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4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

合集下载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打印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打印版

201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统一考试)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2014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含答案)

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选择题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8分)①人们的生活实践要求彼此交际,相互交流经验、交流思想。

在没有文字的时候,人们只能利用语言来交际。

许多有经验()有知识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用简括凝□、便于记忆的语言固定下来,编成歌曲、口诀、故事等等,彼此相告,代代相传。

这就所谓的是“传说”。

②传说是靠口耳相传的。

它的基础是人的记忆,但是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

传说在被人们相互传述的时候,往往会有所遗漏或添加。

因此一个传说,经过若干人的口传以后,可能会变得离原样很远,内容的真实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③在远古时代,传说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我们现在关于远古时代一鳞半爪的知识,也是靠着这种传说保留下来的。

有些最古的著作,例如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当初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1.第①段的“()”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破折号B.分号C.顿号D.逗号2.第①段的“□”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炼B.练C.拣D.冻3.“一鳞半爪”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A.Lín zhǎoB.lín zhuǎC.líng zhǎoD. líng zhuǎ4.结合文意,分析第②段中的“往往”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9分)①诗生于大众,成于大众。

大众的原始表达是诗性特征生发的前提。

大众诗性表达的需求,是诗歌存在的依据。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高三试卷 2014.1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①修订本的出现,自然意味着原版本的先期存在。

两者的关系,初始的意图是改进与进化,“彼可取而代之”。

但就实现效果来说,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达成的,有不进反退的,亦有滋味难明的,其交织错落实可形成一个话题。

文学作品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比照的丰富资料,作家的创作心理、思想嬗变乃至外界予其的潜在影响,都于同一文本的异样风貌间显露无疑。

而原著者为何会修订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经年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艺术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订作品理所当然的理由。

上世纪80年代重出《围城》时,钱钟书虽不悔少作,但重读总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订,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通行定本。

而不久有人未经授权,擅自将《围城》发表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与后来的修订本进行汇校,且将之印行于世,结果引来一场侵权官司,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小的修订因著作的重要引发关注,而当代作家薛忆沩对自己多部小说的重写式修订,或许未引人注目,但却值得言说。

薛忆沩的修订力度之大,等于重写,范围之广,涵盖了其先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仅有中短篇,还有长篇。

这种修订已是对原版本之质的改变,若有研究者做文本的比较研究,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

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浦东新区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4.1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①修订本的出现,自然意味着原版本的先期存在。

两者的关系,初始的意图是改进与进化,“彼可取而代之”。

但就实现效果来说,不能一概而言,有初衷达成的,有不进反退的,亦有滋味难明的,其交织错落实可形成一个话题。

文学作品的原版与修订版并存,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比照的丰富资料,作家的创作心理、思想嬗变乃至外界予其的潜在影响,都于同一文本的异样风貌间显露无疑。

而原著者为何会修订自己已然完成且出版经年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探究的。

②艺术上的求精,是作家修订作品理所当然的理由。

上世纪80年代重出《围城》时,钱钟书虽不悔少作,但重读总不免看到不太中意的地方,做些修订,于是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通行定本。

而不久有人未经授权,擅自将《围城》发表于《文艺复兴》杂志的初刊本、上海晨光出版社初版本与后来的修订本进行汇校,且将之印行于世,结果引来一场侵权官司,是当年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

小的修订因著作的重要引发关注,而当代作家薛忆沩对自己多部小说的重写式修订,或许未引人注目,但却值得言说。

薛忆沩的修订力度之大,等于重写,范围之广,涵盖了其先前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不仅有中短篇,还有长篇。

这种修订已是对原版本之质的改变,若有研究者做文本的比较研究,想来会有不小的收获。

③若论对自己作品孜孜不倦的修订者,金庸是个不能不提的人物。

自70年代初完成《鹿鼎记》之后,他宣布停笔,不再写新的武侠小说,从此开始对以往的十五部作品进行精心修改润色,先后花去十年时间,方始完工。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含答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附答案)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

