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387文档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习(15份)
高考语文(全国卷)复习:现代诗歌阅读专
项练习(15份)
引言
本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旨在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每份练中包含了一首现代诗歌及相关问题,供考生练阅读和理解现代诗歌的能力。
练题目
1. 第一份练:《春天的足迹》
2. 第二份练:《追忆》
3. 第三份练:《海的了解》
4. 第四份练:《岁月如歌》
5. 第五份练:《在枫远处》
6. 第六份练:《夜色中的思念》
7. 第七份练:《晨钟》
8. 第八份练:《太阳和我》
9. 第九份练:《风雨中的坚持》
10. 第十份练:《秋天的眼睛》
11. 第十一份练:《雪的诗篇》
12. 第十二份练:《平凡的世界》
13. 第十三份练:《我和蓝天》
14. 第十四份练:《童年的足迹》
15. 第十五份练:《梦的足迹》
练形式
每份练中,考生将阅读一首现代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涉及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旨在帮助考生加深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使用说明
考生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练:
1. 选择一份练题目。
2. 仔细阅读题目中的现代诗歌。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4. 思考诗歌中的表达手法和语言技巧。
5. 回答练题目中的问题。
6. 检查答案,并进行复和总结。
总结
这份文档提供了15份现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可帮助高考语文考生复现代诗歌相关知识。
通过练阅读和分析现代诗歌,考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和解题技巧,为高考做好准备。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诗四首练习题
诗四首练习题
1. 清晨的微风
清晨的微风,轻弹着窗前的竹叶,
叮咚作响,如同奏响一首悠扬的乐章。
太阳透过稀疏的云雾,温暖着大地,
掠过山脊,如同神秘的咒语。
绿色的田野上,花朵竞相开放,
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远处的小溪轻轻地流淌,
似乎在诉说着这美好的时光。
我静静地站在这片大地上,
用心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清晨的微风呼唤着我,
让我沉醉在这诗意的世界里。
2. 心灵的飞翔
心灵在宇宙中自由地飞翔,穿越星河,穿梭时空的隧道。
思绪在虚幻的天空中飘荡,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宿。
忧伤与欢乐在心里纠缠,
如同白云掠过湛蓝的天空。
梦想是我心灵的向往,
让我不断追逐,永不放弃。
人生的旅途上,有风有雨,但我始终相信自己的选择。
心灵的飞翔是我最美的自由,让我随心所欲地舞蹈着。
3. 时光的留痕。
诗歌练习336文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
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宋·王安石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
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
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
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
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
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
1.哪句完整地表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答案 1、颈联。
2、①以梧桐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高远,虚心近人,不屈服于环境的坚韧顽强的精神;2为解民于倒悬而宁愿献身的抱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个句子?(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 诗歌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下一句是:_________。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下一句是: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下一句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不是出自《诗经》?A.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B.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下一句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
2. 请分析《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1. 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不少于8行。
2. 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古诗,要求符合绝句或律诗的格式。
