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教授边玉芳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读懂孩子读后感
让爱心包围学生,以期望促进学生赵家庄小学黄海春假期读着边玉芳老师的《读懂孩子》,书中图文并茂,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不仅介绍了儿童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让我从中领略了好多思想,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困惑一直围绕着我。
既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信。
边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师生关系从亲密转向平等、民主。
”正是如此,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喜欢与老师亲近,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
升入中年级,学生开始能够客观评价老师的行为,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有批判性。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不再“惟命是从”。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似乎越来越难于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真正信服老师,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热爱之心则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和学生相处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例如,给学生带红领巾,为他们整理衣领,叮嘱他们多喝水,用真诚理性的谈话代替歇斯底里,或许,那时的我们与孩子的心最接近。
面对全班学生,最让我们费尽心思的还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引导,加班加点地辅导,却换来他们不尽人意的成绩时,确实会有些沮丧。
多番打击之后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失望,不再抱有期望。
然而边老师告诉我,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
书中提到:“老师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当教师对学生积极良好的期望时,会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会把这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前进。
关于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观后感(精选10篇)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观后感关于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观后感(精选10篇)导语: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观后感(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观后感篇1今天早上,我看了郑教授的“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讲座。
讲座的内容是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每一个父母对孩子要多沟通,多鼓励孩子。
要让孩子养成习惯,写完作业后要检查,做错题要总结,知道错在哪;新学的知识要提前预习,晚上将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
郑教授还用一个茶杯来举例,能想象到从一年级到高中所学的知识,从拼音、偏旁、字的结构到形状、长度、重量等等。
对我受益非浅,使我明白了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从心底里愿意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多与老师、家长交流,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观后感篇2今天看了《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视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和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和想法,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只有经常学习,生活中的好东西就全来了,因此,作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近两年,孩子的读书兴趣明显提高,经常看起书来忘记吃饭,非常投入,用他自己的话说,仿佛变成了书中自己喜欢的那个角色。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千万不要强制孩子学习,要逐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积极性。
要想学习成绩好,不是说好就能好的,首先要爱上学习!当我们谈起学习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学习是件简单的事,有些人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但是,仔细想想,学习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开阔视野。
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经常给孩子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将其放大,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最棒的!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想法设法的做的更好,一件事情做好了,做另一件事情也会找到自信,相信自己会行。
(完整版)读懂孩子
《读懂孩子》感悟寒假读了边玉芳老师的《读懂孩子》这本书,颇有感悟!《读懂孩子》序中说:“孩子能不能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取决于家庭教育,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也在学校和社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中间调节作用,我们应该把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
现在有人会认为孩子的教育依靠学校,殊不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样不知道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边玉芳老师的《读懂孩子》是外出培训学校学生心理,专家老师推荐的一本书。
边玉芳老师图文并茂从多角度阐述,不仅介绍儿童成长发育规律,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帮助我们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将理论知识通过案例一步一步展现在我们面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在一起。
同样边玉芳老师的《读懂孩子》能帮助我在教学中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不仅能让学生听进去还能记住。
知道心理学在教学中重要,读完才真正了解心理学在我们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读的是边玉芳老师《读懂孩子》第一阶段(0-6岁),她从感知觉与认知发展、动作与行为发展、气质与情绪发展、品质发展、能力发展等五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孩子发展的规律,还提出家庭教育新主张有我们常见的问题有游戏玩具的选择、奖励与惩罚、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死亡教育、入学准备。
