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新变化
国外应急预案管理现状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对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以下是国外应急预案管理的现状概述。
一、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外,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框架。
以美国为例,其应急预案体系分为国家、州、地方和机构四个层次。
国家层面有《国家应急计划》,州和地方层面有各自的应急计划,机构层面则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这种多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有利于应对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
二、应急预案内容丰富多样国外应急预案内容丰富,涵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多个领域。
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各国政府充分考虑了各类突发事件的特性,明确了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指挥调度、救援力量、物资保障、通信联络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应急预案还注重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等相结合,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应急管理体系。
三、应急预案编制与评估机制健全在国外,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评估机制较为健全。
首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政府会组织专家、学者、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政府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对预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查。
评估结果将作为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四、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国外应急预案演练常态化,旨在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以日本为例,每年都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应急演练,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
通过演练,政府可以及时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教育与培训广泛开展国外高度重视应急预案教育与培训工作,将其作为提高全民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
各国政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宣传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同时,针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不同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给各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斯坦福法案》《国土安全法》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
2、组织架构清晰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作为核心机构,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的应急资源,并与州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
3、风险评估与预防重视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4、应急响应迅速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资源,开展救援和恢复工作。
(二)日本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在应急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灾害教育普及从小就对民众进行灾害教育,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3、建筑抗震标准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抗震标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社区应急组织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成立了各种应急组织,如消防团、自卫队等,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开展救援工作。
(三)德国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注重预防和准备工作。
1、跨部门合作紧密各部门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调和沟通机制,能够在应急管理中形成合力。
2、志愿者队伍强大拥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较高的应急救援能力。
3、信息化建设水平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应急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共享。
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
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是确保社区在面临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和恢复工作的重要措施。
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进行阐述。
一、应急管理体系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的基础是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
1979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FEMA),负责协调全国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灾后恢复工作。
FEMA下设多个部门,如国家事件管理援助小组(IMAT)、社区应急响应团队(CERT)等,共同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社区应急响应团队(CERT)CERT计划是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计划通过教授基本的灾害应对技能,如急救、灭火、搜索与救援等,增强社区在灾害中自我应对的能力。
CERT成员在灾害发生时,可以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协助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救援工作。
目前,全美50个州及许多部落都有CERT计划,已有超过60万人接受了培训。
三、应急演练与培训为了提高社区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强调应急演练与培训。
