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对于 至于 根据 按照 凭
《批判性思维十讲》札记(上)
《批判性思维⼗讲》札记(上)(董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5⽉版)。
第⼀讲,批判性思维:必要性和本质。
第⼀讲,批判性思维:必要性和本质作者的提⽰,要掌握的是:“三⼤必要性”“⼀般理解”“运⽤时的三组问题判断”等。
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对于“批判性思维”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本书作者的界定是:“理性的探究和实证的过程”,是由“理智品质和⾼阶思维能⼒”构成的。
作者进⼀步指出的是“它其实是‘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这个概括有点新意。
⾄于“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作者概括为“始于反思⾃我的开放理性”;“批判性思维的品德”,作者强调“求真求理”的“习性”;“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则是⼀问题为中⼼的“六步12项”。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批判性思维不是什么”的讨论,作者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起点不是否定,⽽是质疑”、“批判性思维是关键再与过程不在于结论”、“批判性思维不等于不听别⼈意见”、“批判性思维也已符合逻辑基本规律为基础”等的命题,值得关注。
⾄于“快速运⽤批判性思维的三⼤启动问题”——“这是什么问题”、“有真的理由吗”、“还有别的说法吧”——倒是有⼀点“可操作性”呢。
第⼆讲,批判性思维进程:探究和实证第⼆讲,批判性思维进程:探究和实证。
作者的提⽰告知,讨论三个问题:其⼀,特征与实现;其⼆,基本要素;其三,起点的判断。
1、作者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基础:理性、理由和真理”,这⾥,“真理”是⽬的,“理由”是依据,“理性”是基础。
作者⽤“真理”=“论证了的真的信念”作为定义,⾃然就引出“凭什么”,即“理由”,作者指出⾄少有五种“理由”:客观的、具体的(基于语境)、全⾯的(事实与价值)、发展的(针对不同情况开放)、谨慎的(结论与理由相配)。
作者指出,“理由”是由对错好坏之分的,所以,需要有“理性”作为基础,“理性”⼜可以分为“认知理性”和“⼯具理性”,前者强调“符合客观事实”,后者强调“最好的⽅式实现⽬的”。
由此,作者给出了“批判性思维的核⼼精神”:求真、公正、反思、开放。
高中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
高中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四)何:通“呵”,喝问.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三.【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①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①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①于是乎书.(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④吾尝疑乎是.(乎:对.)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尔: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四.【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3.还可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缺例文)【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乃尔】译为“这样”.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五.【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何其】译为“多么”.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六.【且】(一)用作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3.让步关系,尚且,还.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并列关系:又,又……又……,一面……,一面……①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用作副词.1.将,将要.①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2.暂且,姑且.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且如】就像.①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七.【若】(一)动词,像,好像.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二)用作代词.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①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三)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①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3.至,至于.①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若何】怎么样.①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①车后若干递送夫.八.【所】(一)名词,处所,地方.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谓】所说的.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所在】1.到处.①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所在之处,处所.①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且回衙去(《闺塾》)九.【为】(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2.以为,认为.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3.判断词,是.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①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4.对,向.①为之奈何(《鸿门宴》)②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①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十.【焉】(一)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代词.1.