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
苗族的踩山节作文
在正月十三到十五踩山节的这几天,我们川南的苗族同胞都会齐聚古蔺边沿的大寨宝佤山,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戴着“羊毛"上街,这里的“羊毛"并不是真正的羊毛,而是羊毛加工而成的工艺品,上面还有一些及其漂亮的珠子做装饰。
衣裙上还有许多漂亮的珠子,有美丽的图案,你可千万别少看这些图案,如果真的绣起来还不容易呢!绣起来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才能绣好上衣。
衣服上的珠子也是缝上去的,裙子上的珠子也是缝上去的。
在踩山节时有许多的图案是我没有见过的,例如翩翩起舞的蝴蝶、盛开的牡丹、展翅欲飞的凤凰等。
人们在山上尽情的游玩、嬉戏,笑得不亦乐乎,像是多年未见的姐妹或父母。
下午时,人依旧是那么多,像蚂蚁的巢穴似的,拥挤着,还有五颜六色的苗族服装。
她们拿着的鲜花是专门配衣裙的。
这让我想起了表哥结婚时穿的服饰,还有表嫂穿的服饰,上面绣着鸳鸯戏水,手里捧着鲜花,慢慢的走到表哥家里,现在想起来也不失为一件妙事。
在踩山节的道路上有各种各样美若天仙的苗族少女,叽叽喳喳,她们如婉转的夜莺,即使我也是苗族同胞,但你要不细听还真听不出来她们在说些什么呢。
这个踩山节可真热闹,真让我流连忘返啊!通过这次踩山,让我明白会绣花、会说苗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
如果让踩山节就停在这一刻,那我一定会很高兴、很兴奋的。
苗族风俗作文说明文
苗族风俗作文说明文
哎呀,说起苗族啊,那可是个有故事的民族!他们的服饰,真
是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女的穿的那叫一个鲜艳,红的、蓝的、绿的,各种颜色都有,上面还绣着各种花鸟虫鱼,看着就让人觉得心情大好。
男的虽然没那么花哨,但深色系的衣服也显得特别稳重,有男
人味。
苗族人的节日,那可真是热闹得不得了!特别是那个“苗年节”,家家户户都出来庆祝,穿着好看的衣服,跳着欢快的舞蹈。
还有斗牛、斗羊这些活动,看得人热血沸腾。
游客们也都纷纷赶来
凑热闹,感受这浓厚的民族氛围。
再说说苗族的婚嫁习俗吧。
那里的年轻人谈恋爱可是自由得很,看上了谁就直接去表白。
不过啊,结婚还是得听父母的意见,媒妁
之言也是少不了的。
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婚姻还是充满了浪漫和传
统的味道,让人羡慕不已。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多个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的民风民俗也是非常独特的。
以下是我对苗族的民风民俗的一些了解和感受。
苗族是一支善于歌舞和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的民族。
他们有着精美的刺绣、手工布艺、银饰等多种手工艺品,其中尤以女性的手工刺绣最为着名。
在走进苗族村寨时,总能看到一些苗族姑娘们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手中捧着自己绣制的绣品,或是站在门前唱歌跳舞,或是在集市上卖着自己的手工艺品。
这些美丽的景象和精巧的手工艺品,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魅力。
苗族的传统节日也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花山节。
花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是苗族人民庆祝春天到来的重要节日。
届时,苗族男女会穿上盛装,手中挥舞着漂亮的花香和群舞之器,跳着热闹的舞蹈,载歌载舞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此外,苗族还有“龙脚节”、“龙船节”、“忙炸节”等众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苗族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让人们倍感温馨。
走进苗族村寨,你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都能歌善舞,每个人都乐于和你交流,和你分享他们的生活习惯、特色美食和民间传说。
尽管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一定高,但是他们的心态却是极其积极乐观的,他们用自己的信仰、文化传统和情感感染着每位前来拜访的客人。
总之,苗族的民风民俗富有特色,值得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中传承和弘扬。
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苗族的生活风俗作文
苗族的生活风俗作文
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苗族那些有趣的生活风俗。
苗族可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民族。
先说他们的服饰吧,那叫一个色彩斑斓,精美绝伦!女孩子们穿上那绣满花纹的衣服,戴上闪亮的银饰,走起路来
叮叮当当响,简直就是移动的艺术品。
再说说他们的饮食,酸汤鱼可是苗族的招牌菜。
那酸酸辣辣的味道,让人
一吃就忘不了。
还有各种用糯米做的美食,什么糍粑啦,甜酒啦,每一口都是
满满的幸福。
苗族的房子也很有特点。
他们的吊脚楼,一半悬空在山坡上,看起来惊险
又奇妙。
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们的节日更是热闹非凡。
比如苗年,那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欢欢喜喜。
芦笙一响,人们就跟着节奏跳起来,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在舞蹈中
找到快乐。
还有苗族的婚礼,那场面可隆重啦!新郎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娶到美丽的
新娘。
而且婚礼上有各种传统的仪式,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苗族人民热情好客,要是你去他们家做客,他们一定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招
待你,让你感受到家的温暖。
怎么样,苗族的生活风俗是不是很有意思?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感受一下!。
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作文
苗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作文
哎呀,说到黔东南的苗族,他们的节日风俗可真的是别具一格啊!农历六月六的“吃新节”,整个苗寨都热闹得不得了。
家家户
户都在忙活着摘取新熟的稻谷、苞谷,还有那些诱人的瓜果。
祭祀
仪式上,大家诚心诚意地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孩子们呢,早就穿上
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玩得可开心了!
