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doc

合集下载

1 《氓》名师学案(含答案)

1 《氓》名师学案(含答案)

1 《氓》名师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选择性必性下册《氓》名师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背诵、默写《氓》。

2.掌握《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课前预习】(一)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________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________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内容分为________ 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歌谣,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雅”是宫廷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________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经》六义:(二)写作背景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三)《诗经》名句1.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5.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阅读赏析】阅读诗歌,完成下面题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写下读不准和不理解的字词。

2、请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行文脉络。

3、诵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谈谈女主人公和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女主人公(弃妇形象)氓4、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想对女主人公和氓说…….我想对说5、探究《氓》中造成女子婚姻悲剧和痛苦的原因有哪些?6. 三四章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7、淇水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_4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_46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学案1篇一:高一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导学案《诗经两首·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掌握《氓》的故事情节及《采薇》中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2、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中的重章叠唱的章法,感受其效果。

【学习重点】:1、理解《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效果。

2、学习《采薇》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熟读两首诗,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1、题目解说《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注音并解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载笑载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于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来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4、有感情朗读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5、整体感知课文:1、请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二、整体理解原文1、“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4、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三、合作探究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四、课堂达标与迁移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篇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高中语文《诗经两首卫风氓》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语文:2.4.1《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语文:2.4.1《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氓》和《采薇》导学江苏编写一、思考领悟《诗经》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成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手法。

按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生活中带本质性的社会问题,使诗歌创作成为一幅幅社会生活的图画。

《氓》,偏重叙事;《采薇》,偏重抒情。

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感情都相当丰富、复杂。

那么,我们要读懂《氓》(《诗经·卫风》)抒发了什么情?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采用了什么手法?《采薇》(《诗经·小雅》)抒发了什么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诗好在哪里?二、鉴赏评价《氓》,抒发弃妇的怨忿之情;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和比兴手法。

《氓》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幼年时的欢乐、恋爱时的盟誓、婚后的变卦,怨愤、留恋、痛苦等婚恋悲剧。

尤其是《氓》中的第三、四两章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切合人物的身份,形象生动和谐。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朱熹《诗集传》)。

其中两个感叹句,语调激切,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的女性;“士之耽兮……不可说也”,语气舒缓,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无奈和无助,令人同情。

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

这是叙事、抒情和比兴结合的典范例子。

《采薇》,抒发士卒远戍的劳苦和哀怨之情;情景相生,重言叠字。

诗中的“杨柳”又成为后代“折柳相赠”与“折柳思远”的文化元素的滥觞。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

《氓》导学案标准答案

《氓》导学案标准答案

《氓》导学案答案————————————————————————————————作者:————————————————————————————————日期:2“自主互动”高效课堂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制人:辛宗国审稿人:丁少华姓名:第组组长检查签字:《氓》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重点难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预习一、制作知识卡片:(结合《阳光课堂》“文学常识”部分完成)1、卡片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

)2、卡片二:《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多属于现实主义作品,后人把它和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3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卡片三:《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它不借助于更多的形象化的修辞手段,而是直截了当地铺陈叙述,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完整的印象。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氓》学案答案

《氓》学案答案

一.1. méng chī qiān qiāng guǐyuán shì jiùxū tuō yǔn cú shāng jiān shang mǐsù xì xí wǎng
2 通假字略
3. 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

宴:古义指欢聚,今义指宴会。

4. 宾语前置:秋以为期。

判断句:子无良媒。

译文略
5. 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中的“夙”和“夜”,分别指在早晨、在晚上。

使动用法:“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中的“贰”“二三”。

形容词用作名词:“三岁食贫”中的“贫”,意思是贫苦的生活。

二.1.《氓》是一首叙事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女主人公与“氓”从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痛苦经历,表达了她怨恨的感情和决绝的态度,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女性形象,故事相当完整。