相当于“之”.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哪里,怎么.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十一.【也】(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①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晋文之事》)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①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①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二)句中语气词.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①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触龙说赵太后》)十二.【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石钟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①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 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 ②日以尽矣.2.通“已”,止. ①无以,则王乎【以为】1.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①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什么办法用来……”“没有什么办法用来……”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十三.【因】(一)介词.1.依照,根据.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2.依靠,凭借.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3.趁着,趁此.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4.通过,经由.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5.因为,由于.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二)副词.1.于是,就;因而.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2.原因,缘由,机缘.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三)动词1.根据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2.沿袭,继续.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十四.【于】(一)介词.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5.被.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7.比.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于是】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表示被动.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十五.【与】(一)介词.1.介词.和,跟,同.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给,替.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二)连词.1.连词.和,跟,同.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三)动词.1.给予,授予.①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勾践灭吴》)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2.结交,亲附.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3.对付.①庞暖易与耳.4.参加,参与.①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5.赞许,同意.①吾与点也.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①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十六.【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②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5.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①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二)副词.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①及诸河,则在舟中矣.(《肴之战》(三)名词.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①《论语》六则.2.准则,法则.①以身作则.(四)动词.效法.①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五)通假.同“辄”,总是,常常.①居则曰:“不吾知也!”【则是】只当是.①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则则】赞叹的声音.十七.【者】(一)助词.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5.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6.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①近者奉辞伐罪.(《赤壁之战》)②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7.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二)语气词.1.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十八.【之】(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①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2.指示代词,这,此①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二)助词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三)动词,到……去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海底两万里第四章批注
海底两万里第四章批注第四章尼德·兰【主要内容】在林肯号船上,阿龙纳斯遇到叉鱼能手尼德·兰。
