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合集下载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总分:26分)一、语言文字积累(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凿,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

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________山水之间。

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但是粗暴的、枯燥的穿山越岭,而且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

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

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________的一体。

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出来的。

这山山岭岭,这广袤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

这________的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隧道,令人叹为观止。

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的行为。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

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而那些曾经盛开的波斯菊,刚刚谢去,有些花朵仍坚持在枝头。

还有野山菊,( ),是专门用来表彰种植它们的那些修路者的。

尤其,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片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巍峨长城有个约定似的。

它们遥相呼应,________。

这,也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分割鬼斧神工延展心照不宣B.分割天造地设延展心有灵犀C.切割天造地设延伸心照不宣D.切割鬼斧神工延伸心有灵犀答案 C解析切割:将物体分隔开。

分割:把一个整体或有联系的事物强行分开。

根据语境,一条沟壑将山水隔开,结合前面的“刀砍斧凿”,应用“切割”。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天造地设: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工。

结合“这山水,这路”分析,选用“天造地设”。

延伸:延长,伸展。

延展:延伸,扩展。

根据语境“修路”应为“延伸”。

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课时作业(十一)一、基础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帷.幕(wéi)屋脊.(jī)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 接榫.(shǔn)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C.额枋.(fānɡ) 空.洞(kōnɡ)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ɡ) 哺.育(bǔ)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答案★★ D解析A项,“脊”应读“jǐ”;B项,“榫”应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应读“shà”;C项,“角色”的“角”应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防碍模仿纺织防微杜渐B.发掘崛起猖獗撅头撅脑C.点缀辍学啜泣忧心惙惙D.凛然仓廪磷峋麟凤龟龙★★答案★★ C解析A项,防碍—妨碍;B项,撅—倔;D项,磷—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午,与会代表围绕领导干部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从政等方面,提出了好的解决方法。

B.曾经,“土豪”可不是一个好词。

土豪为什么被称之为土豪呢?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钱,土豪除了“豪”,还必须“土”。

C.演员吴磊可以称得上“小鲜肉”中的“老戏骨”,童星出身的他在荧屏上已经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也和很多实力派演员有过合作。

D.由于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迅速崛起,中国将获得更多话语权和治理主导权,中国需要补充技术、产业等方面的短板,向网络强国进军。

★★答案★★ 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方面”后加上“存在的问题”。

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之”。

D项,搭配不当,“补充”应改为“补齐”。

4.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________,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中国建筑的特征【1】梁思成①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2】,东至日本、朝鲜,南至越南、缅甸,北至黑龙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3】的区域在内。

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②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最近代。

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③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④(一)个別【4】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

⑤(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5】、廂【6】、耳【7】、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

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

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8】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⑥(三)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这就是说,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

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

每两付梁架之间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

⑦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分划内部空间而已。

因此,门窗的位置和处理都极自由,由全部用墙壁至全部开门窗,乃至既没有墙壁也沒有门窗(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的问题;房顶或上层楼板的重量总是由柱承担的。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1.关于作者。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2.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一是“”。

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

二是。

科学小论文的材料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语言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

在结构上,要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常见的小论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开头部分,或紧扣题目对全文内容作一概括介绍;主体部分,为归纳科学的结论作准备;结尾部分,作出结论。

在表达方式上,以说明为主,兼用议论和叙述。

3.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

墁.地()斗拱.()屋檩.()接榫.()穹.窿()对称.()额枋.()水榭.()1.建筑学家清华2.小科学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Màn;gǒng;lǐn;sǔn;qióng;chèn;fāng;xiè1.本文第10段交代了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屋顶的设计,采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找出具体的句子分析其说明方法、说明内容及效果。

(1)做比较。

中国建筑中“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

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

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通过比较,说明了中国建筑屋顶的突出特征。

(2)引资料。

引用《诗经》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说明“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突出了中国匠师的智慧与匠心。

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x

语文人教版必修5练习:4.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解析.docx

课时达标训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抱厦.(xià) 翘.起(qiào ) 翘.首(qiáo ) 言简意赅.(ɡāi ) B.屋脊.(jī) 帷.幕(wéi )埋.怨(mán ) 砖石墁.地(màn ) C.接榫.(shǔn ) 点缀.(zhuì) 辍.学(chuò) 凤毛麟角.(jiǎo ) D.哺.育(bǔ) 门槛.(kǎn )穹.窿(qión ɡ) 洗洗涮.涮(shuàn )解析:A 项,“厦”应读“shà”;B 项,“脊”应读“jǐ”;C 项,“榫”应读“sǔn”。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 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2)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