2. 相恋:昔日可追——“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
婚变:今日可悲——“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你爱的残忍,我爱的懦弱”
决裂:明日可待——“出卖我的爱,你背了良心债”
三 1.略2. D 3.D 4.A 5.D 6.A 7.C 8.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经》两首《氓》教案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含蓄深沉,将女子孤独无助,悲愤之情推到顶点,怨恨之情就像滔滔淇水之潮难以平静。
第五章:写女子婆家的苦状和被遗弃后的不幸处境,表现女子的勤劳朴实,氓心愿已达成,对她的凶暴,与她的辛劳形成鲜明反差,女子却没有过多指责的话,却让我们 感受到她内心的沉重。此时无声胜有声,内心怨恨悲愤之情有爆发的可能。然后又运用烘托的写法,用娘家兄弟不理解与嘲讽来衬托她独自伤神的处境,反思多年来的生活,加深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的了解,促使对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的反叛促成了思想的成熟!
泣涕连连,载笑载言(完全的全身心投入去爱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相貌对比)
女之耽兮二三其德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婚前美好愿望,婚后不幸遭遇,衷情非人的悔恨。
淇则有岸河水有岸氓心无法捉摸(氓卑鄙无耻)
婚前女主人公与氓两小 无猜的欢乐和婚后氓的背盟弃誓相对比,对负心汉怨愤。
女主人公从自 己的亲身经历中接受了教训,认清了氓的本质,最后两句,表示了她快刀断麻,坚决与氓分手之决心。
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后面的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有隐喻。
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来表示情感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比:
诗中又用斑鸠喻年轻的姑娘,抒发了女子切肤之痛和深深的忧怨。
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引起女多年贫苦生活的回顾,也隐含着用叶黄而落自比的意思,多年的苦日子磨去了女主人公的青春年华,与那萎黄而落的桑叶是何等的相似啊!诗句之间,饱含着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感慨和叹息,抒发了她追悔莫及的不尽怨恨,令人体味、深思!
①见:图穷而匕首见(出现)见(露出)原形
②即:若即(靠近)若离不即(靠近)不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氓》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氓》教案

4、《氓》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特殊的文学文化价值,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民族语言。

2、理解并基本掌握《诗经》的章法、句法特征,通过词法、句法、章法的研究,把握课文基本内容,把握古代诗歌语言的特点。

3、反复诵读吟咏,在理解基础上,形成古诗文的语感,加深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与领悟。

4、了解古典诗歌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把握在本课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诗经六义及其运用;诗歌诵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

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

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项》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在家庙中祭鬼神、赞美祖先及统治者功德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广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初讲赋、比、兴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直接叙事)。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三、学习《氓》1、学生“音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梳理内容粗知《氓》叙述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明了故事发生的关键要素。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氓》(答案不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氓》(答案不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两首《氓》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诗经》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第一课时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

《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则有泮()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以我贿.迁:无与士耽.:女也不爽.:靡.室劳矣:言.既遂矣:静言.思之:总角之宴.:四、理顺思路: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五、学习诗歌内容:(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

高三语文《氓》教案

高三语文《氓》教案

高三语文《氓》教案高三语文《氓》教案大全一教材分析:《<诗经>两首》是高中必修二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氓》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首次接触的《诗经》篇目,这是有其道理的:《诗经》是我们诗歌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源头学习最早期的诗歌,有利于从源头上把握住诗歌总体发展的脉络,从而学习诗歌能够按照时代发展的顺序,这样为以后的诗歌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能帮助学生弄清诗歌发展的线索以及诗歌的变化形式而且课文中所选取的《卫风氓》是国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体现《诗经》中诗歌的显著特点,是《诗经》中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同时选自于《国风》,诗歌中也反映了广阔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能力目标3.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深刻体会《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5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比兴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分析《氓》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本诗为《诗经》中为数不多的叙事诗,不仅具有《诗经》韵律和谐的特点,更有着完整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所以本课抓住该诗的这两个特点,把感性地诵读和理性地品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作为教学的重点,形成鉴赏梯度,帮助学生总结叙事诗的鉴赏方法。

本课字词的注释较为详尽,因此将重点字词的讲解贯穿在鉴赏之中。

比兴手法在本课中也只是顺带提及,不做拓展,留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探讨。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的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的题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1.1 《氓》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1 《氓》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1.1 氓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5、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情操。

