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人間詞話》十則教案【教學目標】1.瞭解王國維及著名的文學評論作品《人間詞語》。

2.學習王國維的詩歌鑒賞理論,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領會王國維“境界說”中“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的區別與聯繫。

【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一、釋題,導入新課詞話,即評論詞的內容、形式或記載詞的作者事蹟的書。

由回顧“古之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導入新課。

二、知人論世1、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

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清華研究院開創之初的“四大導師”之一。

22歲前,在家鄉接受傳統教育,卻不喜歡科場詩文,科舉考試時,“不終場而歸”。

1898年後,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學,希望借助西方哲學來解決現實人生中的困惑。

1905年,王國維完成了《紅樓夢評論》。

1908年,開始連載《人間詞話》。

1912年,完成《宋元戲曲史》。

辛亥革命後,政治態度日趨倒退。

1923年,他欣然“應詔”北上,擔任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

1927年6月,北伐軍進逼北京,王國維留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書,投頤和園的昆明湖自盡。

2、《人間詞話》,王國維文藝哲學成熟的代表作。

該書沿用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的形式,將西方的康德、叔本華、尼采的美學觀念和中國固有的詩、詞、曲創作的豐富材料組合,興之所至,隨感而發,形成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觀點新穎、立論精闢的劃時代論著。

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三、學生自讀課文,概括課文所選的十則,涉及到幾個方面的內容?三方面:①總綱,提出“境界”說,概括境界的意義。

②—⑥從不同角度論述“境界”問題。

⑦—⑩談詩人的思想和藝術修養。

四、齊讀第一則,注意理解內容。

問: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義?本則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確: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產生名句;開宗明義,全文總綱。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3.3《人间词话》 教案

部编高教版(2024)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3.3《人间词话》 教案
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
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丰富的内涵、及对学习者文化素养的要求难免让大多数学生产生畏难的心理。经过必修课本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古诗词的解读方法,能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能通过诗歌意象、手法等角度把握诗歌的情感,但还不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赏析诗歌,倘若要站在文艺批评的高度对诗歌进行赏鉴,对学生而言,又是一个挑战。
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引导还不到位,在课堂上对陶渊明的《饮酒》讨论分析之后,没有对陶渊明的超脱、淡然的隐逸情怀加以提升,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快节奏,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出世”和“入世”。
五、改进措施:
对已学的诗词按主题进行归纳整理,用新理论重新理解已学的诗词,既可以加深理解,又能彻底掌握新理论。在此基础上,还应找一些有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如苏轼、辛弃疾、陆游、柳永等;除此,还可以赏析已学的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长沙》,已知和未知、婉约和豪放、言情和言志的融通。
板书
王国维
景 写境 无我之境 合一
境界
情 造境 有我之境 感受
PPT出示《饮酒》
讲解
从理论的角度诠释“以物观物”,并明确“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只有“崇高”和“秀美”之别。
学生观看PPT
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飞跃。
PPT出示延伸材料
小结
王国维活着的时候,用他的满腹经纶致力于文学、语言文字学、美学、哲学、史学、考古学的研究,让万物尽著他的色彩;他死了以后,他成为一个符号,和万物亘古长存,他的一生正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结合。
从文中找到答案
准确把握定义
PPT依次出示问题和答案
口头练习

《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设计

《人间词话》十则  教学设计

《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反复诵读《<人间词话>十则》基础上,学生能够归纳境界的含义及意义,能解释“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内涵,学会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清晰的理解、合理的评价及自我体悟,在理性探究过程中,比较分析“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别,强化鉴赏者对情景交融的移情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间词话》的品读,受到文化熏染;通过对境界说中重点概念的理解和探究,得到审美感受,逐步形成对立统一、物我对照的思维方法;能结合学习的理论,创造性的把它运用在写作实践中。

重点: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难点:对“无我之境”的理解与鉴赏。

关键:如何分析诗句与理论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一、谈析评价,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首先我们看一下屏幕上的话:“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这是郭沫若对王国维的评价,是说王国维在中国的词学基础上,引进康德等人的西方美学思想,建立起了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词学理论,《人间词话》这划时代的论著,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让人仰之弥高,流之弥远。