他有胆有谋,技术高超,很不相信独角鲸的存在。
法拉格特舰长是一位出色的海员,指挥这艘战舰称心称职,当之无愧。
他与战舰已融为一体。
他就是战舰的灵魂。
关于那只鲸类动物的问题,在他脑海里不容置疑,因此,他不允许在船上讨论这只动物是否存在的问题。
他相信此类动物的存在就像许多善良的妇女相信有海怪一样真诚,这是出于信仰而非出于理智。
既然怪物存在,就非把它从海上清除不可,他曾经为此发过誓。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有点像罗得岛①上一位叫迪厄多内·德·戈宗的骑士那样,去迎击困扰海岛的大蛇。
要么法拉格特舰长杀死独角鲸,要么独角鲸杀死法拉格特舰长。
没有折中余地。
(①罗得岛,爱琴海上的一个希腊小岛。
)船上的海员们都赞同他们长官的意见。
他们总是在谈论着,争辩着和估计着碰见怪物的各种机会,他们总是在侦察着辽阔的海面。
不止一个海员抢着要到桅顶横木上去值班,要是换了另一种情况,这种苦差事是没有人不咒骂的。
只要太阳还在空中的时候,船桅边总是挤满了水手,尽管脚掌踩在船甲板上烫得吃不消,他们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其实,林肯号的船头这时还没有沾上太平洋的海水呢,【批注】1.介绍舰长的态度:不相信真有大怪物,真有,就一定消灭它。
2.介绍船员们的态度: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不怕吃苦。
至于普通船员,他们恨不得早点遇见独角鲸,逮住它,把它拖上船来,切成肉片。
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大海。
更何况,法拉格特舰长说过,不管是谁,不论是见习生还是老水手,不论是水兵还是军官,谁先报告独角鲸的消息,就可以得到一笔两千美元的奖金。
我请你们想想,在林肯号上工作,眼睛是不是很受锻炼呀。
我嘛,也不甘落在别人后面,我做好我自己的日常观察工作,不让任何人代劳。
这艘战舰也许有充分的理由命名为“阿耳戈斯”②。
只有康塞尔与众不同,对我们津津乐道的问题,他却反应冷淡,与满船的热情气氛格格不入。
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业务)模拟试题含答案
导游资格考试(导游业务)模拟试题含答案1、据有关规定,从卫生角度考虑,交谈最佳距离()米,这样就不至于因交谈感染上由飞沫传染的疾病,保证健康。
,A、0.5B、1C、.1.3D、1.5答案:C2、导游必须在送站前()小时与散客客确认送站时间和地点。
A、1B、2C、12D、24答案:D3、以下关于游客用餐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中,正确的是( )。
A、旅游团要求外出自费品尝风味餐,应予以劝阻B、若在抵达后才提出特殊饮食要求,应婉言拒绝C、若在用餐前提出换餐,应尽量满足,但差价自理D、若是健康的游客希望在客房内用餐,应视情况办理答案:D4、送走旅游团后,地陪要与司机办理()A、用车手续B、结账手续C、交接手续D、委托手续答案:B5、一名英国成年人游客,入境时免税携带的雪茄数量是()支。
A、100B、150C、200D、400答案:A6、导游讲解能力是导游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的()能力A、次要B、铺助C、从属D、核心答案:D7、地陪在游客面前的首次亮相是在()。
A、寻找游客B、沿途导游C、清点人数D、接站服务答案:D8、如地陪不住饭店,全陪应负起()的责任。
A、确保游客安全和生活B、照顾游客安全和行为C、照顾游客安全和生活D、关注游客安全和团结答案:C9、洪水来临时的自救措施中要求导游不要带领游客去危险地带。
下列地形地物中,不属于危险地带的是()。
A、电线杆和高压线塔周围B、危墙及高墙旁C、河床、水库、沟渠与涵洞边D、地势较高的地方答案:D10、如果在导游讲解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景区讲解员应及时联络( ),以期尽快得到妥善理或解决。
A、地接社计调部B、地方导游C、景区有关部门D、全程导游答案:C11、在扩大旅游客源上,一种比广告宣传更有效的宣传方式是()。
A、营销人员的促销B、导游的介绍C、互联网上的推介D、游客的“口头宣传”答案:D12、导游在讲解平遥古城时,说到“山西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特点是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高度总结:“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物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关于谣言的句子
关于谣言的句子1、与其轰轰烈烈后曲终人散空愁暮,不如简简单单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
2、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作者:方志敏3、这些话都是无的放矢的谣言,你又何必在意呢?4、人越年轻的时候,分手的理由越多。
有时只是因为一句气话,一个谣言,一个疏忽,一点傲气,一点少不更事,或者,只是因为你复杂的小脑袋想得太多。
5、他们常常三人成虎乱制造谣言,不要相信他。
6、平民百姓很少根据事实,却往往根据谣言来判定事物的价值。
作者:西塞罗7、制造这种谣言的人显然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目的就是希望你们领导部门闹矛盾。
8、许多网路传言常传得甚嚣尘上,但事后都证实只是谣言。
9、他也间接提到了坊间各种关于他私生活的流言蜚语;尽管已婚,关于他的性取向的谣言成为有关议会八卦的主题已有多年了。
10、一路行走一路怀疑,一路怀疑一路行走,这就是我们的宿命。
想起了我们遥远的先人,他们就是这样从森林和沼泽中走出来的,队伍中经常因风暴的去来、猛兽的出没、歧路的选择而议论纷纷,他们的领路人也会因谣言和非难而无辜牺牲,但他们终于走出来了,走到了文明的开阔地。
作者:余秋雨11、风风雨雨:不断地刮风下雨。
比喻障碍重重。
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12、我除了放不下你,其他都挺好的。
13、他太熟悉农村和农民了,偏僻愚昧是生长迷信和谣言的沃土,现在被谣言感染的人们亲托亲邻传邻,正在麻河大地上的青山绿水间奔走相告,长翅膀的谣言一夜之间就会翻越山山岭岭,传遍麻柳河大地上只要有人的每一个角落。
14、我相信,我爱的人们,他们也在默默地爱着我。
15、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16、谣言止于智者,人云亦云,实在不可取。
17、回忆是一种内心的谣言。
出处:杜马岛18、有这话我真不想说,你在网上骂我好几年了累不累啊?我吃多少药也解不了你的毒。
网络不是用来宣泄和谣言的地方。
《兴贤》原文和翻译
《兴贤》原文和翻译1、《兴贤》原文和翻译《兴贤》原文和翻译《兴贤》原文: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
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
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译文: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
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
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
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
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
