阳明之经脉及经筋。

其病因除风寒外袭多见外,还有肝胆火逆,阳明热盛及热胜风动等。

均与以上三经有关。

因此,临床多取此三经有关腧穴施治。

本病有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

中枢性面瘫,可因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所引起。

本篇主要论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炎所致的面瘫。

外伤性面瘫也在其内。

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和转归,而归纳有内寒阻络、风热侵袭、阳明热盛、热胜风动、肝胆火逆、气血亏虚、中气不足以及瘀血阻络等证型。

我们就上述风个证型进行来讨论交流。

【辩证施治】面瘫一般起病突然,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或两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不能作鼓颊、皱眉、蹙额、露齿等动作,眼睑不能闭合,迎风流泪,额纹消失,病侧肌张力减低,口角,被牵向健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因口轮匝肌和颊肌瘫痪,所以说话漏风,不会吹气,口角流涎,进食常嵌在齿颊之间。

少数病人初起时同侧耳内、耳后及面部先有轻度疼痛(或热痛),多见于面神经炎;严重时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或听觉过敏等。

或病程延长,恢复较慢,患侧面肌痉挛而嘴角反向向病侧,称为“倒错现象”,并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舒的感觉。

面瘫治疗方法

面瘫治疗方法

面瘫治疗方法面瘫是一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麻痹或无力,导致患者无法自由地控制面部表情。

这种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面瘫的治疗方法因其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中医和西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中医治疗面瘫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面瘫的主要原因是外感风寒,导致气血不畅通,经络阻塞,进而引起面肌的不适。

因此,中医治疗面瘫的首要目标是通过调理气血,通畅经络,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蒸和中药内服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面瘫的常用技术之一。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疏通经络、恢复面部肌肉功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针灸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但疗效较为稳定。

针灸的具体方法和穴位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医师来操作。

艾灸是另一种中医治疗面瘫的常用技术。

艾灸是利用燃烧的艾叶熏热刺激穴位,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

艾灸的操作简单,可以在家中进行,然而,对于面瘫患者来说,艾灸治疗的效果可能并不显著,需要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针灸和艾灸,中医的面瘫治疗还包括中药熏蒸和中药内服。

中药熏蒸是指通过蒸汽将中药精华熏蒸到面部,以改善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促进面瘫的康复。

中药内服则是指将中药通过口服的方式,让药物进入体内,调理气血,达到治疗面瘫的目的。

中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其疗效温和,无明显副作用,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

除了中医治疗,西医治疗面瘫的方法也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减轻面瘫患者的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面肌的麻痹和痉挛,提高面部肌肉的运动能力。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治疗方法,一般只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才考虑。

