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改革迫在眉睫》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改革迫在眉睫》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改革迫在眉睫》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改革迫在眉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掌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及意义;2.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及其重要意义;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发生背景–意义2.五四运动–发生背景–意义3.国共合作–历史背景–意义4.北伐战争–历史背景–意义5.社会改革运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改革运动及其特点–改革失败原因6.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背景及其意义;2.掌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四、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2.讨论: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3.分组研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将学生分组研讨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景、意义以及影响。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化问题;2.讲解五四运动的发生背景和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对现代化进程的促进;3.分组研讨五四运动的背景、意义以及对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第二节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讲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上政治合作的重要性;2.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军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华民族崛起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社会改革运动1.讲解经济领域的改革运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对现代化进程的促进;2.讲解政治领域的改革运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政治改革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3.讲解文化领域的改革运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4.讨论对改革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节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现实问题;2.讨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方法;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探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需进行的改革和完善。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迫在眉睫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

〔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学习要点】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建议】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改革,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联系我国古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这次改革的意义。

建议同学们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基本内容的同时,可与中国历史上其他的改革作一比较,以更好地认识这次改革的特点。

先介绍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然后,教师对鲜卑族作一介绍:☆部族与政权兴衰:中国古代游牧民族,被称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先世是商代东胡族的一支。

秦汉时从大兴安岭一带南迁至西刺木伦河流域。

曾归附东汉。

匈奴西迁后尽有其故地,留在漠北的匈奴10多万户均并入鲜卑,势力逐渐强盛。

公元2世纪中叶首领檀石槐被鲜卑各部推为“大人”,建立包括宇文、慕容、拓跋、段、乞伏等部的军事联盟,分东、中、西三部,各部均置大人统领。

东汉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

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所制“角端弓”为古代有名的武器。

檀石槐死后鲜卑部落联盟解体。

十六国时期鲜卑的慕容、乞伏、宇文、拓跋等部都曾建立政权。

特别是拓跋部于5世纪中建立北魏王朝,统治北部中国达140余年。

☆野蛮落后的民族:公元304年,当时还是“八王之乱”。

幽州刺史王浚引进慕容鲜卑来对付成都王颖。

慕容鲜卑乘机大掠中原,抢劫了无数财富,还掳掠了数万名汉族少女。

回师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把这些汉族少女充作军粮,宰杀烹食。

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下册改革迫在眉睫知识点总结1、宗主督护制——制度建设的弊端:(1)性质: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有,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

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水准不等的农民(又称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向坞堡主交纳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

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拓跋鲜卑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按照公社结构理解这些宗族坞堡组织,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建立联合统治,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利用他们代替北魏政府督护地方。

魏孝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

(2)目的: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3)内容:宗主(即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

北魏前期征税,由“县宰(令)集乡邑三老,计赀定”,分为“三等九品”。

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

不过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

一方面,这是因为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水准上造成了贫富莫辨的情况,如《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另一方面,也因为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地主所交纳的不多,而广大劳动人民却负担沉重。

此外,北魏临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是很多的,主要也是加到劳动人民头上。

所以,九品混通虽有其名,而流弊是严重的。

(4)影响:①导致赋税制度的混乱,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②引起两个矛盾的激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发;阶级矛盾:宗主之下的苞荫户多数没有户籍,是地主的私家人口,所受剥削和奴役极重。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3.1 改革迫在眉睫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3.1 改革迫在眉睫

-15-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S 随堂练习
IAN XING LI TI
UITANG LIANXI
1
2
3
4
5
5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黄河流域的民族关系出现了什么趋势?如果你是孝 文帝,你应该怎样顺应这种趋势? 答案: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融合趋势。顺应民族融合 的潮流,采用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16-
-8-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D 典型例题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③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济、 文化相对落 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 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④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悬 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 族发生矛盾。 (3)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
-10-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Z 自主预习 K 课堂互动 D 典型例题
I ZHU YU XI
E TANG HU DONG IAN XING LI TI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例题 2】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 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 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 ( ) 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 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 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 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 解析: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 合法性。 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 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 答案:B