其中奖励与惩罚是贯穿整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基础的教育方式。
正确的奖励才对孩子有帮助。
正确的奖励在孩子做出行为后立即给于表扬,让孩子马上知道是因为什么行为受到了表扬。
正确的表扬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奖励应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行为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正确的表扬是父母给予孩子奖励时,不应只看结果,还要看过程,关注活动和任务的过程,发掘孩子在期间过程中的进步,给予更为准确的到位的奖励。
孩子上学家长到底该不该陪读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首选竞思训练孩子上小学,家长想陪读,但又怕孩子形成依赖,到底该不该陪读?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表示,小学生容易分心、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当家长表现出对子女的学习感兴趣时,孩子会更愿意寻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学习困难会更具坚持性,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满足感,并且这种积极的影响是长远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长应该陪读,起到监督的作用。
但是,家长的陪读并不是简单地陪着、坐在一旁,而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案例家长提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
对于孩子的学习,我有点不放心,所以想和我的一些朋友一样为孩子陪读,但又怕孩子形成依赖,也担心我自己的知识跟不上、教育方式不专业。
我想问一下,家长到底应不应该陪读呢?要怎么陪读呢?专家观点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玉芳:我们首先要明确陪读的含义。
我认为陪读是指家长监督和陪伴孩子学习。
陪读并不需要家长精通孩子的学习内容,替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生容易分心、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因此,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成人的帮助与监督,尤其是低年级孩子。
国内外大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家长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孩子提高学业成绩、改善学习态度。
当家长表现出对子女的学习感兴趣时,孩子会更愿意寻找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学习困难会更具坚持性,体验到更多的学习满足感,并且这种积极的影响是长远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家长应该陪读,起到监督的作用。
家长的陪读并不是简单地陪着、坐在一旁,而是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
第一,重视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陪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提醒孩子注意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鼓励孩子好的习惯、向孩子指出不足之处,纠正不良习惯第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三年级开始,家长的陪读行为应逐渐减少。
中高年级的孩子应在无人“监视”时,仍能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读懂孩子》读后感
让爱心包围学生,以期望促进学生——《读懂孩子》读后感假期读着边玉芳老师的《读懂孩子》,书中图文并茂,从多角度进行阐述,不仅介绍了儿童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而且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教养策略,让我从中领略了好多思想,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的困惑一直围绕着我。
既想和学生亲密无间,又想树立老师的威信。
边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随着年级的增长,师生关系从亲密转向平等、民主。
”正是如此,刚入学的新生,他们总是围绕在老师身边,喜欢与老师亲近,毫不吝啬地赞美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把老师的话当作“圣旨”。
升入中年级,学生开始能够客观评价老师的行为,对老师的看法更具有批判性。
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老师平等相处,不再“惟命是从”。
随着师生关系的转变,老师似乎越来越难于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真正信服老师,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法宝。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有爱,才能产生工作的动力,才能在工作中倾注满腔热情,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学生热爱之心则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的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当我们和学生相处中不经意的一件小事,例如,给学生带红领巾,为他们整理衣领,叮嘱他们多喝水,用真诚理性的谈话代替歇斯底里,或许,那时的我们与孩子的心最接近。
面对全班学生,最让我们费尽心思的还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
当我们不厌其烦地引导,加班加点地辅导,却换来他们不尽人意的成绩时,确实会有些沮丧。
多番打击之后我们甚至会对他们失望,不再抱有期望。
然而边老师告诉我,关注、信任、尊重每一位学生,要对他们建立积极的期望。
书中提到:“老师对孩子抱有积极的期望,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当教师对学生积极良好的期望时,会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会把这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前进。
《读懂孩子》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读懂孩子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阅读《读懂孩子》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本书作者边玉芳,边玉芳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多年来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经验。
该套书是她在总结百年来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我国青少年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丰富实践写作而成的。
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需求和梦想。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他们,而是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书中提到,孩子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的情感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观察和倾听,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通过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愿意敞开心扉,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在日常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不再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是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在班级管理中,我会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书中还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作用。