【写作背景】《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作者介绍】《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摘要: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译 8、固定句式①笑言(…………固定句式译“边……边……”)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感叹可译“了吧”,《桃夭》成语、诗歌回答问题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以琼琚,答案三、延伸拓展、()()(3)“鹊”喻指遭抛弃前妻“鸠”喻指续娶新娘【教学重】、学习《氓》作叙事诗特和对比手法使用、学习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表达效、课前热身知识梳理、音并释氓()淇水()愆期()将子无怒()乘彼垝垣()()笑言()体无咎言()尔卜尔筮()()嗟鸠兮()()其黄而陨()无食桑葚()我徂尔()淇水汤汤()即我谋言既遂矣()无与士耽()以我贿迁()女也不爽()渐车帷裳()()士也罔极()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抱布贸丝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悼矣()、通假氓蚩蚩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送子涉淇至顿丘(古义今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期(古义今义)()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今义)(5)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今义)(古义今义)(7)总角宴言笑晏晏(古义今义)(8)氓蚩蚩抱布贸丝(古义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今义)(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今义)、词类活用()三岁食贫()()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夙兴夜寐()5、词多义()其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②桑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③士贰其行④咥其笑矣()以①秋以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以尔车④以我贿迁(3)①俟我城隅②送子涉淇至顿丘③嗟鸠兮无食桑葚()①匪女美②美人贻③氓蚩蚩士耽兮犹可说也④总角宴言笑晏晏⑤静言思躬悼矣(5)言①笑言②体无咎言③静言思(6)说①说怿女美②女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6、学成语识言(释成语思)①搔首弄姿②踟蹰不前③贻人口实④匪夷所思⑤图穷匕见⑥若即若离⑦尔虞我诈出尔反尔⑧毫厘不爽屡试不爽⑨歌舞⑩忠心不贰⑾白头偕老⑿信誓旦旦⒀夙兴夜寐7、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韵味)①将子无怒秋以期译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译 8、固定句式①笑言(…………固定句式译“边……边……”)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感叹可译“了吧”)9、古化词语总角宴二、品味鉴赏整体感知课、《氓》是以谁口吻写?采用了什么样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历?表达了怎样情感?、“桑落其叶沃若嗟鸠兮无食桑葚嗟女兮无与士耽士耽兮犹可说也女耽兮不可说也”诗“物”与“人”有关系吗?你能说说诗句含义吗?这样写有什么处?你还能出类似诗句吗?三、延伸拓展、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召南&#86;鹊巢维鹊有巢①维鸠居②子归两御③维鹊有巢维鸠方④子归两将⑤维鹊有巢维鸠盈⑥子归两成⑦①(维鹊有巢)维语助词无实义鹊喜鹊②(维鸠居)鸠斑鸠居侵占③(两御)两“辆”御迎接④(方)占有⑤(将)陪送护卫⑥(盈)满、⑦(成)完成这里指结婚礼成周南&#86;桃夭桃夭夭灼灼其华子归宜其室桃夭夭有蕡其实子归宜其室桃夭夭其叶蓁蓁子归宜其人释①夭夭桃花怒放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花③子这位姑娘;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看作女子归宿故称“归”④宜和顺、亲善⑤蕡肥⑥蓁叶子茂盛()对诗有关词句理不当项是()、“子归”指姑娘新婚出嫁到了归宿B、“两御”指迎亲车队数量多可见其富有、“宜其室”祝愿新郎新娘有美生活、“宜其人”是指新娘应该能适应新庭生活()对两诗分析不正确项是()、《鹊巢》是首凄苦悲怨弃妇诗B、《桃夭》是首欢乐祥和颂婚诗、两首诗结构上都是重复唱各节所表达都是思、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兼起兴手法显得生动而有情趣(3)按要指出两诗比喻含义“鹊”喻指__ _ “鸠”喻指_____ _;“桃华” 喻指___ _ “桃实” 喻指___ __“桃叶” 喻指__ ___()由两诗流传影响衍化出了两使用很广成语请写出这两成语并释其常用义《鹊巢》成语《桃夭》成语、诗歌回答问题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也投我以木桃报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也投我以木李报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也【释】①木瓜种落叶灌木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食用不今天供生食番木瓜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音居)佩玉②瑶美玉③玖(音久)比玉稍次浅黑色玉石④相爱()释词语投报以匪以()只瓜与枚美玉是价值悬殊两样物品这里确是男女情人传递爱信物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处?