(3)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严重 了世界和平。

(4)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 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津津乐道 中止 妨碍 篡改B.喜闻乐见 终止 妨害 窜改C.津津乐道 中止 妨害 篡改D.喜闻乐见 终止 妨碍 窜改解析:“喜闻乐见”包含两个方面,既有看到的,又有听到的。

“津津乐道”包含一个方面,只指“说”的方面。

“终止”指结束、停止。

“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

“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是有害于。

“窜改”是改动。

“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4.11中国建筑的特征新210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4.11中国建筑的特征新2102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抱厦.(xià)翘.起(qiào)翘.首(qiáo) 言简意赅.(ɡāi)B.屋脊.(jī) 帷.幕(wéi)埋.怨(mán) 砖石墁.地(màn)C.接榫.(shǔn) 点缀.(zhuì)辍.学(chuò) 凤毛麟角.(jiǎo)D.哺.育(bǔ) 门槛.(kǎn)穹.窿(qiónɡ) 洗洗涮涮.(shuàn)解析:A.“厦”应读shà;B.“脊”应读jǐ;C.“榫”应读sǔn。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惟幕拖沓伶俐大同小异B.妨碍造次迁徙仗义执言C.纯粹寒喧感慨喜闻乐见D.浮雕眩耀委屈关怀备至解析:A.“惟”应为“帷”;C.“喧”应为“暄”;D.“眩”应为“炫”。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建筑体系,________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________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②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________的惯例,成了法式。

③斗拱的________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A.乃至抛弃袭用装饰B.乃至舍弃沿用装饰C.甚至舍弃袭用妆饰D.甚至抛弃沿用妆饰解析:“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只是一般地表示进一层;而“乃至”语气更强烈。

舍弃:丢开,放弃。

抛弃:扔掉不要。

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

袭用:沿袭采用(有时含贬义)。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装饰品。

妆饰:打扮;打扮出来的样子。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训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含答案)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基础知识(1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帷.幕(wéi)屋脊.(jī)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 接榫.(shǔn)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C.点缀.(zhuì) 辍.学(chuò)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ɡ)哺.育(bǔ)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答案 D解析A项,“脊”读“jǐ”;B项,“榫”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读“shà”;C项,“角色”的“角”读“ju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1)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

(2)考古学家所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中国的建筑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

(3)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认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严重了世界和平。

(4)针对这个反腐倡廉的报告,纪检书记说,鲁迅先生那副著名的对联,请允许我大胆地一下,叫“舒眉傲对贪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A.津津乐道挖掘妨碍篡改B.喜闻乐见发掘妨害窜改C.津津乐道挖掘妨害篡改D.喜闻乐见发掘妨碍窜改答案 D解析“喜闻乐见”包含两个方面,既有看到的,又有听到的。

“津津乐道”包含一个方面,只指“说”的方面。

“发掘”指挖掘地下的东西,对象具体。

“挖掘”指找出深藏的东西,对象可具体亦可抽象。

“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是有害于。

“窜改”是改动。

“篡改”是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中国建筑的特征(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语言运用(2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初的新疆,山寒水瘦,天寂地寥。

特立独行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果然又来了。

他走近了一个秘密——一个令世界________,并给他带来无上荣誉的秘密。

这一天,驼队意外踏上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古道。

突然,在一直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一座被沙漠已久掩埋的古城出现在视野中:成片的古建筑分布在佛塔与运河之间,细沙之下的官署、寺庙、僧舍、马棚、街市、瞭望塔、生活用具、纸本汉文文书、汉文木简、佉卢文文书静静地躺在那里。

( ),所以对临时雇来的民工宣布,凡找到文书资料的,一定在工资之外另加奖励,并立刻兑现。

这一措施,使得既贫困透顶又毫无文物保护意识的民工们为了寻找文物,几乎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

后来的斯坦因,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当然同样收到了________的奇效。

这也是西域大量古城遗址被________的外国人和见钱眼开的中国人一起盗掘得面目全非的一大原因。

在________的激动中,斯文·赫定将发掘出的文物运回西方,交给了住在德国西部城市威斯巴登的汉学家卡尔·希姆莱,并由希姆莱向世界宣布:“那城名叫‘楼兰’,占地10.8万平方米,在第三世纪极一时之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瞠目结舌马到成功别有用心不可言宣B.目瞪口呆立竿见影别有用心难以言表C.瞠目结舌立竿见影别出心裁不可言宣D.目瞪口呆马到成功别出心裁难以言表解析:选B。

