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5 教学课件 《苏轼词两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46张PPT

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46张PPT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 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 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 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 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黄州中期
平和淡泊 江海寄馀生
是伤感,是自责。 慨叹岁月无情而功 业无成。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 江月。
是洒脱,是旷达。回 首往事,恍如梦中。 权且以酒酹月,宣寄 情志。
周郎
二十四岁 春风得意 文武双全 功成名就 少年得志
伤 今
苏轼
四十七岁 待罪黄州 文弱书生 壮志难酬 年老无为
怀古词
课 绘奇景:雄伟壮阔
堂 颂周瑜:功成名就
发感慨:壮志难酬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自信破敌
所叹:
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未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 物巧妙的融合在一 起。意境阔大、气 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 昔英雄的缅怀。
画卷乱 ,起石 一千穿 时堆空 多雪,
作者就是在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 咏史表达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 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 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 感慨。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上阕:
所见:
巨浪、故垒、 乱石、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画 千古英豪
下阕:
写作背景: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旷 达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5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全词的结构中其什么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启下
赏析下阙: 分析人物,体会情感
作者写到的豪杰是谁?
周瑜
描写这位豪杰句子的有 哪些?
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 的豪杰形象?
1、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有何作用?
——苏轼《赤壁赋》
感奋感伤的色彩 功业无成的感慨 旷达洒脱的情怀
怀古词

绘奇景:雄伟壮阔

颂周瑜:功成名就

发感慨:壮志难酬

怀古伤今
七、课外鉴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思考: 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句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② “东风”一词的深层寓意是什么? ③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朗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 ∕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 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 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整体感知
上阙:着力描绘赤壁雄奇之 景 下阙:写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发个人感慨。
鉴赏上阙: 欣赏美景,品味语言
上阕写了哪些景观:
所见:
浪、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哪些 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件(共34张PPT)(共34张PPT
1、衍生于诗。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 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 4、词从章法上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 阕”“下阕” 。一般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 5、根据词作的风格将其划分为两派: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2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是 什 么 样的意境?
周瑜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装束极儒雅,神态极为悠 闲,从容,好像一切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了。如此指挥 若定,风度何等令人生敬!
词下阙
3.苏轼为什么如此艳羡周瑜?用意何在?
苏轼在政治上频频受阻,壮志难酬,周瑜是他热切向 往的,又是难以企及的梦。
小拓展
苏轼赠予爱妻王弗的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远处话凄凉。
词下阙
5 . 以上 的 对比,都是为下文的对比作铺垫,下文 重要对比应是什么对比?
事业上的对比。周瑜34岁就是赤壁大战的指挥者,而 苏轼被贬时是四十七岁,可谓报国无门,可谓满纸芳荒唐 言,一把辛酸泪。在泪眼朦胧之中,我们似乎看到词人孤 独的背景,事业上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强烈的对比导致 一种失落,一种悲剧的美。
词下阙
4 . 轼此时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①年龄:方才我们说过周瑜指挥赤壁大战时34岁。而苏轼被贬 黄州是47岁,可谓知天命年,这是年龄对比。
②外貌:周瑜外貌是雄姿英发,而词人是早生华发,雄姿英发 的周瑜与早生华发的苏轼形成第二组对比。
③婚姻生活:周瑜有倾国倾城的江南美女小乔相伴,苏轼被告 贬黄州之前,便已失去了相濡以沫的爱妻王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2.5《苏轼词两首》课件(共61页)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名画《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背景回放]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当时苏轼已近 50 岁,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此时,苏轼深感自己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 就,尤其政治上的挫折,更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由于内心 十分苦闷,苏轼便经常游于江湖之间,其间他写出了一些著名的散文、诗词,如 《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由于作者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便有了“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的流露,情调显得低沉。但其追求功业的豪迈心 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四、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2)樯橹灰.飞烟.灭( (3)已而遂晴.( (4)竹杖芒鞋轻胜马.(
) )
) )
五、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生活作风不好,轻浮放荡。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从来,一向。
猛将必发.于卒伍
故.垒西边
(2)故既 三 已克 日 而, 断 遂公 五 晴问 匹 ,其 , 故.大 故 作.人 此 故 .嫌迟
君安与项伯有故.
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且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 (4)向秋 向.天 吾漠 不漠 为向 斯.昏 役黑 回车叱牛牵向.北
四、(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 像烟一样(3)形容 词作动词,天放晴 (4)名词作动词,骑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5 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课件
苏 轼
• 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人 生无难题。 人生再多的风雨, 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 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 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 一样豁达。
1、全词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序写作词缘由,上片写雨中事,下 片写雨后感。
2、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 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轻 胜马”,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1、豪放风格。充分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 大方豪迈的形象;阔大雄浑的场面。 2、旷达风格。《定风波》 3、婉约风格。这些词感情纯洁深婉,XXX 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 发展。(《蝶恋花》)
蝶恋花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 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声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 情恼。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夜, 短松冈。 【简析】以真情入词,或由苏轼始。宋神宗熙宁 八年,东坡任密州(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夜,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有 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 的悼亡词。苏轼19岁娶同郡17岁王弗,后 出蜀入仕。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故乡。 苏洵告苏轼:“妇从汝于艰巨,不可忘 也。”
• 雨中东坡—笑对 人生风雨的达者
• 雨后东坡—堪破 人生晴雨的智者
• 词人是一个吟啸 徐行、拄着拐杖 、穿着草鞋、顶 风冒雨,不畏艰 巨、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形象。
写作手法
1、以小见大:
词人写途中遇雨,竹杖芒鞋,顶风冒 雨,吟啸徐行。表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 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并且由 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 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不退缩、不丧气、 坦然处之的旷达心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件