“苗年”那天,苗族人真的像是过节一样,盛装打扮,银饰闪
闪发亮。
歌舞表演啊,那叫一个壮观!那舞蹈动作,真的让人看了
都忍不住想跟着跳起来。
晚上,篝火一烧起来,整个寨子都亮堂堂的。
青年男女围着篝火,手拉手跳舞,歌声、笑声,还有欢呼声,
整个寨子都沸腾了!
还有啊,农历四月初八的“牛王节”,那可真是个重要的日子。
家家户户都会宰鸡杀羊,准备最好的食物来祭拜牛王。
在这一天,
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一边享用美食,一边谈论着牛对苗族人民的重
要性。
真的,苗族的这些节日风俗,真的是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热
情和活力!。
苗族的作文400字(精选23篇)
苗族的作文400字苗族的作文400字(精选2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苗族的作文4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苗族的作文400字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等交接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到来的贵客,苗族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是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客人要到塞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yaoxiangeikr不等高楼,宴会上以鸡、鸭佳肴,以心,肝为贵,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有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者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坐的老人。
苗族人确实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仪。
花,是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围成的一朵花,不同民族的风俗,不一样的色彩。
苗族的作文400字篇2在我们小城边的村子里,住着一位年过七旬的苗族老奶奶。
村里的孩子们都尊称她叫苗奶奶。
传说苗奶奶的家人在很久以前就去世了,留下了她这个孤老太太。
然而,苗奶奶并不孤单,孩子们在放学后和节假日,都争先恐后地来到她家帮助做这做那。
在众多帮助苗奶奶做事的孩子中,有一位叫兰兰的小姑娘是最突出的一个。
苗寨的春节作文
苗寨的春节作文
标题:苗寨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苗族同胞那里也是如此。
每当春节来临,苗寨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景象。
苗寨的房屋大多为木构建筑,屋顶用茅草盖顶,朴实而富有民族特色。
过节前,苗家人会把屋子彻底打扫一遍,洗刷墙壁,扫除灰尘,焕然一新。
家家户户还会贴上红色的春联,门口挂上用玉米穗编织的挂饰,象征着丰收和吉祥。
苗族同胞自古就有祭祖的习俗。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苗寨里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大典。
祭祖时,全家老小身穿盛装,主祭者手持酒杯,向祖先虔诚祈祷,祝愿新的一年家道兴旺、平安吉祥。
祭祖仪式结束后,家人们会一起分享美味的年夜饭,品尝地道的苗族美食,其乐融融。
苗族同胞也有自己独特的歌舞文化。
每年春节期间,苗寨中央都会搭建起节日广场,成年人们载歌载舞,孩子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苗族舞蹈多为集体舞,动作简单大方,蕴含着劳作、狩猎等生活场景,充满了质朴的乡土气息。
到了深夜,苗族青年男女还会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尽情欢庆春节的到来。
春节是苗族同胞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期间苗寨里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祭祖、吃年夜饭、载歌载舞,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苗族风俗作文600字
苗族风俗作文600字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小编收集了苗族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苗族风俗苗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有特色的风土民情的地方。
这里有壮、汉、苗、彝、仡佬五个民族。
今天,我就说一说苗族吧!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当有客人来到家里时,他们都会热情地招待客人。
苗族招待客人可有意思了,他们分为两次进行:首先,把一些弄得不是很干净的食物,拿给客人吃,如果你能把食物吃几口,他们就会觉得你不嫌弃他们;接着,他们就会把家里最好吃的,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来弄得干干净净地煮给你吃个饱。
要是你第一次一口也不吃,那你就只有饿着肚子,他们就再也不理会你了。
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
银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
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
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
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苗族有一个自己的民族节日,叫做“跳坡节”。
跳坡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到了农历正月初九那一天,苗族同胞就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女孩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男孩子梳理得整整齐齐,一大早便赶往跳坡地点——跳坡场。
来到坡场上,人山人海,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坡场上最热闹的要数对山歌了。
轻年男女们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自己的爱意,他们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之后,就会互相赠送礼物,男孩送给女孩一面小镜子,女孩送给男孩一把手电筒,相互赠送完东西,就是他们的定情物了。
