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第1章
旅游美学-第1章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主编:杨哲昆 参编:何升华、霍一平(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第一章
旅游美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旅游活动与审美 旅游服务与审美 旅游管理与审美
绪 论
学生谈美 教师谈美
叶朗教授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 种审美活动。离开审美,还谈什么旅 游?……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既然旅 游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那么,就会在审 美实践中产生一系列的关于美和审美的问题 需要解决。 因此,研究“旅游与审美”对于旅游专业的 学生而言太重要了!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分析旅游景观特征作用 (二)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三)了解旅游的审美关系 (四)探讨旅游的审美创造
三、实训:一次旅游活动的美学解析 ※ 实训内容 ※ 实训提示 ※ 实训要点
※
实训内容
﹡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旅游活动的审美对象
﹡分析为旅游主体带来的美好回忆的原因
﹡分析讨论张先生给予导游感谢费的问题
一、审美的界定 二、审美机制 三、审美种类 四、实训
一、审美的界定:
(一)美的界定 (二)审美的界定 (三)审美的作用
二、审美机制:
(一)审美初始阶段 (二)审美实践阶段 (三)审美回味阶段
(一)审美初始阶段
1、审美经验 2、审美品位
(二)审美实践阶段
1、四大心理要素 2、审美体验
三、审美种类
第一章 旅游美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理解:美、审美的界定、审美种类、旅游 审美的种类 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特点 应用:审美机制
第一节 审美的界定、机制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美学对象、基本内容 第三节 旅游审美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综合实训
旅游美学第一章旅游与美
第一章旅游与美[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理解游客的审美需求,掌握旅游的审美特征,并能应用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要素。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围绕旅游与美的关系展开,探讨了游客的审美需求,介绍了旅游审美心理要素以及旅游审美特征,并简要介绍了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游客的审美需求。
[教学难点]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游客审美需求和审美满意度调研[教学过程]第一节旅游与审美一、美与审美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始终美的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审美欲求结合是引起旅游的最根本的原因。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
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之大成,融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歌舞、服饰、陈设、烹饪、民情、风俗等于一炉,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形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接待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游客越来越追求高雅的情调和舒适的享受,旅游经营者则把传播美和创造美轮美奂的旅游大环境当作提供旅游服务的高文化境界来追求。
【趣味小测试】请学生在朋友圈中随机提问10位好友,调研他们的旅游动机和曾去过的旅游目的地,问一问他们印象中最美好的一次旅游经历都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东西?二、旅游审美需求1.游客对美的认识(1)什么是美?——美的定义与特征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并以适宜于人的感性形式显现。
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的特征。
【想一想】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
”对此,你怎样理解?(2)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美与真、善的联系在于:美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
合规律性是“真”,即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
合目的性是“善”,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共用价值。
真和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
旅游美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部分 绪论
1. 美和美学
为什么人们都追求美,讨厌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永恒的追求。 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字
什么是美?
美的诞生和发展
萌芽 客体
美学研究的对象
思想
学科
主体
美的创造
掷果盈车
《晋书》记载说:“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lei)之文。少时常挟 弹出洛阳道,妇人遇之者,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遂满车而归。 ”
尖顶宽额,面色黑红,眼睛下垂,接近鼻子,胳膊很长,大腿向两侧弯曲
史 上 最 凄 美 的 “ 追 星 ” 事 件
看 杀 卫 玠
1.1 为什么人们都追求美,讨厌丑?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人们从内心深处对美有天然的选择,直观的表现出喜欢或不喜欢。
1.2 什么是美?