高二历史3-1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高二历史3-1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⑴族源: 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 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 东晋时建立代国,为前秦吞并。 ⑵崛起: ①背景: 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②北魏建立:386年拓拔珪 2、统一黄河流域:439年 拓跋焘
鲜卑族是我国北 方阿尔泰语系游 牧民族,其族源 兴起于鲜卑山 (今大兴安岭山 脉),因此为族名, 拓跋部是其部落 之一。最新考古 已证实,位于内 蒙古大兴安岭的 嘎仙洞内的石刻 祝文刻写的是鲜 卑族拓跋部的祭 祖文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跋部的 发源地。
课堂小结:孝文帝改革有何必要性与可能性?
必要性: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要求 ①制度上的不完善和欠缺,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③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可能性: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 会生产发展; ②拓拔珪等实行汉化措施,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③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 后执掌朝廷实权; ④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 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二、拓跋珪的汉化措施 1、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 2、措施:
政治:编户定居;仿汉制设官;重用汉人,国家 机构日益完备 经济:计口授田,劝课农桑(转向农耕生活) 文化:兴办太学,吸收汉文化
3、作用:
①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 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②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③少数民族日益汉化,出现封建化趋势和民族融 合趋势。
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1)制度欠缺的表现: ①宗主督护制: ②赋税制度混乱: (2)制度欠缺的影响: ①引发政府财政危机 ②加重人民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激化 3.人民起义,社会动荡——威胁统治 ①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族、羌族) ②百年间人民起义多达80余次

2013年高二历史知识探究课件3.1《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2013年高二历史知识探究课件3.1《改革迫在眉睫》(人教版选修1)

【特别提醒】 1.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及出现原因。 (1)主要矛盾: 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 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③鲜卑贵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2)出现原因: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系,北魏政 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 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 ②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 化。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探究: 材料 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 敛,倍于公赋。
——《魏书·食货志》 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 以猜忌夷灭。
——《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
(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提示:北魏统治前期政治上保留了宗主督护制。危害:经济上 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 (2)在民族关系上存在何种弊端? 提示: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知识点拨】 2.宗主督护制。 宗主督护制是北魏地方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特定历史时期 的产物。十六国以来,北方长期战乱,旧的乡里制度遭到打击, 为了抵御侵扰,汉族豪强大族按照血缘和地域关系把民户聚集 在一起,建立坞堡。北魏承认了坞堡主拥有宗族佃客的合法性, 给予他们以宗族长身份督护所统民户的权力,负责维持地方治 安和赋役征发。
【特别提醒】 北魏统一过程中的汉化。 (1)拓跋部封建化的主要途径是与汉族士人相结合,吸取汉族 传统的统治思想、经验和政治制度。拓跋焘统治时,将这种合 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拓跋焘统治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搜罗各个割据政权中有才 识的汉族士人为己所用。
【知识点拨】 1.北魏能够统一北方的四大原因。 (1)经济上: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 定居生活,适应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2)政治上:仿照汉制设官,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善朝廷 典章制度,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3)文化上:兴办太学,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4)军事上: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动一系列征伐兼并战争。

改革迫在眉睫.doc

改革迫在眉睫.doc

改革迫在眉睫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及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和生产方式必要性和必然性;(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学习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甘落后、勇于进取、学习先进、迎头赶上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正视问题、找出办法、想出对策的意识,有助于让学生认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北魏骑马武士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生:北魏骑兵威武健壮、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威武形象。

(或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师:这和北魏迅速崛起有什么关系?生:这是北魏迅速崛起、一统北方的原因。

师:对,孝文帝登基后,北魏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那么,促使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北魏当时有哪些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新课的学习。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改革迫在眉睫【推荐下载】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改革迫在眉睫【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改革迫在眉睫
高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改革迫在眉睫
1、宗主督护制——制度建设的弊端:
(1)性质: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