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

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

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

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

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2014届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4届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4届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上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准答在试题卷上。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溽.暑/儒.术翠钿./掂.量蓬蒿./缟.素B.悯.然/泯.然幽咽./酒靥.洲渚./伫.立C.暮霭./和蔼.樯橹./弓弩.将.息/将.养D.豆蔻./叩.谢喋.血/耄耋.阑.干/褴.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搔首弄姿夙兴夜寐美人迟暮坚如磐石B.呦呦鹿鸣魂悸魄动门前冷罗雄姿英发C.饱经忧患眼哭见骨暗香浮动实至名归D.愤事嫉俗游刃有余有目共睹大煞风景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他们遭受到公众的责难或羞辱,也没有人肯为他们的过失辩护或予以..原谅。

B.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

C.无论什么政府,它的法律总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天才所写的诗文,里面有美的方面,但也总可以找到若干白璧..。

D.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4.与下面这个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梁启超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地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A.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B.这样自负同时又这样谦逊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C.很难得听到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

D.很难得听到这样自负同时又这样谦逊的话。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题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题

虹口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卷(2014年1月)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答案嫩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下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①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

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的景观。

②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

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弄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

2014上海松江区高考语文三模试附答案.doc

2014上海松江区高考语文三模试附答案.doc

松江区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三模试卷高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14.5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8分)舌尖上的基因①世界上哪种食品最好吃?这个问题貌似是无解的,因为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很难达成共识。

再问一个问题:一个人对某种食品的喜好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上一个问题的变体。

②可是,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对食品的喜好并不完全是后天培养的,而是和他的基因型有很大的关系。

更准确地说,不同人种“舌尖上的基因”是不同的,这才是不同地区有不同食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案例了。

最有名的例子是香菜,喜欢的人把香菜的味道描述成“清新的嫩芽味”,讨厌的人则认为香菜的味道和肥皂没有区别。

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了不同地区的人对香菜的好恶,发现讨厌香菜的人在不同人种之间的比例是有差别的,其中东亚人最高,有21%的人讨厌香菜,拉丁裔和中东地区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的人讨厌香菜。

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个人对香菜的好恶和1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位点有关,如果某人在这个位置上携带的是一个突变体,那么他肯定会讨厌香菜。

④当然,香菜的味道太特殊了,只能算是一个特例。

已知人的舌头可以辨别5种基本的味道,对这五味的敏感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对食物的口感到底是怎样的。

研究表明,对这5种味道的感受分别由一组基因负责控制,其中科学家对苦味的控制基因研究得最为透彻,已经找到了一个名为TAS2R38的基因突变与此有关,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人对苦味更加敏感。

⑤为了彻底揭开人类对食品的偏好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意大利里雅斯特大学启动了一个“马可·波罗计划”,打算沿着古丝绸之路,对至今仍然生活在那里的古老部落居民进行一次全面调查。

之所以选择古丝绸之路,是因为这条路上生活着的人种异常复杂,文化多样性很丰富,而且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这条路就被世人遗忘了,很多古代部落从此与世隔绝,很少和外界发生基因交流,特别适合用来研究基因和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201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答案解析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答案】示例: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2.【答案】原因表现3.【答案】D【解析】需排序语段的话题是对“常识”的理解,可按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排列。

⑤是“常识”的总说,有领起全文的作用,故放在开头。

②中“其实”一词,是对“常识”的进一步解释,故应紧接⑤。

③①紧密相连从反面来论述。

④中的“因此”引领的内容有总结的作用,应放在最后,故选D项。

4.【答案】C【解析】“需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于文无据。

5.【答案】示例:第⑥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与前文受众解读新闻、寻求真相的意愿的相关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6.略。

