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柱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通过实例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并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互相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圆柱的定义。
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学生可能不理解圆柱的定义和公式的推导。
2.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运用公式解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圆柱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柱,以及圆柱的特点。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讲解圆柱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1.圆柱是由两个相等的平面圆和它们的公共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
2.圆柱的高度是两个平面圆的中心之间的距离。
3.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平面圆。
4.圆柱的侧面是一个矩形,长和宽分别是圆的周长和圆柱的高。
5.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侧面的面积。
6.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面积乘以高。
3. 计算实例向学生展示计算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圆柱的计算方法。
例如:给定圆柱的半径为3cm,高度为7cm,求圆柱的体积。
解: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为:V=πr2ℎ=(3.14)×32×7=197.82(cm3)4. 小组合作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圆柱的尺寸,让学生计算出该圆柱的体积。
在规定时间内,小组成员需要互相讨论并完成任务。
老师可以在此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计算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圆柱的定义、对圆柱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地组织计算的方法。
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并对学生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教授了圆柱的概念、符号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了圆柱的基础知识,并学会了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通过小组合作的实践任务,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互相磨合,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计算的效率,预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1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体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怎么算?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2.实验操作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优秀5篇《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2.方法与过程:经历猜测、验证、合作、动手操作等过程,体验和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回顾1、交代任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2、回忆导入(1)、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2)、我们都学过那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1、猜测圆柱的。
体积和那些条件有关。
(电脑演示)2、.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讨论:(1)将圆柱体切割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立体图形?(2)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3)切拼前后的两个物体有什么联系?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
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
)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2、练一练: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3、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三、练习1、填空(1)、圆柱体通过切拼转化成近似的()体。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这个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体()。
圆柱的体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册数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15 cm
18cm2
17 cm
先猜一猜哪个圆柱体积大? 你是怎么比较?
第23页
计算圆柱体积。
12平方厘米
6 厘 米
(1)
.
2 分 米
7分米 (2)
(3)
第24页
试一试
想 一
课后作业:32页
想
第2、3题
第25页
直柱体体积 = 底面积×高
V =s h
第26页
下
上
第7页
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呢?
第8页
圆柱体积公式 推导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讨论题
1、拼成近似长方体体积与原来圆柱体体积是否相等? 2、它底面积变了吗? 3、它高变了吗?
第17页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 x 高
底面积 高
第18页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 x 高 圆柱体体积= 底面积 x 高
v正 =a 3
V=s底 h
第3页
圆柱体积大小与哪些条件相关?
猜测 一下:
第4页
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
乙
讨论题:
1、甲圆柱与乙圆柱谁体积大?
2、它们什么条件是相同?什么条件不一样?
3、圆柱体积大小与什么相关?
第5页
将一个圆柱截成不相等两段, 哪个圆柱体积大?
上 下
第6页
讨论题: 1、上圆柱与下圆柱谁体积大? 2、它们什么条件是相同?什么条件 不一样? 3、圆柱体积大小与什么相关?
第19页
例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 是20平方厘米,高是1.5米。 它体积是多少?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教案●设计说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测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测量出圆柱物体的相关数据;第二,计算出圆柱物体的体积。
在现实生活中,求一个圆柱的体积时,高能够直接测量出来,而底面积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但可以通过测量直径或周长等,计算出圆柱的底面积,最后计算出圆柱的体积。
根据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选择一个开放性活动,提出“同桌合作,测量自己准备的茶叶筒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出它的体积”的要求,要求学生把测量的数据和计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学生在学会圆柱体积公式以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资源、学具等去探究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利用资源、学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与课情、班情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根据圆柱的高及直径或周长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实践探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叶桶、直尺、两个三角板、足够长的细绳子(同桌两人准备一套)。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让学生说一说知道圆柱体的什么就能求它的体积,怎样求?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谁来说一说知道圆柱的什么就能求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2.师出示茶叶筒,提出“要求茶叶筒体积”应该怎么办?同学们,请看这个茶叶筒,要求出它的体积应该怎么办?如果有学生说出半径,可提示,测量直径比较容易,先测量直径,再算出半径。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的体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圆柱的概念,知道其具有什么特征。
2.能够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圆柱的定义及特征。
2.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3.实例练习。
教学重点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
2.能够掌握圆柱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材。
2.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下册学过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了解圆柱。
2.教师示范展示圆柱的模型,介绍圆柱的定义及特征。
步骤二:体积计算公式推导1.教师从一个圆柱模型开始,介绍体积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并展示圆柱的展开图。
3.通过展开图,教师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步骤三:实例练习1.教师选取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圆柱体积计算的方法。
