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年级数学下册 4.2《对称现象》教案 (新版)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对称现象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对称现象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通过对称现象进行图形判断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对称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1)引入:教师将一些带有对称现象的图形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学生他们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2)讲解:教师讲解对称概念和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常见对称形状的特点。
2.掌握通过对称现象进行图形判断的方法。
(1)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一些图形,判断是否存在对称现象,并标出对称轴。
(2)讲解:教师讲解通过对称轴的位置,判断图形是对称还是不对称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探究: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称现象解决问题。
(2)练习:学生练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对称现象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对称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通过对称轴来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对称现象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过程1.了解对称现象的概念和特点(1)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对称现象的图形,让学生观察,看看是否能发现什么规律。
(2)讲解教师讲解对称概念和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常见对称形状的特点。
比如:点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等。
2.掌握通过对称现象进行图形判断的方法(1)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存在对称轴,并标出对称轴。
(2)讲解教师讲解通过对称轴的位置,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种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1)探究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称现象解决问题。
比如:一个圆,最多能分成几份,每份最大是多少度?(2)练习学生练习完成一些简单的对称现象问题。
比如:如何用只有直线和圆的工具来画一个正方形?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称现象的概念、方法以及实践应用,实现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了“发现问题”“尝试解决”“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轴对称图形︳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轴对称2.理解和识别轴对称图形3.制作轴对称图形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3.如何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轴对称图形,需要学生去设计和画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有哪些轴对称的图形,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图形的特征,找出其中的轴对称线。
这可以让学生先熟悉轴对称图形,为后续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打下基础。
2、展示例题老师出示一个已经做好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画出轴对称线。
接着老师向学生提问:这个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呢?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3、操练基本技能学生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轴对称的绘制,让学生充分理解轴对称的特点和方法,并且提高艺术表现力。
4、自己动手制作老师让学生在纸上自由绘制轴对称图形。
要求学生绘制轴对称图形并描绘轴对称线,然后检查绘制是否正确,和进行修改完善。
五、教学方式1.导入新知:小组合作,展示图形2.展示例题:讲解+引导思考3.操练基本技能:集中指导、个别差异教育4.自己动手制作:个人操作六、教学评价1.考核笔记和课堂笔记2.口头答辩3.轴对称图形作品展示及其制作记录七、教学反思通过展示、讲解和操练,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思想确立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存在绘制不规范、没有准确找到轴对称线等问题,需要继续调整教学方法和在实际练习中加强强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
难点:正确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蝴蝶图、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纸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东西,下面老师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一些(课件出示)师:这些图形漂亮吗?生:漂亮。
师:为什么漂亮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依次呈现其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他们都是对称的。
师:他们有的左右对称,有的上下对称,在生活中称这种现象为对称现象,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师:这些现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了。
二:教学过程:1、师:(课件出示)蝴蝶图看美丽的蝴蝶,它是对称的,那蝴蝶的图形呢?它是对称的吗?生:对称。
师:通过眼睛观察,我们看出它的两边是一样的,那还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它的两边是一样的,生:对折师:板书:对折。
师:拿出你的蝴蝶图片请对折,先把外缘对齐,然后对折。
提问:对折以后发现两边的形状怎样?引导生说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2、师:接着出示长方形,让生上台演示。
师:看来长方形可以从不同方向对折来证明它对折以后完全重合。
3、师:演示平行四边形,不管从哪个方向对折都不能完全重合。
4、师:出示等腰三角形,让生猜三角形对折后能不能完全重合。
生:有的能,有的不能。
5、师:只要有一种对折它的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对折以后能完全重合让生演示这两个图形对折以后能不能完全重合,像刚才我们折的蝴蝶,正方形,三角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图形。
师:那你们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呢?生:对折。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轴对称图形,︳西师大版,(6)]
三年级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轴对称图形,︳西师大版,(6)]《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洋烈中心校陈莉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118-120页。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和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蝴蝶图、教学卡片学具:几何图形数个、方格纸一、课前预习今天非常高兴和我们×年级×班的同学,还有后面这么多的老师一起来研究我们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前面我们学了对称现象,运用这些知识,猜猜我是谁?课件:猜猜我是谁?二、认识轴对称图形——感知“美” 1、观察蝴蝶图出示半边蝴蝶讲讲看,你为什么能很快猜到。
