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书第1章
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2时间位移PPT
时刻与时间的两种判定方法 (1)根据上下文判断:时刻对应事件状态,时间间隔对应事件过程. (2)利用时间轴判定:画出时间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两个时刻 间一段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典例示范】
例 1 下列关于甲、乙两图中计时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博尔特百米夺冠成绩“9.58”是指时刻 B.乙图中的列车到点“16:30”是指时间间隔 C.乙图中的列车“晚点 1 小时 8 分”是指时间间隔 D.甲、乙两图中所列计时数据均指时间间隔
四、位移—时间图像 (自学教材第 16 页“位移—时间图像”部分) 1.位移—时间图像建立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选时刻 t 为横轴,选位置 x 为纵轴,物体 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位置坐标原点 O,位置—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 时间图像,又称 x -t 图像.
x -t 图像 2.图像的意义 从 x -t 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问题探究】 探究点 1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读图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提示:对应数轴来看就可以啦,10 分钟对应的是一段,为时间间隔.8 点对应的是一个点,是时刻.
时刻对应着某个事件开始、结束或进行到某一状态时所对应的瞬 间,时间间隔对应着某个事件所经历的某个过程.
探究点 2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生活用语和专业术语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经常会遇到生活用语和 专业术语,要注意它们的区别,这一点要引起重视.甲同学问:什么 “时间”上课?乙同学说:8 点上课.甲又问:一节课多长“时间”? 答:45 分钟. (1) 甲 同 学 第 一 次 问 到 的 “ 时 间 ” 是 “ 时 刻 ” 还 是 “ 时 间 间 隔”? (2)第二次问到的“时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
大学物理——第1章-质点运动学
21
★ 角速度 ω 大小: ω = lim 单位:rad/s ★ 角加速度 β
v
θ dθ = t →0 t dt
v
ω dω d2θ 大小: β = lim = = 2 t →0 t dt dt
单位:rad/s2
22
★ 线量与角量的关系
dS = R dθ
16
取CF的长度等于CD
v v v v vτ vn v v v = lim + lim 加速度: a = lim = aτ + an t →0 t →0 t →0 t t t
v v 当 t →0 时,B点无限接近A点,vA与 vB v v 的夹角 θ 趋近于零,vτ 的极限方向与 vA v 相同,是A点处圆周的切线方向;vn的极 v 限方向垂直于 vA ,沿圆轨道的半径,指向
y
v v v r = r′ + R
v v v dr dr ′ dR 求导: = + dt dt dt
o
y′ M v u v v r′ r v o′ R
x′
z′
x
z v称为质点M的绝对速度, v称为质点M的相对速度, υ υ′
v 称为牵连速度. u
27
v v υ =υ′ +u
v
in 例1-6 一人向东前进,其速率为 υ1 = 50m/ m ,觉得风从 正南方吹来;假若他把速率增大为υ2 = 75m/ m , in
t
9
初始条件:t = 0 , x = 5m 【不定积分方法】
速度表达式是: v = 4+ 2t
x = ∫ vdt = ∫ (4 + 2t)dt = 4t + t 2 + C
大学物理 第一章(1)
a
v2 R
n0
dv dt
t0
R―曲率半径
思考 求抛体运动过程中的曲率半径?
如B 点 at 0 , an g ,v B v 0cosθ
RB
v2
B an
(v 0cosθ)2
g
y v
B
思考
· a4 v
· a1
a·2
O
a3
O
x C
上图中分别是什么情形? a4情形是否存在?
(2)物体各点运动情况相同
本课程力学部分,除刚体外,一般都可视为质点.
2 位置矢量(position vector of a particle)
表征某时刻质点位置的矢量, 简称位矢或矢径
r xi yj zk
r 位矢 的大小:
y
r r x2 y2 z2 r 位矢 的方向余弦:
a
ddtv
20
2
sin2ti
16
2
t 1s
cos 2tj
dt
t 1s
16 2 j (m / s2 )
x 5 sin2t
x2 y2
{
y 4 cos 2t
52 42 1
解题思路:
位移(求矢量差)
1 运动方程 轨道 方程(消去t)
:
an
v2 R
n0
(改变速度方向)
切向加速度(tangential acceleration)
:at
dv dt t0
v
aτ
(改变速度大小)
v2 dv a R n0 dt t0
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1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2、参考系(reference frame) (1)选择的任意性(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 一般选择地球和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 (2)对不同参考系,运动一般不同
注意: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 择同一个参考系才有意义。
体会诗境中的相对运动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2、在下列各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
的物体有(AC
)
A.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表现精彩的芭蕾舞演员
E.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
例题4、下列情况不能看成质点的是(BD )
A、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 B、研究飞行中的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计算从北京开往汕头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计算火车通过路口所用的时间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物理第一章__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 米(m)。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2、长度单位的进率
1千米(km)=1000米=103米 1分米(dm)=0.1米=10-1米 1厘米(cm)=0.01米=10-2米 1毫米(mm)=0.001米=10-3米 1微米(μm)=0.000001米=10-6米
使用前观察 使用方法 会放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
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 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还有分(min)和小时(h)
8cm
思考:刻度线磨 损的刻度尺能否 使用?