2.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完成实例练习,加深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步骤四:总结1.教师询问学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并概括课堂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引入、体积公式推导和实例练习三个环节,使学生逐步理解圆柱的定义及特征,并能够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增加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仍较为复杂,需要在后续课程中持续巩固练习。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案
《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课件水槽水体积不同的圆柱体直尺细绳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了一个装了半杯水的烧杯,然后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准备投入水中并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情况?由这个发现你想到了些什么?2、提问:“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吗?”(在这个环节设计观察活动,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得出圆柱体积的定义,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提供研究方法。
)二、自主探究、1、比较大小、探究圆柱的体积与哪些要素有关。
(1)、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让学生判断哪个体积大?(2)、提问:“要比较两个圆柱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到将圆柱体放进水中,比较哪个水面升得高。
(3)、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比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两组圆柱的体积,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1中。
(课件出示)(4)、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汇报结论:当底等时,圆柱越高体积越大;当高等时,圆柱底面越大体积越大。
即圆柱的体积的大小与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决定圆柱体积的两个因素,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大胆猜想,感知体积公式,确定探究目标。
(1)、再次设疑:如果要准确的知道哪个圆柱的体积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学生想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2017—2018年最新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及圆锥体积整理与复习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圆柱及圆锥体积整理与复习
六年级 数学 张红蕾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板书设计:
圆柱 圆柱以及
圆锥
体积=底面积×高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表面积=侧
面积+2底面积
体积=1/3×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数学 张红蕾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时间的分配上有一定的不合理,有些环节并没有按照设计的去完成。
以后在此类课的教学中要河里安排时间,更好的控制时间。
学生在展示时,越发熟练、成熟。
在复习课上,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整理己学过的知识,通过知识树形式帮助学生建筑知识间的联系,把学过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系统。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 冀教版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根据六年级的教学情况来看,班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通过本节课教学要使灵活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四、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五、教学用具:圆柱体教具、课件、两个圆柱体六、教法学法教学: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猜想、验证、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练习法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
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 6.28米。
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
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指出: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3.提问: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4.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二)、探索新知1.引入新课:根据学过的体积概念,说说什么是圆柱的体积。
出示两个圆柱体,提问:怎样比较哪个圆柱体的体积大?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课件出示推导过程)今天,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呢?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
2、新课讲授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1
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求圆柱的体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渗透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
3.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什么叫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并说一说这一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然后用多媒体演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能不能把圆柱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呢?(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这一环节的教学,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用旧知识进行铺垫,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引”出了学习新知识的思路,“导”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此环节的教学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1.让学生利用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思考并讨论。
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与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 、让学生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猜想。
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如果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多媒体演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16份、32份拼成长方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而且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更清晰的看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与高和长方体的关系。
《圆柱的体积》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圆柱的体积》数学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圆柱的体积》数学一等奖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圆柱的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圆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计算圆柱的面积公式。
2.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对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1.教学内容:圆柱的体积及相关应用。
2.重点: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3.难点:通过实际问题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物体,引出圆柱的定义和性质,并简单介绍圆柱的表面积。
2. 讲解圆柱的体积公式1.教师通过画图展示圆柱的截面,解释圆柱的体积是由无限多个高为 h、底面积为 S 的薄片组成的,即 V = Sh。
2.通过示例演示圆柱的体积计算,巩固公式的运用。
3.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如:1.有一根直径为 10 厘米、高为 20 厘米的铁柱子,把它烤成圆柱状,问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直径为 8 厘米、高为 15 厘米的圆柱形糖果罐,目前糖果罐里的糖果已经装了 0.4 千克,还可以装多少千克的糖果?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应用技能。
4. 归纳总结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结果,并总结圆柱的体积公式和应用技巧。
四、教学评估通过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圆柱的体积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圆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鼓励学生找到其他带底的几何体,探讨它们的体积公式并比较不同几何体的体积大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圆柱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概念。
同时,学生的应用技能较弱,需要在课后的练习和巩固中加强。
因此,我将加强练习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圆柱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结合圆柱体积的学习,思考下问题:
a.圆柱体积与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b.如果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积增加,而高保持不变,体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要求: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整理成文字,下节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圆柱体积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品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b.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中的非标准情况,如不规则高度的圆柱体、部分填充的圆柱形容器等,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c.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教学活动: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分层练习,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圆柱体积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减少一次性圆柱形物品的使用,提倡绿色生活。
在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应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圆柱体积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圆柱体积与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圆柱的体积(1)》教学设计【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柱的体积(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3.在探索圆柱体积的过程中,体会转化和极限思想,获得探索数学公式的活动经验。
学习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初步利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导入:(1)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r=1厘米S=πr2=3.14×1²=3.14(平方厘米)d=4分米S=πr2=3.14×(4÷2)²=12.56(平方分米)C= 6.28米S=πr2=3.14×(6.28÷3.14÷2)²=3.14(平方米)2.什么叫做体积?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S和高h,怎样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求圆的面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圆柱的体积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1、学习圆柱的体积。
(1).亮亮和爷爷同一天过生日,爸爸买来了两个蛋糕。
观察上面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问题?(2)将一个圆柱截成不相等的两段,哪个圆柱的体积大?(3)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积不相等,哪个圆柱的体积大?(4)下面是两个茶叶筒,它们的底面积和高都不相等,怎样比较哪个茶叶筒的体积大呢?2、小组合作:议一议: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长方体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圆柱的体积是不是用底面积乘高呢?圆柱体能不能像圆的面积那样推导呢?3、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
(1)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看一看。
把圆柱等分为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近似长方形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
把圆柱等分为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近似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近似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
把圆柱等分为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等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一个长方体。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优质教案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六年级下册,主要围绕第五章“立体几何”中的第三节“圆柱的体积”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圆柱的定义、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际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定义,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增强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体模型、剪刀、尺子、三角板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圆柱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圆柱体的体积?2. 例题讲解通过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1)圆柱的定义及特征;(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V = πr²h;(3)例题演示: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圆柱体积。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的圆柱体积?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定义2. 圆柱体积公式:V = πr²h3. 例题解答步骤4. 随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4cm,高为8cm的圆柱体积。
(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10cm,高为15cm,求其体积。
答案:(1)V = πr²h = 3.14 × 4² × 8 = 401.92cm³(2)V = πr²h = 3.14 × (10/2)² × 15 = 1177.5cm³2. 拓展延伸(1)思考:如何计算一个底面半径为5cm,高为h的圆柱体积?(2)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可以用圆柱体积公式计算?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最新冀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学设计
《圆柱的体积》教案●设计说明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实践探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圆柱体转化成近似长方体。
(课件点击后出现:一个长方体的钢锭通过锻造形成一个与长方体高相等的圆柱体模具。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物体的体积是一样的,还有什么是相同的?[设计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计算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有关。
](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怎样用我们已有的知识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学生可能回答: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我想圆柱的体积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底面积×高得到呢?)(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沿着圆柱底面扇形把圆柱切开,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的演示过程。
)我们把这相等的16块分成32块,64块,或更多,,那么拼成的立体图形就……(学生回答: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圆柱的体积1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二册数学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答:这个水桶容积约是7.85立方分米。
第13页
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水桶内底面积:
3.14 20 2 2
3.14102 3.14100 3底面直径是20厘米,
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水桶容积:
圆柱高
V =S h
圆柱底面积
第9页
1 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 高是2.1米。它体积是多少? 2.1米=210厘米
50×210=_1_0__5_0_0_(立方厘米)
答:它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第10页
S =πr 2
V =S h
V =πr 2h
第11页
2 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
教学目标
• 1.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同学们借助圆面 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体积计 算公式,并了解其推导过程。
• 2.会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柱形物 体体积或容积。