今天,我们就走近《人间词话》,了解并体悟他的境界说。

(板书:《人间词话》十则境界)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想了解《人间词话》的批评理论,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意,根据课前预习案的内容,找同学领大家梳理一下文章内容。

(找同学展台展示并讲解)从写作时所用的材料看造境:虚构,浪漫主义写境:写实,现实主义从物我关系而言:以我观物:以物观物有境界:写真景物、真感情境界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境界胸襟开阔成为“大家”的艺术修养见识卓越对自然人生做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小结:对于有些同学在理解三境界时的不同看法,我想说:王国维先生本来就是截取不同诗词中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境界说,所以,如果是你的理解,只要遵循一个渐入佳境的状态,就可以了。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目的: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研读《人间词话》,领会王国维的“境界说”观点,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王国维”。

(学生说“我知道的王国维”,然后老师再补充介绍)(P89)王国维,中国近代重要的史学家、美学和文艺理论家。

作品:《人间诗话》,一部重要的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

籍贯是人杰地灵之地——浙江。

(好多艺术家、科学家都是浙江人。

如郁达夫、琦君、徐志摩等)。

他幼年接爱的是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5岁还考中秀才。

青年时代在当时进步思潮影响下,努力学习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把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思想融合起来,成就了他主要的美学文艺理论著作《人间词话》。

辛亥革命后,他以清朝遗老自居。

1927年由于长期思想上的苦闷,生活上的困顿,长子去世,挚友绝交,再加上对北伐战争胜利的恐惧,导致他自沉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他的才华和卓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令人惋惜。

二、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三、质疑,师生答疑。

四、作业:自选二则研读,要求结合具体的诗歌理解。

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最近在复习古诗词鉴赏,还记得我们在讲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关系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吗?(“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二、研习第三则1、自由读,知大略。

这一段内容主要探讨了两个什么问题?(“有我之境”“无我之境”)2、解读“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看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这两句诗里描绘的景物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是这样?(“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昏,惜春伤春的我)(“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饱受羁旅漂泊的我)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啊(亦可提“移情”)。

《人间词话》十则 精品教案

《人间词话》十则 精品教案

《人间词话》十则【教学目标】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1.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

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

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影响。

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

著有《静安文集》。

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

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上的地位,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对当时文艺界颇有影响。

辛亥革命后去日本,从此以清遗老自居。

后回上海,在哈同所办仓圣明智大学执教。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有较深影响。

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1927年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

生平著作六十二种,收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一称《王国维遗书》)的有四十二种。

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2.《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关于文学批评的著述中最为人所重视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但他又脱弃西方理论之局限,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之重要概念,融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间词话》十则 教案3

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间词话》十则 教案3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人间词话》选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重要的近代文艺美学论著,也是古代诗词曲鉴赏的典范之作。

通读全书,了解基本内容,初步领悟王国维词学、美学理论的民族特色,以及它所接受的外来影响。

阅读《人间词话》,要侧重从作品鉴赏的角度领会其基本理论观点,对书中涉及的古代诗词曲作品有所接触和感知,并用来帮助对王氏理论观点的了解。

【教学设计】为学生选印26则词评及注释。

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相关词评及注释诗词。

写作读书随笔。

课外自学课时:6课时课堂教学:2课时【教学重点】三种境界王国维主要美学观点【教学内容】一、导语设计: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

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优秀的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诗话、词话又是浩瀚诗词海洋中里的一叶扁舟,载着我们惬意徜徉。

今天我们就乘上《人间词话》这叶扁舟,荡浆诗词海洋。

【诗话】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形式。

诗话的萌芽很早﹐钟嵘的《诗品》﹐过去有人看作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

唐人大量的论诗诗﹐更进一步接近了后世所说的诗话,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高度评价了初唐四杰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表明了杜甫的学习态度和艺术追求。

诗话正式出现在宋代。

第一部诗话是北宋中叶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还有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清代诗话在理论批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诗话﹑词话﹑曲话等的一般特点是﹕多数并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取胜﹐而常常以三言五语为一则﹐发表对创作的具体问题以至艺术规律方面问题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见。