(引出完全一样)出示课件:(天安门、奖杯、飞机) 2、感知特征:(1)判断一个图形,两边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板书对折完全重合)折纸片用双手表示对称现象和完全重合。
3、揭示概念:(1)观察折过的纸片,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折痕)(2)课件演示三种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3)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它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
我们一起叫叫它。
打开这个折过的轴对称图形,发现——折痕,折痕所在的直直的线叫对称轴。
对称轴一般用虚线表示。
(4)教师先演示怎样画对称轴?三、识别轴对称图形——认识“美” 1、判断平面图形(学具)(1)挑选图形:分类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抽一组展示)(2)画对称轴是轴对称图形的先折一折,再画上对称轴。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掌握基础对称图形的判断;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对称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基础对称图形;3.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规则图形的对称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学习内容1.对称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基础对称图形的判断;3.不规则图形的对称性判断。
五、教学策略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不同图形的对称性;2.动手法:通过绘制图形,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图形对称性;3.总结法:在课程结束时,总结所学知识,让学生对对称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基本对称的日常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对称的现象以及对称的意义。
2. 学习环节第一步:对称定义/特征1.讲解对称的定义和特征,并且通过画图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对称图的特点。
第二步:基础对称图形的判断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基础对称图形,让学生学习基础图形的对称性判断;2.学生分组操作,通过制作简单的基础对称图形,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图形对称性。
第三步:不规则图形的对称性判断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学习不规则图形的对称性判断;2.学生分组操作,通过制作简单的不规则图形,让学生实际操作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图形对称性。
3. 总结环节教师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到对称概念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需要更加注重发现和运用对称现象。
七、教学评价1.能够准确描述对称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能够正确判断基础对称图形的对称性;3.能够正确判断不规则图形的对称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用轴对称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剪刀,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轴对称图形。
上面的图片缺失了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猜测的? 生:因为他们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善于用规律解决问题才是数学最大的用处。
二、讲授新课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说你的理由?2、认识对称轴和对称图形。
师:欣赏蝴蝶图片,你发现了什么?(有1条折痕)你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小结:你们取的名称都很有创造性。
在数学中规定这条线叫“对称轴”。
(教师选取其中一种图形(如蝴蝶),用课件演示出对称轴的画法。
)师:像蝴蝶、五角星、蜻蜓、这样的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中间直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并研究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3、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对称。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想不想用纸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板书:对折、画、剪。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作品展示。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是怎样剪的?追问:为什么这样剪?小结:只有对折后沿对称轴再剪,左右才是对称的。
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中间直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虚线)4、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
问题:对称轴有几条?长方形 2条正方形 4条圆形无数条平行四边形 0条5、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的概念;2.能够辨认常见的轴对称图形;3.能够画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的概念;2.通过绘制辅助线找到轴对称;3.创造性地应用轴对称画出具有无穷多个轴对称的图形。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2.演讲法3.练习法4.讨论法5.操作法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轴对称的事物(如钥匙、饼干等),让学生观察和交流,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 演讲(15分钟)老师通过黑板画等方式,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常见的应用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轴对称的特点。
3. 练习(20分钟)老师让学生通过操作练习找轴对称。
学生通过画辅助线,找到图形的轴对称线,并标出来。
并与同桌交流,比较各自找到的轴对称是否正确。
4. 讨论(10分钟)老师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
5. 操作(20分钟)老师出一些具有无穷多个轴对称的图形,鼓励学生寻找和创造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五、作业1.通过画图找出家里常见的轴对称物品,准备下节课分享。
2.尝试创造一个具有无穷多个轴对称的图案,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1. 概念讲解轴对称的概念:通过一个轴线把平面分成两个相互翻转的部分,使得一个部分能够恰好重合到另一个部分,这两部分是轴对称的。
2. 常见图形及其轴对称•线段:中点连线•三角形:中线、中心对称线•矩形:对角线•正方形:对角线、中心对称线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演讲、练习、讨论和操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和常见图形的轴对称。
同时,通过让学生创作轴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应积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认识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认识轴对称图形︳西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点等概念。
2.练习画出轴对称图形,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描绘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4.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张图形,问学生这个图形有什么规律,是否有关系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2. 介绍轴、对称点等概念
