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
苗族的民风民俗简短1.苗族民风民俗简短的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
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2.苗族的习俗,要简短的苗族婚俗正大光明去"游方"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各地除每个村寨设有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榘,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探秘苗族文化,了解不一样的民俗风情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湘、黔、桂等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群体之一。
苗族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独特的特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探秘一下苗族文化,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苗族的历史渊源十分悠久,据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苗族已开始发展。
在古代,苗族有着自己的文字、宗教、文化、风俗等特有的文化体系。
苗语是苗族人的语言,只有苗族人才能说通这种语言。
在苗族文化的传承中,家风、部落文化和宗教信仰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因素。
苗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使得苗族文化在民俗风情方面拥有了独特的发展路径。
苗族人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女子的花鞋、长裙、长香山、壮族的冠衫、裙子和马镫鞋等。
入乡随俗,穿上苗族服装的游客还可以在自己相册中留下一张独特的照片。
苗族的信仰文化涵盖了宗教、迷信和民间传说等方面,在生活中十分普及。
苗族人崇尚神灵,他们相信神灵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好发展,在生活中非常注重祭祀活动。
此外,苗族的传说比较多,这些传说古朴典雅,非常富有地方特色,其中不乏关于神话传说、爱情故事、神仙传说和渔童传说等,都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文化中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就是板凳舞,又称“鼓板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它主要是在节日、婚礼等适合舞蹈的场合表演。
板凳舞有着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形式,通常都是由2人以上,并排坐着跳跃而成,每位舞者身上都装饰着漂亮的苗族服饰,舞者的舞蹈动作非常协调,让人目不暇接,板凳舞的演出往往会吸引到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
另外,苗族的民俗包括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如龙舟节、盘石节、赛龙舟节等,这些节日的主体活动是庆祝、祈福,在节日期间,人们可以品尝到许多特色美食。
这些节日的举办除了给苗族及其世代的子孙带来快乐,还能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
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一朵奇葩。
苗族传统节日
苗族传统节日苗族的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的历史渊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苗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苗族传统节日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苗族传统节日1.开年节开年节是苗族人民的“春节”,也称作“客家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按照风俗,苗族人民用对歌的方式表达他们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一大早,黔湘渝(贵州、湖南、重庆)边区五乡四镇的各族同胞就从四面八方赶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脚,用歌声表达迎新的喜悦。
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节踩花山是苗族传统节日。
云、贵、川等省苗族群众在农历正、二月间或四、五月间盛行踩山、跳场,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对歌、跳芦笙舞、寻求配偶;老农们则来到花场地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祝愿五谷丰登。
居于山区的苗民在节日内还要进行斗牛比赛。
屏边县的苗族还举办跳狮子和爬花杆的比赛。
3.四月八苗族传统节日,传说这个节日起于明代。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着盛装群集于贵阳市喷水池边,吹笙奏笛,对歌谈心,以纪念、凭吊传说中的古代4.英雄亚努。
此外,四月八还是布依族的节日,有称它为“牛王节”的,也有叫“牧童节”或“开秧节”的。
每逢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饭,并休息一日,表示对耕牛的慰劳。
5.龙船节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
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
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
6.姐妹节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
