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述而第七》之36.君子坦荡荡

合集下载

述而第七读后感通用7篇

述而第七读后感通用7篇

述而第七读后感通用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述而第七读后感通用7篇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可以引发读者对自我成长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反思,读后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让我们与书中的作者产生心灵的对话,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述而第七读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述而第七

论语·述而第七述而第七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译文】孔子说:“传述却不创作,相信并且爱好古代的文化,私下里我把自己跟老彭(传说中是殷商时期的贤士大夫)相比。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习而不厌倦,教诲别人不倦怠,对于我啊有什么呢?”(注意:“默而识之”句中的“识”通“志”,记住。

“何有于……”属于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翻译成“对于……有什么呢?如《左传·子鱼论战》中:“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做,不好的的毛病不能改正,这些是我忧虑的。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属于宾语提前。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安详舒适,脸色和悦。

(注意:“燕居”就是“宴居”,闲居。

“申申”,安详舒适的样子。

“夭夭”,脸色和悦样子。

再如,蔡邕的《故太尉桥公庙碑》中:“燕居从容,申申夭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译文】孔子说:“无衰老得太久了,太厉害了!我不再梦见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是孔子最敬佩的古圣人)了。

”(注意:“甚矣,吾衰也久矣”,是主谓倒装句。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在‘道’上立下志向,把‘德’当成根据,把‘仁’作为依附,在六艺方面游乐。

”(注意:“六艺” 古代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如果送给我十条干肉作为拜师礼,我不曾没有教诲的。

”(注意:“自”,意思是“假如”、“如果”;再如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自将磨洗认前朝”句中的“自”,也当为此意。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述而第七原文翻译述而第七【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论语-述而篇第七》注音诵读版

《论语-述而篇第七》注音诵读版

《论语-述⽽篇第七》注⾳诵读版述shù⽽ér篇piān第dì七qī⼦zǐ⽈yuē:“述shù⽽ér不bù作zuò,信xìn⽽ér好hǎo古gǔ,窃qiè⽐bǐ于yú我wǒ⽼lǎo彭péng。

”⼦zǐ⽈yuē:“默mò⽽ér识shí之zhī,学xué⽽ér不bù厌yàn,诲huì⼈rén不bú倦juàn,何hé有yǒu 于yú我wǒ哉zāi?”⼦zǐ⽈yuē:“德dé之zhī不bù修xiū,学xué之zhī不bù讲jiǎng,闻wén义yì不bù能néng徙xǐ,不bú善shàn不bù能néng改gǎi,是shì吾wú忧yōu也yě。

”⼦zǐ之zhī燕yàn居jū,申shēn申shēn如rú也yě,夭yāo夭yāo如rú也yě。

⼦zǐ⽈yuē:“甚shèn矣yǐ吾wú衰shuāi也yě!久jiǔ矣yǐ吾wú不bù复fù梦mèng见jiàn周zhōu公gōng。

”⼦zǐ⽈yuē:“志zhì于yú道dào,据jù于yú德dé,依yī于yú仁rén,游于艺youyúyì。

”⼦zǐ⽈yuē:“⾃zì⾏xíng束shù修xiū以yǐ上shàng,吾wú未wèi尝cháng⽆wú诲huì焉yān。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奢则不孙,俭则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篇第七㉟-㊱㉟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与其不孙也,宁固。

”㊱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奢:过于奢华,奢侈。

不孙:就是骄傲、傲慢的意思。

过于节俭的时候,就会显着鄙陋。

固:是鄙陋、寒酸之意。

我们再来看这句话,把它放在一个人身上就很好理解了,一个人过于奢华的时候就会显得很不逊,没有礼貌,很骄纵,很骄狂。

如果过于节俭,就会显得很寒酸,很鄙陋。

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很奢华的,你看这个人就充满着傲慢,充满着无礼;如果一个人生活又过于节俭?用我们生活当中的话——太寒酸了,不合乎礼,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小气,这个也是不行的。