我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通过阅读《读懂孩子》,我明白了教育是一项需要用心去经营的事业。
我们要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陪伴孩子们成长,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努力读懂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会始终保持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尊重,与他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训练(含解析)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渗.透(shèn)要塞.(sài)签.订(qiān)B.澎湃.(pài)逝.世(shì)一瞬.间(shǔn)敦.熄(dūn)C.轰.鸣声(hōng)拂.晓(fú)低吼.(hǒu)沸.腾(fèi)D.提.防(dī)惊骇.(hài)映.衬(yìn)着.舰(zhuó)【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
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A. 溃退(kuì);B.一瞬间(shùn);C. 正确;D. 映衬(yìng)。
故选C。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尤新震撼人心笼罩B.世事苍桑色彩斑斓荟萃C.天翻地覆恢宏壮丽缅怀D.从容不迫眼花瞭乱由衷【答案】C【解析】A.记忆尤新——记忆犹新;B.世事苍桑——世事沧桑;D.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故选C。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军凭着旺盛的士气,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迅速地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B.为了尽快转变我们班的差生,王老师殚精竭虑....,不辞辛苦地忘我工作。
C.他的来信震耳欲聋....,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为国争光的道理。
D.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一丝不苟....地对阻拦索作最后一次检查。
【答案】C【解析】A.“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殚精竭虑”意为耗尽精力,用尽心思,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很大,此处于语境不符,应为“振聋发聩”,释义为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D.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读懂孩子读后感
《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12-18岁)》读后感攀枝花市十五中学朱国民我作为12-18岁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同时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家长,有幸参加了攀枝花市“123工程”的培养,拜读了边玉芳著作的《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12-18岁)》这本书,感慨颇多。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研究,致力于用科学、量化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研究方向主要有心理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区域教育与管理政策研究、儿童青少年社会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
我们的孩子最需要什么?应该怎样陪孩子学习?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应该从哪儿开始教育?本书取日常生活中家庭中的平常事罗列出了上班族爸爸妈妈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和班主任老师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取得平衡。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上班族,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本书中她以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将慰问和希望传达给其他的爸爸妈妈和班主任老师。
为什么你整日辛苦为孩子赚钱,他却不领情?为什么你给孩子买这买那,他却说你不爱他?为什么在家很乖的孩子出门却撒泼耍赖,让你在朋友面前颜面扫地?你费尽心机将孩子送进重点学校的金牌班级,他还嫌老师不好?其他父母都在给自己孩子报兴趣班,你是不是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每时每刻都在艰难地做出各种抉择,但又不得不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解决了孩子的吃喝拉撒之后,你们不得不面临孩子的教养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小,但不解决还是不行。
所幸的是,不仅你会想这些问题,斯波克博士也想过并且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
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其实做父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都会有心急如焚的感觉,都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所不同的是有人在经历问题后获得了解决的方案,而有人还在苦苦追寻,这本书就是帮你减少追寻历程的,让你在教子问题上少走弯路。
边玉芳《读懂学生》心得体会
边玉芳《读懂学生》心得体会
在这个寒假里,我有幸学习了边玉芳老师的著作:《读懂孩子》。
通过学习,我深感无私与忘我的精神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知道对孩子的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这本书不容易读懂。
其实,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就是不断犯错误并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
当孩子们的无知犯下了错误,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育方面着手,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并一步一步踏上道路。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而是要求作为老师的我们要耐心、细心,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会有成效。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他们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
因此,作为教师,只有发现他们的差异、爱他们才能读懂。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手执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教师是打开人类心扉的智者。
我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理解孩子、鼓励支持孩子、积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教师要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读懂学生边玉芳心得体会12年级