4.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故垒.( ) 公瑾.( ) 萧瑟.( ) (2)多音字
还酹.( 料峭.(
纶((
)纶巾 )垂纶
任((
)任凭 )姓任
)
樯.橹( )
)
一蓑.( )
觉( (
)觉悟 )午觉
答案:(1)lěi lèi qiánɡ jǐn qiào suō sè (2)ɡuān/lún jué/jiào rèn/Rén
【注解】 ①亟(jí):急切。 【译文】 强大而骄傲的,就会损害他的强大;弱小却 骄傲的,只会快速灭亡。
【评说】 骄傲与膨胀好比人的高血压,若不加以控制 就会脑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而导致死亡。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词坛巨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 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出身于一
问题1 有人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人 生如梦”表现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认 识的呢?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并非消极颓废。 结合上下阕词句可以看出,“人生如梦”是词人在 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
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壮 志难酬的苦闷。综观全词,可以说是意境壮阔,风格豪 放,豪放中略见苍凉,但“苍凉”掩盖不了其豪放旷达 的精神。
问题2 作为豪放派的开创者,苏轼唱出了当时时 代的最强音,他的奔放热情,他的豪迈旷达,感染了后 人。但是有人评论说苏轼在《定风波》中的“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些消极,与全词的 感情基调不合,你是怎样认识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精品课件(共6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5课 苏轼词两首 精品课件(共62张PPT)

表达了词人 对往昔英雄 的无限怀念。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第三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 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 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 开去。 “人道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 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 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 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
走 近 苏 轼
苏洵 苏轼 苏辙
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
《念奴娇》赏析
《定风波》赏析 高考链接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 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 所忆: 小乔初嫁了,雄姿 公瑾雄姿英发 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 自信破敌 烟灭。故国神游, 所叹: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早生华发、功业未就 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把江山、历史、人 物巧妙的融合在一 起。意境阔大、气 势雄浑。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 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 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 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 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 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 古代第一全才。
旷 世 奇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件 (共19张PPT)
苏轼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 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
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 融的写法。
3.理解作品思想内容,体会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 的情怀。 4.通过景物描写与人物形象塑造来抒情表意的写作方法。
作者简介
姓 名 时 代 (生卒年) 字号称谓 籍 贯 苏 轼 北 宋 (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3.《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 的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的年轻有为、英 气不凡? [分析指津] 可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来概 括周瑜的形象。作者写周瑜,其实是为了与自己进行 对比,来抒发怀古幽思。 这首词刻画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 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多 岁,不但没有建功立业,反而戴罪被贬黄州。作者怀 古思今,感慨万千。
4.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 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 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 “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 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 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报国无路的感慨。
【整体感知】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对下文有什么作用? 词的开篇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 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读者的面前,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接着用“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 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思考:比较这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
古》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画面不同 人物不同 情感不同
明确:《念奴娇》风格豪放,《江城
子》凄婉哀凉,属婉约风格
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思考:赤壁之战 中英雄人物何其多, 为何词人独怀念周 公瑾?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1
目标
–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 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 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 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 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 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 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 前排。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 定的位置。
合作探究
1 描绘壮丽之景