西晋末年以后,北方长期战乱,十六国时期,诸少数民族政权频繁更迭,地方基层行政机构实际已不复存在,各地豪强地主聚族而居,纷纷以宗族乡党的形式,占据有利地势筑坞立堡,割据一方,武装自卫,从事生产,维持生存。

这些豪强地主称为宗主,坞堡里的农民实际上是坞堡主控制的依附程度不等的农民(又称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向坞堡主交纳地租,承担劳役和兵役。

魏道武帝建立北魏政权时,拓跋鲜卑缺乏封建统治的经验,按照公社结构认识这些宗族坞堡组织,为了取得各地宗主的支持,建立联合统治,承认宗主在地方上的势力和他们的政治经济权利,利用他们代替北魏政府督护地方。

魏孝帝元宏改革时,采纳给事中李?建议,于太和十年(486)建立三长制,以取代宗主督护制。

(2)目的: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
(3)内容:宗主(即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农民名义上依照财富多寡承担数额不等的赋税负担,实际上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

北魏前期征税,由“县宰(令)集乡邑三老,计赀定”,分为“三等九品”。

九品是根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不同等第将税送到不同地区。

可是实际在征税时,并不按这个九品征收。

一方面,这是由于世家大族已经隐瞒了大量的田地和人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贫富莫辨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3.1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3.1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一、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是少数(游牧)民族政权
“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 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记》
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 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一)北魏的崛起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386年-409年)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三)统一黄河流域
(1)统一:439年,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统
一了黄河流域。 北魏
(2)影响:
①局初面步;②结为束北了方西创晋造灭了亡刘一以宋个来较北为方安的定分的裂社割会据
环境;③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④为各族 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姓名 409~423年在位 政绩 拓拔珪 建国,推行汉化改革
拓跋嗣
(略)
拓跋焘
统一
拓跋浚
(略)
拓跋弘
禅让皇位于拓跋宏
拓跋宏
实行孝文帝改革
宗主督护制
北魏前期地方基层组织的一种形式。五胡 十六国时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 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 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改变这一现状,便任命 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宗主督护制对维护 基层治安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豪强地主趁机隐 瞒其控制的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 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十六国 北朝

三西


蜀 国 吴 晋 东晋
南朝
南北朝发展示意图
北朝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高二历史 改革迫在眉睫(优质精选)

高二历史  改革迫在眉睫(优质精选)
❖2、改革的必要性:阶级矛盾、民族矛 盾、社会动荡。
❖3、改革的可能性:民族融合的趋势、 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4、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 革的奠基。
课件在线
22
小结
改革的背景
1、北魏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奠定基础
2、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 4、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2)影响
北魏历史进入了课件新在线 的发展时期 10
2、拓拔珪的封建化改革: (1)依据:汉族封建政权 统治方式
(2)措施:
①解散部落,实行编户;
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③仿汉制设官,重用汉族
儒生; ④兴办太学,学先进文化
崔浩
(3)影响: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
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国家机构日益
完备,为统一黄河流域课件奠在线定了基础。
11


3、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439年
拓 拔
(2)人物:太武帝拓跋焘 焘
(3)意义
①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
会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
合。
课件在线
12
探究问题一: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大部 分时间都是统一的。你是怎样看待我 国历史上的统一现象的?在国家统一 方面,你现在有何热切的期盼?
——《魏书·李冲传》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 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此。在战争时,往往驱 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 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3.1《改革迫在眉睫》