第一组,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或因恐惧而愣住的样子。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用在此处不当。

第二组,立竿见影:把竹竿立在太阳光下,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收效迅速。

马到成功:形容人一到那里,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就。

不合语境。

第三组,别有用心:心中隐藏着其他的计谋,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贬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时作业: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版解析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时作业: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Word版解析版

第四单元第11课一、基础知识1.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适合的一组是()________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珍宝。

①从古到现在,很多诗人留下了无数②很多外宾观光了兵马俑展馆后,都________,惊讶不已。

③酒会现场有人唱歌,这恰好是大家________的事情。

A .交口称赞赞绝不口喜闻乐道B.喜闻乐道交口称赞赞绝不口C.赞绝不口交口称赞喜闻乐道D.赞绝不口喜闻乐道交口称赞【答案】 C【分析】赞绝不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夸赞。

交口夸赞:众口一词地夸赞。

喜闻乐道:喜爱听,愿意看。

苦心孤诣:费悉心思研究或经营,达到他人达不到的境地。

苦口婆心:劝告不辞烦劳,专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祥,形容怀着好意一再诚心劝告。

鹤立鸡群:形容高出同类。

百里挑一:比喻稀罕而难得的人或事物。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将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归入到当地的教育系统,旨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

B.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27日签订一份对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停所有难民入境,以便对难民进行详尽的背景核查。

C.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作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单会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家产造成致命的伤害。

D.《世界环境》杂志和中国日报网联合包办的“全世界十大环境热门事件评比”活动,将有助于我们掌握环境发展脉搏,促使世界绿色可连续发展。

【答案】 D【分析】 A. “成为”后缺介词“对”。

B. 半途易辙,在句首加个“ 在”。

C.语序不妥,应为“ 不单会对影视家产造成致命的伤害,也将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 。

3.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适合的一句是()祠堂是宗族祭祖联宗、议定宗族事务、办理红白好事、上灯修谱、表彰善事、惩戒罪恶等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动场所,它集祭祖、管理、履行族权于一身,神圣而威严,集中表现着人们的精神要求。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十一课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缅.甸(miǎn) 帷.幕(wéi) 接榫.(sǔn) 柁.墩(tuó)B.抱厦.(xià) 额枋.(fānɡ) 脊.吻(jǐ) 轮廓.(kuò)C.水榭.(xiè) 一轩.(xuān) 穹.宇(qiónɡ) 纯粹.(cuì)D.夹.道(jiā) 点缀.(zhuì) 露.台(lù) 墁.地(màn)【答案】B(“厦”读shà。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魂断蓝桥》中,罗伊和马拉在前往教堂结婚的路上,才互相问了名字。

一切看似那么________,但却是那么合情合理。

②据韩联社报道,27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称,朝鲜否认22日晚向韩国巡逻舰附近发射炮弹的说法________。

③有人把香灰说得像仙丹一样,不但可以治病,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实在是________。

A.荒诞不经荒谬绝伦荒诞无稽B.荒诞无稽荒诞不经荒谬绝伦C.荒谬绝伦荒诞无稽荒诞不经D.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答案】D(荒诞无稽,稽,考查,形容极其荒唐,无法查考;多用于关于言论方面,也作“荒唐无稽”。

荒诞不经,不经:不合常理。

形容言论荒谬,不合情理。

荒谬绝伦,绝伦:超过同类。

没有比这更荒唐更不合情理的了。

)3.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做是引论。

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做是结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习题练习一(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习题练习一(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古典建筑熟悉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每一梁每一柱的作用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针对在古建筑上信笔涂鸦的问题,市政府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期彻底解决这个痼疾。

⑤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梁思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日本名城奈良不再免遭轰炸所作出的努力。

B.近3500多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C.成都锦里民俗休闲街,是首座成都市以传统川西古镇为建筑风格的旅游休闲街区,它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D.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3.对下列各句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建筑人格化的特点,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在文化史上的关系。

B.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作业: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同步作业:第11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四单元第11课一、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石雕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人类________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的了。

()。

虽然秦宫殿遗址发现过不少瓦当、花砖、石雕和青铜构件,但总的来说秦代建筑使用石构件的还不多。

而到了汉代,建筑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实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

考古学家就曾在南越王官署遗址发现多根四方基座八角棱柱形石栏杆,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石栏杆构件。