教师介绍轴和对称点的概念。
通过举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师出示轴对称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镜像成对、长度、角度、形状等不变。
4. 描绘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师介绍描绘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可以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轴线,然后在轴线上标出对称的点,最后将轴线折起来与轴线对称的部分贴在轴线的另一侧上即可。
5. 实际应用
将轴对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将一个汉字沿着轴线对称可得到另一个汉字,还可以通过对称创作新的图案等等。
6. 拓展练习
让学生自己找到轴对称的图形,画出轴线,并找到对称的点。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介绍了轴对称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点,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绘制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知识。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同时也对包括练习等在内的课后作业表示了积极的参与。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并拓展学到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下册4.2《对称现象》教案(新版)西师大版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1.情境引入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
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2.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3.解决问题(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6元5角+3元4角=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学生1:6元加3元等于9元,5角加4角等于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
6元减3元等于3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学生2:我们是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6.5+3.4-3.49.93.1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习0.3+7.5=9.7-5.4=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点评:学生根据情景中的信息提出教学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索算法,体现出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学生的交流汇报、讨论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1.情景引入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4.2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案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别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辨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
一.游戏活动激趣,认识对称现象。
1.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例1“蝴蝶、天秤、举重人物、飞机、火剪、瓢虫”的一部分,让学生猜。
提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1:我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蝴蝶。
(看到了事物抽象出平面图形)教师顺势将这些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
学生2:我们在学习重量单位的时候看到过天秤。
教师总结:同学们真聪明!这些事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用心,你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2.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1.⑴提问:你在图片上发现了什么?学生1:有些图片是我们刚才做游戏的图片。
学生2:我发现图片上的物体左右两边都是相同的。
学生3:我发现图片上的物体上下两边都是相同的。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把这种左右、上下相同的事物的这种现象称为对称现象。
(板书:对称)⑵你能说出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具有的对称现象吗?(教室里、室外、乒乓球台面、黑板、窗户、篮球场、汽车……)(3)教师出示收集的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二、猜想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1、初步感知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
①出示教材第73页例2中的图形。
师过渡:生活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而在数学中数学也存在许多对称图形,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它们是对称的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观察这些图形,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全班汇报交流。
⑵猜想验证对称图形。
①质疑:同学们我们怎样来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是对称的呢?我们用什么方法呢?②寻找验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方法。
(板书:对折)小组(同桌)合作验证: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以上平面图。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组可以讨论。
)小结:象这些两边完全一样,有特别的地方,我们叫它轴对称图形(板书)。
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
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
(板书:对称)二、学习目标1. 使同学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同学们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三、操作实践,探索新知1、感知对称。
谈话:生活中这样漂亮的图形有很多呢!课件出示。
请大家继续看。
有趣的昆虫美丽的树叶神奇的剪纸(1)提问:认识这些图形吗?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2)学生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预设:(1)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2)它们是对称的。