最好的是取其中,不过于奢华,要懂得节俭,但是节俭的同时又合乎礼,又不会显得过于寒酸,这是取中——中道。

与其不孙也,宁固。

可是如果不能取中的时候,与其太过于骄纵,那么宁可选择不及。

骄纵、奢华是过;简陋、太过于寒酸是不及,就是固。

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过犹不及,最好是取其中,如果不能取其中的时候,我们宁可选择不及,一定不要选择过。

但是我们在生活当中恰恰相反,我们举生活当中的例子: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过于奢华、骄纵和显得比较寒酸,更多的人愿意去选择骄纵,选择奢华。

我们再举生活当中其他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了:一个人过于浪漫,过于能说会道,不见得是好事情,过于的另一面就是不及。

一个人过于浪漫、过于会说;还有一个人,没有情调,过节也没有什么礼物,也不懂得浪漫。

我们很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过于的那个人,会选择更浪漫的那个人,但是实则这是不对的,“与其不孙也,宁固。

”宁可选择不及的,为什么呢?不及的伤害性更小,过的伤害性更大。

我们去想一想,过于浪漫的那个人,对人的伤害性是不是会大?因为你要懂得一个道理,他不光对你过于浪漫、过于会说,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为什么我们说,总是有很多渣男、渣女,因为他招人喜欢。

因为他过。

那个部分他表现得特别好,我们喜欢,他是这样对我们的,同样也是这样对待他人的。

述而篇第七全文(注音版)

述而篇第七全文(注音版)

述而篇第七7.1 子曰:“述而不作zu ò,信而好h ào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zh ì之,学而不厌,诲hu 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 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7.7 子曰:“自行束脩xi ū以上,吾未尝无诲hu ì焉。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 ěi 不发。

举一隅y ú不以三隅y ú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s āng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sh è之则藏c áng ,唯我与尔有是夫f ú!”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y ú?” 子曰:“暴虎、冯p íng 河,死而无悔hu ǐ者,吾不与y ú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h ào谋而成者也。

”7.1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h ào。

”7.12 子之所慎:齐zh āi,战,疾。

7.13 子在齐q í闻《韶sh áo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w éi 乐yu è之至于斯也。

”7.14 冉有曰:“夫子为w èi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w èi也。

”7.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 ōng 而枕之,乐l è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加ji ǎ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述而篇第七全文(注音版)

述而篇第七全文(注音版)

述而篇第七全文(注音版)述而篇第七7.1 子曰:“述而不作zu ò,信而好h ào古,窃比于我老彭。

”7.2 子曰:“默而识zh ì之,学而不厌,诲hu 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x ǐ,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7.7 子曰:“自行束脩xi ū以上,吾未尝无诲hu ì焉。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 ěi 不发。

举一隅y ú不以三隅y ú反,则不复也。

”7.9 子食于有丧s āng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7.10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sh è之则藏c áng ,唯我与尔有是夫f ú!”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y ú?” 子曰:“暴虎、冯p íng 河,死而无悔hu ǐ者,吾不与y ú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h ào谋而成者也。

”7.1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h ào。

”7.12 子之所慎:齐zh āi,战,疾。

7.13 子在齐q í闻《韶sh áo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w éi 乐yu è之至于斯也。

”7.14 冉有曰:“夫子为w èi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w èi也。

”7.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 ōng 而枕之,乐l è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加ji ǎ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论语《述而第七》原文及解读【导语】:(共三十八章) 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2)而好古(3),窃(4)比于我老彭(5)。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

论语·述而第七》读书笔记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笔记】经验的传承与积累是人类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以古为纲,在一个发展平缓的历史中,实则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发展模式。

只是在近代才开始带有贬义色彩。

在孔子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扁平的,社会的一应文化制度都可以从之前的经验中获得解决方案。

春秋之时,天下失序,夫子也希望借助从与有的社会治理经验中来重构社会秩序。

对经验与已经积累下来的智力资源能心怀虔敬,也正是孔子能继承周公礼乐文化、能深入到三王文化核心,并能发展其常说的基础。

孔子信而好古,并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行为习惯,而是有自己深入的理解与合于当世形势的取舍。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笔记】关于“何有于我哉”一直以来存在“对我来说,这有什么难的呢”与“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两种解释。