美字的多重原意: 羊大为美 羊综合感觉为美 羊人为美 羊等价交换物为美
美都和人们实际的生活相关。美的诞生并不神秘,在生活中诞生出来的。
1.3 美的诞生和发展
1.3.1 美的诞生
美的诞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早期的艺术作品、审美观念、审美意识与现在都是有差别的。
无——有 少——多 粗——精
实用——非实用
功利——非功利
1.3 美的诞生和发展 1.3.1 美的诞生
1.从逻辑上:
OfficePLUS 美国乔治亚州布拉斯敦峰顶的瞭望台
背景图片素材
2017
旅游美学
黄山
自我介绍
姓名 性格 专业 命运 旅游管理
1.高峻的山崖 坚硬、固执、坚持 2.构成地壳的石头
1.干净 2.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
九寨沟
旅游美学 加拿大维多利亚平衡石
2010—2013 自然地理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史书。
2020/7/28
旅游美学
15
二、中西建筑的理念及形态区别
❖ (一)实践理性精神和宗教神灵精神 ❖ 1、实践理性精神是平面铺展和匀称且又是等
级分明; ❖ 2、土木材料和石质材料; ❖ 3、装饰颜色(中国喜欢用原色,西方则追求
迷乱、朦胧、神秘和惶惑)。
2020/7/28
旅游美学
16
(二)结构的框架式和围柱式 ❖ 中国的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 ❖ 西方的围柱式。
❖ 涅槃(以‘寂灭’为特点的至乐心理境界)、禅悟 (无我、物我合一的涅槃乐趣)之美;
❖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 竹,静坐照清源”。
2020/7/28
旅游美学
13
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第一节 建筑概述
2020/7/28
旅游美学
14
一、建筑的定义
❖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
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 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
分。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 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劳作...这就 是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
❖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美、美感、悲剧、喜剧、典型等问 题也提出了独到的看法,丰富了美学的研究。
2020/7/28
旅游美学
6
三、什么是旅游美学
❖ 旅游美学是研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旅游者 (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审美客体)的美 学观赏、体验和评价,分析旅游中存在的各 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新兴 学科;
2020/7/28
旅游美学——第一章内容结构
第一章绪论一、旅游美学1、旅游美学的发展历史2、旅游美学的本质内涵: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旅游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学科。
二、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任务1、旅游美学的内容包括:⑴旅游审美主体⑵旅游审美客体⑶旅游审美中介⑷旅游审美关系⑸旅游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⑹旅游审美文化2、旅游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建构旅游美学体系;第二,指导旅游审美活动;第三,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三、学习研究旅游美学的意义㈠旅游美学对旅游主体的意义㈡旅游美学对旅游业的意义㈢旅游美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意义四、学习研究旅游美学的方法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和辩证逻辑法4、应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旅游与旅游审美一、旅游审美的发展历史二、旅游审美的本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审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1)转换生活空间的必然历程;(2)人追求舒适诗意的安居;(3)个体走向真实的感性体验。
三、旅游主体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态度、审美注意、审美趣味、审美需求、审美动机、审美理想、审美判断、审美能力、审美感受。
㈠旅游审美心理要素:1.感知 2.想象 3.情感 4.理解㈡旅游审美心理需求——需求层次理论㈢旅游审美动机:1.自然审美型 2.人文审美型 3.社会审美型㈣审美个性及其类型:1.阳刚型 2.阴柔型 3.中间型四、东西方旅游审美文化差异1.中西审美文化精神的差异2.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审美观3.西方文化的旅游审美观五、旅游审美的意义旅游审美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涉及范围甚广,具有多重效应:⑴净化情感和调节心理环境⑵造就具有优美灵魂的人⑶促进社会审美化的进程。
[文学]绪论、第一编
h
12
第三节 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
一、净化情感和调节心理环境
现代人的诸多精神困境:
首先是由于“文明的缺憾”(弗洛伊德) 与社会的异化而使人的精神与情感发育不全, 导致了人格畸形——单面人。
其次是由于“人际关系的稀薄化”(海德 格尔)而产生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现象和 不正常的“邻居心态”。