(依据考生答案与文章第③段提供的四个方面的契合程度,以及考生答案的表达是否准确、逻辑是否严密评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7.【答案】示例:该句将湖泊比喻为“一块巨大的海绵”,以海绵吸水来比喻湖泊吸音,以海绵的“巨大”突出湖泊吸音能力之强,把作者微妙的主观感受用常见物品传递给读者,形象而生动。

8.【答案】略。

(本题采用整体评分法,对考生选择的角度及针对该角度结合文本进行的赏析做整体评分。

可选择的角度有动词的运用、写景角度的变化、色彩的组合等)9.【答案】“飞溅”一词化静为动,表现了银河耀眼夺目、闪烁生辉的美感。

10.【答案】红杉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它的存在使人类清醒镇静,因此,作者认为红杉是一种具有特别含义的树。

11.【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着眼于语段的本身所表现的含义。

A.原文说的是感到惬意,“惬意”不等于欢乐,且“可以获得更多的欢乐”于文无据。

C.假设关系不成立,原文说的是有人共享宁静可使“经历更为丰富完美”,D.“一个人独处时更能感受到宁静的欢乐”于文无据。

12.【答案】作者描写了多种不同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宁静感,也是宁静的一部分,作者写这类声音是为了表现宁静之美;工业文明的喧闹破坏了宁静,作者描写这类声音来表达批评和担忧。

上海市闵行区2014-201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4-2015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闵行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 心理测试测出了什么? ①美国心理学会的茱莉亚〃德森的一句话粉碎了我们的希望,她说:‚目前传媒上出现的绝大多数的心理测试其实是一种娱乐休闲性质的游戏..。

‛她介绍称,心理测试在专业领域被称为心理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其编制过程有一套科学的标准,结果有严格客观的解释。

‚我们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它需要符合严格的统计学原理。

‛与之相比,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并没有严谨的科学性,往往只是心理测量的一部分或个别经过简单化的投射测验题,甚至完全与心理测量没有关系。

②抛开这些科学性不言,自得其乐的普罗大众估计很难认同她的观点,对于各类心理测试题结论认为非常准确的用户占52.3%,‚这没什么奇怪的,不过是福勒效应的又一个明证罢了。

‛茱莉亚这样回答。

③福勒效应,是心理学家福勒于1948年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39份的兴趣诊断问卷,要求学生们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喜好、个人特征等,一个星期后福勒完成对他们的评估并列出13条个性分析。

他要求学生先阅读各自的13条描述对自己来说是对还是错,如果不确定打问号,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准确的。

可事实是每个人拿到的个性评估都是一样的,这13句描述是从报摊的占星书籍中挑出来的笼统的、含糊的语句来迷惑他们。

这大概也是如此符合福勒效应的时下流行的心理测试在网络上流行很重要的原因吧。

④人们喜欢听到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渴望被赞美。

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三校语文试卷(第二次)

2014年上海市高三十三校语文试卷(第二次)

高三学科测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向该消失的旧俗告别①马年春节即将到来,有关春节的话题也多了起来。

由于近来雾霾的肆虐,要求禁放烟花爆竹的呼声特高。

武汉市的一次民调显示,中心城区的4千户被访者,74.5%赞成“禁鞭”。

市人大常委会征求了拟禁止燃放区域内304位市人大代表的意见,赞成率高达95.7%。

年前,武汉市已对该市的《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作了修订,将春节期间中心城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改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然而,不赞成“禁鞭”的人认为,“爆竹一声除旧”,是春节的一种标志性民俗,不让放鞭炮了,“年味”会变得荡然无存,岂不是有伤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吗?②前几天几位朋友小聚闲聊,对城市要不要禁放鞭炮的问题,也竟发生了小小的“争鸣”。

③我是“主禁派”。

燃放爆竹确是春节的一个重要民俗,它源于农耕时代,不仅寄寓着当时人们用以驱魔避邪的愿望,而且适应当时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状况,可以增添热闹喜庆气氛。