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
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
7.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
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
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
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最新5篇)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历程中,苗族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演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多个地区。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的民风民俗也是非常独特的。
以下是我对苗族的民风民俗的一些了解和感受。
苗族是一支善于歌舞和制作民族手工艺品的民族。
他们有着精美的刺绣、手工布艺、银饰等多种手工艺品,其中尤以女性的手工刺绣最为着名。
在走进苗族村寨时,总能看到一些苗族姑娘们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手中捧着自己绣制的绣品,或是站在门前唱歌跳舞,或是在集市上卖着自己的手工艺品。
这些美丽的景象和精巧的手工艺品,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魅力。
苗族的传统节日也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花山节。
花山节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是苗族人民庆祝春天到来的重要节日。
届时,苗族男女会穿上盛装,手中挥舞着漂亮的花香和群舞之器,跳着热闹的舞蹈,载歌载舞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此外,苗族还有“龙脚节”、“龙船节”、“忙炸节”等众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苗族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让人们倍感温馨。
走进苗族村寨,你会发现,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都能歌善舞,每个人都乐于和你交流,和你分享他们的生活习惯、特色美食和民间传说。
尽管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一定高,但是他们的心态却是极其积极乐观的,他们用自己的信仰、文化传统和情感感染着每位前来拜访的客人。
总之,苗族的民风民俗富有特色,值得我们在学习和欣赏中传承和弘扬。
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
高中:苗族的民风民俗合集1篇
高中:苗族的民风民俗合集1篇高中:苗族的民风民俗 1高中范文:苗族的民风民俗(一)苗族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
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誉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妇女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虹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习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恋爱: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欢的一种活动,一般在春秋两季的佳日举行,这种活动实际上是青年男女的择偶盛会。
跳月时,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选所欢,互相求爱,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恋爱舞。
皓月当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芦笙,摇着小铃,唱着情歌汇集到了跳月场。
小伙子们吹着芦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们摇着小铃排成一排在后面,按传统的规矩和动作开始跳舞。
在芦笙和铃声的伴奏下,队伍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动作,时而结成(几个大圆圈,时而变成花瓣状,时而穿梭来往,时而插花交错。
共间夹杂着姑娘和小伙子的歌声,欢笑声和惊叫声,场面十分热烈。
跳舞的时候,男女间可以嬉笑逗趣,小伙子可以把芦笙吹到姑娘面前求爱,甚至可以用舞蹈动作碰撞对方,以此逗趣。
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绿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掷自己看中的小伙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掷二次、三次。
场内的人们跳累了,可以坐到场外休息,场外围观和休息的人们又来接着跳,这样轮流着一直跳到天亮。
这期间,青年男女可以到场外的草棚里去吃东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场外互相对歌,也可以跟刚刚结识的舞伴窃窃私语,谈情说爱,也可以邀约自己的恋人到场外的僻静处去互表衷肠,盟定终身。
总之,一夜跳月下来,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伙子成为恋爱人。
苗族民族崇拜的民风民俗
苗族民族崇拜的民风民俗导读:1、多神崇拜。
苗族民间不仅认为人有魂,而且认为世界上万物有灵。
对于自然界的一些巨大而奇特的自然物,如巨石、悬崖、水井以及村前村后和深山老林里茂密而高大的常绿树等,往往加以供奉,给它们贴白纸人、焚香、烧纸等等,希望它们保佑人们平安无事。
苗族对自己修建的木桥、石桥、土地菩萨以及在山上叉路口立的石凳、木凳、指路牌等等,都认为有神,希望它们能保佑全家、全村或者过路的人平安,野兽不进村中来伤人等等。
因此,对这些有神物每年都要去敬祭一次。
2、祖先崇拜。