再次是存在主义所描述的那种“寻找家园” 与人本主义所揭示的那种“寻找自我”的 “浪子心态”。
h
6
人类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和欣赏是旅 游文化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当特定的 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环境刺激物通过人的 感官进入大脑,就会为在长期的实践中所 形成的认知比较器所辨析推导。这种被称 作‘无意识推理’的心理过程运动极其神 速,它不知不觉地以表面上的不假思索方 式引导着情感的萌发”。
旅游审美形成的基本过程是,自然景观
2、需求的特点
❖ 1)具有对象性:对一定事物的要求和追求
❖ 2)具有动力性:努力满足各种需求
❖ 3)保持平衡性:心理生理失去平衡便会产 生恢复平衡的要求
❖ 4)具有递进性:一种需求的满足不会使其 他需求停止
h
8
3、审美需求的特点
1)审美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是 要实现人的完美人生的必要途径。 2)它始终交织在各层需求之中,是人 的各种需求的内在动因之一。 3)审美需求是人类自我实现个人的潜 在能力的核心内容。 4)人的审美需求会外化为各种表面形 象,并为人们所感知。 5)人们为追求审美需求的满足会暂时 放弃其他需求的满足。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
然属性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 特性。前者指形状、声音和色彩等;后者有整 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 调和、对比、和谐等。形式美普遍存在于自然 物、社会物、艺术作品中,是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形式美具有自然性、客观 物质性、社会性、主体性、时代性、民族性、 差异性、全人类性和共同性。形式美是事物美 被人感知的前提。
旅游美学讲义
旅游美学讲义陈昌茂目录第一章什么是旅游美学第一节旅游与美学的关系问题第二节《旅游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三节构建《旅游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意义第二章什么是旅游美第一节旅游美是美的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第二节旅游审美文化第三节旅游美的意义第三章旅游美的美感经验第一节旅游愿游的神话诗性第二节旅游行游的抒情诗性第三节旅游居游的畅爽诗性第四节旅游憩游的狂欢诗性第五节旅游美的梦幻诗性第六节旅游美美感分析的意义第四章旅游美的审美对象第一节与旅游审美意识形成意向性结构的旅游景观第二节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旅游开发者的审美文化作品第三节旅游地审美开发精要第五章旅游美的审美境界第一节愿游之美:象境第二节行游之美:实境第三节居游之美:艺境第四节憩游之美:场境第五节忆游之美:幻境第六节旅游美的审美境界分析的意义第六章旅游美的旅游批评第一节旅游活动批评第二节旅游地旅游景观建设批评第七章旅游美美育第一节美育是指人从事非功利的感性活动第二节旅游美美育是美育的大众化途径第三节应把“旅游美”美育纳入国家社会政策体系参考文献第一章什么是旅游美学要建立今天的美学体系,需要:一是,确定美学的基本问题;二是,确定美学的基本词汇;三是,以一种历史性,全球性和宇宙性的眼光来看待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词汇;四是,对自己要有深刻的历史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局限性,不用“上帝式”的语言来讲述美学,而是用具体时空的受时代局限的人的话语来讲述美学。
既有总结意识,又有时代意识和开放意识,美学不是美本身,如果美是一轮皓月,那么美学只是指向一轮皓月的一个手势。
---张法《美学导论》说有美学,有的只是部门美学,20世纪西方美学的发展,主要就表现为各个部门美学的发展----美学更普遍地存在于各个部门之中,又更根本地不存在,看不到一个独立出来的包罗一切部门美学的美学。
---张法《美学导论》旅游是现代社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感性活动地位及价值的学科。
那么,旅游与美学能搭上界吗?这种搭界会不会是旅游对美学的攀龙附凤呢?传统上认为,旅游就是一种游山玩水,似乎与游手好闲相关。
旅游美学
旅游美学第一章建筑审美1、什么是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研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审美客体)的美学观赏、体验和评价,分析旅游中存在的各种审美关系,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新兴学科。
2、学习美学的现实意义对从业者而言,它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让我们知道该怎样鉴赏旅游资源,从而引导游客进行审美,同时,更重要的使我们知道该怎样去创造美,创造什么样的美才能“得到游客的芳心”。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帮助和引导游客审美,让游客得到更多的美感,产生对旅游景点的极大的兴趣,以便形成最终的良性循环。
从经营者角度而言,学习旅游美学可以通过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美来;从而最终实现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3、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4、实践践理性精神和宗教神灵精神实践理性精神是平面铺展和匀称且又是等级分明;土木材料和石质材料;装饰颜色(中国喜欢用原色,西方则追求迷乱、朦胧、神秘和惶惑)。
5、中国的抬梁式、穿斗式和干栏式6、中国古建筑的特征:完整的木构架体系、整齐而又灵活的整体布局、优美的艺术形象:(1)丰富多彩的建筑造型(2)绚丽而又雅淡的色彩3)精美的雕刻装饰7、开间的定义: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称间,是中国古建筑空间组合的基本单元。
建筑物迎面间数称开间或面阔.建筑物的纵深间数为进深。
一般都为单数。
最高级为开间九间,进深五间;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8、牌坊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
