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3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7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2.(2017课标全国Ⅲ,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 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 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 《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 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 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 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 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上,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 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 产积极性,给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 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17-
2.内容
概况 措 施 内 容 作 用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 抑制了土地兼并;有 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土 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地不得买卖,由农民承担 和徭役,推动了北方 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役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健全了从中央到基 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 层的行政体制,有利 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 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役 北魏吏治有所好转, 制定官吏俸禄制度 ,严惩 缓和了社会矛盾,巩 贪赃枉法者 固了政权
2020高考历史新增分大二轮(课件):板块六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解析:(1)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中央发布和施行了”结合所学得出计划经 济体制建立,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据材料中“妥善地安置年老和身体衰弱、 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员”得出保护年老劳动者利益需要;据材 料中“促进机构精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得出提高生产效率的考虑;据材料 “《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得出有关退休处理的 暂行办法制定实施。(2)据材料中“由于‘文革’带来退休工作的中断”得出实 施过程中遭受挫折;据材料“保留了这些年龄规定,在其后的30多年来也未曾 有新的法规取代它”得出内容相对僵化,据材料“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 处理的暂行规定”“70年代的两项《暂行办法》”得出主要以《暂行办法》为 准则。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查说明] 近几年来,高考全国卷本专题的命题对选修教材上的史实考查较少, 考查的改革主要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目前为止,没有涉及国外的改革。从命 题特点上看,以转型期的改革为主,兼顾到当前的社会热点,如法制建设、廉 政建设、民生问题、国家安全问题、改革开放的深化等。备考本专题时要注意 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熟练运用多种史观处理问题。
12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答案:(1)稳定市场和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新生政权的统治;收回铸币权,加强 中央集权。 (2)建立和完善矿业法律;完善矿业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兼顾政府和民众利益; 对不同矿业区别对待;创新生产经营模式。
13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改革内容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抑制了土地兼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 并;有利于国 推行均 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 家征收赋税和 田制与 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 徭役;恢复和 租调制 徭役和兵役 发展了北方经 前期冯太后 济 主持,重点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 加强了对地方 建立各种新 制度 设立三 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 政权的控制, 长制 口、征收租赋、征发徭 有利于中央集 役和兵役 权的巩固 整顿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 北魏吏治有所 吏治 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 好转
选修1
第十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 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目 录
知能强 化训练 考点一 考点三
商鞅变法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
点
一
商鞅变法
(一)变法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 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 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五)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
孝文帝改革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 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 都和移风易俗
商鞅变法
实现富国强兵,在
兼并战争中取得优 势地位 侧重于富国强兵
不 同 点
目的
侧重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
果都取得了成功
2.有利条件
(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二)变法内容
项目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 青苗法 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 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 本付息 政收入 农田水 利法 经 济 上 募役(免 富 国 之 役)法 法(改变 积 贫 局 市易法 面)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纳钱代役 保证灌溉,防洪抗灾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专题一 梭伦改革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 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件【
全册】Βιβλιοθήκη 2020最新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10页 0012页 0014页 0016页 0018页 0048页 0078页 0136页 0165页 0200页 0202页
专题一 梭伦改革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二 秦国的崛起 二 北方经济的逐惭恢复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 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一 酝酿中的变革 学习与探究之一 “改革与革命”辩论会——以俄国为例 其他改革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3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人民版201901293107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1.从考查趋向看,课标全国卷注重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 考查本讲的内容,突出对社会发展的借鉴意义。 2.从社会热点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节点,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以抓改革激发社会活力是化解前 进道路上的难题和挑战。 3.从预测角度看,“三农”“民生”“政治制度建设”等角度是很好的 命题切入点,力图给当今的社会改革提供借鉴。
-19-
三、王安石变法 1.背景 (1)统治危机 ①社会矛盾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 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积 贫积弱的局面。 (2)有利条件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6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2.(2017课标全国Ⅲ,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 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 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 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 《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 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 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 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 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富 免役法 国 之 方田均 法 税法 农田水 利法 均输法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修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 义。 【答案】 (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 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 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向三 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例 3 (2018·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 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 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 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 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 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 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返回导航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 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 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 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 响深远等角度分析。
2020江苏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课件: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普遍推行 县制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 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 到保证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 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续表 返回
措施
内容
影响
奖励 军功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 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
除“世卿世禄制” 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 大了统治基础
打击了保守势力;有 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 先进文化,促进了鲜 卑贵族的封建化,巩 固了北魏统治
返回
3.改革评价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 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 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②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
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 ①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2.变法内容
返回
项目 领域
不 目的 改变鲜卑族的落后 兼并战争中取得优
同
状态
势地位
点
侧重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 点 迁都和移风易俗
侧重于富国强兵
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 封建化,都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 果都取得了成功
返回
考 点 三 王安石变法
1.历史背景
返回