• 3.引导同学们逐步学会转化数学思想和 数学方法,培养同学们处理实际问题能 力。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1 圆柱的体积|冀教版 (7)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下册四单元《圆柱的体积》二、教学目标:1.通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3. 学生经历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在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四、教学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操作交流、猜想、验证等七、教学用具:圆柱体学具八、教学过程(一)直入主题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下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圆柱的体积》(板书)(二)回忆旧知师:首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生:把圆通过分割、贴补的方法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而推导出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等于圆的半径,所以圆的面积等于∏r²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生:V=abh V=a³(三)新授师:今天,我们就接着求一下圆柱的体积。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有哪些部分组成?生:一个侧面,两个底面师:学习了它的侧面积,那如何来求它的体积呢?师:(通过圆的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说出圆柱可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并通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积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切开,再拼起来,就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了)(四)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拿出手中的圆柱体,小组合作,探讨,观察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柱体的什么有关?(汇报交流)长方体体积= 长×宽×高↓↓↓圆柱体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板书)V= ∏r ×r ×hV= sh(五)巩固练习1.一根圆柱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平方厘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看图列式,并写出相应的公式。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学教案
《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说明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伊始,为学生创设“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你会求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不仅自然渗透了圆柱(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还让学生体会到可以有许多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2.实践*作,促进知识迁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学具教学过程第1课时圆柱的体积(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块圆柱形橡皮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我想知道这块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是多少,你有好的办法吗?2.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生1:可以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来解决。
生2:可以把它放到量杯中,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
3.引入新课。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究。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
⊙新知探究1.利用知识的迁移,猜想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1)提出猜想。
师:在刚才的问题中同学们提出可以将圆柱形橡皮泥捏成长方体,这时会有什么变化?(形状变了,体积没变)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大家猜一猜:圆柱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高吗?(2)学生讨论、交流。
2.探究算法。
(1)提出问题:能不能借鉴把圆转化为长方形的方法,把手中的圆柱形学具转化为长方体?(2)动手*作: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
(3)汇报交流:介绍自己的转化方法。
(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转化过程:先沿圆柱底面的半径把圆柱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4)引导学生明确: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分得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经历认识圆柱体积、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及简单应用的过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计算圆柱的体积。
能根据圆柱的高及底面直径或周
长计算圆柱的体积。
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问题。
教学设计
—、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用幻灯片出示长方体)这是什么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同样的方法复习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来表示,是怎样表示的呢?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后面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作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吗?你们都喜欢过生日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
生:有礼物,还有生日蛋糕。
师:今天是亮亮和爷爷的生日,观察一下书上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一家在一起过生日,亮亮和爷爷都有一个生日蛋糕,
而且爷爷的生日蛋糕大,
亮亮的生日蛋糕小。
生:亮亮和爷爷的生日蛋糕都是圆柱形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谁能说说,爷爷的生日蛋糕大,意味着什么?联
系我们刚学过的知识来说。
生:生日蛋糕大,就意味着它的体积大,生日蛋糕小,就是它的体积小。
师:你们真棒!那么,想不想知道两个生日蛋糕的具体大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圆柱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创设富有生活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又为
学生探索新知作好准备。
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对圆柱体积的认识以及学习圆
柱体积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迫切感。
三、推导、论证
1. 拿出两个不易分辨体积大小的茶叶筒。
师:你们能说出哪个茶叶筒体积大吗?怎样比较两个茶叶筒体积的大小呢?
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
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
3. 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
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4. 师生合作:用教具把圆柱等分成16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把圆柱等分32份,
同样拼成一近似长方体。
观察两次等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不同点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体就
越接近一个长方体。
5.同学们观察一下,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有什么关系?你们发现了什么?
6.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同时板书。
生:近似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近似长方体的
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
7.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在探索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
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四、实际应用
1.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底面积和高)
2.如果已知底面积和高,你们会求圆柱的体积吗?
出示教材第34页“试一试”。
让学生仔细看图,弄清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自主计算后,全班交流展示。
3.14×(^)×10
=3.14×25×10
=785(立方厘米)
3.反馈练习。
(1)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用公式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
仔细看图,找准数据,再用公式计算。
(3)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读题,特别提示统一单位。
学生自主计算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练习,进一步熟悉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五、拓展提高
1.测量茶叶筒的体积。
(1) 学生拿出茶叶筒。
(每桌一个)
师:我们要想计算这个茶叶筒的体积,应该首先知道哪些数据?又怎样进行计算呢?
同桌讨论,合作完成,测量并计算。
(2) 交流测量数据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都很积极,哪一组能说一说你们测量与计算的方法?
生1:我们首先测量茶叶筒的高,然后测量茶叶筒的直径。
用
直径除以2得出半径,进
而求出茶叶筒的底面积,底面积乘髙,得出的结果就是茶叶筒的体积。
生2:我们测量的是底面周长和高。
测量底面周长时先在圆柱的底面上做一标记,然后
把圆柱在直尺上进行滚动。
利用周长先求出半径,再进行计算。
生3:我们测量的也是底面周长和高。
底面周长是用皮尺测量的。
师:大家真是集思广益。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最终还是要借助于“底面积×髙”这个计
算公式。
师:刚才在交流最后结果时各组之间不太一致,这是我们在测量时出现误差造成的。
所
以,我们在进行实际测量时要明确测量方法,认真测量,减小误差。
2.巩固练习。
一根圆柱形水泥柱子,它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髙200分米,求它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交流方法和结果。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髙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