送完东西之后,他们就会手牵着手,到别的地方去了……经过几个月或一年的交往,他们就会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怎么样?朋友,你觉得有意思吗?我们这还有许多有趣的民族风情,有机会你也来隆林看一看,我再给你一一介绍。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风情独特而古老。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他们注重节日和婚嫁仪式的庄重和热闹。
在苗族的传统节日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龙船节”,这个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中旬举行,是苗族人民向神祈福、祈求丰收的重要仪式。
当天,苗族人民崇拜龙王,并在河流边,以龙船游行来祈求好运和守护神的庇佑。
在节日当天,人们身穿传统服装,手持鼓和打击乐器,载歌载舞,组成一支欢快的队伍,沿街行进,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苗族人民还喜欢穿着传统的服饰,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男子会穿上短衣、马褂、马裤等,女子则喜欢穿着彩色的苗族蓝裙、花背心和银饰品。
苗族的服装花样繁多,色彩鲜艳,而且制作精细,通过服饰的选择和搭配,人们可以辨别出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在苗族的婚嫁习俗中,最重要的是“打糊”,这是指新娘的婚礼前,由朋友或者亲戚涂抹一种黏黏糊糊的东西(通常是粘米糊)在新娘的脸上,以示祝福和庆祝。
这个习俗象征着新娘的可爱和纯洁,并且也是新娘成为家庭一员的象征。
苗族人民还十分注重“同室操戈”的传统,即新婚夫妻要在同一床上放置两把尖锥,象征着夫妻之间要互相忠诚和相互尊重。
除了这些重要的节日和习俗之外,苗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活动,如唱苗族歌曲、跳苗族舞蹈等。
苗族歌曲形式多样,歌词通常讲述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和社会。
苗族舞蹈则富有激情和动感,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动作展示出苗族人民的热情和真挚。
苗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他们注重传统礼仪和习俗,尊重自然界的神灵,并通过各种活动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这一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民族,正逐渐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苗族民风民俗作文
苗族民风民俗作文苗族民风民俗作文600字(通用3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苗族民风民俗作文600字(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
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
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
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
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
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
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
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大家好,我是少数民族——苗族的小姑娘。
苗族这个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
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我苗族,了解我们苗族的民风民俗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主民俗作文
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主民俗作文
我的家乡在湘西,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
虽然那里没有杭州西湖那么有名,没有深圳珠江新城那么繁华,也没有北京故宫那么高大宏伟,但我爱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我爱家乡的人和物,更爱家乡的民俗文化。
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欢、最喜爱、最热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它有很长的历史,它是湘西苗族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
它凝聚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
苗族鼓舞,以鼓为主,用鼓来表达苗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对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一种鼓舞中有歌,歌中有舞的形式。
它通过舞蹈和音乐来表达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的情感。
它节奏明快,节奏感强;舞姿优美,舞姿多变;造型夸张、优美、活泼、诙谐幽默。
在表演中常常是一边打着鼓一边跳着舞,表现出苗族人民乐观、豪放、开朗、热情向上的精神面貌。
苗鼓是苗族人民最喜欢的舞蹈之一。
苗鼓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鼓,另一种是小鼓。
大鼓一般用来打一些喜庆的场合;小鼓则用于喜庆节日中人们尽情地跳舞和欢庆。
—— 1 —1 —。
苗族的风俗 作文380
苗族的风俗作文380
听说苗族的山歌特好听,响彻山谷,就像是神仙在唱歌。
银饰
叮当作响,苗族姑娘走起路来,那银饰就像是在给她们伴奏。
你知道吗?苗族的老人家,手可巧了!纺车一转,线就出来了,几下子就织成了一块布。
那些布啊,不仅是衣服,还是他们的历史
和故事。
苗族的孩子们,嗨,别提多皮了!整天在山里跑,跟小猴子似的。
但一笑起来,那纯真的笑容,真的能让人心都化了。
吊脚楼,那可是苗族的标志。
走进去一看,木制家具,古色古
香的,就像是在看一部历史剧。
晚上灯光一照,哎呀,真像是住在
童话里的小木屋。
跳舞?苗族人可是跳舞的好手!一听到鼓声,他们就手牵手,
围成一个大圈,跳起舞来。
那舞蹈,嗨,别提多带劲了!