苗族人民对自己的祖先极为崇拜,不仅平时每天吃饭时都要先酹酒、掐一丁点肉抛于地上表示敬祭祖先,而且还要定期以同一家族的若干村寨人共同牛堂的人家为单位,举行祭祖盛典。
如贵州黔东南地区的“祭鼓节”(nongx jangd niel,旧称为“吃鼓藏”);湖南湘西的“椎牛”;贵州黔西北的“解簸箕”;云南金平、元阳等县的斋,咸信、砚山等县的杀牛(阿旺)等都是祭祖的形式。
其中,以黔东南的“祭鼓节”和湘西的“椎牛”的场面为最大,是当地苗族最隆重的盛典。
苗族崇拜祖先,一是本民族的始祖蚩尤,二是本家族的祖先。
3、图腾崇拜。
苗族的图腾崇拜有龙神、枫木、鸟、盘瓠等。
苗族对龙普遍崇拜,各地苗乡都很盛行。
如:贵州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招龙”;湖南湘西地区的“接龙”;云南屏边、砚山、麻栗坡等到境的“祭龙”;广西融水县境的“安龙”等。
各地苗族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道兴隆、普泽万民而纷纷求助于龙。
贵州黔东南台江、凯里交界地区的苗民,认为龙是为人作善、保佑人们平安发达的灵物,所以,如果在那个寨里出现有哑巴儿童多、山坡成片倒塌、家族内有男女青年关系异常等现象时,就认为这是保佑本村人畜兴旺的龙神已离开的不吉利预兆,就当举行“招龙”活动,把龙神请回来。
于是,全村的人共同商定吉日,集资购买祭品,请鬼师来主持“招龙”仪式。
“招龙”仪式一般选择在一个吉日的傍晚进行。
黔东南一带的苗民很崇拜枫木树,他们的村前寨后都有枫木。
苗族民风民俗手抄报
苗族民风民俗手抄报苗族民风民俗手抄报苗族民风民俗手抄报1.苗年。
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聚居区。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
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
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
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
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
在新年的头两天,家里有若干禁忌,如:不出外挑水,不上山砍柴、割草;不扫地;妇女不做针线活;有的地区,妇女不做饭,由男人代替;男人不外出拾粪等等。
苗乡的男婚女嫁,一般都选在过苗年的时间。
从第四天开始。
一些老年男女也纷纷挑着酒、肉、糯米粑等等走亲访友,或者在家忙于接待来宾;一些年轻男女或在各自的村子里吹笙跳舞,或跳铜鼓舞、斗牛;或者小伙子去别的村子游方场“游方”,男女丁互对歌,倾吐爱慕之情。
前后活动,历时9天左右才能结束。
这是苗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
2.春节。
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同欢度的传统节日。
在黔东南的苗族,把春节叫做“汉年”(niangx diel)与传统的“苗年”(niangx hmub)并存,和其他民族一共同欢度,尤其是那些不过苗年的苗族地区,主要是过春节,但不及苗族过苗年隆重,识汉字的苗族也贴些对联、门神之类,其余与过苗年相同,即增加了斗牛、赛马、走亲访友以及男女青年“游方”、对歌等民族特色的内容。
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选在春节举行。
湘西地区的苗族过春节,还举行规模盛大的“赶牛场”活动;广西融水县一带的苗族过春节,举行芦笙舞会,每年群众竟达数万人之多。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传统节日及风俗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些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 苗族新年(芦笙节):苗族新年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底至次年一月初举行,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装,集结在一起举行芦笙音乐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欢庆新年的到来。
2. 花山节:花山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祭祖、独轮车比赛、骑马表演等,还会举行火把舞、芦笙演奏等文艺表演。
3. 行山节:行山节是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六月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会自发组织队伍,穿上传统服装,到山上欢度节日。
在山上,人们会进行歌舞表演、赛跑、打马球等活动,展示苗族的勇武精神。
4. 礼仪习俗:苗族有丰富的礼仪习俗,如乡土课、车马医等。
乡土课是苗族举办的一种传统礼俗,人们会集结在一起传授苗族历史、语言、文化等知识,以保护和传承苗族文化。
车马医是苗族传统医疗法,人们会用火把烫病部位,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5. 服饰与舞蹈:苗族有独特的服饰和舞蹈。
女性的传统服饰有若干层重叠的彩色裙子,配以银饰和绣花;男性则穿着象征勇
敢的黑色上衣和搭配的彩色裤子。
苗族舞蹈以壮美和热烈著称,常常伴随着激昂的芦笙音乐。
这些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展示了苗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对于了解和弘扬苗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的生活习俗第一篇:苗族的民俗传统(5000字)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苗族有着独特的民俗传统,以下是苗族的生活习俗:1. 穿着苗族人民的穿着方式也独具特色。
苗族女性常常穿戴精美的丝绸长衫、长裙,旗袍等,面料色彩丰富多彩,造型别致,风格独特。
苗族男性穿的则是一种青蓝色的衣服,上衣和裤子的衣料多是麻布和棉布,衣服上绣有苗语文化图案,十分有味道。
2. 婚礼苗族人婚礼是苗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化活动,古老而庄重。
苗族男女在结婚前,先要举行“赏月”仪式,男方要给女方送月饼和一份礼物,女方会在晚上赏月,在露天花园里,互相认识,这样男女才能够结婚。
在婚礼上,苗族有着独特的表演方式,如古琴二人合奏、狮子舞、龙舞、迎亲舞、对对碰等活动,让人们在喜庆的氛围下感受到浓厚的苗族文化气息。