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
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9、华表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
旅游美学 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2020/8/19
a
20
二、中国古典建筑等级制
❖ (一)建筑体本身 ❖ 1、殿式 皇家宫殿、
大型寺庙道观的主要 殿堂 ❖ 2、大式 官吏和富 商的宅第样式 ❖ 3、小式 普通百姓 的住宅样式
2020/8/19
a
21
二、中国古典建筑等级制——台基
❖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 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 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座用作佛像 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 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 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 要殿堂建筑。
2020/8/19
a
27
❖ 旋子彩画:等级次于 和玺彩画。画面用简 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 有时也可画龙凤,两 边用“ΣΣ”框起,可 以贴金粉,也可以不 贴金粉。一般用次要 宫殿或寺庙中。
2020/8/19
a
28
❖ 苏式彩画起源于江南苏杭地区的民间传统作法,大约在清乾 隆年间(1736-1795年)流传到北方,所以取名为“苏式彩 画”;
❖ 空灵、玄远、寂静、闲适、清丽、缥缈;
❖ “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 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闲行乱数 竹,静坐照清源”。
2020/8/19
a
13
第一章 建筑的审美
第一节 建筑概述
2020/8/19
a
14
一、建筑的定义
❖ 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一 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 育馆等等。广义上来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 分。有人说过:上帝一次性给出了木头、石头、 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劳作...这就 是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 史书。
旅游美学(第一章)
•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 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 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 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 究为主题的学科。 •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 象的关系等。
•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 B 高级审美意识 古希腊悲剧意识 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中国历代审美)
C、美学的学科发展 •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 2、美学思想——对审美现象理性的认识 例如:柏拉图:“理式”——分有——“美” 孔子:“里仁为美” 3、美学学科——从哲学、文艺学中划分出来
书 法 音 乐 绘 画
戏 曲
(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
• 第二,旅游美学的理论结构。(理论依托、传承, 哲学提升和归纳) • 1)、哲学 • 2)、心理学 • 3)、艺术学 • 4)、自然科学 • 5)、伦理学
四、学习旅游美学的意义
• 唯美的自由舒展的精神生活、对大自然的参与和 融合、高尚的情感和净化的精神——天人合一。 • 1、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 审美是一种相对于主体的价值属性,是自然、社 会和人,物质与精神,客体与主体相互作用产生 的结果。 • 审美鉴赏能力指审美主体凭自己的审美感受、审 美情趣、审美经验和文化素质,有意识、有目的 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体验、品味、判断和评 价的一种能力。 • a .审美标准价值判断 • b .审美理想 • c .审美评价
(三)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的审美 心理(漫游、回归、寻根、休闲) • 审美对象,即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自然、人文) • 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人与人、人与物、 物与物)。
(四)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
旅游美学1.绪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考——重点问题
第三节 旅游审美活动的多重效应
一、净化情感的医疗妙用 二、造就具有优美灵魂的人 三、推动社会审美化 四、提高生活质量 五、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六、促进入与自然的和谐.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环境伦理原 则、人类身存本体论要求, 七、“以美启真”和“以美储善”的公共空间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论—什么是美?
