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8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答案:(一)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4分)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5.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2分)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2分)答案:15.(共2分)逐移16.(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6-25题。

(一)(4分)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16.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2分)17.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2分)答案:16.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1分),给人以阴凉之意(1分)。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

共2分。

17.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

评分标准: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得1分,指出质朴或“淳朴”等,得1分。

共2分。

(四)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 ________________ ”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____ ”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 “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古诗词训练(附答案)(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①何意②栖③碧山④,笑而不答心自闲⑤。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余:我。

诗人自指。

②何意:一作“何事”。

③栖:居住。

④碧山:山名。

⑤自闲:悠闲自得。

闲,安然.泰安。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陆游《游山西村》B.王安石《登飞来峰》C.谭嗣同《潼关》D.陶渊明《饮酒》(其五)2.“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闲”请具体说说它的妙处。

(二)纵笔三首(其一)苏轼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_ 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1.请根据上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字填在横线处()A. 暖B.微C.霜D.清2.诗歌用笔曲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诗,分析“误喜”和“一笑”两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分)(三)少年游·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下列选项中符合作为词的题目的一项是(),为什么?A早行 B午行 C晚行 D夜行答:2.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与“啼鸟两三声”一句不同的一项是()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A.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夜雪》)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三)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百夫长:旧时指统领百人的小头目。

1.下列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场景跳到另一个场景的方法,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山居秋暝》(一)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完成下列各题。

山居秋暝①•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③春芳歇④,王孙⑤自可留。

【注】:①暝:夜,晚。

此指傍晚。

②浣女:洗衣女。

③随意:任凭。

④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

歇:消散。

⑤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1)(1)有人认为划线诗句“浣女”和“渔舟”显得太闹,破坏了全诗意境的和谐。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诗句和本诗意境相近的一项是___。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与掌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感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3)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积累.第一句为王维出使边塞所作,表现了内心之悲苦.第二句与本诗意境相同,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第三句表现的是战争场面.第四句抒写思乡之情.故选B.答案:(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作者写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是以有声衬无声,以动衬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1分)同时,这里写人的活动,突出了山间的生活不仅自然美,而且这里的人们和社会更美,使全诗的意境更和谐完美(1分).(共(2分),意对即可)(2)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1点(1分),答到2点即可,共2分)(3)(3分)B赏析:“山居秋暝”,写住在乡下的秋天傍晚.暝:夜晚之意.这里指傍晚的时候.秋暝:秋天的傍晚.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雨后山村的优美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一联点明了季节(秋天)、时间(晚上.“晚来”行动词后加“来”字,构成时间词组)、地点(空山)、天气(刚下过雨).可以说是围绕题目《山居秋暝》写的,故首联点题.“空山”侧重写宁静;“晚来秋”、“新雨后”侧重写清幽.注意“空”字,它不当一无所有讲,是由虚空引申为深远、宁静,是“心空”,意味深长.这空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然、幽邃,也抒发了诗人清悠、静穆的情怀.语言平淡,但给人产生一种凉爽、清新之感.这山中傍晚是洁净清新的,它为该诗定下了清新幽静的基调.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工整、熨帖.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以月色透过松林针叶的清冷、朦胧,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板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虽然画面是清冷的,但又流动活泼,没有死一样的寂靜感觉,是静而不死,是一种恬静的自然生命.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看到的,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菏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使读者在喧闹与动感中,更加感受到山中的空寂.这一联主要是写人的活动.这两句仍然是静中有动,静谧中透露出生气.从“明月松间照”到“莲动下渔舟”这四句诗,前两句是先写无声之态,后写有声之态;后两句是先写有声之态,再写无声之态.这是有声与无声的交错特点.这里不仅描绘出清新优美的画面,传达出了画面的音响,而且赋予画面以动态.视听觉与想象交互作用,以声响和动态构成一种静谧的画面,既清新静谧而又生动活泼,富有生机.总的讲,前六句是借景抒情,最后两句是直抒胸臆.诗人在写出这清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之后,最后发出了一种表达自己意向的感慨: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里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意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深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留.”古人说山中不可以久留,我认为山中是完全可以留下来的,山中不可以久留那是一种入世的思想,而我认为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了,而秋天的山里也很愉快,自可以久留.我并不认为春天那种繁华热闹就一定是好的,秋天也自有秋天之美.因此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这两句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它是由外物指向内心,“可留”二宇,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这不以春光消逝为疑,竟以秋山空色为喜,山中自可留,不正是一种远离官场的繁华,自养清高的思想表现吗?我们说王维有逃避现实的思想情绪,但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不应一概否定.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都是诗人在静观中所捕捉到的景象,是静中见动.诗人将一些动态、声响捕捉入诗,以动写静,以声状静,从而创造出恬静优美的意境,“以动写静,愈见其静.”这里所写的静并不是虚空死寂,也不是萧条枯寂.诗人笔下的秋景,完全洗掉了那种悲凉伤感的情调,也完全洗掉了那种灰暗低沉的色彩.绝不同于“俘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草色萧条路,槐花冷落风”的情调、色彩.它是一种清新而富有生气的情调,“清新”是该诗的基调。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巴山道中除夜①书怀[唐]崔涂迢递三巴②路,羁危③万里身。

