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概述第十一章
毛邓三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A 八七会议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C 遵义会议D 中共七大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A 十三大B 十四大C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D 十五大5.邓小平理论是()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执政为民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 发展先进生产力B 发展先进文化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发展B 全面C 协调D 以人为本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A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A 刘少奇B 毛泽东C 邓小平D 王稼祥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改革开放D 为人民服务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毛邓三第十一章课件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和主要特征?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搞好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基础。 第一,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要完 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 置能力。加强弄滚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 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要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 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 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 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 第四,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 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 业。
㈡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六,必须坚持在பைடு நூலகம்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 建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①有利条件 ②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1.有利条件: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 1.科学含义: 2005年 19日胡锦涛同志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 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 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说: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 应该是民主法治、 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邓论笔记第1章至第11章(更新)
邓论讲议一、基本历史回顾1840──鸦片战争1917──十月革命1919.5.4──五四运动1921.7──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8.1──建军1927.8.7──陈独秀领导1927.9.9──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于北京)1935.1──历史转折点(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1945──党的七大1949.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社会主义社会1978.12.2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82──党的十二大1987──党的十三大1992──党的十四大1997──党的十五大2002──党的十六大二、改革开放以来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两个凡是”和“实战标准的争论,重新确立了党的和思想路线;第二次1992年党的十四大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第三次1997年党的十五大关于姓公姓彩的争论,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股份共同发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四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在实际基础上科学观和革命的统一(特征),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作用)。
三、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犯了三次左倾路线错误造成严重失败其原因:第一、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化;第二、把共产国际指示神聚化;第三、把基本经验教条化;四、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民族化;一方面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运用过程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毛邓
6 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2 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完善党的领导: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还有许不适应的地方。当前要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败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8 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全面建设小康的关系。
5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毛邓教学大纲
9.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0.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1.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主题。
12.掌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13.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4.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5.了解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矛盾和中国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2.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目的与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及其实质。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
4、做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者。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的与要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意义;
4.理解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与历史进程,以及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2.使同学们掌握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与纲领、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认识改革的必然性、性质和意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毛邓三第十一章课件
2、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和谐社会思想 1824年共产主义试验“新和谐” 1824年共产主义试验“新和谐”; 年共产主义试验
3、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 共产党宣言》 1848
•
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 矛盾的真正解决”。 “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 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 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 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 成的”。“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 盾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与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 、 涵义和基本特征 深刻内涵: 深刻内涵: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3)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4)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小和谐社会: ①大、中、小和谐社会: • 大和谐社会:涵盖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 和谐社会:涵盖整个社会领域,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这些方面的有机统 一 • 中和谐社会:涵盖的范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文 和谐社会:涵盖的范围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化而言的社会生活领域,主要是指社会建设和社会 化而言的社会生活领域, 管理,包括社会事业、 管理,包括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 • 小和谐社会:指社会领域中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 和谐社会:指社会领域中社会关系的和谐, 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 是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以及微观意义上的和谐社 会建设,比如社区、村镇、企业、学校、 会建设,比如社区、村镇、企业、学校、家庭的和 谐
•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 • 在行业分配方面 在行业分配方面,全国机关人均年工资约 1.6万元;事业单位约1.5万元;企业约 1.4万~1.5万元;大行业约6万元以上。 (大行业主要是电力、烟草、银行、电信 和移动等全国性的垄断部门。) 在财富分布方面,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 在财富分布方面 民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45%;财富少 的人(占城市居民10%)占有全部城市财 富1.4%。
毛邓笔记
第1—2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
P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P3—4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P7—8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36二、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前提基础),理论联系实际(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实质和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标准和动力)。
P48三、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所谓精髓,对于某以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能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P54 解放思想(前提),实事求是(目的),与时俱进(前提和基础)。
P54第三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讲“三民主义”取代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任务: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前途:社会主义领导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P69 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前两个是主要对象)。
胜利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P82二、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不同点:1、领导力量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毛邓三官方终极版
毛邓三考试复习大纲2011——2012年第1学期《概论》课考试复习提示一、题型:1、单项选择题(20×1=20分)2、多项选择题(10×2=20分)3、判断题(20×1=20分)4、问答题(10×2=20分)5、材料分析题(3个问题共20分)二、题型说明: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以课本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辅导——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编:董世明,暨南大学出版社)中的客观题为主。
2.判断题主要考的是对一些基本概念或近似于常识的问题理解3、问答题主要考核对本课程中有关原理的掌握和理解的能力。
4、材料分析题主要是一种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和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题型。
首先必须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其次必须紧扣所提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能运用教材原理分析的,尽可能贴近教材内容分析;再次,要讲究分析问题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创新性。
三、考试范围与重点说明:1、考试范围:教材第一章至第十一章。
2、重点:根据两套试卷中各章所占分值,各章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第八章、第十一章、第七章、第五章、第二章、第一章、第六章、第四章、第三章、第九章、第十章。
四、复习要求:1、对于客观题,学习辅导书至少要做一、二遍;2、对于问答题和比较题,关键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切忌死记硬背;3、材料分析题所提供的材料来自报纸、网络,与教科书联系比较紧密,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与用结合的怎样,一定要多看书,把书本上的原理与材料以及分析的逻辑性有机结合起来。
选择题:1,最早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2,“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5,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7,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毛邓三11
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 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 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社会创造活力明显增强,创造型国家基 本建成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基本思路和努力方向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 际局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 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 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科学含义
民主法治
社会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 泛调动。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 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确实尊 重和保障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 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目标和主要任务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任务和主要举措
毛邓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今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1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给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护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而带领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原因(1)内涵(2)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3)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4)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恩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毛邓三课件第十一章-PPT课件
美国总统布什2019年上台后,宣布10年之 内废除遗产税。在美国,实行的是超额累进 税率,遗产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最高可达 55%。布什给富翁们送了这么贵重的一个大 礼,他们理应感恩戴德。然而令人奇怪的是, 富翁们并不领情。