(1)社会危机: 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
2020江苏高考历史新一轮专题: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作用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改革内容
返回
概况 时期
措施
内容
作用
前期冯太 后主持, 重点建立 各种新制 度
推行均 田制与 租调制
设立三 长制
颁控由税布制农、均的民徭田土承役令地担和,分一兵把给定役国农的家民租,抑有赋复经济制利税和了于和发土国徭展地家役了兼征;北并收恢方;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 加强了对地方政
制,直属州郡,负责 权的控制,有利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 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返回
措施
内容
影响
奖励 军功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 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 除“世卿世禄制” 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
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 控制
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 “燔诗书而明法令” 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
返回
考 点 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返回
1.改革背景 (1)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②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②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③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籍遭受重大损失
改革 旧俗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 同室居住;强制推行 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3.变法评价 (1)积极作用:
返回
①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
2020届高考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考导航
制用于皇室宫廷礼乐制度等,大制为官民之间日常所用”分析“特点”。(2) 度量衡改革对当时经济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后 世度量衡的稳定也产了生重要作用。据此回答“意义”即可。
高考导航
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 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 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 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 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 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模块六 选修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总纲目录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主干点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高革考导航 主干点二 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命题猜想 直击高考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主干点一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1.(2019课标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
主干点一 栏目索引
考点 商鞅 变法
北魏 孝文 帝改革
王安石 变法
核心提示
拓展升华
(1)军事: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建立县制;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44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
-18-
③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④严复:借进化论说明变法主张,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 (4)社会根底: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 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
-19-
2.过程 (1)开场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公布?定国是诏?。 (2)内容及作用
-16-
3.影响 (1)积极作用 ①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速了日本经济的开展,实现了 富国强兵。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 级代议制度。 ③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④其成功经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 ①保存了大量的封建剩余,形成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日本近 代天皇制。 ②日本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7-
命题特点 考题扫描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 〞,结果依然“粪土载道,秽污山积〞,可知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 环境差;根据材料“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 修缮〞,可知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第(2)问,首先明确北 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既有官员的因素也有百姓自身的因素。 “启示〞应结合材料二答复,从材料二看,改革要注重除旧布新并 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其他角度分析整合归纳。
-9-
2.酝酿 (1)宗旨:化解矛盾,稳固统治,增强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过程 ①亚历山大二世吸取历史经历教训,坚持推行改革。 ②亚历山大二世让报纸公开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封 建地主的阻力。 ③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后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 讨论、草拟改革方案。 3.内容(“二一九法令〞) (1)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地主不得 任意买卖、赠送和抵押农奴。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 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 (3)组织方面,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0版高考历史新精准大二轮新课标: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1.“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
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解析:注意审题“正确反映上述观点”,即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兼顾了两个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其改革中庸的特点,梭伦改革废除了平民债务,因债务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A项中“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中“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与题干中“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的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建立了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体现了其改革中庸的指导思想,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故D项正确。
答案:D2.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A.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C.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解析:本题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地图判断图中四个地名分别是:①长安(西汉都城)、②开封(北宋都城)、③平城(北魏初都城)、④杭州(南宋都城)。
西汉的都城在长安,A项说法错误;孝文帝迁都是从平城迁至洛阳,B项错误;明朝建国之初都城在南京,D错误,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3.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A.募役法和保甲法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重点在于解决生产问题,募役法和保甲法不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故A项错误;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故B项正确;将兵法和均输法,前者是加强军事,后者是调节物资供需关系、平抑物价以打击大商人的政策,故C项错误;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科举新法是为了选拔人才,故D项错误。
2020版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8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 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 鲁国“初税亩” 。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 阿 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 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选修模块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01
知识整合·厘清史实
栏 目 导 航
04
02
03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深化拓展·全面提能 模拟精选·巩固提能
3
知 识 整 合 厘 清 史 实
栏目导航
4
一、古代中国的改革 1.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 356 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六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 行变法。
栏目导航
9
二、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 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 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栏目导航
10
(3)影响: 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 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②“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③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
栏目导航
23
3.(2018· 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 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 ,地方官向来 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 年,湖南按察使黄 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 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 在省城 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 ,保卫局由官商合办, 职责是“去民害, 卫民生, 检非违, 索罪犯”。 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 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2020版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doc
2020版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讲义(含解析)(选修1)第2讲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一背景1.经济根源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2.政治因素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3.思想因素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
二表现改革开始标志主张作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因信称义”,信仰可以得救;宗教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简化宗教仪式;世俗王权高于教权促进了欧洲宗教改革和人们的思想解放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541年,开始宗教改革发表基督教原理等论著,提出“先定论”,主张选民以奋斗精神取得成功为资产阶级积极进取提供了精神动力亨利八世宗教改革1529年,开始颁布改革法令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教会召开宗教会议,须经过国王同意;保留基本教义和仪式,封闭修道院打击了罗马教廷在英国的势力三性质宗教改革是欧洲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教会统治的政治运动。