读懂学生边玉芳心得体会12年级《一本书读懂财报》读后感心得体会: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在十一假期用一天读完了清华大学肖星教授的《一本书读懂财报》,个人觉得适合零基础的人阅读,内容易懂,逻辑清楚。
我看完后,也有很多收获,学习了作者解读财报的视角和逻辑。
我认为全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讲清楚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构成,并把一家企业的经营循环初步描画,通过展示企业运营活动对三张财务报表的关联影响,阐述了财务报表的内在逻辑。
第二部分,带领读者走完一个财报分析的基本流程。
对几家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从数据反映的问题入手,根据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层层找到原因,并印证预测。
第三部分,提出了如通过财务报表去判断一家公司好坏的视角和原因。
我阅读完这三大部分的内容,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会计的基础概念,什么时候看,都是稳固如山,鲜艳夺目。
对我来说会计概念不是问题,但书中关于基础概念的说明,提供我另外的角度,加深了对概念的多层次理解。
1、书中关于资产和费用区别的描述很精准:“我们今天说的资产其实就是明天的费用,在很多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只存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
2、作者对一些基本概念的描述,让读者跳过会计知识,对概念有更形象的认识:“盈余公积是法律不让我们分配的利润,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自己不想分的利润”。
3、书中对于损益表中资产减值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解释,简单易懂:“这两项实际是由资产价格变化引起的利润的增减变化”,这里说的比较简单,实际上这涉及了不同资产的计量基础和可变现净值等会计处理,但作者的表述确实能让人跳过会计知识,迅速理解这两个项目的大致含义。
其次,财务报表分析是从一个不平常的数据开始,然后抽丝剥茧,找到最终的企业经营的原因,而不只是计算比率、描述某个项目多了还是少了。
1、比如,作者说:“不能简单地把毛利润增加看成是业绩提升的体现。
事实上,毛利润的提升不一定是业绩提升引起,还有可能是因为产成品库存增加。
给孩子幸福的童年---边玉芳《读懂孩子》读后感讲课讲稿
给孩子幸福的童年---边玉芳《读懂孩子》读后感给孩子幸福的童年——边玉芳《读懂孩子》读后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书,让我体悟到了生活的真谛,是书,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上升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近读了边玉芳老师的名著《读懂孩子》,深深地体会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重要,好习惯的养成确实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细节注定成败,好习惯决定好未来。
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建立在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建立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只有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才能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会对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才能少“祸害”孩子。
积极心理学认为,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成就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比如自信、乐观。
此处的无条件接纳是指父母对孩子传达的爱、关注、支持和激励是无条件的,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的。
无条件接纳孩子,不等于无条件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接纳的是孩子这个“人”,而非孩子的这些“行为”,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依然需要纠正引导。
在指责纠正孩子不恰当行为的时候,也要区分“孩子个人”与“孩子行为”,当父母指责孩子不良行为时,一定要明确:不要指责孩子个人,而是指责不恰当的行为。
也就是说:不是孩子坏,而是行为不恰当,要“就事论事”。
建立安全的亲子关系,需要稳定的陪伴和时间的积累,如果频繁中断孩子与成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则很难建立起来。
因此,在孩子出生后的前几年,尽量由孩子的父母照料,为孩子营造安全的、可信赖的陪伴环境。
同时,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要求父母对孩子身心需求保持高度敏感,并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理性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随后迅速做出适度的反应。
良好、安全的亲子关系,还依赖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
家长应该掌握一些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例如,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不轻易打断和终止孩子的话;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不要只问孩子的学习成绩,避免重复、单调无趣的话题,多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愉快的事情等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边玉芳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边玉芳读后感利用假期时间,我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
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
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
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
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
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
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
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
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
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
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
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
边玉芳读懂孩子家长读后感
边玉芳读懂孩子家长读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妈一本书,叫《边玉芳读懂孩子》,说是让我妈看完写个读后感儿!嘿嘿,我偷偷翻了翻书,觉得好像是写我这么小的小朋友的事儿。
我问妈妈:“妈,这书是不是说我呀?”妈妈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是呀,这本书教家长怎么更懂孩子呢!”
晚上我趴在沙发上,听妈妈一边看书一边自言自语:“嗯,这段写得真好,孩子有时候耍小脾气,其实是想要更多关注。
”哎呀妈呀,我这小秘密都被书戳穿了,真神!过了一会儿,妈妈还念了一段给我听:“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不要老是训斥。
”我心里偷偷乐,心想:“嘿,这书真是我的救星儿!”