我比较偏向于前一种,孔子有大超脱的情怀,孔子能发现的问题,都会及时改正。

当孔子提出这三个问题时,也必然“敏于行”而改之了。

加之夫子之情怀,言而有实,也不至于为小事强作谦虚。

故夫子言,必已经参悟此道,又知行合一了。

故而自言自己是这样做的,以教导学生。

夫子所言教学三种,是人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敏于事,第二个阶段勤于学,第三个阶段笃于行,推已及人。

于学中而见三种层次,念念不忘求学之目的在“为人”,而不是狭隘的自我成就,此亦是夫子的教育观。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笔记】夫子言此四端,乃学人之常理,人之常经,故夫子谆谆以教。

修德,以日新;学以日进;闻义而行之;不善而改之。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笔记】志怀天下不见用,也不影响夫子闲居之心情。

能安住当下,同样需要心志笃定的,若多欲又如何能得申申夭夭之态呢夫子之道,能退能进,进则以济天下,退亦足养乎身心。

有大志,而不为大志所累,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功夫。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笔记】夫子衰矣,而道行无期。

论语第七篇原文及注解

论语第七篇原文及注解

《论语·述而》原文及注解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解: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作老彭。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解: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解: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解: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5、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注解: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解: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7、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解: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解: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9、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注解: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10、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注解: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解: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36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36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36
述而第七
三十六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君子坦荡荡:荡荡,阔大的样子.
(2)小人长戚戚:戚戚,蹙缩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坦然宽广,小人经常忧惧不安。


【感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句中国人和华人文化圈都耳熟能详的格言,就是出自于这篇文章的原话。

说君子,很高大上的样子,要做君子啊,好难!其实不然,日常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克己复礼,心无计较,积极作为,诚信待人,坦然面对,包容乐观,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君子,就可以做到坦荡荡。

说小人,嗤之以鼻,谁愿意做小人啊。

暂且不讨论孔子所说“小人”的含义。

一言一行,改掉我们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与人为难、事事算计等等的毛病,自然就不会长戚戚。

荀子在《子道》篇中说:“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

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关于子
路和孔子的这一段对话,不用翻译,很好理解。

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并切实地改小人之心行,修君子之道,其实也并非难事。

古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赏析

古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赏析

古诗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赏析文言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07《论语》第七篇述而

07《论语》第七篇述而

《论语》述而第七共三十八章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①。

”【译文】孔子说:“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文化,我私下里和我那老彭相比。

”【注释】①老彭:人名。

有人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人,有人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一人,又有人说孔子说“我的老彭”,其人一定和孔子相当亲密,未必是古人。

7.2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习不探求,知道道理不去实行,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注释】①徙:迁移。

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7.4 子之燕居,申申①如也;夭夭②如也。

【译文】孔子在家闲居,衣冠整齐,和乐而舒展。

【注释】①申申:整敕之貌。

②夭夭:和舒之貌。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

”【译文】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好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注释】①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的始祖,又是孔子心目中最敬服的古代圣人之一。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①,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7.7 子曰:“自行束脩①(xiū)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注释】①束脩:是干肉,又叫脯。

每条脯叫一脡(挺),十脡为一束。

束修就是十条干肉,古代用来作初次拜见的礼物。

但这一礼物是菲薄的。

7.8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fěi)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在《论语·述而第七》中有一句话:“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它源于《论语》。

其实,我们平时说的成语有很多出自《论语》。

可见《论语》并不是高深难懂的书,只是长久以来没有人来倡导我们去读它,才使得我们不识其庐山真面目。

坦荡荡,宽阔平坦,用以形容胸襟宽畅。

戚戚,忧愁、悲哀的样子。

把这句话翻译成当今的语言就是:“孔子说:君子的胸襟是宽阔舒畅的;小人则是经常忧愁、悲哀的。

”我们先讨论一下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连孔圣人这么德高望重的人都不敢自称是君子,可见君子标准之高。