左边。没有磨损
一整数刻度量起
放对刻度尺 : A 放平:刻度尺要与物体被测边缘平行。 B 紧贴:刻度尺有刻度一面要紧贴被测 物。 C 对齐: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 体的边缘对齐。
会放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⑤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 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运动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静止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 是静止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 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 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 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讲义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讲义(一)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例题:1、下列各物体中接近130厘米的是:( )A .体温表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课桌高; D .写字台长度.2、用塑料皮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时,测量结果比真实值:( )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练习:一本书的厚度为8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 ;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 ; 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 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
初中物理 第1章
第1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二、位移和路程三、速度和速率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运动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ΔxΔt,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3.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4.瞬时速率:简称速率,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四、加速度1.定义式:a=ΔvΔt;单位是m/s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4.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只是诗人的一种臆想,没有科学道理.(×)(3)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做质点.(√)(4)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8点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5)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6)子弹击中目标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7)物体的速度很大,加速度不可能为零.(×)(8)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2 m/s2,a甲>a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解析:选 B.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A错误,B正确;地球的公转半径比地球半径大得多,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C错误;在研究跳水运动员身体转动时,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可忽略,不能被视为质点,D错误.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解析:选 B.速度是否增加,与加速度的正负无关,只与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有关,A错误;“速度变化得越快”是指速度的变化率ΔvΔt越大,即加速度a越大,B正确;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当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时,v=0以后就反向运动,C错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但物体仍在加速,直到加速度a=0,速度达到最大值,D错误.考点一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1.建立质点模型的两个关键点(1)明确题目中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科学地抽象,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对实际物体进行的近似,质点实际上并不存在.(2)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忽略不计时,可将物体视为质点,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2.参考系的选取(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参考系的原则是观测运动方便和描述运动尽可能简单.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被看成质点B.质点是用一个点来代表整个物体,不包括物体的质量C.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D.在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解析:选 C.质点是一个有质量的点,将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并不是根据本身体积大小来判断,选项A、B错误;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能把地球看做质点,选项D错误,C正确.2.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这三个人的说法()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的说法是错误的C.如果选择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都对D.如果各自选择自己的参考系,那么三个人的说法就可能都对解析:选 D.如果被观察物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乙、丙相对于地面分别是匀速运动、静止、加速运动,再以他们自己为参考系,则三个人的说法都正确,A、B错误,D正确;在上面的情形中,如果他们都选择地面为参考系,三个人的观察结果应是相同的,因此C错误.“质点模型”的三点感悟(1)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非以体积的大小为依据,体积大的物体有时也可看成质点,体积小的物体有时不能看成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它不同于几何图形中的“点”.(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考点二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①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1.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 Δ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 Δt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解析:选A.由v =Δx Δt 可知,当Δt →0时,Δx Δt 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Δx 越小,Δt 也就越小,Δx Δt越接近瞬时速度,A 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只能提高测量平均速度的准确度,不能使平均速度更接近瞬时速度,B 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更小,时间更长,因此C 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滑块离光电门近,也不能保证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短,D 错误.2. (多选)如图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 和目的地B 的直线距离为9 km ,实际从A 运动到B 用时5 min ,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是15 km ,当他经过某路标C 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 ,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C .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 .赛车经过路标C 时速度方向为由A 指向B解析:选BC.赛车运动的位移为9 km ,赛车运动的路程为15 km.赛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计算公式为v =x t =108 km/h ;指针显示赛车经过路标C 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150km/h ,方向应沿C 点切线而非A →B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三点注意(1)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 =Δx Δt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粗略计算时我们可以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对速度、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理解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2.a =Δv Δt 是加速度的定义式,加速度的决定式是a =F m ,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典例] (多选)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A .①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②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③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很大D.④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但加速度不为零解析点火后虽然火箭速度为零,但由于气体的反冲力很大而使火箭具有很大的加速度,A错误;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B正确;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大,但速度不发生变化,如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的加速度为零,C错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速度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一定有加速度,D正确.