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
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
证据的可采性
证据的可采性内容摘要:证据的可采性源于英美法系的证据立法,是英美法系国家中的一个特有的概念。
英美法系的证据规则是围绕证据的可采性展开的。
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英美法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可,采性规则,都有效地对法官的自由裁量进行了限制。
在构建我国证据制度的今天,将英美法系中有关证据可采性的规则,与我国的国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其中的一些合理的、对我国民事诉讼实践有帮助的规则,充分地体现在我国的民事诉讼规则中,以加强对法官自由心证的约束,以成为必然。
借鉴英美法系中关于证据可采性规则的规定,按照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标准建立我国的证据规则,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
正是有证据可采性规则的存在,才使人们能够从错综复杂的证据材料中判断法官运用和采信证据是否正确。
关键词:证据的可采性证据排除规则自由裁量权一、证据可采性的相关问题(一)证据可采性的概念证据的可采性是英美法国家在证据法中所采刚的一个概念,他们的基本含义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容许,才能刚于证明案什中特征事实的定案依据(1)(p269),在英美法国家,“可采性”这个概念是从狭义上加以理解和适用的,它和重要性、关联性等一起构成证据的属性或要素。
只有具有可采性的证据,才能被法律容许用于证明案件的待证事实,因此,证据的可采性关系到证据的接受与被拒,是一个至关重要又十分复杂的问题。
可采性是一个反面的,消极的,纯粹的法律性的概念。
这一概念意味着“排除规则”的存在,按照各种排除规则,一项证据虽足同时是重要的、有关联性的,也不应该接受。
换言之,如果一项证据由于无重要性或非关联性之外的理由被拒绝,则此项证据是不可采纳的证据。
如果除适用关于重要性与有关联性的规则性外,不存在加以拒绝的规则,则此项证据是可以采用的[2](p21)。
由此看出,诉讼中所出现的证据材料具有了重要性和关联性,最终它能否转化为定案的根据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证据,还要接受法律关于可采性规则的考验。
通过了可采性这一关,具有重要性和关联性的证据材料才能最终转化为定案的证据,证据材料才能产生飞跃性的转变。
关联词语
(7)表示被动:被 叫 让 给
(8)表示比较:比 和 同
中文连词
(1)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2)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3)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4)递进关系
既……又……
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不但……还……
(5)选择关系
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
(6)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4)因果关系连词: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5)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6)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7)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 却……
……然而……
……但是……
即使……也……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要是……那么
不管…也……
倘若……就……
要是……就……
倘若......便......
(3)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会儿…… 一会儿……
不是......而是......
法语介词总结
法语介词总结1、à [a]prep. 与le, les连用时变au, aux到(往, 向, 达, 对于, 比, 按照)向(朝着. . . 的方向, 对, 关于, 接近, 约)到. . . , 向. . . , . . . 之间, 在. . . , 归属1 [目的地]到…,向…2 [范围]de. . . à. . . 从…到…;…之间3 bout à bout一端接一端地;pas à pas一步一步地;deux à deux两个两个地4 [结果,效果]Je suis arrivé à le convaincre. 我终于说服了他。
5 [目的,用途;应该,必须]①[n. +à+n. ] boîte aux lettres信箱brosse à dents牙刷②[n. +à+inf. ] lettre à poster要寄发的信; salle à manger餐室,餐厅③avoir à(+inf. )应该,必须,要6 [承受关系]Salut à tous!大家好!B.[表示位置、状况]1 [地点]在…2 [状态,境况]se mettre au travail开始工作3 [时间]在…4 [归属]Je suis étudiant à l'Université de Beijing. 我是北京大学的学生。
1[工具,方法]aller à pied步行2[方式]à la(+a. 或+n. )…地,以…方式3[数量,价格]。
un cigare à vingt francs20法郎一支的雪茄烟4[特征,特点]femme au manteau marron穿栗色大衣的女人D[引出间接宾语和补语,à本身不表达任何意思]1[引出间接vt. 的宾语及动名词的补语]nuire à la santé损害健康le recours à la force诉诸武力2[引出某些形容词的补语]fidèle à sa parole信守诺言3[引出作为某些动词宾语的不定式动词]Il aime à aller au cinéma. 他爱看电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释义:第六十五条
第六⼗五条发包单位将⼯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建筑⼯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程的,责令停⽌违法⾏为,处以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程的,予以取缔,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以欺骗⼿段取得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证书,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释义】本条共四款,分别对发包单位将⼯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或者将建筑⼯程肢解发包的,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建筑⼯程的,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程的以及以欺骗⼿段取得资质证书的违法⾏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发包单位将⼯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法律责任 1.依照本法第⼆⼗⼆条的规定,在建筑⼯程发包中,发包单位必须将建筑⼯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