而它们的理论价值﹐通常就是在这些直接性的感受和意见中体现出来的。

主要代表作有:《诗式》唐释皎然,《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六一诗话》宋欧阳修,《白石诗说》宋姜夔,《沧浪诗话》宋严羽。

《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设计及反思
评价量表应包括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评价,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等。
学习效果评估
评价量表应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如知识掌握、技能提升、 思维能力等。
结果分析与反馈
数据统计
01
对收集到的学生反馈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对《人间
词话十则》教学的整体满意度和各环节的评价情况。
对比分析
02
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 了解《人间词话十则》的 基本概念和理论。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具体的 文学作品。
案例教学法
选取典型的文学作品作为 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人 间词话十则》的理论进行 分析和评价。
优点和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03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05
《人间词话十则》解读与赏析
《人间词话》简介
总结词
一部重要的词话作品
VS
详细描述
《人间词话》是清代文学家王国维所著的 一部词话作品,是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代 表作之一。该作品对历代词人及其作品进 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赏析,提出了许多独到 的见解和观点,对后世文学批评和诗词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间词话十则》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人间词话十则》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影响进行阐述
《人间词话十则》作为《人间词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影响。通过对历代词人及其作品的深 入解读和赏析,王国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为 后来的文学批评和诗词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同 时,《人间词话十则》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及其文学地位。

2. 通过分析《人间词话》的内容,使学生掌握词的审美特质和创作规律。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王国维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 《人间词话》的背景及主要内容3. 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4. 词的审美特质5. 词的创作规律三、教学重点1. 王国维的文学地位及其对词的贡献2. 《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3. 词的审美特质和创作规律四、教学难点1. 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王国维的词论在文学史上的意义3. 运用《人间词话》的理论分析古典诗词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国维的生平、文学地位及《人间词话》的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以古典诗词为例,运用《人间词话》的理论进行鉴赏和分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审美特质和创作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人间词话》原著及其注解本。

2. 参考资料:有关王国维生平和词学的学术论文、评论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王国维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引出《人间词话》的重要性。

2. 讲解《人间词话》的背景及主要内容,阐述其对词学的贡献。

3. 分析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梳理词史上的重要流派和作家。

4. 讲解词的审美特质,如音乐性、抒情性、含蓄性等。

5. 探讨词的创作规律,如平仄、押韵、结构、意境等。

6. 案例分析:以古典诗词为例,运用《人间词话》的理论进行鉴赏和分析。

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审美特质和创作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8.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间词话》在词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八、教学反思1. 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深入研究王国维的词学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人间词话》教学设计

《人间词话》教学设计

《人间词话》教学设计《人间词话》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的一本诗词批评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批评观点和技巧。

本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人间词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批评思维,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以下是针对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间词话》的作者、形式和内容。

2.理解《人间词话》中的诗词批评观点和技巧。

3.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批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学生阅读《人间词话》的选段,并思考其中的批评观点和技巧。

2.课堂讲解:教师介绍《人间词话》的作者、形式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技巧。

3.课堂讨论:学生根据预习和讲解的内容,展开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4.写作实践: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运用《人间词话》中的批评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步骤1.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人间词话》的选段,并思考其中的批评观点和技巧。

可以给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人间词话》中有哪些批评观点?”、“你认为这些观点有什么意义?”等。

2.课堂讲解教师介绍《人间词话》的作者、形式和内容,并解读其中的重要观点和技巧。

可以逐段解读选段,解释其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全面了解《人间词话》的内容和价值。

3.课堂讨论学生根据预习和讲解的内容,展开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你认为《人间词话》中的哪些观点对你的诗词欣赏有帮助?”、“你在诗词创作中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观点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等。

4.写作实践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运用《人间词话》中的批评观点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

学生可以结合上一步的讨论结果,选择适合的观点和技巧,写出一篇批评性的文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包括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具体的例子和论据等。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理解和回应他人的观点。

大学语文人间词话教案

大学语文人间词话教案

教学目标:1. 理解《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的生平和文学观点。

2. 深入解读《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理论,并探讨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3.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重点:1.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境界理论。

2. 对《人间词话》中词作的分析与鉴赏。

教学难点:1. 理解人生三境界的内涵及其与现代生活的关联。

2. 对《人间词话》中词作进行深入的文学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人间词话》的文本和王国维的生平简介。