如今早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城市大量出现,人口集中,高楼林立,在这样环境里大放爆竹烟花,虽然还能留下过去的一些年味,但得不偿失,代价太大了。

爆竹烟花的大量燃放,不仅严重污染空气,为恶化的大气雪上加霜,而且会引发安全事故,许多城市每年春节期间都发生多起爆竹伤人与火灾事故。

此外,还白白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为了防止放鞭炮带来的危险后果,多少公安、消防、医务、环保人员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流传下来的生活文化,常常是相沿成习,应重视其稳定性,不宜主观随意变动。

不过,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

民俗在传承过程中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变异性。

民俗文化也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进行变革,所谓“风俗当随时代”。

拿缠足习俗来说,古来虽是汉族妇女的必习风俗,但因其摧残人体人性,属一种陋俗,是民俗中的糟粕,自清代以后,遂逐渐被历史说“不”,被淘汰出局了。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杨浦、静安、宝山、青浦(四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怎样读中国书①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

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

②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③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

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

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④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

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体会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⑤“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⑥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

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诂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

西方书也是一样。

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⑦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

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

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静安区2014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静安区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学科试卷2014.01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不要遗漏。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书与画的关系启功①书与画的关系问题。

这是一个大马蜂窝...,不可随便乱捅。

因为稍稍一捅,即会引起无穷的争论。

但又不能避而不谈,只好说说纯粹属于我个人的私见,并不想“执路人以强同”。

②我个人认为,“书画同源”这个成语最容易为“书画相关论”者所引用,。

③我认为写出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寓变化于规范中的图案,一行一篇又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

写字的工具是毛笔,与作画的工具相同,在某些点划效果上有其共同之处。

最明显的例如元代柯九思、吴镇,明清之间的龚贤、渐江等等,他们画的竹叶、树枝、山石轮廓和皴法,都几乎完全与字迹的笔划调子相同,但这不等于书画本身的相同。

④书与画,以艺术品种说,虽然殊途,但从审美欣赏的角度看,却有共同之处。

一幅画供人欣赏,一幅字也无二致。

我曾误认文化修养不深的人、不擅长写字的人必然只爱画不爱字,结果并不然。

一幅好字吸引人,往往并不少于一幅好画。

书法直到今天还在受国人爱好,必有它的特殊因素。

而且越来越多地受到并不使用这种文字的兄弟国家民族的艺术家们注意。

为什么?这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⑤我认为如果能找到书法艺术所以能起如此作用,能有如此影响的原因,把这个“因”和画类同样的“因”相比才能得出它们的真正关系。

这种“因”是两者关系的内核,它深于、广于工具、点划、形象、风格等等外露的因素。

所以我想与其说“书画同源”,不如说“书画同核”,似乎更能概括它们的关系。

⑥有人说,这个“核”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它包括哪些内容?甚至应该探讨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

2014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4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4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A项zhān/nián chā/chàchòu/xiù;B.qiǎng gōng lěi;C项sùlù/lòu mò/mài;D.juéhuó/huòxiān/xiǎn)2.C(A.照相机B.膨胀D.亲和力)3.C(A 项应为“不只”;B项应为“度过”;D项“长此以往”指时间久了会有不好的结果,后面一般跟将要出现的结果。

)4.B(A项顿号改为逗号;C项句号移到引号外;D三处问号均使用错误)5.C(A项宾语残缺,可在“成果”后添加“的评价系统”;B项关联词语语序不当;D项“31日前”歧义)6.C【当:判处、判罪;北:溃败(的军队)】7.A(副词,尚且。

B介词,向/介词,对于;C难道,表反问/大概,表推测D兼词,于此/语气词,不译)8.B(A判断句,B被动句,C省略句,D倒装句)9.A(权,暂时主管)10.D(A项前一个“以”,连词,表目的;后一个“以”,介词,按照。