2 刻画豪迈之人

3 抒发豪壮之情
描绘壮丽之景
开篇
江山 历史 人物
境界开阔 气势恢宏

穿
写景 惊
﹙磅礴﹚
拍 卷
岩石山崖险怪 山崖高峻 江水汹涌 搏击的力度 波涛力量之大
刻画豪迈之人
小乔初嫁
英雄
雄姿英发
儒雅风度
谈笑间
功成名就 才能卓越
抒豪壮之情
探讨:“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所抒发的情感。

果。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
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 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
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件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 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 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 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 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 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 其代表作。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 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 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大江赤壁 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 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 建立功业 感伤身世 祭奠江月
二、品语言,入意境
•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 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 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 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 ③在这种意义上,“人生如梦”不是一般虚无的消 极,而是对时光疾逝、功业不成、“早生华发”的 感喟,多少有些低沉,但与其说是消极,还不如理 解为作者借“酹江月”寻找到了一处宣泄苦闷的出 口。最后的这一举动,传达出的是一种与山河、明 月、自然完全融合的达观、超脱、豁然情怀。
作者情感梳理:
①雄浑壮阔之境,寓旷达豪迈胸襟。
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渴望像周 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对的却是不幸的 遭遇。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课件·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豪放派不但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影响词林后学,从 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 词人。
4.文化常识 【赤壁】 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年), 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 址。文中的“赤壁”是作者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 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羽扇】 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是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谪黄州的第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 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 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 然处之”的心境。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 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而这首《定风波》的小序则 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 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 这“余独不觉” 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 他是有多方面创作 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 就。 生平 苏轼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 经历 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豪放词派的 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书画方面,苏轼 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 蔡襄并称“宋四家”。
5.词类活用 (1)大江东 去 . ( ( ) ) ) )
(2)樯橹灰 飞烟 灭 . .
(3)竹杖芒鞋轻胜马 . ( (4)已而遂晴 . (
6.特殊句式 (1)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5《苏轼词两首》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5《苏轼词两首》教学课件
参考答案:这首词的上片借自然界的风雨来象征政治斗争的风雨, 表达了词人履险如夷,不为忧患所动摇的修养。词中集中了三组形 象表现词人的旷达风貌,一是“何妨吟啸且徐行”,二是“竹杖芒鞋轻 胜马”,三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词人最得意的旷达行为,也是 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下片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进一步深化主题,写出词人对人生经验的深刻体会,面对人生的 晴雨宠辱偕忘、超乎物外。
莫听风雨之声 定 冒雨徐行 何妨吟啸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谁怕 风
春风吹酒醒 波
雨过天晴 斜照却相迎 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去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二、说说文章主旨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 来抒发作者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老 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定风波》记叙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洒脱的 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 受的政治打击的旷达之情。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任务一】 赏析《念奴娇》的情感与意蕴 1.《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具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引出对 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慕之情。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 点? 参考答案:①“乱石”两句一仰视一俯视,写山的奇峭高峻,写江的 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②“乱、穿、卷”写形,“惊、 拍”写声,“雪”写色,有静有动,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③将眼前景 与心中情交融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一句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在全词中起什 么作用?应该怎么读?