这⾥讲的“相应的资质条件”,是指该承包单位已依照本法第⼗三条的规定,取得了从事建筑活动的资质证书,并按其资质证书载明的资质等级的许可业务范围,符合承包该项发包⼯程的条件。
发包单位在⼯程发包活动中,不论是采取招标发包或者直接发包,都应当对承包单位的资质条件进⾏审查,只能将⼯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
对违反法律这⼀规定的⾏为,应依照本条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2.依照本条第⼀款的规定,对发包单位将⼯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应由有关⾏政执法机关责令其改正,并处以罚款。
这⾥讲的“责令改正”,是指⾏政执法机关以⾏政决定的⽅式,要求发包单位⽴即纠正其违法发包的⾏为,将已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程收回,已签订的建筑⼯程承包合同因其违法应作为⽆效合同予以终⽌,⾄于合同因⽆效⽽终⽌后的损失处理问题,应依照《民法通则》第六⼗⼀条关于“民事⾏为被确认为⽆效或者被撤销后,当事⼈因该⾏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
关于与对于的辨析
“关于”与“对于”的辨析摘要:历年高考题中,就虚词“关于”“对于”的正确使用的指错题占了一部分,而他们的正确使用对相当一些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难点。
对于以后极有可能走上讲台的我来说,深刻、全面地理解这几个虚词的正确用法,弄清他们之间的区别显得很重要。
本文主要从语法和语用的用法和意义来分析这两个词。
关键词:关于对于语法语用辨析辨析“关于”和“对于”这两个虚词,需要从用法和意义结合来看。
相比来说,人们更对虚词的用法的研究的更多一些。
“虚词的意义实际有两方面,一是虚词的语法意义,一是虚词的语用意义。
”(马真2007)下面主要从虚词的语法和语用上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
1.语法功能和意义:“关于”和“对于”这两个介词,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它们仍然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即要带宾语。
其语法功能就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动词,从而表达种种复杂的语法及语义关系。
所带的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和各类名词性的短语或谓词性的短语。
虽然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引介宾语,但是具体的意义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关于”是范围类介词,在介合作用中跟范围涉及范围排除的意义想关联,即“关于”主要用来表示关联的人或事物,指涉及的范围。
“对于”是施受类介词,在介合作用中跟施事或受事的意义相关联,主要用来指明对象。
对于介词“对于”的语法意义,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是引进“对待”和“涉及”的对象。
但是,具体“对待”和“涉及”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要怎么界定,语言学界还没有令人比较满意的解释。
1.1关于“对待”比较详细的阐述是“对待关系一般只存在于有意志的主体和某一对象之间,主体可以把某种性状、行为等加于某一对象之上。
”(傅雨贤等1997)。
如:(1)对于错误我们要正确改正。
(2)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特委负责人,对于这次起义是积极的。
例(1)中是将“正确改正”这一行为加到“错误”上;(2)是将主体陈独秀“积极”这一性状加到“这次起义”上。
工程硕士(GCT)逻辑-89_真题-无答案
工程硕士(GCT)逻辑-89(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1. **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现象结下了不解之缘。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几乎所有的文化形态都与**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但那些直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无不打上**印痕,就连那些作为各个时代上层建筑核心的政治制度、法律思想、道德规范等,也都受**制约。
至于**对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社会心理、文化特征的影响,就更是尤处不在,难以尽说。
上面论述如果正确,则最能支持以下哪一论点?( )A. **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影响着其他各种文化现象。
B. **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C. **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D. **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 由于街头暴力犯罪而坐牢的人在被释放出来以后经常会犯同样的罪行。
但是因诸如受贿或侵吞公款一类的白领犯罪而坐牢的人在被释放出来以后一般不会再犯同样的罪了。
所以,可以公正地得出结论,坐牢虽然不能经常改变街头暴力犯罪的行为,却能够成功地使白领罪犯不愿再次犯罪。
下面哪个如果正确,将最严重地削弱上述论证?( )A. 统计数字显示,被证实有白领犯罪的人很少有过坐牢的纪录。
B. 进行白领犯罪并因此坐牢的人数的百分比低于进行街头暴力犯罪并因此坐牢的人数的百分比。
C. 白领犯罪从监狱释放后很少有人会再被给予高职,或被允许接触他人的钱财。
D. 刑期被减短了的白领罪犯再犯的比例要高于服满刑期的白领罪犯。
3. 研究生入学考试结束后,北方大学的几位同学对参加考试的几位同学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推测:甲说:“如果赵瑛没有考亡计算机系,那一定会考上软件学院。
”乙说:“汪兵一定会考上机械系。
”丙说:“如果刘云没有考上通讯工程系,那么邱丽会考上材料系。
”丁说:“赵瑛考不上计算机系,也考不上软件学院。
”戊说:“汪兵能考上自动化系。
”己说:“邱丽考不上材料系。
”录取工作结束后发现,两个人的推测与事实不符。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含解析)
《谏太宗十思疏》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礼论王安石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
知礼者,贵乎知礼之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
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
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