3. 建筑苗族民居的建筑尤为讲究。
苗族人民耐劳勤劳,将生活、工作和生态环保完美融合在一起,他们的房子一般采取“三合院”或“四合院”的形式,构造特别坚固,周边围墙独具特色,做为防范野兽入侵的措施,同时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4. 祭祀苗族祭祀活动常常是在重大节日、筵席及婚丧嫁娶中进行。
祭祀活动是苗族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其充分展现了苗族对祖先、对自然环境及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崇拜,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于幸福的向往。
第二篇:苗族的饮食文化(5000字)苗族美食颇有特色,以下是苗族的饮食文化:1. 食材苗族人主要居住在山区中,食材以自家特生的绿色无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走街串巷的野菜野果为主,丰富多彩。
苗族人喜欢吃野味,如山羊肉、野猪肉、野兔肉等,这些肉类巴不得烤、炖等烹调方式,让入口肉质鲜美,嫩滑多汁。
2. 豆腐乳苗族的豆腐乳口感纯正,有着浓重的民间风格,是苗族人喜爱的食品。
豆腐乳首先用大豆、石膏等材料发酵加工而成,味道浓郁,又有健脾、止泻的功效。
因此,除了用做食用以外,苗族人还将其视为一种药物来食用。
3. 烤鸡苗族人对烤鸡有着独特的技法,让鸡肉充分入味,只需轻轻咬上一口,鸡汁与香气充斥在口腔之间,回味无穷。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
苗族民居与文化习俗苗族民居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集中表现的场所。
苗族建筑艺术。
同苗族其他门类艺术一样。
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
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饲养、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
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
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
由于这些习俗话动和自然条件的长期影响,这些文化成分构成苗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内容。
一、风趣的建房习俗建房在苗族人民的生话中是一件很庄严的人事,择屋基选日子十分讲究。
苗族一般是村寨聚居,宅地选择避阴向阳,有的选在周围尽是绵延起伏的峰峦中,有的选择在背靠峭壁的山峰或群山环抱的山腰里,有的选择在苍松翠柏下或山峦层叠的高山上。
有钱的人家还专门请来风水先生定向采标,选择宅基。
宅基择好后,选日子至关重要,首先要从上辈的年庚八宇推测:有无属相相克,如无克相,即是吉兆。
一般是定在当年的秋冬,苗家喜欢丑、亥、已、未、酉、卯等日子为吉日良辰。
吉日定好后,主人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师傅,带着酒、肉、角、糯米饭、香纸和斧子、锯子、尺子上山选好一棵茂盛、粗壮、挺直的杉木作新房的中柱,称为“架马”。
砍树前,木匠师傅向杉树的根捋酒、掐肉以示祭祀,并念道:“哪棵树最大?哪棵树最高?这棵树最大!这棵树最高!人有九抱九,高到九云霄,今天把你砍,造房万年牢。
”吉语念完后,木匠师傅用斧子在树上砍三斧,递给主人砍三斧。
再将斧子交给帮忙的人将树砍倒。
树倒的方向很有讲究,一定设法将树倒向东方,以示吉利。
再将砍倒的树按中柱尺寸锯断、剥皮、刨光,运到家中。
木匠还要烧香点烛,杀鸡敬鲁班师祖,在柱头上认真弹上一条中墨线,称作“发墨”,表示新房动工。
新房立好后要上大梁,在起房造屋中,上梁被视为是一件隆重的大事。
梁木选择也很讲究,一般选用杉木、椿木、梓木等。
这类树木的再生性很强,主树被砍伐后,来年又从根部发出很多新枝,表示兴旺发达。
当地的习俗是梁木由郎舅送,上梁这一天,郎舅家将梁木砍好,制成毛坏,用红布包裹,请人抬到主人家,主人要备鞭炮到寨边迎接梁木。
苗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苗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等地。
苗族人民除了有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化之外,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苗族的服饰文化是其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女性的服饰以青色为主,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而男性则常常穿着黑色的衣服,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印象。
苗族的服饰不仅仅是为了遮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
苗族的婚俗也十分有特色,其婚礼过程中的“花板岭”和“踩高跷”等活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花板岭”活动中,新娘需要踏过由苗族男性组成的花板岭,除了展示新娘的勇气和美丽之外,也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
而“踩高跷”则是苗族男性在婚礼上的必备技能,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更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苗族的节日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
苗族的“龙船节”和“苗族三月三”等节日活动,不仅仅是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更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在这些节日活动中,苗族人民会穿着传统服装,跳起热情奔放的舞蹈,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苗族的宗教文化也十分丰富多彩。
苗族人民信奉土地神、山神、水神等多种神灵。
在苗族的宗教文化中,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和健康。