吃饭?苗族人的饭菜,真的好吃!酸辣口味,吃一口就让人停
不下来。
都是自家种的菜,新鲜得很。
这就是苗族的风俗,简单、真实,又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每次去苗族那里玩,都觉得特别开心,像是找到了一个秘密的乐园。
苗族的风俗作文写一件事
苗族的风俗作文写一件事
在黔东南的苗族村落,嘿,那婚礼真是热闹得不得了!早上天
还没亮,新娘家就忙得团团转。
一群苗族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裙子,忙着绣嫁妆,那针线活,快得跟飞似的!空气里飘着花香和米
饭香,闻起来就让人胃口大开。
午后,新郎那边锣鼓喧天,唢呐吹得震天响。
新郎带着一群兄弟,个个头上银光闪闪,笑得合不拢嘴。
新娘家门口,乡亲们早就
围得水泄不通,等着看这热闹场面。
突然,“砰”的一声,鞭炮炸开了!新娘终于露面啦!她穿着
苗族嫁衣,头上戴着大银冠,简直就像个仙女下凡!她害羞地笑着,眼里闪着幸福的光。
晚宴上,那就更不用说了!苗族人跳起舞来,手里的铃铛摇得
哗哗响,那声音好听极了。
篝火熊熊,照亮了整个夜空。
大家围在
一起,吃得开心,聊得火热,都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
说真的,那场婚礼让我感受到了苗族人的热情。
他们的风俗,
真的很有特色,也很有人情味。
那些传统仪式,不仅是苗族人的智慧结晶,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苗族民俗作文700字
篇1: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作文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作文每当苗家节日和喜庆的日子,苗寨里的`人们便会用芦笙吹奏出悠扬的民乐,为在一起共同跳起“芦笙舞。
”苗族男子都头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身着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腰系长带,肩挎芦笙。
妇女的衣着造型考究,色彩艳丽。
上小下大,样子像伞一样的“百褶裙,”有的印满蜡染图案,有的绣满各种花卉・・・・・・苗族的节日很多,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过年。
篇2: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作文
每当苗家节日和喜庆的日子,苗寨里的人们便会用芦笙吹奏出悠扬的民乐,为在一起共同跳起“芦笙舞,”苗族男子都头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身着对襟或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腰系长带,肩挎芦笙。
妇女的衣着造型考究,色彩艳丽。
苗族二月二走亲节作文
苗族二月二走亲节作文
走亲节,热闹起来!
哈哈,这天气真是给力,阳光照在身上,就像有无数小手在给
你按摩,舒服得不得了。
今天是咱们苗族的二月二走亲节,大家都
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像是整个寨子都开花了似的。
小孩子们更是
一会儿跑这儿,一会儿跑那儿,简直比山里的猴子还要忙。
“快来尝尝,这是我家的糯米饭!”刚走进寨子,就有人热情
地招呼。
哇,这糯米饭真香啊,加了红枣、花生、还有一点点糖,
吃起来甜甜的、糯糯的,简直让人停不下来。
妈妈们都是怎么做的?手艺也太好了吧!