(3)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的两边完全一样,也可以说成是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再问:对折后,哪两边完全重合了?(引导学生体会折痕的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指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5)那么如果给你一个图形,你怎样判断出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预设:(1)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如果两边一样,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对称轴︳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对称轴︳西师大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4.2节"对称轴"。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有对称轴,以及如何找出对称轴。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轴的概念,知道对称轴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有对称轴,并找出对称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对称轴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够找出常见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找出对称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对称轴模型、图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如剪纸、对称轴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对称轴的定义和特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对称轴的存在。
3. 练习:让学生拿出图形卡片,尝试找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对称轴定义:对称轴是将一个图形分成两部分,使得两部分完全相同的轴线。
特点:对称轴两侧的图形完全相同。
判断方法:观察图形是否可以沿着某条线对折,使得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题目要求,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有对称轴,如果有,请找出对称轴。
答案:1. 有对称轴,对称轴为垂直于底边的直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课堂上,我需要更多地给予学生直观的展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称轴的概念。
拓展延伸:除了本节课学习的对称轴,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图形的对称性质,如对称中心、对称三角形等,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在引入环节,我选择了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如剪纸、对称轴模型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轴对称图形 ︳西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大量的实物图片以及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体验生活中处处有对称。
2.会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图片,剪刀,彩纸,长方形,正方形,圆、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老师想买一副眼镜,孩子们帮我看看,这两副眼镜我要买哪一副呢?(出示左右不对称的眼镜和对称的眼镜)为什么?师:是呀,两边一样大就漂亮了,两边完全一样在数学上叫做对称,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画,大家请看!(课件出示一些图片)你认为是对称的就打“√”认为不是的打“×”,说不准的打“?”。
二、探究活动1、验证: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小衣服是对称的,梳子不是对称的,小鸭子不确定。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刚才的猜想呢?请从学具里拿出一张,想办法验证一下吧!把你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师:小鸭到底是不是对称的呢?有折小鸭图的吗?请到前面来演示一下吧!师:的确,小鸭图不是对称的,只有在对折之后,出现两边完全重合的现象才是对称的。
师板书两边一样对折两边完全重合2、找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3、在操作中深入认识轴对称图形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想不想用纸剪出一个美丽的对称图形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呢?抽生说说方法课件演示折、画、剪的方法生独立操作,师收集学生作品展示,全班评议4、小小设计师师:请孩子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来设计美丽的对称图案吧!先完成的孩子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哟!5、找朋友师:孩子们的手可真巧!这些作品真漂亮!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图画宝宝,可是找不到它们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吗?师拿出剪纸,抽生上台找朋友。
5、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师:刚才孩子们剪出来的漂亮图案,都是先对折再剪的,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对称现象》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对称1、开门见山,指出学习课题:对称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对称。
2、独立看书第115~116页教师:请同学们看书115~116页,边看边想,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看了,想了,想不想说说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看书后的想法。
要求:组内每个人均要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看、听、问的方式了解组内说的情况。
4、全班交流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发现时,其他小组派代表补充,相同发现不重复发言。
要求:发言时要说明是组中集体的认识还是个别认识,如果有个别认识,应说明是谁认识到的。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控,如果学生表达偏离建立对称概念的目标时,要适时适宜导回,并注意点到对称的本质,即对称事物(以及后面的轴对称图形)的共性:可以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完全一样。
不要在美、漂亮这些非本质属性上过多纠缠!有!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学安排。
此安排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上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作用。
学生独立看、想,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在生活中(室内、室外、校外)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1)教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交流知道了许多物体是对称的。
其实生活中远不止这些对称现象。
想一想,你还发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为什么说它是对称的?先独立想,再告诉同伴,好吗?(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学习。
在解释为什么说它是对称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1)书上第117页第2题做墨渍图。
(2)书上第117页第3题:搭积木,无积木者可用小棒、图片等代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 对称现象
《对称现象》教学设计青神县实验小学袁明霞一. 教学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
《对称现象》是小学数学西师版“轴对称”的第一部分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把认识轴对称图形分3个学段来学习,这是第一学段的教学。
要求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甚至于对中学阶段的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知识基础是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和在一、二年级已认识的一些简单图形,如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等。