3.1《改革迫在眉睫》
经济上:实行编户(齐民);授田劝农;
政治上: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
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
政治上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学习农耕经济 文化上学习汉文化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 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北魏前期统治者简介
阶段特征(420~589)
政治: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经济:江南迅速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民族关系: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 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改革,通过改革鲜卑 族逐渐实现了由游牧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促 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和完成统一奠定了 基础。
2拓拔珪和拓拔焘初期汉化,加快了北魏封 建化进程,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3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 习汉族先进文化; 4孝文帝深受汉文化影响,想通过学习先进的汉文 化改变鲜卑落后的局面,巩固统治。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 帝先后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学习汉族先进 文化的旨在维护统治的封建化运动,统称为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⑴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 ⑵赋役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北魏前期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按资 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 收送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一方面由 于世家大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 另一方面,由于官吏与地主勾结,把负担压在广大 人民身上。
庙号
北魏太祖

课件4: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课件4: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改革的客观条件)
1.北魏的崛起
(1)起源:东北鲜卑族拓跋部。 (2)建国: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为魏,史称北魏。 (3)迁都: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 (4)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的分裂 割据局面。
材料一 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北魏统治者还随时强迫 百姓们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毫不怜惜。“每有骑战,汉人 为肉篱。”
社会矛盾: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鲜卑贵族 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二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 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
材料五 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 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 族发生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危机四伏。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矛盾: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鲜卑贵族 盘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
2.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危机四伏。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改革的主观条件)
1.冯太后 (1)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政权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 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2)和冯太后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史书记载,孝文帝的祖母冯太皇太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曾对他实施
C 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冯太皇太后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高中历史课件 3.1 改革迫在眉睫

高中历史课件  3.1 改革迫在眉睫

1.崛起: 鲜卑 (1)起源于东北_____族拓跋部。 代国 (2)东晋时建立_____,后被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
2.发展: 拓跋珪 北魏 (1)386年_______重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_____。 398 (2)____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北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统一: 黄河流域 (1)完成:439年,统一_________。 (2)影响: ①初步结束了西晋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②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民族融合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_________。
为了抵御侵扰,汉族豪强大族按照血缘和地域关系把民户聚集
在一起,建立坞堡。北魏承认了坞堡主拥有宗族佃客的合法性, 给予他们以宗族长身份督护所统民户的权力,负责维持地方治
安和赋役征发。
【特别提醒】
1.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及出现原因。
(1)主要矛盾: 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 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盾。
(2)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醒】
北魏统一过程中的汉化。
(1)拓跋部封建化的主要途径是与汉族士人相结合,吸取汉族 传统的统治思想、经验和政治制度。拓跋焘统治时,将这种合 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拓跋焘统治时期通过兼并战争,搜罗各个割据政权中有才 识的汉族士人为己所用。
(4)军事上: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动一系列征伐兼并战争。
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制度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_____不够完善。 赋税收入 徭役征发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也激化 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

改革迫在眉睫(ke)

改革迫在眉睫(ke)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重要前提 二、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改革的有利条件 三、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 1.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⑴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 ⑵赋役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2.民族矛盾激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
阅读材料思考: 材料一: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 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此。 材料二: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 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 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 屋。” 材料三:P34【学思之窗】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1.民族矛盾尖锐; 2.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 2.阅读课本举出该问题导致后果的一个实例。
材料一
北魏骑马武士俑
材料二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
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 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材料三
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己。
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此屋。 ——《宋书·谢灵运传》 材料四 右图是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
考查点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历代统治者的决策方针总是从其统治利益出发的。
北魏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不安,深受汉文化影
命题 立意 响的孝文帝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从孝文帝 改革的背景入手考查改革的相关因素,以此考查学 生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⑴兴起: 源于东北鲜卑族拓跋部→魏晋之际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东晋建 立代国 ⑵发展: ①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 ②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399年拓跋珪称道武帝,进入新时期: 对外: 武力征服 对内: 参照汉族政权统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迫在眉睫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1.改革迫在眉睫一、教学目标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课时安排1课时。