2. 学生提前阅读《人间词话》相关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简要介绍王国维的生平及其在文学、美学方面的贡献。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人间词话》的人生三境界理论。

二、讲解人生三境界理论1. 展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关于人生三境界的原文。

2. 分别解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三句话所代表的三种境界。

3. 引导学生思考三种境界的内涵及其在人生中的体现。

三、案例分析1. 以《人间词话》中的词作为例,分析其如何体现人生三境界理论。

2.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人生三境界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人生三境界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人生三境界理论。

2. 提问:三种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体现?二、深入探讨1. 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生三境界理论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应用。

2. 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经历这三种境界,并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三、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生三境界理论的重要性。

人间词话学案教师版

人间词话学案教师版

人间词话学案教师版导言:《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论著作,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编纂的文学批评专著。

该书以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经验为基础,对诗词创作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批评评述,对于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为教师们提供一份人间词话学案,帮助教师们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诗词写作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间词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掌握《人间词话》中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4.能够运用《人间词话》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诗词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人间词话》的编撰背景和历史意义;2.《人间词话》的主要批评观点和方法;3.《人间词话》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人间词话》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这部著作的兴趣。

可以简要介绍明代文学的发展特点和词的地位,然后引入《人间词话》这部著作。

2.讲解《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学案的形式,将《人间词话》中的主要观点和方法系统地介绍给学生。

可以着重讲解《人间词话》对于词的定义、词的类型、词的意义表达、词的音韵等方面的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

3.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人间词话》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选择几首著名的词作品,以及《人间词话》中对于这些作品的评价和批评要点,让学生进行观摩和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4.诗词创作实践通过对《人间词话》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关于词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在《人间词话》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并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提高诗词写作能力: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提问回答情况、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诗词创作进行评价,包括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3.学习成果评价: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笔记、诗词作品集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人间词话阅读教学设计

人间词话阅读教学设计

总结与布置作业
总结:回顾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对词话的理解和掌握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词话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按时提交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 进意见
教学难点与重 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间词话》的文学价值
人间词话阅读教学 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教学内容 05 教学难点与重点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步骤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理解《人间词话》的文学价值
了解《人间词话》的创作背景和文学地位 掌握《人间词话》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理解《人间词话》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感受《人间词话》所传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与反 馈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 互动交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课堂纪律: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情况,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遵守课堂规则等。
学习成果:通过课堂练习、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对比阅读,提高文学鉴赏 能力
教学内容
《人间词话》简介
作者:王国维 创作时间:1908-1910年 内容:对词的境界、意象、韵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影响:对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均有深远影响
阅读方法与技巧介绍
精读与泛读结合: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选择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深入理解词义和意境。
注重词句解析: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其在语境中的含义,加深对整首词的理解。
意。

人间词话优秀教案

人间词话优秀教案
四、课堂检测(见学案)与《学法大视野》
五、教学反思
4、研读第三、四则,结合诗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泪眼”——悲伤愁绪;“问花”——花不能语却要问。“乱红”——“乱”字体现心绪的纷乱。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以我观物,作者的主观感情十分强烈。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着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可堪”——不堪、怎堪,刻画了诗人自我形象。“孤馆”、“闭”,“寒”——春寒料峭、杜鹃啼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看来,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为何“夕”佳因为“鸟倦飞”的归隐情怀。表面上只有写景,心境却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诗人忘我,浑然物化。“得意”而“忘言”,把更多的东西留给读者。而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闲适之情亦融化于景中,隐藏于景下。“菊”高洁,我也高洁,二者就同一了,这就是“以物观物”。中国哲学,以天理观物。
备注、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着的学术巨子,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 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教案(1课时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⑩《人间词话》十则 优秀教案(1课时4页)

《人间词话》十则谢建青浏阳一中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赏析第三则2.分析“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重点难点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透过意象,结合手法,分析意境,把握情感,使我们解读诗词的一把钥匙。

今天我们来学习《人间词话》第三则,重点分析“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二.诵读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颍亭留别(元好问)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三.名句赏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试找出句中的主要意象并分析其意境。

参考答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此刻女子正忆念走马章台(汉长安章台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处)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②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③花儿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④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总之,该句表现的是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