答案BD1.(多选)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解析:选ABC.物体以很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A可能;火箭开始发射时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B可能;竖直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C可能;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D不可能.2.如图所示,小球以v1=3 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一墙壁经Δt=0.01 s后以v2=2 m/s 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 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100 m/s2,方向向右B.100 m/s2,方向向左C.500 m/s2,方向向左D.500 m/s2,方向向右解析:选C.设水平向左为正方向,由a=ΔvΔt得,a=v2-(-v1)Δt=2-(-3)0.01m/s2=500 m/s2,方向与v2方向相同,水平向左,故C正确.课时规范训练[基础巩固题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运动员“大力扣篮”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B.“和谐号”动车组行驶313 km从成都抵达重庆,这里的“313 km”指的是位移大小C.高台跳水运动员腾空至最高位置时,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D.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 h的卫星,不一定相对于地面静止解析:选 D.在对运动员“大力扣篮”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时,运动员的动作特别关键,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A错误;313 km指的是路程,B错误;高台跳水腾空至最高位置时,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C错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周期为24 h的卫星不一定是同步卫星,所以不一定相对地面静止,D正确.2.飞机着地后还要在跑道上滑行一段距离,机舱内的乘客透过窗户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乘客选择的参考系是()A.停在机场的飞机B.候机大楼C.乘客乘坐的飞机D.飞机跑道解析:选 C.飞机着地后在跑道上滑行时,乘客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考系,会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C正确.3.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位移B.图甲为我国派出的军舰护航线路图,总航程4 500海里,总航程4 500海里指的是路程C.如图乙所示是奥运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D.如图丙所示是高速公路指示牌,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 解析:选B.军舰航程是指其运动路径的总长度,指路程,A错误,B正确;奥运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路程,C错误;高速公路指示牌中“25 km”是指从此处至下一个出口的路程为25 km,D错误.4.(多选)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是木星质量的4倍,它的轨道与太阳的距离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的几千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幸神星质量太大,不能看做质点B.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时,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时,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解析:选BC.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A错误;幸神星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其到太阳的距离来说属于次要的因素,因此可以看做质点,B正确;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要选择同一参考系,C正确;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和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均为零,D错误.5.(多选)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C.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位移方向都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相同解析:选AD.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位移方向不同,只有均到达M点时,位移方向相同,C错误,D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x t可知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不会在任意时刻都相同,B错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改变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解析:选D.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Δv与所用时间Δt的比值,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反映速度的大小,故加速度大,速度可能很小;加速度小,速度可能很大,A 错误,D 正确;当速度的变化量Δv 很大时,若时间Δt 也很大,由a =Δv Δt 可知a 不一定大,B 错误;物体有加速度,只表明其速度在变化,它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也可以只有速度的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C 错误.7.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 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解析:选B.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故速度变化快慢相同,A 、C 均错误;由Δv =a ·Δt 可知,两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D 错误;由于甲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故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B 正确.[综合应用题组]8.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 跑了61 m,7 s 末到7.1 s 末跑了0.92 m ,跑到终点共用10.8 s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9.26 m/sB .运动员在前7 s 的平均速度大小是8.71 m/sC .运动员在7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9.2 m/sD .无法精确知道运动员在7 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解析:选C.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 =x t 可知选项A 、B 正确;根据瞬时速度定义v =Δx Δt 可知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9.研究表明:加速度的变化率能引起人的心理效应,车辆的平稳加速(即加速度基本不变)使人感到舒服,否则感到不舒服.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运动学角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应是m/s 2B .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表示的是物体的速度在减小D.若加速度与速度同方向,如图所示的a-t图象中,已知物体在t=0时速度为5 m/s,则2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解析:选D.类比可知,加速度的变化率为ΔaΔt,单位为m/s3,A错;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零,就是加速度恒定,是匀变速运动,B错;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增大,C错;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增加的速度,故D对.10.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A.23 3 m,23 3 mB.23 3 m,43 3 mC.43 3 m,23 3 mD.43 3 m,1 m解析:选 C.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的路程为s=2l AB=2×1sin 60°m=43 3 m;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移大小为x=l AC=1sin 60°m=23 3 m.选项C正确.11.(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方向向东,当t=2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方向仍向东,则当t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A.3 s B.5 sC.7 s D.9 s解析:选BC.物体的加速度a=ΔvΔt=v-v0t=8-122m/s2=-2 m/s2,且t′=v′-v0a,当v′=2 m/s时,t1=5 s;当v′=-2 m/s时,t2=7 s,B、C正确.12.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A .12 m/s,39 m/sB .8 m/s,38 m/sC .12 m/s,19.5 m/sD .8 m/s,12 m/s解析:选B.平均速度v =ΔxΔt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 ,故v 1=x 2-x 02 s =8 m/s ,v 2=x 3-x 21 s =38 m/s ,B 正确.13.(多选)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v 1、v 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A.B .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C .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 .汽车的位移在增加解析:选AD.