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历年高考大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历年高考大题及答案

1.梭伦改革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但凡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绩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上的举措及其共同目标。

〔7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经济上举措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的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

〔8分〕二、梭伦改革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梭伦〕说到取消债务,说到本为奴隶而在实行解负令后得到自由的人们:“……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界标:指抵押地产的标识〕,以前她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解放,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摘自林志纯主编《世界通史资料》〕材料二〔1〕材料一、二分别表达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其内容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8分〕〔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7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孝文帝改革和梭伦改革都涉及政权机构,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6分)(2)对上述观点一、观点二,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看法。

2023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1测评

2023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1测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

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

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

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

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答案】(1)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2)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或沦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

对策及效果: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虽对贵族专权有所限制,但由于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没有保护平民的利益,反而使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更加激烈。

【解析】(1)体现:根据材料一主旨可知,“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最终会通过高压力量来解决。

材料二中“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这种建立僭主政治的企图正是高压力量的体现。

(2)尖锐矛盾:根据两则材料主旨可知,贫富差距反映出了当时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

表现:根据材料一“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和材料二“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可知,雅典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造成雅典贫富差距日益严重;根据材料二“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可知,当时雅典平民处境恶化,或沦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一

选修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一

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
本讲栏目开关
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
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
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
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
本讲栏目开关
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按财产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按等级高低享受相应的政
治权利。
3.创立四百人会议,使第三等级的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
会,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4.组建公民陪审法庭,实行陪审员制,打破了贵族对法律
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专题
本讲栏目开关
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
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
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课时训练·规范答题 一
专题
本讲栏目开关
(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 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 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里克利的 成功中你有何启示?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专题
本讲栏目开关
史证 改革维护平民的最低尊严,不损害贵族的特权, 体现了“中立”、“折中”的改革立场,但实质上仍然 维护了贵族奴隶主的特权统治,并未真正解决阶级矛盾。
史论结合·重点深化 一
专题

高二上学期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试卷及答案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பைடு நூலகம்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练习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题(一)1.(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梭伦一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订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

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

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

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

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7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利克里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原因有哪些?从梭伦和伯利克里的成功中你有何启示?(8分)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高二上学期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档

高二上学期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梭伦改革试卷及答案-教学文档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完整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附答案解析

ir 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the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
in 4.19 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c )
s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g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28.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to only one 2
d Sufferin —— 《汉书·食货志》 an 材料二 在 20 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 900 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
g 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 thin 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 e 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e 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
om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
r s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fo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d 2.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其主要特点是 c
oo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尽地力之教”
C.“相地而衰征”
D.“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
14.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政策法令、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的行政制
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精品文档 (3)移风易俗话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

精品文档 (3)移风易俗话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项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鞅变法措施触及了那一旧的政治制度?并概括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材料二: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图一:胡服俑图二:孝文帝出行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2)你从材料三中可得出孝文帝改革的那些信息?(3)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涉及的共同改革内容是什么?对改革进程起到怎样的作用?【解析】第(1)问要注意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提炼材料中的要点,加以概括。

根据“父子兄弟同室”、“民有二男”、“不得为属籍”可概括为宗法制。

“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分析在经济上、军事上的作用。

第(2)问,主要考查对图片材料信息的解读,特别要注意图名“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从而得出改革前后的变化。

第(3)问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并且注意题目的限定语。

【答案】(1)宗法制。

瓦解宗法分封制;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提高军队战斗力。

(2)孝文帝改革采取了移风易俗的一系列措施;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人的封建化进程。

(3)移风易俗。

巩固改革成果;促进改革深入。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材料三:孝文帝宣布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

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孝文帝“一律改行汉制”这一做法?材料四: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套学案与测评人民版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套学案与测评人民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全套学案与测评专题一梭伦改革一雅典往何处去巩固方案一级目标1.早期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D.农民和手工业者4.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5.公元前631年,雅典发生的武装暴动遭到谁的反对和抵制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贵族和平民6.对早期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期制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7.雅典贵族剥削平民的方式有①高利贷②债务奴隶制③直接处死④兼并土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关于雅典的“六一汉”的状况,表述准确的是①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②失去了人身自由③依然保留着平民的政治权利④不仅自己而且妻子儿女都成为富人的依附民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9.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梭伦改革前的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与此相对应的措施应该是A.克里斯提尼的改革B.梭伦改革C萨拉米危机D.基伦暴动10.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1.简述工商业奴隶主在早期雅典社会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152301.公元前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AB.BC.CD.D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word完整版)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710 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