手术治疗面瘫的主要方式是进行面神经重建手术。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

针灸科面瘫病肩凝症中医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观点:面瘫多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3脑CT、MRI检查正常..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三、鉴别诊断:(一)中医鉴别诊断1.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麻木..2.口僻:可有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二西医鉴别诊断1.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可以依靠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一靠表情运动;周围性者瘫痪更加明显;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二靠掌颏反射;周围性面瘫时无或减弱;中枢性面瘫时有或亢进;但此法不太可靠..三靠将其它体征联系起来判定;则最为可靠..2.2、RamsayHunt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病变;表现为突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耳疼痛;鼓膜、外耳道、耳廓疱疹;可能有听力下降、听觉过敏、、等..其他全身表现有发热、口唇疱疹、淋巴结肿大、Horner综合征、颈部皮肤感觉迟钝等..其中“面瘫、耳痛、疱疹”被视为RamsayHunt综合征的三联征..与贝尔面瘫比较;RamsayHunt综合征面瘫严重、预后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当RamsayHunt综合征疱疹出现较面瘫晚时容易与贝尔面瘫混淆..四、治疗方案一针灸治疗:采用循经与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1.体针1急性期治法:驱风祛邪;通经活络..第一周:循经取穴;取四肢和头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等穴位..针刺0.8~1寸;百会平补平泻;风府、风池、合谷泻法;太冲补法;留针30分钟..第二周:循经取穴;取头部及面部外周的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健侧或双侧等;刺法同前..取神庭、太阳、下关、翳风、巨髎等;针刺0.8~1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随症配穴:舌前2/3味觉丧失加廉泉;听觉过敏加听宫..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2恢复期治法:活血化瘀;培补脾胃、荣肌养筋..循经取穴、头部穴位、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采用循经取穴配用局部面部外周穴位: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从神庭、印堂、水沟至承浆;这些穴位在人体面部正中线上称为中线;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在面前旁正中一条线上;称为旁线;太阳、下关、颊车在面部侧面的一条线上;称为侧线..始终以三条基本线上的穴位为主穴..随症配穴:眼睑闭合不全取攒竹、鱼尾穴;鼻翼运动障碍取迎香穴;颏肌运动障碍取夹承浆穴..针刺0.5~1.5寸;采用平补平泻、间断快速小幅度捻转手法;200转/分;捻针2分钟;间隔留针8分钟;重复3次;留针30分钟..亦可采用阳明经筋排刺;即按照阳明经筋循行路线;每隔0.5寸1针;排列成两排约针8-10针;留针30分钟..3联动期和痉挛期治法:培补肝肾、活血化瘀、舒筋养肌、息风止痉..采用循经取穴配用面部局部三线法取穴针灸治疗:百会、风府、风池、太冲、合谷;刺法同前..神庭、太阳、下关、翳风、足三里、内庭;针刺0.8~1寸..神庭、太阳、下关、翳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足三里、内庭采用补法..若面肌跳动选行间、阳陵泉;采用泻法;若面肌萎缩则选用脾俞、三阴交穴针灸治疗;采用补法;留针30分钟..若出现倒错或联动;可以采用缪刺法即在针刺患侧的同时配合刺健侧;根据倒错或联动部位选用太阳、下关、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等穴;还可配合艾灸或温针灸或者热敏灸治疗..随证配穴:风寒袭络证加风池、列缺;风热袭络证加大椎、曲池;风痰阻络证加足三里、丰隆;气虚血瘀证足三里、膈俞..2.电针适应于面肌萎软瘫痪者..一般选取阳白—太阳、下关—巨髎、颊车—地仓三对穴位..阴极在外周;阳极在中心部..波形为连续波;频率1-2Hz;输出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收缩为度..电针时间约30分钟..3.灸法适应于风寒袭络证者;选取太阳、下关、翳风、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地仓、颊车、印堂、巨髎、夹承浆等面部穴位;采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或者热敏灸等方法..每次施灸约20分钟..4.拔罐适应于风寒袭络证各期患者..选取患侧的阳白、下关、巨蹘、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闪火法;于每穴位区域将火罐交替吸附及拔下约1秒钟;不断反复;持续5分钟左右;以患侧面部穴位处皮肤潮红为度..每日闪罐1次;每周治疗3-5次;疗程以病情而定..根据病情;亦可辨证选取面部以外的穴位;配合刺络拔罐治疗..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袭络证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推荐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炙麻黄、熟附子、细辛、荆芥、防风、白芷、藁本、桂枝、甘草等..2.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推荐方药:大秦艽汤加减..秦艽、当归、蝉蜕、赤白芍、金银花、连翘各、防风;板蓝根、地龙、生地、石膏等..3.风痰阻络证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推荐方药:牵正散加减..白附子、白芥子、僵蚕、全蝎、防风、白芷、天麻、胆南星、陈皮等..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党参、鸡血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全蝎、僵蚕..三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亦可采用红外线照射等疗法..五、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 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六、难点分析1、面瘫患者的急性期为三到七天;急性期时病情缓解不明显或者逐渐加重;患者对此非常困扰;以至于质疑中医治疗方案;其中有一部分会自动终止治疗..如何建立患者对于中医治疗的信心和信任感难度很大..2、病人病情复杂多样;细微变化之处;中医解释的理论系统患者很难接受;如何让患者信服是一个艰巨的问题..3、老年患者发病时伴有乳突疼痛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者单纯中医治疗效果较差;难度大....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面瘫中的作用;并使其疗效得到认可;本专科拟题出如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使其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疾病的发展过程..2、面瘫的症状千差万别;需要更为完善的中医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优化说明:我科通过这一年来对诊疗方案的应用;针对不同病症;采用2010年5月修订的诊疗方案辩证论治本病;中医治疗率及患者量与上一年比均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本方案..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与拔牙后;咽炎后;重感冒后并发面瘫用从风热外感的角度调整诊疗方案;因此加入了风热型;主方为银翘散加减;重用双花连翘黄连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效果较好;因此在我们优化诊疗方案时;加入了风热证..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面瘫后期嘴角歪斜仍明显;加一刺络疗法;在内地仓口腔内颊部内侧相对地仓之小静脉部放血治疗..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一、概述、肩凝证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中医病名:肩凝证TCD编码:BNV262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ICD-10编码:M75.011中医观点: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类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中医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漏肩风;肩痹..西医观点:肩周炎按形成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弛;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健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形成原发性肩周炎..二、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风寒湿证: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2.瘀滞证: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3.气血虚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a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b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三、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1.项痹:无肩关节活动受限之症;其肩部疼痛多与头颈部疼痛共存;无肩周明显压痛点..2.三痹:肢体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不局限于肩关节;血沉、抗“O”增快..