老人家们则喜欢聚在一起,聊聊天、回忆回忆过去。
你听,那
边几个老爷爷正在讲他们年轻时候打猎、种地的故事,说得兴起,
还手舞足蹈的。
年轻人虽然听不太懂,但也跟着笑,觉得特别亲切。
哎呀,快看那边!一群小伙子正在比赛跳芦笙舞呢!他们跳得
可真带劲,像是把全身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观众们也不甘示弱,一
边鼓掌一边跟着节奏摇头晃脑,简直比他们自己跳得还高兴。
到了晚上,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看看星星、聊聊天。
今天的星星特别多,一闪一闪的,像是撒在夜空里的小钻石。
大家也不急着回家,就这样坐着,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总的来说,这二月二走亲节真是热闹、有趣!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也感受到了苗族大家庭的温暖和欢乐。
希望这样的日子能一直延续下去,永远都这么快乐!。
描写苗族的作文
描写苗族的作文篇一《走进苗族》苗族,在我的印象里就像是一本神秘而有趣的故事书。
他们的文化、习俗都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我有一次特别的经历,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真正走进了这个充满奇异色彩的苗族世界。
那是在一次旅行中,我去了一个苗族聚居的小村子。
刚一进村,就被一群身着精美服饰的苗族姑娘们吸引住了。
她们的衣服颜色鲜艳极了,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刚冒尖儿的草。
那衣服上的刺绣更是细致入微,一针一线组合成各种复杂的图案,有蝴蝶、花朵,还有一些奇怪的几何形状。
我凑到一个姑娘身旁,仔细瞧着她袖口的刺绣,那蝴蝶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飞走一般,每一根触须,每一片薄翅都栩栩如生。
我忍不住问她:“这刺绣得绣多久啊?”她笑着告诉我:“从很小就开始学绣最简单的花纹,像这样复杂点儿的,得绣上个把月呢。
”她说话的时候,耳边的银饰就跟着晃动起来发出清脆的声响,那些银饰也是琳琅满目,大的小的,圆的方的,头饰、耳环、项链、手链像一套精致的铠甲,但是又比铠甲美多了,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苗族的建筑也很有意思。
村子里的吊脚楼就像是一群巨人站在山坡上,一半靠着山,一半悬空着。
我站在吊脚楼下抬头望,那层层叠叠的木楼,看着就像一个大的积木搭起来的屋子。
我走进一户人家,屋里的布置简洁又充满民族风情。
地上有一些手工编织的竹篮,大小不一,精致得犹如艺术品。
主人告诉我,这些竹篮都是他们日常用来装东西的,不管是去山上采果子还是下地干活,都方便得很。
这次的苗族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就像是误闯进了一个秘密花园,看到了别样的美景与风情,苗族这个民族在我心里再也不是仅存在于传说中的模糊形象,而是变得无比鲜活。
篇二《有趣的苗族芦笙舞》说起苗族,怎么能不提芦笙舞呢?那可真是一项充满欢乐与活力的活动。
我记得有一次赶上一个苗族的节日,场上的芦笙舞表演简直把整个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当那些吹奏芦笙的苗族小伙子们进场的时候,我就感觉像一阵清风卷来了。
他们手持芦笙,芦笙长长的,像一个奇特的号角。
苗族的风俗习惯5篇
苗族的风俗习惯5篇今天,我体验到畲族的婚嫁习俗。
我们跟着讲解员,她说需要四个人分别来扮演新郎、新娘的舅子和两位伴娘。
赵老师自告奋勇的扮演“新郎”,另外三人都是我的同学。
新娘在哪儿呢?我正好奇着。
该不会在一旁的轿子里吧,想着,便探着脑袋往轿子里看,一旁的导游似乎听到了我的心声,接着说道:“我们现在还不能见到新娘呢,要新郎闯过一道道难关后,才能见到新娘。
在一扇大门前,我大家停住了脚步,我看到前方的地上放着两把交叉的扫把,扫把上还有尖刺。
它们挡着我们的去路,必需要对出歌才能继续前走,村里的姑姑们都说畲族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听得云里雾里,也真难为赵老师了,他不但没知难而进,反倒知难而退,只好被新娘家的人罚了三碗酒。
畲族的不少人家还会上山打猎,正因为这样,新郎的箭法一定要很准。
对新郎的第二项挑战就是射箭,我们在一旁窃窃私语:“赵老师恐怕连弓怎么拿都不知道。
”“小心,别被赵老师射到啦。
”听了这,我们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箭法不准的赵老师射到,果不出所料,五支箭,赵老师一支也没射到。
要进到新娘的家中,还得猜出哪一位姑娘是女祭司。
“应该是头上盘着鹤的吧。
”“可能是身上的衣服绣着凤凰的吧。
”“不对,可能是身上背一个包的!”大家七嘴八舌地给赵老师支着招。
是啊,三个姑娘都不一样,哪一个才是呢?最终,赵老师选了那位绣着凤凰的。
结果,讲解员说,应该是身上背着包的。
赵老师最终没见到新娘,在真正的婚嫁中,需要全是满分才能娶上新娘呢。
(2) [苗族的风俗习惯]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满族满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满族满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民族。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
另外,满族人口在100万左右的地区还有吉林、黑龙江、北京、河北、内蒙古。
满族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集中聚居在辽宁省,共有550万人,占满族总人口的51%。
关于苗族民风民俗作文3篇
关于苗族民风民俗作文3篇关于苗族民风民俗作文3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苗族民风民俗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苗族民风民俗作文篇1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
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
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
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民风民俗作文篇2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三篇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三篇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来自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日我就带大家领会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非常注意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仆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需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爱吃肥肉,可以说明状况,仆人不牵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特别热忱,最忌浮华与虚伪。
仆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等候;客人到家门,男仆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仆人,女仆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仆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珍贵,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仆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的确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忱好客,特别注意礼节的。
苗族的民风民俗作文二:大家好,我是少数民族苗族的小姑娘。