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心,逆其嗜欲之性。
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夫民之于此,岂皆有乐之之心哉?患上之恶己,而随之以刑也。
故荀卿以为特劫之法度之威,而为之于外尔,此亦不思之过也。
夫斫木而为之器,服马而为之驾,此非生而能者也。
故必削之以斧斤,直之以绳墨,圆之以规而方之以矩,束联胶漆之,而后器适于用焉。
前之以衔勒之制,后之以鞭策之威,驰骤舒疾,无得自放,而一听于人,而后马适于驾焉。
由是观之,莫不劫之于外而服之以力者也。
然圣人舍木而不为器,舍马而不为驾者,固亦因其天资之材也。
今人生而有严父爱母之心,圣人因其性之欲而为之制焉,故其制虽有以强人,而乃以顺其性之欲也。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
此亦可谓失其性也。
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
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B.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C.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D.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分为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
雷建华、樊利斌民间借贷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雷建华、樊利斌民间借贷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合同、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纠纷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审理法院】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12.29【案件字号】(2021)粤20民终7792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焦凤迎蔡惠群赵娟【审理法官】焦凤迎蔡惠群赵娟【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雷建华;樊利斌【当事人】雷建华樊利斌【当事人-个人】雷建华樊利斌【代理律师/律所】梁杜文广东典纬律师事务所;谢福金广东典纬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梁杜文广东典纬律师事务所谢福金广东典纬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梁杜文谢福金【代理律所】广东典纬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雷建华【被告】樊利斌【本院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
【权责关键词】无效撤销民事权利合同第三人新证据关联性质证财产保全诉讼请求【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查明:一审判决查明的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二审诉讼中,雷建华申请证人黄某出庭作证。
黄某称其有一张16万元的支票,雷建华先把该支票的款项转给黄某,然后黄某再于2019年10月8日转账16万元给樊利斌,该款系其代雷建华支付给樊利斌的借款。
雷建华对黄某的证言予以确认。
樊利斌未发表质证意见。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本规定施行后,人民法院新受理的一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
”本案于2021年1月11日立案受理,故本案应适用上述司法解释。
根据双方的诉辩意见,本案双方二审争议的焦点是涉案借款的本金应当如何认定。
樊利斌交付给雷建华一张金额为391000元的支票,但未合理解释该支票的用途,而且其按每月19950元支付了三次款项,亦恰好为以该支票金额为基数,按樊利斌确认的月利率5%计算的每月利息金额。
张付兴、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张付兴、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辽宁省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4.27【案件字号】(2020)辽10民终42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辉徐莲凤徐振刚【审理法官】刘辉徐莲凤徐振刚【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张付兴;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当事人】张付兴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当事人-个人】张付兴【当事人-公司】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代理律师/律所】郝峰辽宁顺其然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郝峰辽宁顺其然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郝峰【代理律所】辽宁顺其然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张付兴;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本院观点】关于张付兴的上诉请求,一审判决根据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的申请对其住院合理天数进行了鉴定,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有鉴定资质,鉴定程序合法,一审根据鉴定意见进行判决并无不当,张付兴要求按照实际住院的天数进行相关赔偿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权责关键词】无效撤销合同鉴定意见证明力质证诉讼请求反诉开庭审理维持原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关于张付兴的上诉请求,一审判决根据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的申请对其住院合理天数进行了鉴定,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机构有鉴定资质,鉴定程序合法,一审根据鉴定意见进行判决并无不当,张付兴要求按照实际住院的天数进行相关赔偿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关于张付兴主张误工费计算遗漏17天的上诉请求,一审法院根据张付兴的受伤情况,酌定误工天数为475天,并且根据司法解释规定的误工费可以计算至定残前一日,但并非必须计算至定残前一日,本院对此不予调整,同理,本院对辽阳县首山镇首山站村村民委员会要求调整误工费不予支持。