我常想知道孔子到底给君子是怎么下的定义也就是孔子认为够得上君子的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我遍翻《论语》也没找到。

《论语》中曾多处提到君子,但只是大致提出怎么样可以成为君子,或是哪种做法是君子该做的,却一直没能成系统的说出君子的行为规范准则。

由此可知很难给君子规定一个具体的标准,君子只是人们对理想中的品德高尚者的一种尊称。

平时我们对某个人的品行非常赞许,我们可称他是君子,但如果哪个人像现在很多用自己的职称或职务称呼自己的人那样,自报家门说:“我是某某君子。

”非得让人笑掉大牙不可。

再说小人。

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作为君子的对立面,自然就是道德人品极为低下的人。

然而,区分君子和小人毕竟不能像文化大革命时期区分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那样简单。

那时常听人说:“不支持某某革命路线,就是不革命,不革命就是反革命,是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的。

”如果按这种非此即彼的方法判断君子和小人,即凡称不上君子的人都是小人。

这下子就糟了,不仅我们都成了小人,连孔圣人都危险了,孔圣人不是不敢自称是君子吗只好自称是小人了。

由此可见,君子和小人只是人类道德品质的两个极端,君子是道德品质修养最好的,小人是最差的。

至于差到什么程度是小人,孔圣人也没给出一个定义。

反正小人不是好人,我们都不要争取做小人就是了。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述而第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述而第七》此篇以“述而”为篇名,讲的是孔子的教与学。

我们不妨可以把这一篇看作是孔子的人生自述。

“不作”意指创作,我理解孔子“述而不作”既是孔子谦虚的说法,也是对教学真实要求的描述。

实质上孔子的很多思想都是创造性的,只是他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罢了。

孔子一生学不厌、教不倦,堪称万世师表,道理就在于此。

【原文】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我阐述而不创作,相信并喜欢古代文化,我私自把自己比作老彭。

”【解读】这一章孔子谈论的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述说的是继承的问题,作是创作的问题。

孔子之所以述而不作,是因为在古代创作是圣人之事,只有天子才能制礼作乐。

孔子这样说一方面是自谦,另一方面是讳言这件事。

但也正因如此,孔子被后世称为“素王”,就是因为他无天子之位,却又具有天子之德。

【原文】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还有困难吗?”【解读】这一章谈论的是孔子对教与学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所见所闻皆是所学的内容,不像今日的学人,唯独学在课堂和书本,今天的人厌学之风不在少数,而孔子能做到不厌学实在是难能可贵。

而对于教师而言,其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没有职业倦怠,孔子做到了,而今天的老师没有职业倦怠的却不多。

所以,孔子才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困难的了。

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态度,孔子注意到了教与学都从兴趣出发,所以从容自在。

【原文】7.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孔子说:“不修养自己的品德,不讲习学问,学到了知识却不能实践,有了缺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解读】从这一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孔子对学习的本质的认识,他所忧虑的其实就是生命的成长问题。

修德,讲的是道德修养问题,需要日日精进、持之以恒;讲学,说的是学习的内容要不断的实践、温故而知新;徙义则是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问题;改不善就是在好的方面日日精进的基础上,从不好的方面查找自己的不足,一点一点地改进。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出处及全文翻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原文出处及全文翻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原文出处及全文翻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意思: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注释: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戚:在古代的意思形声。

从戉,从尗,尗亦声。

戉(yuè),斧子。

第一个戚是指的斧子,第二个戚是指的斧别人,攻击别人,小人不是修自身的,是修别人的。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读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

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当以修身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别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块海绵一样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难,阻力,障碍。

这就是君子之道了。

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纳的力越强,修持的境界也越强。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知道了君子与小人的习性刚好是两个极端。

那些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挑三拣四的人就是小人的某一特性。

所以这种人根本听不进去长者的教诲,本身已是满身成见,任何劝勉也听不进去,只装了一肚子垃圾,还自以为是的不懂装懂,你说这种人怎么去培养他的君子之道呢。

知道怎么去鉴别君子,小人呢?把握住以下要点,君子志于修身之己道,远小人之道。

全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论语》述而文言文

《论语》述而文言文

《论语》述而文言文1. 《论语·述而》原文述而第七朱熹《论语集注》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