第二天妈妈跟我说,她写了个读后感,说她以后要更理解我。
我听了以后,拍了拍胸脯:“没问题!我以后也乖一点儿!”哎,这书可真厉害,把我和妈妈都变成好朋友了!
—— 1 —1 —。
读懂孩子边玉芳0-6岁读后感
读懂孩子边玉芳0-6岁读后感
哇,这本《读懂孩子:边玉芳0-6岁》可真有意思!我昨天跟妈妈一起翻开它,就像打开了个魔法宝盒似的,里面有好多好多关于小宝宝的秘密呢!妈妈边看边说:“哟,这边玉芳阿姨可真懂咱们小孩子呀。
”我听了心里美滋滋儿的,嘿嘿,感觉自己特别重要呢!
书里说,小宝宝哭啊闹啊,其实不是调皮,是因为我们不会用大人那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哎呀,这可太对了!我小时候不想喝牛奶,结果哭了半天,妈妈还以为我肚子疼呢。
现在想想,书里写得没错,大人得仔细听听我们“哼哼唧唧”的话呢!
还有啊,书里讲到游戏特别特别重要,边阿姨说小孩子通过玩儿才能学会好多东西。
哇,这个部分我最喜欢了!我还拉着弟弟玩了半天,教他搭积木,可是他总把积木推倒,气得我直跺脚!不过我想,可能弟弟还小,他在“表达自己”吧,哈哈!
妈妈说看完书后要更用心听我说话,我心里暖乎乎的,嘿嘿,边玉芳阿姨,您可真棒!
—— 1 —1 —。
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 “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不应被错误地简化”
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不应被错误地简化”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不应被错误地简化”颇受关注的复旦投毒案上周五尘埃落定,案犯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
今年年初,在林森浩收到最高的二审死刑,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句话,至今令边玉芳感触颇深。
林森浩说,在狱中他通过大量阅读人文类的书籍,反思自己的成长,发现之前的大量精力都投入到学业中,心灵层面的滋养被长久地忽略,导致酿成大错。
“每每这一类案件发生时,各方会习惯性地从要强化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上找归因和解决的,但我觉得林森浩作为当事人,他的反思,恰恰说出了根上的问题,我们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灵世界的忽略。
如果一个人的感觉器官都被束缚和麻痹,觉得活得乏味,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感受不到与周遭人心灵的交融,那他就会对生命无所谓,不仅不会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会对自己的生命不珍惜。
”面对上周发生的,令各方为之震惊的邵东高三学生弑师案,边玉芳表示,作为长期从事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学者,这次她特别想抛开对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呼吁各界,包括父母、教师、校长、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精神层面的成长和需求。
“如果再不重视,这样的悲剧可以预见还会发生!”边玉芳疾呼。
在边玉芳看来,不管是刚发生的湖南邵东这名高三学生弑师案还是该县两个月前发生的3名小学生合伙抢劫杀师案,以及今年以来颇受关注的多起校园欺凌案,这一众案件的归因都源于:这些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物欲被极大化满足,物质极大丰富化,可以说到了事无所期的程度,但他们的精神养料其实极度匮乏,内心并不快乐,也不丰盈。
“对一个生命的成长,各界一定要有这样的共识: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喂饱了,就去上学、写作业、参加考试,饿了,再回来被喂饱这样一个极简化的过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根本的生理、平安需求被满足的情况下,一定有精神层面的需求,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应该得到照顾和满足。
边玉芳新学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边玉芳新学期家庭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2022看家庭教育直播心得体会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心也是最困惑的一个问题。
听了陆士桢,李敏教授的讲座后,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育孩子首先应从家长及家庭教育做起,父母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还要积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的可塑性强,儿童阶段更是教育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时期,对于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只有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年龄段是孩子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
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导师,孩子的很多道德观、价值观主要以家长为参考,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引导孩子在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道路上成长。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建立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同社会制度,认同发展方向,认同中国梦的发向是安身立命之本!。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读懂孩子》读书心得体会最近,阅读了边玉芳的《读懂孩子》一书,受益匪浅,书中大多是从心理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分析孩子在各个时期的特点,科学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规律,为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导孩子的路标。
孩子教育是当前我国最大的难题,古典的中国式教育已经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本学期有幸阅读了边玉芳老师《读懂孩子》一书,我深深感受到拥有无私与忘我的精神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领悟到了不断的探索、创新、思索是一种快乐;知晓了尊重、信任、宽容也是一种精神……文中的一些精辟的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们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是呀,就在身边,仅在咫尺,有许许多多的孩子等着我们去爱,去发现,去激励,去赞美。