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杨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杨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5.27【案件字号】(2020)闽01民终275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吴一萍马青陈碧珍【审理法官】吴一萍马青陈碧珍【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杨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当事人】福清市妇幼保健院杨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当事人-个人】杨某【当事人-公司】福清市妇幼保健院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代理律师/律所】杨春治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黄娟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黄发坦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谢光辉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杨春治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黄娟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黄发坦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谢光辉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杨春治黄娟黄发坦谢光辉【代理律所】上海锦天城(福州)律师事务所福建谨而信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民终字【原告】福清市妇幼保健院【被告】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本院观点】一审法院依法委托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本案病例进行鉴定,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在鉴定过程中程序合法,鉴定人员依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送检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后作出鉴定意见,该鉴定意见可以作为本案定案依据。
【权责关键词】显失公平法定代理过错法定代理人鉴定意见证据不足新证据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二审中,当事人没有提交新证据。
根据本案现有的证据,本院对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一审法院依法委托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本案病例进行鉴定,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为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在鉴定过程中程序合法,鉴定人员依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送检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后作出鉴定意见,该鉴定意见可以作为本案定案依据。
关于 对于 至于 根据 按照 凭
关于对于至于1.对于我们的学习方法,老师很满意。
×关于2.关于我们的学习方法,老师说有很多毛病。
×对于3.她对于这件礼物非常喜欢。
×关于4.关于这个礼物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对于5.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6.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7.对于那个人我并不了解。
“对于”着重指出对象,这种对象是当事人采取某种态度或存在某种情况所涉及的对象。
1.“满意”的对象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了解”的对象是“那个人”。
“对于”后面的对象一般可以与后面的动词形成“动宾”关系。
其实是“A对B…”格式的变体。
我对他很感兴趣。
→对他我很感兴趣。
当“对”的宾语很长的时候,放在主语的前面,有逗号隔开。
“关于”着重指出范围,介绍出所关系到的事物。
2中指出“有毛病”的方面,范围。
说明有毛病的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不是别的方面。
5、6都可以,是因为这个问题既可以是“有意见”的对象,也可以是“有意见”的范围。
作状语用的时候“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面或后面,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方法很满意,“关于”必须放在主语前面,另外“关于”还可以作定语,我爱看关于中国文化的书。
再有,“关于…”可以单独做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至于去北京的事情就这样定了,至于什么时候去,我们下一次再商量。
他去上海旅游了,至于小张,我就不知道了。
用“关于”和“对于”的句子只有一个话题,“至于”是从前面的句子引出来一个由关系的另外一个话题。
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完一个话题,要转入第二个跟前面有关系的话题时,“至于”放在第二个话题前面。
对对于凡是“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有两种情况可以用“对”,不能用“对于”:1.他们对我很好/对小孩,他没有耐心。
表示人与人的对待关系,用“对”,不用“对于”。
2.她对我笑了笑/我们要对学生负责。
介绍出目标,相当于“向”的一种用法,不能用“对于”。
根据按照凭1.按照老师的要求,这篇课文应该读两遍。
墨子名言集带译文
墨子名言集带译文导读:本文是关于墨子名言集带译文,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慎言知行。
译:说话谨慎,行事快捷。
2、苦于厚作敛于百姓。
译:苦于对百姓的横征暴敛。
3、故染不可不慎也。
译:所以,对于"染不能不谨慎啊!4、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
译:不光染丝是这样,国家也会被染。
5、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
译:信任的人不忠诚,忠诚的人不信任。
6、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译:亲戚都不归附,也就不要对外办交际。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译:做官虽然讲究才学,但还是以品行为本。
8、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译:办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终,就不要做很多事。
9、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