由表中数据可得,火车的加速度大小a 1=0.5 m/s 2,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1.2 m/s 2,故A 正确、B 错误;因火车和汽车的速度方向均不变,它们的位移均随时间增加,D 正确、C 错误.14.(多选)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 内的加速度D .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解析:选BC.根据v -t 图象可知,质点在0~1 s 内的位移x 1=12×2×1 m =1 m,1~2 s 内的位移x 2=2×1 m =2 m ,故0~1 s 内的平均速度v 1=x 1t 1=1 m/s,0~2 s 内的位移x =x 1+x 2=3 m ,A 错误、B 正确;0~1 s 内的加速度a 1=2-01 m/s 2=2 m/s 2,2~4 s 内的加速度a 2=0-22 m/s 2=-1 m/s 2,负号表示a 2和v 方向相反,故a 1>|a 2|,C 正确;0~1 s 内与2~4 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表示物体都沿正方向运动,D 错误.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反向.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4.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v 2.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 末、2T 末、3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32∶…∶n 2.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拋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2)位移公式:h=12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2gh. 2.竖直上拋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v0-gt.(2)位移公式:h=v0t-12gt2.(3)速度—位移关系式:v2-v20=-2gh.(4)上升的最大高度:h=v20 2g.(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v0 g.[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6)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2.滑板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斜坡匀加速下滑,经过斜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到达斜坡底端时的速度为()A.2v B.3vC.2v D.5v解析:选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位置的速度公式v x2=v20+v22,有v=0+v2底2,得v底=2v,所以只有A项正确.3.(多选)在某一高度以v0=20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速度大小为10 m/s时,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m/s2)()A.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15 m/s,方向向上B.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下C.小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可能为5 m/s,方向向上D.小球的位移大小一定是15 m解析:选ACD.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向上时,v t=10 m/s,由v=v0+v t2得v=15 m/s,方向向上,A正确.当小球的末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向下时,v t=-10 m/s,由v=v0+v t2得v=5 m/s,方向向上,B错误,C正确.由于末速度大小为10 m/s时,球的位置一定,距起点的位移x=v20-v2t2g=15 m,D正确.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运动公式中符号的规定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若v0=0,一般以a的方向为正方向.2.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3.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基本思路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1.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和2 s.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2由静止加速到2 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关卡2B.关卡3C.关卡4 D.关卡5解析:选C.关卡刚放行时,该同学加速的时间t=va=1 s,运动的距离x1=12at2=1 m,然后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经4 s运动的距离为8 m,因此第1个5 s内运动距离为9 m,过了关卡2,到关卡3时再用时3.5 s,大于2 s,因此能过关卡3,运动到关卡4前共用时12.5 s,而运动到第12 s 时,关卡关闭,因此被挡在关卡4前,C 正确.2.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用了4 s ,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如图所示.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 .2 m/s 2B .1 m/s 2C .0.5 m/s 2D .0.2 m/s 2解析:选C.设第6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时,车的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则有L =v 0t +12at 2 从第6节车厢刚到达旅客处到列车停下来,有 0-v 20=2a ·2L , 解得a ≈-0.5 m/s 2或a =-18 m/s 2(舍去),则加速度大小约为0.5 m/s 2,故C 正确. 3.短跑运动员完成100 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 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 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 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解析:根据题意,在第1 s 和第2 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 s 和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由运动学规律得x 1=12at 20①x 1+x 2=12a (2t 0)2②式中t 0=1 s ,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得 a =5 m/s 2③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x .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t =t 1+t 2④v =at 1⑤ x =12at 21+v t 2⑥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 ′,则x ′=12at 21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x ′=10 m 答案:5 m/s 2 10 m求解多阶段运动问题的三点注意。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车实验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为什么同样的小车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速度呢?本文将分析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第一章第四节小车实验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并探讨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小车行驶速度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首先,我们要了解实验背景和目的。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第一个实验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斜坡上的行驶情况,发现小车的速度与斜坡的坡度、小车的质量等因素有关。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速度与物体质量、斜坡坡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两种速度不同的原因。
首先,斜坡的坡度是影响小车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斜坡的坡度较大时,重力对小车的下滑力矩增大,使小车加速;反之,当斜坡的坡度较小时,小车的下滑力矩较小,速度较慢。
其次,小车的质量也会影响其速度。
质量较大的小车在相同斜坡条件下,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使其运动,因此速度较慢;而质量较小的小车受到的阻力较小,速度相对较快。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小车的速度。
例如,小车的形状、摩擦力、空气阻力等都会对速度产生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尝试改变这些因素,观察它们对小车速度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实验中,速度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斜坡的坡度、小车的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
为了提高小车的行驶速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选择合适的斜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坡度适中的斜坡,以增大重力对小车的下滑力矩,提高速度。
2.减轻小车质量。
通过减小小车的质量,降低其受到的阻力,从而提高速度。
3.优化小车形状。
设计流线型的小车,降低空气阻力,提高行驶速度。
4.减小摩擦力。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润滑剂减小小车与斜坡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速度。
总之,了解小车实验中速度不同的原因,掌握影响小车速度的各种因素,对于我们提高小车行驶速度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1节20张ppt
新知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把曲线变为直线,再用直尺测量.如选 用不易被拉长的软线或金属丝,先使它与待测长度 的曲线完全重合,再将线或丝拉直测量,被拉直的 软线或金属丝的长度即为曲线的长度. (2)化薄为厚:测量长度很小的物体,往往无法测量 或测量的误差很大,可取等长度的这种物体的整数 倍,测出总长度,再除以总数,得出该物体长度的 平均值.比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可取100张同样 厚度的纸,测出总厚度,再除以100,得出一张纸的 厚度. (3)等量代替: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测量时,可用 与它等长度的物体代替测量.比如用刻度尺和两块三 角板测球的直径、硬币直径等.