这种宗教文化不仅仅是对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更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态度的表现。
总之,苗族的民风民俗十分丰富多彩,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的表达。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传承苗族的民俗文化,让这种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
苗族的民风民俗_初三作文范文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包括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传统文化。
苗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朴实,尊老爱幼,重视亲情,有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文化风情。
下面我将就苗族的民风民俗进行介绍。
首先说到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人民以集体草根刺绣和编织为主要手工艺品,他们以绣出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图案、品种多样的绣品为荣。
苗族的服饰多为艳丽多彩的颜色,女士的服饰还常常会搭配银饰,绣出花纹,并且有着苗族独特的刺绣工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苗绣。
苗族的服饰文化不仅是一种外表的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服饰文化,我们可以一窥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美学。
其次说到苗族的音乐舞蹈。
苗族是一支善歌善舞的民族。
苗族的歌舞是苗族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擅长唱歌跳舞,尤以舞蹈为特。
苗族舞蹈不仅在国内有名,而且在国外也享有盛誉。
苗族的舞蹈有着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乐曲,像是婀娜多姿的“芦笙舞”、雄壮豪放的“公益节舞”等等,都是苗族传统的舞蹈形式。
再者说到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有着一系列非常有特色的风俗习惯。
苗族人民在婚姻习俗方面倡导自由恋爱,但仍有着一套比较规范的婚姻习俗和仪式。
苗族的婚礼习俗中有着独特的芦笙嘹亮的音乐和鼓舞热烈的舞蹈、精彩的竹竿舞表演,这些都是苗族婚礼的特色。
苗族还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例如“六月六”苗年,苗族人民都会上街庆祝,一年一度的苗年庆典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也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
在苗族的各种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赛马、打靶、办情歌会等活动。
苗族的节日里,人们更是热闹喜庆,各种活动和表演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给苗族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欢乐。
最后说到苗族的饮食文化。
苗族人民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苗族人民对待饮食非常注重,他们的饮食以玉米、糯米、蕨类植物等为主。
苗家的酸汤美食尚且美味地兼顾了辣、酸、咸、甜,菜品的制作都非常独具匠心。
苗家的喜宴更是热闹非凡,大鱼大肉是必不可少的,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的苗家特色美食,并以客人劝酒的行为为主要特色。
苗族民族风情
二、饮食民俗
瑶族饮食嗜吃酸、辣。 腊肉,瑶族民间肉类储存方式 打油茶 民间有“一杯苦,二杯甲(涩),三 杯才是好油茶”之说。
(常年饮用,可起健脾养胃、提神醒脑之 功效。)
三、服饰民俗
素以丰富多彩著称,“好五色衣服”; 传统服饰,尚黑、蓝、青、白等色, 男子:对襟或右衽、铜扣或布扣上衣, 下穿宽脚长裤,扎绑腿,头额扎布; 女子:圆领花边对襟或右衽上衣,下穿 挑花长裤或百褶裙,扎绣花腰带或围裙, 脚缠绑腿;
苗族民族风情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苗族的源流与分布 苗族的民居民俗 苗族的服饰民俗 苗族的饮食习俗 苗族的岁时节日 苗族的传统工艺
一、苗族的源流与分布
苗族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九黎”、 “三苗” 从史籍记载,秦汉至南朝期间,大部 分苗族属于“武陵蛮”和“五溪蛮”; 苗族和瑶族有着共同的关于盘瓠的传 说和崇拜,以“盘瓠之后”相称。
盘瑶头饰
红瑶服饰
• 红瑶服饰很好看。上身 是束身宽袖瑶服,以红 色为主调,配有各种式 样的图案。下穿齐膝、 宽松的摆裙,虽是由粗 布自制而成(听说制作 一件瑶服要用二十天), 图色配套十分醒目抢眼。 未出嫁的红瑶妹还得戴 上头巾,不用戴头巾的 是嫂子。
红瑶服饰
• 红瑶服饰很好看。上身是束 身宽袖瑶服,以红色为主调, 配有各种式样的图案。下穿 齐膝、宽松的摆裙,虽是由 粗布自制而成(听说制作一 件瑶服要用二十天),图色 配套十分醒目抢眼。未出嫁 的红瑶妹还得戴上头巾,不 用戴头巾的是嫂子。
三、服饰民俗
“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 传统形式的大领或大襟衣、百褶裙 头上包头帕,大襟衣配长裤 华丽的银饰
纷繁复杂的苗族 服饰可分为:湘 : 西型、黔东型 黔东型、 西型 黔东型 川黔滇型、黔中 川黔滇型 黔中 南型以及海南型 南型 海南型 等五大类别和若 干款式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苗族的传统节日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薪节(大麦熟)。
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
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
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