乱山残雪④夜,孤烛⑤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⑥。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⑦新。

【注释】①除夜:除夕。

②迢(tiáo)递:遥远的样子。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

后亦多泛指四川。

③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

④残雪:残余的积雪。

⑤孤烛:一支烛。

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

⑥僮仆:未成年的仆人。

亲:亲近。

⑦岁华:年华。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

B. 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

C. 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

D. 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

B. 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

C. 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

D. 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

【答案】(1)A(2)C【解析】【分析】(1)A错误,应是:“三巴路”表地域艰险;“万里身”言路途遥远。

(2)C错误,明写“情亲”之乐,暗道羁旅之苦,于无字之处发出一片浩叹。

故答案为:⑴A;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选择即可;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真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专题十三古诗文阅读典例精析古诗词的分类及鉴赏方法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

这是一种分法。

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二、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一)咀嚼诗歌语言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技巧的阅读习惯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欣赏时要重点关注诗中动词、形容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的作用。

诗词由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或这两者兼而有之,某些语序往往要颠倒,欣赏时要注意还原语序(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意境。

古诗词语言风格常用词语: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

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李清照后期的词。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周敦颐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清]纳兰性德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

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

【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

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

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

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

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唐]元稹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

娇莺似相恼,含啭傍人飞。

1.请简要赏析颔联中“笼”与“影”两字的妙处。

2.尾联写出了黄莺的哪些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附完整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附完整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附完整答案)中考古诗阅读专项模拟训练(一)诵读《关雎》,完成1-3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2.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二)诵读《次北固山下》,完成1-4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

2.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3.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

你觉得有何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4.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三)品味古诗,完成以下题目。

瀑布联句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注释】唐宣宗李忱继位前,曾进山为僧。

一日游山,与香严闲禅师同行,观瀑布后对诗,香严闲禅师作上二句,唐宣宗作下二句。

1.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3.从一个“作”字可以看出在瀑布的形象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四)诵读《赠荷花》《白莲》两首诗,完成1-3题。

赠荷花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莲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列举以上两首诗中三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词。

2.写出一句与荷花或莲叶相关的诗句或谚语。

3.细读以上两首诗,说说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五)比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5题。

(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一百天【100】(含答案解析)

阅读一百天100_____ 年 _____ 月 _____ 日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评价 ______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接受突厥部投降而闻名。

1.下列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解析】画裟句子对景物的歸运用了奇畀的想豢,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辛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飛家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号电的谨4只有E项没有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巻案】诗歌前两旬写了丈漠在療霜一祥》吉曰的月光的照燿之尸曰光一片的换间景象・或看答大滾出如霜瘁月色虱或肴回答夫漠月谀图。

只直译绪1分.【解析】亭题寿查对诗句画面田描縊解答此类題目时,要紧扣诗句中的关键意彖词為然后信助于想象.匿想展开描绘诗句所麦现的画面,尽童要做到描写细腻传命唐言优董流畅.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r答案】要点!恩念家乡.【解析】育盒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分析可知表达了作青的思乡之情.本题考査对作看思想情感的分■析.做题时汪意围绕所对应的重点语段或孚词芋对作看的情感进行捉炼概括,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 •用“ /”戈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

2023年中考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项训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古诗文默写(22分)1.直接型默写。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4)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2.同主题型默写。

(8分)(1)水是古诗文中绕不开的情愫。

曹操登临碣石山,遥望海水激荡:“①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马致远用景物的组合表现出羁旅行人的孤独惆怅:“枯藤老树昏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孔子在江边,感慨时光的流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天地万物有“真意”,我们只有心怀真诚,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