B项前一个“其”,代词,他;后一个“其”,副词,表祈使语气。

C项前一个“于”,介词,对于;后一个“于”,介词,表比较。

)11.D(①句是说其才能;⑥句是说其清廉)12.B(无中生有)13.(1)认真从事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谨”1分,“申”1分,通顺1分)(2)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我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见”1分,“间”1分,通顺1分)14.(1)张知白已经打开了粮仓,又招募百姓拿出粮食加以救济。

(2)就任命他纠察在京的刑事案件,他坚决请求,任青州知州。

附译文: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

幼年酷爱学习,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河阳节度判官。

咸平年间上疏,议论当今最重要的事务,真宗认为他不同一般,奉召应试舍人院,代理右正言。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上海市闵行区2014届高三下学期教育质量调研考试(二模)语文试题与答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裴毅然①中外文学作品中有一道奇特风景线:知识分子一直是被嘲笑的主角,很少成为获得赞美的主角。

②新文学运动以来,鲁迅的《孔乙己》、叶圣陶描摹灰色知识分子的《潘先生在难中》、钱钟书的《围城》等名著名篇,瞄准的对象尽是知识分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知识分子逐渐陷入整体挨批的社会大氛围下,从思想界到文学界,知识分子全得低头认罪,成为必然自觉改造的对象,文学形象中的知识分子自然也高大不起来。

进入九十年代,从特定意义上,知识分子仍然是社会上的弱者,因为谁都可以扯上知识分子开骂一通。

王朔说知识分子“不骂白不骂”,并不仅仅是王朔个人的“美学投机”或“艺术选择”,实际上代表着整个社会审美的某种价值趋向。

③中国文学尽拿知识分子“开涮”,乃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本人试析一二。

④知识分子有能力参预各项社会活动,有可能跻身权益分配之列,社会身份十分微妙,处于不上不下的中间阶层。

因掌握知识,知识分子自必怀有一定理想,不屑于流同俗辈,不安于既有现状。

行高于众、品异于俗,知识分子的英雄自画像,自命不凡自我夸张,主客观之间存在相当差距。

在群俗看来,便很有点脱离现实做白日梦的味道,可嘲可笑之处多多,即富含“可嘲笑因素”、“可打趣内容”。

聪慧敏感的作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大好卖点。

这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何以成为“嘲笑主角”的最重要之因素。

⑤无论中外,相对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工农社会地位更低,处于社会最低层。

尤其在旧时中国,不少工农连基本生存条件都不具备。

而同情弱者又是基本人性,且形成强大社会心理定势。

若嘲笑弱者,似乎道德品味欠高。

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掀起的文艺工农化运动,除了现实政治因素,从审美角度也倚于这一社会心理定势。

否则,工农化何以会于短时期内得到文艺界的广泛认同?⑥由于知识分子最熟悉的是自己,知道何处何地有痒痒肉,知道哪儿隐藏着最丰富的“矿藏”,一举刨一扛镐的“第一感觉”都往那儿汇聚,这样便从创作源头上决定了作家的取材向度。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题与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题与答案

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题与答案上海市虹口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语文试题(2014年1月)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①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

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

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

以图代书,做在线阅读,甚或以上Facebook、刷微博代替阅读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的景观。

②音画构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

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

严重的,连生存都会发生问题。

至于网络,因常提供即刻性与碎片化的资讯,在使读网带上时尚化的“轻阅读”特性同时,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

对此,尼古拉斯·卡尔的《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有很详尽的讨论。

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会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追忆似水年华》又太晦涩,弄将爱读经典视为前人少环境刺激、无处可去养成的老嗜好,而将其毫无顾惜地抛弃。

可事实是,尽管现实世界无限广阔,虚拟空间更丰富多彩,但如果人们对它的贪恋是以牺牲自身与客体世界的区别为代价,就太不值了。

因为众所周知,人与包括机器在内的客体世界的分离能力与分离程度,一给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质力量的表征。