五、诗歌鉴赏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2.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选择题1. C2. A三、简答题1. 《将进酒》中的这两句诗,通过黄河之水的奔流不息,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酒的热爱。
2. 《静夜思》中的这两句诗,通过明月和故乡的联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四、诗歌创作1. 现代诗示例:春天,你轻轻地走来,带着温暖的阳光,和风的轻抚。
万物复苏,绿意盎然,花儿绽放,鸟儿歌唱。
你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让希望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诗歌早作练习题
诗歌早作练习题在这个练习题中,我们将进行诗歌的早期创作练习。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通过使用音乐性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来传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主题和技巧,以激发您的创作灵感。
练习一:自然之美请用一首5-7-5音节格式的短诗描绘自然景观中的美景。
您可以选择任何自然景观,如海洋、山脉、森林或花朵等。
尝试使用形象的词语和生动的描写来表达您对自然景观的感受。
以下是一个示例:潮起潮落海浪拥抱沙滩天堂般美练习二:季节之变请写一首由三个五字句构成的诗歌,描述季节之间的转变。
您可以选择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或者探索季节之间的过渡时期。
通过诗歌来传达在季节变化中所感受到的不同氛围和情绪。
以下是一个示例:暖风轻吹花开如火,美丽艳阳天练习三:爱与失落请用一首自由诗来表达关于爱情和失落的情感。
您可以探索爱情中的欢愉、痛苦、欲望、分离或希望等方面。
通过运用意象、比喻和个人经历来传达您的情感。
以下是一个示例:悲伤的心爱之火烧尽,留下空虚寻觅自我练习四:寻求启示请用一首两个四字句和两个三字句构成的诗歌,表达对生活、自我或世界的探索和追问。
通过提出问题、观察细节或思考哲学问题来传达您的追问。
以下是一个示例:天上星辰何为宇宙的真谛?无止无尽练习五:人生的旅程请用一首长诗来描绘一个人的一生旅程。
从出生到成长,再到智慧和成熟,通过选择适合的词语和比喻来描述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和人生体验。
以下是一个示例:漫长的学习之旅智慧的果实希望这些练习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更深入地探索诗歌这一艺术形式。
通过分享您的创作,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并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提高您的写作技巧。
愿您在诗歌创作的旅程中获得乐趣和启示!。
三年级诗歌练习题
三年级诗歌练习题一、春天的花儿(100字)春天的花儿美丽娇嫩,各种颜色好看极了。
红的像火,黄的像金,蓝的像海,绿的像苹果。
花儿张开笑脸,给人们带来欢乐与喜悦。
采一朵花插在头发,迎着春风走在小路上。
二、夏日的海滩(100字)夏日的海滩热闹非凡,沙滩上挤满了游客。
沙子烫脚,水波荡漾,小孩们兴奋地玩耍。
捡贝壳、打沙堡,乘着海浪尽情畅泳。
阳光灿烂,温暖如绒,夏日的海滩让人留恋。
三、秋天的果园(100字)秋天的果园果实累累,红苹果、黄柿子、蓝葡萄。
果园里工人忙着采摘,树上小鸟唱着歌儿。
果园的空气清新宜人,金黄的稻田随风摇摆。
橙红的枫叶点缀山间,秋天的果园美如画。
四、冬日的雪花(100字)冬日的雪花飘飘洒洒,白茫茫一片世界。
雪花纷飞,纯洁无暇,落在大街小巷,覆盖大地。
孩子们欢呼着出门,堆雪人、打雪仗乐无边。
鹿在雪地里悄悄走过,冬日的雪花美丽动人。
五、四季之美(500字)春天的花儿绽放着笑脸,各种颜色好看极了。
红的像火,黄的像金,蓝的像海,绿的像苹果。
夏日的海滩热闹非凡,沙滩上挤满了游客。
沙子烫脚,水波荡漾,小孩们兴奋地玩耍。
秋天的果园果实累累,红苹果、黄柿子、蓝葡萄。
果园里工人忙着采摘,树上小鸟唱着歌儿。
冬日的雪花飘飘洒洒,白茫茫一片世界。
雪花纷飞,纯洁无暇,落在大街小巷,覆盖大地。
四季的美景如诗如画,给人们带来无尽欢乐。
让我们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感受四季轮回之美。
诗歌练习370文档
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
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
③都来:算来。
(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
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3分)(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4分)【答案】(1)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1分)(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
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
②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
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
④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
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赏析】写秋夜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一叶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树叶大都变黄飘落。
树叶纷纷飘坠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
夜,是秋夜。
夜寂静,并非说一片阒寂,声还是有的,但是寒声,即秋声。
这声音不树间,却来自树间,原来是树上飘来的黄叶坠阶上,沙沙作响。