译:这就是所谓的适应习惯,安于风俗啊。
10、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译:办丧事虽有一定的礼仪,但还是以哀痛为本。
11、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译:君子作战虽然布阵,但还是以勇敢为本。
12、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译:举一个例子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
13、近者不亲,无务来远。
译:身边的人都不能亲近,就不要希望招徕远方的人。
14、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译:就好像让人伏在剑刃上,而期望他能长寿一样。
15、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
译:赏赐并不能让人欢喜,责罚也不能让人畏惧。
16、非独国有染,士亦有染。
译:不只是国家有染的问题,对士而言也有受到熏染的问题。
17、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译:所以,根基树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叶。
18、以其行理也,行理生于染当。
译:是因为他们行事合理,行事合理来自于受到的熏染得当。
19、其事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译:他们做事,上尊敬天,中敬奉鬼神,下关爱百姓。
20、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之人。
译:过多地粉饰命定之说,用来教育广大的愚昧朴实的民众。
21、故父母。
学。
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译:所以,父母。
老师。
国君三者,都不能当作做事的法度。
22、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译:怎么会有不用同道的人而只用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的道理呢?23、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岘山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岘山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岘山亭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岘山亭记欧阳修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
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
襄人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盖:大概B.然皆足以垂于不朽垂:流传C.既周以回廊之壮周:四周环绕D.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胜:美好2.下列各组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B.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C.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D.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令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是说明其人“好名”的一组是()①遂以平吴而成晋业②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③元凯铭功于二石④因亭之旧,广而新之⑤名其后轩为光禄堂⑥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碑记,是作者应襄阳知府史中辉之请而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于至于
1.对于我们的学习方法,老师很满意。
×关于
2.关于我们的学习方法,老师说有很多毛病。
×对于
3.她对于这件礼物非常喜欢。
×关于
4.关于这个礼物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对于
5.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
6.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意见?
7.对于那个人我并不了解。
“对于”着重指出对象,这种对象是当事人采取某种态度或存在某种情况所涉及的对象。
1.“满意”的对象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了解”的对象是“那个人”。
“对于”后面的对象一般可以与后面的动词形成“动宾”关系。
其实是“A对B…”格式的变体。
我对他很感兴趣。
→对他我很感兴趣。
当“对”的宾语很长的时候,放在主语的前面,有逗号隔开。
“关于”着重指出范围,介绍出所关系到的事物。
2中指出“有毛病”的方面,范围。
说明有毛病的是“我们的学习方法”不是别的方面。
5、6都可以,是因为这个问题既可以是“有意见”的对象,也可以是“有意见”的范围。
作状语用的时候“对于”可以放在主语前面或后面,老师对于我们的学习方法很满意,“关于”必须放在主语前面,另外“关于”还可以作定语,我爱看关于中国文化的书。
再有,“关于…”可以单独做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至于
去北京的事情就这样定了,至于什么时候去,我们下一次再商量。
他去上海旅游了,至于小张,我就不知道了。
用“关于”和“对于”的句子只有一个话题,“至于”是从前面的句子引出来一个由关系的另外一个话题。
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完一个话题,要转入第二个跟前面有关系的话题时,“至于”放在第二个话题前面。
对对于
凡是“对于”都可以换成“对”,但是有两种情况可以用“对”,不能用“对于”:
1.他们对我很好/对小孩,他没有耐心。
表示人与人的对待关系,用“对”,不用“对于”。
2.她对我笑了笑/我们要对学生负责。
介绍出目标,相当于“向”的一种用法,不能用“对于”。
根据按照凭
1.按照老师的要求,这篇课文应该读两遍。
2.你必须按照说明书去使用照相机。
3.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
4.根据我的了解,这件事情不是他做的。
5.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私人不许带枪。
→按照
6.根据我们的经验,这样做没有用处。
→按照
“按照”表示遵从某种标准。
“按照A”就是把“A”当成标准去做,“A”怎么要求就怎么做,不改变。
一般不带结论性句子。
“根据”表示结论的前提或言行的基础。
“根据A”就是以“A”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去做,或得出某个结论。
但是,6、7可以互换,原因是如果“根据”后面是“法律、经验、规定”等意义的词时,“根据”可以换为“按照”,如果是表示行为意义的词时,也就是说是在人做了某行为后得到的结论,这是“根据”不能换为“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