“对称”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有些陌生,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现象的事物学生也看见过,对三年级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好动心理和实践操作能力,除了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也就是新课程提倡的“做中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获得知识。
3. 教学环境分析。
我确定选择多媒体教室,把教学内容与电教媒体有机地整合,化静为动,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合作中愉快地学。
二.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
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课件、一个蝴蝶图片、数码相机。
学具准备:每人一个蝴蝶图片、每组一桶积木、小棒、。
五.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1.选择动物说理由。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想去美丽的森林里看看吗?瞧!(课件展示:美丽的森林里。
)森林美吗?你看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最喜欢哪只动物?(根据学生选择点击放大)2.观察外形说特点。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对称现象》教学设计与反思
《对称现象》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对称现象》教学目的:1、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感知对称,识别对称图形。
教具、学具:课件、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春天到来,人们都喜欢外出春游玩耍。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参观一所美丽的校园,好吗?(出示课件1:主题图)师:从大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有教学楼、乒乓球台、树等。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它们是两边一样的)师:你看,整齐别致的教学楼前面有两棵高大的扬树,,操场中间是供同学们锻炼身体的双杠和乒乓台……孩子们,其实呀,校园里这些现象都是对称现象。
(板书:对称现象)二、教师主导,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实物图,学生自主观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指导学生看书,师:这里都有些什么?(有蝴蝶、书、蜻蜓、飞机、杠铃、绳子结成的横“8”、七星瓢虫、火箭)师:孩子们可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物体,仔细观察它的样儿,然后向同伴讲一讲。
(学生选择物体进行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讲讲你所选物体的样儿?生:我喜欢飞机。
飞机的身子两边各有一个翅膀,下面两边各有一个轮子,它的两边都一样,就像一只大鸟;我喜欢蜻蜓,蜻蜓的头上鼓着一双大眼睛,身体两侧长着一对透明的翅膀,身体的两边都一样;我喜欢天平,天平的两边各有一个盘,它们的两边一样;我喜欢书,打开的书合在一起,完全重合了。
课件演示2,师:老师从书中选了几个物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不是和同学们说的一样——两边都是一样的?(板书:两边一样)2、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对称现象师:那,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没有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是两边一样?(1)、小组学生对折实物图(2)、学生展示师:你还能判断其他图形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以后试一试。
三年级数学下册4_2轴对称图形教案1新版西师大版
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联系生活,通过观看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熟悉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大体特点。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熟悉和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进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踊跃情感。
3. 情感目标: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踊跃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操作熟悉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明白得并把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假设干张。
教学方式:“引导--自学”法。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在咱们的生活中有许美的东西,相信通过预习同窗们的收成必然很多,那这节课就把你收成到的知识和大伙儿一路交流分享吧!1. 第一咱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屏幕出示)这些图形漂亮吗?什么缘故这么漂亮啊?请大伙儿认真观看,你有什么发觉?(学情预设)生1:我发觉蝴蝶的两边都相同。
生2:我发觉蜻蜻的两边都一样。
生3:我发觉飞机的上下两部份完全一样。
引导学生发觉它们都是对称的。
师: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有的左右对称,有的上下对称。
在生活中咱们称这种现象为对称现象。
2. 那你能说一说生活中你看到的对称现象吗?学生举例,全班交流。
二、动手操作,揭露新知。
1.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对称现象,那在图形中有对称现象吗?请同窗们看这组图片:(屏幕出示)你发觉了什么?师:对,有的图形左右对称,有的图形上下对称,它们都有一个一起的特点是什么呢?生:都有完全相同的两部份。
师:咱们把如此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图形)2. 你如何才能明白它们是对称图形呢?生:把它进行对折。
师:对折以后怎么样呢?(屏幕演示)对了,对折以后,看两部份是不是重合了。
那咱们明白了图形的对称,想不想动手折一折,体会一下对称呢?请拿出咱们预备的长方形纸,并对折。
鼓舞学生用多种方式对折,并展现学生的不同折法。
师:对折后的两边怎么样?让学生感知重合。
3. 咱们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和咱们的折的一样吗?打开书118页看例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2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轴对称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界定轴对称;2.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轴对称的方法,画出轴对称图形;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和分析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及轴对称的判定方法;2.利用轴对称的方法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分析轴对称的图形能力;2.教会学生如何从非轴对称的图形中发现轴对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试题、黑板、彩笔、图形纸、树枝或卡纸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教师问学生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轴对称的图形;2.引导学生们讨论识别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第二步:轴对称的概念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正方形,介绍轴对称的概念;2.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即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线条折叠,两边完全重合。
第三步:轴对称的判定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比较轴对称和非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自己发现轴对称和非轴对称的不同之处;2.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在图形上判定轴对称的方法,即在某一条线条两边对称。