【明确】这一句属于表达中的记叙,点出了作者怀古的内容,交代出词人心中的英雄 ——周瑜,确定了本词要塑造和歌颂的对象。这两句中速、较为平直、客观的叙述性 语气朗读即可。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 四川)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 苏”。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 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 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 要求。他在散文、诗歌、书画方面均有成就。
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 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浑中融入一丝“苍凉悲 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
③“大江”二字缓势低起,“东去”重读且拖长,“东”字音调渐扬至高,“去 ”字音调本为仄音,慢慢转入降调,似有极目远眺、不舍逝去之恋;“浪淘尽”语速 稍快,“尽”字重读,似有无力挽狂澜之势,“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千古”“风 流”二词渐渐加重语气,“风流”拖长,应充满对英雄的歌颂、缅怀之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在全词中起何作用?如何朗读? 【明确】①本句对景抒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面所写景物的 总括,将这些具体景物收拢起来,成为一幅雄浑壮美的图画;“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由写景转为写人,引出对周瑜的具体刻画。 ②本句紧承前句急促紧凑的语速之后,渐渐转入舒缓,充满豪迈之情。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中,哪些词最具表现力?请你展开 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 出怎样的意境?对下文周瑜形象的刻画有何作用?该如何朗读?
【明确】 ①动词“穿”“拍”“卷”与形容词“乱”“惊”“千堆”等最具表现力。我们面 前似乎出现了似千军万马在奔腾、百万雄师在咆哮的壮阔江面,耸入高空的悬崖峭壁 挡住了长江的行程,一层又一层的滔天大浪被激起,它们气势磅礴地冲击着两岸的礁 石,又被一层层地击碎成千堆万堆的雪沫,寒气扑面而来,轰鸣声震耳欲聋,大地瑟 瑟颤抖…… ②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画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意境; 而这恰恰就是英雄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渲染气氛、 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③这三句动词重读,语速急促,充满气势,语调慷慨激昂,很好地渲染出了那种雄 浑、壮阔的意境。
三读“展想象,塑形象”
(1)“遥想”的内容有哪些? 【明确】遥想一直到“灰飞烟灭”。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他心目中的英雄的? 【明确】先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 以美人衬英雄,突出他年少风流、奋发有为。“雄 姿英发”是刻画周瑜形象的关键句,突出其英姿勃 发的气质;“羽扇纶巾”描绘他的服饰装扮,现其 儒雅娴静之风度;下阕“谈笑间”写其神态,突出 他大敌当前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潇洒;“ 樯橹灰飞烟灭”与前面的“谈笑间”又构成了时间 短而战绩丰的鲜明对比,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 丰功伟绩。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初读“感基调,明词意”
整体感知性诵读提示: 全词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即情感基调如何?)全词该用高昂 激起的语调来读,不是用沉郁舒缓的语调来读?上下阕有没有区别? 最后一句呢?
【明确】词的上阕咏赤壁,以写景为主,描写了大江、故垒、乱石 、惊涛等壮丽景色,引发以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词的下阕主要刻画 了周瑜年轻有为、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并发 出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 壁 怀
念 奴 娇

北宋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任轩练副使。黄州附近有个赤 鼻矶,相传为三国时期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作者曾两次到此游览,写下了两篇游记和这首词。其 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是 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掌握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 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 语言美、韵律美。 2、鉴赏词的写作技巧,学习烘托的手法和从生活小事中提练哲理的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 、壮阔的意境美。 4、通过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作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的英雄气概。 5、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的诗词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他俩的人格和面对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第二单元 ·第五课
苏轼词两首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课文导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大家还记得《赤壁赋》中描写曹操的句子吗? 我们一起来背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因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寥寥数语,一位纵横驰骋的 政治家、诗人曹操的英雄便跃然纸上。我们惊叹一 代文豪苏轼非凡的笔力和同样不俗的气概。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 | 必修4
再读“品语言,入意境”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是怎样引起下文的?应该以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去读?
【明确】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
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