这里写“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听觉,借耳朵所听到的沙沙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
“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
诗歌四十首训练
从军行李白注释:(1)沙场:战场。
(2)碎铁衣:指身穿的盔甲都支离破碎(反映戍边抵抗匈奴的将领)。
碎,破碎。
(3)突营:冲出敌人的包围。
(4)呼延:匈奴贵族,诗中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译文:将军戎马一生,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
这次战争在塞外进行,城南是退路。
但连城南也被敌人设下了重围,全军已陷入可能彻底覆没的绝境。
将军急中生智,下令突围,在突围的关键时刻,将军将敌方大将一击射杀。
敌军一时陷于慌乱,将军率残部乘机杀开重围,夺路而出,一骑绝尘,千余(虚数)共拼杀而回。
闺怨王昌龄1. 闺:一般指少女或少妇。
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
2. 不知愁:又作“不曾愁”3. 凝妆:盛妆。
4. 陌头:意谓大路上。
5. 觅封侯:指从军远征,谋求建功立业,封官受爵。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诗题为《闺怨》,起笔却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紧接着第二句又写出这位不知愁的少妇,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妆”登楼远眺的情景。
于是,一个有些天真和娇憨之气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闺中少妇果真不知愁吗?当然不是。
读过全诗之后我们知道,这是一位丈夫远征他乡,自己独守空房的少妇,即使在唐朝封建礼教尚不严格束缚妇女的时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随便出门的。
鉴赏: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
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
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
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
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精选练习)(原卷版)含答案
诗歌行 (精选练) (原卷版) 含答案.doc
简介
本文档包含了《诗歌行》的精选练题及答案。
《诗歌行》是一
本经典的诗歌教材,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这里的练题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诗歌。
答案解析
以下是每道题目的答案及解析:
1. 问题:诗歌《XXXXX》的作者是谁?
答案:作者是XXXXX。
解析:这首诗歌是XXXXX所创作的,它表达了XXXXX的思想和情感。
2. 问题:诗歌《XXXXX》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是在XXXXX时期创作的。
解析:XXXXX时期,社会正处于XXXXX的情境下,这首诗歌通过XXXXX的手法表达了XXXXX的主题。
3. 问题:诗歌《XXXXX》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歌运用了XXXXX的修辞手法。
解析:通过使用XXXXX的修辞手法,诗歌达到了XXXXX的效果,使读者产生了XXXXX的情感共鸣。
总结
通过这份练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行》中的诗歌作品。
希望这些练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请注意,本文档仅包含题目及答案解析,并不包含具体的诗歌内容。
如需详细阅读诗歌作品,请参考原版《诗歌行》。
诗歌练习 Word 文档
诗歌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明代]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 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10分)三、(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诗歌练习389文档
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角度提示】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注释】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清阮元《江定甫梦游益都冯相国佳山堂作诗一首余曾游其地因和其韵》:“宰相荒园半菜畦,石屏风外是沙堤。
”洪深《劫后桃花》三:“园的那一头,大洋屋旁边,还有小小的一个菜畦。
”【作者简介】高启(1336--1374),明代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或吴县人,祖籍开封,家居山阴。
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做过张士诚幕僚。
明洪武元年(1368),应召入朝,授翰林院编修,以其才学,受明高祖朱元璋赏识,复命教授诸王,纂修《元史》。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入境爱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淡漠功名利禄。
因此,洪武三年(1370)秋,明高祖拟委以户部侍郎,他却以年少未习理财辞归,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
此前,高启《题宫女图》一诗,招惹谗臣挑唆诬以讥讽君王,致高祖耿耿于怀。
后来,苏州知府魏观“复浚锦帆泾”,营建衙府,高启为其撰写《上梁文》,引来杀身之祸。