美的本质:美学研究的终极问题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论——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 审美价值的学科,属于美学的分支,是一门 多边缘、交叉性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美之论——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旅游美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框架》 庄志民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
第一次赋予审美这一概念以范畴的地
位,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
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的产生,他认为美学即研究感觉与
情感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 绪 论
拒绝去掉偏旁
美 与 自 然
第一章 绪 论
考 证 、 批 评 与 欣 赏
“导师” “法官” “舌人” “近代印象主义”
拒绝去掉偏旁
对你有什么影响?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考——重点问题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审美特性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现代人的观光,主要是风俗民情、劳动成果、社会制 度等。 中国人雅好山水、注重天人合一、意境与情感的切合 西方审美自然与人对立。
第一章 绪 论
旅游美学
拒绝去掉偏旁
美之考——重点问题
旅游美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 美与旅游审美-文档资料
(2)现代旅游审美活动是大众性、普及性的 文化消费。 (3)旅游审美愉悦与“世俗愉悦”相互并存。 (4)旅游审美倾向与当代审美文化、市场文化 相互作用。 3、旅游审美需求与审美动机 (1)旅游审美需求 是指促使人们进行旅游审美活动的一种内在 驱动力,它来自旅游主体个人的心理状态与其所 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差异。
旅游美学基础
FUNDAMENTALS 0F TOURIST AESTHETICS
制作人:祁 颖
第一章 美与旅游审美
一、美的特征 1、客观性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改变。 2、社会性 美依赖于社会生活,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 美对人有用、有利、有益。 3、形象性 美是具体可感的,无论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 艺术美。
(2)旅游审美动机 是指在旅游审美需要及其外在条件刺激下推动 人们进行旅游审美活动的心理趋向。 旅游审美动机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方面要 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相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两一 方面旅游者要受到一定的外在目标的刺激和吸引。 4、审美意识与审美个性 (1)审美意识 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 的反映。其形成与提升取决于三个因素:旅游审美 者的先天素质;旅游审美者的文化素质;旅游者个 人的旅游实践活动。
喜:体现的是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另一种不平等关 系,主体大于对象。 分为怪、丑、滑稽 三、美感 1、含义: 又称为审美感受,是人们审美时产生的一种十 分复杂的精神现象。是审美主体对美的反映、评价 和欣赏。 2、美感的特征 直觉性、愉悦性、实用性、创造性
四、旅游美学与旅游审美 1、旅游美学 含义: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 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美学基本原理、旅游资源欣 赏、旅游审美关系、饭店实用美学 2、现代旅游审美的基本特征 (1)现代旅游审美活动继承了古代旅游审美活动 的两大核心内容。即一是感悟美,获得审美 愉悦;二是异地观赏,具有明显的文化跨越 性特征。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PPT课件
纯粹的、超功利的、无目的精神 活动。“秉天地之正,而御六气 之辨,以游无穷。”
13
-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现实,有抱负的才俊之 士纷纷恣情山水、谈玄论道、全身远祸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 刘伶、王戎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采 谢灵运寄情山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 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
21
-
景观:人类文明的痕迹
第二节
任何一种早期文明都具有泛神论联系在一起, 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古希腊的地景:地景就是地形形象。希腊半岛 没有高大的山脉,却有众多裸露的岩石,把土 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希腊人当作神灵的东西 并非一般的天空,一般的土地,而是他们群山 环绕的天空,他所居住的土地,他在其中生活 的树林、溪水。
30
-
景观评价
第二节
什么是景观评价: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中心 开展“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研 究,针对景观的视觉审美研究景观所给予 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代表性流派: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派
认知学派 经验学派
代表性观点:了望-庇护理论(艾普乐 顿);风景审美模型(Kaplan);情感- 唤醒反应理论(Ulrich)
28
-
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第二节
1901年,哈佛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个景观建 筑学专业,经过00多年发展,景观建筑学与建 筑学、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学科
1958年,国际景观建筑师联合会 (Int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成立,平均每两年召开国际性大 会。会员国超过100个。
旅游美学第一章旅游与美
审美理解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这首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 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 山东诸城)做太守,一个中秋之夜,他一边赏 月一边饮酒,从明月联想到天上的广寒宫,再 想到与弟弟的分离,从出世转向入世,又从不 理解转为理解,明白了“此事古难全”的道理, 最后写出千古传诵的名言:“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这个审美的过程是从一个对月亮 最初的感知,到对人生的理解领悟的过程,是 一种审美理解的过程。
第一节 旅游与审美
第一节 旅游与审美
• 一、旅游与审美的关系
美与审美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始终
➢ 为什么旅游?