社区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提高居民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同时,通过培训,使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应急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注重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
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储备足够的应急物资,如食品、药品、帐篷、应急照明设备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信息沟通与宣传信息沟通与宣传是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的关键环节。
社区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居民发布应急信息,提高居民对紧急情况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同时,社区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
六、社区参与与合作美国社区应急预案建设强调社区参与与合作。
政府与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社区通过成立应急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居民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突发事件,各国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应急救援体系。
这些体系在组织结构、法律法规、资源配置、技术支持和教育培训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应急救援体系相对较为完善。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采用了“全灾害管理”的理念,即把各种可能的灾害都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框架之中。
在组织架构上,美国建立了以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FEMA 负责协调和整合联邦政府各部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应急救援资源,制定国家应急计划,并在灾害发生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国家应急反应队(NERT),由专业的救援人员、医疗人员、工程师和志愿者组成,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各种灾害。
在法律法规方面,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例如,《斯坦福法案》明确了联邦政府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权力,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美国还注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协同能力。
在资源配置方面,美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应急救援。
美国拥有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如卫星通信系统、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能够在灾害发生时快速获取信息和实施救援。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完善的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食品、药品、帐篷等物资。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其应急救援体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日本的应急救援体系强调“预防为主、自救互救”的理念。
在组织架构上,日本建立了以内阁府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内阁府负责制定国家应急政策和计划,协调各部门的应急救援工作。
同时,日本在地方政府设立了灾害对策本部,负责本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应急救援体系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损失和恢复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由于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急救援体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应急救援体系相对较为完善。
美国建立了以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实行“全危险”管理模式,即对所有可能的灾害和危机进行综合管理。
在联邦层面,FEMA 负责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应急行动,制定国家应急预案,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各州和地方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应急事务。
此外,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消防队、警察部队、医疗急救队伍和志愿者组织等。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各部门和队伍之间密切协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其应急救援体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日本建立了以中央防灾会议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制,该会议负责制定国家防灾基本计划和协调各部门的防灾工作。
在地方层面,都道府县和市町村都设立了防灾对策本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
日本还注重灾害预防和公众教育,通过普及防灾知识、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应急救援技术方面,日本拥有先进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筑抗震技术和应急通信技术,为有效应对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
德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强调“分级负责、协同应对”的原则。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各州政府负责具体的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储备应急物资和组织应急演练等。
在应急响应时,按照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实行分级响应机制。
此外,德国还注重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行动,分享经验和技术。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国外应急救援体系是各国政府为应对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套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的集合。
它的目标是保护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援助。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通常由政府专门机构、救援队伍和各种应急设施组成。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家的应急救援体系,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美国应急救援体系美国应急救援体系以联邦应急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为核心,负责协调和管理整个国家的应急救援工作。