2.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C
3.如图1-1-5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 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图中放置正确的是 2mm ______刻度尺,该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____. A 2.20cm
新知2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的发展过程:日晷、沙漏、摆钟、
答案:1mm27.3mm25.2mm
举一反三 1.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正确的是() D
A.
B.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可以避免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2.最小刻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200页书的总厚度,
四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mm、7.7mm、7.8mm和 7.85m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7.85mm _________,书的厚度 7700 为_______mm ,合 _________μm. 7.7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刻度 线要紧靠被测物体,所以放置正确的是甲;在读出甲物 体的长度时,要注意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甲物 体的长度在1.90~1.93cm之间都可. 答案:甲1.90c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概念及相关内容。
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并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进行相关练习与实验。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 (20分钟)1.概念回顾: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并在黑板上梳理总结。
2.计算公式回顾:让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其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 (10分钟)1.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机械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实验操作 (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验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五、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上册》;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等;3.实验材料:如小车、直线轨道、手表等。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目录表
第 1节 第 2节 第 3节 第 4节
质量 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 密度与社会生活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第 2 节 弹力 第 3 节 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八年级 (下册 )
第 1 节 压强 第 2 节 液体的压强 第 3 节 大气压强 第 4 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 1 节 磁现象 磁场 第 2 节 电生磁 第 3 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 4 节 电动机 第 5 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 1 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 2 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 3 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 4 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 光现象
八年级 (上册 )
第 1 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 2 节 光的反射 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 第 4 节 光的折射 第 5 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 1 节 透镜 第 2 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 4 节 眼睛和眼镜 第 5 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 1 节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第 2 节 欧姆定律 第 3 节 电阻的测量 第 4 节 欧姆定律在串、 并联电路中的 应用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 1 节 电能 电功 第 2 节 电功率 第 3 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 4 节 焦耳定律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 1 节 家庭电路 第 2 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一章 机械运动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 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 第 4 节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知识点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物理 第一章
想一想,做一做· · · · · ·
2、质点向东运动了30m,然后又向北运动 了40m,质点发生的位移是· · · · · · ( ) A.70m,方向是向东偏北53o B.70m,方向是向北偏东53o C.50m,方向是向北偏东37o D.50m,方向是向东偏北37o
课堂练习
一实心的长方体,三边长分别是a、 b、c(a>b>c),如图所示.有 一质点,从顶点A沿表面运动到长 方体的对角B,求:(1)质点的最 短路程.(2)质点的位移大小.
几点说明: 1、物理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平动)时,可 以看作质点,一般研究物体的转动时不能把物 体看作质点。 2、物体有转动,但物体的转动不是我们所研 究的主要问题时,物体的本身大小和形状已变 成了次要因素,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3、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能忽略 时,不能把物体看作质点。 4、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 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 物体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 的大小无关。 5、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 的性质,即使同一个物体在研究问题不同时, 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下不可 以看作质点。
2.空间位置的描述
若物体只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何描述位置变化?若在某
平面(操场)上呢?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第2节 内能和热量(共29张PPT)
一、温度与热运动
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内能:
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
运动着的分子也 具有动能.