西医鉴别诊断1、三角肌的损伤、硬化及肿瘤等:主要有三个特点:表浅;外形改变;痛点明确;fingersign阳性;活动受限以内收、外展明显..2、肩锁关节:包括损伤、骨关节病、钙化及炎症如强脊等;主要特点是表浅;痛点明确;fingersign阳性;活动受限以水平内收及外展150度以上明显..3、钙化性肌腱炎:部位不同;表现不同..冈下肌腱钙化;表现为外旋正常;而内旋受限;常常需要Y位片观察;冈上肌腱钙化;表现外展、前屈受限;而外旋正常;最难的是肩胛下肌腱钙化;常常表现完全与冻结肩类似;活动范围全面下降;尤其外旋;而且由于重叠;平片很难看到钙化..但病人常急性发作;前方隆起且内收受限显着;与冻结肩有别;应进一步拍CT或MRI鉴别..四、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五、治疗方案一针灸疗法1.粘连前期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风寒重可加用风门、风池穴;若湿重;可加用曲池、阴陵泉穴或采用平衡针疗法;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治疗方法:1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采用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隔日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2电针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刺激参数为疏密波2Hz/100Hz、强度5±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留针至30min..3温针灸:在肩前、肩髎、肩髃、臑俞等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留针30~45分钟..4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1~3只;留罐10~15分钟..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2只;留罐10~15min..5TDP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每次30分钟..6还可采用电疗法和热敏灸疗法..2.粘连期主穴: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外关、合谷配穴:若有瘀滞可加用肩贞、阳陵泉、条口穴..气血虚加足三里、气海、血海..治疗方法:1温针灸:取肩髃穴多方向透刺向肩髎穴、向肩前穴、向臂臑穴方向;在肩前、肩髎、肩髃、臑俞局部腧穴针刺得气后;选用2~3个腧穴实施温针灸;连续施灸2~3壮每壮3克艾绒;合谷、外关采用毫针刺激;用泻法、留针30~45分钟..2经皮穴位电刺激:选用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采用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患侧肩部二穴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3电针刺激:施泻法或平补平泻;得气后肩前、肩髎或肩髃、臑俞;两组穴位交替使用电针刺激;合谷、外关分别接电针;刺激参数为疏密波2Hz/100Hz、强度5±2mA合谷、外关刺激强度可适当降低;留针至30min..4拔罐:针灸后可在压痛点或局部腧穴加拔火罐1~3只;留罐10~15分钟..若瘀滞严重可刺络拔罐:采用皮肤针叩刺或粗针点刺压痛点;使少量出血;再加拔火罐1~2只;留罐10~15min..5TDP照射:肩部局部或针刺部位局部神灯照射;每次30分钟..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寒湿型治法: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推荐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独活、秦艽、当归、川芎、桂枝、木香、乳香、茯苓、防风、桑枝、海风藤、炙甘草..中成药:大活络丹等..2.瘀滞型治法: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推荐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熟地、川牛膝、威灵仙、苍术、陈皮、白芍、木防己、防风、羌活、白芷、茯苓、醋元胡、生姜..中成药:七厘胶囊等..3.气血虚型治法:补气养血;通络止痛推荐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桂枝、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细辛、秦艽、防风、炙甘草..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4.肝肾阴虚型治法:滋补肝肾阴虚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三其他疗法1.传统针灸仪器:针刺手法针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等治疗..2.物理治疗:TDP照射或红外线照射、超激光治疗、低周波治疗、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和磁热疗法等..3.推拿治疗:以理筋通络为主;如滚法、拿法等及肩周炎松解术..六、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整体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制定发布;1997年第三辑有关“肩周炎”的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痊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2.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3.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4.无效:症状无改变..二评价方法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肩凝证两大主症;故本方案以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为疗效评定的依据..①肩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或VAT法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进行积分计算..②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采用颈肩痛周秉文主编推荐的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即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口耳实验;将以上4项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具体见肩关节功能评定方案:A: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内旋:肩外展90度;达不到90度者采取最大外展..肘屈90度;前臂旋后..将角度盘缚于前臂背面正中;将前臂被动转向中部记录肩内旋角度..外旋:准备如上;将前臂旋向头部;记录肩外旋的度数..摸背:正坐于凳上;反手用拇指端背面触及背中线;尽量向上移动;用卷尺测量指端至第七颈椎棘突之距离;以厘米计..摸耳口:正坐;头保持正直;举手屈肘;经头顶摸对侧耳;记录中指尖端触及处..B:肩关节活动评分:分数内旋度外旋度反手摸背cm左手摸耳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10203040506070809010203040506070809057524742373227221712左头外侧左耳左耳上方左顶部头顶中线右顶部右耳上方右耳上1/3右耳中1/3右耳下1/3注:右手摸耳之结果将左右换即可..C:肩关节功能分级:功能级别功能情况4项指标总分0 1 2 3 4 5极度受限严重受限显着受限中度受限轻度受限正常0-6060-120121-180181-240241-300301-360疗效评定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七、难点分析肩周炎的针灸推拿治疗;是目前疗效较高;颇受患者欢迎的一种方法..素问·举痛论篇曰“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通过推拿手法治疗;能起到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松解粘连、疏通狭窄;滑利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肩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同时肩周炎发病时间较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信心不足..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手法松解粘连;患者紧张疼痛;拒绝再次进行治疗..该病功能活动恢复时;疼痛仍然存在一定时期里存在..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肩周炎中的作用;并使其得到患者的接受认可;本专科拟出以下解决措施和思路..1、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要贯通治疗的始末;让患者安心治病;配合治疗;完成治疗康复的中心环节..2、加强针灸麻醉作用;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3、重视康复作用;治疗结束后病人仍要跟踪回访;督促其进行功能锻炼..优化诊疗方案:我科通过半年对诊疗方案的临床应用;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修订的诊疗方案辩证论治本病;中医治疗好转及痊愈率均比以往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所以本方案又加入肝肾阴虚证分型;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临床应用远期效果更佳..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一、概述: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中医病名:头痛TCD编码为:头痛BNG060西医病名:偏头痛ICD10编码为:G43中医观点:“头为诸阳之会”..由于外感诸邪;内伤诸疾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于头;以致清阳郁滞;脉络痹阻而发生头痛..临床上一般分外感、内伤、外伤三大类..西医观点: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主要分为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缺失体征的偏头痛..二、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王永炎;严世芸的使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2辅助检查:应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二版ICHD-Ⅱ原发性头痛。