FEMA通过各级政府、民间组织以及志愿者网络,参与各种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制定完善的应急计划: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根据地理位置和灾害风险,制定了详细的应急计划。
这些计划包括预警措施、疏散和避难指南、资源调配等。
2.多元化的救援力量:美国的救援力量由政府救援队伍、军事力量、民间组织以及企业组织共同组成。
各方协同作战,提供全方位的援助和支持。
3.紧急援助的快速响应:美国应急救援体系注重快速响应和决策,确保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向灾区派遣救援人员和物资。
二、日本应急救援体系日本应急救援体系由政府组织和自卫队、救援队伍、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构成。
日本的应急救援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地方自治的原则:日本政府将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下放给各个地方自治单位,使得应急救援更加地域性和接地气。
2.强大的救援队伍:日本拥有庞大的自卫队和救援队伍,这些队伍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3.科技创新的支持:日本在应急救援方面,积极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机器人等,提高搜救和救援效率。
三、德国应急救援体系德国应急救援体系由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机构、救援组织和志愿者网络构成。
德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的政府协同机制: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协同机制,不同机构之间能够快速合作,共同应对灾害。
2.重视民众参与:德国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通过培训、社区组织等方式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另一种选择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在如今的社会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事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国内应急救援来说,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肯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外的应急救援体系,探讨其中的特点和值得借鉴的点。
一、的概述,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末,美国成为全球最具规模和领先水平的应急救援体系之一。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管辖全国各州的救援和救援行动,而红十字会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则主要负责提供物资及志愿人员支援。
根据FEMA和红十字会等机构提供的数据,美国的救援人员在灾难发生的前夕即开始行动。
他们会紧急部署数千名专业救援人员,及数百万名优先避难计划(PAN)的志愿者。
美国救援系统中的特别机构包括三个实体:国家警卫队、FBI专门部门和NORAD。
而各个州及地方政府也相关组织,因而有EAS的运状评估,及其他系统的平衡性评估。
此外,美国在与救援和应急管理机构相关的方面还设置了联邦应急管理局和红十字会等非营利机构,为危急时刻提供支持。
二、的特点1.全民动员在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全民动员。
美国等国的国民形象一改传统的“依赖政府”的心态,在紧张时刻选择出手自助,志愿参与救援。
在灾难发生之前,人们主动加入特定应急广播频道,学习相关知识。
当灾难发生后,红十字会及FEMA等组织会在电视、网络与广播频道上提供特定的应急信息,而人们则会按照详细计划及指示参与救援。
2.创新意识美国及英国等国常在危机时刻对政策、创新及系统进行改革,以逐渐配合应急救援的要求。
例如,美国改革无效且人力浪费的灾难应对系统,组建了FEMA;英国危机应对委员会则对危机管理进行了重新定义,不再按照根据事件类型或等级确定,而是根据事件对环境及警察职业安全的重度危害及相应进行评估。
3.多元化的救援方式及技术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各种类型的救援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
例如美国及加拿大等国对于特殊类型的灾难,会首先搜求当地的公共救援机构及志愿组织,但如果他们无法提供所需技术及设备,则会派遣其他国家的救援团队——例如派遣伊朗地震时的医疗救援团队。
美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新变化
美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新变化作者: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6期编者按:针对在“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响应过程中暴露出来协调不力、救援迟缓、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美国政府颁布了《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调整其应急管理政策,并对负责应急管理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及其隶属的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灵活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物资和服务支持。
为此FEMA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美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出现的新变化,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建立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应急物资保障工作(一)成立专门机构2007年4月,作为改革重组的一项重要内容,FEMA将原本为应急响应部门一个很小分支的后勤保障组,提升为后勤保障委员会(LMD)。
新组建的LMD由后勤保障改革办公室、配送管理处、商业管理处、计划演练处、保障执行处、资产管理处六个部门组成,成为FEMA 负责后勤保障的重要部门。
(二)明确职能定位LMD的新使命包括后勤保障政策制定、标准设立、任务执行以及监督指导等多个方面。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LMD将扮演全国应急物资总协调人的角色,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与来自公众和私营领域的伙伴密切协作,建立一个充分准备、反应迅速、利用高效的后勤物资保障体系。
(三)增强人员配备LMD的全职工作人员由2007年的54人增加到150多人,同时通过编制调整充实了地区办公室等一线部门力量。
此外,LMD还招募了大量有应急工作经验的临时性员工,包括数百名“随时响应人员”。
(四)加强员工培训FEMA采取加强培训等方式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组织系统培训、安排轮岗等方式,使雇员掌握后勤保障的最新理论和工作流程,并能够适应多个领域的工作需要。
FEMA还推出了认证计划,将相关岗位所需的培训和技能标准化,使得工作人员对各自工作岗位的使命、职责和要求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
怖的名义,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了应
对SARS的防御网.美国应战SARS采取了下列措施:
• 一、时刻准备着,立足美国,关注全球
•