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民风民俗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苗族历史悠久,苗族主要聚居在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庙山、海南岛以及湖南等等。
不可否认,苗族是一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民族部落,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苗族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风俗,希望大家喜欢!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1习惯一、服饰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饰为头缠布帕,雅酉一带为花帕,其余地区为青帕,帕长1—3米长,戴多层“人字形”。
身穿对襟衣,袖长而小,裤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脚。
衣料多为自织“家机衣”颜煞费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蓝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
苗族妇女衣较为复杂,头帕颜色与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为拆叠式,由前额向后脑延伸,下小上大,成扁圆形,似古代官妇发髻。
雅酉一带妇女喜包花帕,包法又有区别,层层相叠,如峨冠秋菊。
妇女衣服一律满襟,腰大而长,袖大而短,无衣领。
裤短而大,腰系围裙,胸前、袖口、围裙、裤脚习惯滚边,绣花或排纱,并加栏杆于其间,五光十色,焯烁眩目。
夏天,青年男女喜戴羊毛斗笠,脚穿麻板鞋。
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之物,种类繁多,造型美观,有金饰、银饰、恫饰、玉饰之分,以银饰最为普遍。
银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鉴、扣绊、银花、银牌、披肩之别,以耳环、项圈、手镯、戒指为常戴之物。
各种银饰又有不同造型,项圈就有轮圈、扁圈、盘图等。
耳环有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针耳环、圆圈耳环、龙头耳环、粑粑耳环等。
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解放后,苗族服饰逐渐改变,现除吉卫、补拙、雅西、排碧、排料、董马库等乡镇穿苗装者居多外,其余乡镇男女青年衣着,与汉族无甚区别。
习惯二、饮食解放前,花垣苗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辅以红苕、大麦、小麦、小米、马豆等杂粮,一般日食两餐,五荒六月或灾年,贫苦人家常以糠菜充饥。
解放后,人民生活有所改善,70年代后期,吃的均以大米为主,其他杂粮逐步转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牲畜饲料。
苗族莱肴除自产的新鲜蔬菜外,最具特色的是腌制酸辣食品,如酸菜、酸汤、酸辣子、酱辣子等,均为苗家常菜。
苗族族民风民俗演讲稿
苗族族民风民俗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苗族的民风民俗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尊重的。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的服饰以银饰为主,女性头戴银饰华丽,身披银饰璀璨,而男性则佩戴银饰以示身份和地位。
苗族的服饰不仅彰显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更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苗族的节日和重大场合,人们穿着传统的苗族服饰,舞动身姿,展示着自己的风采和魅力。
其次,苗族的婚嫁习俗也是其民风民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苗族传统的婚礼中,人们会举行“拦亲”仪式,男女双方互赠礼物,表示对彼此的尊重和祝福。
而在结婚后,苗族夫妻会举行“过大礼”仪式,以示对长辈和亲友的敬意。
这些婚嫁习俗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对家庭的重视,更展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此外,苗族的歌舞文化也是其民风民俗中的亮点之一。
苗族人民善于歌唱和舞蹈,他们的歌曲和舞蹈富有激情和节奏感,能够深深地触动人心。
在苗族的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会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展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总的来说,苗族的民风民俗是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需要尊重和了解的。
通过深入了解苗族的民风民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谢谢大家!。
苗族的生活习惯
苗族的生活习惯
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
苗族
人民生活在山区,他们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
苗族人民勤劳朴实,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重视传统习俗。
苗族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吃
新节”。
每年的农历二月二,苗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吃新节”活动,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
他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跳起独具特色的芦笙舞,品尝新鲜的农产品,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