因衙府旧基原为朱元璋曾经的敌手张士诚王宫旧邸,《上梁文》又有“龙盘虎踞”四字,谗臣吴帅蔡本趁机诬告其存以反心,御史张度亦在弹劾中称其为“兴亡王之基,开败国之河”,遂致高祖大怒。
洪武七年(1374),魏观被诛以腰斩,高启受株连,处以腰斩八段,卒年仅39岁。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诗歌练习文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参考答案】12.①(3分)B ②(4分)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
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
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10分)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参考资料】【作者简介】张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
北宋诗人。
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
诗歌练习材料
父亲
父亲七十岁了
却依然年轻
养花
种菜
在晨曦里浇水
在落日里采摘
从早到晚
都是您忙碌的身影
父亲七十岁了
却依然年轻
孙子的女朋友长啥样
今年的小麦能不能有个好收成操碎的心
散落成岁月的峥噪
父亲七十岁了
已不再年轻
头发白了
背也驼了
常常呆坐在门前
咀嚼着往事
回忆那些风雨中一路走来曾经的普通与感动
父亲七十岁了
已不再年轻
酒不喝了
烟也戒了
唯一的爱好
就是陪母亲一块散步
走在火红的夕阳里
那般快乐
那般从容
父亲
不管你老了
还是年轻
都别太累了
我只想静静地看着你
并把我写的诗
读给你听。
诗歌练习模版
今日丰秋(散文诗)
秋高气爽,
百花飘香。
蟋蟀在草丛里歌唱,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
辽阔的田野上----------
不见那牛吼驴叫人慌慌,
没听见那路上马鞭啪啪响;
只是那多种机械在交响,
还有那各种车辆在奔忙。
这是现代化的秋收景象。
路旁,
我问小娃:
“牛鞭子是啥样?”
他们摇摇头,
答不上。
他们没见过那昔日的农民们一
秋忙时
都是镰砍做刨肩挑扛,
披星戴月田头睡、
用地瓜干哄孩儿的旧模样。
看:
晒谷场上 --------
棒力垂大的玉米金黄黄, 那丰厚的棉花呵、
白茫茫。
黄橙橙的大豆,
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手 .
肥胖的花生甜又香。
农家院里,
丰收的粮食垛满房。
直乐得人们呵 -------
指点着硕果论短长,
面带着笑容喜洋洋。
南飞的鸟儿啊--------
莺歌燕舞齐歌唱,
愿把这喜讯传远方:
告诉同胞和他乡,
丰收莫望党中央。
回首田野上,
机器播麦忙。
意气风发的人们呵---------- 斗志昂仰;
胸怀中国梦,
奔向那新的理想。
小诗练习题大全
小诗练习题大全1. 春之田园春天来临,大地苏醒;百花齐放,芳香四溢。
草地上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树梢上欢快地唱着鸟儿。
阳光明媚,微风轻抚,大自然展现出绚丽的面貌。
2. 夜之奇妙夜幕降临,星光点点;一轮明月挂在天边。
黑夜中有诡异的声音,倩影之间隐藏着谜团。
流光飞舞,闪烁不定,夜晚的魅力难以拒绝。
3. 秋之收获枫叶斑斓,金黄满地;丰收的季节到了。
稻谷金黄、果实硕大,人们笑逐颜开,心情愉悦。
农田里劳动的身影,收获的喜悦溢满心底。
4. 冬之寒冷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大地尽染白雪的衣裳。
冰封的江河,寒冷的清晨,人们套上厚厚的衣衫。
踩着雪花,留下脚印,冬天的寒冷也无法阻挡人们前行的脚步。
5. 自然的声音山中的涓涓溪水,如同一曲缓缓的奏鸣曲。
树叶悄悄地沙沙作响,像是自然的私语。
鸟儿的歌声甜美悠扬,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6. 心灵的旅程思绪飘飘,心灵自由;旅行的心情让人愉悦。
走过山岭,穿过大海,感受世界的宏阔辽阔。
邂逅陌生的风景,内心的世界也随之开阔。
7. 梦想的舞台奇幻的舞台,人心荡漾;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光芒。
歌声激荡,舞步翩翩,才艺的焕发展现出人才。
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在梦想的舞台上绽放光芒。
8. 爱的力量相互依靠,在彼此的身旁;爱的力量穿越时光。
陪伴相伴,分享喜悦,无论遭遇何种风浪。
爱是希望,温暖的拥抱,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柔。
9. 友谊的纽带朋友相约,快乐旅行;友谊的纽带拉近心间。
互帮互助,守望相助,彼此间的情感温暖相传。
友谊是宝藏,永远的守望,真挚的友谊弥足珍贵。
10. 美好的未来未来的道路,光明璀璨;青春的梦想扬帆起航。
执着努力,收获成功,追逐梦想的脚步从不停歇。
勇敢前行,向往的明天,美好的未来在等待着我们。
篇幅有限,以上只是小诗练习题大全中的部分内容。
希望这些小诗能够带给你一丝灵感,激发你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继续坚持练习,相信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
学生诗歌练习文档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4分)(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3分)(3)有人评价“春日偏能惹恨长”有“避平见奇之妙”,为什么?(3分)郊行即事程颢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1)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紧扣“恣行”构思的。
(3分)(2)尾联“不妨游衍莫忘归”中的“莫”字是作“不要”解还是作为“暮”的通假字看呢?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分)(3)宋人的诗歌常含有理趣,请简要分析颈联所蕴含的道理。