《人间词话》教案

《人间词话》教案

《人间词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间词话》的作者王国维及其文学地位。

2. 通过阅读《人间词话》,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4.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王国维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词的起源与发展:讲解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文学特点。

3. 《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梳理《人间词话》中的重要观点,如“词境说”、“词心说”等。

4. 词人及其词作:介绍《人间词话》中涉及的主要词人及其代表作品。

5. 词的审美鉴赏:分析《人间词话》中的词作,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简介、词的起源与发展、词的审美鉴赏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人间词话》中的词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作的感悟和理解。

4. 写作练习法:鼓励学生创作诗词,提升文学表达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简介和词的起源与发展。

2. 第二课时:讲解《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

3. 第三课时:分析词人及其词作。

4. 第四课时:讲解词的审美鉴赏。

5. 第五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人间词话》的主要观点。

2. 分析《人间词话》中的词作,领会其意境和情感。

3. 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文学特点。

难点:1. 对《人间词话》中深奥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2. 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3. 创作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七、教学准备:1. 教材:《人间词话》及相关诗词作品。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人间词话》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作者王国维被誉为“词界泰斗”。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间词话》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第二章:作者及时代背景2.1 作家简介:介绍王国维的生平、学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2 时代背景:分析《人间词话》创作的历史背景,如晚清民初的社会变革、文学观念的演变等。

2.3 教学重点:掌握作家生平、时代背景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词的起源与发展3.1 词的起源:介绍词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词的特点。

3.2 词的分类:分析古代词的分类,如豪放派、婉约派等。

3.3 教学重点:了解词的起源、发展及其分类。

第四章:《人间词话》主要内容4.1 内容概述:梳理《人间词话》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创作、词人评价等。

4.2 经典词句解析:选取《人间词话》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解析,体会其诗意美感。

4.3 教学重点:掌握《人间词话》的主要内容,品味经典词句。

第五章:诗词鉴赏与创作5.1 诗词鉴赏:分析《人间词话》中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

5.2 诗词创作:教授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5.3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激发创作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六章:词牌与音乐6.1 词牌介绍:讲解词牌的来源、种类和特点,以及与音乐的关系。

6.2 词牌示例:分析《人间词话》中使用的词牌,如“浣溪沙”、“如梦令”等。

6.3 教学重点:了解词牌的背景知识,感受诗词与音乐的结合。

第七章:词人的生活与创作7.1 词人生活:探讨《人间词话》中涉及的词人的生活背景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7.2 创作风格:分析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等。

高中阅读指导目录《人间词话》阅读指导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阅读指导目录《人间词话》阅读指导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阅读指导目录《人间词话》阅读指导一等奖创新教案《人间词话》阅读指导一、作者简介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自晚清以来所仅见。

他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古史新证》、《曲录》等62种,批校典籍近200种,涉及戏曲、诗词、哲学、美学、史学、金石、考古、教育、翻译等众多领域,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二、内容简介《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20世纪中国成就高的美学名著之一。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对中西方美学、文学理论吸收、融合后创作出的重要成果,初发表在1908—1909年的《国粹学报》上。

《人间词话》虽然在体例形式上与传统诗话、词话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在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崭新的观念和方法,并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使它在新旧两代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把它奉为圭臬。

为了帮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这部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华国学典藏读本》将王国维生前已经发表的、尚未发表的和已经删去的词话全部收录,并分别命名为“手定稿”“未刊稿”和“删稿”。

其中手定稿是全书的核心部分,编者除了对其进行注释和翻译外,还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至于未刊稿和删稿,并不能反映作者真实、成熟的观点,编者也没有在这些内容上花费太多的笔墨,读者也不宜将它们与手定稿等量齐观。

《人间词话/中华国学典藏读本》还附有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包括《苕华词》92首、《观堂长短句》23首,共计115首。

王国维词作的主要成就在对“境界”的开拓上,阅读这些词有助于理解《人间词话》,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