苗族这个字眼,信任大家都特别生疏。
今日,我就带大家走进我苗族,了解我们苗族的民风民俗吧。
苗族大约有740多万人口,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
苗族居住地带气候温柔,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在山岭之中,给人一种祥和的气氛。
苗族人还认为世上有鬼神,他们认为鬼有两个种类,一种为善鬼,也就是神,会给人带来幸福、好运。
而另一种则是恶鬼,他们认为,死去的人或动物的怨恨化做的恶鬼,会带来霉气、厄运、灾祸。
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认为盘瓠(一种神犬)或枫树枫木为他们的始祖,把它们当作祖先来崇拜。
很有意思吧!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情。
不一样的风俗造就了不一样的节日风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
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人确实是尊老爱幼,真情实意,热情好客,非常注重礼节的。
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
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
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
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
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
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
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
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幼辈见长辈。
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
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
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
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
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
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
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
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
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
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
女的可称呼为阿娅。
如果对方是幼年。
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
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
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
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
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
其他方面,随意自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
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
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长发,挽椎髻于头顶,插木梳或发针,戴耳环、手镯、项圈等饰物。
至清代末期,他们已不再蓄发挽椎髻,有的改梳长辫子。
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腿根,仅七、八寸长。
湘西,贵州
松桃、凯里,广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区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
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
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
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
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
苗族的建筑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别。
黔东南居民住木制平房和楼房。
楼房一般为两层,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即按山坡斜度竖桩,在桩上建筑),屋顶为双斜面。
顶棚上层贮藏粮食、杂物,吊脚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湘西和贵州松桃等地,采用木质结构、双斜面瓦顶或草顶平房,每幢35间,偏厦作灶房或牲口圈。
过去,地主或富
裕人家还筑有庭院,并砌高墙或石碉围护。
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居民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顶为平形草顶。
昭通地区的苗族居民多装权权房,即一种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织、糊泥作墙的房屋。
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
海南岛苗族住的是长而窄的茅草房,三间一幢,屋檐较长,檐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
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墙草顶或瓦顶的房屋。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财产由男子继承,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的权力和地位。
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养。
有的地区,有父子连名的习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平时都只呼本名,不连父名。
由于受汉族宗法封建 ___,有的制定字辈、建立宗祠、修纂家谱。
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男女青年通过游方(黔东南)、坐寨(广西融水)、踩月亮(云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会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以便择配良偶。
也有父母包办婚姻的,一般通过亲友撮合,讲门当户对。
苗族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在黔东南至今仍有保留。
有的地区苗族还有还姑娘、转房、妻姊妹婚等习俗。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风俗由于一种历史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
风俗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
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苗族的风俗习惯作文范文3篇】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