第四步:练习1.在图形纸上画出一组不同形状的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轴对称轴;2.学生可以用卡纸或树枝验证自己的判定是否正确。
第五步:作业1.完成教师发放的轴对称练习题;2.家庭作业:观察日常生活中是否有轴对称的图形。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轴对称的概念和作用;2.在练习环节中,学生完成了一系列的练习,从中也掌握了判断轴对称和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3.在家庭作业中,学生不仅能练习判定轴对称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推动作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
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教具准备:flash课件,实物图形。
学具准备: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看一看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水口镇的王老师。
听说石宝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是最棒的,大家能不能把最棒的一面展现出来,让老师带回水口去呢?好,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就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聚在一起玩游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森林吧?课件展示:美丽的森林里,很多动物,动物身上有对称的图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森林中的对称现象,并提问:森林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说出森林中的一些对称现象,并把有对称现象的事物放大闪烁)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现象。
(板书课题)二、感知对称现象:想一想1.感知对称现象(1)课件展示:两个“囍”字,奥运五环旗,树叶等实物。
教师:这些物体都幽美吗?学生:这些物体真幽美。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些事物为什么这么幽美。
学生发表意见时,尽量让学生说到他们两边都是一样的。
(2)想一想,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将这些事物对折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把这些物体对折,两边是一样大的。
学生:这些物体的图形都是对称的。
教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物体都是对称的,也很幽美。
(3)折一折教师:打开手里的图形,折一折,要怎样折才能使两边完全重合?学生动手,老师指导。
适时让学生展示。
想一想,对称事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三、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找一找(1)欣赏对称xx。
课件展示主题图。
教师:你能找出图上的对称事物吗?找找看。
教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对称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称现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15~117页。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对称”
1.开门见山,指出学习课题:对称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对称。
2.独立看书第115~116页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115~116页,边看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看了,想了,想不想说说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看书后的想法。
要求:组内每个人均要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看、听、问的方式了解组内说的情况。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发现时,其他小组派代表补充,相同发现不重复发言。
要求:发言时要说明是组中集体的认识还是个别认识,如果有个别认识,应说明是谁认识到的。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控,如果学生表达偏离建立对称概念的目标时,要适时适宜导回,并注意点到“对称”的本质,即对称事物(以及后面的轴对称图形)的共性:可以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完全一样。
不要在“美”、“漂亮”这些非本质属性上过多纠缠!
[点评:“对称”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然而这两个字对学生来说仅仅是两个字(符号)而已,它到底有什么实际含义,学生是弄不清楚的。
为了让学生脑中有一些初步的、具体的表象,就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素材让学生充分进行感知,进而初步发现这些对称事物的共同特征——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到底到哪里找这些素材呢?现成的课本上就
有!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学安排。
此安排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上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作用。
学生独立看、想,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
二、在生活中(室内、室外、校外)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
(1)教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交流知道了许多物体是对称的。
其实生活中远不止这些对称现象。
想一想,你还发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为什么说它是对称的?先独立想,再告诉同伴,好吗?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学习。
在解释为什么说它是对称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点评:书上看到、学到的“对称”现象,生活中也有!此环节的安排一是用初步感知的对称现象的共性,在生活中去找符合这类共性特征的现象;二是拓宽对称的外延。
]
三、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1)书上第117页第2题“做墨渍图”。
(2)书上第117页第3题:“搭积木”,无积木者可用小棒、图片等代替。
要求:要边做边说,如:我搭了一口箱子,是对称的……
[点评:“做”更能强化对对称的认识。
]
四、在辨析中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通过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许多图片(也可就用书上第119页练习二十第1题的素材),让学生辨析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简述原因。
五、通过生活中的反例进一步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教师:生活中有没有不对称的事物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再相互说说,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要引导点穿:不对称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对称的话就不美、不谐调、不方便。
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条腿的人或其他动物。
[点评:先正面建立了“对称”概念,再通过反例深化认识“对称”的本质。
]
六、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称)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
指出:正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美丽、漂亮,想知道关于对称的更多知识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它。
[点评:本课最大特点是抓住建立“对称”概念这个关键,先利用教科书上的材料让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起一些表象,再通过用“对称”的本质特征在生活中找对称现象,之后在动手做、动口辩等活动中深化对“对称”的认识,这样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