从2月中旬开始美国CDC<联邦疾病控制和预防中
心>就一直关注中国XX的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情况,作好各种
准备.
二、应对SARS高效率、高效应.
3月12日,WHO发出全球预警信息后,当时美 国尽管还没有任何可疑的SARS病例,但因为加拿 大出现了可疑病例,美国CDC在两天之内,即3月14 日就启动了国家应急中心.这个中心是"9·11"事件 后,美国在反思处理炭疽危机后发现指挥系统不是 很有效,花费了约710万美元建起来的.
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总体的局势分析和部门协调;总 统在议会授权后具有军事和经济上的决策权;联邦调查局 牵头负责调查解决危机,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主要负责救 援等危机事后处理,国防部等联邦政府部门负责提供相关 的技术支持和专门性的行动.
政府按危机发生的不同领域将危机反应 划分为12个领域.
1、交通
2、通 信
〔三自上而下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应急管理 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不同级别的、专职 专人的、具有综合 性、协同性管理职能的 机构,理顺了领导、协同和管理主体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立法和颁布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 能;还牵头2 7 个政府部门和美国红十字会 的首脑共同签署《联邦响应计划》,确保一旦 发生灾害后各部门能够积极联动保障了应急 机构的综合协调能力、权威性和执行度.
1950年是美国危机管理 立法的一个里程碑.这一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统一 的联邦减灾法案,融合了过 去的单项法,使危机管理工 作得到初步统一.
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 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罗伯特· 斯塔福减灾和紧急援助法案 ,它是美国迄今最全面的减 灾法律,对联邦政府在减灾 、预防、灾后重建等方面的 危机管理工作制订了指导细 则.
美国应急管理机制
美国应急管理机制一、本文概述《美国应急管理机制》这篇文章旨在全面解析和探讨美国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时,如何构建和运作其应急管理机制。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之一,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和运作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美国应急管理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其组织架构、法律法规、预案制定、资源整合、危机应对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美国应急管理机制的视角。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到美国应急管理机制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主要特点和挑战。
本文还将对美国应急管理机制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以期对其他国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全球化日益加强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应急管理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还将探讨美国在全球应急管理合作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美国应急管理机制》这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美国应急管理机制的视角,以期对全球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美国应急管理机制的核心组成美国应急管理机制的核心组成主要体现在其四级应急响应体系、跨部门协调机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
美国的四级应急响应体系是其应急管理机制的基石。
这一体系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职责和任务。
预防阶段主要负责风险评估和减灾措施的实施;准备阶段则强调资源储备和人员培训;响应阶段要求快速、有效地应对灾害事件;恢复阶段则关注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应急管理生命周期。
跨部门协调机制是美国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特色。
在美国,应急管理不仅仅是单一部门或机构的职责,而是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共同参与和协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建立了多个跨部门协调机构,如国家应急响应框架(National Response Framework)和跨部门应急小组(Interagency Disaster Recovery Working Group)等。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简介引言:随着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救援体系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美国作为国际上一支强大的力量,其应急救援体系得到了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
本文将对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协同合作机制以及应急救援技术等方面。
一、组织机构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由多个机构组成,主要包括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国家应急行动中心(NEOC)、美国医疗援助队(DMAT)、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FHWA)等。
这些机构在应急救援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联邦应急管理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应急部门,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灾害进行响应、恢复和预防。
FEMA负责协调、规划和实施各类紧急情况下的行动,包括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等。
2. 国家应急行动中心(NEOC):国家应急行动中心是美国联邦政府负责应对紧急情况和危机事件的主要机构之一。
它负责收集、分析和传递相关信息,并协调各类救援行动。
该机构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军队、医疗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组织合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一致。
3. 美国医疗援助队(DMAT):美国医疗援助队是由医疗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医疗援助。
他们配备有专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随时行动,为灾区的受伤和疾病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救援。
4. 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FHWA):洪水和灾害消除管理局负责规划和实施洪水预防、水资源管理和相关灾害管理工作。
该机构与各州和地方政府合作,制定相应的预警系统和紧急响应计划,减少和管理各种灾害所带来的影响。