苗族人民还有着独特的婚俗和葬礼习俗。
他们崇尚自由恋爱,一般都是男女双
方自愿结合,没有包办婚姻的现象。
而丧葬礼仪也十分庄重,一般都会进行长达数天的祭祀和宴请亲友,以示对逝者的尊敬和思念。
苗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也十分独特。
他们以米饭为主食,喜欢吃酸辣的菜肴,尤
其擅长腌制蔬菜和腌制肉类。
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民还有着丰富的药膳传统,擅长利用山林间的草药和野菜来烹饪滋补食品。
总的来说,苗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他们勤劳
朴实,热爱生活,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习俗。
希望苗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这个美丽的民族。
苗族的民风民俗
苗族的民风民俗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
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
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
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
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
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
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
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
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
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
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
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幼辈见长辈。
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
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
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
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
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风俗与文化》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
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
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
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
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
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此外,还有赶年场、三月三、赶清明、看龙场、四月八、樱桃会、跳香会等节日。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
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
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
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
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
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
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
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
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
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
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牛还愿”,祈求神灵保佑。
祖先崇拜在苗族中也很盛行,最大的祭祖节日是每年秋后的“西松”节。
苗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
由于数千年来没有文字,这种文学仅能以口头进行创作、表演和承传,因此口头文学就成了苗族文学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其数量浩如烟海。
在众多的口头文学中,又有诗歌、故事、寓言、谜语、笑话、顺口溜等形式。
苗族诗歌讲求音韵,有五言体、七言体、长短句。
语言简练和谐、匀称,通谷易懂,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苗族民间文学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使用范围极
广。
苗族音乐,有民歌曲调、芦笙曲调、唢呐曲调和箫琴曲调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调和芦笙曲调。
苗族音乐曲调大多是承袭传统唱法,着名歌手的主要成就不在于曲调的更新,而在于歌词的创作修饰与提高,所以曲调的变化很少。
各地都有着名的歌师。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
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苗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内心,同时也展现着他们独特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