它不但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定叉,也是一切经典创造的终极要旨。

有鉴于此,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益人的精神。

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懒惰,因此毋宁说是有害的。

③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一一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2014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长宁嘉定卷)(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8分)建筑:‚此地人‛的文化生态场景①城市建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

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景观发展水平仍不平衡。

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中国建筑,怎样体现既往与当今、时代与地域的关系?这是当下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生态演进的重要思考点。

②‚现代性‛促成了合理的城市化和建筑现代化,也导致了文化断根的城市化和城市、建筑的千篇一律。

于是,面对历史空间,便有两种倾向:标榜逻辑合理的‚新陈代谢‛和诉诸历史价值的‚怀古恋旧‛,而前者占压倒性优势。

观察中外城市与建筑演变进程中呈现的差异,可以对上述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一是以巴黎19世纪的‚奥斯曼计划‛为例,法国近代旧城改造虽然颇具争议地拆除了大半的中世纪建筑及街区,但是也留下了有着较高建造质量并仍适应当代发展的近代历史城市景观。

今天的中国,大部分城镇包括重要历史城镇都经过了初级改造,却留下了很多问题和遗憾,低质建造比例大、地域风土特征保留少、景观相似度甚高等现代城市建筑通病随处可见。

第二个差异是,当代西方城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以后工业时代为背景,已经面临‚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问题,城市的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已从相对立走向相交融,而中国如何在社会和人文意义上,同时实现从农耕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有机更新‛,乃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这就使我们看到了在现代性和全球化影响下,传统城乡的改造有必要坚持反思现代性的历史主义观念和保持各地文化生态多样性的地域主义立场。

③在‚现代性‛的冲击下,我们正在失去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说过的‚使居者能有‘此地人’切身感受‛的地域建筑特征。

面对此种挑战,虽然当下很多城市采用‚再现‛古城、古建已逝风貌的重建对策,但是这种被动的历史‚再现‛很难成为城市演进的主导方向。

④城市空间并非是一元性的,即使在全球化文化交流、交融的背景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在文化生态上有魅力、可持续的城市,不仅是‚与古为新‛拥有历史厚度的城市,还拥有质感的山水、建筑和人文环境,是有‚此地人‛感受的地方。

这里不妨以‚地平线‛作为比附,虽然可视的地平线需要深远的地理尺度,但是在拥有史地维度和质感的城市,却可以深切感受到人文与自然交织的‚心理地平线‛。

自人类建造城市以来,地平线就不断被城市景观的‚天际线‛所掩蔽,聚居程度越高,地平线消失越甚,可是‚心理地平线‛在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空间中始终存在。

比如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古典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恰恰是封闭围合的‚壶中天地‛,完全看不到物理空间的地平线,通过对景、障景和借景,却让人有小中见大的意境。

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地平线‛。

再如杭州西湖一侧是城市轮廓,另一侧是凤凰山等自然山林形成的天际线,无论从哪一侧看出去,都没有延绵的地理地平线,但是谁又能说杭州这种半城半山一水连的城市空间不似‚天堂‛呢?所以,在城市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中,投入精心的设计思考,重建人与历史、与自然的脉络关系,是造就魅力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当城市天际线趋近于‚心理地平线‛,城市才属于大地,人类才属于自然。

⑤不仅如此,对建筑文化生态的回归还要真正反顾到建筑的本体,挖掘建筑语言在地域文化建构中的潜力,而不仅仅是沉迷于建筑文化表层的‚标新立异‛。

尽管我们不但会对那少许融入史地质感,并隐含时空纵深感的创意建筑由衷欣赏,也会对超现实主义建筑作品惊叹连连,但是就整体而言,当代‚明星‛建筑师的作品,有许多只是刻意把建筑雕塑化,追求张扬个性的奇特形式感,纯粹成为没有确定含义和评价标准的另类艺术消费。