二、人员组成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人员由各级政府、军队、医疗机构、志愿者组成。
他们的角色和职责包括灾害管理、紧急救援、医疗援助、后勤保障等。
1. 政府人员:美国联邦政府、各州和地方政府均设有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制定和实施各类应急救援计划。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_图文
(四)最高层政府机构—应急管理决策核心
当前,公民的安全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变化,政府 的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保护公民 的生命和财产,更涉及到维护政府的执政能力、运行功能 和公信力等。
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等突发事件中,由 于政府处理乏力,引起公民强烈不满,导致发生“政府威 信危机”。因此,应急管理成为美国的重要政治议题之一 ,应急管理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危机 管理体制形成了总统为核心,以国土安全部为决策中枢, 国会负责监督的综合性、动态组织体系。
(二)统一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标准运行
“分级响应”强调的是应急响应的规模和强度,而不是指挥 权的转移。确定响应级别的原则:一是事件的严重程度, 二是公众的关注程度。
“标准运行”主要是指,从应急准备一直到应急恢复的过程 中,要遵循标准化的运行程序,包括物资、调度、信息共 享、通讯联络、术语代码、文件格式乃至救援人员服装标 志等,都要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以减少失 误,提高效率。
一、美国应急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二战后,美国应机管理围绕FEMA(联邦应急管理署) 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四次大变革:
1979年 卡特政府 成立了
FEMA
20世纪90 年代初, 詹姆斯.李. 维特对 FEMA进 行了大规 模再造
“9.11”事件 后,美国成 立国土安全 部,FEMA 并入其中
“卡特里娜” 飓风过后, 美国又开始 在国土安全 制之下改革
核心
总统
直接领导
决策中枢 国土安全部、FEMA
协调机构
联邦重大灾害反应小组
行动指挥
紧急事务 管理局: 州和地方局
联邦23个 部、院、局
州、地方政府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
美国应急管理体制
美国联邦级应急管理体制的核心机构是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
成立于1979年,FEMA是美国联邦政府主管应急管理的机构,隶属于美国
国土安全部。
它负责制定和实施国家应急管理政策,协调各部门应对灾害
和突发事件,并向公民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源。
除了联邦级机构外,美国的州和地方政府也承担着重要的应急管理责任。
各州政府设有类似于FEMA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管各县和
市的应急管理工作。
州级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灾害风险评估、应急计划制定、资源调配、灾后恢复等任务。
各县和市级政府也设有应急管理部门,负责
组织和实施当地的应急计划,并与州和联邦机构协调合作。
此外,美国的应急管理体制还涉及到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私营部门在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紧急救援、物资供应、通信和电力恢复等服务。
非政府组织如美国红十字会、救援儿童会等则在
灾后提供人道援助和恢复服务。
此外,美国政府鼓励公民社区参与应急管理工作。
公民社区应急响应
计划(CERT)是一个由当地居民组成的志愿者组织,接受培训并参与社区
内的应急响应工作。
这些社区居民可以提供基础救援、信息收集、救援后
勤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总体而言,美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分级、多元、协作和灵活。
不
同层级和领域的机构通过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各种内外部威胁和灾害。
这一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是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灾害和突发事件风险意识
的提高和对应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的体现。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成为了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不同国家由于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应急救援体系。
美国作为世界上经济和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应急救援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美国的应急救援体系采用了“全灾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涵盖了从预防、准备、响应到恢复的各个环节。
在预防方面,美国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对各类风险源的监测和评估,提前采取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在准备阶段,美国注重应急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建立了大量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并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公众的应急意识。
在响应阶段,美国建立了高效的指挥协调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整合各方力量,开展救援行动。
在恢复阶段,美国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日本由于地处地震多发地带,其应急救援体系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地震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前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日本注重建筑抗震设计,通过严格的建筑法规和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在应急救援方面,日本成立了专门的地震救援队伍,配备了先进的救援设备和技术,能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展开救援行动。
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公众的地震安全教育,通过定期组织演练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德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以其高效的协调机制和专业的救援队伍而闻名。
德国建立了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应急救援行动。
在救援队伍方面,德国拥有一支由消防队、警察、医疗急救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专业救援力量,他们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实战演练,具备较高的应急救援能力。