他们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
他们的心灵纯洁、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以培植起对生活对学习的自信。
于是,一个决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学生为本,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吝啬赞美,及时把爱的赞美与期望送给每一位学生,使之发扬光大。
使每个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但不管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认可和爱抚的。
他们当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得到关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可弥补的甚至是终身的损伤。
要读懂孩子这本书可不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个方法去教育他们。
教师必须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观察孩子,只有钻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了解孩子的个性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学习后产生的随想如长河中舀起的几瓢水,其实书中的思想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与震撼。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她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领跑新学期激活内动力家长心得体会
领跑新学期激活内动力家长心得体会
寒假即将进入尾声,为了保证孩子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帮助更多的家长
“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2月18日晚上8点,邢台市第十九中学
家长学校组织初一年级家长聆听了北师大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边玉芳教授的公益直播。
边教授围绕“双减”政策、《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明确新学期家庭教育的重点任务、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为家长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边教授强调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价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不能只关注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与心理品质、健康的身体。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做人的教育,家长应明确家庭教育的重点任务是以“以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边教授建议新学期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应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亲子沟通,进行高质量的陪伴,发现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到努力的方向,做好自己,尤其是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心理更健康,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日常生活的美好。
家长们积极参与,认真聆听,通过此次公益课堂,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们纷纷表示在新学期,会不断学习,转变观念,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的方法共同参与、严慈相济、平等交流、互相促进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尊重和鼓励,读懂孩子,理解孩子,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新学期即将拉开序幕,也希望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开学前的准备。
领跑新学期,激活内动力,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虎力全开向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教授边玉芳: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2016-07-30 16:28:34)转载▼分类:学习方法标签:柳栖士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关于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内容。
很多研究发现,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成绩越好。
大家上网搜索“状元”“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多高考状元经验分享,其中必提的一点就是学习兴趣.众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是保持学习行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最大。
而且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对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让孩子爱上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是为了孩子一生的发展。
学习兴趣越浓,孩子更愿意认识和探索某事物,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自学能力也较强。
很多取得较高成就的人,即“成功人士”,他们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好,但是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对新事物的探索和接纳能力一定是很出色的。