(3)古代民歌表达浓烈感情常常反复咏唱这诗歌就是“重叠句”请你就这种写法诗表达效说看法()试试把这首诗歌改写成首现代诗或段故事3、《采薇》完成下列题目采薇()(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雨雪霏霏(3)行道迟迟渴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释】()这是首征战归边防士兵所赋诗诗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和心感受末抒发归途遇雪忍饥受渴辛苦和悲伤诗味浓()薇(ē)今名野豌豆苗(3)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样子()思指归思语末助词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样子(5)迟迟缓慢样子()对这首诗词句理不恰当项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柳条随风摇摆不定样子似乎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是冬天“霏霏”形容雨和雪下得很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行道迟迟”思是慢慢地走路上形容步履沉重暗示心情沉重.“今我思”句“思”“饥渴”“”都是语气词没有实义)对这首古诗赏析不恰当项是().这首诗运用了比兴艺术手法诗歌象非常鲜明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手法以出征和归途所见不景色对比写出了征夫心伤悲.这首诗写是征夫归途心情透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对军旅生活厌倦和对和平庭生活向往.“道迟迟饥渴”两句是直接描写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平和体现了《诗》哀而不伤特(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雨雪霏霏”什么直备受人们赞赏?、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前段国人民学校长纪宝成日前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说了这样句话引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国人民学师生以火般热情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行”请问问题出哪里?()按照括提示用“”标出句该停顿地方(每局只能有次停顿)①弟弟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爸妈妈着急)②弟弟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③弟弟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弟弟着急)四、高考链接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采采芣苢薄言有③采采芣苢薄言掇④采采芣苢薄言捋⑤采采芣苢薄言袺⑥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①选《诗·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唱民歌芣苢李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礻颉把衣襟掖腰装物①《诗》使用赋、比、兴手法诗使用手法是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劳作程这种程诗是怎样具体表现出?答③前人这首诗说反复讽咏“然生其气象”你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景象?请概括描述答答案三、延伸拓展、()()(3)“鹊”喻指遭抛弃前妻“鸠”喻指续娶新娘;“桃华” 喻指漂亮而兴奋新娘“桃实” 喻指子嗣兴旺“桃叶” 喻指合和睦完美()逃夭夭开溜逃跑;鸠占鹊巢不劳而获强占他人成、()赠送()回赠(3)拿、把()通“非”(5)把……作(当作)处是“投”“报”程男女传递着感情已不是物物相赠订礼尚往而是借投石问路用玉表达爱诚完成了首充满乡野情趣恋歌效表现男女恋爱程反复试探、回应微妙心理活动;反复咏唱不断加强人物感情抒发诵唱人物感情不断升温直至表示永结心3、()B()(3)四句诗里含有两型画面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画面心里是悲伤却用杨柳春风这样明媚春光反衬以乐景写哀;是寒冬节雪花纷飞画面走回路上心里是高兴却用雪纷飞这样严寒景象反衬以哀景写乐这样以反衬手法写景抒情耐人寻味“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对比给他种不胜今昔感、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问题出“七月流火”引用上语出《诗·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火星”“火星”是颗著名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光亮每年夏历五月黄昏位正南方位置高夏历七月黄昏火星位置由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可见“七月流火”真实思是说夏历七月天气渐渐凉每当黄昏候可以看见火星从西方落下《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越凉了该做棉衣了”原是指天气渐冷而不是望生义天气炎热()①弟弟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爸妈妈着急)②弟弟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③弟弟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弟弟着急)四、高考链接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赋()通动词变换表现出(3)妇女们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派欢快劳动景象。