此外,德国还注重应急救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应急及保障体系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及保障体系作者:来源:《公民导刊》2020年第03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复杂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及时甄别、有效管控、科学处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
本文介绍国外有关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及保障体系,以资借鉴。
美国三级管理体系分为纵向主系统和横向子系统美国应急处置相关立法较早,形成了以联邦法律、总统命令以及政策指南为主体的应急处置制度体系,各州也有相应的制度规定。
1803年《国会法》是美国涉及应急管理最早的一部法律;1950年《联邦民防法》为后来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应急管理的制约奠定了基础;1974年《灾害救济法》正式将松散的应急管理权集中到总统手中;1976年《全国紧急状态法》详细规定了在紧急情况下总统拥有的紧急法定权力;1988年出台的《罗伯特·斯坦福灾难救济与紧急救助法》(以下简称《斯坦福法》),对灾难的预防、预警、救援、支持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整合性和操作性极强;2002年《国土安全法》颁布后,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明确规定了上级机构在下级机构无法完成应急任务时的法定职责;2006年联邦政府以《斯坦福法》和《国土安全法》为依据,修改制定了《“卡特琳娜”飓风应急管理改革法》,明确指出在联邦法律与地方法律存在冲突时,联邦政府拥有绝对领导权,进一步巩固了联邦政府对应急处置的集中管理权。
2003年总统指令第5号文件《国内突发事件管理》、2011年总统指令第8号文件《国家准备》、2013年總统指令第21号文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与恢复能力》,进一步完善了美国应急处置的法律制度体系。
1979年以前,美国采用“分灾害、分部门”的应急管理模式;但1979年之后,美国摒弃了单一灾害管理模式,开始试行以联邦应急管理局为核心的综合性突发事件管理模式,即无论发生何种突发事件,均采取“联邦—州—地方”三级管理体系,具体分为纵向主系统和横向子系统。
纵向主系统。
美国应急管理经验借鉴及建议
美国应急管理经验借鉴及建议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不断加强应急组织协调,完善应急制度保障,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应急队伍建设,系统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正在逐步规范,应急管理工作框架基本形成。
但是由于受人员、资金、业务工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基层应急管理体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急法规体系、人员、物资、机制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基层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当前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不足(一)金融应急立法明显滞后于金融安全形势。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金融快速融合发展的形势下,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要、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特别在金融混业经营进程加快的情况下,一些创新业务的风险管控还没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法律约束,在对金融机构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同时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但对金融安全和突发应急处置以及协调联动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对金融机构承担的支持、配合维护金融稳定的义务也没有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操作实施办法,导致基层在金融安全应急处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协调处置困难。
(二)应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应急管理与应急培训不合拍。
目前,基层应急预案主要分为总体预案、部门预案、专项预案、内部预案等,其内容包括总则、组织体系、危机处置报告程序、预防机制与预防措施、业务应急处置、技术应急处置等,但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调查、损害评估、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同时突发事件评估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二年,截止目前只开展过一轮评估工作,特别是对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工作经验尚浅,理论研究较多,实战程度不够。
同时,全面专业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开展不多,对应急预案深刻解读不够,导致难以全面、系统掌握应急处置操作程序和技能。
(三)应急预案演练不严密,演练与实际反应不合拍。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损失。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成为各国政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了解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一)美国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其特点包括:1、法律体系健全: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斯塔福德法案》等,为应急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
2、机构设置合理:设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各州和地方也有相应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了层级分明、职责清晰的组织架构。
3、预警监测系统先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遥感、气象监测等,实现对各类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4、社会参与广泛: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应对灾害的良好氛围。
(二)日本日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应急管理高度重视,主要表现为:1、防灾教育普及:从小就对国民进行防灾减灾教育,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2、建筑抗震标准高: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抗震标准,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3、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供应物资。
4、应急指挥高效: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各部门的协同作战。
(三)德国德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风险评估科学: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化:拥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3、区域合作紧密:在欧盟框架内与周边国家开展紧密的应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应对。