很多名人成功的故事中,都能看到学习兴趣的影子。
例如,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就是因为酷爱数学,对中学老师介绍的“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的想法很感兴趣,所以花了很多时间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发表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
例如,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从小对万物如何运行感兴趣,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即使是枯燥的物理学知识、原理都觉得特别有趣。
研究发现,学习兴趣越大的孩子在选择任务时更倾向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愿意接受挑战,寻求突破。
还有研究还发现,学习动力越强、学习兴趣越浓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越积极、越自信,越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与人交往时也更自信。
而且学习兴趣越浓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思考更明确,职业自主性更强。
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更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求职目标和主动性更强。
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现在很多孩子看着各种动画片,拿着ipad和手机不停地划……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在反映感觉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了。
下面从全国较大范围调查的结果报告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以及课余时间都在做些什么。
可以看出,随着年级增长,孩子们喜欢学习的比例不断下降,尤其到了初中阶段,非常喜欢学习的孩子仅占50%左右。
该调查没有涉及高中学生,但我们可以猜测,高中学生“非常喜欢学习”的比例一定更低。
因为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变得功利,学习压力更大,孩子更容易“谈学习变色”。
大家想象一下,这样发展下去,孩子长大以后,进入社会工作以后,还会坚持学习吗?还会不断充实自己吗?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大家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课外时间都在做些什么?虽然这个调查结果有点久远了,但还是能反映很多信息的。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孩子在课余做与学习相关事情的比例越来越低。
因为中考、高考,给了孩子很大的学习压力,难得有时间了,肯定就娱乐和休闲了。
很多孩子上了大学,就放开玩,对学习更加不“待见”了。
学习兴趣就这么被扼杀了。
因此,我们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做准备。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爱学习呢?这该怎么办呢?这两个问题,应该是今天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下面,我逐一回答。
首先,问问大家,大家觉得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不愿学习,你们觉的有什么原因呢?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很多,现在来总结一下。
例如,家长教育不当,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例如从孩子会说话开始就教孩子识字、阅读,在3、4岁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写字……孩子由于过早被“学习”的重压压得透不过气,很早就对“学习”二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到了上学的年纪抗拒上学,早上怎么叫都不愿意起床……例如,孩子的注意力、时间被其他事情吸引了(如电视、网络、游戏)……孩子一回家,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视,拿着遥控器转到自己喜欢的频道,“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放假时间一到,电脑、ipad、手机轮流转换……例如,孩子缺乏喜爱学习的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也喜欢模仿。
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家长在家总是玩游戏、看电视、休息,家庭活动也多以“吃喝玩乐”为主题,缺乏集体学习活动……家长都不爱学习,又怎么能让孩子喜欢学习呢?例如,家长对孩子的奖惩方式不恰当,剥夺了孩子单纯喜欢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成是获取奖励和表扬的手段,渐渐地对学习的兴趣就变淡了。
妈妈说:“孩子,这段时间要好好复习,下个月就是期末考了。
”孩子说:“妈妈,如果我考100分,你要给我买一个ipad”。
学习变得不再单纯……例如,孩子所在学校缺乏学习氛围,爱学习的风气不足。
学校氛围、班级氛围对孩子影响也很大。
如果孩子在学校随处都能拿到自己喜欢的书、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孩子爱上阅读的可能性更高。
还有很多很多的原因。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主要针对以下三个原因进行具体深入剖析和分享。
一、孩子未发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的乐趣。
二、孩子回避失败,害怕被认为不聪明。
三、孩子一直学不好,从来未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下面从第一个原因开始。
“孩子未发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学习的乐趣。
教育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期望—价值”理论。
它是说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越重要、越有意义与价值,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动力越强,也更容易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