(2021年整理)《氓》导学案答案(1)

(2021年整理)《氓》导学案答案(1)

(完整版)《氓》导学案答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氓》导学案答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氓》导学案答案(1)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氓》导学案答案(1)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氓》导学案答案(1)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氓》导学案答案(1)>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氓》导学案自主学习:一、掌握文学常识: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也是我国_现实_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 “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氓.(méng)之蚩蚩..(chīchī)将.子无怒(qiāng)匪我愆.期(qiān) 乘彼垝垣..(guǐ yuán)载.笑载言(zài)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以我贿.迁(huì)无与士耽.(dān) 自我徂.尔(cú)淇水汤汤..(qíshāng)渐.(jiān)车帏裳.(cháng)咥.其笑矣(xì)隰.则有泮(xí pàn)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doc

《氓》优秀导学案含答案.doc

《卫风氓》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惜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2、了解叙事诗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2、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利叙述手法【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叔事诗的特点和对比于•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学习难点】1、理解《诗经》“六艺”。

【知识链接】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乙一。

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__________ 篇,所以乂称“__________ ”o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____ 》《_____ 》《____ 》《—》;“五经”指《—》《—》《—》《—》《—》《—》),才更名为“诗经”。

(“五经” 与“六经”的区别是“六经”本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儒家经典。

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常称“五经”)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町分为“_____ ” “___ ” “___ ”三部分。

“风”乂称15国风,大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_______ ”,木用来指两人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o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_____ 、 ______ 、_______ 三类。

“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屮说:“赋者,铺陈其事而肓言之也。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它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蜃。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学案高品质版

整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2单元第4课《氓》学案高品质版

《氓》导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诗经》的相关知识。

2、掌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剖析惨剧原由。

3、深入研究爱情观,增强学生道德涵养学习要点:1、主人公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2、针对学生早恋现象,拓展学习,培养崇高的爱情情操学习过程:一.预习(一)看讲解,认识《诗经》的相关知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多为四言诗。

3、原名《诗》或《诗三百》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即被奉为经典,此后称为《诗经》。

被列为“五经”之一。

4、儒家奉为经典的有“四书”“五经”。

5、创始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泉。

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用来指两大文学派别。

6、《诗经》的六艺文雅颂赋比兴。

解说赋比兴。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此物比彼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惹起所咏之词。

(二)上网采集诗经中经典爱情诗,并用一句话归纳内容。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说明内容:这是诗人对河畔采摘荇菜的漂亮姑娘的恋歌。

1)关关水鸟喊声。

雎(音居)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鹥,生有定偶,常并游。

洲:河中沙洲。

2)窈窕: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淑:善,好。

逑(通仇):配偶。

3)参差:长短不齐。

荇(音杏)菜:多年生水草,夏季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流:顺流之流而取之也。

寤(音务):睡醒。

寐(音妹):睡眠。

4)思:语助。

服:想念。

悠:忧思貌。

辗:半转。

反侧:反身,侧身。

5)琴:五弦或七弦乐器。

瑟:二十五弦乐器。

友:交好。

6)芼(音帽):有选择之意。

钟:金属打击乐器。

鼓:皮革打击乐器。

2、《汉广》南有乔木,不行休思;汉有游女,不行求思。

汉之广矣,不行泳思;江之永矣,不行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

案案则有泮()言笑晏晏()亦已焉哉()躬自悼矣()2、通假字:氓之蚩蚩于嗟鸠兮犹可说也隰则有泮不可说也3、古今异义:(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4、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2)士贰其行()(3)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5、一词多义:(1)其: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③士贰其行④咥其笑矣(2)以:①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③以尔车来④以我贿迁(3)于:①俟我于城隅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4)之:①匪女之为美②美人之贻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5)言: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③静言思之(6)说:①说怿女美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①搔首弄姿:②踟蹰不前:③贻人口实:④匪夷所思:⑤图穷匕见:⑥若即若离:⑦尔虞我诈:出尔反尔:⑧毫厘不爽:屡试不爽:⑨载歌载舞:⑩忠心不贰:⑾白头偕老:⑿信誓旦旦:⒀夙兴夜寐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译文: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译文:8、固定句式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

)9、古文化词语:总角之宴二、品味鉴赏:**整体感知课文: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氓》学案与答案-ﻭﻪﻭ【教学重点】ﻭ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ﻭ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一、课前热身ﻪﻭ**知识梳理:1、注音并解释:ﻪ氓() 淇水() 愆期()将子无怒() ﻪﻭ乘彼垝垣()()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尔卜尔筮( )()于嗟鸠兮()( ) 其黄而陨()ﻪﻭ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来即我谋ﻭ言既遂矣( ) 无与士耽( ) 以我贿迁( )ﻪ女也不爽( )渐车帷裳( )()士也罔极() ﻭ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抱布贸丝ﻭ咥其笑矣()及尔偕老()隰则有泮( )ﻪ言笑晏晏()亦已焉哉() 躬自悼矣( )ﻪ2、通假字:ﻭ氓之蚩蚩ﻭ于嗟鸠兮ﻪ犹可说也ﻭ隰则有泮ﻪ不可说也ﻭ3、古今异义:ﻭ(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 )ﻭ(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