“高峰入云,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最爱钱塘湖早春之生机盎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杜甫移情于物,花、鸟与人同“感”“恨”。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古诗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②庞公:即庞德公,字尚长,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最后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

阅读全诗,根据已有内容,补全批注。

1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注释】①瑞鹧鸪:词牌名。

②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③屠苏:酒名。

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在理解已有批注的基础上,给【甲】【乙】两处作赏析性批注。

2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唐]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①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②。

【注释】①翻:义同“反”。

②晓种:报晓的钟。

1.这是一首写与故人相逢会聚的诗。

标题中“________”字点明这次相聚实出意外,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相聚地点是在京城长安。

2.有人认为这首诗伤感多于惊喜,你赞同吗?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3九日送别[唐]王之涣蓟庭①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②,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释】①蓟庭:地名。

②菊酒:即菊花酒。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4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临江仙[明]王世贞迟日三眠浑似柳,起来徐步闲庭。

中年风物易关情。

不知因个甚,撩乱没支撑。

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

来年春到便分明。

五原无限绿,难染鬓千茎。

1.“我笑残花花笑我,此时憔悴休争”两句堪称神来之笔。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神”在何处?2.读懂诗词要咀嚼关键字句。

请你从“浑似柳”“撩乱没支撑”“难染鬓千茎”三处来分析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5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宿业师①山房②期丁大③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④。

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古诗阅读专题训练与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1.【2022年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2.【2022年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3.【2022年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专项四 古诗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项四 古诗鉴赏-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高频考点专项训练(解析版)

专项四古诗鉴赏➢基本训练一、(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

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

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答案】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

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一]我推荐古筝。

古筝之声古朴、刚劲、悠扬,与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符,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我推荐编钟。

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二、(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

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

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观景象。

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2.杜甫的《春望》和本诗都提到了“书”的意象,请分析其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B2.《春望》表达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情感;《次北固山下》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解析】1.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

B.有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古诗词赏析(附参考答案)(一)放舟蓬莱①阁下戚继光②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崚嶒③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注释】①蓬莱:今属山东,戚继光家乡。

②戚继光: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征讨倭寇,屡建奇功,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因遭弹劾被罢官回归故里之时。

③崚嶒:形容山高峻。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先从时间上着笔,“续”字点明是故地重游,从“自悠悠”可见诗人心境悠然自得。

B.颔联中“沧波”言水之澄碧;“浩荡”言水面广阔壮大,“浮轻舸”暗合诗题“放舟”。

C.颈联慨叹不知不觉中两鬓已经花白,但上天依然让自己存活于世,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时隔三十年旧地重游,看到山川依旧,有人事沉浮、物是人非之感。

B. 颔联中“出”字精炼传神,突出了蓬莱阁立于高崖有缥缈飞天之势的特点,表达诗人隐逸家乡的意愿。

C. 颈联写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诗人已是双鬓斑白,垂垂老矣,转而又想到自己仍存活于世,颇有感慨之意。

D.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情感起伏变化,意蕴深远,撼人心扉。

3.尾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愿望。

4. 这首诗情感起伏有致,撼人心扉。

请根据诗歌内容和注释,简要概括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二)客夜与故人偶集①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②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③。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释:①偶集:偶然与同乡聚会。

②翻疑:反而怀疑。

翻:义同“反”。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描写了诗人羁旅之中与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

B.首联交代了时间(秋夜)和地点(城中),一个“满”字,写出了秋月之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一)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下阕: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

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唐)X谷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

②浦:水边,岸边。

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XX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

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8.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X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XX境内。

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释】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

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XX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唐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表达了诗人的。

1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XX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XX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唐)王维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释】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

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17.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离别韦庄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

(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题1、【答案】(1)“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

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

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

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

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

字词赏析题的命题形式是: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读要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2、【答案】(1)逐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

(意思对即可)【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

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

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3、【答案】⑴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⑵符合题意。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

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

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4、【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

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5、【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6、【答案】⑴数粒、二尺。

(写“粒”、“细”或“细韵”也可。

)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

(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

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

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

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

“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7、【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

(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

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

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

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8、【答案】⑴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

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

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

(意思对即可)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情感、志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X次庄,宋代诗人,这首景色如绘的七绝小诗,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

9、【答案】⑴落日、绮霞、远山、青草⑵.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