四作用1.政治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3.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4.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背景1.内忧1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2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经济:土地兼并和债务奴役严重,以小农和小手业者为主体的平民同氏族贵族奴隶主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要求废除债务奴隶制,重新分配土地。
背景政治:贵族占据主要统治地位,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
军事:阶级斗争的激化-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
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平民地位的保护。
鼓励发展工商业,稳定平民利民主。
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所有制度上的氏族残余。
内容政治: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③设立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④制定新法典取代德拉古的严酷法律文化:移风易俗,破除原始时代遗留下的陈规陋习,树立新风尚。
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生产力提高:铁器和牛耕经济生产关系变革: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土地私有化旧贵族没落,地主、自耕农阶层兴起背景政治各国变法:春秋:管仲改革战国: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军事: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文化:学术下移,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除世卿世禄政治:建立县制,实行连坐法,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内容思想: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社会习俗:推行小家庭政策作用:建立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
意义:较为彻底,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政治:沙皇俄国强化农奴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农奴起义不断。
2020届高考全国卷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习题第6讲
2020届高考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考内容选修一第6讲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答案]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答案]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解析](1)解答此题主要根据所学知识——必修一中清末“新政”与选修一中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等。
从背景看都有民族危机与封建统治危机严重的影响,内容都有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都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改革,结果都失败但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2)对结果反差很大原因的分析可从地方实力派参与改革的态度、措施的多少与实施是否操之过急、主导改革的领袖是否有实权等方面分析。
清末新政实质要结合其主观目的分析。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将公羊春秋的三世说与近代进化论思想融合在一起,系统地提出了“三世”说历史进化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社会是变易和进化的;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进而达到“太平大同”这一人类最美满极乐的世界。
(通用版)2020高考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件(选修1)
2.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 业、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衡量计算单位等,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பைடு நூலகம்和赋税制度,体现 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改 革赋役制度,重视农业,兴办水利工程,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等,目的是限制大 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国家的矛盾,以 达到改变积贫的局面。
根本目的
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部分调 制度,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整生产关系
性质
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 局部调整的改革
六、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 治相对薄弱
小农经济为主导,民族危机深 重,顽固势力强大
(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 本原因。
(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 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 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 路。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总结
〔体系构建〕
奴隶主调整社 会内部矛盾
→
梭伦改革→贵族与平民
中外历史上 的重大改革
商鞅变法——奴隶主与 新兴地主阶级
封建化或调整封 建社会内部矛盾
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内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 措施内容 影响以农求富 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三)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2.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
(2)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四)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
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
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重要因素)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2)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社会矛盾(1)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3)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二)改革内容(三)改革评价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
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五)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不同点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侧重点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侧重于富国强兵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2.有利条件(1)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2)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
(二)变法内容项目领域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军事上强兵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三)改革评价1.历史作用(1)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2)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历史教训(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魅力。
(四)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
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
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
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
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局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1.(2019·唐山摸底)材料汉武帝根据御史大夫张汤和侍中桑弘羊的建议,颁布了打击富商大贾的算缗令和告缗令。
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这两项法令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无市籍(汉代商人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字,并规定凡二缗(一缗为一千钱)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说二百文)。
而一般小手工业者,则每四缗抽取一算。
这叫作“算缗”。
(二)除官吏、三老(乡官,掌教化)和北边骑士外,凡有轺车(即小马车)的,一乘抽取一算;贩运商的轺车,一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取一算。
(三)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罚戍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
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这叫作“告缗”。
(四)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家属占有土地和奴婢,敢于违抗法令的,即没收其全部财产。
(1)根据材料,概括“算缗”“告缗”的主要内容。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颁布算缗令和告缗令的历史影响。
(11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四方面的内容分别概括归纳。
第(2)问,由材料信息从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等方面概括。
答案:(1)向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鼓励检举揭发工商业者隐瞒财产的行为。
(2)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土地兼并;迟滞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2.材料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
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
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
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
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
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
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府兵制改革的主要影响。
(9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得出融合汉族礼制;据材料“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得出削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据材料“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得出兵农合一。
第(2)问,可以从增强了部队的战斗能力,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经济等方面分析。
答案:(1)融合汉族礼制;削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兵农合一。
(2)增强了部队的战斗能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兵农合一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
3.材料唐初,《田令》载:“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
”据《唐律疏议·户婚》载:“卖口分田者”,“占田过限者”,“盗耕种公私田者”,“妄认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者”,均处以轻重不同的笞刑、杖刑。
唐律令规定:“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要依据脱掉家户漏掉人口的多少,处以相应的笞刑、杖刑和徒刑;“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要处以徒刑;“相冒合户者,徒二年”;“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在土地和户籍管理上的主要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土地和户籍管理措施的作用。
(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田令》与《唐律疏议·户婚》的相关要求得出规范对土地和户籍的管理;由材料“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得出及时掌握全国土地和人口的变动情况;由材料“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得出加大对民众违反管理行为及基层官员不作为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