面瘫口僻中医医院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面瘫口僻中医医院针灸推拿诊疗方案

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口僻的中医诊疗方案口僻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

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痿病类疾病。

口僻又名面瘫面瘫(idiopathicfacialpalsy)或称Bell麻痹(Bellpalsy)是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面神经麻痹。

【病因病机】口僻是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或素有风痰瘀血内蕴,或耳周及耳内疾病影响,面部经脉阻滞而发病。

预后一般良好,病重者延久不愈。

一、诊断:参照2004年国家卫生部临床医学委员会制定的《神经病学》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1、起病急,病情有受凉、受潮、吹风史。

少数患者可有耳周及耳内疾病,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但以20~40岁男性较多。

2、晨起发现面部僵硬,面颊动作不灵,可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多为单侧,少数为双侧者。

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额部皱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不能作皱眉、闭目、露齿、鼓腮和噘嘴等动作。

重者语言不利,进食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唾液自该侧外流。

3、可伴多泪,舌前2/3部味觉障碍,耳鸣、听觉过敏等。

4、无神昏、肢体瘫痪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大多正常。

【类病鉴别】1、缺血中风、出血中风:除面瘫外,一般症状较重,多伴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头部CT可发现病灶区。

2、脑瘤:只有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并伴头痛、呕吐,舌肌瘫痪,肢体瘫痪等症二、中医治疗[辨证论治]1、风痰阻络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前额皱纹消失,口角流涎,患侧面部麻木不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与主方:祛风化痰通络。

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加减举例:面部抽搐,加蝉衣、荆芥、白芍;面部麻木,加茜草、红花、丹参。

2、风寒袭络证证候:突然口眼歪斜,前额皱纹消失,患侧面部麻木不仁,恶寒无汗,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详解,一定要看哦!【医学养生常识】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详解,一定要看哦!【医学养生常识】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详解,一定要看哦!文章导读中医的治疗的原则是在不伤根本的情况下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经络学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那么针灸治疗面瘫是怎么样的呢?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口眼歪斜,眼睑瞤动,目赤,目黄,齿痛,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直刺0.3-0.5寸,斜刺或沿皮刺0.5-1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导语:早上起床我的朋友就感到脸部有些不会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啊,不会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脸上不能做任何的动作,甚至
早上起床我的朋友就感到脸部有些不会动,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是什么样的啊,不会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脸上不能做任何的动作,甚至都不能笑,脸部表情僵硬。

到医院检查是面瘫,听人介绍说可以通过中医的针灸来治疗,效果还特别的好,现在我就讲讲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a、加减法
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

耳后痛者,加翳风。

味觉减退者,加廉泉。

b、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

4、具体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

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