弹簧发生弹性 形变时具有弹 性势能
相互作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 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 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1、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同一物体 温度越高时, 内能越大, 温度越低时, 内能越 小. (注意:不同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不能根据 温度的高低来进行比较)
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3.4×107J;
例题: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已知:q=4.3×107J/kg m=4kg 求:Q 解:Q = mq =4.3×107J/kg ×4kg =1.72×108J 答: 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72×108J
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 增加的是( B)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光放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臂部有灼热感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6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6日星期四2021/8/262021/8/262021/8/26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62021/8/262021/8/268/26/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62021/8/26August 26,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62021/8/262021/8/262021/8/26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一、物体和质点如果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应怎么看待地球?如果不用考虑地球的自转情况,我们能否能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绕太阳公转的点?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与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关系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
将物体简化成一个有的点,这样的点叫做质点。
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叫做。
例1.“大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能看成质点”,这句话对吗?发现:一个物体是否看作质点与物体的大小(体积)(有关或无关)。
例2.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为例,判断能否看作质点:(1)火车进站时,将火车看作质点。
()(2)研究火车车轮某点的运动时,将火车看作质点。
()(3)火车的长度与北京到重庆,将火车看作质点。
()总结:一个物体能否视为质点与问题的研究角度有关,那么物体能否看作质点由什么决定?例3.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例4.下述情况中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的姿势B.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C.研究手榴弹被抛出后的运动轨迹 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课堂练习1.在由北京开往广州的列车上,小明想研究火车的运行时间,能否把火车看成一个“点”?如果要研究火车通过一架铁路桥的时间,能否把火车看成一个“点”?研究小汽车出库门的时间时,我们可以把汽车看为质点吗?2.研究下列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做精彩表演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B.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C.研究飞出枪口时子弹运动轨迹时的子弹 D.研究绕地球运动一周所用时间的航天飞机3.下列情形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A.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比赛中B.猜测抛硬币落地时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C.奥运会冠军邢慧娜在万米长跑中D.花样滑冰运动员在比赛中4.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B.质点是实际存在的有质量的点C. 质点是研究物体运动时的一种理想化模型D.质点就是物体的重心5.如图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
人教版(教材)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时间位移
前3秒
课堂练习
在时间轴上标出下列时间(时刻):
1、第2s初
2、第2s末
3、第4s初
4、第3s末
5、第4s
6、前4s
7、第一个2S
0 1 2 3 4 5 t/s
课堂练习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是 ( D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
.
0 1 2 3 4 5 t/s
1、时刻:
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一点表示。 2、时间间隔:
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 段表示,时间间隔也简称时间。
一、时间间隔与时刻
第1秒内、第2秒末、第3秒初、前3秒、4s时, 以上说法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在时间轴 上如何表示?
第3秒初 第1秒 第2秒末 4s时
A 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大小相等,方向不同 (2)物体在第3s初的位置为何处? 明确:一定要不断挖掘和重视人才,不要等到危机出现后再重用人才。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最后这一自然段是尾声:秦王惊魂未定。 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 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引(要导点 学1难生点思)】考、路回答。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18.《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在朝中被指责,不如隐退的两句: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1)建系 (2)描点 (3)作图
少了什 么?
第25页
4、曲线拟合
• 注意“顺势”和“平滑” • 让描绘出旳点尽量分布在曲线旳两侧
v/(m·s-1)
v/(m·s-1)
?
0
t/s 0
第26页 t/s
六、用图象表达速度
• 1、图象特点:直观 • 2、常用作图法 • (1)描点作图 • (2)据函数关系式作图 • 3、作图环节 • (1)建系 (2)描点 (3)作图 • 4、速度-时间图象(v-t graph)
从某个点开始,向后数若干点,如果数出n个 点,这些点所相应旳时间为 0.02(n-1) 秒; 用 刻度尺量出第一种点到第n个点旳距离△x。
△x =?
△t =?
运用公式v=△x/△t可求出D点到G点旳
平均速度-----为E点旳瞬时速度
第16页
五、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
• 如何更精确地测出E点旳瞬时速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接近打点计时器旳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对旳穿
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第13页
五、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Δx
D
F
思考与讨论
0.06s
(1)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旳思想办法是什么?
(2) 测量包括这个点旳一段时间内旳位移△x,同步记 录相应旳时间△t,填入第21页中设计好旳表1中.