到了现代社会,石雕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少,而逐渐进入纯艺术创作阶段。

但在艺术创作领域想要有________其实很难,有些艺术家便以中国传统雕塑为根,融入现代审美,创作出了不少极具收藏价值的作品,有的还进入了拍卖市场。

在中国的拍卖市场,石雕起初一直与油画被放在同一板块拍卖,长期处于陪衬的位置,市场表现________。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重视石雕作品的市场价值。

一时间关于石雕市场“春天到来”的话题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所不包一席之地不瘟不火沸沸扬扬B.包罗万象一席之地不温不火沸沸扬扬C.包罗万象立锥之地不瘟不火沸反盈天D.无所不包立锥之地不温不火沸反盈天B解析第一处,无所不包:没有什么不被包括的,指包括一切。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语境强调艺术形式多,应填“包罗万象”。

第二处,一席之地:指极小的一块地方或一定的位置。

立锥之地: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

语境强调有一定地位,应填“一席之地”。

第三处,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句中用来形容市场行情,应填“不温不火”。

第四处,沸沸扬扬:像沸腾后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语境强调人们议论纷纷,应填“沸沸扬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石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它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B.石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石雕艺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它的发展C.石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石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它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D.石雕艺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它的发展,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那么常见C解析文段讨论了石雕艺术的发展,从括号后的内容来看,括号中的内容应引出后面关于中国建筑中石雕的运用的讨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11【同步练习】《中国建筑的特征》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11【同步练习】《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帷幕(wéi) 屋脊(jī) 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 接榫(shǔn)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C.额枋(fānɡ) 空洞(kōnɡ)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ɡ) 哺育(bǔ)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防碍模仿纺织防微杜渐B.发掘崛起猖獗撅头撅脑C.点缀辍学啜泣忧心惙惙D.凛然仓廪磷峋麟凤龟龙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和以往不同的是,在今年的全新调整中,各卖场都大胆舍弃先前的“大同小异”模式,极力走差异化路线,显示与对手的不同。

B.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对毒胶囊事件一定要防微杜渐,坚决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C.“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在笔记本上。

多做些寻章摘句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

D.清明假至,芜湖烟雨迷蒙,轻风拂面,杏花掩映,细草多情,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让我们去尽情享受这生活的优雅与舒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传记中,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追寻一个人的情感世界,体悟一个人的思想转变的线索,剖析一个人的成败的缘由。

B.不可否认,无论是民众的教育程度,还是国民的基本文明素质,我国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不等的差距是必须正视的事实。

C.乡村的成长或许是舒缓的,像一首悠扬的小夜曲;或许是迅速的,像一首进行曲。

也许,在我的印象中,乡村的成长就该是这样的一种速度。

D.陈光标介绍说,自己的公司虽然在黄埔防震减灾培训中心办公,但该中心是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购得的,并没有以慈善的名义向政府圈地。

2019-2020 年秋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 年秋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文档:第四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你是幸运的,你拥有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师级父亲作为老师和领路人,但你并不曾陶醉或湮灭在父亲那辉煌的光晕之中,而是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新中国成立后的每一项重要的设计几乎都倾注有你的心血,共和国的国徽上印满了你深深浅浅的指纹,你的辛劳和才华和着水泥,浇注进人民英雄纪念碑。

从来没有一个人为一座城市刻骨铭心地坚守,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因为一个人的坚守但终究势单力薄而面目全非,如今即使痛心疾首也无处亡羊补牢,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这座城就是北京城,而这个人就是你——梁思成。

建筑史也许该记录这样一次有趣的饭局:20世纪50课内素材在这篇小论文中,梁思成并没有孤立地封闭地讨论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将建筑“特征”的外延延伸到文化层面,拓宽到“各民族的建筑之间”,拓展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进行对照联系,并在理论上提出“可译性”概念,辩证地看待世界建筑的共性和个性,深入探究了“可译性”的内涵。

他站在一代建筑宗师的高度,用独特的视角,把人们认识的纯粹的建筑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浓郁的文化气息,也表明了中国悠久的建筑历史和精湛的建筑的艺术对世界建筑史的杰出的贡献。

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是他一生为“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宏伟事业所做的不懈追求。

[运用角度]“责任”“文化”“高尚的灵魂”等。

精彩运用片段一: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站得高些,更高些,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精彩。