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

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

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

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

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答案】(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整顿地方吏治。

(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监察体制完善;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2023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3.2北方经济的逐惭恢复

2023年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3.2北方经济的逐惭恢复

历史教科书是一般国民普遍历史观的重要来源,代表了一国统治者的史观及立场,是建构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工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孝文自鄙胡俗,深慕华风,汉晋以下大改革家也。

论者议其忘强武之旧,习弱靡之风,国势之衰,萌芽于是。

然孝文弃平城而趋洛阳,失形式则有之……至于革鄙陋,趋文明,夫安能为孝文咎耶。

在北方民族同化上,孝文帝起了重要作用,鲜卑之同化中国,帝功居多。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

……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

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编自1913年《中国历史教科书》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两则材料对孝文帝改革影响认识的相同之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答案】(1)同:都认为孝文帝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功,促进了北魏政权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加速了向汉族封建王朝模式的转换(或汉化、封建化亦可)。

(2)立足点:材料一以汉族为中心,站在鲜卑文明发展的角度;材料二站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角度。

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倡导五族共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一律平等;中华民族的观念逐渐形成;这些思想必然反映在民国的教科书中;历史教科书负有建构中华民族形象和民族认同的历史使命。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孝文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

【教育资料】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综合检测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综合检测学习精品

绝密★启用前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回眸综合检测未命名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未命名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重要变革时期,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B.改革的性质C.改革的发动者D.改革的结果【答案】B【解析】通过分析改革的内容及结果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大多属于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而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则基本上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故ACD三项排除,B项正确。

2.“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①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故①②③正确;④材料中没有体现。

所以答案选C。

3.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A.它是由俄国资产阶级领导的B.它使俄国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它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D.沙皇专制统治让位于资产阶级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一场改革的性质不在于其领导力量是谁关键在于改革最有利于何种力量的发展,所以根据上述理论不难判断出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它应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测试卷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测试卷

第 1 页 共 3页……外…………………………订……: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内…………………………订……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 客观题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1. ( 2分 ) 梭伦改革最符合新兴工商业阶层利益的措施是( )A. 公民大会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B. 建立陪审法庭C. 确立财产等级制D. 废除债奴制 2. ( 2分 )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3. ( 2分 ) 王韬认为:“唯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递……如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

”与王韬这一认识相一致的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谭嗣同 4. ( 2分 ) 明治维新后较之明治维新前的变化有( )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资本主义社会 ②由半割据状态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 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取代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5. ( 2分 ) 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B.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C.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D. “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6. ( 2分 ) 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7. ( 2分 ) “horoi”是雅典土地上立着的标识宗教祭坛的石碑,它是土地税征税的依据。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附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

(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

(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试题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试题

2.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题文)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错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罗马法按阐述先后顺序为“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十二铜表法》能够得以颁布体现了平民所起的作用,在随着对外扩展的过程中,外邦人依然难以获得公民权,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据此分析可知①③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征2.《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答案】B【解析】第1页/共9页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体现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故选B。

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完整解读信息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材料主要反映了宗室贵戚怨恨商鞅.这是由于商鞅采取了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所以选D.考点:历史上的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4.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高中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9专题历史月考试题

高中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9专题历史月考试题

高中人民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6——9专题历史试题注意:所有题的答案全部做在答题卷上,否则不给分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每个2分,共50分。

1.下列对埃及阿里改革的出现的社会背景的正确叙述是①英法军事入侵埃及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号召进行民主革命③马布鲁克在国内争权夺利④意大利叩关A. ②④B. ①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③2. 埃及阿里改革包税制盛行,直接打击的主要阶层是A.新兴地主阶级B. 马布鲁克C.农民D. 外国殖民者3. 埃及阿里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对外战争频繁B.西方列强的干涉C.对封建生产关系触动不大D.继任者对改革措施的全部废除4.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去当工长。