当孩子认为学习内容是有价值的,跟实际生活有关系时,他们也更愿意在学习时投入时间和精力。
有的孩子一听到“学习”、“做作业”,就有一种抵触情绪,觉得很烦;有的孩子看到课本、满页文字的书就开始犯困,难以集中注意力。
有的孩子觉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觉得生活与学习距离越远,孩子学习就越没动力,甚至有一种“读书无用论”的想法。
另外,学习材料的有趣性,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兴趣能帮助孩子保持专注,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集中的地方,并维持较长的时间。
孩子对于喜欢的课、喜欢的老师,45分钟下来可以一直保持专心听讲,而缺乏兴趣的孩子连在课堂上坚持15分钟内保持专注都很难。
兴趣能“激活”记忆,促进记忆。
有研究者让两组孩子阅读同一篇文章,对文章感兴趣的孩子阅读后回忆文章信息的量远高于不感兴趣的孩子。
因此,让孩子觉得学习内容有价值、对学习材料感兴趣,是让孩子爱上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那么对于“觉得学习无价值和乏味”的孩子,家长应该怎么做呢?1、从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作用,感受知识就是力量2、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3、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轻松程度,包括材料、学习方式。
4、变换学习任务的形式,减少学习的重复性。
5、给孩子一些有挑战的学习任务。
首先,从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作用,感受知识就是力量。
跟大家分享某家长在这方面的做法。
孩子刚上一年级,我想,这一下我可解放了。
可谁知刚开学没几天,就接到她语文老师的电话,说孩子拼音字母不会拼。
听着电话那头老师焦急的声音,我也心急火燎起来。
孩子放学回来,我先摸了一下底,就开始让孩子读拼音。
可女儿根本不想读,我气得对女儿发了脾气。
孩子在我的强迫下勉强读了几遍,但效果并不好。
这时女儿问我:“妈妈,这拼音好难学,为啥要学呢?”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对于刚六岁的女儿来说,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认为学习没有用。
我就拿出手机教她用拼音给她最喜欢的大姑发信息,女儿一下来了精神,连着给她大姑发了三条信息后又给她同学发了好几条,忙得不亦乐乎。
我又让女儿在电脑上用拼音打汉字,看着自己不会写的汉字通过拼音一下就打出来了,女儿对学习拼音再也不抵触,见了她的小伙伴还自豪地说:“我会写信了。
”对于不爱学拼音的孩子,家长也可以考虑一下以上的办法……下面是一个关于数学学习意义的例子。
“在一年级后半学期,女儿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
尤其是到认识钱币这一部分时,由于平时孩子很少接触到钱,她做作业时一遇到关于钱币的就老出错,给她反复地讲也还是不行。
我就给她讲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让她自己去小卖部买小食品,教她先问清楚商品的价格,再看找回的钱是否对。
这下孩子每次都把账算得很清楚。
我给她讲阿拉伯数字的来历,告诉她在远古的时期人们计数的烦琐,还告诉她学数学要格外细心,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给她举例:如在造汽车时,小数点错了,造的汽车轮子可能一大一小呢。
孩子听了哈哈大笑。
之后女儿渐渐爱上了数学。
”这个家长特别聪明,通过一些小方法,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马上就爱上学习了,不抗拒学习了。
其实学习跟我们生活的距离没那么远。
家长朋友们,跟孩子一起来挖掘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吧。
例如,孩子学习利率相关知识时,将银行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告诉孩子,让孩子决定自己的压岁钱应该如何处理;让孩子决策是不是要买某一类打折卡,或者要用到几次以上打折卡才合算。
通过类似事例让孩子体会数学的价值和学数学的乐趣。
例如,让孩子在周末给爷爷奶奶讲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让爷爷奶奶高兴、得到夸奖,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看看一些创意广告、对中文字的分析,感受汉字的魅力。
引导孩子在学习汉字时认真观察孩子的结构,总结汉字的识字识义的规则。
例如,参观古迹,看日晷,了解日晷是利用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时间,体验地理学、物理学的魅力。
还有很多很多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例子,快点和孩子一起发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让孩子认识学习的价值,从而爱上学习。
第二,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过向孩子提出他们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以前没考虑过的问题等多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习内部动机。
例如,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例如,狗夏天为什么要吐舌头?例如,鱼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们记得如果孩子向你提问的时候,不要敷衍孩子,应该跟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家里可以备一些工具书,便于查阅。
如果实在太忙,也可以跟孩子说,“等妈妈做完这个,我们就一起去找答案,好不好?”,但事后可别忘记了,会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第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轻松程度,包括材料、学习方式。
学习材料和形式的有趣性、轻松,会增加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例如,给年龄小的孩子买大字印刷的书籍,提高阅读速度。
例如,给孩子挑选“薄”的习题集和练习册。
例如,让孩子给别人找错,包括找错别字、计算错误等。
例如,家长可以购买一些制作精美的图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查资料,做实验,请教其他人。
又例如,孩子不喜欢画画,可以通过手指画等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第四,变换学习任务的形式,减少学习的重复性。
孩子在常规的学习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不断重复的,可是学习的重复性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