(3分)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王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分)(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
(4分)(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分)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②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师拒金兵,战胜却之”,词人时滞“楚地”后方。
②写,同“泻”。
③剩喜:甚喜。
然犀处:指采石矶。
(1)“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三句使人联想起哪两个历史故事?(2分)(2)“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三句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点?(4分)(3)试分析全词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
(4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诗歌练习又五题
诗歌练习又五题诗歌,宛如心灵的镜子,映照出生活的五彩斑斓和内心的深邃情感。
在不断的练习中,我们尝试捕捉那稍纵即逝的灵感,用文字编织出美妙的篇章。
以下便是我最近的五次诗歌练习,与您分享。
第一题:《春日漫步》春风轻拂柳丝摇,花海缤纷香满郊。
小径蜿蜒通幽处,暖阳含笑鸟声飘。
在这首诗中,我试图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
春风、柳丝、花海、小径、暖阳和鸟声,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通过“轻拂”“摇”“缤纷”“飘”等动词,让整个画面动起来,给人以活泼、欢快的感觉。
第二题:《雨夜思绪》雨滴敲窗夜未眠,思绪纷飞心犹怜。
往昔岁月匆匆过,未来之路在何边。
雨夜总是容易让人陷入沉思,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的。
雨滴的敲打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勾起了内心深处的种种思绪。
对于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略带忧愁的氛围。
第三题:《故乡情》青山绿水绕村旁,炊烟袅袅饭菜香。
儿时伙伴今何在,故乡永远在心房。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港湾,这首诗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那青山绿水、炊烟和饭菜的香气,都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
而对于儿时伙伴的思念,更增添了一份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第四题:《秋之韵》秋风瑟瑟叶飘零,寒露凝结霜满亭。
稻谷金黄丰收季,农夫欢笑乐盈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诗中通过描写秋风、落叶、寒露、霜和金黄的稻谷,展现了秋天的特色。
农夫的欢笑则突出了丰收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和充实。
第五题:《冬日暖阳》冬日暖阳照雪川,银装素裹映蓝天。
寒梅绽放枝头笑,温暖人心不畏寒。
在寒冷的冬日里,暖阳显得格外珍贵。
雪景的美丽与寒梅的坚韧相互映衬,展现了冬日的独特魅力。
而暖阳带来的温暖,也让人在寒冬中感受到了希望和力量。
在这五次诗歌练习中,我不断地摸索着如何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如何通过意象的选择和组合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意境。
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对诗歌艺术的进一步追求。
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心灵的歌唱。
诗歌练习作业之优秀诗歌范文
诗歌练习作业之优秀诗歌范文鸟吟了一句怎样的诗
山风唱了一首什么歌
那些枝叶摇头晃脑
发出一阵阵惊呼——
那定是一句染绿早春的诗
那定是一首心底欢畅的歌
我常梦见一个老人
他说所有听话的孩子都能得到一份惊奇
于是我收敛了早前的顽皮
像个好孩子,在正午的格子上
不断练习,想写出一句诚恳
以取悦他的慈祥和博爱
更为了心中想过无数次的礼物
整个冬天我只做一件事
等一场雪
等着脚音踩过雪地
溯回一个堆有雪人的冬天
其实,是我的寂寞想驳接
那些漫天奔跑的笑语
和渐已生疏的小名
临近年关,诗歌似乎失语
水龙头也静默无声
水池边上的一只小鸟
不停踱步,叫声暗哑
如同我的急躁,闷闷不乐
只是风还是那么深情——
吹下几片叶子之后
转身而去,像突然想起某个邀约急匆匆赶往春天
想在嫩芽冒出之前
唱上一句万紫千红
南方无雪。
但我能想象
滴在雪花上的阳光
折射出的
透明曲线
尽管少了一些夏日的热情
却也静谧的温润可人
南方无雪。
但我能聆听
尽管在色彩单一的季节
我还是想听听——
滴在雪花上的阳光
和风说了那些暧昧
是不是有关春天的色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8.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6分)9.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5分)不恰当。
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
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答出诗表面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简要说明的。
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进士。
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
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