中国当代也一度将这类怪异建筑当作了国际化导向,其背后可以窥见国人在外来强势文化面前,产生的认同迷失:出于纠结于传统的抗拒和唯恐落伍国际的盲从。

⑥事实上,文化差异和多样性依然存在于人类社会演化的现实之中,并作用于建筑本身的演化进程。

⑦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的时代,维系一个地方的文化特性和身份认同是必要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首先就体现于此。

中国未来的建筑既要吸纳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美学因素,自信地在全球化中博采众长;更应当重视地理气候、风俗民情等环境特征,自觉地维系地方的文化差异和身份认同,以这样的姿态来推动中国未来建筑的本土化和地方化,应是建筑学对优化演进中的城市文化生态的一种专业奉献。

(选自2013年12月8日《人民日报》)1.第①段加点词“不平衡”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3.第④段中作者提到了“壶中天地”,达到“壶中天地”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4分)(1)(2)4.下列说法与第④段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2分)A.“心理地平线”与城市建筑相关而无关自然山水。

B.“心理地平线”是“现代性”冲击下的无奈选择。

C.“心理地平线”是中国对世界建筑界的独特贡献。

D. 杭州的“城市天际线”趋近于“心理地平线”。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⑥段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①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的建筑,可以看到各国不同的价值取向。

②那些创意建筑似乎超越了文化差异,完全着眼于百般的奇异和万千的变化。

③答案显非如此。

④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大都追求异形、高科技和对不确定未来的探索。

⑤那么,这样的价值取向能代表人类建筑演进的必然方向吗?A. ①④②⑤③B.①②⑤④③C. ④②⑤③①D.④①③⑤②6.中央电视台新址大楼(如图)在“2013年度高层建筑奖”评选中获得最高奖——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民间称之为“大裤衩”。

你对这座建筑有何看法?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简要说明理由。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20分)失帽记余光中①2008 年的世界有不少重大的变化,其间有得有失。

这一年我自己年届八十,其间也得失互见:得者不少,难以细表,失者不多,却有一件难过至今。

我失去了一顶帽子。

②去年12 月中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为我八秩庆生,举办了书刊手稿展览,并邀我重回沙田去签书、演讲。