第29页
练习:绘V-t图象
第30页
六
、 速
v
试分析物体旳运动状况
度 I
v1
时
间 图
0
t1
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放射物理基础E.B. PODGORSAKDepartment of Medical Physics,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Montreal, Quebec, Canada翻译柏森王石1.1.引言1.1.1. 基本物理常数(取四位有效数字)·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 6.022 × 1023原子数/克-原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N= 6.022 × 1023分子数/克-摩尔A·真空中的光速: c = 299 792 458 m/s (≈3 × 108 m/s) ·基本电荷: e = 1.602 × 10-19 C– = 0.5110 MeV/c2·电子静止质量: me·正电子静止质量: m e+ = 0.5110 MeV/c2= 938.3 MeV/c2·质子静止质量: mp·中子静止质量: m= 939.6 MeV/c2n·原子质量单位: u = 931.5 MeV/c2·普朗克常数: h = 6.626 × 10–34 J·s·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ε= 8.854 × 10–12 C/(V·m)= 4π× 10–7 (V·s)/(A·m)·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μ·牛顿万有引力常数: G = 6.672 × 10–11 m3·kg–1·s-2/m e = 1836.0·质子质量/电子质量: mp·电子荷质比: e/m e = 1.758 × 1011 C/kg1.1.2 重要物理常数和关系的推导·真空中的光速:≈3×108m/s (1.1)·简约普朗克常数×真空中的光速:= 197.3 MeV·fm ≈ 200 MeV·fm (1.2) ·精细结构常数:(1.3)·波尔半径:(1.4)·里德伯能量:(1.5)·里德伯常数:(1.6)·经典电子半径:(1.7)·电子康普顿波长:(1.8)1.1.3.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采用其数字值(大小)和相应单位描述。
·描述物理量符号采用斜体字,描述单位的符号用罗马字体(例如:m = 21 kg;E = 15 MeV)。
·物理量数字值和单位间必需有空格(例如:21 kg 而非 21kg;15 MeV 而非 15MeV)。
·当前使用公制单位系统如 Système inter national d’unités (国际单位制),缩写为 SI。
SI 系统基于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基准单位:长度l: 米 (m)。
质量m: 千克 (kg)。
时间t: 秒 (s)。
电流I: 安培 (A)。
温度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摩尔 (mol)。
发光强度: 烛光 (cd)。
所有其它量和单位都源于这七个基本量和单位。
(见表1.1)表1.1 基本和导出物理量及其在国际单位制和放射物理中的单位1.1.4. 自然中力的分类各种类型粒子间相互作用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力(见表1.2)。
作用强度数量级以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强力、电磁力(EM)、弱力和引力,相对强度分别是 1、1/137、10-6和 10-39。
·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的作用距离无限大(依赖于 1/r2,r 是两个相互作用粒子的距离);·强力和弱力的作用距离则极短(几个费米的数量级)每种力由该粒子的固有特性决定,比如:-强力的强电荷交换称为胶子的无质量粒子;-电磁力的电荷交换为光子;-弱力的弱电荷交换称为 W 和 Z0的粒子;-万有引力的能量交换称为引力子的假想粒子。
1.1.5. 基本粒子分类目前已知两类基本粒子:夸克和轻子。
·夸克是表现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它们构成强子(质子和中子);具有分数电荷(2/3 或 -1/3);具有三种被称为“色”的强电荷特性中的一种:红色、绿色和蓝色。
目前已知六种夸克: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
·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这一类中包括电子(e )、介子(μ)、η(η)和对应的中微子(νe 、νμ、νη)。
表1.2. 自然界中四种基本作用力1.1.6. 辐射分类 如图1.1所示,按电离物质的能力,辐射可分为两大类: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原子的电离能量(如电离一个原子所需最小能量)从碱元素的几个电子伏特到氦(惰性气体)的 24.5 eV 。
·非电离辐射(不能电离物质) ·电离辐射(能直接或间接电离物质):- 直接电离辐射(带电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和重离子。