”材料集中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A.大力发展军事工业B.聘请外国技师发展经济C.巩固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D.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5. 下列不属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废除农奴制B。

农村建立村社组织C.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D。

实行四民平等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的“解放法令”事实上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 地主C.农民D. 资产阶级7.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的压迫和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付出高额赎金买地B.对封建主的义务加重了C.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D.还要受到地方贵族村社的严格管理8.下图反映十九世纪初期俄国工业发展的真实特点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图A.工业发展促进了俄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B.农奴的生活十分悲惨C.工业发展较为落后D.俄国农奴制度比较落后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思想家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持农奴制B。

平缓改革农奴制C.废除沙皇专制和农奴制D。

加强中央集权10.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

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注:答卷卷面要求(1)格式规范:首先,写明关键词;其次,根据要求(答案来源、语言要求、要点分值)组织答案;第三,按照设问要求,一一对答;段落化(一问一段)、序号化(要体现要点层次)。

(2)书写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历史术语;要点化、简洁化。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

……秦汉以来缘(连)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

曹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

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

……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

《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

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

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

(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

(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

”然后再逐渐推广。

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

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

(6分)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宋仁宗在位中期,部分士大夫针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发起一次政治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的主要领导者为范仲淹。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正直,受到士大夫的推崇,遂与韩琦、欧阳修等人结成改革派集团。

庆历三年,此集团而提出限制官营恩荫人数,或加以考试,合格者始授官。

针对当时官员磨勘(考核官员的升迁)手续较为简易,范仲淹提出对磨勘进行严格管理,按政绩升迁,改变论资排辈之弊。

在地方,委各路官员以更大权力,同时精选监察官吏,负责甄别州县官吏善恶,不任事即予罢黜。

上述改革措施刚一出台,即遭到极大阻力,在反动派激烈攻击下,改革集团被贬出朝。

“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而终。

——整理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的影响及其“昙花一现”的原因。

(9分)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我祖宗以来,罢诸侯权,聚兵京师,衣粮赏赐丰足,经八十年矣。

虽已困生灵、虚府库,而难于改作者,所以重京师也。

今西北强梗,边备未足,京师卫兵多远戍,或有仓卒,辇毂无备,此大可忧也。

远戍者防边陲之患,或缓急抽还,则外御不严,戎狄进奔,便可直趋关辅。

新招者聚市井之辈,而轻嚣易动,或财力一屈,请给不充,则必散为羣盗。

今生民已困。

无可诛求,或连年凶饥,将何以济!赡军之策,可不预图?若因循过时,臣恐急难之际,宗社可忧。

臣请……,先于畿内并近辅州府召募强壮之人,充京畿卫士。

得五万人以助正兵,足为强盛。

使三时务农,大省给赡之费:一时教战,自可防虞外患。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1043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范仲淹整顿军备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范仲淹整顿军备的具体措施。

(6分)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元以前,中国的都城大都建立在长安、洛阳、开封,所在位置比较居中,靠近陆运河转输就很便利了。

元、明、清三代,均建都北京,地处边陲,与江南岭外相隔遥远,靠大运河转输就显得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水流量和涨枯季节不同,特别是黄河的改道和屡有水灾发生,给运河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

为此,从元代开始又从东边沿海开碎了新的海路。

元代的海路正式开始于至元二十年(1283),由丞相伯颜上奏批准。

从崇明岛取海道直沽(今天津市)以达京师,这条海路从此就成为元代转输江南漕粮的主要运道,运粮数量每年达三百万石以上。

在元代,这条海路曾发生过三次变化。

第三次开辟的新路,因有定时的信风,所以行走方便,从浙西到京师不过十日,因此沿用的时间长久。

虽然如此,但当时走海路有着很大风险,粮船漂溺者,船坏米沉者,无岁不有。

但这条海路的开辟却给中国古代交通迎来了断的开端,注入了新的血液,古老的运河似乎让它分担了自己的重任。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开辟新的海路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开辟新的海路的历史作用。

(7分)6.(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末清初,明代宗室藩王们及一大批官僚豪绅被镇压后,这些被镇压的藩王、官僚豪绅所霸占的土地分布在山东、山西、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当时清政府有的官吏建议统一回收,然后卖给农民耕种。

