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把握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把握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把握动态生成

教学目标的预设与把握动态生成

贵阳市第四十一中学罗文杰

引言

2012年3月---6月,我参加了南明区首届中学英语教师技能培训,开展了以课例研究为形式的首期培训。经历了理论学习,观课,参与讲师引领下的示范性课例研究,总结了一些较理性的共识。通过该模式的研修,以期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研究背景及目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永恒主题。英语课堂的教学目标有很多,例如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情感目标等等。其中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知识目标进行很好的预设。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发展和提升的过程。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低效率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也没有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没有对自己预设的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一味追求“热闹的课堂”,课堂活动眼花缭乱,实效性低,通常是“一说就懂,一做就错”。基于上述原因,知识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在有生命力的教学中不能缺少,然而达成不能排斥预设,如何恰如其分地去把控这些动态生成因素,和谐地和我们的静态预设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呢?

课堂实例及分析

我自己上的初三复习课“被动语态”课堂

课前思考

在备课时,我想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呈现引出被动语态的结构来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这堂课,这样教学目标的重点更为突出。课堂教学

---- I love you .

---- You are loved.

通过这两个句子的对比呈现,让学生明白被动语态是如何由主动语态形式变化而来的。

---- I play basketball every day.

---- Basketball is played every day.

(简评)我在呈现两个对比的句子时,没有提醒学生由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后,所表达的重点发生了变化,有时甚至表达的意思发生了变化。正常情况下,我们要表达“我爱你”一定会说“I love you”所以主动语态有时在表达上更生动和精确。预设是老师课前的思考,这一点没有思考妥当。

在本节课,我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被动语态,一个学生说主动语态句子,另一个学生将该句子变为被动形式。

S1: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S2:My school is gone to every day.

S3:I do homework every day.

S4:Homework is done every day.

我在学生们自己说出的句子中发现,在日常真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句子我们根本不可能用被动语态来表达。被动语态的使用需谨慎,这样的操练过分关注语法形式,不利于学生体会何时该用被动语态。

(简评)教学过程呈现知识清楚易懂,但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没有通过预设让学生真正学到新的知识,并没有使已掌握的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如果结合真实生活情境,被动语态的练习在预设时换一种操练方式是否更好呢?例如: Lily has bought an educational CD-ROM.Read the following profile.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D-ROM.You can refer to the questions given to you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ith the passive voice.

Question :

What’s the game called?

Who’s the main character?

Who designed the game?

Where is the game set?

What questions are asked?

精心预设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朝着一定的目标行进。行进途中会有未预料到的事情发生,教师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但不能使教学偏离航向。

我在讲授高一英语上册Unit 4定语从句时,当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情况:一只花蝴蝶飞进了教室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的学生要站起来抓蝴蝶,有的则大喊大叫,课堂一片混乱……。按照常理,老师应该马上制止学生,维持好教学秩序。混乱时段出现,但我说出了这样的话:“同学们,老师讲的课太精彩了。”同学们顿时安静了许多。“不是吗?连蝴蝶都来听老师上课,你们说精彩不精彩?”学生们笑了,而且也“恍然大悟”:上课时看蝴蝶、抓蝴蝶是不对的,应该认真的听课。从学生的神态中我看到了尴尬,看到了不好意思。课堂秩序立刻又恢复了正常。老师趁机指着蝴蝶,然后借题发挥,结合本节课刚刚接触的定语从句以及上个单元学的现在进行时态和同学们对话:“What’s this in English?”立刻有同学举手回答:“It’s a butterfly.”接着问:“Is it beautiful?”“Yes, it is.”“What’s the butterfly doing ?”“It’s flying in our classroom .”最后叫学生把刚才的几个简单句合并成一个含定语从句的复合句:The butterfly which/that is flying in our classroom is beautiful.学生们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操练了本课定语从句的新句型,一举两得。并且过渡自然。这个时候,蝴蝶也已经飞出了教室。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又上了新课,我为她的灵活变动很是佩服。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生成资源产生时,教师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教学设计进行机智的调整,开发并利用这种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产生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闪光,推进教学进程。比如,在导入一篇关于旅游的阅读新课中,教师提问:Why do you learn English?学生回答:

I learn English for money. 许多同学哄堂大笑。教师点头后继续提问另一个学生:Why do you learn English? 学生没有回答。教师提醒说:Do you like traveling? 学生答:Yes. 教师点头,说:Do you have to speak English when you are traveling? 学生莫名其妙地回答说:Yes. 教师说:Good! Today we are learning a new unit about traveling.在此案例中,教师在学生回答完“I learn English for money.”后又提出相同的问题,主观性太强,太过于依照教案的设计,太程序化、主观化。相反,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话题,随机应变。教师追问说:How can you make money by learning English? 学生回答:When I do business with foreigners,English will be helpful.教师答:Then you will have to go to different places. What should you know before you start traveling? We are moving into a new unit to learn more.

课堂教学通常并不能完全按预设进行,总会出现一些“意外”。课堂中出现的“意外”,看似偶然发生,比如小动物的闯入,甚至个别学生开小差、做小动作等。对于“意外”的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这种消极的对待方法是不足取的,在意识深处要对“意外”有足够的重视,将“意外”看作是难得的课程资源。

(简评)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可见,教学设计只要着眼于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就可能产生预设中的生成策略。比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又如,创设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体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地体验学习,也有利于深层问题的产生。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做充分预测,以便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总之,教师可以从多方面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地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当然,这种预设也应该是空间型的,即预设应设置一定的空间,给予一定的弹性,而不应该把每一步(甚至每一句话)都预设,把每一个预设都框住。只有这样,才会使教师的教学既有胸有成竹的从容,又不乏灵活机智的创造。

四、通过以上课例,让我们知道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为用而学,

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达成共识。教学活动的预设要防止过于模仿,死记硬背,机械操练的教学倾向。预设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在乎我们的学生,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学生身上,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感受和处境,善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营造让学生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人文性,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精心预设基础上的有效生成是成功教学的保证。能够做到全面预设并灵活生成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技巧成熟的标志,对改进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是一种资源,等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因为有了生成,才使得我们的课堂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挑战。把握生成,就是把握了精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