二、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经验启示(一)完善的法律法规国外成功的应急管理体系都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
关于对美国应急管理体制的考察与思考
9/10201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笔者随省政府法制办组织的赴美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管理立法培训团,赴美国卡普拉大学参加了应急管理与突发事件管理培训,并实地考察了华盛顿、纽约、加州等地的重大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培训考察期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和法律框架,对美国重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组织运行体制和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
一、美国应急管理体系1.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1979年前,美国的应急管理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属于各个部门和地区各自为战的状态,直到1979年,当时的卡特总统发布12127号行政命令,将原来分散的紧急事态管理机构集中起来,成立了联邦应急管理局(FederalEmergencyManagementAgency,FEMA),专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的机构协调工作,其局长直接对总统负责。
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美国现代应急管理机制正式建立,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应急管理的一个标志。
2001年发生在纽约的“9·11”事件引起了美国各界对国家公共安全体制的深刻反思,它同时诱发了多个问题,政府饱受各方指责:多头管理带来的管理不力,情报工作失误,反恐技术和手段落后……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布什政府于2003年3月1日组建了国土安全部,将22个联邦部门并入,FEMA成为紧急事态准备与应对司下属的第三级机构。
两年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由于组织协调不力,致使受灾最严重的新奥尔良市沦为“人间地狱”,死亡数千人,直到今天在新奥尔良生活的人口还没有达到灾前的一半。
在这个事件后,国土安全部汲取教训,进行了应急功能的重新设计,机构在2007年10月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森林大火中获得重生,高效地解决了加州50多万人的疏散问题。
美国的其他专业应急组织还有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应急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他们已经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机动队伍和运行高效的规程,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权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美国的应急管理体系
美国应急管理的历史发展、现行体系及发展趋势应急管理一直是美国地方政府应对灾害的一个基本职能。
如果灾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就会请求上级政府(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的援助;这种援助会按照州或联邦的“专项法律”程序进行。
在联邦层级,当遇到重大灾害时,应急管理协调要通过启动专项法律程序而进行。
到了20世纪后期,应对灾害的专项法律体系逐渐被联邦-州-地方政府的综合性、整合性应急管理方式代替,尤其在9.11事件爆发之后,随着各类灾害发生的频次、后果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这个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目前还在不断的演变与发展之中。
一、美国应急管理建设的历史发展美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大致经历了五个重大的发展阶段:(一)20世纪30-40年代:系统化应急管理与民防管理并存1933年美国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处理经济危机带来的后果,并救助自然灾害中的灾民。
国家应急管理委员会于1939年更名为应急管理办公室,与新成立的民防办公室联合办公。
二战后期,这个办公室被解散,但在1949年又作为民防办公室的一部分重新建立。
二战后,联邦政府陆续成立一些部门用以应对各类灾害,这些新机构各自独立运行,并按民防的理念和管理结构建立了新的应急管理模式。
同时,随着冷战加深,美国更倾向于关注民防问题,而新出现的整合式应急管理理念则逐渐淡化,直到1979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MA)成立时,才得到官方认可。
(二)20世纪50-60年代:返回民防为主朝鲜战争、1949年前苏联成功测试核武器等事件,直接导致了美国民防系统的再度复苏,并迫使美国迅速通过了《1950年民防法》,这是美国第一个总体的、非专项的用以应对灾害的联邦法规。
该法首次提出民防准备系统建设平战结合的重要性。
同时,政府发布并实施了多项法规、行政命令和项目,并对灾害与民防规划的分离/重组的复发模式进行规划,该模式一直沿用到今。
在此期间,政府不断地将关注点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之间转移,而且管理方式也表现为不协调、不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新变化
作者: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6期
编者按:针对在“卡特里娜”飓风应急响应过程中暴露出来协调不力、救援迟缓、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美国政府颁布了《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调整其应急管理政策,并对负责应急管理的美国国土安全部及其隶属的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进行了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一个高效、透明、灵活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及时有效的物资和服务支持。
为此FEMA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美国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出现的新变化,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建立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一)成立专门机构
2007年4月,作为改革重组的一项重要内容,FEMA将原本为应急响应部门一个很小分支的后勤保障组,提升为后勤保障委员会(LMD)。
新组建的LMD由后勤保障改革办公室、配送管理处、商业管理处、计划演练处、保障执行处、资产管理处六个部门组成,成为FEMA 负责后勤保障的重要部门。
(二)明确职能定位
LMD的新使命包括后勤保障政策制定、标准设立、任务执行以及监督指导等多个方面。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LMD将扮演全国应急物资总协调人的角色,整合政府内外部资源,与来自公众和私营领域的伙伴密切协作,建立一个充分准备、反应迅速、利用高效的后勤物资保障体系。
(三)增强人员配备
LMD的全职工作人员由2007年的54人增加到150多人,同时通过编制调整充实了地区办公室等一线部门力量。
此外,LMD还招募了大量有应急工作经验的临时性员工,包括数百名“随时响应人员”。
(四)加强员工培训