《人间词话》公开课教案《人间词话》十则一、导入:先说一个小故事。

清朝灭亡以后,中国上上下下都剪了辫子,但是还剩下两根著名的辫子,一根在北大,在辜鸿铭的头上,一根在清华,就在王国维的头上。

王国维就拖着这根又黄又细的辫子走在清华研究院的校园里直到去世,可以看出他在政治思想上有多么保守。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他去世后,清华研究院为他举办的葬礼上出现了耐人寻味的一幕:那时候中国已经实行鞠躬礼,可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走到王国维遗体前面,恭恭敬敬双膝跪地,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国学大师吴宓紧跟其后跪在地上,之后,研究院的学生们也纷纷跪下来,清华园一片痛哭声。

梁启超当时不在北京,听到消息后火速赶回来,并且让自己的儿子梁思成亲自为王国维设计墓碑。

这就是王国维,这就是王国维的魅力和影响力。

虽然五十一岁就去世了,虽然政治思想并不为人称道,虽然话很少也不会交往,可是,凭借着自己在文学、史学、美学、考古学、心理学、金石学等十多个学科领域中取得的一流的成就,成为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顶级的学术大师,成为让无数大家膜拜的对象。

那么今天,我们就怀着一份崇敬和恭敬,来学习这位大师的代表作——《人间词话》。

二、课文解读:预习课上我们已经说过,本文中的10则,可以分成两个部分,1-6则讲境界说,后四则讲诗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前半部分讲是什么,后半部分讲为什么。

我们这节课只解读一下境界说。

1、开篇第一则就开宗明义,提出了境界说。

大家齐读一下,看看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出“境界”在王国维心目中的位置。

“最上”最好的,最高的。

有境界的诗词才是最好的。

后面评价五代、北宋词的时候还用了一个词“独绝”,绝,最好的,独绝,好到了无与伦比。

看是说五代北宋词好,其实还是说境界的重要性。

有境界,便能独绝。

这一段提出了整部《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

2、那么下面的五则,围绕意境讲了哪些内容?第二则,造境与写境。

第三和第四则,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第五则和第六则,怎样才能让词作有境界。

人间词话教案

人间词话教案

标题:人间词话教案引言:《人间词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论著作,由明代文学家杨慎所撰。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人间词话》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人间词话》的背景、著作特点及影响。

2. 分析《人间词话》中所提及的优秀词作品,理解其意境与艺术特征。

3. 学会运用《人间词话》中的文论知识进行词作品的鉴赏与欣赏。

4.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通过学习《人间词话》的精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古代词作品《浪淘沙·雪》引发学生对词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间词话》的背景和著作特点。

(2) 《人间词话》中所提及的典型词作品的鉴赏与欣赏。

(3) 运用《人间词话》中的文论知识进行词作品的分析与评价。

3. 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人间词话》1. 给学生简要介绍《人间词话》的作者杨慎以及该书的著作背景。

2. 分析《人间词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该书的重要性。

步骤二:学习《人间词话》中的典型词作品1. 按章节提取《人间词话》中所提及的优秀词作品,包括作者姓名和作品的内容概述。

2. 分析其中的词牌、艺术手法以及表达的主题和意境。

3. 引导学生欣赏词作品,进行文本解读和情感体验。

步骤三:运用《人间词话》进行词作品的鉴赏与评价1. 教授《人间词话》中的主要文论观点和评价标准。

2. 选取几首现代或近代词作品,引导学生运用《人间词话》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鉴赏和评价。

3.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学生的批评能力和文学素养。

步骤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1. 结合《人间词话》中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2. 分析学生作品,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写作水平。

3. 通过创作实践,提升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及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人间词话十则教案6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十单元人文心声人间词话十则教案6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间词话【教学目标】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启发相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回顾《红楼梦》人物语言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1、王国维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学者。

1.他继承了传统的词话形式又提升了传统词话的境界。

2.在近代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开风气之先。

3.将历史学和考古学相结合。

主要作品:《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三、学生自读课文:(在每一则前标上序号)预习时有没有体会到,课文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二方面:①—⑥不同角度论述诗词境界问题。

⑦—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四、研读1、5、6则1.境界在这段话中的具体含义?什么是境界?2、第六则,“闹”“弄”的境界赏析。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3、什么是“造境”?什么是“写境”?与虚实有何关系?(请学生结合所学课文举例)4、什么是“有我之境”?什么是“无我之境”,两者如何区别?(请学生结合所学课文举例)情在景上,寓景于情。