今义: )ﻪﻭ(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

今义:)ﻪﻭ(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 )ﻪ(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ﻪﻭ(古义: 。

今义:)ﻪ(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ﻪﻭ(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

今义:)ﻪﻭ(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

今义: )今义:)ﻭ((2)士贰其行( )ﻪﻭ(3)4、词类活用:ﻭ(1)三岁食贫( )ﻪﻭ二三其德()(4)夙兴夜寐()ﻪ5、一词多义:ﻪ(1)其:ﻭ①静女其姝//静女其娈ﻭ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黄而陨ﻪﻭ③士贰其行ﻪﻭ④咥其笑矣(2)以:①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ﻭ③以尔车来ﻭ④以我贿迁ﻪﻭ(3)于:ﻪﻭ①俟我于城隅ﻭ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ﻭ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ﻪﻭ(4)之:①匪女之为美ﻪ②美人之贻ﻪ③氓之蚩蚩//士之耽兮,犹可说也ﻪ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ﻪ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ﻪﻭ(5)言:ﻭ①载笑载言②体无咎言ﻪﻭ③静言思之(6)说:ﻪﻭ①说怿女美ﻪﻭ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也6、学成语识文言:(解释成语意思)ﻪ①搔首弄姿:ﻪﻭ②踟蹰不前:ﻪ③贻人口实:ﻪ④匪夷所思:ﻪ⑤图穷匕见:ﻪﻭ⑥若即若离:ﻪ⑦尔虞我诈:ﻪ出尔反尔:⑧毫厘不爽:ﻭ屡试不爽:ﻪﻭ⑨载歌载舞:ﻭ⑩忠心不贰:ﻪ⑾白头偕老:ﻪ⑿信誓旦旦:ﻪ⒀夙兴夜寐ﻭ7、文言句式:(翻译下列诗句,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味)ﻪﻭ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ﻪ译文: ﻭ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ﻪﻭ译文: ﻪﻭ8、固定句式①载笑载言(载……载……,固定句式,译为“一边……一边……”)ﻪﻭ②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焉哉,固定结构,语气词连用,表示强烈的感叹,可译为“了吧”。

)ﻪ9、古文化词语:ﻭ总角之宴ﻭ二、品味鉴赏:**整体感知课文:1、《氓》是以谁的口吻写的?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叙述了哪些经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ﻭﻪﻭﻪﻭ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中的“物”与“人”有关系吗?你能说说诗句的含义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还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吗?ﻭﻭﻪﻪﻭ三、延伸拓展: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ﻪﻭ召南鹊巢维鹊有巢①,维鸠居之②。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③。

ﻭﻪ维鹊有巢,维鸠方之④。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⑤。

ﻪﻭ维鹊有巢,维鸠盈之⑥。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⑦。

ﻪﻭ注解:①(维鹊有巢)维,语助词,无实义。

鹊,喜鹊。

②(维鸠居之)鸠,斑鸠。

居,侵占。

③(百两御之)两,同“辆”。

御,迎接。

④(方)占有。

⑤(将)陪送,护卫。

⑥(盈)满、⑦(成)完成。

这里指结婚礼成。

ﻪ周南桃夭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ﻪ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桃花怒放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华:同花。

③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④宜:和顺、亲善。

⑤蕡:肥大。

有蕡即蕡蕡。

⑥蓁:叶子茂盛。

ﻪ(1)对诗中有关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ﻪﻭA、“之子于归”指姑娘新婚出嫁,找到了归宿。

ﻭB、“百两御之”指迎亲的车队数量之多,可见其富有。

ﻭC、“宜其室家”祝愿新郎新娘有美好的生活。

ﻭD、“宜其家人”是指新娘应该能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ﻪ(2)对两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ﻪA、《鹊巢》是一首凄苦悲怨的弃妇诗。

ﻭB、《桃夭》是一首欢乐祥和的颂婚诗。

ﻪC、两首诗在结构上都是重章复唱,各章节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ﻭD、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兼起兴的手法,显得生动而有情趣。

(3)按要求指出两诗中的比喻含义:ﻪ“鹊”喻指__ _, “鸠”喻指______;“桃华” 喻指___ _, “桃实” 喻指_____,ﻭ“桃叶” 喻指__(4)由于两诗的流传影响,后来衍化出了两个使用很广的___。