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好,去声。

述,传旧而已。

作,则创始也。

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

窃比,尊之之辞。

我,亲之之辞。

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盖信古而传述者也。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故其自言如此。

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不自知其辞之谦也。

然当是时,作者略备,夫子盖集群圣之大成而折衷之。

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此又不可不知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音志,又如字。

识,记也。

默识,谓不言而存诸心也。

一说:识,知也,不言而心解也。

前说近是。

何有于我,言何者能有于我也。

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尹氏曰:“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

苟未能之,圣人犹忧,况学者乎?”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燕居,闲暇无事之时。

杨氏曰:“申申,其容舒也。

夭夭,其色愉也。

”程子曰:“此弟子善形容圣人处也,为申申字说不尽,故更着夭夭字。

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

严厉时着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复,扶又反。

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

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

程子曰:“孔子盛时,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其老也,则志虑衰而不可以有为矣。

盖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身,老则衰也。

” 子曰:“志于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谓。

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

如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

善与恶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善与恶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杰克一郎善良的人心胸坦荡,没有私心杂念,不会欺天瞒地,也不会耍阴谋诡计,面对被人欺负时经常一笑了之,不会挂记在心,身心清净心情愉快,因此也就生活在幸福之中。

邪恶的人却正好相反,它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提心吊胆的人生与内心坦荡的人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君子坦荡荡,有一句话叫: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

当我们的心时刻能保持一份清静自然,纵然别人在你面前讲是非,你也当成是没听到一样,这样,你的人生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因为你见若不见,听若不听。

小时候曾经去过一个城隍庙,在那里我看到了庙檐下挂着一个大算盘,意思是说神灵总有一天要与人算他的善恶之帐。

那里的横匾写着:“你又来了”。

两柱有一副对联是:“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读过之后当时我就感到心灵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善良的人会受恶人的欺侮,但从因果规律看,他不会永远被人欺侮。

恶人得到“好处”也是暂时的。

因果规律是客观存在。

不能看到善人被欺,就认为不能做善人。

我们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份宽容,自己过得很自在,他人也会感到舒服。

幸福和乐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当下,只是我们不懂得过。

人生并不复杂,幸福也很简单!正所谓:“茫茫宇宙大世界,浩然正气充天地,善恶自有天作证,人善人欺天不欺。

”人生之前程事业在于淡定。

人生的道路曲折坎坷,我们有过荣耀和成功,也有过失败和挫折;有过喜出望外,也有过痛心疾首;有过狂风暴雨的摧残,但也有过艳阳高照的沐浴。

面对这些我们无需大喜过望,也不必大悲欲绝,因为这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道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做好自己,怀一颗柔软的心,行走于天地间,柔软或许感化不了心狠,但至少可以得到平静,活得安逸,每一步都走得无愧于心。

只要用一种淡定的心态去面对,必将迎来芬芳的人生。

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开篇就讲:“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述而第七》之36.君子坦荡荡↑一、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二、原文大意之我见:
夫子说:
“君子人,无私念,胸怀公,长乐观。

小人者,贪无厌,心局促,长忧烦。


三、读后深思:
读述而,这一章,咱可得,细思量。

孔夫子,其用意,导俗人,师君子。

君子人,心惬意,小人者,长忧戚。

学本文,若深思,文宗旨,方可知:
乐亦活,忧也生,人何必,悲满盈?
兹才为,该文意,启发人,善待己。

开窍者,衡利弊:谁不愿,常欢喜?
孔此言,至真理,欲常乐,当君子。

君子增,小人稀,这即为,孔目的。

我不止,一次提,孔圣人,搞教育,
教诲人,向仁慈,躬行言,不失时。

他干啥,吆喝啥,三句话,行不离。

教育者,效孔子,全身心,投教育。

农后2 2017.1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