2019年2月,美国120位最有钱的富翁,主 动上书国会请愿,要求国家继续征收遗产税。 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在请愿书中写道:取 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的孩子 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 这将伤害穷人家庭。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1、使学生认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 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 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 出的历史背景; 2、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3、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正 确的方法妥善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 矛盾,明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 思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美好社会的构想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 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 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个人自由而全面的 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关 系。
(二)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备考精要(完整版)
毛邓备考精要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毛泽东在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的《论新阶段》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4、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6、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7、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10、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14、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客观必然性?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重要意义?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3.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内涵?1、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要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毛邓各章重点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邓课件第11章
2006年10月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 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全面、 定》,全面、深刻地 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工作原则 和重大部署。 和重大部署。
15
和谐社会是分层次的
从纵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 从纵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括历史、现实和未来, 即包括传统和谐社会(如古代社会的和谐, 即包括传统和谐社会(如古代社会的和谐,近代社 会的和谐);现实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现实和谐社会 会的和谐);现实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全面小康 社会)和未来和谐社会(如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和未来和谐社会(如共产主义社会)。 从横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横向分层看,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 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 会内部结构的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等。 会内部结构的和谐、社会外部环境的和谐等。
13
3、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准确把握“和谐社会”
由于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子系统, 由于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包含若干子系统,故和谐社会 也是一个大系统。所谓“和谐社会” 也是一个大系统。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整个社会系统的 全面和谐,这里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人、 全面和谐,这里既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人、 人自身的和谐;既要达到宏观上社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 人自身的和谐;既要达到宏观上社会整个系统内经济、政治、 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谐,又要达到中观上经济、政治、 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和谐,又要达到中观上经济、政治、文化 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还要达到微观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 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还要达到微观上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 既要达到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 既要达到社会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 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 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 总体而言,社会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总体而言,社会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 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 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 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 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 的状态之中。 的状态之中。
毛邓三概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新型工业化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五、政治协商制度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七、一国两制八、社会主义公有制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政治协商制度十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二、“三步走”战略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十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十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七、科教兴国战略十八、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九、“三个有利于”标准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答案: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在工业化过程中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推进产业升级换代,解决就业问题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通过和平的方式合作化的途径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把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把小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
通过“和平赎买”的方法,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把资本家从剥削者改造成为劳动者。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答案:指国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主权独立受到侵犯,封建经济结构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开始初步发展的国家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们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它起始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直至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止五、政治协商制度答案:就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就有关国家事务通过协商一致达成一致的制度。
其中政治协商会议是政治协商的重要组织形式。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人民代表制度是指由全国各族人民定期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它国家机构,以实行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制度。
毛邓三第十一章
《共产党宣 言》:“代替那存在
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 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 由发展的条件。”
5.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在长期实践 中,党不断探索 和发展了具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社会建设理论。
毛泽东:中国有可能在 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 导之下稳步的由农业国 过渡到工业国,由新民 主主义社会进到社会主 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 消灭阶级和实现大同。”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主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义和谐社会的 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
应当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 造活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各方 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社会管 理体制不断创新和社会服务网络与功能不断健全 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 和冲突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应当是没有身份歧 视,每个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开放,社会流动畅通 的开放社会;应当是各阶层成员有共同理想,讲 诚信、守法度,民风淳正的社会。
2、生态环境的恶化
大雁塔
荒 漠 化
3、收入分配差距大
4、体制障碍突出
5、社会发展的失调
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 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 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 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 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 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 调发展的社会。
重点
毛邓三自整考试资料范围:7-15章,重点7-11章。
7-11章记一下,剩下的看看就行了。
第七章第一节:1.改革开放是什么?2. 为什么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3.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答: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1)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三方面:1。
背景2。
现实意义3。
理论意义。
(2)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答案太长,要看的上网搜索)第二节:改革的性质,核心,以及改革要处理的关系。
性质: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11第三节: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答:1.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及整个国际形势的敏锐把握。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情形判断。
2.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呢功能里,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选题
1.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 )
B.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
C.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的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
2.我们党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的会议是()
A.党的十五大 ( )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 )
D.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 )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C.《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 )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坚持改革开放 ( )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民主法治 ( )
D.坚持科学发展 ( )
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 )
C.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 )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 )
6.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政治保证的是()
A.发展和谐文化 ( )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 )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
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
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
C.坚持改革开放(√)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
8.“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和谐与自由的保证》 ( )
C.《全世界和谐》 ( )
D.《论十大关系》 ( )
9.“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讲这段话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陈云 ( )
B.邓小平 ( )
C.周恩来 ( )
D.毛泽东(√)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
A.公平正义 ( )
B.诚信友爱 ( )
C.民主法治(√)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
11.第一次把“和谐”写入我国现代化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党的文件是()
A.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 )
B.中共十三大报告 ( )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 )
三.辨析题
1.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不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把社会建设放在首位。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正是因为我们党毫不动摇地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今天中国的巨大变化。
(2)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决定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当前解决我们面临的诸多矛盾和困难,促进社会和谐,关键还是靠经济发展。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之间,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条件。
(3)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案:
(1)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⑤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