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的一次重要改革。

学习孝文帝改革,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发展,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意义。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3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高二历史人教课件第3单元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栏 目 链 接
(1)根据材料,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的是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 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第(2)、第(3)问要结合所 学的知识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答案:(1)制度:宗主督护制。 (2)危害:剥削农民,隐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 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形成。 (3)关系: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 孝文帝进行改革。
栏 目 链 接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堂导学
栏 目 链 接
关于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出现原因。 ①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 在政权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赋税制 度上的混乱。 ②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 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 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 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 入和徭役征发。
栏 目 链 接
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 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 重,苦不堪言。 ③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 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 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 系。 (3)社会影响。 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这也成为了 孝文帝改革的时代背景。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 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 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 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答案:A

高三历史教案:改革迫在眉睫

高三历史教案:改革迫在眉睫

高三历史教案:改革迫在眉睫教案名称:改革迫在眉睫教案类型:高中历史教案教学科目:历史教学年级:高三参考课本:《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背景和主要事件;2. 分析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和危机;3. 掌握中国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4. 理解改革的内外动因和推动者,并能对其进行评价;5.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面临的困境;2. 分析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 掌握改革的内外动因和推动者。

教学难点:1. 分析改革的内外动因和推动者;2. 评价中国近代的改革尝试。

教学准备:1. 电子教学设备;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 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轴,帮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步骤二:讲解(20分钟)1. 提出问题:中国近代历史面临的困境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改革?2. 分析近代中国的困境和危机:帝国主义侵略、国家经济落后、社会秩序混乱等。

3. 讲解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高国家实力、保卫国家利益、挽救民族危亡等。

4. 分析改革的内外动因和推动者:内因有民族意识觉醒、社会改革呼声等;外因有列强的压力和威胁等。

步骤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中国近代的改革尝试,并总结出其成功和失败之处。

2. 合作分享:请不同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步骤四:解答疑问(10分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补充。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2. 评价近代中国的改革尝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研究任务,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改革尝试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项目研究,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或事件,分析其改革的内外动因和推动者,并撰写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
奠定了基础。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⑶北魏统一北方: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⑶北魏统一北方: 431年灭夏国 436年灭北燕 439年灭北凉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措施: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仿汉制设官; 延揽人才,重用汉儒,完备国家机构; 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意义: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意义: 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⑴北魏的崛起: 族源:东北(大兴安岭) 魏晋: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北魏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⑴北魏的崛起: 族源:东北(大兴安岭) 魏晋: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386年建立——北魏
398年迁都平城,399年拓拔珪称帝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措施: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措施: 分土定居;
选修一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汉后的政权更替情况:
东 汉 蜀
魏 吴
西 晋
十六国 东晋
北朝

南朝
北魏帝王世系表:
道武帝:拓拔珪
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 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珪重 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
明元帝:拓拔嗣
太武帝:拓拔焘
…… 献文帝:拓拔弘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孝文帝:拓拔宏(元宏)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政治制度的欠缺: 一是:政权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的统治方 式;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政治制度的欠缺: 一是:政权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的统治方 式; 二是:赋税制度混乱。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2.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2.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 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 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 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 合。 ★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北魏面临严重的统治 危机。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政治制度的欠缺: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⑴北魏的崛起: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⑴北魏的崛起: 族源:东北(大兴安岭)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⑴北魏的崛起: 族源:东北(大兴安岭) 魏晋: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⑴北魏的崛起: 族源:东北(大兴安岭) 魏晋:拓跋部游牧于山西内蒙古一带 东晋:前秦瓦解,北方再次分裂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3.人民起义和社会动荡: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3.人民起义和社会动荡: 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羌);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3.人民起义和社会动荡: 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羌);
百年间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沉重打 击了北魏统治。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北魏面临严重的统治 危机。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 会生产的发展;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影响: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 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 合。
◆二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 统治危机; ◆三是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 汉族先进文化。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措施: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措施: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仿汉制设官;
一、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⑵拓拔珪的改革: 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措施: 分土定居; 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仿汉制设官; 延揽人才,重用汉儒,完备国家机构;
3.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4.孝文帝认识到必须要改革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二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 统治危机;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是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3.人民起义,社会动荡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 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 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 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
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 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