- 间接电离辐射(中性粒子):光子(X 射线和γ射线)、中子。
直接电离辐射通过在直接进行电离的带电粒子和介质中原子轨道电作用力来源交换粒子 相对强度 强相互作用 强电荷 胶子 1 电磁作用电荷光子1/137 弱相互作用 弱电荷 W 和 Z 0 10-6 引力能量引力子10-39子间直接进行库仑相互作用将能量沉积在介质中。
间接电离辐射(光子或中子)通过两个步骤将能量沉积到介质中:·第一步,在介质中释放出带电粒子(光子释放出电子或正电子,中子释放出质子或重离子);·第二步,释放的带电粒子通过与介质中原子的轨道电子直接进行库仑相互作用将能量沉积在介质中。
直接和间接电离辐射都用于疾病治疗,主要但不只是恶性疾病。
疾病治疗中采用放射的医学分支称为放射治疗、治疗放射学或放射肿瘤学。
放射诊断学和核医学是采用电离辐射进行疾病诊断的医学分支。
图1.1 辐射分类(图中文字内容分别是:辐射,非电离;电离:直接电离(带电粒子)电子、质子、等,间接电离(非带电粒子)光子、中子)1.1.7. 光子致电离辐射的分类·特征 X 射线:产生于电子在原子壳层间跃迁。
·韧致辐射:产生于电子与核的库仑相互作用。
·γ射线:产生于核跃迁。
·湮没光子:产生于正负电子湮没。
1.1.8.爱因斯坦相对质量、能量和动量关系(1.9)(1.10)(1.11)(1.12)(1.13) 其中:v是粒子速度;c 是真空中光速;β是粒子归一速度(即:β= v/c);m(v) 是粒子速度为 v 时的质量;m0是粒子静止质量(速度 v = 0);E 是粒子总能量;E0是粒子静止能量;E K是粒子动能;P 是粒子动量。
·对光子,E = hν,E0= 0;于是由方程(1.13)我们得到p = hν/c =h/λ,其中ν和λ分别是光子的频率和波长。
1.1.9. 辐射量和单位最重要的辐射量和单位见表1.3。
表中也列出每个量的定义及旧单位制与国际单位制的转换关系。
表1.3 辐射量、单位,以及旧单位制与国际单位制中转换关系物理量定义 SI单位旧单位换算照射量(X)剂量(D)等效剂量(H)活度(A)∆Q 是收集的两种符号的电荷;∆m air是空气质量;∆E ab是吸收能量;∆m 是介质质量;w R是辐射权重因子;λ是衰变常数;N 是放射性原子数;R 是伦琴符号;Gy 是戈瑞符号;Sv 是希沃特符号;Bq 是贝克符号;Ci 是居里符号;STP 是标准温度(273.2 K)和标准压力(101.3 kPa)符号。
1.2. 原子与原子核结构1.2.1. 原子结构的基本定义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已知核子,构成原子的核。
·原子序数 Z:原子中质子数或电子数。
·原子质量数 A:原子中核子数(例如:单个原子中的质子数 Z 加中子数 N:A=Z+N)。
·在 A 与 Z 之间没有根本关系,但稳定核有符合较好的经验关系式。
(1.14) ·原子质量M:表示为原子质量单位 u, 1 u 等于12C 原子质量的1/12 或 931.5 MeV/c2。
原子的质量 M 小于其中每个组成粒子质量的总和,因为原子核中存在束缚粒子(核子)的固有能量。
·原子的克原子(g-atom):包含 N A个某元素原子的克数,其中 N A=6.022×1023 原子/g-atom(阿伏加德罗常数)。
所有元素的原子质量数定义为 A 克某元素精确包含 N A个原子。
例如:60Co 的克原子是60 克60Co。
60 克60Co 中(1 g-atom)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60Co 原子。
·某元素单位质量的原子数 N A:·某元素单位体积的电子数:·某元素单位质量的电子数:注意对所有元素(Z/A)≈ 0.5,值得注意的例外是氢,(Z/A)= 1。
实际上,(Z/A)从低 Z 元素的 0.5 逐渐减小到高 Z 元素的 0.4。
·在核物理中,用符号表述核素 X,其中 A 是原子质量数,Z 是原子序数;例如核素60Co 记为,核素226Ra 记为。
·在离子物理中,用上标+或-表示。
例如,4He 原子单个离子符号为;4He 原子双离子符号记为,即α粒子。
·如果我们假定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原子质量总和,那么对任何分子的混合物(化合物),该混合物(化合物)每克摩尔有 N A 个分子,以克为单位的克摩尔(g-mole或摩尔)数则为组成分子的原子的原子质量数总和。
例如,一克摩尔水质量数是 18 克水,一克摩尔CO2 的质量数是 44 克 CO2。
于是, 18 克水或 44 克二氧化碳刚好包含 N A 个分子(或 3 N A 个原子,因为每个水分子和二氧化碳都包含三个原子)。
1.2.2.原子的卢瑟福模型模型基于盖革和麦斯登1909年用薄金箔所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该实验为验证汤姆森原子模型是否有效。
其模型假定正电子和负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体中,半径为几个埃的数量级。
理论计算预示,当一个α粒子被这模型的原子散射时,散射角大于 90°的概率是 10-3500 数量级,而盖革-麦斯登实验显示α粒子散射时散射角大于90°的概率大约是 104 分之一(概率是 10-4)。
1911年,卢瑟福从盖革-麦斯登实验结果推定,正电荷和原子大部分质量集中于原子核(直径为几个费米),负电荷涂抹在原子外围(直径为几个埃)。
在α粒子散射中,带正电荷的α粒子与质量和电荷都大得多的原子核发生库仑排斥作用。
相互作用使α粒子产生双曲线径迹,散射角度θ是碰撞参数b 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