美的客观存在和 人的主观审美欲求结 合是引起旅游的最根 本的原因。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美的欣赏、 感知、探寻和追求贯穿了整个旅 游历程的始终。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实践 活动。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 生活美之大成,融文物、古迹、建筑、 园林、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 歌舞、服饰、陈设、烹饪、民情、风俗 等于一炉,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形态。
旅游审美场示意图
___
你明看你
装月风站
饰装景在
了饰的桥
卞别了人上
之人你在看
琳的的楼风
的梦窗上景
《。子看,
断 ,你
章
。
》
景观
游客
旅游美学1
此画乃徐悲鸿为日本投 降而作。画家眼前是满 目疮痍的土地,饱受摧 残的同胞,八年来所有 惨绝人寰的景象还历历 在目。此时间得日本投 降,胜利的喜悦,对逝 者的哀思,对敌人的痛 恨,种种情绪激荡于胸 口,唯有画笔可以纾解。
徐悲鸿对中国画主张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 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 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 之可采者融之” 简练明快,富有生气。
徐悲鸿喜鹊图轴以粗笔 湿墨勾画喜鹊,长喙、 身躯用淡墨渲染,表现 出圆浑的明暗光感,鹊 身局部还施以白粉,增 强立体效果。树干以纤 线勾出,如丝发,充满 融融春意。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 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 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 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 古凡马空”,独有一种 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 意态。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 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 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 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 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 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 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 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 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 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 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 似乎要冲破画面。
美学展示
小组成员:朱蕾 许秀秀 李亚 毛玉娟 丁孟羽
小庭院布置,不张扬, 却显气派 格局紧凑,传统与现代 的结合 江南建筑风格,白墙黑 瓦,掩映于青山绿水之 间
徐悲鸿不仅擅绘马,还 工于画猫。图绘一只黑 白色的猫支着双耳,双 爪紧扣石面,正警觉地 蹲于石上,其胆小、多 疑、机敏的习性被表现 得惟妙惟肖。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 他笔下的猫形神兼备, 栩栩如生。
旅游美学 01 - 第一章 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
01 - 第一章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1 、美的本质
3 、哲学的三大部分:逻辑学—纯粹理性—思想—真
伦理学—实践理性—意志—善
美学—判断力—情感—美4 、名词解释:
美学
5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个“转向”—从“形似”到“神似”
从“错彩镂金”到“初发芙蓉”
7 、禅宗主张“空灵为美”
8 、旅游美学的四种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
对立和谐关系
9 、旅游美学认识研究包括—①对旅游美学理论基础的认识
②对旅游审美规律的认识·旅游审美的普遍规律
·旅游区别于其他审美活动的独
特审美规律
③对旅游美学研究方法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10 、旅游美学实践研究—①观光旅游审美·自然风景审美
·园林审美
·古建筑审美
②度假旅游审美·海滨度假旅游审美
·山地、森林、温泉度假旅游审美
·度假区旅游审美
③体验旅游审美·社会风情旅游审美
·生活文化旅游审美
·艺术景观旅游审美。
《旅游美学》课件——第一章 认识旅游美学
美
内在推动力
实
现
满城尽带黄金甲-武隆天坑
旅游审美动机激发
旅游审美心理
旅 游 审 美 需 求 产 生 原 因
生心理层次足 价值实现欲求 综合身心介入 动态审美过程 闲暇时间增多 可支配收入多 节奏快心疲惫 尚自然换环境 渠道多激热情 看潮流跟趋势
旅游审美心理
旅游审美动机
自然审美型
艺术审美型
社会审美型
旅游审美个性类型
类型
再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型审美个性
表现再现兼有
美感直观 接受客体 本来面貌
自我表达 感情体验 自我色彩
审美感性 审美理性 结合统一
旅游审美感受要素
审美感知
四要素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审美理解
敏锐选择 整体性
客体刺激 心理联想 情感表达
知觉情感 诱发想象
理解能力 审美领悟
美的特征-审美感知
活
动
特
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征
审美对象的变化性
课后作业-P32
1.美与美感是如何产生的? 2.旅游审美动机有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3.旅游审美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4.旅游审美活动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特征-四石窟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 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
美的特征-社会性
心美景美 河南云台山绝壁捡垃圾
信心相交 精神振奋
美感的特征
美感的特征
个人直觉性
直接感受 审美对象
精神愉悦性
美 娱
蹦极
美的产生
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观的含义
地表上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
价值性
2、景观的特点
独特性 联系性 人的参与性
3、景观分类
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二、自然景观美及其产生
1、自然景观美的含义
大自然美(高山、流水、花
草、树木等)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自然景观美的产生
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自然景观美是自然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3.自然景观美的特征
自然景观美的寓意和象征式生活美的一种特殊形式 的表现 自然景观美形式胜于内容,侧重于形式美 自然景观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