FEMA采取加强培训等方式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组织系统培训、安排轮岗等方式,使雇员掌握后勤保障的最新理论和工作流程,并能够适应多个领域的工作需要。
FEMA还推出了认证计划,将相关岗位所需的培训和技能标准化,使得工作人员对各自工作岗位的使命、职责和要求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不断优化应急物资和服务的获取途径
目前FEMA主要通过储备物资、任务指令、部门间协议和合同四种不同途径获取应急物资和服务。
根据形势变化要求,FEMA积极整合各方力量,综合考虑成本效率等因素优化资源获取途径,进一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准备工作。
(一)物资储备
FEMA建立了用于救灾的物资储备,分布在由其直接管理的九个应急物资配送中心。
储备的应急物资有数千种之多,主要涵盖灾后立即需要的物品,包括应急食品、瓶装水、发电机、电筒、折叠床、帐篷、急救箱等。
为及时快速的将物资运抵灾区,对于可预测的灾情,FEMA 会提前将物资运送到潜在受灾地区附近集结,并存储供大约3天使用的物品,以为后续补给争取时间。
(二)任务指令
任务指令是为了满足某些紧急、短期的需求,由FEMA向其他联邦机构发出的要求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工作指令。
除非FEMA授权延长期限,否则接到指令的联邦机构需要在60天内完成任务。
为在救灾过程中快速获取其他联邦机构的支持,FEMA与相关联邦机构签订了一批事前明确任务和预算的“预任务指令”。
《后“卡特里娜”应急管理改革法》进一步要求FEMA 根据全国应急响应计划规定的职责,加强与其他联邦机构协作,拓宽“预任务指令”范围,重点加强后勤、通讯、群众救助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协作。
(三)部门间协议
部门间协议是另一种FEMA可以获取其他联邦机构供给和服务的机制,同时适用于紧急和长期的需求。
另外FEMA也可以通过部门间协议获取其他联邦机构掌握的合同资源。
例如,FEMA与总务署和军队后勤署达成了提供包括水、应急食品等物品的部门间协议,而这些机构可通过自身的物资采购机制如合同来提供所需的资源。
(四)合同
FEMA还通过与物资和服务供应商预先签订合同来获取应急响应资源,但合同签订要遵循联邦采购条例的相关规定。
针对“卡特里娜”飓风中暴露出来的FEMA在应急物资合同签订方面缺乏计划和准备等问题,《后“卡特里娜”应急改革法》要求FEMA甄别那些可以通过提前签订合同以较低成本获取的,在应对灾害过程中需要反复使用的物资和服务,并最大程度发挥合同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FEAM通过评估储备费用、保质期、储存和处理的便捷程度、实物储备情况以及其他联邦机构已有的合同资源等要素,来确定是否通过预先签署合同的形式获取应急响应资源。
三、加强与各方合作构建统一的物资保障体系
(一)加强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的协调
作为联邦政府后勤保障的总协调人,FEMA致力于加强与其他联邦机构、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私营企业的协作,努力建立起一体化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体系。
一是举办涵盖应急物资供应链所有合作伙伴参加的全国后勤保障协作论坛,研讨应急物资综合供给和配送等发展战略。
二是与美国商会和同业公会等建立了后勤保障工作协商机制,每两周举行供应商会议,邀请来自私营领域的企业介绍其产品和服务信息。
三是加大对非政府救援组织的协助和支持,与之结成良好的伙伴关系。
(二)增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
意识到沟通不畅是造成“卡特里娜”飓风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后,FEMA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改进。
一是每周召开FEMA总部、地区办公室以及其他有关联邦部门参加的视频会议,建立了总部和地方一线部门的沟通渠道,增进了各方的互动交流,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是定期召开包括总务署、军队后勤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等部门参加的会议,提供一个跟踪事件发展、研讨政策措施、分享经验做法的平台。
三是发布了“后勤保障作业手册”、“后勤管理中心标准作业规程”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以推广有益经验和开展标准化工作。
(三)注重工作的评估改善
在美国《全国响应框架》体系下,LMD与FEMA总部及各地区办公室一起,制定预案和开展演习,以发现不足和增强应急准备。
每次演习或者突发事件应对完成后,FEMA都会举办由各合作方参与的事后评估活动,共同探讨遇到的挑战、需要改进的环节及可以推广的经验,并将成熟的内容整合到政策、流程和培训中去。
此外,FEMA还专门成立了地区规划小组,来协助地区办公室为各州、地方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进一步优化获取应急资源的流程
FEMA在提供应急物资和服务方面总体较为成功,但是由于传统线性的资源获取流程决策点较为分散,烟道式的组织结构使得部门间沟通不畅,容易造成低效、重复建设和浪费。
当前,FEMA正致力于实施“单点订货机制”,并辅之整合统一的信息系统,从而提升FEMA在应急资源获取中的效率。
(一)FEMA获取资源的传统程序
按照属地管理的危机应对原则,地方通常通过现有资源、互助协议或是与私营企业签订的合同来满足自身应急需要。
如果灾害超出其应对能力,地方政府会逐级寻求州政府乃至联邦政府的援助。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如何获取应急物资并不遵循统一的路径。
按照FEMA现行办法,行动部门的负责人是最初的决策人。
按照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行动部门负责人往往运用其认为最合适或之前经验证明最为成功的获取应急物资的机制和方式。
下图是FEMA为满足某项应急资源需求而选择获取资源途径的一般流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为满足州政府所提的需求,在选择物资的获取途径上要经过由多个部门参与的多个决策点。
一方面,目前获取应急资源的程序赋予行动部门过多责任,这与美国国家应急管理系统(NIMS)中确定的后勤部门负责应急相关资源和供给的要求不相符合;另一方面,应急资源的获取途径过多依赖于以往的习惯以及决策个体的经验,这不利于FEMA对获取应急资源的集中决策,也限制了FEMA总体应急资源获取战略的实施。
(二)单点订货机制
根据美国国家应急管理系统框架,为应对突发事件而组建独立的联合办公机构时,一个统一的命令指挥系统最为高效。
在此框架体系下,后勤保障部门特别是供给部门,全面负责订购、接收、配置、储存以及配送所有应急物资。
图2展示了突发事件指挥系统下应急资源获取的角色及其责任。
单点订货机制将获取应急资源的职责整合到一个系统下,所有行动部门、后勤部门、购置部门及其他联邦机构的应急资源获取都在一个点发生,这将使应急资源的保障更加高效,并有效克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重复和浪费。
FEMA已经开始按照美国国家应急管理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新定义职责、开展人员培训、开发更高效集成的信息系统来实施单点订货机制。
五、强化物资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FEMA采用了多个信息系统来支持应急物资和服务的获取和运输,其中关键的系统有后勤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工作任务系统等。
后勤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前身为FEMA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全部物资可视化项目”,目的是实现以更少的储存和运输来保障随时随地需求的目标,以做到物资保障全程可监控,同时提供基础物资的电子订货管理功能。
此后,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将项目转为后
勤供应链管理系统,提供采购、订单履行、库存管理、运输、配送及验收等供应链管理能力。
电子工作任务系统是一个基于Web平台的,供现场人员使用的信息系统。
灾害现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直接向FEMA总部提交应急物资需求如水、食物等,也可以提交像运输需求等其他类别的需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