而当时有的庶民一贫如洗,哪有钱购买这些土地呢?康熙作了一个令大部分清政府官吏张目结舌的决策,他下诏将藩王的土地无偿交给所在地的农民耕种,号称“更名田”。

康熙在实施“更名田”的同时,大胆奖励官员、农民垦荒……他针对当时一方面国库粮食不充足,另一方面地方出现抛耕、荒耕的现实状况,在康熙十年,对新垦荒地免税的年限,由过去的三年放宽到四年,又宽到六年,最后宽到了十年;此外,康熙皇帝针对贫困农民在垦荒和兴修水利时无资金、无耕牛的问题,他下令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资助。

他说:“流移者给以官庄(官田),匮乏者贷以官牛,陂塘沟洫修以官帑(公款),则民财裕而力垦者多矣。

”并下令荒地垦熟后,原主不许复认,以鼓励垦荒者的积极性。

——曲路浚《从前清政府的棱镜中折射当代财政之伤》(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康熙改革在注重社会平衡方面采取的措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改革的积极影响。

(9分)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材料辽政权从后晋搏燕云十六州地。

为了安抚和统治新附之区,辽国急需选用汉士,曾举行科举考试,这是一次为选拔汉官治理汉地的权宜之计。

976年,才正式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

988年,“诏开贡举”,科举渐成定制。

统和六年至重熙元年 (1032),大抵每年举行一次,重熙后为三年一次。

前者为沿袭唐制,后者则是受宋朝的影响。

辽代的科举专为选汉官、取汉士之用,只有汉人、渤海人可以应试。

对契丹人参加科举限制甚严。

辽国契丹人中虽不乏文学之士,但他们却多不是进士出身。

后来契丹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逐漸放寬。

在实行科举的同时,辽代设立学校培养人材。

五京州县设有学校。

“蕃汉官子孙秀茂者,必令学中国书篆,习读经史”。

颁《五经》传疏,置博士、助教,契丹、渤海、汉人子弟皆可入学学习。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指出辽代实施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9分)(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辽代科举制的特点。

(6分)8.(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

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

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

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

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9分)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明中叶后,土地兼并剧烈,地权高度集中,加以官绅包揽、大户诡寄、徭役日重、农民逃徙,里甲户丁和田额已多不实,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一五八一年,张居正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

实行一条鞭法以前是赋役分开。

赋以田亩纳课,役以户丁征集,赋役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方物、土贡之类的额外加派。

实行一条鞭法以后,全部简并为一体。

将赋归于地,计亩征收;把力役改为雇役,由政府雇人代役。

我国封建田赋,唐以前基本上都是征实(粮食等实物)。

唯自明代一条鞭法实行以后,不仅差役全部改为银差,而且田赋除苏杭等少数地区仍征实物以供皇室食用之外,其余也均已一律改征折色,即折为色银。

与此同时,赋役征课也不再由里长、粮长办理,改由地方官吏直接征收,解缴入库。

一条鞭法的主旨在于使多占田者多交税,是针对当时土地兼并盛行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也是赋役制度史的一大变革。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等(1) 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条鞭法的历史意义。

(9分)10.(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元璋政权自至正二十七年十月发动北伐,迅速取得胜利,不足两年时间,中原、华北、西北等大片地区,均为明军占据。

但是随着明军战线不断延伸,补给线日益拉长。

洪武四年二月,大同卫都指挥使上书称:“大同地边沙漠,元季孛罗帖木儿,扩廓帖木儿等乱兵杀掠,城市空虚,土地荒残,累年租税不入。

军士粮饷欲于山东转运,则道里险远,民力艰难。

”,正是基于这种状况,山西行省提出采用开中法。

开中法是指政府召盐商赴指定地点上纳粮草,再根据其上纳地点及数量,酬之以相应的官盐。

这里的“中”有着认购的含意,政府开示纳粮地点与所酬盐数,出榜召商,称之为“开中”;盐商接受政府条件,自报纳粮数量,称之为“报中”。

材料二洪武朝全国开中法实施情况表——摘编自孙晋浩《开中法的实施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开中法实施的背景和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