现场相当热闹,用媒体流行的说法,就是所谓人气颇旺。

联合书院更编印了一册精美的场刊,图文并茂地呈现我香港时期十一年,在学府与文坛的各种活动,题名《香港相思——余光中的文学生命》,在现场送给观众。

③演讲的听众多为学生,讲毕照例要签书,为了促使长龙蠕动得较快,签名也必须加速。

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或者一句赠言,当然,日期也不能少。

一粉丝在桌前索签,另一粉丝却在你椅后催你抬头、停笔、对准众多相机里的某一镜头,与他合影。

笑容尚未收起,而夹缝之中又有第三只手伸来,要你放下一切,跟他‚交手‛。

④这时你必须全神贯注,以免出错。

你想喝茶,却鞭长莫及。

你想脱衣,却匀不出手。

你内急己久,早应泄洪,却不容你抽身疾退。

这时,你真难身外分身,来护笔、护表、护稿、扶杯。

主办人焦待于漩涡之外,不知该纵容或呵止炒热了的粉丝。

⑤其实,那天听众之盛况不能算怎么拥挤,但也足以令我穷于应付,心神难专。

等到曲终人散,又急于赶赴晚宴,不遑检视手提包及背袋,代提的主人又川流不息,始终无法定神查看。

餐后走到户外,准备上车,天寒风起,需要戴帽,连忙逐袋寻找。

这才发现,我的帽子不见了。

⑥事后几位主人回去现场,又向接送的车中寻找,都不见帽子踪影。

我存①和我,夫妻俩像侦探,合力苦思,最后确见那帽子是在何时,何地,所以应该排除在某地、某时失去的可能,诸如此类过程。

机场话别时,我仍不死心,还谆谆嘱咐,如果寻获,务必寄回高雄给我。

半个月后,他们把我因‚积重难返‛而留下的奖牌、赠书、礼品等等寄到台湾。

包裹层层解开,真相揭晓,那顶可怜的帽子,终于是丢定了。

⑦仅仅为了一顶帽子,无论有多贵或是多罕见,本来也不会令我如此大惊小怪。

但是那顶帽子不是我买来的,也不是他人送的,而是我身为人子继承得来的。

那是我父亲生前戴过的,后来成了他身后的遗物,我存整理时所发现,不忍径弃,就说动我且戴起来。

果然正合我头,而且款式潇洒,毛色可亲,就一直戴下去了。

⑧那顶帽子呈扁楔形,前低后高,由后脑斜压向前额,有优雅的缓缓坡度,戴在我的头上,有欧洲名士的超逸,不止一次赢得研究所女弟子的青睐。

但帽内的乾坤,只有我自知冷暖,天气愈寒,尤其风大,帽内就愈加温暖,仿佛父亲的手掌正护在我头上,掌心对着脑门。

毕竟,同样的这一顶温暖曾经覆盖过父亲,如今移爱到我的头上,恩佑两代,不愧是父子相传的忠厚家臣。

⑨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有幸集双亲之爱,才有今日之我。

当年父亲爱我,应该不逊于母亲。

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打过我,甚至也从未对我疾言厉色,所以绝非什么严父。

不过父子之间始终也不亲热。

小时他倒是常对我讲论圣贤之道,勉励我要立志立功。

长夏的蝉声里,倒是有好几次父子俩坐在一起看书:他靠在躺椅上看《纲鉴易知录》,我坐在小竹凳上看《三国演义》。

冬夜的桐油灯下,他更多次为我启蒙,苦口婆心引领我进入古文的世界,点醒了我的汉魄唐魂。

张良啦,魏征啦,太史公啦,韩愈啦,都是他介绍我初识的。

⑩后来做父亲的渐渐老了,做儿子的长大了,各忙各的,父子交集不多。

自中年起他就因关节病苦于脚痛,时发时歇,晚年更因青光眼近于失明。

许多年来,父亲的病情与日常起居,幸有我存悉心照顾,并得我岳母操劳陪伴。

身为他亲生的独子,我却未能经常省视侍疾,想到50 年前在台大医院的加护病房,母亲临终时的泪眼,谆谆叮嘱‚爸爸你要好好照顾‛,实在愧疚无已。

父亲和母亲鹣鲽情深,是我前半生的幸福所赖。

母亲逝于53 岁,长她十岁的父亲,尽管亲友屡来劝婚,却终不再娶,鳏夫的寂寞守了34 年,享年,还是忍年,97 岁。

⑪可怜的老人,以风烛之年独承失明与痛风之苦,又不能看报看电视以遣忧,只有一架古董收音机喋喋为伴。

暗淡的孤寂中,他能想些什么呢?除了亡妻和历历的或是渺渺的往事。

除了独子为什么不常在身边。

而即使在身边时,也从未陪他久聊一会儿,更从未握他的手或紧紧拥抱住他的病躯。

⑫长寿的代价,是沧桑。

⑬所以在遗物之中竟还保有他常戴的帽子,无异是继承了最重要的遗产。

父亲在世,我对他爱得不够,而孺慕耿耿也始终未能充分表达。

想必他深心一定感到遗憾,而自他去后,我遗憾更多。

幸而还留下这么一顶帽子,未随碑石俱冷,尚有余温,让我戴上,幻觉未尽的父子之情,并未告终,幻觉依靠这灵媒之介,犹可贯通阴阳,串连两代,一时还不致径将上一个戴帽人完全淡忘。

这一份与父共帽的心情,说得高些,是感恩,说得重些,是赎罪。

不幸,连最后的这一点凭借竟也都失去,令人悔恨。

⑭寒流来时,风势助威,我站在岁末的风中,倍加畏冷。

对不起,父亲。

对不起,母亲。

2009 年l 月28 日【注】①我存:余光中之妻范我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