梁思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仍然保持着一名建筑学家应有的职责。

当盟军制定“地毯式”轰炸日本的作战计划时,这位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中国人,却提出了这样的请求:保护日本古都的古迹,“要是从个人情感出发,我恨不得炸沉日本,但优秀建筑绝不是某一民族的私有财产,而是全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正如他所说,他并没有单纯地把自己看成一个身负国恨家仇的人,而是站到了更高的境界上——为全世界人民保护文化遗产。

片段二: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区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高中语文 11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1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5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演练·促提升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殷.代(yīn)抱厦.(shà)墁.地(màn)果脯.(fǔ)B.颤.抖(zhàn)额枋.(fānɡ)靓.妆(jìng)靓.女(liàng)C.戗.兽(qiànɡ)玷.辱(diàn)胡诌.(zhōu)谄.谀(chǎn)D.穹.宇(qiónɡ)瞠.目(chēng)觊觎.(yú)相觑.(qù)解析:B项,“颤抖”的“颤”应读“chàn”。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此,各级政府部门。

(2)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创造性地采用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面互动的特点。

(3)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责无旁贷独出机杼巧夺天工B.当仁不让独出心裁巧夺天工C.责无旁贷独出心裁妙手偶得D.当仁不让独出机杼妙手偶得解析:“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此处不合语境。

“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独到,别具一格,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独出机杼”,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

用错对象。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精巧。

不合语境。

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十一)一、基础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帷.幕(wéi)屋脊.(jī)翘.起(qiào) 翘.首以盼(qiáo)B.埋.怨(mán) 接榫.(shǔn)厦.门(xià) 高楼大厦.(xià)C.额枋.(fānɡ) 空.洞(kōnɡ)角.色(jiǎo) 凤毛麟角.(jiǎo)D.穹.窿(qiónɡ) 哺.育(bǔ)门槛.(kǎn) 直栏横槛.(jiàn)答案 D解析A项,“脊”应读“jǐ”;B项,“榫”应读“sǔn”,“高楼大厦”的“厦”应读“shà”;C项,“角色”的“角”应读“ju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防碍模仿纺织防微杜渐B.发掘崛起猖獗撅头撅脑C.点缀辍学啜泣忧心惙惙D.凛然仓廪磷峋麟凤龟龙答案 C解析A项,防碍—妨碍;B项,撅—倔;D项,磷—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上午,与会代表围绕领导干部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从政等方面,提出了好的解决方法。

B.曾经,“土豪”可不是一个好词。

土豪为什么被称之为土豪呢?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有钱,土豪除了“豪”,还必须“土”。

C.演员吴磊可以称得上“小鲜肉”中的“老戏骨”,童星出身的他在荧屏上已经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也和很多实力派演员有过合作。

D.由于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迅速崛起,中国将获得更多话语权和治理主导权,中国需要补充技术、产业等方面的短板,向网络强国进军。

答案 C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方面”后加上“存在的问题”。

B项,句式杂糅,应删去“之”。

D项,搭配不当,“补充”应改为“补齐”。

4.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________,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A.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从所积累的经验中把它们提炼出来的B.它们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从所积累的经验中被提炼出来的C.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D.是提炼出来的,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答案 C解析空格前的表述主体是“词汇和文法”,空格处的表述主体也应该是“词汇和文法”,即选项中的“它们”,这就排除了A项;再看B项,“它们是……劳动人民……从所积累的经验中被提炼出来的”句式杂糅,由此可以排除B项。

再看D项,其与后文无法连贯起来,由此可排除。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为《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写道:“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

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俱乐部!”D.王老师给座谈会负责人留言说:“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亲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答案 D解析A项,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谦辞。

使用不当。

B项,因是广播稿,“治癌”和“致癌”谐音,有歧义,可改为“治疗癌症的”。

C项,荣幸,谦辞,光荣而幸运。

使用不当。

二、文本训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9题。

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②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③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

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

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

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④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⑤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

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

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

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

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6.作者运用“大文章”或“小品”的比喻,其本体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文章”比喻为宫殿、庙宇等等;“小品”比喻为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7.“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这里的“词汇”和“文法”该怎样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汇”和“文法”用来比喻建筑的外在形式。

8.“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可译性”表明这是一个适合各民族建筑的问题。

即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同一性质的建筑物。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有不同,它完全取决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

B.古典建筑体系都是从木材结构开始的。

C.为了更好地说明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作者巧妙地依语言和文学打比方。

D.各民族的建筑存在相同之处。

答案 A解析A项,某一建筑风格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三、拓展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

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

”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

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

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

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