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
风格奇硬拗涩。
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
【赏析】《题郑防画夹》共有五首,是作者题咏郑防画夹中作品的诗,这是第一首。
郑防是藏画的人,画夹大概相当于现代的集锦画册之类。
这首诗题惠崇的画。
惠崇是僧人,能诗善画。
《图绘宝鉴》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图画见闻录》说他“尤工小景,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
正因为惠崇的山水、花鸟饶有诗意,才格外引起诗人品题的兴味。
王安石、苏轼都有诗题咏他的画。
苏轼的七绝《惠崇春江晚景》,更是脍炙人口。
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
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
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
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
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
“买”字不如“唤”字灵活。
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
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
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
因此,诗歌可再现画境。
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
全写真境,变成了山水景物诗,不成其为题画诗;全写画境。
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呆滞而无生气。
沈德潜说杜甫题画诗“全不粘画上发论。
如题画马、画鹰,必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发出议论。
后人可以为式。
”(《说诗晬语》)他的《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便从画面引出真景,又由真景返回画景。
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融,并同人的感情发生交流。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正宫]塞鸿秋(元)薛昂夫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1)下面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功名万里”指东汉班超封侯万里事。
此处用典,借指求仕追官,争名夺利。
“斯文”一词,最早见于《论语》,此处指礼让文雅,品格高尚。
B.“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这两句用比喻修辞叹时光如电,人生易老。
出自《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由于年老休息的官员增多,所以道路上处处可见,树林中何曾遇见过。
D.“至今寂寞彭泽县”,全曲点睛之笔,一语揭出曲之命意所在。
赞颂了陶渊明是历史上心口如一真能归隐园田的少数高士之一。
(2)结合诗句对“斯文一脉微如线”中的“微”字进行赏析。
答:(3)本曲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表现对比的关键字眼,结合本曲的主旨,加以具体分析。
答:答案:(1)选C“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的句意是:都说不做官,但归隐的地方却看不见他们的身影。
讽刺把归隐挂在嘴边而实际上坐在官位上不想动的人。
(2)“微”,是微弱、微乎其微的意思。
为官者为了一己私利彼此你追我逐,斯文已荡然无存,没有人会想到国家百姓及礼让品格,讽刺官场之人不择手段争名逐利的丑恶嘴脸。
(3)“至今寂寞彭泽县”句中的“寂寞”和“功名万里忙如燕”中的“忙”字,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许多人都叫着“便休官”,可也没见挂冠归隐的彭泽县令陶渊明这里热闹起来,陶渊明这里越寂寞,官场那里越忙碌。
“寂寞”与“忙”的对比讽刺了那些口是心非自我标榜清高而实际醉心名利的为官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鉴赏评价)。
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理解鉴赏评价)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赏析】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杜甫五十二岁。
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
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
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
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
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
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4分)(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
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
(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
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分,形象及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