ﻪﻭ成语,请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常用义。

ﻭ《鹊巢》的成语: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桃夭》的成语: ﻪﻭ木瓜ﻭ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ﻭ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注释】:ﻪﻭ①木瓜:一种落叶灌木,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食用,不同于今天供生食的番木瓜。

琼:赤色玉。

亦泛指美玉。

琚(音居):佩玉。

②瑶:美玉。

一说似玉的美石。

③玖(音久):比玉稍次的浅黑色玉石。

④好:相爱。

ﻭ(1)解释词语:投:报:以:匪:以为(2)一只瓜果与一枚美玉是价值悬殊的两样物品,在这里确是男女情人传递爱意的信物,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ﻭﻪﻭﻪﻭ(3)古代民歌为表达浓烈的感情,常常反复咏唱,这在诗歌中就是“重章叠句”。

请你就这种写法在本诗中的表达效果说点看法。

ﻪﻭﻪ(4)试一试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首现代诗或一段小故事。

ﻪﻭﻪﻭ3、阅读《采薇》,完成下列题目:ﻪ采薇(1)(小雅)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4)。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1)这是一首征战归来的边防士兵所赋的诗。

诗中反映了士兵的征战生活和内心感受。

末章抒发归途遇雪,忍饥受渴的辛苦和悲伤,诗味最浓。

(2)薇(wēi):今名野豌豆苗。

(3)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4) 来思:指归来时。

思,语末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fei):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5)迟迟:缓慢的样子。

ﻪﻭ(1)对这首诗中的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ﻭ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

“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在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ﻭ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

“霏霏”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ﻭ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走在路上,形容步履的沉重,暗示心情的沉重。

ﻪ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中的“载”都是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ﻪ2)对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诗歌意象非常鲜明。

ﻪ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征夫的内心伤悲。

ﻪﻭC.这首诗写的是征夫在归途中的心情,透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对军旅生活的厌倦和对和平家庭生活的向往。

D.“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ﻭ(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ﻭﻪﻭﻪ4、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1)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日前在欢迎新党主席郁慕明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后引来一片非议,原话如下:“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师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这里欢迎郁慕明先生一行。

”请问问题出在哪里?ﻪﻭ(2)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每局只能有一次停顿)ﻭ①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爸妈妈着急)ﻪ②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ﻪﻭ③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弟弟着急)ﻪﻭ四、高考链接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ﻪﻭ芣苢①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ﻪﻭ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ﻭ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礻颉⑦之。

ﻪ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李前(草名),可食。

ﻭ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ﻪﻭ③有:得到。

ﻪﻭ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ﻪﻭ⑥袺:手持衣角盛物。

ﻪ⑦礻颉: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ﻪﻭﻭﻪﻭﻪﻭ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ﻪﻭ答: ﻪﻭ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ﻭ答: ﻪﻭﻪﻪﻭﻪ答案:三、延伸拓展:ﻭ1、(1)Dﻪ(2)Cﻪﻭ(3)“鹊”喻指遭抛弃的前妻,“鸠”喻指续娶的新娘;“桃华” 喻指漂亮而兴奋的新娘,“桃实”喻指子嗣兴旺,“桃叶” 喻指合家和睦完美。

ﻪ(4)逃之夭夭:开溜逃跑;鸠占鹊巢:不劳而获,强占他人2、(1)赠送(2)回赠(3)拿、把(4)通“非”成果。

ﻪﻭ(5)把……作为(当作)ﻪﻭ好处是:在一“投”一“报”的过程中男女间传递着感情,已经不是物物相赠订礼尚往来,而是一个借果投石问路,一个用玉表达爱的诚意,完成了一首充满乡野情趣的恋歌。

ﻪﻭ效果:表现男女在恋爱过程中反复试探、回应的微妙的心理活动;反复咏唱,不断加强人物感情的抒发,在诵唱中人物感情不断升温,直至表示永结同心。

ﻭ3、(1)B(2)A (3)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以乐景写哀;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以哀景写乐。

这样,以反衬手法写景抒情,耐人寻味。

“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

ﻪﻭ4、语言知识表达与运用:ﻪﻭ(1)问题出在“七月流火”的引用上。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