情在景下,寓情于景。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以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以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界偏重情感的外显,主观性强重在感受——情感偏重理性的描述,客观性较强重在体悟——哲理第三、四则以我观物宏壮优美五、归纳小结: 课堂小结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广泛的涉猎与他对人生诸问题的孜孜探求密切相关。

作为在美学领域的探究成果,“境界说”实则是理想人生境界与高远艺术境界的叠合,深深打上了王国维人本追思的烙印,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对人本问题的探索。

《人间词话》节选部分以“境界”为核心,阐述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等问题,广泛触及了主观与客观、景与情等美学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第二则中作者说诗歌的境界可分为“造境”与“写境”,那么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
明确:
第二则从创作方法角度谈“造境”与“写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出“造境”与“写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观“理想”虚构而成,离现实较远;“写境”则是由写实家按其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贴近于现实。“造境”即是“虚构之境”,侧重想象;“写境”即是“写实之境”,侧重摹写现实。由于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而造成两种不同的境界,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写实两大派。二是进一步分析了两派的联系和渗透。指出“造境”并非是胡编乱造,而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植根于客观世界;“写境”并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须用审美理想对生活加以提炼、改造。实质上强调了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这一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虚实”论有关,并受到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较为精辟地论述了“写实”与“理想”两派(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派)的特点、区别和联系。
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渐进,进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
9、从7—10则来看,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
明确:从第七则看,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苦苦探索,执着追求。从第八、九则看,要有开阔的胸襟、卓越的见识,要有真性情。从第十则看,要深入生活又要跳出生活。
6、朗读第五、六则,什么是“境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要有“真景物、真感情”;例证法。
7、第六则的两例是怎样“境界全出”的?请从情景的角度说明。
“闹”字:用拟人、通感的手法,逼真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
“弄”字:拟人,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闲淡有味,似不经意,却把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世的感悟包括一尽,表现宽广超然的的胸怀,冲然淡远的襟度,读后使人觉得诗人与景俱化。(注意人急物暇一句的哲理)
概括: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我对立。移情于景,情显景上。(壮美)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物我融合。寓情于景,情隐景中。(优美)
两字都能把“真景物、真感情”表达得极真极活,所以着此两字,“境界全出矣”。综上,可见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乃是强调真切鲜明地表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
8、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独辟蹊径。
4、研读第三、四则,结合诗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泪眼”——悲伤愁绪;“问花”——花不能语却要问。“乱红”——“乱”字体现心绪的纷乱。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以我观物,作者的主观感情十分强烈。
2、《人间词话》,王国维文艺哲学成熟的代表作。该书沿用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的形式,将西方的康德、叔本华、尼采的美学观念和中国固有的诗、词、曲创作的丰富材料组合,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形成中国诗话、词话发展史上以“境界说”为核心的观点新颖、立论精辟的划时代论著。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
判断下面两首诗,哪首诗的境界是“造境”,哪首诗是“写境”。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四、课堂检测(见学案)与《学法大视野》
五、教学反思
备注、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由回顾“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导入新课。
二、知人论世
1、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1927年6月,北伐军进逼北京,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的昆明湖自尽。
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所选的十则,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方面:
①总纲,提出“境界”说,概括境界的意义。
②—⑥从不同角度论述“境界”问题。
⑦—⑩谈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修养。
2、第一则中,作者认为“境界”有何意义?本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开宗明义,全文总纲。
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
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D
5、“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
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堪”——不堪、怎堪,刻画了诗人自我形象。“孤馆”、“闭”,“寒”——春寒料峭、杜鹃啼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看来,一切外物都渗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为何“夕”佳?因为“鸟倦飞”的归隐情怀。表面上只有写景,心境却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诗人忘我,浑然物化。“得意”而“忘言”,把更多的东西留给读者。而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闲适之情亦融化于景中,隐藏于景下。“菊”高洁,我也高洁,二者就同一了,这就是“以物观物”。中国哲学,以天理观物。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国维及著名的文学评论作品《人间词语》。
2.学习王国维的诗歌鉴赏理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的区别与联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孜孜以求,了在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豁然开朗,有所顿悟,学业有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